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高中古诗翻译(高分)

急急急高中古诗翻译(高分),第1张

1、(我)在出兵失败、情况危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

2、(蔺相如)从小路逃回来,把和氏璧拿回赵国,被封为上卿,因为勇气而在诸侯国间出名;

3、公子(无忌)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写来书信,请(他们)救援魏国;

4、在这个时候,平原君自愧不能同信陵君相比;

5、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负;

6、大王将要发兵出战,(我)修理准备好我的兵器,跟你一起同仇敌忾;

7、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这位大中丞藏在厕所里才得以逃脱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诗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写雨 , 写景 , 思念爱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译文三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译文二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赏析三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像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著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像。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像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赏析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像,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著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这看法是不错的,但只说了一半。实际上是:那“魂”“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个来回。而这个来回,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这着重空间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对照。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这着重时间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像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宋人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云:“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回还之还)还(还又之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杨万里《听雨》云:“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这两首诗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构思谋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启发,也是显而易见的。 (霍松林) 。

赏析二

《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反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构想之词,构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构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或写给友人)。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著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归期是何日,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构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月夜》就是通过构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著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著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像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像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著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像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构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古诗中是绝少见的,

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赏析四

当时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他的妻小却远在长安(今陕西西安),长安在巴蜀东北,故称寄北。

这是一首朴素的小诗。整首诗明白如话,明朗清新,没有起兴,没有典故也不用象征。这在李商隐的诗里并不多见,他大部分作品以词采“华艳”著称。这首诗短短四句,只是娓娓道来: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的巴山夜雨呢?

一般说来,近体诗是要避免字面的重复的。可是在这首诗中,作者却好像刻意地重复著“巴山夜雨”这个短语,而巴山夜雨,也确实成为全诗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意象。这一意象在诗里出现两次,但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第一次出现的“巴山夜雨”,在“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是诗人现实中的背景,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愁的写照。巴山,这里代指蜀地,在李商隐时代,还是未被开发的“凄凉地”,唐代的另一诗人刘禹锡就曾感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秋雨绵绵,秋夜漫漫,独处凄凉之地,诗人的身世之悲,漂泊之感,思念之情,一如巴山夜雨,池中秋水,淅淅沥沥,在心头漫溢。

行笔至此,那凄苦的秋风秋雨,似乎已浸透纸背,寒入骨髓。然而,诗人此时笔锋一转:“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个温馨浪漫的画面,立刻取代了刚才的凄风苦雨。而此处的“巴山夜雨”,是在想像中,拉远成一个淡淡的记忆——那迷濛阴冷的秋夜,仿佛只为烘托西窗下这摇曳的红烛;那巴山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只为此时耳畔的喁喁私语伴奏。同样的巴山夜雨,瞬间变得如此温情脉脉,令人怀念。幸福也许就是这样,它需要对比、需要映照,在与过往不幸或者愁苦的比照中,现时的幸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吧?用现在人们常说的话,就是“忆苦思甜”。而在李商隐这里,就是与爱妻共剪西窗烛时,依偎一起遥望巴山夜雨。在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的时候,他实际上还是在“此时”遥望“彼时”的幸福,因为巴山夜雨还没有从现实的背景转化成回忆的背景,他只是在此时想像著、憧憬著自己在不远的未来,可以以那样的方式,幸福地遥望此时。但即使只是一种对幸福的遥望,也已经让诗人沉浸在某种幸福之中了。夜色中的巴山、池塘里的秋水,也因此被抹上一层诗意的美丽。

有人考证,认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时作。那时诗 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也有人认为此诗是诗人寄给长安友人而非妻子。但李商隐入梓州,与其妻去世,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去世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这样的推测成立,那么这首《夜雨寄北》,实在是一首伤心之作。诗人在巴山夜雨中对幸福的遥望,如果终究没能在现实里落脚,那它又是以怎样的伤痛结束?这一切今天的我们已无从知道,只是,当我们今天再读这首诗时,会不会感动于那样一种遥望?一边是天人永隔,一边还在浑然不知地深情遥望。在那音讯难通的时代,在那生离犹如死别的日子,他们的思念比之现代的情侣,是不是更深挚,更真切?

诗人是否得到他遥望的幸福,我们不得而知,他也再无交代,但是,他的诗歌至少描述了这样一种可能:即使在巴山夜雨那样的愁苦中,幸福,也是可以遥望的。(来源:五车书斋)

赏析五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从诗中“巴山”一语看来,诗写于巴蜀之地。李商隐曾经应聘到四川,任东川节度柳仲郢的幕僚,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先于此一年,李商隐的妻子却已故去。给李商隐诗集作笺注的清代人冯浩,尽管认为诗题不必改作“寄内”(因为“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但内容却是“寄内”的。为此,他把诗的写作时间,推前至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按冯浩考证,李商隐这一年是在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的幕府。当年郑亚由于政敌的诬陷,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未去循州,由水路经长沙,于次年回到长安。冯浩认为在归途中李商隐曾经“徘徊江汉、往来巴蜀”,“于巴蜀间兼有水陆之程”。《夜雨寄北》就是写在归途中经过巴蜀时。近人岑仲勉、陈寅恪曾经指出关于巴蜀之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冯浩也没有说得太死。他含糊地说,李商隐这时到过巴蜀,“玩诸诗自见,但无可细分确指”。可见,通常把《夜雨寄北》,说是李商隐寄给自己妻子的;这一说,似还可再斟酌。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牛,牛僧孺;李,李德裕。朋党,官僚集团。)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他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甚至与同府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谊。《夜雨寄北》,写得一往情深,而且诗寄的“君”,关切地问着他的归期,他也盼著与“君”“共剪西窗烛”。这个“君”,至少具备三个条件。一,以往过从较密;二,此刻仍有诗书交往;三,彼此心心相印。从现存的李商隐的诗文看来,有一个人可以成为这样的“君”,那就是晚唐的词人温庭筠。李商隐在徐州幕时,温曾有诗“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李商隐在四川时,也有三首诗寄赠温。温的出身较李要名贵些,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裔孙,但他也同样受到牛党令狐绹的排挤和压抑,晚年才做了方城尉与国子助教。如果没有相反的证据,大概可以说,《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在梓州幕府时写给温庭筠的。这样,或许能更为精细地品味出诗中蕴含的情感内容。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像,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绝句虽属短制,但也讲究结构的技艺。前人有言,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显示了这种工夫。“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用示现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的遐想。“共剪西窗烛”,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境,但是由夫妇化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浓。“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为顺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卜料的期待,因而示现于将来的欣慰,又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

李商隐的诗,特别是他晚年的诗,感伤情绪很浓。这种感伤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反映了他个人遭遇的不幸。《夜雨寄北》,虽然有些欢欣的折光,总的看来,也是感伤的。只是这种感伤表现得很曲折、很深沉。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隐含了多少丰富的潜台词。这里似乎不是由於夫妻分离而感到的痛苦,实在是深深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 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1关于下雨的浪漫诗句都有哪些

1、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

2、下雨,我开始想你 。原来想你,就是在伞下淋雨。

3、雨是揉碎的诗,诗是绵延的雨!

4、玻璃问雨累不累,雨问玻璃疼不疼。

5、江上夕雨深,权当九泉信,灭灯暗坐共听雨,一夜淅沥悲未尽。

6、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7、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8、听风观雨,笑看烟雨红尘。

9、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10、夜,雨寒,酒,独醉,思忆绵长,何人会意,酒醒时,觉雨停,风寂静,夜过半更,人未眠。

11、北林有燕,雨落雪兮;朔风哀哀,比翼难飞;欲折雨兮,奈之若何;朔风凛凛,终不离兮。

12、不知道这漫天的雨是谁碎了的心,只是在这多雨的季节诗意般落下。

13、一年一年,风吹一阵,雨落几场。

14、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

15、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2形容下雨天的浪漫诗句有哪些

1) 下雨天,细密的雨丝飘飘洒洒地落到蒲公英的花瓣上,微微向下倾斜的花瓣更显出优雅的神态;洋洋洒洒的雨丝在落到花瓣上的那一刹那,一瞬间化作一个个轻柔的足尖,点在上面,漫步着、蹦跳着、旋转着、飞舞着,舞动出一篇篇的华美乐章。

2) 外面刮起了大风,吹的树枝乱摆,描写下雨天的句子大全地上的灰尘乱飞,让人睁不开眼睛。

3) 六月的天空,雨是不可缺少的。消失的下雨天,我好想再淋一遍。在雨中我无法掩饰什么,坚强只是脆弱的面具。我不知道六月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六月没有眼泪,只有心在下雨,雨未停。

4)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方文山

5) 下雨天特别要注意前后的车辆,最好穿**的雨衣、雨鞋、雨伞等雨具,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打雨伞时,雨伞不要挡住视线。更不能把雨伞当作对攻的玩具,以免刺伤人。

6) 好久没有下雨天爬山,神清气爽哇。

7) 马蹄声做了背景,是不是时间就可以加快,下雨天做了背景,是不是等一等就看到了彩虹,想念你做了背景,是不是一辈子就可以让我等待,亲爱,想你。

8) 你一直让我很感谢呢一直想看的**你陪我看谢谢你下雨天你帮我借雨伞没让我淋湿谢谢你,听我说爸爸妈妈的话谢谢你常常跟我想一样的想法理解我谢谢你还有我可能不能跟你在一起累计这些回忆了这段时间谢谢你跟你在一起很幸福。

9) 下雨天,爸爸淋着雨来到学校,当我出来时,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那么疼爱我。

10) 下雨天,小明在操场上摔了个仰面朝天。

11) 最爱的不是下雨天,而是和你一起躲过雨的屋檐。

12) 我比较健忘,于是老婆常叮嘱我,说下雨天外出办事千万别落了雨伞,所以家里现在已经有十把雨伞了。

13) 下雨天,我一个悲伤着,雨水落在我的脸上,像泪滴一样滑过、于是,我笑了。

14) 清明节,下雨天,刮了风,无论风再大,雨再下,雷鸣电闪都不怕,我的祝福情最大,为你遮风又挡雨!让你永远都幸福!谁让咱俩关系好!永远快乐是根本!祝你幸福!

15) 是谁藏起了一针一线编织的毛衣,是谁丢弃了下雨天装在书包里的雨伞,是谁堵起耳朵回避了善意的唠叨,老妈,对不起,辛苦你为我操劳了这么多,生日快乐。

3描写雨的唯美诗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3、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王维《栾家濑》

4、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5、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6、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白居易《秋雨夜眠》

7、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团扇先辞手,生衣不着身。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白居易《雨后秋凉》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陈与义《秋雨》

11、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12、空庭相和秋雨。又南城罢柝,西院停杵。--王国维《齐天乐》

13、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杜甫《秋雨叹》

14、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

15、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1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18、地卑多雨润,天暖少秋霜。——戎昱《成都暮雨秋》

19、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0、微风拂掠生春丝,小雨廉纤洗暗尘。——黄庭坚《次韵赏美》

4求雨天唯美诗句

1、《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翻译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翻译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翻译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4、《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翻译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5、《虞美人·听雨》宋代: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翻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6、《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宋代: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

翻译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

7、《雨晴》唐代: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底花。

翻译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

8、《清平乐·雨晴烟晚》五代: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翻译雨后初晴,傍晚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双燕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9、《雨后池上》宋代: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翻译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

10、《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宋代: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翻译柳林外传来轻轻的雷鸣,池上细雨蒙蒙;雨声浙淅沥沥,滴在荷叶上发出细碎之声。

5关于雨的爱情诗句大全

外面下的是雨,伞里下的是寂寞。

思美人兮西华山,雨催花气润吟笺。

柔云雾雨绕平川,轻灵巧听落梧桐,多情自古伤离恨,泪落朱砂谁怜听。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街头,雨中,独自,等待。不知,他是否还会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风过雨停泪无声,相思在那烟雨时。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纯白的花朵,在雨中,等待晴天的到来。在逆境中,要学会等待。

撑一把伞立在雨中看花的姿态,听花的心事,原来雨天也可以变得这么浪漫。

6关于雨的爱情诗句大全

1丶唐 ·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丶宋 ·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3丶宋 · 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4丶宋 · 吴文英《宴清都·秋感》万里关河眼。

愁凝处,渺渺残照红敛。天低远树,潮分断港,路回淮甸。

吟鞭又指孤店。对玉露金风送晚。

恨自古、才子佳人,此景此情多感。吴王故苑。

别来良朋鸦集,空叹蓬转。挥毫记烛,飞觞赶月,梦销香断。

区区去程何限。倩片纸、丁宁过雁。

寄相思,寒雨灯窗,芙蓉旧院。5丶 唐 ·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为何古人都喜欢用雨作诗?因为雨水在古代也被视为上苍对万物的恩赐,雨水可以洗刷污秽,有吉祥意味,雨水落地的声音,有如天籁,在不同时刻,不同心情,会有不同感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222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