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拉斯凯兹的《大宫女》就严格的古典风格去要求,确实存在很多“越轨”之处,首先,色彩的“音域”受到严重破坏,背景上很强的蓝色和裸体肌肤的**,以及人体的明暗和粉红色调极不谐调,其次是前面所说的夸张了的形体,这个女裸体几乎成了变形美的一种试验,它完全背叛了老师的庭训。安格尔的学生杜瓦尔为此曾竭力为他作辩解,他说:“我并不想说,安格尔先生是个浪漫主义者。但我也要肯定,他从来不是当时所理解的那种意义的‘古典主义者’。”安格尔似乎在这幅画上显示了自己在自然面前的独立性,但由于安格尔的美学信念的坚定性,这里的表现反而给人们造成对他的见解的模棱两可性,攻击与批评是在所难免的。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安格《大宫女》就严格的古典风格去要求,确实存在很多“越轨”之处,首先,色彩的“音域”受到严重破坏,背景上很强的蓝色和裸体肌肤的**,以及人体的明暗和粉红色调极不谐调,其次是前面所说的夸张了的形体,这个女裸体几乎成了变形美的一种试验,它完全背叛了老师的庭训。安格尔的学生杜瓦尔为此曾竭力为他作辩解,他说:“我并不想说,安格尔先生是个浪漫主义者。但我也要肯定,他从来不是当时所理解的那种意义的‘古典主义者’。”安格尔似乎在这幅画上显示了自己在自然面前的独立性,但由于安格尔的美学信念的坚定性,这里的表现反而给人们造成对他的见解的模棱两可性,攻击与批评是在所难免的。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安格尔具有他的探索勇气,尽管他所画的这个人物是有着很大的虚构性。
尔具有他的探索勇气,尽管他所画的这个人物是有着很大的虚构性。
古典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它的美学原则是利用古代的艺术理想与规范来表现现实社会的道德概念,以典型的历史题材表现当代的思想主题,也就是借古喻今。古典主义绘画以此为精神内涵,竭力在表现风格上追求一种完美的崇高感,在表现形式上创造一种完整的典范性。
古典主义的特征
1、以古希腊、罗马神话、历史事件以及圣经
故事为绘画题材,表现某种哲理观念和社
会问题,宣扬一种理想化的崇高境界。
2、以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和文艺复兴时期大
师们的绘画为典范,塑造一种类型化的艺
术形象。
3、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
术和柔缓微妙的明暗色调,并注重使形象
造型呈现出雕塑般的简练和概括,追求一
种宏大的构图形式和庄重的风格、气魄。
古典主义的发展
从17世纪到19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发展先后有 种不同的艺术倾向:
1、以普桑为代表的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的古典主义;
2、以达维特为代表的宣扬革命斗争精神的新古典主义;
3、以安格尔为代表的追求完美形式和典范风格的学院古典主义。
普 桑
从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罗马一直是欧洲美术的中心。各国的艺术家象朝圣者一样,到这里来向大师们顶礼膜拜。1624年,30岁的法国画家尼古拉·普桑,也来到了罗马。这个出身农民的青年在这里完全被培育成为古典艺术法则的忠实捍卫者。
164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召他回国为宫廷服务,他便把这伟大的古典法则原原本本地搬到了法国。在近代历史上,巴黎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是因为拿破仑的远征。但是在此之前,正是由于伟大的古典主义者普桑的努力,正宗的古典艺术才在巴黎深深地扎下了根。
《阿卡迪亚的牧人》1655年
《阿卡迪亚的牧人》是1655年在罗马完成的。阿卡迪亚,原是古代希腊伯罗奔尼撤中部的一个城邦,后来被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们描写成理想的幸福乐园,一种高尚风范的乌托邦。画面上有3个青年牧人与1名少女,在田野中发现了一块刻有古希腊文字的墓碑,一位身着蓝色长袍的牧人;单膝跪地,用手指着碑文,一一辨认着上面的文字: “Et in Akcadia ego” (甚至在阿卡迪亚,我仍存在),另一位牧人正低头沉思,似乎领悟到这句话蕴含的深刻哲理:即使是在最幸福的理想之国,人生也是短暂的,死亡不可避免。
新古典主义宗师,法国画家达维特(1748--1825)
达维特生在罗可可美术流行的时代,随同老师维昂到罗马深造时,认真研究了古典美术,从而变成一位古典理想的坚定信徒。
在罗马,他创作了《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1784),在这幅取材于法国大剧作家高乃依同名诗剧的作品中,他把人们引回到古罗马的崇高世界。在明确简洁的空间内,站立着荷拉斯家族英勇的男子,有力的直线构成了整个画面的纪念性气势,老荷拉斯高举的利剑,成为注视的焦点,奋臂宣誓的三兄弟的指尖指向它,人们仿佛能听到回荡在大厅中的坚定誓言。
达维特的油画《马拉之死》表现的是马拉刚刚被刺的惨状: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凶手递给他的字条,我们可以看到上面写着:“1793年7月13日,马丽·安娜·夏绿蒂·科尔代,致公民马拉:我是十分的不幸,为了指望得到您的慈善这就够了。”显然,女刺客夏绿蒂·科尔代是利用马拉对她的同情趁其不备下的毒手,我们还可以看到丢在地上的带血的凶器。在浴缸的旁边立有一个木台,看来,这就是马拉办公用的案台,“案台”之上有墨水、羽毛笔、纸币和马拉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请把这5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个5个孩子的母亲,他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
《马拉之死》
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的单纯、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即莫大的悲痛之感。马拉工作的木台有如纪念碑一般,使画面产生了一种凝重、庄严的气氛;尤其是木台的立面画家精心安排的法文:“献给马拉·达维特。”有如石碑上的铭文。这简洁、严谨、明晰、理智的表现手法以及这深入、具体、真实再现细节的刻画,不但反映了马拉的真实斗争生活、善良的人格和献身精神,强调并记录了历史的精确性,反映了达维特对马拉的无比敬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期间,古典主义的盛行以及人们渴望寻求一种时代所需要的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780-1867)出生于法国蒙托邦,父亲是装饰雕刻家、皇家美术院院士,自幼受到家庭良好的艺术教育,6岁时进教会学校学习绘画音乐,9岁时画的素描头像已显示出超群的才能。尔后进入当地的绘画雕刻学校学习,当他第一次见到老师给他们看拉斐尔《椅中圣母》临摹作品时,激动得流下热泪,这个印象决定了他的日后艺术追求和命运。
17岁的安格尔经格罗介绍入达维德画室学习,由于成绩优异使拿破仑免了他的兵役,19岁时升入美术学院。1806年因获得罗马大奖而赴罗马法兰西学院学习,四年期满后不愿回法国,因为他的古典主义倾向作品在巴黎历遭冷遇,因而继续留在罗马研究古代艺术遗迹,成为意大利古典艺术的崇拜者。
《大宫女》 这幅画在巴黎展出时,引起了观众更大的抨击。
《大宫女》就严格的古典风格去要求,确实存在很多“越轨”之处,首先,色彩的“音域”受到严重破坏,背景上很强的蓝色和裸体肌肤的**,以及人体的明暗和粉红色调极不谐调,其次是前面所说的夸张了的形体,这个女裸体几乎成了变形美的一种试验,它完全背叛了老师的庭训。安格尔的学生杜瓦尔为此曾竭力为他作辩解,他说:“我并不想说,安格尔先生是个浪漫主义者。但我也要肯定,他从来不是当时所理解的那种意义的‘古典主义者’。”安格尔似乎在这幅画上显示了自己在自然面前的独立性,但由于安格尔的美学信念的坚定性,这里的表现反而给人们造成对他的见解的模棱两可性,攻击与批评是在所难免的。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我们觉得安格尔具有他的探索勇气,尽管他所画的这个人物是有着很大的虚构性。
安格尔(Ingres)是十九世纪法国的著名画家,是新古典主义画风的代表,从师于著名画家大卫,其艺术风格典雅精美,善于运用曲线来加强画面的流动感,对于审美的感悟,安格尔曾言:“在一切形中,最美是圆形。”
其作品往往以表现年轻女性的身体著名,安格尔不仅造型严禁,紧承古典画风,并创造性地善于依据美学原理将人体适度变形,例如《大宫女》一作,便以拉长人体脊椎的方法使之在构图中更加符合黄金比例。安格尔的作品中也融入了其他民族的审美元素,譬如中东土耳其的装饰作为画中一景,远东国家的平淡的构图审美也能在其作品中找到,《瓦平松浴女》将简单的接近东方式的构图与人体的庄严结合得完美绝伦,人体曲线犹如音乐韵律,富有节奏性。安格尔的作品代表着当时社会中理想中的完美,被誉为继大卫与吉洛德后又一位古典主义大师,与当时的浪漫主义代表德拉克落瓦相争锋。
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五大流派。
1、早期的代表画派:
文艺复兴风格,代表画家佛罗伦萨画派: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威尼斯画派:提香乔尔乔内
巴洛克风格。代表画家:鲁本斯委拉斯开支贝尼尼伦勃朗
洛可可风格。代表画家:布歇华多弗拉戈纳尔夏尔丹透纳
2、晚期的代表画派:
新古典风格。代表画家:普桑大卫安格尔
浪漫主义画派。代表画家:德拉克洛瓦。
印象画派:马奈莫奈毕沙罗 德加 雷诺阿
新印象画派:修拉西涅克
后印象画派:梵高塞尚高更
扩展资料:
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美术的三位代表。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其杰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皆被誉为世界名画之首。米开朗基罗则在雕刻、绘画和建筑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文艺复兴艺术水平的典范之作。
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雄伟健壮,气魄浑宏。拉斐尔则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圣母形象最为成功。他的圣母像寓崇高于平凡,被誉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参考资料:
:西方美术
---安格尔 Ingres(1780-1867)---
法国画家,古典主义画派的卓越代表,他尤其擅长肖像画。曾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1825年被选为皇家美术院院士。1863年获黄金桂冠称号。
他的油画肖像作品造型严谨、细致,着力刻画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色彩华丽而沉稳,调子统一,非常好看,属典型的学院派画家的画风。本辑还选了一些他的素描人物作品。他的素描更象是“慢写”——速写的一种,重点刻画头部,其余用线条勾勒结构和衣纹走向,给人很爽快的感觉。
简介:
让-多米尼克·安格尔,生于蒙特庞省。他曾经向杜尔兹学习绘画17岁时到巴黎,投入达维特门下。当时,达维特正担任拿破仑的首席画师。安格尔极受达维特的喜爱,达维特曾为他画过一幅肖像:那微微皱起的眉毛下,有着一双认真思考的眼睛。
1806年,安格尔赴意大利,1824年回到巴黎。后来,1834—1841年,他再度赴罗马,深刻地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典大师们的作品,尤其推祟拉斐尔。经过达维特和意大利古典传统的教育,安格尔对古典法则的理解更为深刻,产达维特流亡比利时之后,他便成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旗手,与浪漫主义相苏衡。
作为19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代表,安格尔并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样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之中。他从古典美中得到一种简炼而单纯的风格,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在具体技巧上,“务求线条干净和造型平整” (文社里语,见《西欧近代画家》一书)。因而差不多每一幅画都力求做到构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这些特点尤其突出地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表现人体美的绘画作品中,如《泉》、 《大宫女》、 《瓦平松的浴女》、 《土耳其浴室》等
对于安格尔的画,有评论认为是拉斐尔完美线条的延续,亦有人认为是毕加索人体解剖及扭曲等画风的预告。当时大诗人波特莱尔对安格尔赞扬有加,称他具备了“最大胆的才华”,但同时批评安格尔的“古怪狂妄”的也大有人在,事实上,如安格尔自己所形容,他首先是一个“革命画家”,不过是从内心出发的,绘画理念和情感表达上的革新。
从早期的《阿纳迪欧曼的维纳斯》开始,安格尔一直便在发掘情色艺术和女性身体的奥秘,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即使看起来冷若冰霜的《泉》也在执意描绘性感,将女体理想化,这幅作品是安格尔从1830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开始创作的作品,但一直没有完稿。26年以后,当他已是76岁高龄时才画完此画。作品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女的天真的青春活力,也是西欧美术史上描写女性人体的优秀作品之一。
作为他研究女性人体高峰的《土耳其浴室》则是他从79岁到83岁之间所作。安格尔虽然有过画宗教画的时期,但对情色题材并无顾忌,画中的每个浴女以一种“洗练”和“洁净”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以冷静、优雅精于用线和微妙的明暗色调来体现人体表达方式,是来自古典主义的传统;但是,其中的抽象意味,以及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浓郁的东方情调,是传统的古典艺术中所从未有过的。
---布歇 Buxie,F·Boucher(1703-1770)---
罗可可绘画的代表者,十八世纪法国深得当时统治者赏识的画家,32岁就当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以后又荣获法国皇帝路易十五首席画师的称号。晚年升为皇家美术学院院长。布歇的这种社会地位和他所处的上层社会,决定了他的艺术主要是迎合当时上流社会的需要。《浴后的狄安娜》就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它假借罗马神话中狩猎女神狄安娜的名义,描绘了上层社会所喜欢的裸女。
简介:
布歇,F· Boucher (1703~1770) 法国画家,洛可可美术的典型代表。1703年9月29日 生于巴黎,1770年5月30日卒于同地。父亲尼古拉·布歇也是一位画家。布歇17岁时,父亲推荐他向法国画家弗朗梭瓦·勒穆瓦纳(1688~1737)学画。1725年,受已故华多的友人让·德·朱利埃纳的委托,他与其他画家一起把华多的许多素描刻成版画,后被出版印成版画集《千姿百态》。这项工作使布歇对华多的艺术更加崇拜了。1723年,布歇参加了巴黎美术学院举办的绘画竞赛,并获得了赴罗马考察的一等奖,但学院方面未能支付这笔旅费。几年后,他自费去了意大利。在那里他首先对17世纪充满牧歌情调的美术杰作发生兴趣。1731年回到巴黎,此后很快风靡画坛。1734年被选为美术学院院士,后又升为教授。至1765年,随着他的声望日高,学院方面终于聘任他为该院院长,并获得“皇家首席画家”的称号。
布歇的艺术成就在于他既绘制天顶画、装饰壁画,也作肖像,还画一些具有牧歌情调与风俗场景的风景画,同时又为皇家织造厂设计挂毯稿子,负责宫廷演剧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他的那些以裸体女性为主的神话题材的油画,显示了没落贵族追求糜烂的享乐生活的一面。订画的贵族们要求尽可能画得甜腻,带有肉欲的诱惑力。他画的那些裸体女神,就象是用玫瑰色瓷土捏成的,肤色圆润光滑,毫无真实感。最能够代表他的风格的是那些为装饰宫廷和贵族府邸而 创作的神话题材的故事画,如《维纳斯的胜利》(1740,斯德哥尔摩国立博物馆)、《狄安娜出浴》(1742)等。这些作品色彩华美柔丽,表现了他的想像力和装饰才能,但却充溢着宫廷脂粉气息。布歇的这类作品在当时就遭到 D狄德罗的抨击。布歇还喜爱收集东方工艺品,并且为皇家织毯场设计过一套9幅的中国主题的壁毯。路易十五曾于1746年将这套壁毯赠予乾隆皇帝。
布歇的缺点在于不能深入研究对象的真实性,仅仅追其效果。狄德罗曾说道:“何等漂亮的色彩,何等丰富啊!他(布歇)拥有一切,除了真实。”布歇的艺术完全是属于18世纪的。
布歇的大部分艺术作品都是表现女人的娇艳、柔媚与肉感。但是,对于布歇,却有一件必须提到的趣事,就是他曾经画过表现中国的艺术作品,这是由于,法国的洛可可艺术也受到了中国艺术的强烈影响。自从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的工艺美术品,瓷器、漆器和纺织品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成为欧洲宫廷的奢侈品。在路易十五时代,无论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等都掀起了一阵中国热。中国式的花鸟鱼虫、松竹兰梅、人物图案,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西方人的审美兴趣。18世纪的中国清代的工艺品,提倡繁缛的曲线,精巧的造型,所有这些,都与欧洲的洛可可艺术一拍即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