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国家的婚礼习俗

波罗的海国家的婚礼习俗,第1张

  欧洲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在人口结构中,城市为62%,农村为38%;男性486%,女性514%。

  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之一,男女公民平均寿命分别达到73岁和80岁,全国65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国人口的14%,85岁以上的占13%由于芬兰特殊的自然条件,使其南北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南部稠密,芬兰湾沿岸每平方公里达100人;北部稀少,拉普兰地区每平方公里才2人,还有不少地区每平方公里不足一人。

  人口中芬兰族占935%,瑞典族占62%,还有少量的拉普兰人、吉卜赛人、德意志人。和犹太人。

  语言与宗教

  有史以来,芬兰一直都是两种语言并行。1919年的宪法规定芬兰语和瑞典语都是“共和国的国语”

  居民中路德派教徒占92%,另一个教派是东正教,占人口总数的17%,不信教人口占58%

  民风民俗

  对于北欧的芬兰,人们很熟悉的3个词是:圣诞老人、桑拿浴和诺基亚。

  圣诞老人的故乡 据历史传说,芬兰是最早迎接圣诞老人安居的故乡。芬苏于1927年确定以拉毕省“耳朵山”为两国通往北冰洋的国界线。芬兰儿童故事大王玛尔库斯从中获得灵感,他在电台讲故事时说,圣诞老人和2万头驯鹿一起就住在这座“耳朵山”上,正是有“耳”,圣诞老人才能在北极听到世界上所有孩子的心声。他这种颇有感染力的浪漫推理获得了世人的认可。从此,故事中的“耳朵山”就成了圣诞老人的故乡。

  桑拿浴 桑拿浴始于芬兰,已有数千年历史。全国500多万人口中,竟有192万个桑拿浴(2003年6月),平均3~4人一个浴室。浴室是圆木结构的小屋,小屋四面不透风,当中有个大铁炉,装满石块,洗澡时用木材将石块燃烧,把水泼在石头上,骤然蒸气充满全屋,室温高达39~50℃。洗浴者赤身进入,很快就汗流浃背。浴者置身在蒸气笼罩之下,身心轻松,悠然自得。浴者用带叶的白桦枝条在身上拍打,使汗出透,促进血液循环,有益于健康。芬兰人几乎从孩提时代依偎在母亲怀里,就开始接受桑拿浴的熏蒸。“桑拿浴”已成为了芬兰人相互交往的场所,是芬兰的真正国粹。

  女性的社会地位 在欧洲,芬兰女性们是最早获得选举权的。她们同男性一样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在事业上的成就,都具有完全相同的权利。议员中妇女占1/3,各政党的女党员比例达30~70%不等。国家半数公务员是女性。妇女对经济生活的参与,促进了经济的成功,妇女就业率达55%,是世界上比率最高的。相当多的妇女从事的是技术性职业。

  拉普兰人的结婚礼仪 一般年轻人是1月订婚,而在下年的1月,在集市的日子里结婚,以便在结婚典礼之后,举办喜宴款待客人。赴宴者视自己的能力赠送新郎、新娘金钱或驯鹿。新娘聘金由驯鹿代替。新郎新娘就以驯鹿群或接受的金钱,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婚礼当日,新郎新娘交换结婚戒指。同芬兰族一样,在订婚时,新娘已获戒指。婚后,凡有值得纪念的日子,丈夫都要给妻子送戒指。

  赛鹿节 3月15日是拉普兰人的赛鹿节。赛鹿节分驾鹿比赛和用绳索套路比赛。驾鹿比赛:一名手持缰绳的驯鹿者驾驭一头赛鹿。湖面为跑道,赛程2公里。赛鹿比赛马难度大。这是一项锻炼人们勇敢精神和培养驯鹿技艺的极好运动。用绳索套路比赛:在赛场竖立着目标,从一定的距离把套索投向目标。技艺高手就能准确地套住目标。

  仲夏节 6月24日是芬兰人民举国欢庆的仲夏节。这天昼最长,夜最短,是欣赏“白昼”的大好时光。这一天芬兰北部昼夜都可见太阳,即所说的“永昼日”。即使在南部的波罗的海沿岸,也要到晚上10点钟才是黄昏。照芬兰的习俗,这个节日和圣诞节同等重要。每年这一天,举国欢腾,到处悬挂国旗,商店停止营业,职工都去参加歌舞等各项活动,共庆佳节。

  国花——铃兰花、绣球菊。

  历 史

  国名,一说源于日耳曼语,意为寻找或游牧。一说是芬兰人自称“索密”,意为湖沼之国。

  12世纪前芬兰处于原始公社阶段。1155年开始隶属瑞典。在1808~1909年俄瑞战争中,瑞典战败,芬兰成为俄国的一个大公国。1917年12月6日宣告为独立共和国。1939~1940年苏芬战争后,签订了不平等的《苏芬和约》。1947年,又与苏联等国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巴黎和约。1995年1月1日芬兰成为欧洲联盟的成员国。

  2000年3月1日,芬兰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塔里亚·哈洛宁就职。她是在同年2月6日大选中以516%选票当选。

  政 治

  1919年7月宪法规定,立法权由议会和总统共同行使。1999年修宪后,削弱了总统部分权利。

  议 会 最高立法和权利机关,一院制。任期4年。

  政 府 政府总理和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2003年4月15日,芬兰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耶腾迈基·安内莉正式就职。但不久因“政治丑闻”于6月辞职,结束了欧洲第一个同时由女性分别任总统和总理的局面。

  司法机构 司法采取二元制,设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起诉机关是各级检察院。

  经 济

  在2003/2004年度全球国民经济竞争力排行榜上,芬兰排名首位(前一年度居第二位)。芬兰经济支柱是森林、金属和高科技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把发展高科技作为基本国策。其代表是诺基亚。

  经济发展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国民收入达到世界高收入水平。自1993年以来,芬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5%。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68万欧元。一个高福利、高工资、高负担的国家。

  森林工业 芬兰人自己称为“绿色金库”。森林工业成为国家经济的一大支柱。芬兰的森林工厂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是世界第三大纸张、纸板出口国,占世界出口量的25%,同时也是世界第四大纸浆出口国。全国有44万私有林主。有上百年历史的最大的森工企业——芬欧汇川集团,是全球500家最大企业之一,它的战略目标是朝着成为“世界领先的森林工业公司”的目标迈进。

  金属工业 冶金工业技术已居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上唯一能生产成套的森林工业设备的国家。

  电子信息技术工业 诺基亚公司,从光缆到大型计算机通讯网络设备,均能制造出世界第一流的产品,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在2003至2004年度“全球信息技术竞争力”排行榜中,芬兰居第三位。

  诺基亚公司是世界上最富有成效的电子康采恩,总部设在芬兰西南部一座与河同名的叫诺基亚的小城。它的发展使芬兰经济发生了转折。诺基亚建厂于1865年,长期从事造纸、化工。橡胶和电缆等传统工业。20世纪60年代转入电信,80~90年代发展高薪技术和信息技术(IT)产业。1984年生产了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但看上去像个小提箱。4年以后“城市人”移动汽车电话问世,成为真正手机的雏形。1992年诺基亚100系列成为世界第一代手机家族成员,1993年“诺基亚1001”是世界第一个使用GSM技术的口袋手机。20世纪90年代末,诺基亚公司成为世界级企业,其销售额达300亿欧元(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20%,其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额的4%,占据股市价值的2/3,是芬兰经济的火车头。

  文 化 经 济

  教 育

  1958年法律规定,实行8年义务教育,实际实行的是9年义务、免费教育(小学6年,初中3年)。1970年公布了综合义务教育法,1980年初开始在全国实施。

  芬兰中等教育又分为高级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芬兰实行教育自由,准许兴办私立学校,国家给予资助。

  近年来,芬兰的高等教育已趋向普及。赫尔辛基大学是芬兰最古老的大学,创建于1640年,迄今已有360多年。它是现今北欧最大的一所大学。

  文 学

  口头文学出现在13世纪,其标志是传奇故事——圣歌《亨利主教之死》。到16世纪口头文学得到进一步发展,民间产生了许多反映人们生活和劳动的歌谣。

  19世纪30年代芬兰文学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一颗璀璨的明珠——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即《英雄国》)诞生。它是芬兰杰出的民间文学家埃利阿斯·兰罗特(1802~1844年)花费了10多年的心血,在芬兰文学社的支持下编辑而成。人们把兰罗特誉为“芬兰的荷马”。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浪漫主义悄悄走上了芬兰文坛。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诗人、文艺批评家埃伊诺·雷诺(1878~1926年)。

  最著名的作家西伦佩(1888~1964年),于1939年获得诺贝尔学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大量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五六十年代,芬兰的诗歌,特别是抒情诗受西方影响,出现了现代派。许多作家继续用现实主义方法进行创作。如著名作家帕沃·林塔拉(1930~ )是多产的现实主义作家,60年代创作了不少反映芬兰现代史上重大事件的作品,如《孩童》、《我的祖母与元帅》和《侦察中尉》等等。

  美 术

  绘画艺术起源于18世纪,主要代表人物又最著名。

  最多产的教堂装饰美术家米歇尔·托派里乌斯(1734~1821年)、风景画家艾利雅斯·马丁(1739~1818年)。19世纪有两位最著名的美术家古斯塔夫·芬堡(1784~1833年)和罗伯特·威尔海姆·埃柯曼(1808~1873年)埃柯曼的作品带有民族主义特色,被赞为“芬兰绘画之父”。

  19世纪中叶,有3位很重要的代表人物在芬兰美术舞台上大显身手。他们是:艾德费尔特、什耶尔夫贝克和加兰-卡勒拉。进入19世纪90年代,由于艾德费尔特的作品反映了民族主义精神,便成了芬兰的主要“艺术大师”,赢得了法国对芬兰艺术的承认。

  20世纪30年代芬兰美术艺坛十分活跃,并建立了许多新的美术团体。在新建的赫尔辛基美术大厅举办了不少美术展览。1935年兴办了一所“自由绘画学校”,建立了新的美术家们的现代画廊。为了推动未来美术事业的发展,创建了美术基金会。

  城 市

  赫尔辛基 作为首都有400余年历史。坐落于伸向芬兰湾的狭长半岛,三面为波罗的海所环抱。人口555万,连同卫星城埃斯波、万塔、考尼埃宁在内,总人口100万。面积680平方公里。有大小岛屿315个,水域面积501平方公里。

  芬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芬兰最大港口。赫尔辛基不愧是“千湖之国”和“森林王国”的首都,市内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于街头巷尾;众多的湖泊千姿百态,犹如“蓝色的眼睛”闪闪发光。赫尔辛基周围,繁茂无垠的森林,从四面八方伸向市区,大街小巷,一片葱绿,宛如一位少女头上“闪耀着金**的绿头发”。始建于20世纪初的“大海女神”阿曼达铜像,是赫尔辛基的象征之一。位于市中心参议院广场上的新古典式建筑群,是赫尔辛基1812年成为芬兰首都后修建的,它是芬兰建筑艺术的精粹,建筑群中央的广场7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是乳白色的大教堂,顶端带浅绿色圆拱钟楼,是赫尔辛基的象征。德勒湾畔的芬兰大厦是一座颇具现代风格的多功能建筑。与之相邻的是恬静的国家大剧院。

  赫尔辛基的夏季白天格外地长,一天中阳光普照的时间达20个小时。因此人们把赫尔辛基叫做“太阳不落的都城”。

  赫尔辛基是芬兰最大的工业中心,又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口岸,担负对外贸易货物周转量的50%左右。

  赫尔辛基以“大学城”著称,这里有北欧最大的大学——赫尔辛基大学,还有著名的赫尔辛基技术大学、赫尔辛基经济管理学院以及国家科学院、各种各样的博物馆(63个)、图书馆(57个)、音乐厅(10个)和歌剧院。建筑艺术举世闻名。满纳汉大道,是优美建筑和文化设施林立的文化中心。城内的西贝柳斯公园是赫尔辛基的一大名胜。

  赫尔辛基一年有5个月被白雪覆盖,市区又多白色建筑,使其有“北欧白都”之称。

  图尔库 芬兰最古老的都市。图尔库是芬兰的第三大城市,是图尔库一波里省的首府。是由瑞典人建筑的堡垒发展而成的商业中心。1525年瑞典国王古斯道夫·瓦沙授予图尔库都市权。16世纪中叶成为芬兰公园,接着变成大公园的首都。从14世纪开始,图尔库就成为全国的对外贸易中心。

  芬兰重要的工业中心,交通运输中心。图尔库继承古代贸易中心的优良传统,现在仍然是芬兰第二大外贸口岸,是仅次于赫尔辛基的芬兰重要文化中心。

  旅 游

  全国2/3的面积被森林所覆盖,郁郁葱葱的树木、草坪随处可见;点缀在绿色森林之间的则是大大小小十几万个湖泊及众多岛屿,构成了独特的景观。“千湖之国”确实名不虚传。由赫尔辛基出发往西可乘飞机或火车到古都图尔库苦一波里的省府图尔库,由此转乘轮船到航海博物馆所在地奥兰群岛的马里安哈米纳镇;往中部湖泊地带,可乘飞机到文化中心、中芬省首府于韦斯屈莱和库奥省首府卡拉湖畔的库奥皮奥市;往北,到北极圈可乘飞机到距芬兰边境仅百余公里的伊纳里湖畔的伊洛瓦,然后可转乘汽车观光北极自然风貌,最后到达独具特色的北极村。

  旅游的最佳季节是每年的6~9月。在这个季节来芬兰,可以看到世界罕见的“极昼”奇观,还可以看到人们欢庆“仲夏节”的欢乐场面。

  劳马古城 位于芬兰西南部波罗的海沿岸的劳马古城(旧城),建于1442年,占地28公顷。城内除中世纪用石料建造的为数不多的建筑外,绝大部分是木结构的房屋,成为北欧最完整和最大的“木头城”。至今,城市仍保持着中世纪的风貌,道路弯曲狭窄,建筑风格古朴。200多家古香古色的店铺遍布城内。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航海博物馆 坐落在阿赫韦南马群岛马里安哈米纳市。馆内所藏展品丰富多彩,使游人大开眼界。在博物馆外边的码头上还停泊一艘“波默恩”号远洋帆船。这是世界上最后一艘远洋帆船。

  北极村 新建的旅游景点。圣诞老人的新居是在美国总统罗斯夫人启示下设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她访问芬兰,前往北部拉毕省省会罗瓦尼埃米市参观。该市在战火中已被夷为平地,没有什么优美的景点可以使这位尊贵客人赏心悦目。横穿该市近郊的北极圈忽然使主人急中生智,便在北纬66°33′07〃、东经25°50′51〃的北极圈内这一点上,修建了一个面积不过10平方米的小木屋,供罗斯福夫人驻足领略极地景物。客人对此颇感兴趣。这小小木屋就是北极村的雏形。

  芬兰人看到这世界上奇妙可观的地理位置对外国人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于是开始建设北极村。20世纪60年代,设立了标有极圈位置的地图标志板,陆续建成了售卖极地旅游纪念品的商品和专门受理圣诞老人邮件的邮政点。如今,在北极村这个小镇的镇口有一块用4种文字书写的北极圈纪念牌。北极村有许多美丽奇妙的自然风光。夏季到这里,你可以观赏难以忘怀的午夜不落的太阳;冬季到这里,你可以在昼夜不见太阳的晴空里,看到世界上罕见的北极光。“圣诞老人故乡工程”更为北极风情锦上添花,让游人流连忘返。其中“圣诞老人作坊”最引人入胜。在“作坊”的一角辟有圣诞老人办公室,以备圣诞老人在这里会见小朋友和大国宾。圣诞老人的助手是一群戴尖顶红帽的“仙童”,俗名“小精灵”。他们整天忙着处理来自世界各地的邮件和电话

浪漫自古存在,广义上的浪漫很好理解:有理想,有情怀,对生活报以热忱之心。无论花前月下亦或仗剑天涯,都是浪漫。其作为思想的一种,本质上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之一,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一如历史塑造了包围我们成长的文化和道德。浪漫的概念同样也被历史上大大小小的事件所影响着,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历史。

最早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展,是少有的人类历史上真正的拐点

工业革命和浪漫主义,这两个词虽然看起来毫无关联,事实上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当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的诞生打破了人类文明过去几千年以农耕为主的社会结构,也颠覆了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人们开始崇尚科学,倡导理性。也就是那时,浪漫主义的轮廓开始显现了出来。

浪漫主义反对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世俗化以及城市化,以及在当时所萌生的消费主义。同时,浪漫主义认为理性和感性之中必须存在一种平衡。相比起一味地理性,我们情感上的真实感受更为重要。因此,浪漫主义在当时代表了一种新的观念,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可以将浪漫主义看作一种对于社会行为的反馈。它就像是一面镜子,镜子面前的则是当时大环境下的众生百态。

以上就是浪漫主义起源的大概背景环境。接下来分享一些浪漫主义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事件,也是这些事件,一点一滴地构成了浪漫主义思想的基石。

  北京人:大男人主义。豪爽 北方气质在早期被蒙古人同化了。

  上海人:绅士风度,因早期被英国人同化的。

  广州人:什么都吃 中国华侨最多的城市,热情,繁忙。

  北京最大气,“在北京出头难,因为人才太多了,个个都是精英,所谓‘居长安大不易’”;

  上海最奢华,“如果考虑到中国大部分戏剧艺术都诞生在上海的话,你会意识到这是一种已经养成的传统,它是由奢侈品、舶来品促成的,跟唐代的长安类似”;

  大连最男性化,“当许多城市煞费苦心设计自己的城市标志物的时候,大连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足球,随著大大小小的足球在这座城市的广场、公园被树起来,这个城市的男子汉的魅力也被张扬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程度”;

  杭州最女性化,“在心理感觉上,杭州只是一座小城,在这里至多只会发生一些琼瑶式的缠绵故事”;

  南京最伤感,“虽然南京有了马达轰鸣的巨型工厂、昼夜繁忙的空港车站、五彩缤纷的街市霓虹、行色匆匆的人流车流,但是留在人们脑海中南京的气质却仍是那麽历史而又感伤的”;

  苏州最精致,“苏州是一座建筑密度很高的城市,但是它的建筑物的高度却可能是全国最低的。因为苏州人看重的不是高度而是精致”;

  武汉最市民化,“武汉人把那些冒充的、次等的东西叫做水货,其实从很多方面看,他们是喜欢水货的。武汉扫不尽的地摊,透露了它的农民色彩,一个区域性的大集市本色”;

  成都最悠闲,“在成都人当中很难找到什麽‘工作狂’,他们宁肯少赚钱甚至不赚钱也要玩。如果你一定要他们工作,则他们便很可能把工作也变成了玩”;

  重庆最火爆,“重庆人最常吃的一种东西是火锅,说是‘以毒攻毒’,连毒辣辣的太阳都不怕,重庆人还怕什麽”;

  拉萨最神秘,“寺庙在其他城市现在大都成了一种单纯的观光景点,但在拉萨,它们都是藏民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神圣而且神秘”;

  广州最说不清,它什麽都有,又什麽都无。孙中山在此风起云涌;改革开放之初模范带头,但往往来势凶猛,却虎头蛇尾,无法成为城市的样板;

  深圳最有欲望,“深圳人工作得累,也玩得疯狂。人生何求?深圳人的幸福和快乐一点也不抽象,都是基于实实在在的物质体验”;

  珠海最浪漫,“情人路把珠海这座城市以及它的设计者们那些超越于世俗功利目的之上的浪漫主义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安最古朴,“西安的历任几位市长也有同感:我们建设西安实在不易,周总理曾有过指示,西安只能动一步看一步,看一步动一步,古朴得让人无从下手去改造”;

  厦门最温馨,“厦门人无论是在建设自己的城市,还是在维护自己的城市时,态度都十分自在、自如、自然,就像是在装修和打扫自己的小家,这种从容乃至安详,无疑来自对自己城市的‘家园之感’”;

  香港最辛苦,“尽管城市物质给予的满足十分丰富,但香港人永远觉得贫乏、欠缺和不安,这注定了你不拿出十二万分的精力出来拼搏,你就会被这个城市淹没,你就失去尊严”;

  台北最陌生,“台北,是个处处有活力,处处有怪招,处处有机会与失足,有发财梦与邪恶的陷阱,这里唯一不变的通则就是变。立足在台北就像站在一个大漩涡中,什麽都绕著你转,却什麽也抓不住”。

  这些都是中国的城市,且是666座城中最具性格魅力的城市。那麽,城市究竟表征著些什麽呢?

  城市就像一个人,有自身的形象和内涵。而具有特殊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的城市,无疑是最具吸引力而叫人难忘的。记得一位学者说过,一个城市只有保持它所固有的特色,在历史和文化的传统上不断塑造和美化自己,才会具有真正的魅力。的确有这种情况:通过一条街道和别致的建筑物人们往往就能识别一座城市的性格特征。这不论是珠海的情人路或是大连的足球,都有力地说明了城市的建设要取得成功,城市本身必须

  要有特色有个性,或说它必须培养出其独有的特长。但这种特色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靠一种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凝结。只有当人与城市处于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时,城市的这种个性魅力才得以发挥并且光芒四射。

  在这世纪之交,城市的形象策划已经成为新时代新城市的发展趋势。尤其在现今资讯发达到世界被喻为地球村而各国竞争依然不断的年代,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城市的形象、城市的个性犹如电脑网页上的一个子功能、一个识别码,它必须不断开发更新,以迎接无可估量的挑战。

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guages)。在 11~12世纪 , 大量地方语言文学中的传奇故事和民谣就是用罗曼系语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中世纪骑士的神奇事迹、侠义气概及其神秘非凡,具有这类特点的故事后来逐渐称为romance ,即骑士故事或传奇故事。浪漫主义思潮在文学、美术、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文学中。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 、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他的创作缅怀过去的理想,宣扬宗教的威力,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思想与情绪。1800年斯塔尔夫人发表了著作《论文学》,介绍了她对浪漫主义的观点。在这部著作和另一部著作《论德国》中,她提出了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和《爱尔那尼》一剧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雨果的作品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乔治·桑表现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揭露金钱万能罪恶的小说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也属优秀作品。然而,严格地说,浪漫主义还是起源于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最早的主要表现是德国的狂飙突进时期。施莱格尔兄弟在18世纪最后几十年中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领袖。施莱格尔兄弟编辑的刊物《雅典娜神殿》,在推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耶拿派浪漫主义。他们要求个性解放,主张创作自由,提出打破各门艺术界限。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论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德国浪漫主义的另一个派别是海德堡派 。代表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坦诺和格林兄弟等人,重视民间文学,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和童话,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过积极作用。此外,霍夫曼、荷尔德林、海涅、歌德、席勒等人的创作也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中把诗歌看作“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篇序言后来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宣言。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他们抨击封建教会势力,表现出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发展和丰富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和格律。小说中的代表司各特善于把历史事件和大胆想象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在西欧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19世纪初俄国诗人茹科夫斯基打破古典主义规范 ,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莱蒙托夫的早期浪漫主义创作,充满了革命激情,讴歌反专制、争自由的思想,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东欧浪漫主义文学以波兰革命诗人A密茨凯维奇和匈牙利革命诗人S裴多菲为代表 ,他们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民族特色。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逐步被现实主义文学所取代。

浪漫主义美术 18世纪60~70年代,一些在罗马的画家曾在新古典主义艺术的严格学院主义原则范围以外探索各种可能的途径。其中瑞士人亨利·富塞利以其所画奇怪异常而最为突出,其《梦魔》一画着重刻画了思想的非理性方面的力量。英国画家和诗人布莱克在基督教神话的基础上,发展了他自己精心构制的宇宙论,他的水彩画技巧精美绝伦。在后来一代的画家中康斯特布尔和泰纳把水彩画技法的鲜艳性和油彩结合使用。康斯特布尔画英国乡村景色,探索了大气的光和色的复杂性。泰纳发挥了光的自然效果,创造出有动力感的构图,使观众如历其境,似乎在随画面一起游动。在德国,风景画家龙格力图以象征手法把个人的心灵气质描绘为普通的自然灵性的一部分。弗里德里希是虔诚的宗教徒 ,他以高入云霄的一棵孤树或十字架之类形象来暗示自然和心灵的可敬可畏。在法国,采用历史和文学题材的主要浪漫主义画家是德拉克洛瓦。除在色彩和光方面进行实验外,他以雄健的笔力表现了他的感情。异国的主题,特别是北非沙漠的游牧生活使他着迷。其热情洋溢地描绘动物生活的作品 ,反映了他和热里柯相似的兴趣,后者在选择当代事件作为创作题材方面很有革命性。

浪漫主义建筑 浪漫主义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 18世纪60年代~19 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 。 19 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故又称哥特复兴建筑。浪漫主义建筑主要限于教堂、大学、市政厅等中世纪就有的建筑类型。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不尽相同。英国是浪漫主义建筑的发源地,最有名的建筑作品是伦敦的英国议会大厦、圣吉尔斯教堂、曼彻斯特市政厅等。

浪漫主义音乐 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的特点是,不论作曲或演奏,都以个性为重点,注重感情表现。这种变化部分地是由于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所致。17世纪的作曲家是受托为贵族保护人而创作,而18世纪的作曲家则依靠城市音乐会的听众。就这一意义来说,贝多芬上承古典主义时期,下启浪漫主义时期,因为他的音乐技巧基本上是古典主义的,但他把自己的音乐看得高于一切,看作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从而为19世纪作曲家树立了重要的典范。一般认为CMvon韦伯是真正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开端 。 他以《魔弹射手》建立了德国浪漫主义歌剧,随后有舒伯特、柏辽兹 、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和瓦格纳等大量作曲家。他们分别在艺术歌曲、标题交响乐、钢琴小品、交响诗、歌剧等浪漫主义新体裁的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音乐中的浪漫主义精神,不论在浪漫曲还是在器乐方面,往往从诗歌、童话和民间故事吸取灵感。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形式结构更加自由 ,它服从于感情上的需要,有意识地带有片断或即兴的性格 ,对远距离和声和调性关系的探索使和声语言大为扩展。把浪漫主义理想体现得淋漓尽致的是19世纪的大歌剧,强烈的民族主义,对英雄的崇敬,奇异的布景和服装,描述性音乐 ,以及交响和声乐配曲所显示的精湛技巧,都是构成浪漫主义音乐的因素。

个人经历

马赛尔·卡尔内五岁丧母,父亲又经常不在身边,主要由外祖母和姨母带大。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当个木匠,但儿子坚决反对,父亲只好安排他到保险公司工作。17岁时,卡尔内迷上了**和音乐,用业余时间钻研摄影,并获得证书。

他在朋友的帮助下进入摄影棚,成为《新来的绅士们》 (1929)的摄影和导演助理。卡尔内曾一度做过记者和评论家,在《**杂志》 、 《**周刊》上发表文章,对德国表现主义**和美国警匪片表现出浓厚兴趣。在他眼中摄影机就是戏中的一个人物。卡尔内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纪录片:《诺让市,星期天的乐园》(1929)。该片引起雷内·克莱尔的注意,他请卡尔内做助手,参加拍摄《巴黎屋檐下》(1930)。从1930年到1932年,卡尔内一边继续从事新闻工作,一边拍摄广告片。作为导演助理,他参与制作了《大赌局》1934、《赈济游艺会》(1935)等影片。1936年,卡尔内开始独自执导《珍妮》。他邀请著名编剧和对白作者加盟,从此开始了他们珠联璧合的创作阶段,对法国**产生了持久影响。1941年,维希伪政权认为卡尔内的影片有伤风化,对他进行审查,卡尔内只得在历史题材中寻求寄托。战后,他拍摄了《天堂》 ,该片成为**史上的经典。

主要作品 《雾码头》

卡尔内曾担任一些**杂志的记者。1929年他拍摄了处女作、纪录短片《诺让--星期天的乐园》。后来他曾为雷内·克莱尔(《巴黎屋檐下》,1931年)和雅克·费戴尔担任助手。 1936年他开始独立导演影片。他结识了诗人雅克·普莱卫,后者在此后的十年里是卡尔内绝大部分影片的编剧。继《珍妮》和《怪事》之后,两人合作的《雾码头》获得了巨大成功。普莱卫写的华美而富于诗意的对白、莫里斯·约倍特的配乐、特罗内设计的布景、肖弗坦的摄影、让·迦本和米契尔·摩根这对银幕情侣以及米歇尔·西蒙、皮埃尔·伯拉塞尔的优秀演技,使《雾码头》成为法国**中登峰造极的作品之一。诗意现实主义流派虽不是由卡尔内缔造的,但其美学特点在该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随后,卡尔内又拍摄了《北方旅馆》和《天色破晓》。

马赛尔·卡尔内

二战期间,卡尔内与普莱卫转向中世纪的题材,拍摄了《夜间来客》和《天堂的孩子们》。后一部影片象一篇关于艺术与现实的伟大演说,将各种不同的戏剧,如闹剧、悲剧、哑剧、**,甚至生活本身,作了比较。它由于高雅的风格、均衡的结构、杰出的质量和精美的形式,在战后国际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是诗意现实主义的颠峰之作。

1946年由于《夜之门》的失败,卡尔内与普莱卫分道扬镳。此后他的导演才能越来越遭到质疑,评论界越来越多地把他昔日的杰作归功于普莱卫的剧本以及让·迦本、米契尔·摩根、阿尔莱蒂等人的演技。即使《苔丽丝·拉甘》这样的优秀作品也无法挽回他的声誉。1950年代中后期,卡尔内更是被日后成为"新浪潮"导演的一批年轻影评者视为"优质**"的代表人物,对他大肆抨击。尽管如此,卡尔内依然继续拍片,直到1977年才退休,其导演生涯几乎长达半个世纪。1979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这是有史以来作为**导演获此荣誉的第一人 。

马赛尔·卡尔内曾做过克莱尔和费戴尔的助手,他的发展比较晚,但在30年代的作品却比较多。他曾于1936年独立导演拍摄了"专门试试身手的风格练习"《珍妮》;此后又导演了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雾码头》(1938年)、《北方旅店》(1938年)、《太阳升起》(1939年),以及稍后一些的《夜间来窖》(1942年)、《天国的子女们》(1945年)和《夜之门》(1964年等)。卡尔内的创作与超现实主义诗人、对自作家雅克·普莱卫密不可分,普莱卫几乎成为卡尔内导演的全部影片的编剧。萨杜尔曾指出:除德吕克之外,法国以前一直忽视**编剧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认为:印象派之所以未能对国际**艺术发生什么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是在他们中间缺少一个有才干的剧作家,缺少一个法国的卡尔,梅育所致"。30年代,法国**编剧开始在法国取得了重要地位,而普莱卫如同是这一时期的一位法国的"卡尔·梅育"。巴赞也曾注意到这一点,并由此还发现:"仿佛为了更好地体现剧作上的这种相关性,同一位演员在不同的影片中体现著平民主人公的同样悲惨的命运--他就是出现在《西班牙步兵连》、《逃犯贝贝》、《衣冠禽兽》和《太阳升起》中的让·迦本"。

《太阳升起》

卡尔内的影片基本上是对罪犯"自罪心理"的描写,那些剧中人物常常是因为贫困、饥饿的现实生活所逼迫而不由自主地走向"犯罪"的普通人。他们向往纯洁的爱情生活,但他们却失去了享受爱情生活的权力。他们的遭遇和悲哀,始终使他们的心理倾向于自我惩罚的状态之中。人们在把卡尔内与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进行比较时往往认为:克莱尔是梦幻的;维果是唯美的;雷诺瓦是写实的;而卡尔内却是悲观主义的。然而,卡尔内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却是更准确地体现了世纪初钩情绪,并代表了大都市人们对于生活的厌恶和恐怖。与其他人相比较,卡尔内的作品也更为成熟地能够使人们看得出剧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在卡尔内影片中的那些普通的罪犯,时时刻刻经受着心理的考验,《雾码头》中,无意犯罪而造成的不安的心理折磨《太阳升起》中,罪犯经过一夜痛苦地思考之后,在太阳升起时以自杀寻求了最后的解脱,等等。这些无力的"反叛者'形象永远是以最终的失败,以至于死亡来结束自己,而那个爱着他的女性也便就此消失。在卡尔内的影片中,同时还具有侦探片、警匪片的特征,然而,他的表现与美国"好莱坞"的类型片不同,他不是趋向于外部形成和行为的表现,而是更多地趋向于人物内部的悲观心理的描写。

马赛尔·卡尔内 《怪事》

《怪事》(1937)同《珍妮》一样成功地表现了伦敦人特有的诙谐。该片虽然一度受到冷遇,但终于在1951年获得公众好评。《北方旅店》(1938)与卡尔内的世界观非常吻合,尽管影片的黑色现实主义更多地来自于文学而不是卡尔内在《雾码头》中发展的绘画气氛。在这里,爱情、艺术和自由之路都被阻断,这种原则也同样贯穿在《天色破晓》(1939)中。早在《公民凯恩》10年前,卡尔内就将回忆**的戏剧结构臻于完善(在威尔斯的影片中,人物总是在叙述;而在这里,人物在回忆)。在《夜之门》(1946)之前,卡尔内拍摄了《天堂儿女》(19451)这次,诗意现实主义选择了巴黎,井从中揭示出一种活力多于情欲的新浪漫主义,它与同年拍摄的《亨利四世》和《伊凡雷帝》一起被视为非纯**,既是戏剧,又是**,被理论家们称为"第三种途径",从而使许多人放弃了第七艺术的特殊性的观念。1947年,战争结束,新的时代开始,义大利新现实主义模式被接受,诗意现实主义不再流行。卡尔内通过《海港的玛丽》(1950)尝试突破自己,采用许多与自己过去观点相悖的做法。摩尼教、疯狂爱情、命运从此结束。但无论如何,卡尔内再也达不到过去的高度。 30年代,最突出地活跃在法国影坛上的有:富有幽默喜剧精神的雷内·克莱尔;使普通人的题材复活的让。维果;描写罪犯心理的马赛尔·卡尔内;以及擅长贵族题材的让·雷诺瓦。他们的作品兴趣各有不同,法国的老百姓与美国人相比更喜爱悠阔、轻松的生活,特别是法国人的感情丰富是出了名的。这一切都是形成诗意现实主义的市场。作为当时的法国主流**的制作者们,一批杰出的知识分子,他们所共同创造、形成的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流派,至今仍被人们认为是最具有法国特色的**流派。

马赛尔·卡尔内

《夜间来客》

1930年:《诺让--星期天的乐园》《纪录片》。

马赛尔·卡尔内

1936年:《珍妮》 (对白:雅克·普列维,作曲:柯斯马,主要演员:弗朗索瓦丝·罗珊,阿贝尔·普雷让)。

1937年:《怪事》。

1938年:《雾码头》(根据马克奥伦原作改编,编剧:雅克·普列维,作曲:若贝尔,布景:特劳内,摄影:肖弗坦,主要演员:让·迦本,米歇尔·摩根,米歇尔·西蒙,皮埃尔·伯拉塞尔)。《北方旅馆》。

1939年:《天色破晓》(编剧:雅克·维奥,对白:雅克·普列维,主要演员:让·迦本,叙尔·贝里,阿尔莱蒂,雅克林·劳伦)。

1942年: 《夜间来客》 (编剧与对白:雅克·普列维与拉罗区,主要演员:阿兰·居尼,阿尔莱蒂,叙尔·贝里,F·勒杜)。

1945年:《天堂儿女》(编剧与对白:雅克·普列维,主要演员:J-L巴罗尔,阿尔莱蒂,皮埃尔·伯拉塞尔,玛丽亚·卡沙雷,马赛尔·埃朗)。

1946年:《夜之门》(编剧与对白:雅克·普列维,作曲:科斯马,布景:特劳内,主要演员:伊夫·蒙当,娜泰丽·纳蒂埃,S雷吉阿尼,皮埃尔·伯拉塞尔)。

1949年:《海港的玛丽》 。

1951年:《朱丽叶特或梦的解答》 ,杰拉·菲利普主演)。

1953年:《黛莱丝·拉甘》(根据左拉原作改编,主要演员:西蒙·西涅莱,拉夫·瓦洛纳)。

1954年:《巴黎的空气》(主要演员:让·迦本,罗朗·勒萨弗尔)。

1956年:《我来的那个国家》(主演:吉尔培·贝科)。

1958年:《弄虚作假的人》(编剧:卡尔内和西古尔)。

1961年:《空地》。

1963年:《给小鸟吃的繁缕草》。

1965年:《曼哈顿的三间房》。

1967年:《幼狼》。

1971年:《被指使的杀人犯》 。

获奖记录

入围欧洲三大国际**节主竞赛单元:

威尼斯 :雾港(1938)、天色破晓(1939)、红杏出墙(1953)、巴黎风貌(1954)、曼哈顿的三间房(1965)

坎城 :朱丽叶或梦的钥匙(1951)

人物评价

卡尔内的艺术功底奠定了他的风格基调。由于是从拍摄街头纪录片起家,所以,他于1933年提出一种走上街头、走出影棚、直击生活的**模式。他摒弃前辈以技术为基础的**语言,却保留下他们取景、描述人物和细节的现实主义手法。他追求一种气氛并通过造型、影像构图、光线明暗来营造这种气氛。雷内·克莱尔说过要追求"一种比生活本身更加真实的生活的诠释"。因此,真实通过两种方法获得:一是导演的执导,一是故事的诗境,这就是卡尔内界定的"诗意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在法国**中不唯卡尔内所独有,但卡尔内让它在黑暗中焕发光彩,产生出一种悲惨和不幸的魅力--社会现实的魅力。卡尔内的拍摄班子群英荟萃,十分稳定。这有助于保持他具有的理性、严谨、明晰、冷静的统一风格和世界观。卡尔内通过正打和反打镜头、人物对白来保证影片的节奏。在拒绝**效果这一点上,他更像是一个画家,而不是一个建筑师。他要求城市预示命运、布景体现心理、摄影机充当戏中人物。这种绘画式的风格使他构建的舞台、梦幻、希望或焦虑产生某种陌生感,如:夜间来客》、《雾码头》、《夜之门》 。 卡尔内的世界观是摩尼教的。人物/象征、人物/诗独立构成他的影片。善良、纯真的人总是面对恶人;而命运总是眷顾坏人;好人和穷人总是遭遇不幸,就连爱情也不是战无不胜。白头偕老是不可能的。女人,不管愿意与否,都要失去男人,这就是卡尔内阐释的爱情自惩观念。在1936年至1946年这十年间,卡尔内的诗意现实主义支撑著这种反映时代晴雨的观念。

马赛尔·卡尔内

古时候的城市两个目的:居住+防御。所以他们总是要有厚厚的围城。

并且城市依赖水,所以依水而建,但又怕水淹,所以又需要建在高地上。

为了便于管理,也采用功能性分区(就像今天的居住区,商业区,工厂区一样,是有渊源的呀)

为了象征权力及人定胜天,喜欢棋盘式规整,中轴对称,序列性,对比性,雕塑装饰。

古希腊为了贸易和文明发展,建城在地中海边上。这样就缺淡水,于是发展了地下给排水系统。

罗马城市不但规整、几何形、有给排水系统、纪念性的建筑和雕塑,也奠定了城市街道规划和设计的基础。

出名的有罗马人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总结了

西方城市规划的要点

 选址地势高

有好水源

建筑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建筑考虑自然因素,光风水污染等

街道考虑风向与城市中心的公共建筑关系

八角形布局用于防御,中心神殿,道路放射

建城墙防风,街道不正对城门

而中国的城市书是 战国的《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如中国的北京,日本的京都都是这样。

欧洲近代城市发展

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佛罗伦萨和威尼斯。

法国巴黎扩建了道路桥梁、供水系统 、排水系统 ,公共广场,纪念建筑,中细线香榭丽舍大道

俄国彼得大帝了第一个现代化城市 圣彼得堡,模仿西方。

德国卡尔斯鲁厄市 ,中心放射,花园,绿地,环路。

工业城市的问题

人多环境差

以交通枢纽、工厂区、工人居住区等为中心的新面局,迫使城市规划从传统转型

缺乏规划,开发混乱

工业刺激金融业发展,出现金融建筑

交通阻塞,交通设计和管理日显重要

污染严重,废物废水处理突出,

缺乏适应新城市功能需求的新建筑

各个城市的规划

1666伦敦大火,让伦敦改造,克里斯托夫伦,古典手法,一大道 连三大广场,郊外大圆广场,放射8大道 。有花园,绿带,为城市经济职能服务。

1811年,约翰纳什,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系列新商业和公共建筑,将摄政王大街、公园大道 连成主轴线,路口设广场,路旁列商店、银行、公共建筑,形成新中心,把金融、商业、与高级住宅区相连,是成功案例。

法国巴黎,雅各宾党计划,为穷人解决居住交通,从贫困区开大道通往香榭丽大街,加供水井,街灯,垃圾中心、绿化,封闭市内坟场,未全完成。

二改由拿破伦来,兴建5层楼的公寓住人,建大凯旋门-协和广场-小凯旋门的中轴线,建以纪念碑为中心的化共广场,协和广场方尖纪念碑,旺道姆广场旺道纪念碑,形成环境艺术视觉焦点。

三改由拿破伦三世来,为新生资产阶有和中产阶级利益,奥斯曼,巴洛克园林和城市规划,

一 工业人口经济的功能需求

二 象征资本主义的成就

三 向外螺旋 式,20个区,分离穷人区和富人区,

四 新建大路,串连老路,可运军队,可防阻塞,

五 两大道十字交叉,内环与外环路,形成现的基本格局

六 建水给排水,排污系统 ,用新水源做喷泉花园浇水,

七 建桥梁,整合城市,

八 建公共建筑,图书馆,美术学院,四加涅尔设计的巴黎歌剧院。

基本建立的开代巴黎的结构。最关丽,最壮同。

——看来,有一些我们个人习以为常的公共服务系统,还是真的得由政府来统一规划和提供,人民才能有好的生活哇。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tic,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据现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直是"传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酉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代麦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昔希金(早期),波兰的密茨凯维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消极浪漫主义者则不然。他们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单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衰落,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P它首先产生在德国。由于当时德国容克贵族势力猖獗,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因而消极浪漫主义得势,积极浪漫主义发展迟缓。只有海涅登上文坛之后,积极浪漫主义在德国才有所起色。

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在俄国,浪漫主义的发展是较迟的。它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形成为一种流派。其中积极浪漫主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贵族革命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代表作家有早期的普希金,雷列耶夫等。

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下列一些特色;首先,英国的浪漫主义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文学运动,它是由少数作家自由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其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早在十八世纪末,从威廉·布莱克(1757--1827)和农民诗人罗伯特·朋斯(1759--1796)等人的诗篇中,就吐露出浪漫主义的苗头,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拜伦、雪莱的诗作为高潮,直到十九世纪末维多利亚女王(在位1837--1901)执政的时代,依然还可以从丁尼生、罗伯特·勃朗宁和他的夫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等人的诗歌中,看到浪漫主义的余声。再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明显地分为对立的两大派别。消极浪漫主义先于积极浪漫主义登上文艺舞台,主要代麦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美国现代建筑师。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1905年随父母移居美国费城,1924年毕业于费城宾西法尼亚大学,后进费城J·莫利特事务所工作。1928年赴欧洲考察,1935年在费城开业。1941-1944年先后与G·豪和斯托诺洛夫合作从事建筑设计,1947-1957任耶鲁大学教授,设计了该校的美术馆(1952-1954)。1957年后又在费城开业,兼任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

路易斯·康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他的作品坚实厚重,不表露结构功能,开创了新的流派。他在设计中成功的运用了光线的变化,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在有的设计中他将空间区分为“服务的”和“被服务的”,把不同用途的空间性质进行解析、组合、体现秩序,突破了学院派建筑设计从轴线、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入手的陈规,对建筑师的创作灵感是一种激励启迪。

他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大器晚成的他五十多岁时才真正成为一代宗师,他的建筑作品通常是在质朴中呈现出永恒和典雅,而这次在莱斯大学的讲演则阐述了建筑应该怎样在反映人类对本质的思考过程中创造的奇迹;他在演讲时提到的光明与阴影,与他在建筑作品中善于把握光的作用一样,都启发着人们对存在和哲理的思考。通过他的描述,我们可以感知建筑学的真谛——对超越物质与技术而存在的人类的梦想的表达。

路易·康的建筑风格受到科比意启迪而投入现代建筑主流中,一如科比意于《迈向建筑》所说:建筑是量体在阳光下精巧、正确、壮丽的一幕戏,光也成为康的建筑理论范畴。认为建筑是呈现光艺术的舞台,而可概分为自然之光与表现之光。

"Nature does not make Art She works by circumstance and law Only man makes Art Because man chooses He invents He can make the doors smaller than people and skies black in the daytime if he wants to He assembles He can bring together the mountain, the serpent and the child"

"I believe firmly that we will become even more attuned to qualities that exist in the spaces, that 'want to be' - qualities that transcend function and circumstance"

—Louis I Kahn

家庭和童年教育

1901年2月20日,路易·艾瑟铎·康(Louis Isadore Kahn)出生在波罗的海的萨列玛岛。这是爱沙尼亚的一座小岛,当时处于波兰统治下。康,是一个犹太家庭的"姓"。路易的父亲是一名虔诚的犹太教徒,母亲伯莎出身于名望甚高的门德尔松家族。伯莎·康与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费列克斯·门德尔松是亲戚。当时,门德尔松家族的这一支移居于波罗的海东岸已历数代。伯莎的祖父摩西·门德尔松是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中有名的犹太哲学家,定居与拉托维亚首府里加。她的父亲则是里加城里颇具声望的犹太希拉,当其谢世时,全城为之点燃白蜡烛。其时,里加人口达20万,是波罗的海东岸最繁华、发达的城市。虽然不若费列克斯·门德尔松那般在乐坛享有盛名,伯莎·门德尔松也曾是一名才能出众的竖琴手,同时,还是著名文学家歌德和席勒的崇拜者,路易斯·康自幼年起就处于他双亲的文化熏陶之下。自然,宗教,音乐以及歌德、席勒等人的文学作品,自小即成为路易斯·康的精神食粮。因此,18世纪以后,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主流--浪漫主义以及新柏拉图主义演变成存在主义,对路易斯·康形成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在童年时即已存在,而路易和伯莎的母子之情甚笃。即使成年之后工作十分繁忙,他也经常与其母亲抽空长谈。这位聪敏的母亲在路易·康的成长中也是一位良师益友。

路易斯·康一家于1906年移民美国。美国的"第一代移民",总是带有强烈的母国特色,因而也常常与这一新大陆上的新型社会难以融合。各不相同的民族传统,价值观以及血缘关系,是移民们形成了一个个以各自传统文化为纽带的小社会。在今天美国,沿一条街道驾车而行,从各种宗教建筑的式样可以清晰的辨认各个街区居住者所属的教派、原国籍。同样,本世纪初,路易斯·康一家落脚的地段是北费拉德尔菲亚老城中一片讲高昂铿锵柏林德语和意第绪语的犹太教街坊。1912至1920年间,他先后在费拉德尔菲亚中心和公立工业艺术设计学校求学。期间,他的绘画技法也有相当进步,因而多次获奖。结束中等教育之前,已得到费城艺术学院的艺术奖学金以进而专业绘画艺术。青年时代的路易·康显露出了不同凡响的才艺。这些先天和后天的禀赋,是他终于成为一代名建筑师的条件。

自大萧条到二次大战间的康

1932年由建筑评论与历史学家希契柯克和菲利浦·约翰逊以《国际建筑艺术》为标题的展览,其目录封面上第一次正式使用了"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这也许可以认为是新古典主义和新浪漫主义在美国失宠的时刻。

1924年毕业之初,路易斯·康在费城城市建筑师丁·莫里特的事务所里从事1926年费拉德尔菲亚建城150周年纪念的规划设计工作。1928年,他到欧洲游历,又到保罗·克累特的事务所里短暂地工作了一段时间。总的状况,是一名"静悄悄"地工作的建筑学硕士,默默无闻。许多与康同时代同命运的人,竭尽所能地去迎合"国际建筑"新潮流。然而,路易斯·康,并没有简单地皈依到现代运动的大旗之下。他被勒·柯布西耶的作品所触动,那轻灵简洁的工业化材料,抽象的几何形,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计划,使他大为惊讶。但是,由Beaux-Arts体系造就的康,其整个精神仍然归属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建筑艺术。

1935年起,路易·康开设了独立的事务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先后和乔奇·豪,奥斯卡·斯东诺洛夫等合作开设事务所。自大萧条时期,与一些城市规划工作者,如克莱仑斯·斯登,亨利·莱特等人建立起来的友谊,也使路易斯·康有机会从事一些城市开发性设计。在将近20年的经历中,他的生活是一段并不令人羡慕的苦斗。

"《奥斯卡·斯东诺洛夫和路易·康建筑师事务所》与N·克朗海姆工程师(康的结构和设备工程师)以及L·麦卡列斯特建筑师事务所共用一座老房子的顶楼。这座房子的主人时《晚间新闻》报。建筑师们的工作空间,与报社编辑部休息和午餐用的房子相互挨着,中间隔以脆弱的纤维板。由此,可以俯瞰几台繁忙喧闹的活字排版机。相邻的,还有一间巨大的公用厕所。编辑们、工人们的各种笑谈和新闻,透过板壁飞入绘图人员的耳中。白天有北侧、西侧的窗户为事务所照明,夜间则是吊在绘图桌上方里白外绿的伞形灯罩下刺目的灯泡…。绘图员们一星期工作60小时,路易·康本人连星期天也干工作。他经常对他手下的人说:'来啊,干上一两个小时'"。

"康没日没夜地与绘图员一起工作。嘴里不是一支雪茄,就是一支卷烟。手中是一支软铅笔或炭棒。他总是一边叙述着自己的理论、原则,一边一遍又一遍地在草图上画上永无休止的线条。有时,一个成熟的念头随着铅笔或炭笔逐渐明晰地出现在纸上。有时,可能依然是一纸混沌,有待于绘图员再画成草稿来和路易·康作另一轮摸索。"(摘自绘图员D·惠斯等的回忆。)

战时,全国的建筑活动也都为战争服务。材料使用有相当严格的限制。斯东诺洛夫、豪、康等合作,在费城、华盛顿特区和宾州的其他城镇设计建造过一些公共住宅。路易斯·康也还为一家制造厂商设计过成批生产的"战时房屋",但没有得到投产的机会。…

建筑师这一另外行欣赏的职业,于某些真正有所追求的建筑师而言,决非那种东抄抄西凑凑而财源不竭的行业,认真创作的建筑师,于任何其他艺术领域的创作一样,总面对着其味无穷的探索,然而也常常是苦乐参半,或者说这种无穷的探索根本就是一种五味杂陈的合剂,甘苦何须一辨?路易斯·康的早期奋斗,正是这一类型建筑是相当典型的生活经历。也许,正是这段经历,使康在50年代飞速步入了名建筑师的行列。

50年代脱颖而出

历经30年的摸索与彷徨,路易斯·康终于在自己的事业中迎来了转折点。人们把耶鲁大学艺术化浪的扩建项目,视为康的成名之作。在纽黑文这座大学城中,时至路易·康接手这一项目时,新建筑并不多,它象哈佛大学那样,充满着英国剑桥、牛津一样的学院气息,建筑亦然--古老灰黯的石材建筑,厚重的历史形式和体重,从哥特、维多利亚到折衷主义。在如此浓郁的历史主义环境中,康的设计显得十分拘谨。沿教堂街的立面,他小心翼翼地使之与原有的建筑在色彩、表面质感以及线面划分上保持统一,在建筑细部处理上简陋、粗糙,地位谦卑。从这一侧看,扩建部分犹若狗尾续貂。然而,在室内和面向室外展坪、绿地的另一侧,康大胆地运用了钢和玻璃以及流动空间、三角形密肋楼盖结构外露等典型的现代手法。在室内,他首次以一些简单几何形作为空间构图的"元"。那融结构、空间构图、装饰和设备管线与一体的三角形密肋楼盖,把勒·柯布西耶的朴野主义,奈尔维的装饰性结构等手法--现代建筑运动中最为人称道的精华,汇集一体。这一特色,由这时起成为路易斯·康的个人风格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照顾历史环境,又竭力求新的二元的做法,显然是在两重压力下的风格"复合"--时代的压力和耶鲁这一具体环境的历史压力。如果说,耶鲁大学艺术画廊扩建工程呈现的是某种比较浅表、比较生硬的"符合",那么稍后的特雷顿犹太人文化中心以及1957年之后完成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理查德医学研究大楼,已呈现某种非压力加工式"复合"而成的二元,而是传统与现代在各个方面的交织。

在这种"交纸"的过程中,路易斯·康从幼年起积蓄的文化素养开始并发出异彩。他不但有设计作品问世,而且作品常常伴有自成一格的理论作支持。他的理论,既有德国古典文学和浪漫主义哲学的根基,又揉以现代主义的建筑观,东方文化的哲学思想,乃至中国老庄学说。他即从事建筑创作实践,又先后在耶鲁、普林斯顿和U·Penn从事建筑教育,应邀在许多国家发表演说、文章。在建筑理论方面,他的言论常常如诗德语言一般晦涩、艰深、令人费解;然而也确如诗句一般,充满着隐喻的力量,引人尔有多义。他的实践,似乎为这些诗句般得理论做了注解;而他的理论,似乎又为他的实践泼洒上一层又一层神秘的色彩。在20年的巅峰状态中,他的作品遍及北美大陆,南亚和中东,他的弟子成为今天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建筑界、建筑教育界的中坚,而他的建筑思想,更是风靡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因此人们崇奉他为一代"建筑诗哲"。盛名之下的路易·康,对待他的作品仍然持30年代的严谨工作态度。他自己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他的雇员们往往也被迫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雇员们回忆道,周末是令他们不安的。因为,平时康没有太多时间静下心来考虑正在进行中的设计工作,周末于他就格外可贵。他总是趁周末钻到事务所里,就他最为挂心的设计项目,抓住任何一个遇到的人一起从事方案修改。这么一来,某一方案的设计负责人(project architect)在星期一早上于自己图板上见到的可能是一张新的草图。他必须赶紧看懂它,在赶紧画出来,以备康不时过问。这种变幻不定的修改,于一般人而言,简直太过分。人们很难在前后两次方案变动中捉住康的思绪,然而,如果把一个项目的三、五次,以至七、八次大修改的草图放在一起来看,一种由衷的钦佩,酒会在心中升起。

路易斯·康曾荣获奖项和殊荣

1971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

1971年获选美国文艺学院院士

1972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

路易斯·康的代表作品:

宾西法尼亚大学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

耶鲁大学美术馆

索克大学研究所

爱塞特图书馆

孟加拉国达卡国民议会厅

艾哈迈德巴德的印度管理学院

费城市规划设计

米尔溪公建住宅

米尔溪社区中心

奥瑟住宅

路易斯·康的著作:

《建筑是富于空间想像的创造》

《建筑·寂静和光线》

《人与建筑的和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793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