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上联以东方做开头 ,下联以文杰作开头的对联 谢谢

求 上联以东方做开头 ,下联以文杰作开头的对联 谢谢,第1张

1 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楹联丛话》卷六)南京燕子矶旁永济寺有一联(《楹联丛话》卷六)云: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原有一联(苏文洋《古今联话》第139页)云: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以上两联与第一联采用相同的艺术手段,均无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断定谁是创新,谁是仿效;但可以说明,相同的艺术手段,可以表达绝然不同的思想情趣。

2 重九节塞上称觞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此联是彭元瑞和纪晓岚合作的万松岭行宫新联(《楹联丛话》卷二)。上联由彭元瑞出句,下联由纪晓岚应对。乾隆55年(1790年)重阳节前,乾隆从热河木兰围场打猎回来,驻跸于万松岭行宫。联文是乾隆八十寿诞的颂词,妙在切人(乾隆)、切地(万松岭)、切时(重阳节),而且采用了拆字(松-十八公)、叠字(处处,年年)和两字颠倒自重自对(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于俗套,不是文字游戏,虽是奉承之作,可谓对联极品。

3 今年季子不回家

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尽今年季子不回家

此联为"联圣"方地山所作春联。方是袁世凯的门客,袁世凯二儿子袁寒云的老师(《名联趣谈》284)。有一年春节他写了这副春联,说东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节不回家了。方把东家捧为孟尝君,自比为苏秦,既夸了东家,又夸了自己,确是大手笔的"杰作"。王君实先生在四十年代讲授此联时,用了另一版本,下联是"金未尽衣未敝",可惜未知其来源。

此联在结构上由两个三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构成,读起来,节律感很强,用二元序列表示为:110,110,1100011 / 001,001,0011100 可以看出:三言句式重复一次,而且与七言句式的前三位相重,因此,在结构上,三言句式只是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复。这是我们上面没有提到的最佳结构。此联在用典上也非常讲究,上联用《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下联用《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故事,都出自《战国策》。读这副对联等于重温了两篇名著。

4 东墙倒西墙倒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朱熹赠漳州某士子联(《楹联丛话》卷一)。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但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总是道貌岸然。此联很有人情味,很幽默。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居住条件虽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虽然没有人去拜访他,倒可以安心读书。上联写得有点夸张,但对比强烈。这是最早的用韵联,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

长歌粗短歌疏诗平平聊自娱

梁章钜也写过一副用韵联如上(《楹联丛话》卷十二)。此联挂在"藤花吟馆",记录了他在58岁引疾归里后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评价,对联用韵,并非必要,但用了韵,读起来更入调。十年后他又将此联作了修改: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此联挂在浦城的"草堂",时年68岁(《楹联续话》卷二)。将两联比较,可以了解梁章钜 在诗艺方面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此联是何淡如(1820-?)为佛山"春色赛会"写的对联(《名联谈趣》54条)。写出了民间欢乐的元宵节情景:灯月交辉,游人如织,多么美好的春夜!

用韵后加强了欢快浪漫的气氛。

5 酒狂称圣草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

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这是梁章钜为江苏常熟草圣祠写的对联(《楹联续话》卷一)。唐张旭曾为常熟县尉,善草书,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世称"草圣"。此联将张旭的书酒风格写活了。如见其人,如观其字。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蟠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流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这是清代诗人顾复初为成都杜甫草堂写的对联(《古今联话》第148页)。杜甫是"诗圣",风格与"草圣"不同,而且草堂不是祠庙。此联从时代着眼,

上联以感叹口气说,几千年来能有几个杜甫这样的诗人。下联说,即使像这样的诗人在当时也并不得意,但他 的精神财富是流传下来了。

6 萍水因缘成一梦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因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这是小凤仙挽蔡锷联(《古今联话》第202页)。此联情词并茂,款款道来,儿女情长而不减英雄本色。论者以为非小凤仙所作,究竟出自何人手笔尚待考证。燕支即燕脂,与鹏翼相对。因缘比姻缘意义更广。

名既大谤亦随焉学术之争犹有待千秋定论

健则行倦则睡耳哲人屦萎究难消一代沉哀

这是梁寒操挽胡适联(《名联谈趣》390条)。上联说,胡适是大名人,也是最有争议之人,但在学术问题上不必"盖棺定论"。下联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浮生若梦,人人都有一死,但对他的去世难免使一代人感到悲哀。此联持论公允,语气老成,不颂而自扬,不悲而更哀。是耐人寻味的挽联精品。

哥了了无言潦草文章拼命酒

子归归不得落花风雨葬魂诗

这是太仓吴养涵先生挽胡粹士联。钱钟书先生在《槐聚诗存》中有一诗题为《乡人某属题哭儿记,儿从军没缅甸,其家未得耗,叩诸乩,神降书盘曰,归去来兮,胡不归》。"乡人某"即胡粹士(1888-1946)。胡太仓沙溪人,1931年赴美留学,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任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教授兼图书馆馆长。抗战期间爱子敬侃殉职缅甸,因作《哭儿记》以文志痛,借酒浇愁。吴曾任太仓图书馆馆长,系知名学者,与胡知交。上联说"老兄无声无息地走了,留下的是《哭儿记》和拼命喝酒的悲痛形象",下联说"令郎想回也回不来了,只有让春天的落花在风雨中把您的诗魂埋葬。"此联巧妙地用"哥了"谐音爱发鸣声的"知了"与无言形成强烈对比,用"子归"谐音思乡以至啼血的杜鹃鸟"子规",而且用了叠字,如闻呜咽之声。对仗工丽,含义深切,悲痛之情用艺术手段表达得淋漓尽致,堪称挽联精品。此联由书法家胡绳祁先生凭五十年前记忆提供,难能可贵,否则将淹没无闻矣。

7 衔远山吞长江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这是伊秉绶所作扬州平山堂集句联。上联集范仲淹《岳阳楼记》和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句,下联集王禹偁《黄冈竹楼记》中句,天然浑成(《古今联话》第128页)。读一副好的名胜集句联,不仅卧游胜地,而且重温名著,一举两得,其乐无穷。

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

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这是郭沫若题丽江得月楼联(王存信王仁清《中国名胜古迹对联选注》第471页)。此联写得月楼的山水环境,令人神往。联家需要有诗人的想象力才能化优美为神奇。

8 沧海日赤城霞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匡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我斋壁

青莲诗摩诘画右军书左氏传南华经马迁史薛涛笺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吾山庄

这是明李东阳题书斋联(《名联谈趣》589条)。此联与众不同的是大量使用三言句式,以最简练的文字,网罗宇宙奇观,古今绝艺,绘我斋壁,置吾山庄 。这确是联坛奇观,联家绝艺。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气爽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岳阳楼联

这是清何绍基题岳阳楼联(《名胜鉴赏词典》第109页)。杜少陵五言绝唱是指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范希文两字关情是指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乐"两字。滕子京百废俱兴是指王勃《滕王阁序》"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吕纯阳即吕洞宾,曾三过岳阳楼。上联写岳阳楼人文,下联写洞庭湖水势。悠悠历史,浩浩江水,不胜感慨。

9 过到六旬犹少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

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祗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

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以多

这是清郑板桥六十自寿联(《楹联丛话》卷十二)。此联虽系述怀言志,却写得生动活泼,其中有养生之道,经验之谈,显示了郑板桥的个人风格。

10 五百里滇池

五百里滇池 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 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 北走蜿蜒 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 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 梳裹就风鬟云鬓 更萍天苇地 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孤负四围香稻 万顷晴沙 九夏芙蓉 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 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 叹滚滚英雄谁在 想汉习楼船 唐标铁柱 宋挥玉斧 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 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 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 都付与苍烟落照 祗赢得几杵疏钟 半江渔火 两行秋雁 一枕清霜

这是孙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楹联丛话》卷七)。此联已传诵海内,成为不朽之作。其结构特点是反复运用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 / 1100,0011,0011,1100),以三组同边自对为中心,在不同位置上添加不同数量的领衬字,联文顾盼多姿,声调连绵一气。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财连亨通步步高 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财源滚滚随春到 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创大业千秋昌盛 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春归大地人间暖 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大地流金万事通 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大顺大财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冬去山川齐秀丽 喜来桃里共芬芳 横批:新年大吉

  多劳多得人人乐 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发愤图强兴大业 勤劳致富建小康 横批:科技致富

  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福星高照全家福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高居宝地财兴旺 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和顺门第增百福 合家欢乐纳千祥 横批:欢度春节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欢声笑语贺新春 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精耕细作丰收岁 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内外平安好运来 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日日财源顺意来 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岁通盛世家家富 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皆大欢喜

  天地和顺家添财 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万事如意展宏图 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迎新春事事如意 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

  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虎年春联集锦(五言):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 横批:喜气盈门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虎年春联集锦(六言):

  大地歌唤彩云 满园春关不住 横批:春色满园

  共享锦绣年华 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喜迎新春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欢度佳节

  虎踞龙盘今胜昔 花得鸟语旧更新

  人民气魄如龙虎 祖国江山似画图

  唯大英雄能伏虎 是真俊杰敢擒龙

  英雄气概如龙虎 祖国江山似画图

  丙部琳琅春馥郁 寅宾璀灿日光华

  赤县奔腾如虎跃 神州崛起似龙飞

  丑旧寅新宏图展 牛归虎跃春意浓

  丑去寅来千里锦 牛奔虎啸九州春

  春风浩荡神州绿 虎气升腾岳麓雄

  春风着意随人愿 虎气生威壮国魂

  春光春色源春意 虎将虎年扬虎威

  春节乍闻春有喜 虎年乐见虎生风

  春晓寅回人起舞 岁祯虎啸物昭苏

  憨厚忠诚牛品德 高昂奋勇虎精神

  虎步奔腾开胜景 春风浩荡展鸿图

  虎年赢得春风意 喜讯唤来燕子情

  虎气顿生年属虎 春风常驻户迎春

  虎气频催翻旧景 春风浩荡著新篇

  虎添双翼前程远 国展宏图事业新

  虎啸大山山献宝 龙腾祖国国扬威

  虎啸青山千里锦 风拂绿柳万家春

  虎啸一声山海动 龙腾三界吉祥来

  虎跃龙腾生紫气 风调雨顺兆丰年

  虎跃龙腾兴骏业 莺歌燕舞羡鹏程

  虎跃神州千业旺 春临盛世万民欢

  花事才逢花好日 虎年更有虎威风

  黄牛虽去精神在 猛虎初来气象新

  江山秀丽春增色 事业辉煌虎更威

  江山一统腾龙日 岁月三春入虎年

  金牛昂首高歌去 玉虎迎春敛福来

  金牛辞岁寒风尽 白虎迎春喜气来

  金牛辞岁千仓满 玉虎迎春百业兴

  金牛奋蹄奔大道 乳虎添翼舞新春

  金牛奋蹄开锦绣 乳虎添翼会风云

  金牛送旧千家乐 玉虎迎新万户欢

  门庭虎踞平安岁 柳浪莺歌锦绣春

  门浴春风梅吐艳 户生虎气鸟争鸣

  年逢寅虎群情奋 岁别丑牛大地春

  牛肥马壮丰收岁 虎跃龙腾大有年

  牛肥马壮家家富 虎跃龙腾处处春

  牛奋千程荣盛世 虎驮五福贺新春

  牛奋四蹄开锦绣 虎添双翼会风云

  牛耕绿野千仓满 虎啸青山万木荣

  牛耕沃野扬长去 虎啸群山大步来

  乾元启运三阳泰 斗丙回寅万户春

  人逢盛世精神壮 虎跃奇峰气势雄

  人间喜庆康平世 虎岁承欢幸福春

  人入虎年鼓虎劲 门添春色发春辉

  人添志气虎添翼 雪舞丰年燕舞春

  人效黄牛心自贵 岁朝寅虎劲更高

  山明水秀风光丽 虎跃龙腾日月新

  四海龙腾抒壮志 千山虎啸振雄风

  四海三江春气息 千家万户虎精神

  四海笙歌迎虎岁 九州英杰跃鹏程

  新年捷报虎添翼 大路朝阳马奋蹄

  兴伟业仍须牛劲 展宏图更壮虎威

  一代英豪生虎气 三春杨柳动莺歌

  英雄时代英雄业 龙虎精神龙虎年

  莺歌燕舞新春日 虎跃龙腾大治年

  迎春节莺歌遍地 兴中华虎劲冲天

  宅后青山金虎踞 门前绿水玉龙盘

  春风浩荡花香鸟语 岁月峥嵘虎跃龙腾

  虎跃龙腾九州焕彩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牛奔福地普天献瑞 虎卧华堂满院生辉

  势如破竹人欢马叫 安若泰山虎踞龙盘

  紫气东来江山如画 红旗招展龙虎扬威

  白虎替青牛招财进宝 黄莺鸣翠柳辞旧迎新

  虎跃龙腾创人间奇迹 莺歌燕舞描大地春光

  虎跃龙腾有天皆丽日 花香鸟语无地不春风

  花团锦簇江山添异彩 虎啸龙吟华夏壮神威

  金牛辞旧携凯歌而去 乳虎迎春带捷报新来

  瑞雪兆丰年年年大吉 丑牛接寅虎虎虎生威

  岁月逢春山河添锦绣 人民思治龙虎振精神

  效虎豪吟放怀歌富岁 闻鸡起舞挥笔颂春光

  祖国腾飞大鹏振羽翼 宏图再展乳虎显神通

  迎虎年敢逐改革拦路虎 送牛岁勇当奉献老黄牛

  虎年春联集锦(七言):见2010年虎年春联大全(一)

  虎年春联集锦(八言):

  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喜字成双花好月圆 横批:国泰民安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虎年春联集锦(大于八言):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1横批:盛景争春

  楼外春阴鸠唤雨

  庭前日暖蝶翻风

  赏析:‘唤’字用得神秘,而“翻”用得最为活泼,巧妙,把风的活动写得很形象,再说暖蝶如何‘翻’风,这倒有点意思,‘逐’字把春这一景象给拟人化,形象解释了鸟声因春‘逐’而来 。

  2横批:吉星高照

  新春富贵年年好

  佳岁平安步步高

  赏析: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3横批:前程似锦

  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

  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

  赏析:此联横批用“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

  4横批:新春大吉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

  日暖神州万物生辉

  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

  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

  赏析:这类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5。横批:万事如意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赏析:这类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古今对联欣赏(一)

春联小史

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在门上或大门两边贴上大红的、写着吉祥联语的对联,以烘托新年的气氛,这也是古代遗风。

战国时,中原百姓在门旁挂“桃梗”堪称春联之“始祖”。所谓桃梗,就是用桃木刻的木偶,据云可以驱邪恶,保平安。后来渐渐变成挂“桃符”。桃符也叫门神,是用桃木板刻上“神荼、郁垒”的字样,相传这是两个能降伏恶鬼的神。”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皇帝孟昶(chǎng)写的,现在公认是最早的一副春联。

“春联”名称的诞生是在明朝。据载: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曾在除夕传下圣旨“公卿士庶家,须加春联一副”,要各家各户贴上春联,并微服出巡,观赏取乐。朱元璋还亲题一联赠予文臣陶安,联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经统治者这么一提倡,自此,春联之风流行民间。

(注:因对联最早源于春联。)

对联种种

春联:是对联中使用最广的一种节日用联,多数是悬挂或粘贴在大门两边。春联,有的地方又叫“春贴子”、“门贴”、“门对”、“对联”、“挥春”等。

婚联:即结婚用联。多含有祝福新人幸福、白头偕老等意。

寿联:祝寿的对联。多含长命百岁、赞颂德行等。自作寿联的,也有对自己一生作总结或对人寿、康宁等进行描述。

贺喜联:因亲朋有喜事而赠送之联,多有恭贺、祝愿之意。

题赠联:指题赠友人、晚辈、下级或河山风光等的联语,多有劝勉、赞颂等意。

集句联:将古文、诗词中的对偶句集拼而成的对联,又称作诗词集句联。

趣对:指游戏笔墨、具有趣味而雅俗共赏的对联,其内容一般活泼,诙谐有趣。

戏台联:旧时演戏,往往在戏台两旁贴副对联,或宣传戏剧的特点和作用,或指导观众观戏,或反映剧场的欢乐气氛。有的戏台联还借题发挥,寓意深长。

名胜楹联:是指风景名胜之处的对联。这类对联,有的写景咏物,有的抒怀叙情,有的评人论史,有的借景说情。其风格多样,或诙谐纤巧,或明快豪放,或庄严深沉。

口语联:指包括对联的口头创作、俗语对和白话对联。其特点是通俗、口语化,或富趣味性。口语对联中有相当部分还有斗智、试智的内容。

讽刺联:这是用于讥讽某种人或某类事物而用的对联。其语言往往尖锐泼辣,入木三分,令人深省。

格言联:这是格言、警语一类的对联。或用来自勉,或题赠他人,有的挂在中堂,有的置于座右。

挽联:为对死者表示哀悼而专作的对联。有为已故者作的,也有专为自己作的。内容或歌功颂德,或借题发挥,也有正题反做,讽刺或揭露死者。

行业联:指各行业专用的对联,如商业、服务行业等。

我国长联前十名

昆明大观楼长联,被称作“天下第一长联”,乃因其出现得最早,也被最早介绍(梁章钜《楹联丛话》,1840年)。其“长”实际只是清乾隆年间“之最”,现在发现比它长的又有一大批。且按字数由多至少,介绍长联的“前十名”。

1.清人钟祖棻(fēn字耘舫)拟题四川江津临江城楼联,1612字。作者作于狱中。据说,江津有关部门准备将其镌刻悬挂起来。

2.今人华武赞长城联,1000字。此联获1985年春节全国征联纪念奖。

3.清人钟祖棻(字耘舫)六十自寿联,890字。作者作于1906年,时在狱中。

4.今人李芸青题长沙天心阁联,456字,为1983年天心阁重修而作。

5.今人马连明题辽宁千山山门,426字。

6.挽友联,412字,作者不详,可能为清末民初人。

7.清人张之洞题湖南洞庭君山屈原湘妃祠联,400字。《对联欣赏》引自《荩箧(jìn qìe)集》,原缺16字,后由史树青据《对联杂录》补出。

8.清人李善济题四川青城山山门联,394字。作者四川通江人,作于1910年。

9.挽昆明“12·1”惨案烈士联,392字。作者不详,作于1945年。

10.清人潘炳烈题武昌黄鹤楼联,350字。

这些是“十长”,而不是“十佳”。排前十名,可靠性还大些,再往下排,就必然会有“遗珠”之憾了。据资料看,昆明大观楼180字长联要排到50名左右了。

对联十七种

1.拆字。例一:“此木是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此木”合为“柴”;“山山”合为“出”;“因火”合为“烟”;“夕夕”合为“多”。例二:“妙人儿倪家少女;搞弓长张府高才。”例三:“张长弓,骑奇马,单戈合;种重木,犁利牛,十口为田。”例四:“户羽石皮,湖北先生摇破扇;革圭不正,江南女子靸(sǎ)歪鞋。”“户羽”、“石皮”是“扇”和“破”的拆字,“革圭”、“不正”是“鞋”和“歪”的拆字。例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2.谐音。例一:“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例二:“师姑田里担禾上(和尚);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例三:“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上联缺“一”,“衣”是“一’’的谐音,即缺衣;下联少“十”,“食”是“十”的谐音,即少食。横批意为没有东西。

3.回文。例一:“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反过来为:“天连碧树春滋雨,地满红香花送风。”例二:“柳如是如柳;华来士来华。”例三:“秀气云山云气秀;山青霭秀霭青山。”

4.叠韵。相同或相近音的字紧挨在一起。例一:“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例二:“嫂扫乱柴呼叔束;姨携破桶叫姑箍。”例三:“屋北鹿独宿;溪西鸡齐啼。”

5.异字同音。例:“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云间雁,檐前燕,篱边鷃,物类相同。”例二:“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6.同偏旁部首。例一:“泪滴湘江流满海;嗟叹嚎啕哽咽喉。”例二:“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7.数字。例一:“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幅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例二:“一叶孤舟,坐着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十年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相传为苏东坡与二位学友赶考时所作。例三:“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8.复字。一副对联上下联内分别有一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多次出现。例:“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

9.叠字。例一:“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例二:“进进出出笑颜开,人人满意;挑挑拣拣花色美,件件称心。”

10.加词急转。在原有对联上加词,改变原意。例:“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11.藏字。对联中藏入人名、物名、地名等等。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曹锟出钱贿选总统后,章太炎题了这样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这副对联把“民国何分南北,总统不是东西 ”巧妙地藏于其内。

12.叠字读音不同。例一:“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例二:“长长长长长长长;行行行行行行行。”

13.反推。例一:“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例二:“无锡锡山山无锡;黄河河套套黄河。”

14.哑联。乾隆微服私访,对一锄地农民指塔出上联:“孤塔矗矗七层四方八角。”农民摇手而去,这个摇手动作就是下联:“双手摇摇五指两短三长。”苏东坡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东坡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所指处有一条大黄狗正在狼吞虎咽地吃东西。佛印顿悟,随即将自己手中的题有苏东坡诗句的大蒲扇抛入水中。就这样完成了一副双关哑联:“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

15.集句。将前人诗文中的名言警句,按对联要求组成新联。例:“无丝竹之乱耳;乐琴书以消忧。”由刘禹锡《陋室铭》和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文句集引而成。

16.改字。古时某地主家父子用钱各买了一个“进士”,妻媳因而被封为“夫人”,于是在门前贴了一副对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贫苦农民恨之入骨,夜里在对联上改了几笔,变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17.连环。某地主过生日,有个富人出了一个上联:“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有个农民对了下联:“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田不好,好一个老杂种,终久必死,死无葬身之地,地起未打莫来,来之后悔,悔之晚矣。”

对联风格五类型

对联与其它文艺作品一样,也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由于作者的秉赋、性格、气质、素养、情思的差异,必然导致格调、气度、态势、风姿、神采、韵致、情趣的差异。下面介绍五种类型:

1.豪放这种风格表现在用词夸张,内容豪放,气魄宏大,无所拘束。如有一副写“虎”的对联:“云飞剑舞雄千里;目电声雷震万方。”

2.婉约这种风格表现在文词委婉,具有不失本意的温和与曲折感,常用比喻修辞格,如:“三春花满香成海;八月涛来水作山。”

3.浪漫这种风格表现在对联的诗意浓,充满着幻想,故意“言过其实”,加以渲染,加强读者印象。如:“抚动琴弦,适觉座中风雨至;哦成诗句,应知窗外鬼神惊。”又如:“千尺水帘,今古无人能手卷;一轮月镜,乾坤何匠用功磨。”

4.朴实这种风格表现在用语平常,直言快语,明白晓畅。给人一种直切、朴实,稳重的感觉。如:“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5.诙谐这种风格表现在语言幽默,意味深长。如:“鼠无大小皆称老;龟有雌雄总姓乌。”又如:“母鸭无鞋空洗脚;公鸡有髻不梳头。”

皇帝年号嵌入对联

清文宗(咸丰)在位时曾举行大寿,有状元萧景钟将当朝及前六朝共计七个年号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分别嵌入上下联句首,作颂联云:“顺天心,康民物,雍和其德,乾健其身,嘉惠普群黎,道光绍虞夏商周,咸歌盛世;治宇内,熙政绩,正直洽朝,隆平洽野,庆云生五色,光华焕星辰日月,丰溢皇都。”

在我国对联中,以年号分别嵌入上下句首者,实为罕见。此对联用语精炼,对仗严谨,扣合工整,字句恰当,是名副其实的“绝对”。据传说,萧景钟因私行不检,遭受革职的处分,因作此颂联而获得文宗的赏识,遂又复功名。

藏 谜 联

谜语对联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1.藏意法:把谜底的意思隐藏在联语里面,例如:“秉公不偏三尺律;凿壁可偷一线光。”每句各打《三国演义》一人名。谜底是:法正、孔明。

2.藏形法:把文字的笔画、结构,巧妙地藏进联语内,例如:“远树两行山侧立;扁舟一叶水平流。”谜底:慧。这一副字谜联面底缀合、谜趣盎然,被谜界一致公认为藏形谜中的典型佳作。

3.组字拆字法:将联语中字的笔画、部位或增或减,另行组合或分解,例如:“苟不为非何所罪;皆因失口而伤吾。”上联谜底为“四”字,下联谜底为“五”字。

4.隐喻法:利用某些事物的特征来隐喻谜底。例如旧时一商号开业时某秀才撰来贺联:“公鸡鲤鱼母猪肉;木耳黄花酒曲粑。”从字面上看,此联没有写什么“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语,但联中列举的六种食物,普通老百姓都懂得是“发物”,对于这家店铺来说隐喻着“开业大发”的意思,可谓高妙!

歇 后 联

有一类奇特的颇似歇后语的对联,以每联末字漏写或缺写。用缩脚潜尾藏意,或隐去联语本意,让读者去体会潜藏的另一番意味。这类联语,也有人叫“潜藏联”。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以难对试人才智。一次,小酒店掺水卖酒,朱元璋以“君子之交淡如”出联要秀才徐文属对,徐对以“醉翁之意不在”,联尾潜去“水”、“酒”两字。50年代,香港影星莫愁自杀,易君佐写一挽联:“与尔同消万古;问君能有几多?”上下联各有意漏去一个“愁”字,既切莫愁的名,又隐含深沉的悼念之意。古人作联嘲笑某庸医吉生:“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将“逢凶化吉”和“起死回生”两个成语中最后一字(也是庸医的名字)歇住不说,而字面又极尽嘲讽揶揄之能事。这类歇后联,往往采用古代诗词文章中众所熟知的句子。

有的与上稍有不同,不是用的集句形式。如旧时某地百姓送给一个外号“填不满”的贪官一副寿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粗看难知内里,略加咀嚼。拍案称绝,原来用的也是潜尾法,上联缺“八”,下联少“耻”,寓“王八无耻”之意。

另一种歇后联,用有意空字的手法,让人感到“无字胜有字”。相传明代诗人李东阳小时聪颖过人,一次与伙伴放风筝,不慎风筝线断落人了某员外的庭院里。李东阳大胆地入院讨取风筝。员外要李对课,对得上才还他。员外出的上联是:“童子六七人,毋如尔狡。”李东阳略思片刻,答道:“员外二千石,莫若公”。这个有意缺空的字,可用“廉”也可用“贪”,视员外归不归还风筝而定。

还有一种是歇去本意,让人思考猜测所含的真意,这类联语有的略带谜语联的味儿。郭沫若《少年时代》回忆录载,他就读四川嘉定中学堂时,该学堂监学丁平子等辈一次去游高标山的万景楼,撰联一副挂楼上,云:“六秀才同游一日;万景楼从此千秋。”老先生王兴岩对这种高傲、旁若无人的态度极为气愤,改联为“六秀才只通六窍,万景楼遗臭万年”。人有七窍,可谓“只通六窍”?

原来尚余一窍,正是一窍不通,歇去本意,叫人意会,极为诙谑。

“续字”联

在楹联中,有一种“续字”联别具情趣。

明代翰林学士解缙,小时候在自家的大门上写了一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对面竹园的主人很不高兴,心想,我家的景色岂能让他借用?

便命家人把园中竹子砍去一截。解缙见了,笑着在对联下加了一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竹园主人更生气了,索性叫人把竹子全砍光。解缙则又在联上加一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竹园主人只能佩服解缙奇才。

纪晓岚是清代有名的文人,有一次,乾隆皇帝与他对句为戏。乾隆说:“两碟豆。”纪晓岚对道:“一瓯油。”乾隆改口说:“我念的是——两蝶斗。”纪晓岚应对道:“我说的是——一鸥游。”乾隆又说:“我念的是——林间两蝶斗。”纪晓岚沉着地答:“我对的是——水上一鸥游。”两人不禁欣然大笑。

据说有位教书先生嗜酒,并常撒酒风。一天,他出对让弟子对。先生说:“风。”弟子对:“雨。”先生又添成三字对:“催花雨。”弟子接着对道:“撒酒风。”先生又添为七字对:“园内阵阵催花雨。”弟子又对道:“席上常常撒酒风。”先生很不高兴,弟子说:“先生若是不改过,那我就是先生的先生了。”

清代有一官吏,贪且酷,正月初一,自贴一春联云:“爱民若子,执法如山。”有人夜晚在每句下面各添一行字,变成:“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为其山乎!”

清朝末年,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顽固派和洋务派,却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挠。有一次康有为生日,各界人士赠送寿联,其中有一副:“国家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各是“有”和“为”,恰是康有为的名字。这显然是顽固派故意引用《礼记》、《论语》中的句子来进行侮辱的。因为原句的“有”字下面是“妖孽”,“为”字下面是‘‘贼”。康氏的大弟子梁启超看了不声不响地挥笔疾书四个大字,分别添在两联的卞面,使寿联变为:“国家将亡必有忠烈,老而不死是为人瑞。”众人读后,称赞不已。

“无情对”拾趣

作对联必须讲究文字(包括词类和声调)与情理的对应关系。但“无情对”却只要求字面对仗工整,而不管词意阴错阳差、牛头不对马嘴。众所周知的“高门桃李争春日,美国荷兰比利时”便是典型的例子。

相传“无情对”由清代张之洞所创,有一天,张之洞邀几位友人在陶然亭饮酒赛诗,席上有一客人以自己所作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求征下联,张之洞对曰:“果然一点不相干。”另有一客人则以“萧何三策定安刘”为对。两个下联虽然与上联对仗工整,且能各自通顺成章,但联中之词依其本义,并不能同上联相对。这正是无情对独特之处。联中“树”、“果”、“萧”皆为草木类;“已”、“然”、“何”皆为虚字;“半”、“一”、“二”都为数字;“寻”、“点”、“策”可转义为动词,“休”、“不”、“走”为虚字;“纵”、“相”、“安”也能作虚字解;“斧”、“干”、“刘”则全是古代兵器。只有这样把上下联中相对应的每一个字作一番别解,才能看出其内在的貌似“无情”却“有情”的特殊关系。最后,张之洞又以饮酒赛诗地“陶然亭”三字命作无情对,客人中有一人笑道:“若求无情,除非阁下的姓名。”众人一听无不畅怀大笑。原来这位客人是以“张之洞”应对“陶然亭”。

今有人春节偶得一联云:“蛇年初禁会海,马季方成笑林。”不过是模仿前人之作,不及下面的这一则有趣:某厂拟将电脑引入生产线,厂领导都同意请工程师李某作为攻关的主持人。但李因闲散日久,染上搓麻将的嗜好,颇令人担心。于是张厂长找到李某谈话,谈话时顺手写了一张纸条相送,上面写着两句话:“下铁心莫搓麻将,上电脑要选精兵。”当时张并无心作对联,但李看后不禁哈哈大笑,说:“这副对联真是太妙了,我永远不会忘记。”此后李果然不负众望,作出了优异的成绩,并且逢人便介绍这副对联,说它论文字属于“无情”,而论事实则不仅有情而且大有深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324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