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男女之间最暧昧的事莫过于借东西,一借一还便有两次见面机会。这句话的出处在他的哪个作品里?

林语堂:男女之间最暧昧的事莫过于借东西,一借一还便有两次见面机会。这句话的出处在他的哪个作品里?,第1张

这句话的出处在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中。具体是在哪里,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根据我的搜索结果,这句话在小说中出现的位置是:在第二十九章,讲的是主人公曾家二少爷曾绰然和女主角曹丽华之间的一段对话。曾绰然向曹丽华借书,曹丽华借给了他,曾绰然还书的时候,曹丽华开玩笑地说:“一借一还,便有两次见面的机会,这笔生意倒也划算。”林语堂在小说中以幽默的笔触描绘了男女之间借书还书的“暧昧”之情。

1919年初,漳州平和坂仔,巷西胡同口的林家,已是张灯结彩。

这年,留学4年的林家儿郎林语堂,遵父母命回乡娶亲;在喜气洋洋的庭院中,24岁的林语堂,却愁眉不展,好似前方等待他的,是磨不开的重重难关。

林家人火热朝天的布置,吸引街头闲坐的老人,纷纷侧目感叹:

听说林家那书生留洋四年,廖家二**便等了四年;这样的痴情,可别被辜负了才好…

不得不说:有些看似难断的情缘,需要时间的分解和澄明。

作为近代著名文学家的林语堂,与发妻廖翠凤的甜蜜婚姻,成为民国往事的一曲浪漫佳话;但鲜有人知:纵然两人相伴白首,但“陈锦端”这三个字,却是林语堂爱而不得的遗憾。

她是他的初恋,是他难以忘却的白月光。

但恰恰是这份遗憾的情缘,让林语堂在命运的阴差阳错中,找到了真正的爱情。

林语堂:爱上好友妹妹,却因门第落差,造就遗憾情缘

汤显祖《牡丹亭》有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对于著名作家林语堂而言,初恋陈锦端,是他毕生难以释怀的牵念。

两人相识于1912年,正是风云变幻之际。

这年,17岁的林语堂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在大学期间,他凭借自己出色的学识和表现,赢得了多个重要奖项,一时间成为校园里炙手可热的人物。

这份轰动,甚至连隔壁的圣玛丽女校都在议论他。

从此,家境贫寒、成绩优秀的温润少年,成了少女们仰慕的校园明星。

上学期间,他认识了有着同乡缘分的陈希佐;也是在好友陈希佐的介绍下,认识了陈家备受宠爱的大**陈锦端。

陈锦端是学画画出身,艺术的熏陶,让她拥有着优雅沉静的气质,一颦一笑间,透露着古典清然的韵律。

一场初见,让天生浪漫的林语堂,彻底沦陷。

世间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惊鸿一瞥下的情定终身;气质如兰的陈锦端,早已听说过林语堂的优秀和名气,经此见面,一场美好的悸动,也在两人间慢慢发酵。

在校期间,林语堂与陈锦端两人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接触;在逐渐了解和欣然中,这份珍贵的情谊,也慢慢转化为浪漫的爱情。

对于这段往事,林语堂曾在《八十自述》中写道:

“我从圣约翰回厦门,总在我好友的家逗留,因为我热爱我好友的妹妹。”

青春懵懂的爱情,通常伴随着不计后果的执拗;也因为灿若烈焰,往往又灼伤了自己。

对于自由相爱的林语堂和陈锦端来说,他们似乎也忘记了:这场恋情从来不是门当户对,也从来不是势均力敌。

对于女儿的爱情,父亲陈天恩早就看在眼里。

他欣赏林语堂的才气,也看得出他大有前途,但他却无法接受这样的女婿。

只因为,出生于1895年的林语堂,生长在最普通的家庭里,而父亲仅仅是个上不得台面的

基督教会牧师。

能以门第落差的理由反对这桩婚事,陈家必然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

仔细总结,也不难发现两家的云泥之别:

陈锦端的父亲陈天恩,早年曾追随孙中山,讨袁战争失败后,旅居菲律宾;后来回国定居在鼓浪屿,开设陈天恩医药局,又创办福建造纸公司,成为远销南洋的国产名牌,是厦门数一数二的巨商。

出众的家世,也注定陈锦端成为富家子弟争先追求的名媛;无论是恋爱还是结婚,她都需要一场相匹配的势均力敌,这不仅关乎她婚姻的幸福,更是陈家需要的家族联姻。

林语堂纵然有才,可这才情究竟何时被赏识,却是个未知数。

作为父亲的陈天恩,根本无法把女儿的幸福,赌给遥不可及的未来。

一个是养尊处优的千金**,一个是穷酸牧师的普通孩子;这样的悬殊家境,只得让陈天恩做出棒打鸳鸯的无奈之举。

但是出于对林语堂的赏识,陈天恩并没有以强硬的手段把两人分开,而是语重心长的对林语堂说:

“隔壁廖家的二**廖翠凤既贤惠又漂亮,你要是喜欢的话我可以为你做媒,一定没有问题。”

陈天恩的这番话,也让心情忐忑的林语堂瞬间明白了:

自己的卑微出身,竟成为爱情的最大门槛。

他万般不悦,可读书人的斯文和儒雅,却也只能让他把这些情绪藏在心里。

这番谈话没有多久,陈天恩就给女儿安排了一桩门当户对的好婚事。

得知消息的林语堂近乎崩溃,但家人听说陈天恩为儿子做媒的事情,却万分开心。

他们劝他:何不带着礼物去廖家看看呢?

林语堂不愿,最后还是姐姐出面:

“陈天恩家大势大,不顾他的面子不就得罪他了吗?即便娶了陈锦端,你能养得起吗?况且只是让你去廖家看看,人家能不能相中你,还不知道呢?”

或许是犀利的言辞,彻底戳伤了林语堂的自尊和敏感。

像是赌气一样,他穿上最破旧的长袍,提着长街买到的糕点,前来廖家拜访。

此时的林语堂正陷入悲伤的失恋中,自然对这桩婚事不抱任何期待。

可他又怎么能想到:这番故意扮丑的行为,竟然让他邂逅了此生的真爱。

被“准岳父”安排相亲,娶了女友邻居,谱写爱情佳话

廖家也是厦门当地的富商;不仅经营实业和房地产,还是当地知名的银行家。

而二**廖翠凤,虽然出生富饶的家庭,但没有任何骄纵之气;因为她与林家大姐林瑞珠是同学,所以让林家人分外喜欢。

初见廖翠凤时,林语堂的印象是: 高高的鼻梁,圆润的脸庞,是个朴实端庄的好姑娘。

在林家人的建议下,林语堂邀请廖翠凤来家里吃饭。

没想到,身为大**的廖翠凤不仅在厨房帮忙,饭后更是主动收拾碗筷。

也是这个举动,让林语堂对这位富家千金也有了新的认识。

在晚年回忆录中,林语堂写道:

“她到我家去吃饭,与母亲相聊甚欢,看到她笨拙刷碗的样子,我知道,她将是我要娶回家的人。”

如果陈锦端的出现,让林语堂有了对浪漫爱情的幻想,那么不拘小节的廖翠凤,则用自己的朴实和端庄,让林语堂真正感受到柴米油盐的烟火气。

在林家人的撮合中,林语堂与廖翠凤之间,也更加熟悉和亲切。

但从古至今,每桩浪漫的爱情,都逃不过世俗有关门当户对的考量。

同为名门富商,门第之别的观念出现在陈家,自然也会出现在廖家。

对于女儿的选择,廖家母亲很是不解,她耐心劝说:

“当初接受林语堂相亲,本来是给陈家一个面子;但你知道他的家庭情况,他是牧师的儿子啊,更没有钱养你,他拿什么娶你呢?”

听闻母亲的劝告,廖翠凤的回答十分坚决:

“我嫁的是他的人,跟钱有什么关系?!他对我好,穷有什么要紧!”

穷有什么要紧… 这番铿锵落地的言论,让林语堂内心深受触动。

是啊,两桩婚事到头来都逃不过一个“穷”字。

同样是门当户对的考量,廖翠凤与陈锦端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一个束缚在家境的阻力中,一个却以情深不移的勇气,捍卫着爱情的自由。

也有些感叹:也许正是因为陈锦端缺乏那份勇气和坚毅,才让她与林语堂的感情,最终走向相忘于江湖的局面。

对于年轻的林语堂来说:这样的结局也有些讽刺。

他最渴望从陈锦端那里得到的答案,却是廖翠凤坚定不移地给了他。

也是因此,文人的敏感和自尊心,再次让他深深怀疑:

门第落差之大的爱情,真的能走向幸福吗?

为了逃避这让他无法揣测的感情,他最后选择了出国留学。

希望以时间来愈合伤口,也能在时间中找到关于爱情的答案。

就这样,林语堂留学整整4年,而廖翠凤便痴心等待了整整4年。

她不怕韶华易逝,不怕容颜不再,只怕最后相守的那个人,不再是他…

痴心的等待,让林家长辈深受感动;所以便发电报催促林语堂回国成婚。

四年的异国生活,让林语堂始终无法释怀失去陈锦端的遗憾,但比这遗憾更加浓厚的还有心安,因为他曾质疑的爱情,在廖翠凤那里有了答案: 陪伴便是最长情的告白。

1919年的一月,林语堂和廖翠凤在亲人的祝福中成婚。

婚礼当天,林语堂当着宾客众人的面,烧掉了一纸婚书,他说:

“婚书只有离婚的时候才用得到,我们此生不会分离。”

婚后不久,林语堂带着妻子廖翠凤再次到欧洲留学。

无论生活再难,他都不愿接受廖家的资助,只因为不愿被别人说闲话:娶妻是为了廖家的钱。

廖翠凤明白丈夫的心思,自结婚后便不香家中索取分毫;在陌生国度求学,夫妻两人便靠着为数不多的助学金生活。

最难的日子:生病的廖翠凤根本不敢去医院,因为所有的钱财,都要留作日后救急。

为了省吃俭用,自幼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廖翠凤,学会了做饭和洗衣服,这种艰苦生活的成长,却让夫妻两人的感情更加深厚。

与发妻恩爱50多年,晚年却执意找初恋,妻子赞他最痴情

1923年,夫妻两人从德国辗转回国。

生活彻底安稳下来后,廖翠凤为林语堂生下三个可爱的女儿,夫妻恩爱如旧。

在文杰辈出的民国时代,林语堂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要知道,在追求新式生活的民国,以打破包办婚姻为名,却行“喜新厌旧”薄情之举的人不在少数,特别是文化圈中,很多稍有成就的文人,都会选择抛弃旧式婚姻的妻子,另娶新潮女性。

为此,性格开朗的廖翠凤也揶揄林语堂:

“人家西装教授一窝蜂离了黄脸老妻娶新潮女生,你就不想赶这个时髦?”

谁曾笑,向来幽默的林语堂听闻却十分严肃,他认真回答妻子: “离了你,我活不成呀。”

简单8个字,却道出多年婚姻相知相惜的默契。

但即便两人相守50多年,林语堂也闹出了场“荒唐”的笑话。

晚年时期的他总有些糊涂,甚至看到自己的女儿,也会觉得陌生。

但即便到了风烛残年,他对初恋陈锦端,却始终难以忘怀。

有一次,陈锦端的大嫂专程来看望林语堂,见到阔别多年的好友,林语堂却突然问:“她现在还好吗?”

当得知初恋仍然居住在厦门时,林语堂竟然颤抖着从轮椅上撑起半个身子,迫不及待的央求道:“快带我去见她!”

丈夫的这番失态,却没有让廖翠凤有任何气恼。

她只是耐心劝阻,苦笑道: “语堂!不要发疯,你不能走路,怎么去厦门?”

这简单的话里,也透露了两人携手50年的秘密,那就是廖翠凤给予了林语堂无限的理解和包容。

可以说:林语堂难忘初恋,已经是妻子和女儿们早就知晓的“秘密”。

当年,林语堂前往上海教书,得知丈夫的初恋也在上海时,廖翠凤还将她邀请到家里做客。

性格豪爽的她,从来不会去计较这些前尘往事,甚至还时常拿这件事打趣丈夫。

据林语堂女儿林太乙回忆:“父母亲因为感情很好,而母亲充满自信,所以不厌其烦地、得意地告诉我们,父亲是爱过锦端姨的,但是嫁给他的,不是当时看不起他的陈天恩的女儿,而是说了那句历史性的话:‘没有钱不要紧’的廖翠凤。母亲说着就哈哈大笑。父亲则不自在地微笑,脸色有点涨红。”

能够主动招呼初恋来到家中作客,这番常人难以拥有的气魄,却也显示着廖翠凤的聪慧和通透。

与丈夫相伴多年,她太了解了:林语堂难忘的并非初恋,而是那段难以回去的懵懂青春;他难以释怀的并非情缘,而是门第之差戳伤了他的尊严和体面。

因为这份懂得,她与丈夫携手50多年的婚姻,也没有什么刻意隐瞒的秘密;也因为这份通透,她能够看懂丈夫真正的失落和遗憾。

与林语堂相知相伴,廖翠凤是自豪的。

因为当年正是她执着和勇敢守护这份感情,也有了如今的幸福家庭。

因为幸福无比,她也会像个孩子般洋洋得意:

算命的说她是逢凶化吉的大贵之相,她便无比自豪的对林语堂说:

“你这些年来顺顺利利的,也许就是因为我带来的福气呢。”

是啊,没有廖翠凤的付出,就没有如今安稳的家庭;没有廖翠凤的体贴和包容,就没有林语堂不失童真与幻想的文学创造。

他依赖她,也感恩她,以至于老夫老妻多年,他仍旧索要个亲亲抱抱,甚至还跟着孩子们一起称呼她为“妈妈”,遇到任何高兴的事情,第一时间便是与“妈妈”分享。

老式的婚姻,是不恋爱就结婚,而林语堂在这段传统婚姻里,却得到了深沉的爱,也学会了如何去爱。

所以晚年的他,对后辈们自豪道: “我把一个老式的婚姻变成了美好的爱情。”

在林语堂的两段感情中,多多少少也品出些爱情的本质。

有人说:初恋都是铭心刻骨的,让人难以释怀。

的确,年少懵懂的爱恋总是不掺杂任何物质,它纯粹清澈如碧玉;但恰恰也是这份纯粹,没有现实基础的加持,才愈发不堪一击。

纵然林语堂与陈锦端才子佳人,但这段感情,却因脆弱经不起任何考验。

对于林语堂而言,陈锦端曾是他的白月光,但终究是爱而不得;而廖翠凤才是陪伴他看遍人间烟火的爱人。

50年的相知相惜,风霜岁月的携手陪伴,廖翠凤也将自己化成了一颗朱砂痣,彻底融入到林语堂的血肉中。

所以他坦言:离了廖翠凤,自己恐怕也活不成了。

想起张爱玲在《半生缘》中所说:

“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生而为人,每个人的生命中,也许都要经历些遗憾落寞的往事。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也最终会发现:真正能够被称为“爱情”的,恰恰是陪伴自己熬过岁月摧残的那个人。

就如林语堂所说:“幸福人生,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看似平淡无趣,却是人生真正的大自在。

携手共白头,相约来世再续,用深情谱写民国最美佳话

1969年,台北阳明山麓林家花园的客厅里,林语堂像个孩子般,开心将一对喜烛点燃。

这天是他与妻子廖翠凤相濡以沫50年的金婚纪念日。

他想给妻子一场浪漫,得知消息的亲朋好友们,全部赶来为他布置。

这一天,林语堂如孩子般,含羞地掏出一枚金质胸针,上面铸了“金玉缘”三个字;另外他还给廖翠凤买了一只手镯,亲自给她戴上。

他有些嘴硬,甚至有些得意,称:

这是为了表彰你这么多年对家庭的付出,以及多次的自我牺牲。

妻子哭笑不得,他索性放开了胆,当着亲朋好友的面,为妻子献上深情一吻。

陪伴是最长情的爱恋,相守是最美好的婚姻。她与他,终究是携手白头,谱写出一场世人艳羡的浪漫情缘。

10年后,林语堂病逝,葬于阳明山麓林家庭院后园。

面对爱人的突然离去,廖翠凤始终无法习惯;她会对着墓碑说话,与长眠地下的丈夫,分享遇到的新鲜事,每天做过的家务活。

语气从容轻缓,似乎那个人依旧陪在她的身边。

1987年,年迈的廖翠凤,像是期待许久般,从容地闭上了眼睛。

临终前,她仍旧戴着那年金婚仪式上,林语堂送她的金镯子。

如果仔细看,会发现:那只金镯子上,刻着若艾利那首著名的《老情人》:

“同心如牵挂,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

幽冥倘异路,仙府应凄凄;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这上面写得再清楚不过了:

如有来世轮回,他依旧要与她重逢,依旧要与她生死同心、不离不弃!

他当年许下的诺言,她定是知晓的。

因为知晓与期盼,所以走得格外安详,像是做了一场不愿醒来的缱绻旧梦。

梦中的她,一定是与那个温雅的意中人相遇了吧。

也许依旧是嬉嬉闹闹,看着彼此鬓角渐白、牙齿渐松;

也许她又揶揄他的初恋,看着他面红耳赤欲争辩,她却掩嘴偷笑。

如何的相遇与相处,已经不重要了;

若有来世,这对恩爱的佳人,必定会在平凡琐碎的浪漫中,安稳相守又一生。

林语堂经典语录集

 1、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2、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宗旨倒并不在女人。

 3、把饭给自己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反过来说,把饭给予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

 4、把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慢慢地到了现代。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他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

 5、有一种人的理财学不过是借债不还,所以有一种人的道学,只是教训旁人,并非自己有什么道德。

 6、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7、考古学提倡发掘坟墓以后,好多古代死人的朽骨和遗物都暴露了;现代文学成为专科研究以后,好多未死的作家的将朽或已朽的作品都被发掘而暴露了。被发掘的喜悦使我们这些人忽视了被暴露的危险,不想到作品的埋没往往保全了作者的虚名。假如作者本人带头参加了发掘工作,那很可能得不偿失,“自掘坟墓”会变为矛盾统一的双关语:掘开自己作品的坟墓恰恰也是掘下了作者自己的坟墓。

 8、“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

 9、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鱼片里示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10、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港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处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11、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12、方鸿渐还想到昨晚那中国馆子吃午饭,鲍**定要吃西菜,说不愿意碰见同船的熟人,便找到一家门面还像样的西馆。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外,面包、牛肉、红酒无一不酸。

 13、当着心爱的男人,每个女人都有返老还童的绝技。

 14、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也许在洋行、青年会、扶轮社等圈子里,这并没有什么奇特--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么Α

 15、世界上大事情像可以随便应付,偏是小事倒丝毫假借不了。譬如贪官污吏,纳贿几千万,而决不肯偷人家的钱袋。

 16、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钱吗

 17、有些所谓的研讨会其实就是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一些不干不净的饭,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钱,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开一个不伦不类的会!

 18、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有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19、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20、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21、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要去看看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22、恋爱跟火同样的贪滥,同样的会蔓延,同样的残忍,消灭了监牢结实的原料,把灰烬去换光明和热烈时间对友谊的磨蚀,好比水流过石子,反而把它洗濯的光洁了。

 23、我们称那位衣着暴露的S**为"局部真理",因为真理都是赤裸裸的。

 24、老年人恋爱,就象老房子着火,没的救。

 25、假使爱女人,应当爱及女人的狗。那么真心结交朋友,应当忘掉朋友的过失。

 26、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27、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

 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

 28、情妇虽然要新的才有趣,朋友还让旧的好。经典语录出自:wwwvipylcom

 29、经提倡而产生的幽默,一定是矫揉造作的幽默。

 30、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将自己的创作冲动误解为创作才能。

 31、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也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

 32、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3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华访问时想见他,他说:"跟她不是一路人,见了面没话说!"

 34、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35、不料你的见识竟平庸到可以做社论。

 36、你不会认识我,虽然你上过我的当。你受我引诱时,你只知道我是可爱的女人、可亲信的朋友,甚至是可追求的理想,你没有看出是我。

 只有拒绝我引诱的人,像耶稣基督,才知道我是谁。

 37、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

 用。

 38、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39、猪是否能快乐得象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得象猪,我们是常看见的。

 40、有用的东西只能给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无用的东西会利用人,替它遮盖和辩护,也能免于抛弃。

 41、侯营长有个桔皮大鼻子,鼻子上附带一张脸,脸上应有尽有,并未给鼻子挤去眉眼,鼻尖生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高声说笑,一望而

 知是位豪杰。

 42、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

 43、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

 44、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45、笑的确可以说是人面上的电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间闪烁着牙齿的光芒。

 46、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

 47、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48、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年轻女人的地方:话多。

 49、对于丑女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她是坏人,你要惩罚她。

 50、奶是孩子吃的饭,所以也该在饭堂吃,证明这旅馆是科学管理的。

 51、为什么爱情会减少一个人心灵的抵抗力,使人变得软弱,被摆布呢

 52、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接近,蜘蛛就要挂网。

 53、一句话的意义在听者的心里,常像一只陌生的猫到屋里来,声息全无,直到\"妙\"的一叫,你才发觉它的存在。

 54、误解,圣解也!

 55、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样也是死的样品。

 56、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57、“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58、把忍受变成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灵魂可以自主,也可以自欺。

 59、要想结为夫妻,先去旅行一次。

 60、诗有意义是诗的不幸。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903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