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爱尔兰出名的人物

介绍一下爱尔兰出名的人物,第1张

  演员 乔纳森·莱斯-迈耶斯(Jonathan Rhys-Meyers)于1977年7月27日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出演的影片《我爱贝克汉姆》(Bend It Like Beckham)、《名利场》(Vanity Fair)、《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赛末点》(Match Point)、《八月迷情》(August Rush)、《谍中谍3》(Mission: Impossible III)和《最后一只独角兽》(The Last Unicorn)中的出色表演得到了好评。

  演员 科林·法瑞尔 这位来自爱尔兰的小伙子外型俊俏,相貌酷似布莱特·皮特,性感得令人冲动。出道以来,主演的影片十分卖座,闪耀的成绩已使他成为“好莱坞新宠”,片酬一路飙涨。但他的名声似乎不太好,言语行止一向粗鲁,桃色新闻满天飞,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

  007扮演者 姓名:皮尔斯-布鲁斯南

  英文名称:PierceBrendanBrosnan

  生日:1953年5月16日

  星座:金牛座

  身高:6英尺1英寸

  籍贯:爱尔兰

  影视作品

  《谁与争锋》《黄金眼》《末日危机》《天罗地网》《天崩地裂》《明日帝国》《鲁宾逊》《火星人进攻地球》《恋爱事件》《死亡列车》《窈窕奶爸》《约翰逊先生》

  演员 斯里安·墨菲大学时期一心攻读法律,却因兴趣而主演了舞台剧《Disco Pigs》,谁知他的表现技惊四座,大受欢迎,最后甚至要逃学作巡回演出。而斯里安也索性放弃法律投身演艺。他的演艺事业开始于舞台剧,后来在几部爱尔兰**演出,其中在Disco Pigs的角色让他得到爱尔兰**奖最佳男主角。

  U2乐队

  U2是80年代英国和爱尔兰最受瞩目的伟大乐队,他们1977年在都柏林的一所学校里开始了音乐生涯。1984年的夏天,U2已步入摇滚精英的前列,在全球进行了巡回演出并完成了专辑《乔舒亚树》(The Joshua Tree)的制作,它于1987年推出后更加巩固了U2的地位,他们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乐队之一。该专辑在英、美同时排名榜首,它体现了一种前途无量的全新音乐模式,是对U2“灵魂反省”式的歌词的补充。人们熟悉的拯救心灵的主题贯穿着U2的作品,尤其表现在“有或没有你”(With Or Without You)、“我还没找到要找的东西”(I Still Haven''''t Found What I''''m Looking For)两首歌上,它们皆列美国排行榜榜首。

  西城男孩(Westlife)

  西城男孩是来自爱尔兰的一支著名的乐队组合。1999年4月9日,Westlife的首支单曲 "Swear it Again" 经过简单的宣传便问世了,此曲一经推出便直达英国单曲排行榜的头名。事隔不久,第二首单曲 "If I Let You Go" 和第三首 "Flying Without Wings" 又相继坐上了排行榜的头把交椅,这样的成绩让刚刚出道的Westlife不仅超过了他们曾经为之暖场的Boyzone,更使他们成为了英国音乐史上第一支连续推出三首单曲均获冠军的乐队。1999年11月,Westlife发行了首张同名专辑 ,4白金与12白金的销售量让他们征服了英国和爱尔兰,全球700万张的惊人销量更让全世界为之震撼和倾倒。整张专辑曲风柔美抒情,史无前例地产生了5首冠军单曲,它们是 "Swear It Again" 、 "If I Let You Go" 、 "Flying Without Wings" 、 "I Have A Dream / Seasons In The Sun"(双主打单曲) 和 "Fool Again" ,其中 "I Have A Dream / Seasons In The Sun" 是一首具有双重意义的歌曲,它在排行榜冠军位置停留4周之久,使其成为英国20世纪最后一首冠军单曲和新世纪的第一个No1在大西洋对岸 "Swear It Again" 在美国的Billboard销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Westlife的小伙子们了不起的音乐天分在流行音乐之乡也得到了证明。

  著名歌手恩雅

  1961年5月17日,原名为Eithne Ni Bhraonain的恩雅Enya生于爱尔兰,童年在爱尔兰西北部的Donegal县的Gweedore度过。Enya和Ryan夫妇合作的第二张专辑《Watermark》一发行便在排行榜上势如破竹。专辑中的首支单曲《Orinoco Flow》很快就成为英国榜冠军单曲。《Watermark》也排在New Age专辑榜的第二位。本张专辑此后在全球共销售800多万张,至今的销量已达上千万张,专辑此后在14个国家都取得了白金销量。

  男孩地带(Boyzone)

  Boyzone是爱尔兰最成功的偶像组合,也是Take That后欧洲最成功的男孩组合。他们在爱尔兰榜上有六首冠军单曲,超过BWitched的四首和U2的三首而名列第一。

  爱尔兰**罗莎娜戴维森-2003年世界**冠军获得者

  2003年12月6日,在海南三亚市举行的第53届世界**总决赛上,“爱尔兰**”罗莎娜戴维森以其美丽、机敏的回答和优雅的风范荣膺“世界**”桂冠

  乔治萧伯纳-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爱尔兰戏剧家。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

  萧伯纳的文学始于小说创作,但突出的成就是戏剧,“他的戏剧使他成为我们当代最迷人的作家”(颁奖辞)。1885至1949年近64个创作春秋中,他共完成了51个剧本。

  进入20世纪之后,萧伯纳的创作进入高峰,发表了著名的剧本《人与超人》(1903)、《芭芭拉少校》(1905)、《伤心之家》(1913)、《圣女贞德》(1923)、《苹果车》(1929)和《真相毕露》(1932)、《突然出现的岛上愚人》(1936)等。其中《圣女贞德》获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认为他的最佳历史剧,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颁奖辞)。

  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威廉勃特勒叶芝-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威廉勃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 生于都柏林一个画师家庭,自小喜爱诗画艺术。1884年就读于都柏林艺术学校,不久违背父愿,抛弃画布和油彩,专意于诗歌创作。1888年在伦敦结识了萧伯纳、王尔德等人。著名诗作有《茵斯弗利岛》(1892)、《当你老了》(1896)等。1899年,叶芝与格雷戈里夫人、约翰辛格等开始创办爱尔兰国家剧场活动,并于1904年正式成立阿贝影院。这期间,他创作了一些反映爱尔兰历史和农民生活的戏剧,主要诗剧有《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黛尔丽德》(1907)等,另有诗集《芦苇中的风》(1899)、《在七座森林中》(1903)、《绿盔》(1910)、《责任》(1914)等,并陆续出版了多卷本的的诗文全集。

  1921年爱尔兰独立,叶芝出任参议员。1923年,“由于他那些始终充满灵感的诗,它们通过高度的艺术形式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叶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塞缪尔贝克特-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测量员,母亲是虔诚的教徒。1927年毕业于都柏林的 三一学院,获法文和意大利文硕士学位。1928年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巴黎大学任教,结识了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尹斯。

  贝克特戏剧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主要剧本有《等待戈多》、《剧终》(1957)、《哑剧I》(1957)、《最后一局》(1957)、《最后一盘磁带》(1958)、《尸骸》(1959)、《哑剧II》(1959)、《呵,美好的日于》(1961)、《歌饲和乐谱》门962)、《卡斯康多》(1963)等。其中成名作《等待戈多》1953年在巴黎演出时引起轰动,连演了三百多场,成为战后法国舞台上最叫座的一出戏。贝克特为此名噪一时,成为法国文坛上的风云人物。由于“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1969年贝克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谢默斯希尼-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

  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爱尔兰诗人。生于爱尔兰北部德里郡毛斯邦县一个虔信天主教、世代务农的家庭。希尼自小接受正规的英国教育,1961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英文系。1995年,由于他的诗“具有抒情诗般的美和伦理深度,使日常生活中的奇迹和活生生的往事得以升华”,希尼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作者

  1882年2月2日,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具有民族主义信念,母亲则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乔伊斯1898年至1902年在都柏林大学专攻哲学和语言。乔伊斯的文学生涯始于他1904年开始创作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乔伊斯认为文学发展有三个阶段:抒情、叙事和戏剧。戏剧阶段是最高、最完美的阶段,作家不介入事件,也不再抒情,而是“像造物主一样,隐匿于他的创作之后、之外,无迹可寻,超然物外”,让人物在没有作者干预的场景中自由生活,直接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让读者直接进入角色的灵魂深处。这就是乔伊斯所追求的文学目标。其代表作就是世界名著《尤利西斯》。乔伊斯的文学成就为英语现代文学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作者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完成了学士和硕士学业。《格列佛游记》为其代表作。

萧伯纳是爱尔兰人,诺贝尔得主,代表作《巴巴拉少校》还有《圣女贞德》。

文学名著?大诗人叶芝的诗,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王尔德的《王尔德童话》,最牛的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详细介绍去

爱尔兰仅有三百多万人口,居住在外国的侨民却多达三千多万,这一点比起印度支那的老挝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后者的人口四百多万,旅居邻国的同胞有两千多万。这两个国家的人民都喜好迁移,原因却不尽相同,一个被大海环绕,另一个远离大海。爱尔兰人和邻近的英国人虽然居住在欧洲的最西端,并没有成为地理大发现的先驱,或许,生活在海岛的人民更向往过安逸的日子。

 有一首爱尔兰民歌曲调忧伤、凄美,歌名也非常浪漫,叫《夏日最后的玫瑰》,它与当今红极一时的U2乐队的风格相去甚远。十九世纪中叶,爱尔兰人和英国人、德国人一起组成了移居美国的第一批欧洲人的主体,尤其在纽约一带较为集中,以至于爱尔兰的国庆日————圣巴特里克节————极其罕见地成为美国的法定节日。

 巴特里克是爱尔兰最主要的圣人和民族使徒,以将基督教传入爱尔兰闻名。他活跃于公元五世纪,出身在受罗马文化熏陶的不列颠家庭,16岁被爱尔兰人掳去,为奴六年,期间虔诚信教,辗转逃回不列颠,行将饿毙时再次被掳,不久终得以与家人团聚。传说巴特里克返回不列颠后,在梦中见到有人交给他一封题为《爱尔兰人的呼声》的信,仿佛听到一群爱尔兰人在请求回到他们中间。到七世纪末,巴特里克已成为传奇人物,他向不信教的人显示三叶苜蓿花,并用这种植物的三叶一柄比拟上帝的三位一体。三叶苜蓿花如今成为爱尔兰的国花,每年3月17日圣巴特里克节,居住在世界各地的爱尔兰人都在襟上佩戴此花。

 正如奥地利人在音乐上的成就可以与德国人媲美,爱尔兰人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可以与英国人相提并论。斯威夫特、王尔德、萧伯纳、叶芝、乔伊斯、贝克特、希尼,这一串闪闪发光的名字犹如北斗七星辉耀在天空,而爱尔兰的人口仅有英国的十六分之一。为了出人头地,这些作家都来到伦敦或巴黎闯天下,并且使用英语或法语写作。

 除了斯威夫特和尚健在的希尼以外,其余五位都客死异乡。以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闻名的斯威夫特终日幻想着航海,与此相对应的是,他年轻时就患有梅尼埃尔氏病,一生伴随着周期性的昏眩和呕吐。晚年斯威夫特因中风失去语言能力,最后被宣布不能生活自理,他死后下葬在圣巴特里克大教堂。

 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爱尔兰文学几乎是一片空白,直到1856年秋天,奥斯卡·王尔德和萧伯纳才双双降生在都伯林,两人相差仅十七天。王尔德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尔兰才子,他是诗人、剧作家,兼写童话和小说,在伦敦社交界和艺术界以才智和浮华闻名,《笨拙》杂志乐于以他为讽刺和挖苦的对象。作为唯美主义艺术的代言人,王尔德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他后来因为同性恋入狱服刑。

 有一年夏天,我在巴黎的拉雪兹公墓拜谒过王尔德,他是少女喜爱的作家,墓碑前摆满了鲜艳的玫瑰,又一次令我想起那首古老的名歌。这与王尔德英年早逝有关,当他在1900年患急性脑炎于巴黎去世时,萧伯纳的成名之作《凯撒和克娄巴特拉》正准备上演。萧后来多活了五十年,他留给世人的形象是一个白胡须的老翁。

       《爱尔兰人》(The Irishman)是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又一部长篇巨制,改编自查尔斯·布兰特(Charles Brandt)的纪实文学《听说你刷房子了》(I Heard You Paint Houses)。故事主线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悬案“吉米·霍法失踪案”,影片以美国半个世纪的现代史为背景,描绘出长达四十年、云谲波诡的黑帮争斗,是斯科塞斯继《好家伙》、《赌场风云》、《纽约黑帮》之后的又一部具有史诗气质的黑帮影片。

      《爱尔兰人》对历史人物的还原度相当高,先了解一下片中主要人物,会有更好的观影体验。

       首先说说吉米·霍法(Jimmy Hoffa)。

      用美国人自己的话说,现在五十岁以下的美国人知道霍法的都不多。事实上,霍法在一九五六十年代是美国风云人物,影响力排名绝对能位列前十,他所领导的国际卡车司机工会(International Brotherhood of Teamsters)是当时全美最大的工会之一。

       霍法在1930年代加入卡车司机工会,他雄心勃勃,一直为扩大工会规模而奋斗。他在不遗余力为会员兄弟谋取福利的同时也采取各种手段打压竞争对手。1957年,他的不懈努力获得回报,如愿以偿登上卡车工会主席的宝座。

       台上的霍法高喊团结正义,台下却和黑帮结盟,请他们帮自己处理那些见不得光的问题,作为回报,他把工会部分基金放贷给黑帮发展赌业。事实上,当时黑帮操控着很多工会组织,不少工会负责人同时也是黑帮头目。

        于是霍法被参议院特别委员会调查了。他与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在关于卡车工会腐败问题的听证会上针锋相对,听证会的电视转播让霍法家喻户晓,也让数百万卡车工人对他充满敬意,认为霍法在捍卫卡车工人的事业,是他们的英雄。

        之后罗伯特·肯尼迪的哥哥约翰·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顺势成为司法部长的罗伯特加紧调查霍法的不法行径,终于在1964年将其定罪——霍法在被控挪用工会退休金的审判过程中行贿陪审团,被判13年徒刑,据说这场司法诉讼花费高达上千万美元。霍法花了3年时间上诉未果,于1967年开始服刑,直至1971年12月,尼克松总统将其特赦,但禁止他在1980年前从事任何工会活动。

        出狱后的霍法一直努力通过法律途径解除这一限令,如果取得成功他将有资格参加1976年的卡车工会大选。他四处活动寻求支持,但以前的政治盟友都在疏远他,而他过激的言论也让黑手党不安,觉得他已经失控,成为组织的负担,警告他必须得停止活动。

      1975年7月30日下午两点半左右,吉米·霍法在底特律郊区的红狐餐厅(Machus Red Fox)外等人,有人看见他与三个身份不明的男子上了另外一辆车离去,就此人间蒸发。

        警方随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展开调查,但有价值的线索并不多,霍法周围的人都出乎意料的保持缄默,吉米·霍法失踪案渐渐沦为悬案。有媒体戏谑道:‘政府花了上千万美元把霍法投入监狱,现在又花同样的钱想知道他的下落’。以后,每隔几年就会冒出一些“新线索”,有说他被肢解后丢进佛罗里达大沼泽地;有说他被填入通用公司总部所在地复兴中心的水泥地基里:有说他被埋在新泽西巨人球场下;还有说他被塞进新泽西有毒垃圾场的废料桶……警方历经7年调查毫无进展,只好于1982年宣布吉米·霍法“推定死亡”(presumed dead)。

        接下来聊聊片中出现的两位黑手党家族老板罗素·布法利诺(Russell Bufalino)和安吉洛·布鲁诺(Angelo Bruno)

        罗素·布法利诺是宾夕法尼亚州黑手党布法利诺家族(Bufalino family)教父,他控制着赌博、盗窃、卖*、高利贷、敲诈勒索等买卖;同时也从事许多合法生意,包括制衣业、房地产、卡车运输,环卫和肉类企业。他还是Medico Industries(美国政府最大的弹药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并且与美国国会有着紧密联系。他曾在古巴开设赌场,古巴革命之后被赶回美国,有传言说布法利诺曾在1961年协助CIA暗杀卡斯特罗。

        关于他的故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教父》中教子强尼·方亭为了得到一部影片的角色,请教父唐·柯里昂出面作保。这是真事,扮演强尼的演员阿尔·马蒂诺(Al Martino)为了得到《教父》中的角色,确实请了一位黑帮大佬作保,这位大佬便是罗素·布法力诺。布法利诺亲自致电派拉蒙影业总裁罗伯特·埃文斯(Robert Evans,《教父》制片人),不久马蒂诺就进入剧组。

        布法力诺和吉米·霍法关系不错,霍法借助他的暗黑势力来巩固对工会的控制。在霍法当上卡车工会主席后,布法力诺把小弟弗兰克·希兰介绍给他,专门去帮他干脏活儿。

        《爱尔兰人》中饰演布法力诺的乔·佩西(Joe Pesci)一反以往在黑帮片中的暴虐跋扈、“FK”不离嘴,变得沉静内敛。这并不是因为他岁数大了不再张狂,而是角色原型本就如此。(顺便说一句,乔·佩西凭借这个角色已经预定了明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

       布法利诺在金斯敦东多兰斯大街的一座不起眼的居所中指挥着自己大部分业务。他洞察世事,不苟言笑,平生最喜欢三样东西:红酒、拳击和火腿面包。据当地一位前警察局长回忆说:“布法利诺是地道的老派绅士,你不会把他住的房子或开的车和有钱有势联系在一起。”因其低调谨慎的行事风格,布法力诺被人们称为“沉默的唐”(The Silent Don)。

       尽管如此,布法利诺一直受到FBI的监视。在FBI关于他的114页档案中写到:“罗素·布法力诺是宾夕法尼亚州黑手党家族中最有权势的的两人之一。”1980年,他因蓄意谋杀一名证人被起诉,判处10年监禁。

        狱中的布法力诺依然牢牢掌控着自己的家族生意,但健康状况越来越差。1994年2月25日,罗素·布法力诺在斯克兰顿疗养院去世,享年90岁,是为数不多的得以寿终正寝的黑手党大佬。

        安吉洛·布鲁诺,原名安吉洛·安纳洛罗,因崇拜费城黑帮老大约瑟夫·布鲁诺(Joseph "Dovi" Bruno),就改了姓以示敬意,他在1959年接任费城黑手党家族老板。

        在位期间,布鲁诺通过大肆行贿,与有影响力的政客、权力掮客和警察交朋友,他以狡猾而精明的商人心态对待犯罪行为,并不依靠暴力解决问题,用更少的帮派纷争换取了更多的利益,他掌控下的黑帮有组织也有纪律。这种处世之道让布鲁诺获得“温和的唐”(The Gentle Don)的称号。

        布鲁诺除了经营费城,还从大西洋城的博彩业获得了非常可观的利润,一度把大西洋城经营成自己的地盘,他让费城黑手党的力量和声誉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关于安吉洛·布鲁诺煊赫一时的名声还有个小故事:

      有一天他回家告诉女儿:“你肯定猜不到我刚刚见过谁了。”

      “谁?”女儿问。

      “法兰克·辛纳屈,他和我在同一家酒吧喝酒。”

      “哇,是大明星法兰克·辛纳屈耶!你去找他打招呼吗?”

      “没有。”

      “为什么?”

      “因为他上前向我问好。”布鲁诺答道。

        1963年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遇刺,他成为了主要嫌疑人,因为FBI在电话监控中听到他提到要干掉总统。幸运的是,他没有因此被定罪。

        1972年吉米·霍法获释后,布法利诺拒绝帮他重返宝座,他又来找布鲁诺寻求支持。二人在汽车旅馆碰面,布鲁诺明确告诉霍法:组织上有其他考虑,你永远也得不到那个位子了。

        布鲁诺严格限制新泽西和纽约的家族在自己地盘上从事利润更高的毒品生意,这让他的手下大为不满也和其他家族的关系日趋紧张,当布鲁诺从赌场大赚特赚时,危机却已降临。

      1980年3月12日,69岁的布鲁诺离开家,刚坐上汽车旋即被人冲着右耳开了一枪,直接爆头。据称他是被家族军师安东尼奥·卡波尼格罗(Antonio“Tony Bananas” Caponigro,绰号“托尼·香蕉”)派人谋杀的,而“托尼·香蕉”几周后就遭到报复,身中14枪和数刀,尸体被扔在汽车后备箱,鼻孔耳朵嘴里都塞满了钱,以示他因贪婪而被处决。布鲁诺的继任者菲利普·泰斯塔(Philip Testa,绰号“鸡人“Chicken Man”,曾是养鸡专业户)上位刚一年即遭暗杀,他在回家开门的瞬间引爆了一枚钉子炸弹,身体被炸得四分五裂,残肢散落在街道哪哪都是。布鲁诺被谋杀后造成的权力真空,引发了费城有史以来最激烈的、长达四年的帮派战争,至少导致30名黑手党成员被杀。

        随着《夜深人静》(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的歌声缓缓响起,《爱尔兰人》的主人公、年迈的弗兰克·希兰(Frank Sheeran)登场,语气平静地回顾自己血雨腥风的一生。

      弗兰克·希兰出生于在费城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工人家庭,他入伍前的成长经历很正常,没有作奸犯科。

        1941年,希兰加入巴顿将军麾下的美国陆军第7集团军第45步兵师并被派往意大利战场,在那里总共作战411天,并参与过达豪大屠杀。待他回到美国后,发现自己已经对死亡麻木。

        退伍后的希兰当了一名卡车司机,在1955年的某一天偶遇布法利诺。希兰1米93的魁梧身材和战争经历立刻引起布法利诺的注意,雇他做了保镖。那时希兰对黑手党还一无所知,但自从为布法利诺收账追帐开始,他就算是踏入了黑手党的圈子,有了“爱尔兰人”的绰号,而布法利诺也成为他的导师。

        布法利诺鼓励希兰多干活赚外快,这种活计逐渐演变为杀人。希兰第一次当枪手就是影片中干掉洗衣店老板“悄悄话”(Whispers)的那段故事。随着时间推移,希兰的业务水平也越来越高,他说自己成为合格杀手的秘诀是:“在干活儿时,我看起来像是个因为尿急正在找厕所的卡车司机,而不是黑帮杀手。”

       1957年吉米·霍法当上国际卡车司机工会主席后,布法利诺推荐希兰去做他的保镖,希兰回忆说那是一次电话面试——

      霍法问:我听说你刷房子?

      希兰答:是的,我刷房子,我自己也做木工活儿。

      这段黑话翻译过来就是:

      ——听说你杀人?

      ——我不光杀人还能处理尸体。

        希兰的工作主要是通过暴力手段打击恐吓霍法的竞选对手和不听话的企业主,他自称为霍法干掉过25—30人。霍法付给他丰厚的酬劳,并保举他担任特拉华州威尔明顿326工会的主席,这一职位让希兰名利双收,同时也提升了他在黑帮组织中的地位。

        霍法入狱期间,依然可以通过副手和律师遥控工会的活动,和希兰以及黑帮保持着密切联系,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在他出狱后崩塌。出狱后的霍法渴望重掌大权,却被布法利诺和布鲁诺两个大佬拒绝,因为新任的主席“大菲茨”(弗兰克·菲茨西蒙斯 Frank“Big Fitzy”Fitzsimmons,原工会副主席)啥事不管就喜欢打高尔夫,比霍法容易控制得多。霍法在得知黑帮将全力支持“大菲茨”连任工会主席后大受刺激,多次在公开场合发声说如果自己再次当选,一定要铲除工会内部的有组织犯罪活动,并指责工会与黑帮有交易,威胁要透露交易细节。

        黑帮大佬们感到霍法已经失控,为了组织的利益决定放弃他。布法利诺向希兰下达了除掉霍法的指令,尽管希兰仍然将霍法视为好友,但他对布法利诺的忠诚超过一切。

      1975年7月30日,希兰和两名同伙在红狐餐厅接上霍法前往一所民宅,谎称去开会,霍法进屋发现没人感觉不妙,试图逃离,希兰向他的后脑连开两枪……希兰后来说:“我的朋友没有受罪。”

        以上是2003年弗兰克·希兰在养老院生活时,向3名神父和作家查尔斯·布兰特供认的。他承认参与了谋杀吉米·霍法,并说这件事让他感到罪孽深重,因为霍法是他的好朋友,但……没办法,“那是生意”。

        希兰的供述仅代表自己一家之言,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杜撰的,毕竟围绕霍法失踪案的所有嫌疑人都死了。霍法的家人认为,希兰至少参与了引诱霍法赴死的勾当,因为只有希兰在场的情况下霍法才可能上别人的车。

        FBI长期以来一直怀疑安东尼·普罗旺扎诺(Anthony“Tony Pro”Provenzano)、安东尼·贾卡隆(Anthony“Tony Jack”Giacalone)、托马斯·安德烈塔(Thomas Andretta)、萨尔瓦多·布里吉里奥(Salvatore“Sally Bugs”Briguglio,绰号“萨利虫)和他的兄弟加布里埃尔·布里吉里奥(Gabriel Briguglio)杀害了霍法,但苦于缺乏直接证据,于是这几位除了“萨利虫”在1978年横尸街头外,其余的都被冠以各种罪名投入大牢,被判10到20年不等的监禁。

        弗兰克·希兰承认谋杀吉米·霍法后不久,于2003年12月14日在费城附近的养老院去世,终年83岁。

      安东尼·普罗旺扎诺(昵称“托尼·普罗”),纽约黑手党五大家族之一的吉诺维斯家族(Genovese family)的头目,曾任新泽西州联合市560卡车司机工会副主席,喜欢使用暴力解决一切争端,是霍法的得力助手。与霍法关在同一所监狱期间,两人关系交恶;出狱后,托尼·普罗极力反对霍法再次上位,霍法失踪当天正是约好准备去与他和安东尼·贾卡隆(昵称“托尼·杰克”)谈判。

        1978年,托尼·普罗被控在1961年谋杀安东尼·卡斯泰利托(Anthony Castellito),处以20年监禁,1988年12月12日因心脏病发作死在狱中,终年71岁。

        安东尼·贾卡隆(Anthony Giacalone,昵称“托尼·杰克”),底特律黑手党成员,曾是底特律黑手党老大约瑟夫·泽里利(Joseph“Uno” Zerilli,绰号“乌诺”)的保镖兼司机,1960年被提升为头目,负责打理码头和赌场。他是霍法失踪前约见的两人之一,另一名是托尼·普罗。1979年贾卡隆因逃税和敲诈勒索被判处13年徒刑,出狱后于2001年死于肾衰竭。

        安东尼·萨勒诺(Anthony“Fat Tony”Salerno,绰号“胖托尼”),曾是黑手党大佬查理·卢西亚诺(Charles “Lucky” Luciano,美国黑手党创始人之一)手下,1981年被任命为吉诺维斯家族(Genovese family)首领。他体型胖大,常年戴礼帽抽雪茄,据说是《辛普森一家》中的角色“Fat Tony”的灵感来源。他在黑社会中人缘极好,全美各地的帮派分子都愿意找他帮忙解决纠纷。萨勒诺在1988年被审判,虽然他否认所有指控仍被判处70年徒刑,1992年7月27日在联邦监狱医院死于中风,终年81岁。

        萨尔瓦多·布里吉里奥(Salvatore“Sally Bugs”Briguglio,绰号“萨利虫”),黑手党吉诺维斯家族(Genovese family)杀手,新泽西州联合市560卡车司机工会头目,是托尼·普罗的手下。他个子不高,留短发,戴宽边眼镜,外表看上去像公务员或教授,一点不像是个危险的杀手。他接受托尼·普罗的指令在1961年谋杀了安东尼·卡斯泰利托,并将尸体用碎木机搅成肉末(影片中有这段)。1978年3月21日,“萨利虫”在纽约小意大利区的桑树街被两名枪手连开5枪击毙,据称,当时他正在与检察官交易,以他在卡斯泰利托谋杀案中对托尼·普罗的证词来换取污点证人的身份。

       菲利克斯·德图利奥(Felix“Skinny Razor”DeTullio,绰号“瘦剃刀”),费城黑手党重要成员,是安吉洛·布鲁诺的保镖兼杀手,因调教出两任教父而成为黑帮传奇人物。他拥有东海岸最受欢迎的夜总会“大西洋城500俱乐部”(The 500 Club)的股份,在费城经营一家酒吧,但主要业务却是向无法从银行贷款的黑帮分子和商人放高利贷,常常目光呆滞冷漠地坐在办公室一整天。其绰号源自他偏爱使用剃刀作为武器,西服里随时揣着把折叠剃刀,如果有谁欠债不还,那把刀就会架在对方脖子上,有许多债务人被他揍过。

       “瘦剃刀”曾是女明星金·诺瓦克(Kim Novak)的情人,也是尼科德莫·斯卡夫(Nicodemo“Little Nicky”Scarfo,绰号“小尼基”)和拉尔夫·纳塔莱(Ralph Natale,费城黑手党最后一任教父)两个未来教父的导师,他于1966年自然死亡,终年60岁。

        约瑟夫·加洛(Joseph“Crazy Joe”Gallo,绰号“疯子乔”),黑手党普罗法齐(Profici)家族成员,(普罗法齐家族后更名为科伦坡家族 Colombo family)。他被确诊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遂有了“疯子乔”的绰号。据说1957年10月25日,他伙同另一杀手在纽约中央公园喜来登酒店的理发店里枪杀了甘比诺家族(Gambino family)的前任老板阿尔伯特·阿纳斯塔西亚(Albert Anastasia,黑手党创始人之一,被称为美国现代有组织犯罪之父),影片中有这段描述。

        1972年4月7日,“疯子乔”在曼哈顿小意大利区的一家餐厅庆生时被枪手击毙,但是不是弗兰克·希兰干的就不好说了,因为这也是段无头案。公认的说法是:“疯子乔”在1971年安排人刺杀自己的老板约瑟夫·科伦坡,引起家族内战,最终也被干掉。“疯子乔”死之前一直在大众面前培养自己草根英雄的形象,频频接受媒体采访并与纽约文艺圈交好,鲍勃·迪伦(Bob Dylan)甚至为他写了一首歌《乔伊》(Joey)。

      《爱尔兰人》的故事是根据弗兰克·希兰的自述改编,影片面世后遭到不少史学家、记者和案件调查人员的抨击(其实2004年出书时就已经闹过一阵),认为影片是不真实的,由一个弥天大谎而改编,希兰认罪的目的只是为了给几个女儿留下版权费……但他们也承认,作为**作品,《爱尔兰人》是上乘的。

        其实,好莱坞在打着“由真实事件或人物改编”旗号的**中搞再创作并不新鲜,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他们也不在乎到底是谁杀死了吉米·霍法,他们只想看一部好**,《爱尔兰人》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片尾,摇曳的歌声再次响起,希兰透过门缝向外凝视,这一刻他想到了好友霍法?还是上帝的指引:“那窄门小路,却是通向天堂……”

在爱尔兰结婚是不允许离婚的,但是可以选择1到100年的期限。 如果过期,相当于自动离开,但时间越短,成本越高。 1年的注册费相当于2万多元,100年的注册费只要6元。 钱。 如果选择结婚一年,有一本很厚的关于婚姻的书可以看,但如果选择100年,就只有一张纸,上面写着一句话。 愿你们一起白头偕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708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