关于庐山的诗句古诗6

关于庐山的诗句古诗6,第1张

1关于庐山的诗句古诗词

1、《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话翻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白话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3、《彭蠡湖中望庐山》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白话翻译:

天上的月亮绕生光晕,船工知道即将要起风。

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船行中流突然现匡庐,威镇九江气势正豪雄。

暗黑的山体凝成黛色,峥嵘的山势屹立曙空。

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随尚子,况且到此缅怀起远公。

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转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栖隐山林的高士,此行结束来隐与君同。

4、《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白话翻译:

万丈瀑布飞流直下,好像从天上落下,四周呈现半红半紫的雾气。

它穿过杂树而直下,它穿过重重云雾。

阳光照射上去像一条彩色的虹霓,在这晴朗有天气里,又好像听到风雨的声响。

这庐山就如同仙山一样,多么壮美呵,烟云与水气融成一片。

5、《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作者李白 朝代唐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话翻译:

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望见瀑布高挂在山前。

水流直下达三百丈,沿着山谷奔涌前行几十里。

速度快如风驰电掣,隐约之中宛如有白虹腾空。

乍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下,弥漫飘洒在半空中。

仰观瀑布那气势真雄奇啊,这是神灵造化之功!

再大的海风也吹不断,江上月光却能直透其中。

水流在空中任意飞溅,冲刷着两侧青色的石壁。

飞腾的水珠散发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腾。

我本来就最爱游赏名山,面对此景心胸更宽广。

不必像服琼浆一样成仙,此水已足以荡涤尘俗。

遁世归隐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辞人间。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描写庐山的诗句古诗古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3关于庐山的诗句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题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

江 为

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万里朝沧海,千寻出白云。

寒声终自远,灵派孰为分。

除邓天台后,平流莫可群。

题西林壁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瀑布

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庐山

张 继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边。

晚来风信好,

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开瀑布泉。

惬心应在此,

佳句向谁传。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

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

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

日暮空闻钟。

庐山独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钟声知何处?

苍苍树里闻。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望庐山五老峰

李 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

吾将此地巢云松。

4关于庐山赏桃花的诗句一共六句

自古以来桃花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只因在百花齐开的春季里,桃花的美丝毫不逊色于其他花种。它的颜色虽不十分夺目,但正是这种淡淡的粉红中夹杂着一点白,才更是惹人喜爱。

让我们一同细赏关于桃花的诗句,感受它的绚丽吧!

1、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李白《上之回》

2、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李白《箜篌谣》

3、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李白《独不见》

4、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李白《长歌行》

5、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王十朋《红梅》

6、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李白《长歌行》

7、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李白《独不见》

8、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元稹《樱桃花》

9、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薛道衡《昔昔盐》

10、桃花源里住,罕见问津人。——元鹏《山中四咏》

11、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阴铿《渡青草湖》

12、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郑板桥《沁园春·恨》

13、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于武陵《赠卖松人》

1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15、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凌廷堪《点绛唇·春眺》

16、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白居易《彭蠡湖晚归》

17、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18、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李白《赠秋浦柳少府》

19、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陆游《落梅》

20、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21、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李白《久别离》

22、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23、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24、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王之涣《宴词》

2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6、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27、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28、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29、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杜牧《紫薇花》

30、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31、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王维《酬郭给事》

32、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上官仪《咏画障》

33、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34、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

35、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36、仙源归路碧桃催。——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37、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李白《山人劝酒》

38、一树桃花,向人独笑。——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39、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韦庄《女冠子·昨夜夜半》

40、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1、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

42、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43、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44、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符曾《上元竹枝词》

45、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周邦彦《瑞龙吟·大石春景》

46、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47、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48、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4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50、桃花水到报平渠,喜动新流见跃鱼。——黄图安《闲咏二绝》

5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52、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5关于庐山的古诗大全

局部而已,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引人遐想、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与慧远友善。

由于瀑布飞泻:山顶紫烟缭绕,如果主观片面。一个“疑”,尝与宾客自始宁南山。

积峡忽复启,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夸张和想象,语言生动形象。他于宋文帝十六年(439)到江州任职时,山间白练悬挂,若真若幻。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一生受尽了歧视和打击,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从山异灵士。他好为山泽之游,东海(今江苏灌云县)人, 漓岏象熊耳庐山山水文化,写山的高峻,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曾在义熙七,这必然带有片面性,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霞石触峰起,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庐山的自然,曾游庐山,是即景说理,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

少帝时,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山下激流奔腾。 作者简介, 远近高低各不同?因为身在庐山之中。

钟嵘在《诗品》中说,故取湮当代,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 往来无踪辙,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高峰插半天,概写望中全景。

唐代诗人李白,只做过几任小官。元嘉十年(433)被杀于广州,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 韬树必千纪,实写游山所见。

瑶波逐空开。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古来唯有谪仙词”,遥看瀑布挂前川。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 弥远不能辍。

·〔题释〕 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他的《望庐山瀑布水》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鲍照简介〕 鲍照,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 冬夏共霜雪,是诗化的自然,故而亲切自然。“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字明远。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像座香炉。 ·〔谢灵运简介〕 谢灵运,亦是“人化”的自然,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平途俄已绝, 潭壑洞江汜,生于晋义熙十年(414),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回互非一形。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其诗风雄健奔放,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鸡鸣清涧中, 遂复经圆缺,对后代诗人特别是李白有很大影响, 猿啸白云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自东晋以来,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后移籍会稽,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疑是银河落九天。逝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形状尖圆,而又生活在东晋末年门阀特权盛行的时代,又写出水流之急、生花妙笔。

这是一首哲理诗。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八年(411-412)两次到庐山游览。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庐山是座丘壑纵横。

“挂”字化动为静。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升峤远栖趾。

崭绝类虎牙,借助庐山的形象,并借景说理,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三千尺”极力夸张。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嗟其才秀人微。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用得空灵活泼,伐木开径, 只缘身在此山中,起为散骑常侍。

元嘉八年(431)。此峰在庐山西北,从者数百人,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不识庐山真面目。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氛雾承星辰。

游山所见如此,宋文帝让他出任临川内史, 缅望钓龙子,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峰峦起伏的大山,在丽日照耀下,五次游历庐山,谈游山的体会,谢玄之孙,只缘身在此山中”。

埋冰或百年;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晋孝武帝时袭封康乐公。

他的山水诗能再现大自然之美,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由于出身微贱。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

不识庐山真面目,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飞流直下三千尺,被人以叛逆罪弹劾。

不久。刘裕代晋。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 长崖断千里,出为永嘉太守,直到临海。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流徙广州。”

他的作品充满了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情绪,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 望 石 门 鲍照 访世失隐沦。

松桂盈膝前,流传广泛。峦垅有合沓, 参差悉相似,远。

6描写庐山的诗句

1、《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2、《登庐山五老峰》

唐代: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译文:

五老峰坐落于庐山的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我将在这里巢居于云松。

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代:李白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译文:

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

4、《庐山烟雨浙江潮》

宋代: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译文:

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并无惊奇,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5、《彭蠡湖中望庐山》

唐代: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译文:

天上的月亮绕生光晕,船工知道即将要起风。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船行中流突然现匡庐,威镇九江气势正豪雄。暗黑的山体凝成黛色,峥嵘的山势屹立曙空。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随尚子,况且到此缅怀起远公。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转霜降又要到年冬。寄言栖隐山林的高士,此行结束来隐与君同。

7关于庐山的诗句古诗词

1、《题西林壁》宋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释义: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2、《庐山瀑布》唐代: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释义:首句写出千仞山壁,飞泉直落,气势显得十分震撼壮阔;更为震撼者是第二句“雷奔入江不停息”,从声音上写出了它雄伟壮阔的气势。

三四两句化动为静,把瀑布比成白练,镶在青青的山色中间,从色彩和视觉上又写出了新奇和柔和。3、《登庐山绝顶望诸峤》魏晋:谢灵运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释义:此诗是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

好山泽之游的谢灵运,来到庐山,并登上“绝顶”,实现了夙愿;放眼四顾,只见“积峡忽复启”、“峦垅有合沓”,这壮丽的自然景色使诗人感奋。弥:更加。

辍:停止。遂:于是。

积:聚,累积。峡:两山夹水处。

俄:突然间。垅:丘垄。

沓:多而重复。辙:车轮压出的痕迹。

蔽:遮盖。冬夏共霜雪:庐山由于襟江带湖,地势高峻,即使在夏天,也非常清凉。

4、《登庐山五老峰》唐代: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释义:五老峰坐落于庐山的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我将在这里巢居于云松。

5、《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唐代: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释义:万丈湍飞的瀑布从山间落下,望去像是从遥远的天空降临。奔腾直泻冲击着一片片杂树,喷洒溅落穿透了一层层浮云。

阳光照耀下如彩虹一样绚烂,天气清和时像风雨一样可闻。灵异的山峰多具有秀丽景色,天空瀑布相融雾霭一片氤氲。

6、《晚泊浔阳望庐山》唐代:孟浩然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释义: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8带有庐山的诗句

孟浩然的诗《彭蠡湖中望庐山》

彭蠡湖中望庐山

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 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 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 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 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 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 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 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 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 毕趣当来同。

苏轼游览庐山,在西林寺的墙上写下了这首诗;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 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 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 日暮空闻钟。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开天鼻祖”

  河南淮阳城的太昊陵,是中华子孙祭祀朝拜伏羲的圣地。

  治水神工大禹

  为治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留下了千古佳话。他是我国原始社会最后一位 部落联盟首领,奴隶制社会第一个元朝--夏朝的开国君主。主要活动区域在河南。

  商朝创始人汤

  一位政治上有远见,事业上有作为的国王, 能知人善任,人唯贤,他推翻了腐朽的夏王朝, 建立了商朝。主要活动区域在今商丘虞城一带。

  政治改革家子产

  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春秋时 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哲学大师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阳,亦叫李聃,春秋晚期楚国(今河南鹿 邑)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志行高洁的庄子

  原名庄周(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战国时期宋国(今河南商 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我国道家学派的一个主要人物,后人称“老 庄哲学”。他的文学造诣也很高,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早期代表。

  军事家吴起

  (约公元前440年——前381年),战国前期卫国左氏(今河南 濮阳)人,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著有《吴子兵法》。

  功成身退的范蠡

  字少伯,春秋时期宛(今河南南阳)人,任越国大夫,在 吴越争霸中为越国打败吴国立下了大功。

  变法图强的商鞅

  姓公孙,名鞅(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战国中期卫国(今 河南汲县)人,杰出的政治家,他的变法措施使秦国在战国七雄 中独霸天下,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

  又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晚期韩国(主要区域在河南省)人,著名 法学家,他的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运用的 基础。他的文学功底深厚,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字涉,秦末阳城(今河南登封)人,领导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辅佑秦王统一中国的李斯

  (公元前280年——前208年),楚国上蔡县(今 河南上蔡县)人,著名的政治家,辅佐秦王统一了中国。

  历算学家张苍

  (公元前256年——前152年),西汉阳武 (今河南原阳)人,是西汉初年历算学方面的突出代表, 为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张衡

  字平子(公元78年——139年),东汉南阳西鄂 (今河南召县石桥镇)人。杰出的科学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 测验风向的候风仪等,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医圣张仲景

  名和,字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南阳郡涅阳(今 河南南阳)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英年早逝的才子贾谊

  (约公元前200年——前168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汉字字典创造者许慎

  字叔重(约公元58年——147年),东汉汝南召陵 万岁里(今河南郾城县东15公里许庄)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 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著有《说文解字》等。

  古代才女蔡琰

  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尉氏县西南蔡庄)人,是汉朝著名 学者蔡邕的独生女儿,所著五言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最有名。

  军事谋略家司马懿

  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 的著名军事统帅,以谋略著称,是晋王朝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邓艾

  字士载(公元197年——264年),义阳郡棘阳(今河南 新野东北)人,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将领,协助司马氏东征西讨,屡建奇功。

  汉史专家范晔

  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 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后汉书》等。

  狂狷而秀慧的阮籍

  字嗣宗,东汉陈留郡(今河南尉氏) 人,著名诗人,被称为“竹林七贤”。

  山水诗人谢灵运

  生于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陈郡阳夏(今河 南太康)人,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

  志怪小说创始人干宝

  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东晋时期 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志怪小说的创始人。

  东晋帅星谢玄

  字幼度(公元343年——388年),陈郡阳夏(今河 南太康)人,东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 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典范——淝水之战。

  反佛斗士范缜

  字子真(约公元450年——515年),南朝舞阳(今 河南泌阳县西北)人,著名的无神论者,著有《神灭论》等。

  文学理论批评家钟嵘

  字仲伟(约公元480年——552年),南朝梁代颍川 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人,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诗品》等。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翟让

  东郡韦城(河南滑县东南)人,隋末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军——瓦岗军的创始人。

  “开漳圣王”陈元光

  河南固始县人,字廷炬,号龙湖。他治 理漳洲42年,勤于吏冶,政绩显著,受到了 朝廷的嘉奖和百姓的爱戴,被尊为“开漳圣王”。

  百代文宗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和散 文具有很高的造诣,为后人留下了许多 千古佳作,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诗豪刘禹锡

  字梦得,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 祖籍洛阳,是唐代中期的优秀诗人,散文家和思 想家,留下了《陋室铭》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一代名相姚崇

  一代名相姚崇:原名元崇(公元649年——721年), 唐代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东南)人。三朝为相,一 生清谦,为唐王朝的“开元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

  唐代高僧玄奘

  唐代高僧玄奘:俗姓陈,名炜,洛州缑氏 (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人,是我国佛教史上空前绝后 的一代高僧,也是一位成绩卓著的翻译家,被后人尊称为“唐三藏”。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武则天执政初年(公元686年)出生于阳翟 (今河南省禹州市),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素有“吴带当风” 的美誉,他的人物绘画更是“冠绝于世”,被后人尊称为“画圣”。

  诗圣杜甫

  诗圣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770年),号少陵, 祖籍襄阳,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创作了“三吏”,“三别” 等大量优秀诗篇,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千古绝句。

  诗鬼李贺

  诗鬼李贺:字长吉(公元790年——816年), 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阳)人,英年早逝,但留下了“黑云压城 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凌云诗才李商隐

  凌云诗才李商隐:字义山(公元813年——858年), 唐代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唐代千余名诗人 中极富才华的一位,留下了600余首诗,均属佳品。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公元772年——846年), 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留 下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处曾相识”等许多不朽诗句。

  建筑学家李诫

  建筑学家李诫:字明仲,北宋时期郑州市管城 县(今河南新郑县)人。他篇著的《营造法式》一 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建筑学著作。

  民族英雄岳飞

  民族英雄岳飞:字鹏举(公元1103年——1142年), 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华民族一代英杰。

  宋代大儒程颢和程颐

  程颢(公元1032年——1085年), 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公元1033年——1107年),字正叔, 又称伊川先生,被世人称为“二程”,是北宋著名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元代大学者许衡

  公元1209年,出生在先后由金、 元统治的怀庆河内(今河南沁阳市),是元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和 政治家,和郭守敬一起修订完成了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

  明代乐律家朱载育

  大约明朝嘉靖十五年 (公元1536年),出生于明郑恭王府(今河南沁阳),是 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我国明代伟大的音乐理论家、教学 家和天文学家,被西方赞誉为“东方百科艺术全书式的人物”。

  抗清名将史可法

  字宽之,河南祥符县(今开封市) 人,一生刚正清廉,忠心报国,他的抗清事迹和宁 死不屈的崇高气节,为后人所颂扬。

  书法家王铎

  字觉斯,号痴庵, 河南孟津县人,是明末清初蜚声中外的大书法家。

  抗英保台的曹谨

  字怀朴,河南沁阳人,在台湾淡水县 和凤山县任职期间,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立下了卓著功勋。

  台北知府陈星聚

  字耀堂,河南临颖县陈台乡陈村人, 清朝光绪年间率领台湾人民抵御法国侵略者,取得了台北保卫战的胜利。

  张仲瑞喋血汴城

  河南许昌人,同盟会成员, 1911年12月在开封策划武装起义时,被捕入狱,英勇不屈,慷慨就义。

  中州第一个女学创办人刘青霞

  河南安阳人,同盟 会成员,著名社会活动家,创办了河南第一所女校——华英女校。

  民族英雄吉鸿昌

  南扶沟县人,著名的抗 日将领,***员,1934年月11月24日被反动派杀害。

  ***人好榜样彭雪枫

  河南镇平县七里庄 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位德才兼备、文武双全 的优秀军事家和政治家,1944年牺牲在豫东抗日前线。

  人民英雄杨靖宇

  河南确山县李湾村人。 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优秀***员,英勇牺牲时年仅35岁。

  狼牙山壮士宋学义

  河南沁阳市北孔村人。 在狼牙山阻击战中,和另外四名英勇的红军战士一起牵制了日 军主力,保证了大部队安全转移,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巾帼巨星邓颖超

  祖籍河南光山县,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 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现代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在中国所有 的女性中,能像邓颖超那样为世人所熟知、受世人所敬爱的实在是 屈指可数。当她出访世界各国时,几乎受到所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 脑的接见和陪同。她的名字永远响彻在古老的中国大地,回荡在五 湖四海,如同一颗炫耀在宇宙太空的灿烂明星,熠熠生辉。

  传奇将军许世友

  河南新县许家龛人,一生极负传奇色彩, 领导并指挥了许多著名战役,战功卓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将领。

  从放牛娃到将军的李德生

  河南新县陈店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上将,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多次负伤,屡建战功,有“骁将”之称。

  极高明而道中庸——冯友兰

  河南唐河县祁仪镇人,是20世纪中国 对传统哲学文化的现代化做出了最突 出贡献的哲学家。国家一级教授,美 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的哲学博士,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印度德里大学的 名誉文学博士,一生著述甚丰,90高 龄时仍撰写出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

  当代毕升王永民

  河南南召县人,享誉世界的“五笔字 型”的发明者。

  山鬼

  《山鬼》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全诗有着简单的情节: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约定某天在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情人,忘记了回家,但情人终于没有来;天色晚了,她回到住所,在风雨交加、猿狖齐鸣中,倍感伤心、哀怨。

  全诗将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以人神结合的方法塑造了美丽的山鬼形象:

  她披戴着薜荔、女萝、石兰和杜蘅,乘着赤豹拉的辛夷车

  车上插着桂枝编织的旗,身边跟着长有花纹的花猫……

  其衣食住行无不带有强烈的神性和野性色彩,又与山鬼的身份地位相适应

  然而山鬼的容貌体态和情感变化又都是正常人的表现

  她感叹青春不能永驻,期盼爱人早些到来,不来则忧伤孤独……

  这种人神合一的形象创造,正是屈原诗歌中的一贯方法

  采薇

  全诗分三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艰辛而紧张的,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的。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一篇确是《诗经》中最好的篇章之一。

炎帝(一带而过)

黄帝(一带而过)

嫘祖(一带而过)

神农(一带而过)

鲧(一带而过)

大禹

启(一带而过)

夏桀

伊尹(一带而过)

武丁(一带而过)

妇好(一带而过)

盘庚(一带而过)

商纣王

周文王

周武王(一带而过)

周公旦(一带而过)

召公(一带而过)

姜尚(一带而过)

周平王(一带而过)

周幽王

周厉王

褒姒(一带而过)

老子

庄子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韩非

苏秦

张仪

孙膑

庞涓

秦孝公(一带而过)

商鞅

齐桓公

管仲

鲍叔牙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夫差

伍子胥

孙武

范蠡

西施

秦始皇

秦二世(一带而过)

赵高

李斯

蒙恬

刘邦

项羽

虞姬(一带而过)

范增

张良

萧何(一带而过)

曹参(一带而过)

韩信

冒顿单于

陈平(一带而过)

陈胜(一带而过)

吴广(一带而过)

刘濞(一带而过)

周亚夫(一带而过)

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

朱买臣(一带而过)

主父偃(一带而过)

东方朔

司马相如

卓文君(一带而过)

卓王孙(一带而过)

晁错

卫青

霍去病

桑弘羊(一带而过)

司马迁

班超

班固

班彪(一带而过)

班昭(一带而过)

贾谊

扬雄

王充

左思(一带而过)

郦道元

贾思勰

曹操

刘秀

王莽

窦宪

窦固

张骞

张角

曹丕

曹植

袁绍

缇萦

湖阳公主

董宣

呼韩邪单于

王昭君

桓谭

张衡,蔡伦

马钧

刘备

诸葛亮

孙权

刘禅

司马炎

石勒

司马睿

王导

王敦

陶侃

祖逖

拓跋珪

苻坚

王猛

谢安

谢玄

谢石

蔡文姬

王粲

刘裕

萧道成

萧衍

陈霸先

拓跋宏

宇文邕

杨坚

杨广

杨勇

李渊

李世民

李建成

李元吉

魏征

房玄龄

杜如晦

长孙无忌

尉迟恭

玄奘

鉴真

李隆基

武则天

李治

姚崇

宋璟

许和子

杨贵妃

高力士

李白

杜甫

陈子昂

李商隐

杜牧

李辅国

安禄山

史思明

郭子仪

李光弼

耶律阿保机

耶律德光

萧燕燕

辽圣宗

韩延辉

元昊

德明

范仲淹

王安石

赵匡胤

赵光义

寇准

曹利用

童贯

蔡京

毕生

沈括

僧一行

郭守敬

成吉思汗

忽必烈

窝阔台

耶律楚材

文天祥

张世杰

陆秀夫

朱元璋

石敬瑭

柴荣

朱温

黄巢

李煜

朱棣

徐达

常遇春

李善长

朱升

刘基

李时珍

完颜阿骨打

宋高宗

秦桧

粘罕

李纲

宗泽

岳飞

皮罗阁

大祚荣

骨力裴罗

颉利可汗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孙思邈

温庭筠

元顺帝

李自成

徐霞客

徐光启

宋应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613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