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二首》分别是哪两首诗?

《凉州词二首》分别是哪两首诗?,第1张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诗歌以汉代唐,写一位边地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作品原文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作品注释

⑴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何须:何必。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⑹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⑺来:语助词,无义。

(8)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作品译文

其一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创作背景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

作品鉴赏

其一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其二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诗中牵涉到唐玄宗对待突厥问题的一些历史事件。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突厥首领小杀曾乞与玄宗为子,玄宗许之。又欲娶公主,玄宗只厚赐而不许和亲。后小杀问唐使袁振,袁振说:"可汗既与皇帝为子,父子岂合为婚姻?"后小杀遣其大臣颉利发入朝贡献,颉利发与玄宗射猎,时有兔起于御马前,玄宗引弓傍射,一发获之。颉利发下马捧兔蹈舞曰:"圣人神武超绝,人间无也。"后来玄宗为其设宴,厚赐而遣之,最终不许和亲。诗中的后两句通过突厥首领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赞颂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说明其威势足以震慑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坚决按原则办事,决不肯对之妥协以求苟安。

这首诗,从侧面赞颂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的有理有节,借突厥首领求和亲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强大,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圭爵,酷嗜闲放。”。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问:11月蜜月旅行请推荐几条线路,请各推荐三条国内和国外的?

答:11月份,在国内旅游已经进入到了冬季。冬季旅游主要是选择南北两个方向。考虑的是度蜜月旅游,所以,气氛上是一定要温馨和浪漫的,旅途不能过于劳累。

国内可以选择:

1、哈尔滨亚布力滑雪旅游。主要考虑在11月,每年这个时候亚布力已经开始降雪,没有来国冰天雪地北国的朋友,可以一起度过一个洁白浪漫的冰雪之旅。在旅游项目上,这里可以提供狗拉雪橇、狗拉爬犁、滑雪板等项目。另外一点,就是,这里处与林区,这里的有很多的别墅类型的宾馆提供休息,并且是红漆木房子,特别醒目。

2、选择去南方海口、三亚一带的避寒游。主要在冬季,我国只有海南能够开展海水游泳等旅游项目。两个人可以一起去潜水,体会感情的深度。

3、选择江南无锡太湖、苏州一带的传统出游目的地。但是,尽量选在靠近春节期间,一来,可以看到无锡梅园梅花的怒放;更为主要的是,在无锡太湖鼋头渚上有:月老祠。到这里旅游,可以作为对于爱情的纪念。毕竟月老红线穿:)

国外主要可以考虑:

1、马尔代夫,在这里主要可以感受印度洋不同的海岸和沙滩。马尔代夫有着印度洋的泪滴的美誉;

2、印尼巴厘岛旅游。这里是大多数欧洲人选择出游度假的胜地。不推荐去泰国的普吉岛,因为考虑的泰国政府最近动荡的原因。

3、另外,可以考虑更远些的浪漫的法国、和深蓝深蓝的希腊去感受爱琴海吧:)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原文:

《凉州词》

作者王翰 朝代唐

译文对照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据两唐书本传,王瀚少年时豪健恃才,性格豪放,倜傥不羁,登进士第后,仍然每日以饮酒为事。

其登第的时间,《唐才子传》云为景云元年( 公元710年),徐松《登科记考》云为景云二年。徐松所考,不为无理,今人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王瀚考》以之为景云元年登第。

《旧唐书》本传中记载说:王瀚登第后,“并州长史张惠贞奇其才,礼接甚厚,瀚感之,撰乐词以叙情,于席上自唱自舞,神气豪迈。

张说镇并州,礼瀚益至。”张嘉贞任并州长史,在开元四年( 716年)至开元八年( 720年),这段时间,王翰未担任官职,居住本乡太原,受到张嘉贞的礼遇。

张嘉贞入朝后,张说为并州长史。张说开元八、九年为并州长史时,王瀚曾举直言极谏、超拔群类等制科,又一度调为昌乐县尉。

这是一组边塞诗,其具体创作时间未能确证。《凉州词》是乐府歌词,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

《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

文章赏析: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开篇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像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

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四川,秦代置蜀郡。汉属益州。汉末三国时为蜀国地。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四川以益梓利夔四路得名。宋初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合称“川峡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梓州路,分峡西路为利州路、夔州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定省会为成都市,除清兵入川时,南充市阆中县为四川临时省会十余年省名至今未变。截至2008年底,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44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19个县、4个自治县;4544个乡镇、239个街道办事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社区居民委员会4822个,村民委员会50182个。

四川的少数民族—狄少英国画作品(5张)

  其中居住着彝族、藏族、回族、汉族、羌族等民族。“中国第二大藏区”、“唯一的羌族聚集区”、“最大的彝族聚集地”。全省总面积485万多平方公里。四川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历来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说,并有“峨眉天下秀,九寨天下奇,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之誉。

  四川省有贡嘎山(蜀山之王)、雅拉雪山、凌云山、格聂神山、琳琅山、螺髻山、雪山梁子、天台山、青城山、千佛山、四姑娘山(蜀山皇后)、蒙顶山、峨眉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金城山、夏衍山、西岭雪山、窦圌山、华蓥山等著名山峰,有横断山系的雀儿山、沙鲁里山、牟尼茫起山、大雪山、邛崃山、岷山,以及大凉山、小凉山、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龙泉山等大小山脉。

  四川,在先秦时期四川地区曾建立了多个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有两个:一个是川西地区以古蜀部落为中心建立的蜀国,一个是川东地区(今川东地区和重庆地区)以古巴部落为中心建立的巴国,所以四川古称“巴蜀”,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大省,2009年末常住人口8860万人。周边同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甘肃省接壤。 峨眉山四川是全国的农产品供应大省,是国家最大的粮、油、猪生产基地之一,猪肉产量全国第一。四川农业发达,号称“天府之国”,是我国小麦、水稻、油菜籽、黄红麻、甘蔗、桑蚕、水果的重要产区。川西高原、山地分别为本处重要牧区和林区。盛产林特产竹子、白蜡及中药材川贝、麋香、虫草等,银耳、生漆、毛竹等产品享誉全国。

  四川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本省为我国内地综合性工业基地。成都电器、量具刃上、攀枝花钢铁、川中油气田、达州能源化工,自贡盐化工、内江制糖、宜宾、泸州、绵竹等地的酿酒工业等都很有名,白酒业在中国举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号称川酒天下、“川酒云烟”之说。其中冶金、采矿、化工、机械、宇航、电子工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包括东方电机、东方汽轮、东方锅炉等),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中航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长虹集团、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希望集团,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闻名国内外。 四川风光—谭翃晶国画作品[1] 四川风光—谭翃晶国画作品

气候

  特点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

  由于受地理纬度和地貌的影响,气候的地带性和垂直方向变化十分明显,东部和西部的差异很大,高原山地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并存。根据水、热和光照条件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大气候区:

  一、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即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该区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日温≥10℃的持续期240~280天,积温达到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冬暖夏热,无霜期230~340天。盆地云量多,晴天少,全年日照时间较短,仅为1000~1400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600~800小时。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000~1200毫米。

  二、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该区全年气温较高,年均温12~20℃,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降水量较少,全年有7个月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多为2000~2600小时。其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山地形成显著的立体气候。

  三、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该区海拔高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从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现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总体上以寒温带气候为主,河谷干暖,山地冷湿,冬寒夏凉,水热不足,年均温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天气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600~2600小时。

日照

  东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在地域上由西向东递增:盆西900~1200小时,盆中1200~1400小时,盆东1400 ~1600小时。在时间上,春夏多于秋冬,盛夏最多。全年太阳总辐射量3100~4200兆焦尔/平方米,其时空分布与日照类似。 西部高原全年日照数为2000~2500小时,地区差异不大,仅龙门山区相对少,为1600~2000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多为5000~6800兆焦尔/平方米,属全国光能丰富区之列。 西南山地全年日照时数1200~2700小时,较东部盆地多一倍。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部递增;时间上,干季多于雨季。全年太阳总辐射量4000~6200兆焦尔/平方米,除小凉山东侧外,光能资源大于东部盆地。

降水量

  东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但在地域上,盆周多于盆底,盆西缘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为1300~1800毫米;次为盆东北和东南缘山地,为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区降雨最少,为800~1000毫米。在季节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总雨量的3~5%,夏季(5月~10月)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雨量的80%,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为60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400毫米。干雨季分明,6月~9月为雨季,降雨占全年总雨量的70~90%;11月~4月为干季,各月降水量小于10毫米。

  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区差异大,干湿季节分明。大部年降水800~1200毫米。木里以北与川西北高原接壤,年降水小于800毫米;安宁河东侧与东部盆地相当,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雨季(6月~9月)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90%。

文化

区域文化

  四川主要有四个文化区组成

  巴文化区:

  巴中、南充、达州、广安、乐山沐川、内江资中、广元东部以及宜宾、泸州(注意:完整的巴文化区还包括重庆以及湖北省恩施州与宜昌、陕西汉中与安康)

  蜀文化区:

  成都、绵阳、德阳、遂宁、雅安、眉山、资阳、乐山、广元西部、自贡和内江(战国时代之前,巴国和蜀国是当时中国西南最重要的两个国家)

  攀西文化区:

  攀枝花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首府西昌,所以常常统称为攀西)

  川西高原: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四川西部的高原区域)

  划分依据:

  巴文化区

  西周时、巴、蜀、苴、氐先民在嘉陵江、白龙江合台地上,建立奴隶制式国家“昔阝”春秋为古巴国故地。

  巴中近年越来越多的巴人遗迹被发现证明了该地是巴文化区,巴中的“巴”更是证明了与巴的密不可分。

  南充阆中曾经短暂的做过巴国的首都,后来因为与广元地区的蜀国诸侯国"苴''相接,出于安全考虑巴国很快把首都迁移出去。

  广元一直是巴国和蜀国的争夺地,虽然蜀国在广元地区建立了侯国“苴”,但"苴”国的构成主要是巴民族,故为巴文化区。

  巴中近年来修建的巴人广场,便是依靠浓郁的本地巴文化得来。达州市宣汉罗家坝的巴国遗迹,证明了达州是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广安被南充和重庆相包围,自然是巴文化区。

  根据商朝《辞源》巴蜀的界线为现在广元、资中、沐川为一线,因此资中与沐川为巴文化区,并且还记载巴国区域分布在现嘉陵江流域,岷江下游,沱江下游,长江上游,因此宜宾、泸州为巴文化区。

  蜀文化区

  成都,三国时期蜀国(221-263年)的都城。

  雅安和乐山一带的青衣羌国是蜀文明的一支,后来被蜀国合并。

  自贡一带是蜀国的盐产地,盐使自贡、内江一带成为蜀国的“私家重地”和沃野。德阳"三星堆”是蜀国的重要文明区域。

  内江盛产甘蔗,故简称“甜城”,这便是蜀文化中的“糖”文化发祥地;同时也是书画、文化之乡,享誉世界的国画大师张大千,新闻巨子范长江等也是内江人。

  攀西文化区

  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是彝族文化区,攀枝花虽现在汉族人口占多数,但该地区一直是彝族文化的重要区域。

  川西高原文化区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丰富的藏文化为主和部分羌文化为主。

民族文化

  ●概况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的14个少数民族按在省内人口的多少依次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四川少数民族人口415万人。已建立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3个自治州。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四川民族地区幅员辽阔,面积30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014%。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族人口181万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藏族人口122万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羌族人口30万人,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聚居区。此外,省内有18个市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2006年底,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达80多万人,这里有6个享受民族地区待遇的县(区)和92个民族乡。

  彝族是四川境内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与安宁河流域。彝族是一个古老且具有独特文化的民族,男女老少幼都喜欢披一件羊皮毡,俗称“擦耳瓦”。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

  ●民族语言

  14个世居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语言。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语和嘉戎语,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汉语。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语,其中约60%的人兼通汉语。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语,其中70%兼通汉语。四川各民族的语言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字则以藏文、彝文的历史最悠久。现在藏族使用传统的藏文;彝族使用经国务院批准的在传统彝文基础上改进后形成的规范彝文;羌族没有传统文字,现试行50年代创制80年代完善的拼音文字;苗族试行50年代创制的拼音文字。

  规范标准研制方面,1988-1989年四川省民委、民语委组织西南民族学院等单位研制了《信息交换用彝文编码字符集》、《信息交换用彝文15×16点阵字模集及数据集》两个标准,1995年又研制了《信息交换用彝文24×24点阵字模集及数据集》标准,国家技术监督局先后批准颁布实施了这3个标准。四川省彝语协和中央民族翻译局于1989年制订完成了《信息交换用彝文编码字符集》,现已基本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讨论和投票,即将成为国际标准。同时,还编写出版了《藏汉大词典》、《汉彝词典》、《彝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地方艺术

  川剧形式活泼,曲调多样,浅显易懂,语言诙谐,表演程式多样化,一些特技如变脸、旋舞、喷火等,有强烈艺术效果。四川扬琴、四川清音等为主要曲艺形式。相书由一人在幔后表演, 能模拟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谐剧寓壮于谐,能及时反映生活现实。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编辑本段

教育

一类本科院校(5所)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二类本科院校(27所)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华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医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大学、四川文理学院、四川理工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四川民族学院、四川警察学院、泸州医学院、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西昌学院、宜宾学院、攀枝花学院、成都东软学院

独立学院(13所)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公办专科院校(37所)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管理职业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民办专科院校(11所)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四川天一学院、四川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警安职业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军校(1所)

  武警警官学院

编辑本段

巴蜀名人

古代名人

  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中国西汉民间天文学家。

  嫘祖,黄帝轩辕氏之妻,发明养蚕

  苌弘(前575~前492),四川资中人,孔子之师,死后血液化碧

  纪信,字成,巴郡阆中(今四川省西充县地秦属阆中)人。

  武则天(624~705),利州(今四川广元)人,祖籍并州(今山西),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杨贵妃(719~756),即杨玉环,蜀州(今四川崇州)人,祖籍蒲州(今山西),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刘光第(1859~1898年),四川自贡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维新派著名爱国诗人

文化名人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

  卓文君:西汉临邛(今成都邛崃)人,汉代才女

  司马相如:字长卿,南充人,西汉文学家,大辞赋家

  扬雄:字子云,成都郫县人,西汉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

  王褒:字子渊,资阳人,西汉文学家,辞赋家

  袁天罡:成都人,唐代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

  陈子昂:字伯玉,射洪人,唐初文学家

  李白:字太白,江油人

  薛涛:字洪度,幼年流寓成都直至去世,唐朝才女,诗人

  花蕊夫人:成都青城人,五代十国诗人,才女

  黄筌:字要叔,成都人,五代西蜀画家

  欧阳修:生于绵阳,祖籍江西庐陵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眉山人。

  张问陶:号船山,船山区人(今蓬溪县金桥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乾嘉诗坛泰斗、著名书画家

  李调元:号雨村,(1734~1803),德阳罗江人,中国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乐山沙湾人

  张大千:国画大师,内江人

  赵完璧:国画大师,(1904-1994),四川南充市大通镇人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2005),成都人,中国作协原主席

  艾芜:成都新繁(今成都市新都区)人,著名作家

  沙汀:原名杨朝熙,安县人(1904-1992),作家

  流沙河:成都青白江人,当代著名诗人

  刘心武:成都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家

  魏明伦:内江人,当代著名戏剧家、辞赋作家

军事名人

  刘湘(1888~1938),四川大邑县人,民国军阀,号称四川王。

  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陈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1901年生,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621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