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t1
国内琴童家长刘汉积6年陪学经验及数十万元学费著成的钢琴教学经验实录,是目前国内罕有、销量巨大,且由琴童家长实录的经验指导书碟。
1D大调和e小调虽是平行大小调,但是他们表现出的东西是截然不同的不同点:1主音不同,G大的主音是5,e小的主音是3 2音响效果,G大的感觉很宽广,e小相对来讲更阴柔更暗 3音阶排列不同 e 。
2小调的调号为一个升号 升F #4 。和声小调的音阶需要升VII级 e和声小调就是升D #2 旋律小调上行需要升VI VII级 e旋律小调中就是升C 升D #1 #2 G大调:5 6 7 1 2 3 升4 5 e小调:
3升4 5 6 7 1 2 3。E自然大调:音名:E,#F,#G,A,B,#C,#D首调唱名do,re,mi,fa,sol,la,si固定调唱名mi,#fa,#sol,la,si,#do,#re。C自然大调:1234567而我们通常所说的音阶就是指C自然大调。
:
1简单的说C大调中的C是指这个调式中的稳定因为C,然后将C当作1(大调中的一级音),构成音阶1234567,这就是C大调的调式音阶,在C大调的音乐中,乐曲是以那7个音位基本音级而构成的。
2 c小调,同样的调式中的稳定因为c,然后把c当作6(小调中的一级音),构成音阶6712345,在c小调的音乐中,乐曲是以那7个音位基本音级而构成的。大调的色彩明亮,坚定,小调的色彩,柔和,暗淡。以上说的只是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这两种是比较常见的。
3 降a小调分自然小调和和声小调。自然小调要降的音是:降7,降3,降6,降2,降5,降1,降4。和声小调要降的是:降7,降3,降6,降2,降1,降4。 平时弹音阶弹的是和声小调。和声大调,6(六级音)要降低半音,旋律大调,但旋律位下行时6,7(六,七级音)都要见的半音。
4 和声小调,5(七级音)要升高半音,旋律小调,4,5(六七级音)要升高半音。e小调音阶是3#4567123 。弹六度就是 上行31、#42、53、6#4、75、16、27、31重复几个八度 下行35、2#4、13、72、61、57、#46、35重复几个八度。
这是音乐种类:大体分为两种,严肃音乐 流行音乐
古典乐 宗教音乐都属前者.流行音乐的种类很多很广泛!地方民族音乐是其最大体现!JAZZ<爵士乐>和蓝调<布鲁司>的兴起就是黑人的民族音乐!以后他们两者结合又出现许多新的音乐形式R@B雷鬼岳这些黑的人民族渐渐被白人所接受,30年代的爵士铜管乐队,白人爵士歌手弗莱克.辛那克拉.以至于后来出现第一个白人唱布鲁司的猫王至今还被人推崇!到了40年代中后期白人也开始逐渐的进行JAZZ<爵士乐>及布鲁司的创作!70年代爵士乐的衰败另一种音乐诞生在美国贫困区!~摇滚乐!它表现了很多穷人对政府的不满和痛诉90年代饶舌岳兴起在黑人贫困区!以至现在都很有位置!以上是大致的过程其细微的音乐风格还有很多!以下以字母顺序排列。
abs-track hip-pop
音乐风格为Trip-Hop(详见T~),常将vocal(人声)舍弃,没有了vocal不仅突显了其音乐性,且能更让人感受到像欣赏抽象画般想象的空间。
ACIDHOUSE
80年代中期崛起于芝加哥,上当时的药物Acid在地下舞厅的迅速流行,就是统称Acid House革命。由电子合成器与机械鼓发出的规律性的四分音符敲击声,开创了电子合成舞曲的新的里程碑。它是革命性的创举,同时保留了美国地下音乐的原貌。其的特点是:电子合成器ROLAND303的机械歌声,118~130BPM的节奏。
Acid Jazz
Acid Jazz 是由 Jazz 所分支出来的一种音乐形态,她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在音乐上它仍然使用了爵士乐中那种即兴、随意的音乐风格。虽然在鼓以及 Bass 的表现方式上颇有Funk的味道,但实际上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另外,Acid Jazz 在乐器的使用上和爵士乐比较相近,由现场乐器演奏旋律。它运用了比较多的管乐器以及实验性质的乐器,这些在 Funk 乐中是比较少见的。相对的,在演唱者声音的表现上,Acid Jazz强调的是演唱者的技巧和比较随兴的演唱方式。
Acid Jazz 和Funk 最大的不同在于 Funk Music 在节奏及音乐的表现上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而 Acid Jazz 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它可以视情况去做任何的变化! (80~120BPM)
Acoustic:
原声重现,是一种最剩电,最环保的编曲方式,以民谣为主,用简单的共鸣乐器,比如吉他、钢琴、伴奏,体现纯净的人声之美。
Alternative:待解
AMBIENT
是一种氛围化的背景音乐,但亦能吸引听觉。 AMBIENT的存在展现了电子合成器梦幻的一面。它结合了自然和日常生活中俯拾皆是的声音,透过电子合成器的处理,蜕变成具有原创性的音符。其特点是:极为电子化、弥漫着太空感、充满着长时间的音效、序曲和停顿,有时更会出现长达20分钟以上的混音,节奏介于0~140BPM。
AOR (Adult Of Rock )
乐风偏摇滚,但又加入大量键盘所以有别于六、七○年代的重摇滚而独树一格,这样的风格介于当时流行与重摇滚之间而逐渐发展到八○年代是为成熟的AOR(Adult-Oriented Rock)曲风
BALLAD:不详,待解
Big Band:待解
BIG BEAT
大节拍。把Brit-Hop变得更快,节奏更重,更有摇滚的味道,可说是将Brit-Hop改良后, 更成熟的一种曲风,你可以想像一下又重又碎,又有点快的节拍是什么样子。
Break beat
135~170BPM。不像House的拍子Boom-Boom-Boom-Boom那么规律,而是以破碎的节拍呈现,像是切分拍如在两拍中加入小碎鼓,等等,Break beat只是一个总称而已,有很多种音乐都属Break beat,如Brit-Hop、Big-Beat,和黑人的Hip-Hop便是一种。
Blues
它是居住在美国的黑人在困苦的底层生活中创造出的音乐风格,发源于20世纪初密西西比河的三角洲地带,早期为人们劳作时的劳动号子,后来逐渐影响了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轨迹。现在像ROCK\'N ROLL(摇滚)及R&B(节奏布鲁斯)等字眼早已为你所熟悉了吧这两种音乐里所使用的Blues音阶是你在学校的音乐课里所学不到的,但是每天你从大街上走过,从音像店里传出的声音早已使它深入你心……
上个世纪的20年代,Blues以它个性的歌词、和谐的节奏以及忧郁的旋律迎合了某些人而逐渐兴起。Blues音乐中包含了很多诗一样的语言,并且不断反复,然后以决定性的一行结束。使人有着苦乐参半、多愁善感的感觉冲击。虽然相对JAZZ来说,Blues音乐中主唱是焦点,但是以吉他为主的乐器即兴演奏也非常精彩,乐器演奏者 可以超越和弦的界限随意发挥,除了旋律的忧郁动听外,还包括小刀刮擦声和滑棒使用的声 音,以及模仿主唱的哼唱声。
Blues音乐发展到今天,已经被纳入主流音乐的行列,他的许多元素被更多的运用到摇滚 乐及流行音乐中。但是传统的Blues音乐还是有着强大的实力。
Bossa lounge
类型与Bossa Nova相似,但是风格上由于带电子合成因而偏向于忧郁。
Bossa Nova
可以说是大家听过所有的巴西音乐里一种全新的音乐形态,是种带JAZZ味道的巴西音乐,1950年代作曲家ANTONIO CARLOSJOBIM将巴西音乐节奏与美国西岸COOL JAZZ混合而成,柔和,舒服,轻松,懒洋洋,浪漫是特色。它能够丰富生活的色彩,让人听了心情舒适,因为基本上你在任何的时候听到都会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比如最近在中国比较知名的小野莉莎。
CAJUN
路易斯安那州的白人舞曲音乐,常用手风琴和小提琴,由法裔美国人演奏和演唱。
Celtic
凯尔特民族的民乐,空灵,吟唱。在众多流行音乐中都有其的踪影。甚至如电视游戏《幻想水浒传3》的片头曲是。
Cha Cha(恰恰舞曲)
这种音乐是中南美朋友的最爱之一,并且不断研究创新各种花式cha cha舞步,常可在舞池中看到十几二十个人跳一样的舞步,同时cha cha舞曲也是DJ们的救命歌(也就是说只要一放出cha cha大家就会向舞池集中,各个跳的很快乐)
Country
乡村音乐。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出现,它的源流很广。形式多为独唱或小合唱,用吉他、班卓琴、口琴、小提琴伴奏。 乡村音乐的曲调,一般都很流畅、动听,曲式结构也比较简单。
DANCE POP
POP舞曲起源于80年代中期。速度在80~140BPM。在当时DISCO盛行的情况下,一些和当时乐坛流行的曲风结合的舞曲开始受到青年人的欢迎,再加上MTV这种新的音乐包装形式的出现,这类舞曲即通过由当时当红的明星借助**、电视和新兴的MTV传播开来,形成了所谓的DANCE POP。在节奏上比流行音乐的速度来的快,风格以轻快、明亮为主。使用的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流行唱法,而内容上也多半是情侣之间或者是生活中的一些小插曲,很少提到对社会现象的批判。DANCE POP在唱腔的表现方式上几乎和流行音乐没有太大的分别,经常会发生和流行音乐之间不容易分辨的情况。它和一般舞曲比较不同的是,它的节奏表现方式不像一般舞曲来的那样强烈,因此不会给人很强的压迫感或震撼性。
DANCE POP的商业色彩浓厚,它不特别强调唱腔或是音乐的内容,但是对于艺人本身的形象以及表现出来的特殊风格会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你会经常发现某些明星他们相当努力的去变化自己的服装及造型。DANCE POP象早期的玛当娜、迈可杰克逊及目前的后街男孩均有出品。
有很多人把纯的POP加上打击乐改成POPDANCE,这也是在中国大陆最受欢迎的一种舞曲形式,最典型的代表有JANETJACKSON。
其实当前一些有别于经典曲风的舞曲,以及较难区分的舞曲多可列入DANCE POP的范畴中来。(多省事啊 :-) )
DEEPHOUSE
HOUSE的一个分支,特点是意味深长的歌词、灵歌类的演唱和钢琴的曲子。
DISCO
70年代出现,是一种节奏强烈、单一为"蓬-蓬-蓬"的流行乐,迪斯科不应算是流行音乐中的一个流派,而是对乐曲进行特殊的改编,不管是现代还是古典曲目,都可以编成Disco舞曲,它的重点放在了节奏和打击乐上。迪斯科音乐大多带唱,歌词简单,节拍是双拍子,曲调就那么几句来回反复,速度比进行曲略快,BPM约在120拍上下。Disco的风潮应归功于**的杰作:70年代的美国**中大量使用了Disco舞曲,由于Disco舞曲本身节奏简单(4/4拍),旋律积极向上易被人接受,再加上崇拜明星的作为,从而在全美国乃至全世界掀起一股Disco的风潮。Disco不仅仅只是一种舞曲风格,它是当今崇尚服饰`时尚`潮流的原起点。当时没有Disco的话可能现在我们的生活还是黑白的。
DISCOHOUSE
是70年代DISCO和FUNK乐风的延伸,近来风格更上转向旋律性强、接受度高的形态。在英国也称此音乐类型为其特点是利用DISCO风格的处理方式、HOUSE节奏、TECHNO取样技巧及维持在120~130BPM的节奏。
DJ
全称Disco jockey。可以理解成DISCO舞厅的司仪或唱片骑士。DJ与DISCO的发展息息相关。
早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有DISCO和DJ的雏形。70年代才真正开始抬头,DJ从此开始逐渐走向专业。牙买加移民Kool Herl最早把两个唱盘(turntable)及混音器(mixer)摆在一起,及独创“刮唱片”(scratch)的动作。DJ发展至今,已并非是纯粹做些mixing或scratch的技巧而已。在在这几年的趋势中,DJ已跨越到音乐制作领域,不少还亲自担纲制作人。
在一般人的印象当中,常见“DJ”常常会把手放在唱盘(turntable)上的黑胶唱片(LP)来回刷动,另一只手在混音器(mixer)上的CROSS FADER(控制左右唱盘的声音)反复不停地切换。其实这种动作正确名称叫做“Scratch”。Scratch是一种在节奏中或一首歌曲里做类似唱歌般的组合,然后增加其变化性。然而不只是单单有“scratch”而已,还有一种用2张一样或是不一样的唱片,也是在一定的节奏上,去做变化,而这个技巧称为“Battle”。这两种技巧都是“Hip Hop DJ”比较常使用的方式,然而在“scratch”和“battle”里,没有一定的规范,每一位DJ都有自己的特色(free style)。它们在国外已经风行20余年,自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DJ们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比赛,其中就有极具公信力的比赛,叫做“DJ Mix Club”(DMC)。DMC在世界各地(美、英、加、澳洲、日本、香港等等)几乎都有举办比赛。然后再由每个地区的冠军,一起比赛争取世界冠军(类似奥林匹克的比赛模式)。
DREAM-POP
DREAM-POP是种“梦”般的流行曲,它有一种迷离的气氛,多靠SYNTHESIZERS(电子合成器)造成,加了ECHO效果的电结他也是重要的成分,歌唱部分往往很 \'BREATHY\'即呼吸声重,歌词也往往有梦般的诗意色彩。中文以王菲为首,如《DI-DA》
Drum\'n\'Bass
对某些人来说,Drum\'n\'Bass的音乐可能很烦,因为Drum\'n\'Bass很注重在节奏上玩花样,还有Bass的表现, 像是很快很快,复杂的碎拍,以及运用各种不同的电子鼓,或是取样而来的鼓声。因此Drum\'n\'Bass也是Breakbeat的一种
ELECTRO
80年代初HIP-HOP的一个分支,重点使用鼓机和合成器。
ENERGY-ALTERNATIVE
无法对其进行简单的归类,其特点是:接受度高、利用大量的合成键盘声、渲染的唱腔,成功地结合了HOUSE ROCK TECHNO的元素,节奏维持在100~140BPM。
Eurobeat
Eurobeat是一种源自意大利的跳舞音乐, 已有20年多的历史。 音乐主要以快速的电子音乐为主, 与Trance的格式差不多,不过Trance是以Beat为主,Eurobeat就以曲为主。
顺便提一下PARAPARA舞:
Parapara是以Eurobeat词曲为主的舞蹈。Parapara在日语里的意思是散乱无章,零杂随意的意思。舞蹈主要为空中画圈、双手交叉等手部变化,双脚只是左右移动。Eurobeat的歌可以自创ParaPara Dancing,当然必需学懂基本的舞姿,舞步及ParaPara的concept。
Parapara舞发源于日本舞蹈,七十年代末期开始存在。它随迪斯科热潮而兴起,后又随黑人音乐的出现而流行。九十年代初期,近乎所有日本Disco都转变成了ParaParaClub。去年开始,一些明星不断于公开场合表演Parapara舞,再次将这个热潮带起,进而演变成目前日本最流行的舞步和全民运动。著名游戏厂商Konami也借此发部名为 ParaParaParadise(PPP) 的音乐跳舞机。这部跳舞机采用了红外线感应器来感应玩者的舞姿 , 所以大家可以于这跳舞机上跳出 ParaPara Dancing。
EURODANCE
EURODANCE的速度一般在120~130BPM之间。欧洲舞曲,被大多数欧洲人认为是"主流舞曲"。在DISCO的基础上又注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如HOUSE、RAP及更加流畅的旋律。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大多数的舞曲专家皆追随其脚步,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好歌。
EURODISCO
欧洲迪斯科音乐,被认为是德国唱片制作人乔吉奥在70年代中期发明的。
FUNK
Funk起源于60年代,BPM约在120拍以下。Funk也是一种原属于黑人的音乐种类。Funk 这个字就英文字面上来解释是指具有感情和韵律的音乐。乍听之下,和 R&B 节奏蓝调音乐有些类似。她的特色是 -- 在它的音乐中 Bass 占了很重的比例,电贝司的和弦和节奏成为了Funk的主干线。另外,Funk在歌词中多半比较夸张。
Funk Music 虽然起源于60年代,但它真正开始流行却是在70年代。80年代后,由于Disco音乐与电子合成乐的混血,Funk在速度及音乐内容上渐渐有了一些变化。为了符合舞曲音乐在世界上的潮流,因此 Funk 在速度上也越来越快,甚至加入了一些摇滚的味道。另外,在音乐的内容上Funk也是越来越花俏,添加了各式各样的元素在里面,这样一来,使得它在整体呈现上也显得越来越多样化。
Funk Music 的节奏虽强,但它却没有一般舞曲中那种令人一听就闻之起舞的特质。因此,到了九Ο年代Funk也就开始逐渐衰退。虽然在许多的音乐当中,我们仍然会常常听到一些属于Funk的节奏方式,但这些音乐大部分都称不上是真正的Funk,只能说他们是利用Funk元素来运用的音乐罢了。
GOTH
歌特,摇滚的一种
Hardcore(硬核)
Hardcore发展于90年代初期,但它真正在舞厅中被广泛使用,却是在93年之后。到了94年,Hardcore 大为流行。通常是以4/4拍为主,Hardcore 和 Techno 舞曲大同小异,两者都是属于充满电子风情的音乐形态,在表现的手法或演奏方式上也是十分的接近。不同的是,Hardcore 的特色在于它比 Techno 舞曲更重视速度和节奏性,节奏相当激烈、速度极快。也因为如此,使得它在表现上具备了更多的活力与能量,同时也更显得的热力四射。和大部分舞曲一样她的人声仅仅是为气氛的点缀。在乐器的使用上,清一色的几乎都是电子合成器。
她常常会让人有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而大部份这类音乐的使用都是在舞会的最高潮,这个时候,如果再加上绚烂的霓虹灯,舞者就会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和音乐合二为一了!不过相对的,跳Hardcore这类的舞曲也很容易就令人感到疲累。这类音乐主要流行的区域是在欧洲。95年后,由于舞曲的创新及流行趋势不再,Hardcore 也随着这种趋势逐渐没落,而被后来的Jungle、Rave等这类具有不同风貌的新兴舞曲所取代。但是它在欧式舞曲中仍然占有一定的比率。
HIGH-ENERGY
DISCO的一个变种,保存了70年代中期曲风的根源,又融入了TECHNO的因素,它的特点是:渲染的旋律、人声的掌控、快乐、让人HIGH的快感及维持在118~140BPM的节奏
HIP-HOP
HIP-HOP BPM在90左右。比较符合人心脏的脉动,听之使人产生想轻舞的感觉。Hip-Hop前身是Rap和一点点的R&B,再加上各种磨片的音效声,属于80年代开始年轻人爱玩的音乐。Hip-Hop含有Rap的饶舌和较R&B反覆的旋律和比较复杂的节奏。以及电唱机的音效。 Hip-Hop的表现概念主要是来自于Rap,在内容上它要传达的是当时的一种生活形态,像是当时流行的语言、服装或是音乐类型。而和Rap不同的地方在于,Hip-Hop在速度上并没有像Rap那么样的快,同时在节奏段落的部份也显得比较抒情、柔和。和Rap比较起来,Hip-Hop更适合用在舞厅拿来跳舞。
在韩国的音乐界,相当多的歌手都模仿着所谓的“正统HIPHOP”形式,不断的发行唱片。在街头,以年轻人为主的“HIPHOP时装”随处可见。另外在墙上涂鸦也是Hip-Hop文化的延伸。
很多人都知道,HIPHOP是从美国农场的黑人奴隶们哼唱的歌曲中演变而来的,如果单从字面上解释HIPHOP这个单词的话,其原意是臀部(HIP)和摇摆(HOP)的意思,按照个人的理解,每个人会有各自的道理。但从音乐形式的角度来看,HIPHOP其实是在1970年初诞生的。当时美国盛行DISCO,有DJ将R&B和FUNK音乐中间的间奏(BREAK)连续的反复播出,形成没有人声的音乐。另外DJ在间奏时为了渲染气氛会不停的大叫,这也就是其中RAP的开始。其内容只是为了配合当时的气氛,并没有任何意义。
Hip-Hop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不过,它依旧是现今最具有创意和活力的电子舞曲。不仅如此,它同时还影响了日后House, Techno, Jungle, 和Acid-Jazz等音乐类型的发展。
以上的关点都是本人建立在西方音乐中心论的基础上的 至于中国的民歌 是又另一套理论 很有争议的
每一级其实项目都一样的
都有基本的音阶、琶音,如3、4、5级要多加半音阶,每一级都会适当的增加几条音阶
然后是练习曲、复调、小型乐曲、大型乐曲。(中央四首,跳级需考前一级的大型乐曲)(音协只有3首,是练习曲、复调、大型乐曲,跳级不需考前一级的乐曲)
考之前需要音基证书1~3级需一级证书,4~6级二级证书,7~9级三级证书
注:中央今年改版
你不选我也没关系,可以用hi来问我
浪漫音乐始于十八世纪底,而古典音乐始于十八世纪中旬。
浪漫音乐的主题或表达式比较自然、自我表现,而古典音乐的主题、表达方式比较克制、注意情绪平衡。
古典音乐的器乐编排包括无钢琴独奏的交响曲,而浪漫主义音乐作品包括较大的交响乐和独奏钢琴作品。
浪漫的和声包括半音音阶和声,而古典音乐大部分是全音阶和声。
楼主似乎是在写论文
看了大家答的,所说的就是那个意思,我现在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1浪漫时期交响乐的发展及特点
浪漫早期:1810~1830年 浪漫中期:1830~1850年 浪漫的仿古典主义1850~1900 三个阶段,一般都从舒伯特开始算。虽然舒伯特的音乐仍然有很浓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遗风,可是也洋溢着小巧、温和、刹那间诱惑、感奋和几近不真实的幸福感,是古典之后第一股令人陶醉的浪漫气息,所以大家习惯称他为“古典的浪漫者”。韦伯也是浪漫派的代表,在经受贝多芬、莫扎特的影响后,这两位作曲家特别表现出浪漫风格的纤巧、细腻的一面。
中期的代表是门德尔松、舒曼,两人都在主观的特殊风格之外,共同传达这个浪漫时代精神,秉承了贝多芬的纯粹、绝对,发展了具有优美形式的交响曲。到了勃拉姆斯,浪漫的本质更加精密浓缩。如:在舒伯特的作品中,“浪漫的痛楚”只是在情绪上反映出来,到了勃拉姆斯则已经是感官的伤痛了。
柏辽兹及李斯特则选择性的领悟贝多芬标题描绘的启示,而发展了丰富内容的交响诗,“大自然”对浪漫时期的影响是很深的,连一向重视形式美的交响曲也不例外,这种反映有时较为直接(如:门德尔松的《苏格兰》、《意大利》交响曲),有时则较抽象(如舒曼的《春》、《莱茵》)。而强调大自然的同时、也为日后的民族主义的兴起播下了种子。
仿古典主义(也叫后浪漫主义)著名作曲家首推布鲁克纳和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交响音乐的两大特色是宗教情操以及“拟管风琴声响”。主要是因为奥地利天主教19世纪过度封建保守,所以才会有布鲁克纳的清秀寡欲的交响世界之呈现。他对教义不曾疑惑的信仰,简直就是个任劳任怨的老农民,无论何种情况都没埋怨过自己的生活。这并不是说他没有矛盾,而是他懂得如何将它埋藏在心底,永不冒出。
对布鲁克纳影响最深的是瓦格纳,尤其在和声及管弦乐方面,可布鲁克纳一向习惯闭着眼睛听瓦格纳的乐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他把乐剧的音乐灵性化了。勃拉姆斯虽然跟布鲁克纳同住维也纳,但二人感情不甚融合。勃拉姆斯来自德国北部的基督教家庭,他矛盾的性情是无法深埋心底的,他对燃烧在心中的烈火,因无法熄灭而感到恐惧,他寂寞而且动漾不定的心灵无法安顿,这都能从他贯有的摇摆、沉重、模糊的节奏中感受得出。
维也纳交响乐在经历了布鲁克纳及勃拉姆斯之后,唯一能将其整合并推向高潮的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马勒。马勒身处颓废思潮弥漫的世纪末,现实的冲突、摩擦(生)及隐退的回忆往昔美好的时日(死),是他作品里不断交替出现的主题,那濒临神经质边缘的音乐美,一方面把后期浪漫的狂喜与炙痛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为现代音乐的新任务勋伯格铺垫好了出场的红地毯。
2新浪漫主义音乐
(对于这个时期的音乐我听得不多,就听了巴伯的《为弦乐而作的柔版》、《交响曲》等)
新浪漫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起出现的一种流派,通常这种音乐有调性,但此时的调性并不等同于“共性写作”时期的和声、结构和调性,而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结合,用新颖的音乐语言对50、60年代盛行的过于理智和抽象音乐的序列音乐进行否定,音乐中开始强调情感的表现,以不同的程度来应用调性,注重浪漫主义风格。这就是新浪漫主义音乐。
代表人物及作品有:意大利的贝里奥和他的《交响曲》、美国的克拉姆和他的《大宇宙》、《夏夜音乐》,巴伯《弦乐柔版》、《交响曲》,罗奇伯格《交响曲》、《钢琴组曲》,德国的亨策和他的《雅各布之梦》等。
查到一些资料:
卢恰诺·贝里奥Berio, Luciano
(1925年生于意大利的奥内利亚,现在的因佩里亚)。意大利作曲家。在米兰学院师从盖迪尼(Ghedini)至1951年,然后在坦戈伍德(Tanglewood)从达拉皮科拉(Dallapiccola)学习序列技巧。1955年与马代尔纳(Maderna)在意大利广播电台共建电子音乐实验室,在该室工作至1961年。1963年赴美,在加利福尼亚执教,1965年起在朱利亚德学校执教,1971年返回意大利。作品受到序列主义、电子手法和随机音乐的影响。他独特地发展了“拼贴”技巧,借用其他作曲家的音乐片段或模仿他们的风格特征。如在《交响曲》(Sinfonia)中,贝里奥摘用了马勒第二交响曲,瓦格纳的《莱茵的黄金》(Das Rheingold),拉威尔的《圆舞曲》(La Valse),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中的素材。在《迷宫Ⅱ》(LaborintosⅡ)中,街头叫卖声、惊叹声和牧歌、爵士乐的因素混合在一起。另外一首拼贴作品是《独奏会Ⅰ》(Recital Ⅰ)(献给卡西Cathy),这是为他前妻,女高音卡西•伯布里安(Cathy Berberian)所作的几首作品(如《主显节》(Epifanie)和《顺序3》(Sequenza 3))中的一首。为不同乐器所作的一系列《序列曲》(Sequenza)基本上是机遇音乐。在《圆圈》(Circles)中,歌唱者可以唱谱上标明的音高,也可以唱相近的音高,任她自选。贝里奥年青时曾在米兰一个小型巡回歌剧团中任指挥,因此,对戏剧音乐始终抱有热情,虽然他创作的戏剧作品迄今为止都是别出心裁的。
塞缪尔·巴伯Barber, Samuel
(1910年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1981年卒于纽约)。美国作曲家。6岁时弹钢琴,7岁作曲。14岁时作为第一批特准学生进入费城柯蒂斯专科学院,1925-34年师从斯卡莱罗学习作曲,1926-31年从伊莎贝尔·文吉罗娃学习钢琴,1926-30年从埃米利奥·德戈戈尔扎学习声乐。1928年与吉安·卡洛·梅诺蒂(Gian Carlo Menotti)相识后,其友谊持久而富于成果。1933年起他的作品开始公演,最值得注意的是为阿诺德的诗《多佛海滩》(Dover Beach)配乐(他本人演唱其中的男中音声部)和他的大提琴奏鸣曲(他本人演奏钢琴部分)。1935年获普利策奖学金,1936年获美国学院的罗马大奖。同年他的第1交响曲于罗马首演,指挥莫利纳里。托斯卡尼尼于1938年指挥巴伯的《弦乐柔板》(Adagio for Strings)(原为弦乐四重奏的慢乐章)和第一首《随笔》(Essay for Orchestra),随后几年他的作品在纽约、波士顿和费城由瓦尔特、库谢维茨基、莱因斯多夫、米特罗普洛斯、奥曼迪和梅塔指挥首演。他的四幕歌剧《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台本作者泽菲雷利,是纽约林肯中心的新大都会歌剧院为了于1966年9月举行开演典礼而约写的。
巴伯的音乐具有欧洲传统风格,而不是特殊的“美国味”。音乐语言比较保守,富于旋律性、优雅和华丽。在《伐奈莎》和女高音和乐队曲《诺克斯维尔:1915年之夏》(Knoxville:Summer of 1915)中可以最清楚地听出他的抒情性,他的浪漫主义则充他显示在《多佛海滩》、大提琴奏鸣曲和第1交响曲中。他钢琴奏鸣曲由霍罗维茨首演,是一首辉煌的炫技作品。几部歌剧最初反应冷淡,但听众态度逐渐转变,而协奏曲和歌曲效果极佳。
乔治·克伦姆Crumb, George
(1929年生于西弗吉尼亚州查尔斯敦)。美国作曲家。1959-64年在博尔德的科罗拉多大学教授钢琴与作曲。1965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音乐系任教,并于1983年成为该校人文学教授。音乐极有个性。早期受威伯恩影响,后对新音响感兴趣,并采用有时支离破碎、有时全凭机遇的作曲技巧,但并不追求畸形效果,他表达的思想仍然是清晰易懂的。如在1972年的一组为扩间钢琴用的幻想曲《大宇宙》(Makrokosmos),其中用不了许多特别的钢琴手法,效果十分富有诗意。
乔治·罗奇伯格Rochberg, George
(1918年生于新泽西州帕特森市)。美国作曲家。1939-42年于纽约曼内斯音乐学校随曼内斯和塞尔学作曲;1945年就学于蒂斯专科学院,师从斯卡莱罗。1948-54年任柯蒂斯专科学院教师;1961-68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音乐系主任,1968年起任音乐教授。他曾受马勒和勋伯格的影响,其音乐发展为独特的序列主义风格,但后来又回到有调性上来。写过许多评论文章。
汉斯·维尔纳·亨策Henze, Hans Werner
(1926年生于威斯特法里亚的居特斯洛)。德国作曲家、指挥家。1942-44年在不伦瑞克国立音乐学校、1946年在海德堡求学。1946-48年间私人从师于福特纳(Fortner);1948年在达姆施塔特跟莱博维茨(Leibowitz)学习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1950年在威斯巴登任赫塞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音乐指导。1953年定居意大利。60年代中在政治上走向极左,此后的作品很多都反映了他的激进理想与信条。音乐风格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表现出他天赋的丰富想象力和不拘绳墨的性格。他不仅是一位德国作曲家,也可说是一位法国和意大利作曲家。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或机遇音乐的风格他用来都是得心应手。创作的主要特征是抒情而富声色美。具有丰富而细腻的声音色彩和娴熟的合唱写作技巧。
电脑里有篇有关罗奇伯格的文章(多元音乐风格的冲撞与整合
罗奇伯格钢琴组曲——Carnival Music, IV “Sfumato,” 之解析)
如果需要,可以传给你
《行星》组曲是一部庞然巨著,整个作品分为七个乐章,并以九大行星中的七个星球(地球和当时尚不为人类所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而且乐队编制也异常庞大,启用了一般很少登台的低音长笛、低音双簧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次中音大号等管乐器,以及管风琴和众多的打击乐器,在最后乐章中还加用了一段六声部的女声合唱(有时亦以两支独奏长笛取代)。如此众多的乐器的组合产生了丰富的音响色彩,如在“火星”乐章的一段音乐中,乐队的全奏展示出了地震山摇的气势。但也许正是由于《行星》组曲本身及其乐队编制过于庞大,这部作品一般很少全曲演奏,而通常仅演其中的三五个乐章,有时则是单独演奏一个乐章。
就《行星》组曲的意义来说,该曲与天文学无涉,而仅仅是建立在古代迦勒底人、中国人、埃及人和波斯人所熟悉的占星术之上的,关于这一点,霍尔斯特在1920年全曲公演时是这样对记者说的:“这些曲子的创作曾受到诸行星的占星学意义的启发。它们并不是标题音乐,也不与古代神话中的同名神仙有任何联系。如果需要什么音乐上的指引,那么,尤其是从广义上来说,每一曲的小标题便足以说明问题了。例如,木星带来通常所说的欢乐,以及与宗教的或民族的庆典活动有关的那种礼仪性的欢乐;土星带来的不仅是肉体的衰退,它也标志着理想的实现;水星则是心灵的象征。”
第一乐章 火星——战争使者
霍尔斯特是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完成这一乐章的,因此有人认为,作曲家的这段音乐是对当时迫在眉睫的战争的预言。确实,这一乐章的音乐,尤其是由打击乐器和弦乐器弓杆击弦奏出的蛮横、激昂的渐强节奏型,给人以一种咄咄逼人的紧迫感,并暗示出军队在行进。乐章的第一主题压抑而带有挑衅性,由大管和法国号奏出。
音乐开始时富有特征的弱奏(p)节奏型随着这第一主题的嘶鸣而逐渐增强力度,当它达到极强(fff)时,在铜管乐器上迸发出乐章的第二主题。这种效果可以概述如下:两支充满杀机的军队在相互逼近,到处是刀光剑影,而当它们终于接触时,一场短兵相接的厮杀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战争在继续,管风琴的加入把音乐推向了新的高潮,这时,B调大号和C调小号奏起了进军的号角。
然而,这并不是胜利的号角,随着木管乐器与弦乐器以低沉压抑的、呜咽般的音响在第二主题上的展开,以及各主题的残暴蛮横的再现,展开了一幅更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第二乐章 金星——和平使者
由于上一乐章凶残的战争音乐的对比,这一乐章越发显得宁静安谧了。它使人想起了一个没有电闪雷鸣、远离战争喧嚣的世外桃源,这里到处呈现出一派和平安乐的景象。乐章一开始,法国号呈示出一支上行旋律,长笛和双簧管则以一串串和弦与之应答。
音乐的发展是极其富有诗意的:长笛与法国号上的延音犹如秋天的蝉鸣;两架竖琴的一串串和弦仿佛是清澈的溪水在流淌;钟琴与钢片琴的下行音型宛若喷涌的清泉。在这种氛围中,独奏小提琴唱起了一支动人的情歌,整个乐章随后的发展也就是建立在这个主题之上的。
第三乐章 水星——飞行使者
据说,水星是带有翅膀的信使的象征,也是窃贼的保护神,因而,这一乐章的音乐异常机敏灵活,是一首急板诙谐曲。乐章以带弱音器的弦乐器和木管乐器上快速进行的音型开始,接着,双簧管和英国管呈示出第一主题那轻捷而俏皮的旋律。可以说,这就是信使的写照,他正忙碌于走家串户,为人们带来福音与欢乐。
第二主题的旋律带有民歌风格,表现出人们为飞行使者的光临与他所带来的信息而欢庆歌舞的情景。
第四乐章 木星——欢乐使者
与其他乐章相比,这一乐章构思宏大,篇幅也较长。整个乐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小提琴快速的碎弓中开始,在它的引导下,第一主题带着极大的热情喷薄而出,其欢乐的气势异常浩荡,似乎把天庭也震动了。
欢乐的情绪犹如一幕幕场景,此起彼落,绵亘不绝。而在这些“场景”之间,每每有一个铜管乐器奏出的欢乐的固定乐思,它像号角一般,宣告着新的欢乐的降临。乐章的第二主题是一个歌唱性旋律,由六支法国号及弦乐器组奏出。
第三主题是一支端庄的民间舞曲,先由法国号奏出,随后在木管乐器组、弦乐器组和铜管乐器组之间传递。
进入第二部分后,速度由快板转为行板,音乐也变得格外庄严,并充满着霍尔斯特所说的那种“礼仪性的欢乐”。整个第二部分由一首虔诚的颂歌构成,它那侃侃而述般的进行,使人想起教堂里唱诗班吟唱的赞美歌。
第三部分又回复到快板速度,开始三个主题的简短再现再度掀起民间节庆般的高潮后,乐草以一个雄伟的短小尾声作为结束。
第五乐章 土星——老年使者
“土星”乐章是《行星》组曲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较常单独出奏的段落。乐章以长笛、大管和两架竖琴奏出的由两个邻音的交替构成的固定节奏作为开始,它象征着老年人瞒珊、滞重而单调的步态,同样这也是时光消逝与体力趋向衰退的写照。在这个背景上,低音提琴奏出了哀叹般的动机,它逐渐发展成由次中音长号奏出的乐章中唯一的一个主题。正如霍尔斯特明确指出的那样,这个主题不仅表现“肉体的衰退”,同时还意味着“理想的实现”。
在这个主题的基础上,乐曲展开了富有层次的变奏。这里有深沉的思虑与希望,也有葬礼进行曲般的节奏和晚祷的钟声,还有对往昔的美好幸福的追忆。
第六乐章 天王星——魔术师
这段音乐也是《行星》组曲中的精彩段落。霍尔斯特在这里运用了变幻无常的调性和配器色彩,以及力度的突兀变化等现代作曲手法,从而达到了扑朔迷离的魔幻般的效果。音乐一开始是铜管乐器奏出的一个动机,这是魔术师的形象——神秘而难以猜度,恐怖而带有不祥之兆。
乐章的主要主题是大管断奏奏出的一个中邪般跳跃疾走的旋律,它吸引了其他各乐器组加入到这一行列之中。
在这个“跛足行进”的背景上,又出现了两个主题,前者忙碌不堪,后者趾高气扬。
音乐逐渐进入高潮,忽然又戛然而止,化作短笛、长笛和单簧管上一连串琐碎的下行音型。走音鼓亢奋的节奏似乎是魔术师的新咒语,它带来了一个新的乐段,并把音乐推向了新的高潮。
忽然,管风琴上响起了一个怪诞的滑音,就像是一道闸门挡住了音响的巨流,使节奏变得低沉迟缓,使高潮化作了几个单薄的长音。这个乐章就是在这种令人不安的氛围中结束的。
第七乐章 海王星——神秘主义者
“海王星”这最后一个乐章在给人以娴静温柔之感的同时,又表现出神秘莫测与朦胧的太空景象,乐章的第一主题就是以这种色调构筑起来的。
霍尔斯特以钢片琴、竖琴和小提琴琶音的大量运用,成功地渲染出一种迷茫的神奇景象。音乐从行板转入小快板后,在人声与弦乐器和声的伴奏下,单簧管非常柔和地呈示出第二主题。
为了取得他所需要的效果,霍尔斯特在总谱上特地注明了对合唱队的安排:“合唱队应置于舞台边邻近的房间内,房门要开着,直到全曲的最后一小节,这时门要轻轻地、静静地关上。合唱队、门,以及可能需要的任何一些副指挥,都要用屏幕与听众隔开。”
(未完待续)
楼主首先说您的问题有一些不够明确~~
首先说应用应用什么样的音阶写音乐都要明确你要写的是调性音乐或是无调性音乐~也就是说8音音阶是可以写调性音乐~同样也可以写无调性音乐的~~
如果是调性音乐的话如果要想知道具体调性跟主音的话就要看作曲家具体在那些音上构建主属关系(注意是主属关系,而不是主音和属音)通常这样的调式写做都有一定的临时构建的主属关系~或是用临时构建的主属和声~或是直接以复调或是序列片段来反复强调某一调性~~(序列音乐写作不一定就是无调性音乐写作)比如说以楼主第一个音阶的c做主音来临时构建一个主属和声的话就可以是c#f#g为主和弦gc#d作为属和弦~当然如果你认为这样比较牵强的话我可以说一个比较实际创作的例子~~我以前曾经用过这样的8声音阶写作过~因为这种音阶的理论由来是用两个减七和弦叠置而成的(例c#d#fa跟df#gb互相交叉而成的音阶)~因此你就可以在同一音及上有两种音阶的排列~这样你就可以以同一音及不同音阶构成主属~也就是说可以用你第一个例子整个音阶做为主系列的和声来源~而第二个作为属系列和声来源~~同样的~我门也可以用刚才我说的方式用第二个音阶里的唯一的大三和弦或小三和弦来构建主和弦ceg跟c#dg这样就钻了这个对称行音阶的空子~形成与传统调性音乐一样的主音和声~而剩下音及无论怎样都可以看做是倾向于这个大三或是小三待解决的功能了~~~当然如果你够巧妙也可以同样在第一个音阶里找到如大46和弦~小46和弦~~~也就是以f为主音的主和弦的转位来为c做主和弦~~其实里面你可以找到许多传统的类似三和弦~46和弦的东东~然后配在独特的对称音阶做的旋律下~~也不无传统浪漫派后期的美感~~~然后在展开部突然又以类似c#f#ggc#d为主属和弦~~又可以无限的机械化的展开~~是相当不错的反差感跟戏剧性的描写~~
至于说梅西安~~我认为这个音阶对于他来讲只是5声~六声 ~七声音阶的一种理论延续罢了~~他所以有8声音阶是因为在于探寻各种音乐基础手段和理论声的人为手段能达到的各种音乐语言的效果~而并非单纯的用只是应用某一种音阶在写作而已~~
最后还要补充的是~·你能最长见到的这种减音阶在调性作品中应用的应当是在卡普斯汀的作品中吧~~~因为减音阶是爵士音乐中最长见到的应用~~他甚至普通的不能在普通~~~你只要在谱子上看到c减七和弦的符号~你就可以直接应用以上随便那一种来即兴演奏~~~甚至如果你的c减七和弦的时值足够长的话~你也可以两者都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