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乐手抄报的内容

新年快乐手抄报的内容,第1张

新年快乐手抄报内容:

 祝你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只有雪地上留下艰辛的足迹,才会懂得火的珍贵,火的炙热。

祝新的一年中你的生活美满幸福。 在这快乐分享的时刻,思念好友的时刻,美梦成真的时刻,祝你——新年快乐,佳节如意! 元旦快乐!合家幸福!在新的一年里好事多多!笑容多多!开心每一秒,快乐每一天,幸福每一年,健康到永远!

 每年的这个时候,祝福就会象海洋涌向你,希望我的祝福象一叶轻舟,载你乘风破浪,到达成功的彼岸!新年快乐! 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新年快乐连连,送一份美妙的感觉祝你来年万事圆圆,送一份漂亮的礼物祝你微笑甜甜。

 玫瑰是我的热情,糖果是我的味道,星星是我的眼睛,月光是我的灵魂,一并送给你--我的爱人,新年快乐!

          

手抄报新年的祝福语如下:

1、又是一年春节到,燃放爆竹和花炮,辞去旧岁好运到,穿上新衣戴新帽,见面互道新春好,拜年莫忘送红包,吃了年糕步步高,圆圆的饺子赛元宝春节吉祥!

2、我怕明天晚起,就预订了新春的第一缕阳光送给你, 新春快乐!预定第一缕晨风,祝一帆风顺!预定第一鹁鸣,心想事成!

3、新春雪漫漫,人间处处新!春节快乐,新春幸福!辞旧迎新,心想事成。以真挚热诚的祝福,在春节之际表示思念之情。祝春节快乐,新春快乐!

4、祝你在新春里: 一家和和睦睦,一年开开心心;一生快快乐乐,一世平平安安;天天精神百倍,月朋喜气洋洋;年年财源广进,岁岁平安祥和!春节快乐!

5、岁月的脚步匆匆,辞旧迎新,时间的转轴轮回,鸡年伊始,光阴似流水,一年又一年,鸡年到了,愿你策鸡扬鞭,勇创美好生活,鸡年大吉!

6、新春好,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合家欢乐,生活美满,事业有成,珠玉满堂,多寿多富,财大气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春节祝福!

7、祝您:新春快乐,前程似锦,吉星高照,财运亨通,合家欢乐,飞黄腾达,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幸福美满,官运亨通,美梦连连!

8、舞狮秧歌锣鼓敲,烟花炮竹真热闹。熙熙攘攘人来往,车水马龙拥大道。耔儿女看着笑,高跷旱船麻婆跳。雄狮秧歌来拜年,财源广进平安罩。愿春节吉祥!

9、脑袋摇摇,大路条条;哚扇扇,阳光灿灿;屁股拱拱,幸福统统;巴翘翘,开心笑笑;金鸡哼哼,脚步铿铿;烟花晃晃,钟声朗朗。祝你除夕快乐!

10、春节到了,快乐拥抱你,幸福亲吻你;吉祥缠绕你,平安保佑你;财运宠着你,健康跟随你;美好眷恋你,朋友则祝福你:祝春节快乐,吉星高照,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11、欢欢喜喜迎新春,万事如意平安年,扬眉吐气顺心年,梦想成真发财年,事业辉煌成功年,祝君岁岁有好年!

12、一家和和睦睦, 一年开开心心,一生快快乐乐,一世平平安安,天天精神百倍,月朋喜气扬扬,年年财源广进。2023年新春快乐!

13、几度回首,一阵阵无声的祝福自心底发出,亲爱的朋友,祝你新年快乐,事事如意!

14、春节到,拜年早:一拜全家好;二拜困难少;三拜烦恼消;四拜不变老;五拜儿女孝:六拜幸福绕;七拜忧愁抛;八拜收入高;九拜平安罩;十拜乐逍遥。

15、新春到,新春到,有成绩,别骄傲,失败过,别死掉,齐努力,开大炮,好运气,天上掉,同分享,大家乐。天天好运道,日日福星照。

我寄语以下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年手抄报内容--新年手抄报资料 ,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xx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处于萌芽阶段。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是后来新年习俗的雏形。

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习俗在唐代发生裂变。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习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习俗到明清时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平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新年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328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