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蛾冤中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分析

窦蛾冤中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分析,第1张

  窦娥冤》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

  窦娥发出三愿前,依次讲出三句话:“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剧作家通过这多次的重复,重在说明:由于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才使得孤苦无告的窦娥惨遭杀戮,蒙此奇冤。所以她受刑前发的三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这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才能一桩桩都应验,真个是,连“皇天也肯从人愿”。可见,“冤”“怨”二字是贯穿始终的。剧作家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由于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因而观众不仅不感到荒谬怪诞,相反,倒因此更加深切同情窦娥的悲惨遭际,深切痛恨封建法制的腐朽乖谬和奸民恶吏的滔天罪行。激起观众对剧中人物事件强烈的爱和憎,正是悲剧所要达到的戏剧效果。

  能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有坚实的现实生活基础,又有通过想像和夸张,反映出女主角主观上所表现出的而非客观上能实现的愿望,实现了人物性格,深化了作品主题,使人物和剧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使整个作品达到了“寓褒贬,别善恶,分是非,明爱憎”的目的,发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

  (沈继常《一腔怨气如火,感天动地惊鬼神》,《高中课文分析集》第二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窦娥的三桩誓愿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在现实世界上,窦娥的鬼魂也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但是这些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作品里发生了,并且显得那样地合情合理,一点也看不出有牵强的痕迹,以致我们读了之后,相信它符合于生活的真实。这就是作者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的一种成功的表现。正是这些浪漫主义的描写,创造了浓郁的悲剧气氛,使主题逐步地深化,构成了全剧的高潮,充满了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所以,我们把《窦娥冤》看作是一个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分开看来,它的现实主义主要表现在前两折里,浪漫主义主要表现在后两折里。尽管是这样,合起来看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的结合却是紧密无间的。可以说,全剧如果没有那些现实主义的描写,就不可能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窦娥冤狱的典型意义,认识到封建制度的残酷、吃人的本质。同样地,全剧如果没有那些浪漫主义的描写,也就不可能使我们如此强烈地感受到受压迫者的至死不移的复仇意志,感受到真理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刘世德《谈关汉卿的〈窦娥冤〉》,《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部分,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

是(逍遥游)么

北冥(míng)有鱼(1),其名为鲲(kūn)(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4),其翼若垂天之云(5)。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6)。南冥者,天

[1]

池也(7)。

  《齐谐》者(8),志怪者也(9)。《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10),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ào)之上(17),则芥(jiè)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9),而后乃今培风(2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yāo è)者(21),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tiáo)与学鸠笑之曰(22):“我决(xuè)起而飞(23),抢(qiāng)榆枋(fāng)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适莽(mǎng)苍者(27),三餐而反(28),腹犹果然(29);适百里者,宿(xiǔ)舂(chōng)粮(3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31)!

  小知(zhì)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zhāo)菌(jūn)不知晦朔(huì shuò)(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chūn)者(36),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37) ,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8),众人匹之(39),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40)。穷发(fà)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43),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4),绝云气(45),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yàn)笑之曰(46):‘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48)。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49)。

  故夫知(zhì)效一官(50),行比一乡(51),德合一君,而(néng)征一国者(52),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5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54),举世非之而不加沮(jǔ)(55),定乎内外之分(56),辩乎荣辱之境(57),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shuò)数(shuò)然也(58)。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59),泠(líng)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后反(61)。彼于致福者(62),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63)。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气之辩(65),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66)?故曰:至人无己(67),神人无功(68),圣人无名(69)

1

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

2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

3

这一段由一般乡土之恋写到了对祖国的想望,由故土之思升华为民族向心力,这样写就丰富和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同时全文从题目到行文都在写人们对故乡的思恋,即“乡土情结”,开头有“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的论断,而本段又从时间“百余年来”“一代又一代”“第一代”“经过一百五十年”和空间“离乡别井,乃至飘洋过海,谋生异域”“浮海远游”“地理距离的远近”一方面做了呼应,另一方面又将将这种乡土之思上升为“民族向心力”的高度,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全文的主题。也就是“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主题得到深化”;

4

AC

  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重要的课文需要我们去背诵。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课文的详细资料,供您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课文:一、《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课文:二、《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 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课文:三、《念奴娇》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课文:四、《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课文:五、《水龙吟》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课文:六、《永遇乐》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课文:七、《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课文:八、《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高中语文必修四必背课文:九、《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635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