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歌剧有什么特点介绍一下它的历史

意大利歌剧有什么特点介绍一下它的历史,第1张

意大利早期歌剧的发展及特征  佛罗伦萨歌剧:

1 第一部歌剧:是1597年上演,由利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达芙妮》(Dafne),由于该作品的乐谱只剩下残片,所以人们通常又把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的,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优丽狄茜》(Euridice)作为最早的一部歌剧。

2 早期歌剧的特征:脚本以希腊神话为基础,后来又加入历史题材。

音乐部分采用通奏低音形式,歌唱部分主要为吟唱的宣叙调形式,音域不宽,节奏自由,有少量的乐器伴奏,也使用合唱。

罗马歌剧:

1 代表人物及作品:罗马作曲家卡瓦莱里(ECavalieri,约1550—1602)创作的《灵与肉的体现》(La rappresentazione di Anima,edi Corpo)于1600年2月上演,该剧为罗马歌剧奠定了基础。

《灵与肉的体现》实际上被史学界视为清唱剧,具有歌剧的雏形,内容涉及宗教道德方面。

2 特征:注重歌剧场面的壮观给人带来的愉悦,加入了华丽的舞台设计、机关布景和芭蕾场面,每幕都以合唱和舞蹈结束。

威尼斯歌剧:

1 第一个歌剧院的建立: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的第一个歌剧院——圣卡西亚诺,是歌剧从贵族沙龙和宫廷走向市民阶层。

2 代表人物及作品:1607年,威尼斯歌剧作家蒙特威尔第完成了歌剧《奥菲欧》的创作,歌剧题材与利努契尼的《优丽狄茜》相似。

在剧中,蒙特威尔第凭借他在牧歌和宗教音乐创作方面的丰富经验,结合运用16世纪的音乐宝库中的各种手段,使《奥菲欧》成为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

3 特点:在歌剧中大量运用咏叹调和二重唱,注重情感抒发,对美声唱法加以重视,很少用合唱形式,弦乐器家族首次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那不勒斯歌剧:

1 朝正歌剧方向发展:那不勒斯是意大利歌剧发展的最后一个城市,始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定型为正歌剧(Opera seria),这种歌剧的影响力一直延伸到了19世纪。

它常以虚构的历史或英雄事迹为题材,而且由于对美声的追求,使那些既具有男性的强有力肺活量又带有女性柔美明亮音色的“阉人”歌手盛行起来。

2 代表人物及作品:那不勒斯乐派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Alemandro Scarlati,1660—1725)在声乐抒情调的基础上创作自由发展的咏叹调(aria),给予美声演唱以广阔施展的天地。

代表作为《泰奥多拉》。

3 特点(也是正歌剧的特点):

1) 在内容上: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内容严肃,与喜剧相对。

2) 在结构形式上:由原先的五幕歌剧变为紧凑的三幕结构,常在幕与幕之间穿插喜剧性的幕间剧(Intremezzo,在舞台口表演)。

由极具个性的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开场,宣叙调和返始咏叹调交替进行,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也不用舞蹈。

3) 两种不同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念式的宣叙调,用于较长的对白或独白,独唱声部只用通奏低音伴奏;另一种是带伴奏的宣叙调,它善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同时也在戏剧性的紧张场景中使用,独唱由乐队伴奏。

4) 返始咏叹调:这种咏叹调是ABA三段体形式,作曲家通常不再把再现的A段写出,而只在B段的结尾处标记da capo,意为从头反复,故作“返始”之意,并在结尾处标记Fine(意为结束)。

[编辑本段]歌剧的发展  17世纪末,在罗马影响最大的是以亚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歌剧乐派。

该乐派在剧中不用合唱及芭蕾场面,而高度发展了被后世称为“美声”的独唱技术。

当这种“唯唱工为重”的作风走向极端时,歌剧原有的戏剧性表现力和思想内涵几乎丧失殆尽。

于是到18世纪20年代,遂有取材于日常生活、剧情诙谐、音乐质朴的喜歌剧体裁的兴起。

意大利喜歌剧的第一部典范之作是帕戈莱西的《女佣作主妇》(1733年首演),该剧原是一部正歌剧的幕间剧,1752年在巴黎上演时,曾遭到保守派的诋毁,因而掀起了歌剧史上著名的“喜歌剧论战”。

出于卢梭手笔的法国第一部喜歌剧《乡村占卜师》就是在这场论战和这部歌剧的启示下诞生的。

意大利歌剧在法国最先得到改造,而与法兰西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

吕利是法国歌剧(“抒情悲剧”)的奠基人,他除了创造出与法语紧密结合的独唱旋律外,还率先将芭蕾场面运用在歌剧中。

在英国,普赛尔在本国假面剧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英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狄东与伊尼阿斯》。

在德、奥,则由海顿、狄特尔斯多夫、莫扎特等人将民间歌唱剧发展成德奥民族歌剧,代表作有莫扎特的《魔笛》等。

至18世纪,格鲁克针对当时那不勒斯歌剧的平庸、浮浅,力主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与戏剧必须统一,表现应纯朴、自然。

他的主张和《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伊菲姬尼在奥利德》等作品对后世歌剧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19世纪以后,意大利的g罗西尼、g威尔迪、g普契尼,德国的r瓦格纳、法国的g比才、俄罗斯的mi格林卡、mp穆索尔斯基、pn柴科夫斯基等歌剧大师为歌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成型于18世纪的“轻歌剧”(operettta,意为:小歌剧)已演进、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裁。

它的特点是:结构短小、音乐通俗,除独唱、重唱、合唱、舞蹈外,还用说白。

奥国作曲家索贝、原籍德国的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是这一体裁的确立者。

20世纪的歌剧作曲家中,初期的代表人物是受瓦格纳影响的理查·施特劳斯(《莎乐美》、《玫瑰骑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是将无调性原则运用于歌剧创作中的贝尔格(《沃采克》);40年代迄今则有: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米约、曼诺蒂、巴比尔、奥尔夫、贾纳斯岱拉、亨策、莫尔以及英国著名的作曲家勃里顿等。

[编辑本段]歌剧唱腔  声音分类

歌手所扮演的角色依照他们各自不同的音域(tessitura)、敏捷度、力量和音色(timbre)来分类。

男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为:男低音、男中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假声男高音(sopranist/countertenor)。

女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为:女低音、次女高音以及女高音。

女高音也可细分为花腔女高音和抒情女高音等不同种类。

基本上男声的音域皆低于所有女声,但某些假声男高音能唱到女低音的音域。

而假声男高音唱多见于古代谱写的由阉伶所唱的角色。

在以音域分类后,往往还会加上一些关于唱腔的形容词,如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庄严女高音(soprano spinto)、花腔女高音(soprano coloratura)、轻俏女高音(Soprano soubrette)。

这类术语,虽然不能全面形容一把声音,但往往能把不同的声音归类,放入不同的角色当中去。

某些歌手的声音会突然发生剧烈的变化,或者在而立之年甚至人到中年,声音才达致成熟的辉煌状态。

声音分类的利用

女高音向来是大部分歌剧的女主角的不二人选。

然而在古典主义音乐时期以前,往往对女高音的首要要求的声音控制的技术,而非今日要求的广阔的音域;而当时要求女高音的最高音往往不超过高音A[21]。

而女中音一词,则是一个比较新近的概念,但也不少角色可以担纲,如珀赛尔笔下的蒂朵和华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布兰甘特(Brangäne)[22]。

女低音可唱的角色,往往比较少,行家往往开玩笑说,女低音只可唱“巫婆、泼妇、(穿)长裤(的角色)”(witches, bitches, and britches)。

而近年,不少原来由女低音或阉伶所唱的角色,皆成假音男高音的囊中物。

而男高音,则自古典音乐时期至今,都是歌剧中的男主角。

很多最具挑战性的男高音角色,都是出自美声歌剧时期,如多尼采蒂在《联队之花 (La fille du régiment)》中写给男主角的9个连续的高音C。

而华格纳则要求他的男高音主角比一般男高音的分量更重,甚至要人们发明新字“英雄男高音(Heldentenor)”来形容这类角色;和华格纳要求的分量相当的义式歌剧角色也有如,普契尼《图兰多》中的卡拉富。

男低音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在正歌剧时代便作为配角,往往是娱乐观众滑稽角色。

男低音可演的角色也不少,如莫札特《唐·乔望尼》中的利波雷洛和华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沃坦王。

界乎男高音和男低音中间,便是男中音,一个直至19世纪中叶才出现的概念,著名角色如莫札特《女人皆如此》的古烈摩和《唐·卡洛》中的罗迪戈。

[编辑本段]声乐  歌剧中的声乐部分包括独唱、重唱与合唱,歌词就是剧中人物的台词(根据样式不同,也可有说白);器乐部分通常在全剧开幕时有序曲或前奏曲,早期歌剧还间有献词性质的序幕(包括声乐在内)。

在每一幕中,器乐除作为歌唱的伴奏外,还起联接的作用。

幕与幕之间常用间奏曲连接,或每幕有自己的前奏曲。

在戏剧进展中,还可以插入舞蹈。

歌剧的音乐结构可以由相对独立的音乐片断连接而成,也可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统一结构。

歌剧中重要的声乐样式有朗诵调、咏叹调、小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其体裁样式有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小歌剧、轻歌剧、音乐喜剧、室内歌剧、配乐剧等。

咏叹调

咏叹调是歌剧中主角们抒发感情的主要唱段,它们的音乐很好听,结构较完整,能表现歌唱家的声乐技巧,因而我们经常也会在音乐会上听到它们,如《蝴蝶夫人》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茶花女》的咏叹调“为什么我的心这么激动”、和罗西娜的咏叹调“我的心里有一个声音”等等。

宣叙调

宣叙调是开展剧情的段落,故事往往就在宣叙调里进行,这时角色有较多对话,这种段落不适宜歌唱性太强,就用了半说半唱的方式,叫做宣叙调,它很像京剧里的韵白。

京剧中,青衣、小生或老生都有一种带有夸张语音音调的念白,它虽不是很旋律化,但可使道白便于与前后的歌唱衔接,其功能与西方歌剧里的宣叙调很近似。

欧洲歌剧早期的宣叙调非常不歌唱化,叫做“干宣叙调”,往往是用古钢琴弹奏一个 给一个调,歌者就在这个调里用许多同音反复的道白来叙述,这种同音反复译成中文非常难听,因为中国语言是有四声的抑扬顿挫的,我们中国人不能用平平的音调唱:你今天吃饭了没有?听起来肯定好笑。

所以我们在遇到这种“干宣叙调”时,干脆就拿掉了说唱,改成对白了。

但到19世纪,随着歌剧宣叙调的逐渐旋律化,如我们在演唱《茶花女》和《卡门》等歌剧时,就把宣叙调也译配成中文了,有一点旋律性,就可以随着旋律的高低,找到四声合适的中文。

重唱

重唱就是几个不同的角色按照角色各自特定的情绪和戏剧情节同时歌唱,两个人同时唱的,叫二重唱,有时会把持赞成和反对意见的角色,组织在一个作品里;就可能是三重唱、四重唱、五重唱,在罗西尼的《塞维尼亚理发师》里有六重唱,在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里甚至有七重唱,十几个人一起唱,有时还分组,一组三、五个人,各有自己的主张,有同情费加罗的,有同情伯爵的,还有看笑话的,作曲家卓越的功力就表现在能把那么多不同的戏剧音乐形象同时组织在一个音响协调、富有表情的音乐段落里面,这就与我们的戏曲很不相同了。

还有一个形式就是群众场面的合唱,前面已经说过了,它可以根据剧情要求是男声的、女声的、男女混声的,或者童声的。

歌剧有故事情节,歌唱有歌词,它的歌词与音乐和戏剧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而在中国介绍西方歌剧,是用翻译的方式好呢,还是唱原文保持它的“原汁原味”呢?历来就有各有千秋的两种主张。

建国后,中国的歌剧工作者在介绍西洋歌剧时,在翻译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文学语言不仅要翻译得好,在配到音乐里时,还要符合音乐的规律,听众才会觉得舒服,才能让人接受,这是一门学问,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作,必须要有音乐修养很高的翻译家,或者翻译家和音乐家的合作才能做好。

我个人的观点是:既然观众是来剧院看戏,人们就要求能看得懂。

在中国介绍西方歌剧,就最好翻译成中文,才能让人们较为便捷地随时懂得剧情和歌剧音乐的戏剧性,欣赏到亦歌亦演的表演,它至少可以让我们中国听众觉得我们的音乐工作者是很希望他们懂得西方歌剧的魅力的。

而这几年的社会时尚是用原文加中文字幕的演唱,它虽然可以表现我们的演员演唱原文的水平,而且有了可能被外国的经纪人看中,被邀请到国外去演出的机会,但据我了解,对听众来讲,对西洋歌剧的接受程度就更远了,观众面更狭窄了,大家会觉得算了,反正你们也不希望我们听懂,何况一些演员的原文水平也不高,其实谁也听不懂,这样对推动西洋歌剧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有利。

一种戏剧形式。

由配有音乐的戏剧文本(歌词)组成,演唱时通常用音乐伴奏。

除了独唱演员、重唱演员、合唱和乐团团员外,从其一开始,歌剧演出还常常包括舞蹈演员。

这种复杂的、开支庞大的音乐戏剧娱乐形式,5个世纪以来一直受到听众喜爱。

它与其他戏剧形式的明显区分在于其台词用歌唱而不用语言表达;与音乐戏剧式的戏剧,如轻歌剧和音乐喜剧等的区分,则在于其作品的庄重、结构的严密和伴随音响的严肃。

古代已有诗剧和音乐相结合的作品。

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和欧里庇得斯(Euripides)在其剧作中就已采用合唱歌队。

中世纪以《圣经》为题材的宗教剧,如神迹剧和奇迹剧,一般也有某种音乐伴奏。

这些以及其他音乐戏剧形式可视为歌剧的先声。

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斯。

第一部歌剧是文艺复兴时期田园诗人利努奇尼(Ottavio Rinuccini)和作曲家佩里(Jacopo Peri)合写的《达夫尼》(Dafne),现已失传;现存最早的歌剧剧本《尤丽狄西》(Euridice)也是他们的作品。

然而,这两位歌剧之父的作品在体裁和结构上均属探索性质。

此后约10年,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的歌剧杰作《奥菲欧》(La favola d'Orfeo)问世。

其中,器乐伴奏成为一种戏剧因素;其时歌剧题材多为希腊与罗马神话、传说和虚构的历史故事。

歌剧院

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Teatro di San Cassiano)于1637年在威尼斯揭幕,向一般观众开放,从而结束了歌剧由皇室和贵族垄断的时代,大大推动了歌剧的发展。

蒙特威尔第的学生卡发利(Francesco Cavalli)是这一时代最著名的歌剧作曲家,他从1639~1669年为威尼斯这座歌剧院创作了共约40部歌剧,其中最有名的为《伊阿宋》(Giasone)。

与卡发利同时的意大利歌剧作家蔡斯悌(Pietro Antonio Cesti),也写有歌剧多部,其最著名之作为《金苹果》(Il pomo d'oro)。

17世纪中期后,威尼斯歌剧体裁开始衰退,虽然这时仍出现了几个有才华的作曲家,如常被人称为“喜歌剧之父”的加卢皮(Baldassare Galuppi)。

意大利的其他城市,如罗马,很快发展起其本地风格的歌剧。

罗马的歌剧与威尼斯不同,它不太强调舞台的富丽堂皇,而喜用风趣的插曲来减轻全剧的悲剧气氛,注重乐器的序曲和序曲式幕间乐章。

罗马也有不少有名的歌剧作家,如创作了第一部完整喜歌剧《受难者即希望所在者》(Chi soffe speri)的马佐契(Virgilio Mazzocchi)和马拉佐利(Marco Marrazzoli)。

18世纪,意大利歌剧中心移至那不勒斯,各种歌剧体裁相继出现,从而影响了意大利以及许多外国歌剧活动中心。

其重点是使音乐服从歌词,使人听懂。

歌词作者泽诺(Apostolo Zeno)和梅塔斯塔齐奥(Pietro Metastasio)为此作出了贡献。

歌剧的咏叹调,特别是三段体咏叹调,占主导地位。

那不勒斯歌剧和声纯朴,更为旋律化和轻快,并带有洛可可风格壮丽的音调。

代表作家有史卡拉第(Alessandro Scarlatti)、波尔波拉(Nicola Antonio Porpora)、文奇(Leonardo Vinci)和莱奥(Leonardo Leo)。

1720年威尼斯人马尔切罗(Benedetto Marcello)写了《时兴的戏剧,又名创作和演出意大利歌剧万无一失的方法》(Il teatro alla moda,o sia metodo sicuro e facile per ben porre ed eseguire opere italiane in musica),讽刺正歌剧中日益增长的、使戏剧性淡薄的陈规陋习,从而引起了歌剧改革的试验,但收效甚微。

17世纪发展出了形式独立的讽刺性喜歌剧。

开始时,它往往穿插在正歌剧的幕间。

在成熟过程中,它又恢复了一些正歌剧感情严肃的特色,进而使许多喜歌剧带有混合性质。

《塞尔维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秘密结婚》(Il matrimonio segreto)等是此时期的代表作。

1650年前歌剧传入法国,第一部法国歌剧《波蒙纳》(Pomone)于1671年在皇家音乐学院(即今巴黎歌剧院)揭幕式上首演。

但歌剧到卢利(Jean-Baptiste Lully)生活的时代才成为真正的法国艺术。

意大利人卢利前往巴黎,借用法国话剧与芭蕾舞的特色,创作法国式歌剧。

他不喜欢意大利式的咏叹调,主张改用短而活泼的歌曲。

他按照法兰西喜剧团的朗诵方式改革了宣叙调,并发展起了法国式的序曲。

卢利的风格在拉摩(Jean-phlippe Rameau)的歌剧里达到顶峰,其主要作品有《希波利德和阿利茜》(Hippolyte et Aricie)等。

1627年歌剧传入德国和奥地利后,产生了“民谣歌剧”,涌现了一批歌剧作家,如莫扎特、韩德尔、贝多芬等,主要作品有《魔笛》、《奥兰多》、《费加罗的婚礼》、《唐·璜》、《费德里奥》(Fidelio)、《月球上的世界》(Il mondo della luna)等。

1769年,卡尔札比吉(Ranieri de'Calzabigi)和葛路克发表关于歌剧革新的重要文献∶歌剧《阿尔西斯特》(Alceste)的前言献词。

他认为多余而花俏的三段体咏叹调应予废除,代之以朴素的表达和真实的感情。

音乐的职责是“为诗服务”。

葛路克的代表作有《伊菲姬尼在奥利德》(Iphigenie en Aulide)和《伊菲姬尼在图利德》(Iphigenie en Tauride)等。

他的改革主张曾产生重大影响。

歌剧传入英国后,经过很长时间才在英国扎根。

英国的第一部歌剧是普赛尔(Henry Purcell)的《狄多和伊尼阿斯》(Dido and Aeneas);它打破了宣叙调和歌曲之间的界限。

《乞丐歌剧》的上演,使英国观众终于习惯于听一种用本国语演唱的舞台剧。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的喜歌剧得到了很大发展。

1752年卢骚的独幕喜歌剧《乡村卜者》(Guerre des Bouffons)上演,他用混合曲的方式写成总谱,把反映十分通俗的浪漫爱情和歌舞杂耍表演的曲调组合在一起,很有法国风格。

尔后这种新的杂烩式喜歌剧便统治了巴黎和其他地区的歌剧舞台。

著名剧作家有蒙西尼(Pierre-Alexandre Monsigny)、格雷特里(Andre Gretry)、梅于尔(Etienne-Nicolas Mehul)和布瓦埃尔迪厄(Francois-Adrien Boieldieu)。

法国喜歌剧自布瓦埃尔迪厄后,变得更意大利化,反映出罗西尼的影响。

在此时期,意大利歌剧一度衰落,后因迈尔(Johann Simon Mayr)、罗西尼、董尼才第(Gaetano Donizetti)和贝利尼(Vincenzo Bellini)等有才华的歌剧作曲家创作了一批有世界声誉的歌剧作品,如《塞尔维亚的理发师》、《安娜·波莲》(Anna Bolena)、《海盗》(Il pirata)、《清教徒》(I puritani)等而重新受人喜爱。

“大歌剧”产生于19世纪的巴黎,这是一种具有国际风格的大型歌剧,采用历史的或虚构的历史故事为题材,舞台上充满了奇景艳服、芭蕾舞和各种跑龙套的方阵队列。

它几乎摒弃了美声唱法的精巧细微,极大地扩充了乐团本身和它在戏剧中的作用。

第一出公认的大歌剧是梅耶贝尔(Giao Meyerbeer)的《魔鬼罗伯特》(Robert le Diable)。

梅耶贝尔和阿勒威(Fromental Halevy)之后,大歌剧开始反映出新的音乐趋向,发展成多种多样的混合形式。

这时期的法国歌剧作家还有白辽士和奥芬·巴赫,二人主要作品有《天堂与地狱》(Orphee aux enfers)、《特洛伊人》、《霍夫曼的故事》(Les Contes d'Hoffmann)等。

德国浪漫主义的歌剧是《自由射手》(Der Freischutz)等作品,它们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先导,这时期兴起的还有轻歌剧,约翰.史特劳斯的名作《蝙蝠》使之发展到颠峰。

19世纪后著名歌剧作曲家有∶意大利的威尔第、普契尼、布索尼等;德国和奥地利的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费慈纳(Hans Pfitzner)、荀白克、贝尔格等;法国的古诺、比才、托马、马斯奈(Jules Masse)、德布西、拉威尔。

歌剧传入俄国后,最初多搬演外国作品,尔后才产生了俄国歌剧之父格林卡(Mikhail Ivanovich Glinka)等一批优秀歌剧作曲家,如李姆斯基·柯萨阔夫、鲍罗丁、穆梭斯基(Modest Musssky)、柴可夫斯基、史特拉文斯基和普罗高菲夫等。

至20世纪中叶,歌剧几乎变成一种博物馆艺术,多是重演旧作而极少新作。

歌剧的未来出路有些作家认为在于类似歌剧的、使观众感到惊奇和意外的舞台剧和其他混合的歌剧形式之中,其他人则认为在于为工厂和学校上演而创作的种种小型歌剧之中。

意大利歌曲《请你告诉她》的背景介绍

浮士德(五幕歌剧)古诺曲。

剧本由巴比亚和卡雷根据哥德的同名诗剧改编。

于1859年首演于巴黎。

剧情:

年迈的哲学家浮士德十分羡慕青年们的活力,于是祈求魔鬼给他以返老还童的帮助。

魔鬼梅菲斯托费利斯对浮士德说:如果你肯出卖自己的灵魂,不仅能返老还童,而且还可以得到一个名叫玛格丽特姑娘。

浮士德允应后,就喝下魔鬼的药,果然变成英俊少年。后来魔鬼又施展魔法,使浮士德骗得了玛格丽特的爱情。

可是,当玛格丽特怀孕后就被浮士德遗弃了。在一次决斗中,浮士德又将玛格丽特的哥哥瓦伦丁刺死。玛格丽特因受刺激而神经错乱,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而被囚。

浮士德见此情,深感震惊,进入牢房要带她逃走。但垂死的玛格丽特已不认得他。

这时魔鬼抓住浮士德,要他的灵魂,而天使引导玛格丽特进入天国的歌声使浮士德得到了解脱。

音乐成功地描绘了剧中人物的各种性格。

第三幕是重要的抒情场面。一直爱着玛格丽特的西贝尔,

以圆舞曲节奏作为支柱的浪漫曲《请你告诉她》,充满着温柔和抒情的美。

意大利的英语写法是Italy,解析如下:

1、音标: 英 ['ɪtəli]     美 ['ɪtəli]   

2、意思: 

n 意大利

3、意大利介绍:

意大利共和国(意大利语:Repubblica Italiana),简称意大利,首都罗马,位于欧洲南部,包括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撒丁等岛屿。北与法国、瑞士、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接壤,东、南、西三面分别临地中海的属海亚得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总面积301333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7200多千米。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全国划分为20个行政区,101个省,以及5个特别自治行政区。2022年1月,总人口为5898万人,主要是意大利人,讲意大利语,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

4、例句:

Italy is a peninsula

意大利是一个半岛。

Italy is in the south of Europe

意大利在欧洲的南部。

His family emigrated from Italy to America

他们家从意大利移居到美国。

Modern music was first developed in Italy

现代音乐最初是在意大利发展起来的。

They spent a week motoring through Italy

他们花了一星期,驾车周游意大利。

意大利音乐

意大利音乐在欧洲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在声乐(主要是歌剧)、器乐(主要是弦乐)方面都起了开拓者的作用,对西欧各国的音乐发展有重要影响。

民间音乐 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街头小调、威尼斯船歌、塔兰泰拉舞曲、西西里舞曲等,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它们看作是民间音乐。其实它们主要是城市音乐或流入城市后而逐渐城市化了的民间音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音乐民族学家们才开始采集和系统地深入研究意大利民间音乐。他们认为意大利民间音乐可分为 4个地区:①地中海(南方)地区。其特点是以清晰的曲调(而不是以和声或节奏)为基础。调式体系是小调性的,可能有近东和印度的影响。曲调中有装饰音,多为独唱,音调高亢,节奏自由。②北方地区。曲调以三和弦的和弦音为主。调式为现代的大调和几种小调,曲调华丽而有装饰性,常常是复调的合唱,有严格的节奏型,多为分节歌形式。③中部地区。曲调华丽,富于装饰性,多为独唱,发声法有北方式的和南方式的两种,节奏有严格的和自由的,歌词多为抒情的。④撒丁地区。有复杂的多声部结构的四重唱,歌唱以领唱开始,其他声部不唱歌词,只唱衬词(“乒巴拉、乒巴拉”)。歌手嗓音深沉,曲调华丽,多装饰音,近似西班牙-阿拉伯风格。

专业音乐 意大利专业音乐的早期发展,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音乐文化,与基督教有密切关系。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音乐理论家亚里士多塞诺斯生在意大利的塔兰托,该地后来成为罗马音乐文化中心。古罗马音乐除军乐外,高度发达的声乐和戏剧音乐都来自古希腊。

中世纪 从4世纪起,基督教的礼拜仪式中,音乐占主要地位。日课以唱犹太教的“诗篇”为主,加添了源于叙利亚的“交替合唱”,并且采用了源于古希腊和叙利亚的“赞歌”形式。米兰的主教安布罗斯以此为基础,审订了一套安布罗斯圣咏。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从教会音乐中选出一些典型歌调,制定了演唱规则,编成唱经本,并在各地设立圣咏学校加以推广(见素歌)。这种搜集圣咏和编订工作,在7世纪继续进行,安布罗斯圣咏大部分也被收集在内。这是一项集圣咏之大成的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在编订中排除了歌调中的地方特色,引起了地方教会的反抗。例如,米兰教会便保留了自己的有世俗因素的歌调。

9世纪,法国的“西昆斯”(散文诗花腔歌调)和“特罗普”(填词花腔歌调)在意大利盛行起来,受到教会的反对,除少数歌调外,其余全部禁止传唱。中世纪的乐谱都是采用符号记谱法,但不能表明准确的音程。10世纪,圭多(阿雷佐的)发明了有线记谱法,他还创造了六声的音阶唱名法,今日盛行的音阶唱名法就是从它改进来的。

8世纪以前的世俗音乐,今日已无从考证。从19世纪发现的世俗音乐的符号谱来看,歌词为拉丁语,节奏比宗教音乐复杂。11世纪,法国的吟唱诗人流入意大利,不久意大利也出现了吟唱诗人。他们不限于为宫廷服务,也为市民阶层服务。他们所唱的内容多为世俗化的宗教诗。12、13世纪,意大利吟唱诗人的创作十分繁荣,曲调丰富,但由于是口传的,已经散失。13世纪,阿西西的圣弗兰奇斯(约1182~1226)提倡一种一般民众唱的赞歌,称“劳达”,这是一种单声部的意大利语歌曲,受吟唱诗人的影响很深,后来这种体裁发生了很大变化。

文艺复兴时期 14世纪以后,由于市民阶层的觉醒,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形成早期文艺复兴的音乐风格的“新艺术”时代,奠定了世俗性的二声部、三声部的抒情歌曲(如牧歌、巴拉塔)、风俗歌曲(如猎歌)及器乐繁荣的基础。当时最大的作曲家是佛罗伦萨的管风琴家、盲人音乐家F兰迪尼。这时定量记谱法已经流传。在音乐创作中只承认三度和六度,禁用平行五度和八度;感情丰富的多声部音乐与诗词结合得很紧密。牧歌有器乐伴奏,巴拉塔为三段式结构,猎歌为卡农曲式。这时产生了专业音乐学校,音乐理论得到发展,如威尼斯人G扎利诺就是当时著名的音乐理论家。15世纪末是有伴奏的新的世俗歌曲体裁“弗罗托拉”的繁荣时期,16世纪中叶又产生了与它相似的“维拉内拉”。这些歌曲对确立和声性的主调音乐有重要意义。其作者多出自市民阶层,他们的创作反映了人文主义的世界观。

16世纪的意大利音乐由于佛兰德作曲家A维拉尔特在威尼斯定居而得到进一步发展。他是威尼斯乐派的鼻祖,也是二重唱和器乐里切尔卡(赋格曲前身)的创始人。维拉尔特和他的弟子们把“弗罗托拉”与佛兰德乐派的复调技巧相结合,创作出新的牧歌。威尼斯乐派对牧歌的贡献给后来的L马伦齐奥、C杰苏阿尔多和C蒙泰韦尔迪的创作以很大影响。这 3位音乐家完成了牧歌发展的最后阶段(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牧歌的题材主要是表现爱情生活,但在杰苏阿尔多的牧歌中已经出现了戏剧性因素,蒙泰韦尔迪的牧歌中戏剧性因素更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并且加添了器乐伴奏。在上述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普遍运用了爱奥利亚调式和伊奥尼亚调式,这样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的地位便得到大大加强。

继维拉尔特之后,A加布里埃利和他的侄儿G加布里埃利发展了威尼斯乐派的独特的风格:力度变化鲜明,广泛采用装饰手法,合唱和器乐合奏(管风琴、乐队合奏)形成对比。这时的键盘乐器、弦乐器、管乐器不断进行改革,出现了各种乐器的改革家。N阿马蒂、A斯特拉迪瓦里、G瓜尔内里 3人在小提琴制造工艺上达到完美的境地。O彼得鲁奇(1466~1539)发明了新印谱法,促进了音乐的传播。托卡塔、幻想曲等新器乐体裁相继出现;舞曲体裁的进一步发展为以后的组曲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以作曲家GPda帕莱斯特里纳为首的罗马乐派,发展了天主教宗教音乐的无伴奏多声部合唱。为使歌词清晰,他简化了复调,使其更接近于文艺复兴时期世俗音乐中确立的和弦式的写法。他的典范的合唱作品特别纯净清朗、安谧静穆。

16世纪末在托斯卡纳、费拉拉和佛罗伦萨都掀起了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运动,同时也是从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转变的过程。在佛罗伦萨,以理论家V加利莱伊为首的“佛罗伦萨伙伴”艺术小组,要求复兴古希腊悲剧和摆脱尼德兰复调音乐压倒一切的传统影响,确立了叙唱风格的最初的歌剧形式。其代表作曲家是J佩里、G卡奇尼和Ede卡瓦列里。室内康塔塔以牧歌为主要基础在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博洛尼亚等地发展起来,在A斯卡拉蒂的创作中达到完美的形式。教会康塔塔是从经文歌演变而成。从F内里(1515~1595)的“劳达”中产生了清唱剧的萌芽,后来在G卡里西米的创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歌剧的流行,1637年在威尼斯开办了公开演出的歌剧院。蒙泰韦尔迪是威尼斯首屈一指的歌剧作家,他把富于表现力的朗诵调,如歌的咏叹调,宽广的重唱熔于一炉,形成所谓“慷慨激昂”的新的歌剧风格。

巴罗克和古典主义时期 17~18世纪之交,歌剧艺术中心从威尼斯移到那不勒斯。以斯卡拉蒂为首的那不勒斯乐派发展了正歌剧体裁,在歌剧咏叹调和序曲等形式的发展上都有重大贡献。但这种体裁后来变成声乐家炫耀技巧的化妆音乐会,削弱了戏剧内容的力量。P梅塔斯塔齐奥是18世纪最著名的正歌剧脚本作家,对意大利歌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器乐方面,从“法国坎佐纳”、歌剧的管弦乐中所用的数字低音技术演变出与合奏协奏曲有密切关系的所谓“里托内洛体”的反复形式;由三重奏鸣曲、固定低音等演变出了变奏曲式。这时宗教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有很大发展。当时的小提琴演奏家都从事作曲,对弦乐器与哈普西科德的奏鸣曲、合奏协奏曲、独奏协奏曲等体裁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G托雷利、A科雷利、A维瓦尔迪等人的创作成为意大利巴罗克音乐的典范。维瓦尔迪的协奏曲《四季》是最早的标题音乐的范例。

18世纪的意大利音乐进入由巴罗克向古典主义转变的时期。作曲家在器乐创作中废除了数字低音,探索新的体裁。D斯卡拉蒂受法国洛可可风格的影响,写了许多富于个性的哈普西科德奏鸣曲。1709年B克里斯托福里(1655~1731)发明了用小槌击弦的近代钢琴。M克莱门蒂奠定了近代钢琴演奏技术的基础。以GB萨马蒂尼为代表的米兰音乐家们写作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曲,开古典主义音乐之先河。杰出的大提琴家L博凯里尼是18世纪交响音乐和室内乐的大师之一。18世纪中叶在那不勒斯产生了歌剧新体裁趣歌剧。它的题材来自城乡民间生活,音乐接近民间音乐,是一种与宫廷贵族的正歌剧相对立的平民歌剧艺术。它的最著名的代表作曲家为GB佩尔戈莱西、G帕伊谢洛、D奇马罗萨。

19世纪的歌剧和器乐 19世纪的意大利四分五裂,政治上反动和受异族压迫,这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除歌剧外,其他领域的音乐家都到国外活动,其中小提琴家和作曲家N帕格尼尼最为突出,他的小提琴曲(特别是《24首随想曲》)优美如歌,富于大胆的幻想和独出心裁的构思,发扬了民族风格。他的演出和创作,对德国、奥地利和法国等欧洲浪漫主义器乐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这时思想进步的歌剧作曲家都倾向于民族解放运动。例如G罗西尼的许多歌剧,尤其是1829年在巴黎上演的他的最重要的英雄历史歌剧《威廉·退尔》发出了解放祖国的热情号召。V贝利尼的英雄歌剧《诺尔玛》表达了解放祖国的热望,其中的合唱在上演时曾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G威尔迪的爱国历史剧《纳布科》、《第一次十字军远征中的伦巴第人》、《阿蒂拉》中的咏叹调与合唱,鼓舞了意大利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罗西尼、贝利尼和多产歌剧作曲家G多尼采蒂革新了意大利歌剧的音乐语言,使它在音调上接近民歌的优美曲调。他们善于创作发挥歌唱家特长的曲调,史称他们为“美声学派”(见美声歌唱)的歌剧作家。这时意大利的著名歌唱家辈出,形成了意大利美声学派的传统。意大利歌剧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在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音乐正剧在威尔迪的《弄臣》、《茶花女》中得到发展和深化。威尔迪在他的最后 3部歌剧《阿依达》、《奥赛罗》、《福斯塔夫》中把情节、台词和音乐熔于一炉,将歌剧的现实主义推向更高阶段。19世纪70~80年代,意大利歌剧进入威尔迪派与瓦格纳派之争的时期,当时大部分青年作曲家成了“瓦格纳迷”,常常流之于单纯模仿。这一派的代表作曲家为A博伊托,他的歌剧《靡菲斯特》在当时享有盛名。19世纪末意大利歌剧出现了新的流派——真实主义,其代表作曲家为P马斯卡尼、R莱翁卡瓦洛和G普契尼。他们的歌剧题材取自日常生活,主人公多为社会中受压迫的小人物。他们推崇威尔迪和法国G比才的现实主义创作,强调音乐的激情和情节的戏剧性,曲调流畅,通俗易懂。但在对题材的处理上常常缺乏深刻性,带有自然主义痕迹。

现代音乐 19世纪末意大利器乐在德国的后期浪漫派和法国印象派的影响下开始复兴。这时最突出的是钢琴家、作曲家F布索尼。他的创作借鉴德国JS巴赫、R舒曼、F门德尔松,尤其是J勃拉姆斯的传统,与F李斯特和瓦格纳相对立。进入20世纪后布索尼提倡新古典主义,在下一代作曲家A卡塞拉的创作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卡塞拉是20世纪初意大利音乐界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组织“意大利现代音乐协会”,推动意大利音乐的“现代化”。他创作的大型作品有3部交响曲和3部歌剧,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作品,是他在1909年创作的以西西里和那不勒斯民间曲调为基础的管弦乐曲《意大利》。意大利器乐复兴的最主要的作曲家是O雷斯皮吉。他在配器上受R施特劳斯、Н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影响,在和声上受法国印象派的影响,在结构上则受德国音乐的影响。意大利现代器乐作曲家还有GF马利皮耶罗,他立志发扬从格列高利圣咏以来的意大利音乐传统,他的交响乐与19世纪的一般交响乐不同,是意大利古典交响乐以现代形式的再现,在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到从印象主义到新古典主义的转变。

在现代歌剧创作方面,代表作曲家是I皮泽蒂。他的创作风格是在钻研民族音乐的古典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他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歌剧,把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特点与C德彪西式的细腻的朗诵结合在一起。他的晚期作品《教堂惨案》等使他名扬国外。雷斯皮吉根据德国剧作家H霍普特曼的题材写的《沉钟》(1927),以及晚期他转向新古典主义后,自由改编的蒙泰韦尔迪的歌剧《奥尔甫斯》(1935)等,都具有自己的特色。马利皮耶罗作有歌剧连续剧3部,每部由3部歌剧组成。他的最著名的歌剧是《换子的故事》(1933)。卡塞拉则作有模仿意大利18世纪喜歌剧风格的《蛇女》。

法西斯政权统治时代,意大利作曲家受到所谓“民族的”、“历史主义”的蛊惑宣传和配合政治要求的影响。如卡塞拉所作的神秘剧《诱惑的沙漠》,就以雄伟的风格美化意大利对阿比西尼亚的侵略。L达拉皮科拉则坚决反对法西斯政权及其艺术政策。他的独幕歌剧《夜飞行》(1940)和《囚徒》,曾在许多国家的电视台播放。他的大型合唱组歌《囚徒之歌》,由《玛丽·斯图加特的祈祷》、《博埃蒂奥的号召》、《萨沃纳罗拉的诀别之歌》3部组成,是抗议法西斯恐怖统治和支援人民抵抗运动的力作。

40年代许多作曲家包括马利皮耶罗都转向严格的十二音技法,而50年代知名的C托尼(1922~ )、L诺诺、B马代尔纳(1920~1973)、L贝里奥(1925~ )都是受后期 Avon韦贝恩派和先锋派思潮影响的激进作曲家。诺诺虽然是“先锋派”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但他信奉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必须创作为人民所理解的艺术。他在自己的创作中注意引用通俗的音乐语言,采用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节奏;为了使效果强烈感人,他还利用带有说白的合唱。这些合唱事先录在录音带上,然后在几个扬声器中播放产生逼真的效果。他写的歌剧《褊狭的1960年》(1961),反映了反对阿尔及利亚战争的内容。近年,诺诺在复兴B布莱希特的戏剧传统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力求把现代政治戏剧结构与音乐表现手段结合起来。

Trip to Italy

Italy is my most yearning to travel since middle school, from the arts, culture, football to architecture, beautiful scenery, were deeply attracted me for many years Because this is a very special place for me, always don't want to go with group tour, until this year, finally have the courage to a person on this piece of a dream trip Before this is not a person to travel abroad, every time with friends Experience is not enough, so some worry, but in order to leave no regret, or lose yourself booked ticket will hit the road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文

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亚米契斯,1846年出生于意大利。

那时的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国内正酝酿着爱国主义,这股风潮自然也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二十岁时他从军校毕业,加入军队,开始写一些具有爱国风味的短篇故事,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意大利军旅生活》。

1888年,四十二岁的亚米契斯写出了他最畅销的书《爱的教育》。

今天《爱的教育》在各国均有译本,被誉为世界少年最优良的读物之一。

二十岁时他从军校毕业,加入军队,开始写一些具有爱国风味的短篇故事,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意大利军旅生活》。

埃得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的一个小镇,自幼酷爱学习和写作,是一位多产作家,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

青年时代,他夭志从军,力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和民主而战斗,曾参加一八六六年解放意大利的战斗。

后来,他担任军事刊物《战斗的意大利》的特派记者。

他写了不少通迅、报道和短篇小说,把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意大利军队,作为祖国解放和复兴的重要力量予以热情的颂扬。

二十二岁那年,他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就是这段难忘的生活的结晶,而脍灸人口的小说《卡尔美拉》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1886年,《爱的教育》出版,为他赢得世界声誉,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顶峰。

埃得蒙多 德 亚米契斯,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

自幼酷爱学习和写作,1868年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并由此出名。

1886年,《爱的教育》出版,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顶峰。

《爱的教育》一书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N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100多年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并且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连环画,读者遍布全世界。

回家后的意大利少年的作文怎么写啊!

[续写《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作文200字] 少年把硬币仍在了这些外国人的头上、肩上,有一个外国人拎起少年的衣服火冒三丈地说:臭小子,老子给你钱,你却扔我们,是不是不想活了?说着,把少年用力的甩在了地上,续写《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作文200字鲜血从少年的嘴角流了下来,但少年毫不畏惧,大义凛然地说:你们可以打我、骂我,但是绝对不能侮辱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并不肮脏、不是愚蠢的国民话音刚落,船上就响起了一片掌声,有位叔叔走到少年的跟前抚摸着少年的头说:好孩子,我也是意大利人,我们的祖国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叔叔带你回家吧,小学三年级作文《续写《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作文200字》少年回到自己的家乡,勤奋好学,努力地工作,为祖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意大利语作文写 我自己 ,题目怎么写

少年把硬币仍在了这些外国人的头上、肩上,有一个外国人拎起少年的衣服火冒三丈地说:臭小子,老子给你钱,你却扔我们,是不是不想活了?说着,把少年用力的甩在了地上,续写《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作文200字鲜血从少年的嘴角流了下来,但少年毫不畏惧,大义凛然地说:你们可以打我、骂我,但是绝对不能侮辱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并不肮脏、不是愚蠢的国民话音刚落,船上就响起了一片掌声,有位叔叔走到少年的跟前抚摸着少年的头说:好孩子,我也是意大利人,我们的祖国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叔叔带你回家吧,小学三年级作文《续写《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作文200字》少年回到自己的家乡,勤奋好学,努力地工作,为祖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意大利语写短文这个题目叫我写什么另外我需要一篇短文是叙述昨天发

我的家乡,在一个美丽的地方。

那里有嫩绿的小草,坚强的野菊花,茂盛的山林,酸甜的苹果,还有营养丰富的土豆。

哈哈,这就是我的家乡---大石河。

大石河的春天是淡绿色的。

快瞧!路边的小草弟弟揉开了惺忪的睡眼,伸了个懒腰,好奇的看着这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

迎春花开了,远远的看着宛若一位娇羞的女子,婉约而不失大方。

当你走近她时,她又绽放出了灿烂的笑脸,可爱而又活泼。

细细聆听,你会听到河里冰块融化的声音,小河又显出了一副可爱活泼的笑脸,他正哼着“叮叮咚咚”的小曲儿积极前进呢!河边的柳树姑娘也张出了嫩绿的头发,当风儿吹来时,她的头发随风飘扬,十分美丽!大石河的夏天是墨绿色的。

夏姐姐跳着激烈的舞蹈来到了人间。

一时间,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一打开门看到满山的绿色心情无比舒畅。

大石河的夏天并不是很热,早上起来还有一股凉意。

到了中午的时候太阳照在了山腰上,院子里也暖和起来。

我和其他的小伙伴就在这时去河边玩水 嬉戏,河里的鱼儿游来游去,河旁的柳树姑娘头发愈长愈长,十分漂亮!大石河的冬天是银白色的。

冬爷爷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了大地上,为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大衣。

小河结了冰,小草也钻到地下睡懒觉去了。

唯独山上的松树,柏树还依旧绿着。

冬天,这里被高山笼罩着,根本看不到太阳,所以异常的冷;这里的雪下得很深,走在路上,雪能漫过脚踝那里。

虽然很冷,但是我们可以打雪仗,堆雪人,享受别样的乐趣!这就是我的家乡,它没有时尚大都的繁华,没有北京的古韵古香,它只有安静,质朴。

我爱我的家乡!

意大利在我的眼中作文

华丽的意大利,不见优利在雅的蓝色忧郁。

尽管我从未去过意大利,但是我还是能够感受到意大利的华丽,地方的美丽,那雄伟壮观,缤纷的城市,一眼望去,深深呼着一口气,清新的味道,如涌泉而上。

还记得那一天,清优的喝着下午茶,我随手的拿起了一本旅游杂志,翻了两翻,有一样东西吸引着我,我看得入神了。

那说的是一个人在旅游意大利时候写下的日记,在我的眼里,那就是一年一度的狂欢盛宴,那就是我渴望的生活中一幕,我就在想:有机会我一定会去的。

首先介绍的是那威尼斯之旅,浪漫的水都已褪去华丽丽的外衣,留下更多的,便是落寞与沧桑,许多墙壁早已斑驳不堪,房屋也废弃,城间小河的水不是蓝色,也不像绿色,甚至隐隐有些味道。

人潮依然汹涌,在本身不宽的小巷只能慢慢的挪动脚步,桥上不能停留,跟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如出一辙,有人疏理交通,怕是有人停留照相会造成小规模交通停滞……这就是水上威尼斯。

接着要说的是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我曾经在杂志上看过无数次,尽管我没有亲身到临过,但是看完那一幕幕的照片,我也不得不赞美一下古罗马的建筑设计,赞叹古罗马人的聪明智慧,同时也仿佛闻到当时斗兽场内的血腥味……那是我渴望的一次旅游。

看完那旅游杂志的介绍,我对意大利才更加的了解。

原来位于罗马中心的壮观的斗兽场是古罗马当时为取悦凯旋而归的将领士兵和赞美伟大的古罗马帝国而建造的。

通常人们称之为科洛塞。

这是建造在一片凹地上的宏伟建筑。

尼禄时代,这一凹地是尼禄金殿花园里的一个人工湖。

它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

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

斗兽场的建筑设计并不落后于现代的美学观点,看上去,设计有着一定的规律,一个个弧度的建设,构建成了现在的斗兽场。

而事实上,大约几千年后的今天,每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体育场都或多或少的烙上了一些古罗马斗兽场的设计风格。

斗兽场的建筑师究为何人,据说到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斗兽场在建筑史上堪称典范的杰作和奇迹,以庞大、雄伟、壮观着称于世。

现在虽只剩下大半个骨架,但其雄伟之气魄、磅礴之气势犹存。

实在是让人看了也很想去参观一下。

暂时说到这里了,我还要对意大利作出更加深入的了解。

因为我还是一位学生,缺少了一个机会让我去参观意大利,可是,虽然不能亲临意大利的真实地方,但我还是可以从杂志的感受到意大利的一切旅游地点,感受到意大利的雄伟壮观……有机会我一定会去参观的。

看着与意大利有关的文集,身在广州,明明与意大利相差得很远,却感受到意大利就在自己得身边一样。

闭上眼,想起意大利的水上威尼斯,闭上眼,想起意大利的斗兽场,闭上眼,想起意大利的雄伟壮观,闭上眼,默念三遍:意大利在广州?意大利在我眼中。

笑着说,这想象力也未免太丰富了吧,对的,意大利就在我们的眼中。

石基中学高一:丫珊

介绍意大利的五百字英文作文

我的好朋友福建省泉州市 福建省泉州市师范附属小学六年一班 洪诗晓 提起我的好朋友,一种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

她,就是李红。

说起她的“三大特点”我应当要向你介绍介绍,不信,你看看吧!说起这第一个特点,那就是“高音喇叭”,只要你走进吵吵闹闹的教室,第一个听到的声音就是她。

因此,“宣传委员”的桂冠就归她的啦!上课发言时,不管你在教室哪一个角落,都可以听到她的声音。

第二个特点嘛,就是“乐于助人”。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到“黄金海岸”游玩,因为我们是坐大巴去的,路上,宇杰就晕车了,吐了一地。

我想:倒霉,我偏偏坐在他前面,臭死了!“有谁能和宇杰换一下座位!”陈老师说。

可大家我看看你,你看看我,谁也没有回答。

突然,随着一声清脆的“我!”同学们循声望去,啊!是李红,李红便到宇杰的座位上坐下,好像没闻到那一阵阵臭味似的,仍没事儿似的坐着。

“傻李红,自己找苦吃!”顿时,人群里认识论纷纷,而我却被她感动了。

“铁面无私委员来了!”不错,李红素来铁面无私。

就拿上次我借书来说吧!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到图书室借书,啊!真巧,今天是李红值班,当我借书时,李红还不停说:“小心点,不要弄坏了!”“行行行我的好朋友福建省泉州市 福建省泉州市师范附属小学六年一班 洪诗晓 提起我的好朋友,一种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

她,就是李红。

说起她的“三大特点”我应当要向你介绍介绍,不信,你看看吧!说起这第一个特点,那就是“高音喇叭”,只要你走进吵吵闹闹的教室,第一个听到的声音就是她。

因此,“宣传委员”的桂冠就归她的啦!上课发言时,不管你在教室哪一个角落,都可以听到她的声音。

第二个特点嘛,就是“乐于助人”。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到“黄金海岸”游玩,因为我们是坐大巴去的,路上,宇杰就晕车了,吐了一地。

我想:倒霉,我偏偏坐在他前面,臭死了!“有谁能和宇杰换一下座位!”陈老师说。

可大家我看看你,你看看我,谁也没有回答。

突然,随着一声清脆的“我!”同学们循声望去,啊!是李红,李红便到宇杰的座位上坐下,好像没闻到那一阵阵臭味似的,仍没事儿似的坐着。

“傻李红,自己找苦吃!”顿时,人群里认识论纷纷,而我却被她感动了。

“铁面无私委员来了!”不错,李红素来铁面无私。

就拿上次我借书来说吧!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到图书室借书,啊!真巧,今天是李红值班,当我借书时,李红还不停说:“小心点,不要弄坏了!”“行行行!烦死人了!”我不耐烦地说。

可是晚上表弟来我家玩时,却不小心撕破了好几面页。

“啊!糟了,九点了,来不及补了,对了!或许李红明天会原谅我!”我安慰自己。

第二天,我便到图书室还书,李红见我来了,便笑着一边和我说话,一边检查起来。

突然,她皱起眉头,“为什么破了这么多!”“嘘,小点声,我不小心撕破了,反正又没人看见,再说我们还是”铁姐们“呢!”“什么什么,不行,你补好了才可以还,还是回去补吧!”“嗯!补就补,咱们走着噍!”我说完,就嘴里还嘀咕着:“真不够朋友,破了几页就这样小题大做。

”“诗晓,李红追上来,公物是要爱护的,如果每人都这样,那……”“好的,我补!”我羞愧地低下头,但心里却佩服着她呢!瞧!这就是我的朋友李红,你喜欢她吗?

La giornata nazionale di questo per un PAIO di Giorni, Il Tempo è buono, buon Amico di tutta La Nostra Famiglia ha ricevuto l'invito di Papa e gli altri sei di Famiglia per andare in vacanza Insieme all'Hotel Spa Zio per settimane Abbiamo prenotato una Stanza, CI metti la valigia dopo bene, Insieme a una Spa Dove la temperatura dell'Acqua a temperatura, può anche essere un trattamento di varie malattie, Molto divertente la Sera dopo Aver mangiatoLa Cena, Papa ', Mamma e' a giocare a scacchiera in Aula Io e un PAIO di Piccoli Amici giocare al secondo Piano di Ballo per la Corsa, Al Terzo Piano E POI anche a giocare a Ping - Pong, E PuO 'essere divertente!In vacanza e 'Davvero divertente!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去旅行的英语作文最好是去意大利带标题100字

英[ɪˈtæliən]美[ɪˈtæliən]  

1、基本释义:n意大利人,意大利语。

2、语法:a native or inhabitant of Italy,the Romance language spoken in Italy意大利的本地人或居民,意大利的浪漫语言。

3、同根词组:Italian handwriting意大利字体、Italian iron意大利熨斗

扩展资料

一、Italian handwriting

1、读音:英 [ɪˈtæliən ˈhændraɪtɪŋ]   美 [ɪˈtæliən ˈhændraɪtɪŋ]  

2、语法: the style or appearance of handwriting done by a particular person笔迹由特定的人书写的笔迹的风格或外观。

二、Italian iron

1、读音:英 [ɪˈtæliən ˈaɪən]   美 [ɪˈtæliən ˈaɪərn]  

2、语法:iron的基本含义是指一种最普通、最有用的金属——铁,是不可数名词,iron也可指铁制品,作“烙铁,熨斗”解,是可数名词,复数形式irons则是“镣铐”的意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241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