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在续飞天梦 神州大地庆神舟
在这金秋十月,这丰收的季节。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再传捷报。10月12日,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开始了中国人的又一次太空之旅。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是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任务的重要开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体现了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中华儿女为之振奋,感到自豪。
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以崇高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坚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努力实现了技术发展的跨越,牢牢掌握了尖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不断迈出了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发展的新步伐。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诗篇。
宇宙有无穷的奥秘,太空是人类永恒的财富。不断探寻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资源,使之造福于人民,这是人类的共同目标。载人航天技术是人类实现这一目标的有益探索。我们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目的就是同国际社会一道,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造福人类。中国应该也能够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传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喜讯,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豪情满怀地迈出新步伐,必将极大地激励航天战线的全体工作者继续攀登载人航天的科学高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人教版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怎么写下面由我为您整理的“《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能力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设想一、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要求学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三、分析与探究
1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提问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2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通讯的特征,培养阅读和写作新闻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解读标题的特定含义,体会重点语句蕴含的感情,把握文章的特殊结构,品味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等。
②师生互动,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学习中华民族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航天精神,学习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教学难点:找出并品读相关语句或词语,感受“客观”的新闻语言背后作者的情感。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课前阅读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国际社会的反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国际社会、世界各地的宇航界专家、政要和媒体普遍认为,“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新时代”。印度、韩国、泰国、越南、爱沙尼亚、巴西、意大利、南非等国家政要、政府发言人或媒体都高度评价中国载人航天,纷纷向中国表示祝贺。俄塔斯社社长伊格纳坚科说:它表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俄罗斯媒体也认为,中国进入了太空新时代。美国非官方研究组织“海军分析中心”高级分析员迪恩•陈认为,“神舟”五号主要的考虑是声望和经济,中国此次若成功发射,显然会为中国航天科技争取潜在顾客。法国最大的新闻频道“LCI”专门组织航天专家认为,这是中国的一次飞跃。《费加罗报》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日本文部科学大臣河村建夫说,发射载人飞船标志着中国拥有先进的航天技术,他深感敬佩。“这是一次了不起的壮举”,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认为,中国宇航科学技术的水平很高。美国第一大报《纽约时报》、第二大报《洛杉矶时报》都评论说,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西班牙第二大报《世界报》这样评论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活动2活动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翌年( yì ) 苛刻( kē ) 酝酿( yùn niàng)横亘(gèn) 轨道( guǐ )
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泛指做事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2)对航天员的挑选则早在1969年就开始酝酿了。
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3)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指物品放置过久,覆满灰尘。
4填空。
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_事实_说话,不同的是,通讯的内容比消息_详尽__、__具体_、_形象。通讯的实效性不及消息,但可以有_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
5雄关漫道真如铁。“飞天梦”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期盼,多年来,中华民族迈向太空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根据课文内容,请简要说说我国的航天史。
活动3活动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概述文章写作线索:
神舟五号升空、飞天梦终实现、神舟一号至四号的顺利升空、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五十年代末开始对、人造卫星的探索、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58年毛泽东的指示
活动4活动合作讨论
问题探究一: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思路点拨: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问题探究二: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为什么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
思路点拨: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同时也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是因为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怎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初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而且这些信息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也是很新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问题探究三:请分析一下本文的结构。
思路点拨: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本文导语部分是一、二、三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的、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这是一个举国瞩目的事件。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科学家们进行的不懈努力。
另外,这篇新闻还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的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问题探究四: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本文提到了哪几个关键性的事件
思路点拨: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指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问题探究五: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上天,摆在中国航天人面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思路点拨:主要有三个困难:一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二是要有安全返回技术;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第一和第二项在“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中已经有了解决的基础,第三项用了七年时间,通过建立航天员培训中心等一系列研究试验成功解决了。
活动5活动释疑破难
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搞载人航天,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都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政治上:载人航天技术属于世界上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技术带动工程,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集中反映和具体体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在载人航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上:如果我们当时没有掌握这些世界先进技术,现在我们就会被人看不起,从而受强国欺辱。载人航天作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科学技术领域,对人类的进步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经济上:未来太空资源的开发,必然是谁先开发、谁先获取、谁就受益,这无疑将影响到民族未来的振兴和发展。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载人航天能为解决这个人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奠定基础。
活动6活动课堂检测
一。语言积累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 )
A晖映(yìng)九霄(xiāo)奇迹(jī)不同凡响(fán)
B翌年(yù)酝酿(ràng)横亘(gèn)摘星揽月(lǎn)
C应用(yìng)苛刻(kē)扭转(niǎ)载人飞船(zǎi)
D着陆(zháo)耸入(sǒng)轨道(guī)可供借鉴(gōng)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
A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B 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沉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C 他们都经过了进乎苛刻的各种身体测试。。
D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做气载人飞天。。
3下面句子的括号中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B )
(1)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2)飞天路上的()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3) 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4)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A振动 重重 制定 竖立 B震动 重重 制定 竖立 C震动 重重 制订 竖立 D震动 重重 制定树立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B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C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D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5、假如你是杨立伟,遨游太空时你会想到什么
答:从的角度考虑,一是过程的艰难,二是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的兴奋,三是观察地球美景的奇妙角度,四是对父母妻儿的牵挂等等,可参照课文和后文杨立伟的演讲辞。答案不求一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新征程。
9,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可能:“863计划”的批准,给科技界带来了春天,这是以往所没有的情况。
催化剂:形象说明“863计划”加快了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的进程。
10最后一句“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新征程”。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用“又开始了”
答:原来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又有了向太空进军的经济实力。
活动7作业作业布置
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中国的航天人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联系课文内容,并补充课外有关资料,编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课前阅读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国际社会的反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国际社会、世界各地的宇航界专家、政要和媒体普遍认为,“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新时代”。印度、韩国、泰国、越南、爱沙尼亚、巴西、意大利、南非等国家政要、政府发言人或媒体都高度评价中国载人航天,纷纷向中国表示祝贺。俄塔斯社社长伊格纳坚科说:它表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俄罗斯媒体也认为,中国进入了太空新时代。美国非官方研究组织“海军分析中心”高级分析员迪恩•陈认为,“神舟”五号主要的考虑是声望和经济,中国此次若成功发射,显然会为中国航天科技争取潜在顾客。法国最大的新闻频道“LCI”专门组织航天专家认为,这是中国的一次飞跃。《费加罗报》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日本文部科学大臣河村建夫说,发射载人飞船标志着中国拥有先进的航天技术,他深感敬佩。“这是一次了不起的壮举”,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认为,中国宇航科学技术的水平很高。美国第一大报《纽约时报》、第二大报《洛杉矶时报》都评论说,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西班牙第二大报《世界报》这样评论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活动2活动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翌年( yì ) 苛刻( kē ) 酝酿( yùn niàng)横亘(gèn) 轨道( guǐ )
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泛指做事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2)对航天员的挑选则早在1969年就开始酝酿了。
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3)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指物品放置过久,覆满灰尘。
4填空。
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_事实_说话,不同的是,通讯的内容比消息_详尽__、__具体_、_形象。通讯的实效性不及消息,但可以有_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
_。
5雄关漫道真如铁。“飞天梦”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期盼,多年来,中华民族迈向太空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根据课文内容,请简要说说我国的航天史。
活动3活动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概述文章写作线索:
神舟五号升空、飞天梦终实现、神舟一号至四号的顺利升空、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五十年代末开始对、人造卫星的探索、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58年毛泽东的指示
活动4活动合作讨论
问题探究一: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思路点拨: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问题探究二: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为什么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
思路点拨: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同时也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是因为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怎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初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而且这些信息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也是很新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问题探究三:请分析一下本文的结构。
思路点拨: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本文导语部分是一、二、三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的、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这是一个举国瞩目的事件。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科学家们进行的不懈努力。
另外,这篇新闻还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的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问题探究四: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本文提到了哪几个关键性的事件
思路点拨: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指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问题探究五: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上天,摆在中国航天人面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思路点拨:主要有三个困难:一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二是要有安全返回技术;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第一和第二项在“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中已经有了解决的基础,第三项用了七年时间,通过建立航天员培训中心等一系列研究试验成功解决了。
活动5活动释疑破难
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搞载人航天,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都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政治上:载人航天技术属于世界上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技术带动工程,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集中反映和具体体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在载人航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上:如果我们当时没有掌握这些世界先进技术,现在我们就会被人看不起,从而受强国欺辱。载人航天作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科学技术领域,对人类的进步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经济上:未来太空资源的开发,必然是谁先开发、谁先获取、谁就受益,这无疑将影响到民族未来的振兴和发展。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载人航天能为解决这个人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奠定基础。
“梦天舱”是在空间站建设初期,由长征五号 B运载火箭采用捆绑发射的空间站核心舱。2021年,随着空间站核心舱交付使用,“梦天舱”将在我国空间站建造完成后,作为第一批航天员的休养生息场所。随着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实施,“梦天舱”也将成为空间站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悉,在此次发射中,长征五号 B运载火箭将搭载天宫二号与天宫三号对接,为中国航天员提供出舱活动空间。
“梦天舱”又称天和核心舱,是我国空间站第二阶段工程空间站核心舱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内部空间将用于为空间站安装和组装设备提供工作生活环境,以及进行科学实验和航天技术试验等。中国空间站第一阶段工程计划于2020年至2022年间发射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两个舱段。届时,天宫二号将承担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二阶段关键技术验证任务并向空间站交付任务两个任务段。
“梦天舱”由两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航天员舱内生活空间,另一个部分是轨道舱,二者可以自由对接。“梦天舱”与核心区的舱体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相同,也都是按照航天员出舱活动要求,充分考虑对结构强度、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部位设计。它使用了直径达26米、高为22米的钢制材料制成舱体,最大直径12米;配备两个约为15吨的太阳能电池板,可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电力。
目前,“梦天舱”由我国自主研制,天宫二号及天舟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后,将与空间站核心舱对接,进入组合体运行阶段,为航天员提供出舱活动空间,并完成在轨维修和科学实验。未来,这一组合体也将成为我国空间站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太空探索注入新的活力。从技术上来说,“梦天舱”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国空间站建造及运营提供支持服务,并为中国航天员提供出舱活动空间和其他必要设备。
梦天舱”采用了三个舱段的组合方式,分别是核心舱—天舟货运飞船—天宫二号(简称“天舟”),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可携带两名航天员在轨驻留3个月以上;另一个是天舟货运飞船,可携带两名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以上。中国空间站核心舱由货运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组成。
天舟四号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我国空间站全面建造的揭幕,也是全面完成我国空间站建设、实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之战,将为稳步推进我国空间站工程任务、打造国家太空实验室奠定坚实基础。
据报道,5月10日凌晨,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位于海南文昌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在历经数小时的飞行后,天舟四号顺利完成与空间站核心舱后向对接。
据天舟货运飞船系统主任设计师杨胜介绍,作为空间站的地面后勤补给航天器,天舟货运飞船采用型谱化方案,设计了满足不同货物运输需求的全密封、半密封半开放、全开放3种货物舱模块,与通用推进舱模块组合,形成全密封货运飞船、半密封半开放货运飞船和全开放货运飞船3种型谱。
此次发射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为全密封货运飞船,是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它承担着为神舟十四号乘组提供物资保障、空间站在轨运营支持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使命,停靠空间站期间将实施货物补给、推进剂补加。
尤其使人瞩目的是,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为全密封货运飞船,是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它承担着为神舟十四号乘组提供物资保障、空间站在轨运营支持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使命,停靠空间站期间将实施货物补给、推进剂补加。
今年以来,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接连不断、异彩纷呈,不仅有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成功安全返回,尤其值得小伙伴们关注的,还将有六次航天发射任务。通过六次航天发射,将持续对我国空间站进行在轨建造,继而完成空间站搭建工作。
4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载人航天办主任郝淳称,根据任务计划安排,2022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即两次货运飞船、两次载人飞船发射和两次实验舱的发射,主要目的就是搭建天宫空间站“T”字结构,完成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这6次任务分别为: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10月发射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之后空间站三舱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随后将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尤其值得小伙伴们关注的是,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将由3名航天员组成,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轨轮换后,将在轨驻留6个月。
小伙伴们知道,自2020年以来,我国已经成功进行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随后接连进行了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十三号载人飞船,以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等6次航天飞行任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设中,关键技术任务圆满完成,从而为下步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空间站奠定基础,今年,将要完成六次航天发射任务,尤其值得小伙伴们关注。
总之,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52年来,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长足进步,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我国发射空间站对我国的航天意义重大,这是我国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之一,是我国航天事业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必然趋势,是我国航天事业后续研究项目的根本与基础。
1、为什么叫天和?
目前我国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已经发射成功,那么为什么叫做天和呢?有的人说天和可能取自天驱与太和寓意着天地人和,是我国古代的一句古老祝福。也有人说天河二字取自庄子的知北游,其中有一句名句便是:若证书形意舒适天和将至。这句名句的大体意思是端正你的形体集中你的注意力,天地之间的浩然和气变回自然到你的身上来,目前官方还没有合理的解释,但是无论出自哪种说法,都表明中国航天航天器的命名浸透着中国的古老传统文化,总是显得那么浪漫,那么恢宏。
2、为什么要发射空间站?
可能有人奇怪,目前已经有了国际空间站,那么为什么我们中国还要发射了一枚自己的空间站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目前的国际空间站iss并不允许中国宇航员入住,iss是16个国家发起组成的目前有五个国家和机构合作运行,这五个国家分别是美国宇航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空间局,日本航空航天研究局以及加拿大航天局,由于当初iss建造的时候,中国并没有投入资金,所以目前的国际空间站是不允许中国宇航员进的,我们无法利用国际空间站,只能自己创造一个空间站来进行宇宙研究的探索与发现。
3、天和空间站的研究历程:
中国航空历史的发展非常困难,经历了十余年可谓真正的是十年磨一剑,在1992年九月的时候,我国的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正式实施,当时921工程的决策人员就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策略。第一步是载人航天飞船,第二步是突破载人航天飞船和空间站的对接技术,第三部便是建造空间站。我国的空间站一旦建立,就会为我国的空间科学实验创造进一步的基本条件,这将会成为我国航空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中国载人航天标识的内容和设计特点如下:
1、设计内容
形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图案整体形状为字形加文字结构。
颜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图案为渐变蓝色,由蓝色、灰色、白色径向组成,中心为白色,中间段使用灰色,外圈为蓝色。
蓝色色值为:PANTONE 3005C;CMYK:100,34,2,20;RGB:0,123,198。灰色色值为 PANTONE COOL GRAY 3C;CMYK:0,0,0,17; RGB:226,226,227。白色色值为 RGB:255,255,255。
2、设计特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整体由创意图形和“CMS”(“China Manned Space”英文首字母缩写) 构成。图形涵盖舱体与太阳能板构成的空间站外形,体现航天特色;融合中国的“中”字书法字体,彰显中华民族腾飞的力量,标识尾部如同火箭腾空时刺破苍穹的烈焰,体现出豪迈拼搏的航天精神;图案整体设计成一只展翅翱翔的鲲鹏,寓意逾越天际、志存高远的自信。
中国载人航天标识结构示意
中国 铿锵有力的书法体呈现出中国的“中”字,寓意中华民族腾飞的力量。
腾空之力标志尾部的书法笔触如同火箭腾空时刺破苍穹的烈焰,体现出豪迈拼搏的航天精神。
中国版图标志尾部的书法笔触由中国版图轮廓构成。
空间站标志图形创意源于空间站外形——舱体与太阳能板,同时结合成中国的“中”字呈现,体现出航天的属性特征。
鲲鹏标志整体如同一只展翅翱翔的大鹏鸟,有逾越天际,志存高远的自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