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公子玩相呼
进退百辟称鸿儒
军府威容从道盛
爱酒情怀近已无
郭外春山明锦绣
紫阳道坦行来熟
荆州无地展雄图
胡蜂采花花气薄
进来心事渐无多
军心铁石深山里
爱道爱宝同缩蜗
郭东一点英雄气
紫陌金堤映绮罗
荆子汉绝三十国
胡儿马健弓力强
进退一致宜加详
军中得力儿男事
爱重贤侯意异常
郭里人家如掌上
紫阳风采独堂堂
荆吴相接水为乡
浪漫主义和自然紧密相关,因为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家和哲学家强调大自然的荣耀和美丽,以及自然世界的力量。一些浪漫主义学者认为:浪漫主义者是以一种近乎宗教的方式对待自然。形成自然与浪漫主义之间这种强烈关系的原因包括工业革命,这使许多人离开农村并住到城市,因此与自然界分开。
此外,在浪漫主义盛行的18和19世纪,大面积的欧洲和北美荒野被驯服,因此到这些地方旅行和观赏自然奇观也变得较安全。另一个使浪漫主义和自然建立联系的原因是对启蒙哲学强调科学的强烈反对,以及对文化规范的反抗。
许多浪漫主义艺术家、作家和哲学家认为自然界是健康情感和思想的来源。相比之下,新兴城市和工业化国家则经常被描绘成一种不健康情感、道德和思想的来源。亨利_大卫_梭罗等浪漫主义者认为人类的本性是生活在大自然,而不是城市。浪漫主义和自然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基于人在旷野中找到自我的这一核心概念而形成。
浪漫主义和自然之间的联系还因民间文化和习俗的理想化而加强。艺术、音乐和文学的即兴创作和自发性变得更被广泛接受。浪漫主义时期的许多作品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统一性,这与许多艺术和哲学的早期学院派观点相对立。这些早期学校的观点是人类与自然分离。尽管浪漫主义将这种与自然的联系提升到近乎宗教水平,并给予道德熏陶和期望属性,早期学校的哲学思想往往将邪恶归为自然界的基本属性。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家和艺术家在作品中通常很依赖自然意象。这些艺术家和作家用自然场景和图像唤起观众的想象力。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往往提示自省和探索自我。浪漫主义者通常强调情感上的灵感来自自然界的美丽。
主要音乐家及钢琴作品:
1、威伯(1786-1826):德国,以歌剧和钢琴作品闻名,《邀舞》。
2、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艺术歌曲之王”,《流浪者幻想曲》、《即兴曲》、《音乐瞬间》。
3、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八集48首钢琴独奏曲《无词歌》。
4、肖邦(1810-1849):波兰,《升c小调圆舞曲》、《A大调波罗乃兹》、《c小调练习曲》、《f小调协奏曲》、《降E大调夜曲》、《第一谐谑曲》。
5、舒曼(1810-1856):德国,《狂欢节》、《大卫同盟曲集》、《C大调幻想曲》、《童年情景》、《蝴蝶》、《交响练习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
:
浪漫主义作为音乐史上的一个历史时期,与18世纪古典主义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喜好把眼光投向遥远的往昔和不可知的未来。
饱含热情、孜孜不倦地追求,渴望综合一切,成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
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在于强调“人”和他的本性,突出“个人”是感觉的中心、感情的焦点、幻想的主体,这个人需要自我肯定、自我崇拜、自我想象以至自我宣泄,即使是表达一种对大自然的亲近感,也是通过赞美自然来抒发自我的渴望。
企望革新的作曲家们,力图突破音乐自身的界限,寻求与其他艺术的融合。19世纪新的标题音乐,就将音乐以外的因素化为乐思,用文字来说明其思想内容。
浪漫主义音乐概述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资料:
浪漫主义音乐_
雪莱此诗全篇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同时使用比喻,类比等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雪莱在诗歌中为自由、光明、理想而欢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欢乐,光明、美丽和爱,诗歌的整体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
比喻:在诗歌的第八、九、十、十一小节,作者把云雀比作“诗人”“高贵的少女”“金色的萤火虫”和“玫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类比:在诗歌的第十二和第十四小节,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和“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作类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中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人们运用语言艺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另外,诗歌可以分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派别。
《致云雀》使用浪漫主义手法,赞颂了云雀。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雪莱在诗歌中为自由、光明、理想而欢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欢乐,光明、美丽和爱,诗歌的整体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
另外,诗歌中大量运用比喻手法,比如,第八节,雪莱直接把云雀比作诗人,说云雀“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从未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他以“即兴”再次强调好的艺术品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又以“思想的明辉”突出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
第九节,他把云雀鸣声比作怀春少女为了“排遣她为爱所苦的情怀”而唱出的“甜美如爱的歌曲”。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报负。
西方音乐从古至浪漫音乐时期的发展可分为以下6个阶段: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
时间约为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这部分的音乐资料只能从考古而来,从发掘出的绘画、雕塑及少量流传下来的诗歌文学与哲学著作可以进行了解,但几乎是不可能聆听与欣赏。有资料统计这一阶段残存下来的乐谱还不到10件,但是从残存下来的雕塑等诸多文化遗产可以看出曾经存在过的辉煌与成就,古希腊的大哲学家都曾对音乐进行过讨论与研究,这被后人视为西方音乐之源。
在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荷马时期的两部史诗反映了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史诗本身既是文学作品又是音乐作品,它由职业弹唱艺人“阿埃德”用一种叫基萨拉的乐器伴奏吟唱。
公元前776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举行,在比赛时常伴有音乐,后来产生了音乐比赛。
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斯巴达把音乐作为国事活动与教育的重要手段,使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公元前146年后,古罗马征服希腊后,它的文化主要受益于希腊,同时又吸收了叙利亚、巴比伦、埃及等国的文明成果。
2中世纪时期的音乐
西元476年罗马帝国瓦解后,希腊、罗马文明变趋衰微。 日耳曼人统治欧洲西半部,历史上称为“黑暗时期”,也就是“中世纪时期”。
教会是当时人们的生活重心,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地位,艺术家在宗教中生存,因此当时艺术与宗教息息相关。
这时期的音乐活动受到基督教影响很大,音乐多以宗教仪式或歌唱颂歌为主,以功能为重,例如格雷果圣歌。 歌词多是采自圣经。
特色是旋律高低起伏变化小,缺乏和声基础,表现朴实。
对中世纪音乐贡献最大的是米兰主教安布罗斯和教皇格里高利一世。
公元390年左右,安布罗斯推行对圣歌的双声合唱,引入和声,并准许非僧侣、教士的俗人参与演唱。是教会音乐得以发展和普及。
公元590年-604年在位的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编出一套用于庄严礼拜的曲目,并用法律形式规定在祈祷仪式中必须有音乐,形成一整套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宗教创作的典范,后来又发展出记谱法,虽然尚没有小节线和五线谱,但使用高低位置记谱的方法为五线谱的发明提供了基础,这种记谱法只有四行线,每行前面有三个菱形谱号,结尾有一个菱形谱号提示下一行音高,基本是五线谱的雏形,但不能表示节奏。还成立了培养歌手的学校,在教会势力范围内大力推行音乐,使教会音乐在10世纪以前成为欧洲的主要音乐形式。
3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约为公元1450-1600年,在中世纪“新艺术”的基础上,更加追求人性的解放与对人的内心情感的抒发与表达。这时的音乐家在人文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对复调音乐进行了发展和变革,声乐与器乐逐渐分离而独立发展。这一时期五线谱已得到完善,印刷术也运用到曲谱上,这都使音乐的传播更加便利和广泛。这一时期有以下几个较有影响力的乐派:
尼德兰乐派
主要音乐活动在尼德兰的一批音乐家。创作内容多为弥散曲与经文歌等宗教音乐,也有世俗音乐。代表人物有迪费、若斯坎、汴舒阿、奥凯格姆等。
威尼斯乐派
在1530-1620年间的一个器乐乐派,其特点是音响气势宽广宏大、对比效果鲜明。创作内容有铜管乐与弦乐的重奏曲、管风琴的前奏曲、幻想曲与托卡塔等。代表人物有维拉特、A加布里埃利等。
罗马乐派
此时期的一个专门创作服务于宗教作品的乐派,以无伴奏合唱的形式为主。代表人物有帕莱斯特里纳、GM纳尼诺、F索里亚诺等。
4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音乐指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开始兴起,且在古典主义音乐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乐类型,延续期间大约从1600到1750年之间的150年。
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occo”,意指形态不够圆或不完美的珍珠,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后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在艺术领域方面,巴洛克风格的特征是精致细腻的装饰以及华丽的风格,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是因为巴洛克时期是贵族掌权的时代,富丽堂皇的宫廷里奢华的排场正是新的文化以及艺术的发展中心,而这个大环境的改变也直接的影响到了音乐家的创作。十七、八世纪宫廷乐师所写的音乐作品,绝大部分是为上流社会的社交所需而做,为了炫耀贵族的权势以及财富,当时的宫廷音乐必定得呈现出炫耀的音乐以及不凡的气度,以营造愉悦气气氛。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极尽奢华,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复调音乐(复音音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在蓬勃发展。于是复调的和声性越来越明显。复调在 JS巴赫时代发展到极致。
数字低音及即兴创作是巴洛克重要的部分,并且管弦乐团编制尚未标准化。
5古典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指的是173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古典主义音乐承继著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多乐章的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多乐章奏鸣曲等等体裁。而奏鸣曲式和轮旋曲式成为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最常见的曲式,影响之深远直至二十世纪。乐团编制比巴洛克时期增大,乐团由指挥带领逐渐变成一种常规。现代钢琴在古典时期出现,逐渐取代了大键琴的地位。
随着法国大革命对社会造成的冲击,作曲家的生计也受到影响,由最初依赖宫廷、教会供养转变为独立的经营者。
6浪漫音乐
浪漫主义主要用于描述1830—1850年间的文学创作,以及1830—1900年间的音乐创作。
浪漫主义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延续和发展,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
浪漫主义音乐比起之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相对来说看轻形式和结构方面的考虑。浪漫主义音乐往往富于想象力,相当多的浪漫主义音乐受到非现实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而有着相当大的标题音乐成分。浪漫主义的因素,则包含在从古至今的音乐创作当中,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时代,因为音乐创作本身,就是想象力的一种表现,而浪漫主义恰恰是想象力的最佳体现。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行人,浪漫主义音乐抛弃了古典音乐的以旋律为主的统一性,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更多地运用转调手法和半音。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是韦伯,音乐的代表是舒伯特。
浪漫主义音乐体现了影响广泛和民族分化的倾向,在法国出现了柏辽兹,意大利的罗西尼,匈牙利的李斯特,波兰的肖邦和俄罗斯的柴科夫斯基。浪漫主义音乐在瓦格纳和布拉姆斯时代逐渐走入历史。
巴洛克音乐指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後开始兴起,且在古典主义音乐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乐类型,延续期间大约从1600年到1750年之间的150年。
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源於葡萄牙语「Barocco」,意指形态不够圆或不完美的珍珠,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後逐渐用於艺术和音乐领域。在艺术领域方面,巴洛克风格的特徵是精致细腻的装饰以及华丽的风格,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是因为巴洛克时期是贵族掌权的时代,富丽堂皇的宫廷里奢华的排场正是新的文化以及艺术的发展中心,而这个大环境的改变也直接的影响到了音乐家的创作。十七、八世纪宫廷乐师所写的音乐作品,绝大部分是为上流社会的社交所需而做,为了炫燿贵族的权势以及财富,当时的宫廷音乐必定得呈现出炫燿的音乐以及不凡的气度,以营造愉悦气氛。[1]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极尽奢华,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复调音乐(复音音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在蓬勃发展。於是复调的和声性越来越明显。复调在 JS巴赫时代发展到极至。<br/><br/>数字低音及即兴创作是巴洛克重要的部分,并且管弦乐团编制尚未标准化。<br/><br/>目录 [隐藏]<br/>1 主要作曲家 <br/>2 音乐创作 <br/>21 乐器作品类型 <br/>22 创作技法 <br/>3 参考书目 <br/>4 附注 <br/>5 参见 <br/><br/><br/><br/>[编辑] 主要作曲家<br/>义大利:<br/><br/>科莱里(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 <br/>A史卡拉第(Alessandro Scarlatti, 1660-1725) <br/>韦瓦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 <br/>D史卡拉第(Domenico Scarlatti, 1685-1757) <br/>德国:<br/><br/>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br/>韩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 <br/>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 <br/>法国:<br/><br/>吕利(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 <br/>F库普兰(Francois Couperin, 1668-1733) <br/>拉摩(Jean-Philippe Rameau, 1683-1764) <br/>英国:<br/><br/>珀赛尔(Henry Purcell, 1659-1695) <br/><br/>[编辑] 音乐创作<br/>巴洛克音乐创作的发展中心以贵族的宫廷、私人组织的学会以及天主教教会为主,其中又以宫廷最具影响力。此时期的音乐创作除了适合在宫廷里演奏的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以外,还有贵族沙龙里带有私密气氛的小规模乐器奏鸣曲(Sonata);弥撒、神剧、受难曲以及丰富的管风琴曲目,令教堂充满了圣神的光彩;另外,歌剧在威尼斯快速兴起,藉著音乐和戏剧的结合将情感抒发到最高点。音乐创作从此步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2]
[编辑] 乐器作品类型
当时富有的贵族大多都拥有专属的乐团,以便在宫廷中娱乐宾客,而变化多样又音乐宽广的乐器曲就广受青睐。乐器曲崛起後,音乐的创意更有了发挥空间,音乐家开始发展出不同的乐曲类型:[3]
组曲(Suite)
奏鸣曲(Sonata)
协奏曲(Concerto)
赋格曲(Fugue)
罗曼尼斯卡(Romanesca)
[编辑] 创作技法
数字低音(basso continuo)
顽固低音(basso ostinato)
赋格(fugual polyphony)
竞奏(concertato medium)
即兴演奏(improvisation)
浪漫主义音乐、文学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
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要想在不同的创作风格之间,譬如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按照那些讲究条理的音乐史家的愿望划一道泾渭分明的界线,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简单地下定义行不通,这些定义总是因为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过于简单化。
例如,假使断言古典主义音乐是客观的,浪漫主义音乐是主观的,那么岂不是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在某种程度上像电脑一样,从不创作反映自己个人感情的作品了?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同样地,如果说浪漫主义作曲家“摆脱”了传统形式的原则,那么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他们在继续使用这些形式,甚至在未必可能的场合下使用古典形式。
例如威尔第就用赋格曲式结束他的喜歌剧《法尔斯塔夫》。另外还需明确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风格曾经共存了一段时期,重要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德国理想主义者韦伯就先贝多芬一年逝世,舒伯特的死也仅比贝多芬晚一年。可是,在这两种乐派之间实际上又存在着我们很容易把握的区别,这些区别大多是源于非音乐的原因。到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根本的改变,他们已不再是一个城市、宫廷或教堂的雇员。
贝多芬也只是赢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真正独立,因为不管那些贵人们多么慷慨地让他自行其是,他的大部分生计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而现在,理论上说作曲家完全是他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也就是大众的仆人。
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各种各样的音乐会社团和音乐节网络迅速地发展起来。如果一个作曲家,比如门德尔松,能为这个众多的占统治地位的中等阶层提供他们所喜闻乐听的音乐,他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他忽视时代的审美观,只为自己或他理想中的后代创作,那么他在公众的心目中就必然是个“怪里怪气”的孤僻艺术家。这一类作曲家常以为他们是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是未来艺术的预言者。
“艺术家”一词的使用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整个十九世纪的作曲家都这样看待自己。他们这样称谓自己很有理由,因为一旦摆脱了私人的庇护,投身到社会中去,他们便开始和文学作家等富于创造精神的同行有了接触。
事实上,韦伯、舒曼、柏辽兹除了作曲还写过一些有关音乐的书,而瓦格纳不仅自己写剧本,还写出了许多关于音乐、戏剧和哲学的著作和论文,真难以想象他何以还有时间创作出那么多的乐曲来。这新的一代作曲家对弥漫在社会上的各种新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不管是科学的、民族的、还是艺术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文学的陶醉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他们的前辈仅满足于用器乐表达纯粹的音乐思想,浪漫主义音乐家则致力于让音乐在表达的广度上与语言并驾齐驱。
当然,给歌词谱曲一直是作曲家们的实践之一,可是当时流行的是用器乐表达或描绘一种特定的场面,甚至讲述一个故事。这起始于贝多芬的同代人韦伯,后来又被李斯特、理查德·施特劳斯发展为描述性的交响诗。
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的、乡村的浪漫主义文学转变为幻想的、比生活更加广阔的浪漫主义文学,分别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1813年)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1847年)为代表。这两部英国小说有天壤之别,这种区别在沃尔特·佩特(W·Pater)给浪漫主义下的定义中可以得到概括,他认为浪漫主义是“给美添上了怪诞的色彩”。
因此,毫不奇怪,浪漫主义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同样表现了一种奇异的超自然的东西,如柏辽兹在他1830年所作的《幻想交响曲》中所表现的那样。作曲家们很快就对周围的大自然发生了新的兴趣,这种自然已经不是贝多芬《田园》中的那种简单的自然,而是大写的“自然”,一种因为他们超脱于芸芸众生才与他们有着特殊联系的力量。不管是文学还是音乐,浪漫主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单个的人,而不是那种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被仔细地划入某个阶层而根本无法摆脱其束缚的人。
因此,对独立个性的重视使作曲家们有意识地追求个人的特点,有时成了自我主义。这样,他们离那些因为循规蹈矩而压抑了自己部分创造才能的古典主义作曲家就越来越远了。
想用寥寥数语概括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其结果非常容易使读者误以为浪漫主义作曲家都是放浪形骸之徒。虽然他们中间有人确有行为出轨的时候,但是总地来说,他们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使自由不致逾越界限。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仍继续运用传统的交响曲、奏鸣曲、四重奏等形式,虽然在这些形式里出现了与莫扎特不同、会使他的审美观受到侵害的新东西需要记住的是,审美的好恶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这一代认为“过分”的行为在下一代眼里却是规范,昨天的“顽皮的孩子”,逐渐长成为今日受尊重的“老伯伯”。[注:法国诗人戈蒂耶早年参加浪漫主义运动时被称为“顽皮的孩子”、“老伯伯”则是英国人对曾经担任首相的政治家格莱斯的尊称]。浪漫主义运动内部也一直存在两个不同的流派,一个是以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为代表的激进派,另一个是以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为代表的保守派。研究早期浪漫主义可以说明分裂是怎样产生的,也可以把那些重要性在管弦乐曲的作曲家(门德尔松、柏辽兹)和那些重要性在其他方面的作曲家(如歌曲方面的舒伯特、歌曲与钢琴曲方面的舒曼、歌剧方面的韦伯)区别开来。
艺术家们即兴创作的根据在于这样两点:第一,体验与技巧的结合,长久以来成为他的特征;第二,在即兴创作的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生存情感,原已积累在他的心中,并非突如其来,而只是由于当时的场景所提供的契机而被突然唤醒了。
在中世纪或以前,作曲家和演奏家并没有明显的分工,不少作曲者同时亦时演奏者。而西方的乐谱在中世纪刚发展时比较简略,令演奏者有不少自由,如最早期的额我略圣歌只标明音高,而节奏由演奏者根据经验决定。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乐师要学会在固定旋律(cantus firmus)上加上即兴演奏的对位旋律,因此有不少音乐是没有在乐谱上记录下来的。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开始有文献记载一些即兴演奏的技法。演奏者除了要懂得即兴对位以外,有时甚至会不依据任何默认的结构去即兴演奏。
到了巴洛克时期,作曲家开始注明装饰音,甚至把装饰音的音符写在乐谱上。但如何在旋律上加上装饰音,仍然有不少的自由。而在演奏键盘乐器或其它伴奏乐器时,演奏者通常会跟据数字低音加上自己即时创作的乐句。在演奏重复的段落时,旋律乐器亦常常自行加上各种变化。不少演奏家,如擅长管风琴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亦以能够即兴演奏赋格曲而闻名。
古典主义音乐时期,不少协奏曲皆有华彩段落,这些段落通常作曲家会留白,容许独奏者自行发挥,例如莫扎特自己会即兴演奏钢琴协奏曲的华彩段落。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曾经和其它演奏家比赛即兴演奏的能力。但与此同时,作曲家在乐谱上的标记越来越仔细,开始加上音量、感情等等的标记。
在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仍然有不少作曲家本身亦是即兴演奏的能手,如李斯特在沙龙演出时,往往加上新的创意。但在整个十九世纪的发展,音乐制作过程中作曲家和演奏家分工,加上乐谱出版蓬勃,乐谱的记录越来越仔细,有时作曲家会对每一个音的音量、音色等等作出精细的标记,让演奏者即兴的自由大大减少。从这时期开始,古典音乐演奏者皆重视视奏乐谱的训练,而减少了即兴演奏的锻炼。但在歌剧的领域里,不少演唱者依然喜欢加上自己的华彩段落。
在十九世纪后期艺术音乐蓬勃的同时,不少民间音乐,如东欧和西班牙的吉卜赛音乐,以至来自世界各地,如西非或印尼爪哇的甘美兰音乐,仍然保留着即兴演奏的传统,当欧洲人开始接触世界各地的时候,也开始受到这些音乐文化影响,引致后来爵士乐和流行音乐发展。
二十世纪初期,出现了荀伯格等作曲家,以十二音列等数学原理去组织音乐。即兴演奏不被鼓励。当时的社会学家及音乐学家狄奥多·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和艺术音乐完全是对立的,即兴是言之无物的。但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开始出现了相反的风潮,出现一些容许演奏者自由演奏的风格,最著名的有美国的约翰·凯吉,利用图像记谱让演奏者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及透过机遇音乐或实验音乐,让演奏者有多种选择,甚至把环境的声音、听众的声响皆可以当作是音乐的一部份。 到了二十一世纪,不少艺术音乐都在积极开拓即兴演奏的各种可能。 二十世纪初期,在美国,欧洲音乐和黑人的音乐风格开始结合,形成了爵士乐和蓝调。蓝调演唱者会把生活的感想,即时配上歌词和旋律。而爵士乐常常借用当时流行的蓝调、民谣、音乐剧、流行曲的旋律,以该旋律作为主题开始,但随后是每位乐师表演其即兴独奏技巧的段落,也常常出现两三位乐师互相对答,最后回到主旋律作结束。这些即兴演奏立非完全任意,乐手通常会跟据乐曲的和声结构,决定即兴的旋律和节奏。爵士乐的演奏者需要长期的学习,熟悉爵士乐的和声和音阶,才可以即兴演奏出变化多端的音乐。渐渐地,即兴演奏变成爵士乐的最重要部份,演奏者的即兴演奏,乐手之间的即时对答,比起主旋律就重要,成为听众欣赏的主要原因。爵士乐的歌手亦常常以拟声吟唱(scat singing)闻名,以人声模拟乐器,即兴地唱出高难度音域广阔的旋律。在发展过程中,爵士乐亦开始吸收现代音乐以至其它世界各地的民间音乐,而形成莫达尔爵士乐、自由爵士等等风格,打破了以和弦结构为主的即兴模式。
而录音技术的发明,导致唱片业的蓬勃,改变了传播和欣赏音乐的模式。乐谱出版不再是乐曲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任何人不一定需要懂得如何记录乐谱,也可以演奏和录音,故此完全改变了以十九世纪以作曲家为主导的模式。流行音乐开始蓬勃发展。而大多数流行曲不再是由一位作曲家(composer)去创作,很多时作歌者(song-writer)只是负责旋律,另有人负责编曲(arranger),亦可能是透过乐队成员一起夹歌(jam)创作出来。 中国传统音乐并没有明显的作曲和演奏的分工,中国音乐最早在商朝已有各种乐器文物出土,但并没有乐谱流传,大多数乐曲都是透过口传心授由师傅传给徒弟。最早有乐谱记载是南北朝时期,梁朝丘明所记录的古琴曲碣石调.幽兰文字谱。古琴的乐谱只会记载指法,并没有记载音高和节奏,让演奏者有不少即兴创作的空间,因此同一首乐曲不同流派的乐师可以有非常不同的演绎。在演奏时加上自己的诠译,称为打谱。有时一些乐曲经过不断改编而形成新的乐曲,如梅花三弄有老梅花和新梅花的版本。
中国的传统器乐合奏皆有即兴的成份,即使在清末民初开始发展的乐器组合,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等,每一位演奏者均可以加上或减去一些音,以至各种装饰音,这些技巧被称为减字、加花。传统音乐的记谱有工尺谱、俗字谱、二四谱等等,都容许演奏者在节奏和演绎上有一定自由。在各种地方戏曲,如京剧、粤剧,犹其在板腔的段落,演唱者可以依字行腔,根据传统的板式,加上演唱者本身的创意,依据文字本身的音调将其变成音乐,因此每位演唱者唱出来的旋律各有不同。而在一些敲击的音乐,如京剧或粤剧的锣鼓,锣鼓经仅为方便记忆的乐谱,乐师透过长年累月的学习,背诵每种锣鼓乐句,现场即时加以即兴演绎。各地的中国民歌亦保留了口传心授的传统,直至近代才越来越多音乐家把这些音乐纪录下来。现代大型民乐团通常采取简谱或五线谱,尝试学习西方古典音乐的模式,即兴演奏的自由大大减少,失去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一大特色。 在世界各地的民间音乐,作曲和演奏的分工亦不如西方古典音乐般明显。西非的鼓乐中,经常是由某位乐手领奏,而其它乐手回答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去即兴演奏。印度北部的音乐里,乐师会跟据一些旋律模式去即兴演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