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根据调查晚间音乐的结果得知,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特征及风格特征夜曲最初是为晚间娱乐而创作的体裁,此形式的夜曲成为了人们晚间娱乐活动的背景音乐,如歌的旋律和缠绵婉转的风格依然延续着,同时又注入了几分优雅均衡的色彩。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古典主义三杰,维也纳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以他们为代表的古典主义音乐开始盛行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艺术已不再仅仅是贵族所欣赏的高雅艺术,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因此,来自民间的喜歌剧和平易生动的器乐音乐大量涌现
这个时期被历史学家和美术学家推崇为“古典”,在音乐领域,古典的风格表现在艺术上崇尚理性,音乐语言朴素精练,以严谨和谐的形式表达淳朴真挚的感情。这一时期堪称欧洲音乐史上辉煌成就。同时也影响着世界各国音乐的发展。
而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资产阶级民族和民主革命时期,以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和德国作曲家威伯的歌剧为标志开始形成浪漫主义形式,一直延续到19世纪20年代。
而以萧邦、舒曼、李斯特、瓦格纳、柴科夫斯基等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主观性,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偏重个性化的心理的刻画,感情热烈而奔放,形式上不受拘泥,各民族音乐家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时空的界限并不明显,他们曾经共存过一段时间。而想要找到一个可以明确划分两者的定义也不是很容易的,这些定义常常因为过于简单化而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事实上古典主义像线条一样棱角鲜明,而浪漫主义却偏重于色彩和情感,并含有许多主观和空想的元素。这是音乐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而我想,两种音乐间的区别更多的体现在非音乐的元素上。到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改变,他们不再是一个城市,宫廷或教堂的雇员,古典主义时期的贝多芬也只是赢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独立,因为不管那些富人们多么慷慨的让他自行其是,他的大多数收入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而现在,理论上讲作曲家完全是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也就是大众的仆人,所以他们可以毫无顾及的做出大众想听到的音乐。
古典主义像木刻一样,理智,清晰,充满了逻辑思维的感觉,而浪漫主义的音乐就像水彩和五颜六色的油画一样,充满了人的各种感情,喜欢古典主义的恢弘和大气,更喜欢浪漫主义的细腻与贴心。听莫扎特的《女人心》感受“笑声与眼泪的结合”,也喜欢听舒波特的《小夜曲》,那种精致和小巧让人惊叹不已。我喜欢音乐,喜欢各种类型的音乐,他们让我感受到生活中感受不到的激情和感动,音乐让我充实,让我学着感动,音乐是有情感的,他让人哭泣,让人欢笑,让渐渐走向非我的人重新走向自我。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无法脱离的基础。
古典主义音乐指的是173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古典主义音乐承继著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多乐章的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多乐章奏鸣曲等等体裁。而奏鸣曲式和轮旋曲式成为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最常见的曲式,影响之深远直至二十世纪。乐团编制比巴洛克时期增大,乐团由指挥带领逐渐变成一种常规。现代钢琴在古典时期出现,逐渐取代了大键琴的地位。
随着法国大革命对社会造成的冲击,作曲家的生计也受到影响,由最初依赖宫廷、教会供养转变为独立的经营者。
浪漫主义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延续和发展,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
浪漫主义音乐比起之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相对来说看轻形式和结构方面的考虑。浪漫主义音乐往往富于想象力,相当多的浪漫主义音乐受到非现实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而有着相当大的标题音乐成分。浪漫主义的因素,则包含在从古至今的音乐创作当中,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时代,因为音乐创作本身,就是想象力的一种表现,而浪漫主义恰恰是想象力的最佳体现。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行人,浪漫主义音乐抛弃了古典音乐的以旋律为主的统一性,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更多地运用转调手法和半音。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是韦伯,音乐的代表是舒伯特。
浪漫主义音乐体现了影响广泛和民族分化的倾向,在法国出现了柏辽兹,意大利的罗西尼,匈牙利的李斯特,波兰的肖邦和俄罗斯的柴科夫斯基。浪漫主义音乐在瓦格纳和布拉姆斯时代逐渐走入历史。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这个词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转化而来。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更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
浪漫主义运动
浪漫主义运动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种反映。
浪漫主义的起源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十八世纪晚期,十九世纪前半期盛行于法国,他是一个全欧洲性的内容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但直到20世纪仍余韵不散。法国浪漫主义主要体现在绘画、雕刻、小说和戏剧领域;英国浪漫主义主要体现于诗歌、历史画和风景画领域;德国浪漫主义则在音乐、诗歌和绘画领域皆有体现。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文艺思潮兴起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tic,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据现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直是“传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酉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赞成空想社会主义。代麦作家有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海涅,俄国的昔希金(早期),波兰的密茨凯维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都是同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与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大多数作家是这些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消极浪漫主义者则不然。他们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单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衰落,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它首先产生在德国。由于当时德国容克贵族势力猖獗,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因而消极浪漫主义得势,积极浪漫主义发展迟缓。只有海涅登上文坛之后,积极浪漫主义在德国才有所起色。
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在俄国,浪漫主义的发展是较迟的。它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形成为一种流派。其中积极浪漫主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贵族革命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代表作家有早期的普希金,雷列耶夫等。
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下列一些特色;首先,英国的浪漫主义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文学运动,它是由少数作家自由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其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早在十八世纪末,从威廉·布莱克(1757--1827)和农民诗人罗伯特·朋斯(1759--1796)等人的诗篇中,就吐露出浪漫主义的苗头,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拜伦、雪莱的诗作为高潮,直到十九世纪末维多利亚女王(在位1837--1901)执政的时代,依然还可以从丁尼生、罗伯特·勃朗宁和他的夫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等人的诗歌中,看到浪漫主义的余声。再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明显地分为对立的两大派别。消极浪漫主义先于积极浪漫主义登上文艺舞台,主要代麦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浪漫主义艺术
浪漫主义画派
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等,有一定的进步性。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民》。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
浪漫主义音乐、文学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
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要想在不同的创作风格之间,譬如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按照那些讲究条理的音乐史家的愿望划一道泾渭分明的界线,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简单地下定义行不通,这些定义总是因为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过于简单化。
例如,假使断言古典主义音乐是客观的,浪漫主义音乐是主观的,那么岂不是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在某种程度上像电脑一样,从不创作反映自己个人感情的作品了?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同样地,如果说浪漫主义作曲家“摆脱”了传统形式的原则,那么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他们在继续使用这些形式,甚至在未必可能的场合下使用古典形式。
例如威尔第就用赋格曲式结束他的喜歌剧《法尔斯塔夫》。另外还需明确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风格曾经共存了一段时期,重要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德国理想主义者韦伯就先贝多芬一年逝世,舒伯特的死也仅比贝多芬晚一年。可是,在这两种乐派之间实际上又存在着我们很容易把握的区别,这些区别大多是源于非音乐的原因。到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根本的改变,他们已不再是一个城市、宫廷或教堂的雇员。
贝多芬也只是赢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真正独立,因为不管那些贵人们多么慷慨地让他自行其是,他的大部分生计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而现在,理论上说作曲家完全是他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也就是大众的仆人。
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各种各样的音乐会社团和音乐节网络迅速地发展起来。如果一个作曲家,比如门德尔松,能为这个众多的占统治地位的中等阶层提供他们所喜闻乐听的音乐,他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他忽视时代的审美观,只为自己或他理想中的后代创作,那么他在公众的心目中就必然是个“怪里怪气”的孤僻艺术家。这一类作曲家常以为他们是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是未来艺术的预言者。
“艺术家”一词的使用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整个十九世纪的作曲家都这样看待自己。他们这样称谓自己很有理由,因为一旦摆脱了私人的庇护,投身到社会中去,他们便开始和文学作家等富于创造精神的同行有了接触。
事实上,韦伯、舒曼、柏辽兹除了作曲还写过一些有关音乐的书,而瓦格纳不仅自己写剧本,还写出了许多关于音乐、戏剧和哲学的著作和论文,真难以想象他何以还有时间创作出那么多的乐曲来。这新的一代作曲家对弥漫在社会上的各种新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不管是科学的、民族的、还是艺术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文学的陶醉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他们的前辈仅满足于用器乐表达纯粹的音乐思想,浪漫主义音乐家则致力于让音乐在表达的广度上与语言并驾齐驱。
当然,给歌词谱曲一直是作曲家们的实践之一,可是当时流行的是用器乐表达或描绘一种特定的场面,甚至讲述一个故事。这起始于贝多芬的同代人韦伯,后来又被李斯特、理查德·施特劳斯发展为描述性的交响诗。
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的、乡村的浪漫主义文学转变为幻想的、比生活更加广阔的浪漫主义文学,分别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1813年)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1847年)为代表。这两部英国小说有天壤之别,这种区别在沃尔特·佩特(W·Pater)给浪漫主义下的定义中可以得到概括,他认为浪漫主义是“给美添上了怪诞的色彩”。
因此,毫不奇怪,浪漫主义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同样表现了一种奇异的超自然的东西,如柏辽兹在他1830年所作的《幻想交响曲》中所表现的那样。作曲家们很快就对周围的大自然发生了新的兴趣,这种自然已经不是贝多芬《田园》中的那种简单的自然,而是大写的“自然”,一种因为他们超脱于芸芸众生才与他们有着特殊联系的力量。不管是文学还是音乐,浪漫主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单个的人,而不是那种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被仔细地划入某个阶层而根本无法摆脱其束缚的人。
因此,对独立个性的重视使作曲家们有意识地追求个人的特点,有时成了自我主义。这样,他们离那些因为循规蹈矩而压抑了自己部分创造才能的古典主义作曲家就越来越远了。
想用寥寥数语概括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其结果非常容易使读者误以为浪漫主义作曲家都是放浪形骸之徒。虽然他们中间有人确有行为出轨的时候,但是总地来说,他们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使自由不致逾越界限。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仍继续运用传统的交响曲、奏鸣曲、四重奏等形式,虽然在这些形式里出现了与莫扎特不同、会使他的审美观受到侵害的新东西需要记住的是,审美的好恶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这一代认为“过分”的行为在下一代眼里却是规范,昨天的“顽皮的孩子”,逐渐长成为今日受尊重的“老伯伯”。[注:法国诗人戈蒂耶早年参加浪漫主义运动时被称为“顽皮的孩子”、“老伯伯”则是英国人对曾经担任首相的政治家格莱斯的尊称]。浪漫主义运动内部也一直存在两个不同的流派,一个是以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为代表的激进派,另一个是以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为代表的保守派。研究早期浪漫主义可以说明分裂是怎样产生的,也可以把那些重要性在管弦乐曲的作曲家(门德尔松、柏辽兹)和那些重要性在其他方面的作曲家(如歌曲方面的舒伯特、歌曲与钢琴曲方面的舒曼、歌剧方面的韦伯)区别开来。
专 辑:浪漫主义
歌 手:红唇族
语 言:国语
日 期:19880000
出生于70年代的人,最早的青春偶像都有谁?小虎队?没错!还有谁?红唇族!
作为与小虎队同时代的青春演唱组合,红唇族在当年的少男少女中风靡一时,作为一个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我至今无法忘记当时背着大人偷偷地听起那些“大逆不道”的公然“谈情说爱”的歌曲时的情景……
红唇族和小虎队一样,走的是“乖孩子”路线,歌曲带有台湾校园歌曲一脉相承的清新风格,有青春的热情,也有年轻的怅惘,陪伴我们那代人走过了那段难忘的少年时光。
《浪漫主义》是红唇族1988年的一张专辑,如果没有记错(年代实在太过久远了!),也是她们的最后一张专辑。歌曲水准达到了她们的顶峰。专辑中的《细水长流》(年少时候谁没有梦)、《陪我》、《红唇迷你》都是让许多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歌曲。值得一提的是,《红唇迷你》的作者是另一个在90年代如雷贯耳的名字:郑智化!
此后各位MM(错了,是姐姐)有的激流勇退,有的继续在娱乐圈发展,发展最好的丁柔安女士后来成为广播电视主持,入选台湾名人录。演过《家有仙妻》的张静懿早在这张专辑推出之前就已经单飞了,似乎发展得也还可以。
不搜还不知道,原来红唇族每张专辑的人都不一样:
红唇族有三代
第零代:张静懿、钱盈洁、刘燕蓉、萧琦玲
作品:1987/可登唱片/红唇主张
主打歌:猜一猜
第一代:张静懿、钱盈洁、刘燕蓉、丁柔安、关玉梅、栾君莉
作品:1987/可登唱片/红唇心愿
主打歌:海水正蓝
第二代:钱盈洁、刘燕蓉、丁柔安、林海儿
作品:1988/飞鹰唱片/浪漫主义
主打歌:我爱你
生于70年代的正在奔三或已经奔三的朋友,一起来找回往日的回忆吧!
年轻的朋友如果有兴趣,也可以来了解一下这个虽然存在时间短暂,却留在许多人记忆中的青春偶像演唱组合。
[01]年轻的我不明白
[02]我爱你
[03]请让我慢慢成长
[04]满天星
[05]春不老
[06]细水长流
[07]红唇色彩
[08]红唇舞
[09]陪我
[10]红唇迷你
中世纪时期的音乐特点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最主要的阶段,宗教势力强大,形成了政教合一的政体,教会反科学、反人道的黑暗统治,使艺术发展受到了极大压抑,音乐发展非常缓慢。但因为教会对音乐教化作用的重视,此时期宗教音乐得到了一定发展,最突出的成就是格里高利圣咏的兴盛和流传、职业音乐家的形成以及记谱法的完善和复调的出现。 中世纪的宗教音乐基本为单声部的齐唱,也有齐唱与独唱、对唱的等形式,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典型代表,音乐理性、平缓、无情绪变化,呆板而单调。戏剧中的人声演唱形式多样。世俗音乐多反映民间生活和爱情,较为生动丰富,但不是此时期音乐的主流。 教会音乐,即歌唱圣诗、朗诵圣经,可以想象是纯粹的声乐。宗教音乐历来以声乐为主,这是因为声乐有歌词。与此相反,器乐主要是作为世俗音乐而得以发展起来的。 罗马式音乐是中世纪这一时期的重要音乐形式之一,其代表当首推格雷戈里圣咏,这是典型的天主教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点 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尼德兰乐派的出现开始,逐步扩展到全欧洲。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宣传从本质上关心人和人的价值,主张艺术表现人的情感,强调人的伟大和巨大潜能。在此阶段,大量世俗音乐广泛流传,贵族阶层地位上升,雇佣专门音乐家不再是教会的专利。音乐逐渐脱离宗教音乐的单纯教化功能而重新以表达人的情感作为根本目的。复调音乐发展,器乐演奏作为独立表演形式的出现,改变着人声在音乐中的主导地位,成为此时期音乐发展的重要成就。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开始以表现人的情感为主要目的和内容,风格优美、和谐、华丽、音色纯净。这时期不再拘泥于两声部,有了三声部,注重和声效果。 文艺复兴时期的旋律以级进为主,是歌唱性的,与歌词的抑扬顿挫有关系,很少有大跳音音程出现。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宫廷成为音乐文化的中心,贵族可以组织个人乐队,城市出现民间音乐机构和团体,市民音乐生活愈加丰富。 数字低音的出现,平均律的确立,大小调体系的建立,和声功能体系的形成,使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开始从单一乐思、没有强弱起伏情绪变化的单声部旋律,向多声部、音乐出现对比、和声概念确立以致形成主调音乐过渡。 歌剧的创立是巴洛克时期最突出的音乐成就。而器乐与声乐此时在音乐生活中平分秋色,奏鸣曲体裁形成,器乐合奏形式出现;古钢琴、小提琴逐渐成为器乐演奏中的主要乐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尚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音乐理性、优雅、均衡、纯净、旋律的反复出现缺少对比与起伏。 巴洛克时期通常仅表达一种基本情绪,具有情绪的一致性、节奏的持续性、主题的反复出现、力度的一致性,达到了旋律的流畅性,伴奏织体的简洁性,演唱风格的抒情性。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在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与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欧洲中产阶级逐渐走上政治舞台。中产阶级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积极向上、富于革命精神的面貌,极大影响了音乐家们的创作倾向和风格。崇高、朴素、完美、和谐与庄严,民族民间音乐与世俗音乐素材的采用,以及音乐发展中戏剧性的追求、奏鸣曲式的完善与交响乐形式的确立,成为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发展的突出特点。其中,奏鸣曲式结构以对比统一作为器乐作品音乐发展的基本原则,强调了音乐的复杂性、丰富性、突出了音乐发展中内在矛盾冲突与解决的关系,为交响乐等所有大型器乐作品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时,音乐会的普及,职业音乐家地位的改变,作曲家带有个人属性的创作风格,使音乐的专业化程度与在大众中的普及程度同时得到提高,进而推动了欧洲音乐走向辉煌。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情绪的丰富变化和对比获得了全新的强调。节奏的灵活性,在织体上基本属于主调音乐。旋律悦耳动听,渐强与渐弱的力度变化,表现了该时期的音乐特点。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席卷整个欧洲,上层建筑的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之相应,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潮的兴起,是欧洲音乐文化也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追求自由和崇尚个人主义,成为此时期的时代精神。作为对古典乐派理性主义的反动,以自我表达为主、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与意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为主要特征的浪漫主义音乐思潮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将情感作为音乐表现的主要内容,更注重音乐旋律的的歌唱性。抒情、自由、诗意、充满个性的音乐风格,与富有色彩的情绪渲染以及音乐的民族性,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因此,艺术歌曲、钢琴抒情小品等善于表现个人情感的音乐体裁在此时得到很大发展; 交响乐与歌剧也更加注重人物的内心情感描写和抒发。以单乐章交响诗为典型的标题音乐的出现,强调了音乐内容的具体指向和主题性。钢琴成为浪漫主义时期最主要的乐器。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强调了自我表现和风格的个性化,富有表现的的目的与主题,民族主义与异国情调,标题音乐,富有表现的音色,丰富的和声,力度音高与速度范围的扩展,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的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与抒发。
近现代时期音乐的特点
世界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开始有机会平等地进行全面的文化对话。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元化、文化的本土化,极大地影响了欧洲艺术流派的演变与发展。各种艺术思潮的层出不穷,信息时代高科技手段的参与,成为构建欧洲20世纪音乐发展多元、多变、流派纷呈的基础与条件。20世纪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对以往音乐传统的颠覆和创新。各民族地区的本土音乐,开始堂而皇之地与西方主流音乐并列,欧洲音乐中心的概念从此动摇。 20世纪音乐的特色,在音色,和声,传统调性体系的改变(甚至出现无调性音乐),节奏(自由而多变的节奏结构),旋律,都进行了大的突破和颠覆。呈现出20世纪音乐风格的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
浪漫主义音乐是对古典主义的一种逆动。与古典主义相对而言,是从共性到个性的重点转移,是从理性到感性的转移。认为的“浪漫主义不是数字和形式的问题,而是作曲家是否是诗人的问题”是对浪漫主义音乐一种概括。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与人的心灵的相通,倡导音乐与其他文学艺术的结合而产生最富表现力的综合艺术。
舒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