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大国重器与中华民族的浪漫情怀的作文?
为什么那些捐躯赴国的义士能被人们永远铭记,而再显赫的商贾权贵也终究只是历史洪流中的过眼云烟?原因很简单,支撑我们铭记的,是血脉深处涌动的暗流,名曰——家国情怀。
家国家国,先有家而后有国。家是国的根基,国是家的延伸。千千万万甘于奉献的你我,组成了一个个的家。在这里,我们共同生活,共同成长,我们的心灵相互接触、碰撞,最终融聚成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与使命感。于是,便有了国,有了千千万万代薪尽火传的家国情怀,有了无数个甘愿为此牺牲自己的人。
“夫天下有大勇者,其志甚远,所怀甚大也。天下有饥者,如己之饥;天下有溺者,如己之溺耳。”一座无名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如是写到。家国情怀,已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在国面前,再无小我,汇成一个大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此时,过多的言语表述已是多余,这时,唯有昂首阔步地站出来,坚定,而自信地呐喊:“我所站立之处,便是我的国,我的家!”
掀开历史的风尘,家国情怀曾无数次地出现。这是曹植白马篇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烈;是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气;是抗金将士“义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的悲凉;是拉耶夫斯基“为了祖国,连坟墓都觉得可爱”的无畏;是黑格尔“只有一个生命献给祖国”的遗憾。
拥有家国情怀是每个国家的人所独有的。可是,同时我们也应理性地释放我们的情怀。在网络上,常有键盘侠身披“家国情怀”的大衣,对一些不捐款、不转发爱国新闻的人进行道德绑架。当他们高举“家国情怀”的圣旗,带领更多人走向深渊时,我们,又该如何正视家国情怀呢?
这种行为,对于家国情怀,无异于拔苗助长,花儿非但不能盛开,更有可能凋零。而如何,才能是这朵花儿常开不败呢?
韩非子曰:“言爱国者多,披战甲者少。”这揭露了问题的本质。有时,家国情怀并不是满嘴爱国,而是蕴含于你的一言一行中。是别人侮辱时的一句维护,是看到祖国荣誉时的欣喜与自豪。无须过多言辞,仅此,足矣。
让我们用真正的热爱灌溉,使家国情怀常开不败!
幸福很短暂,还长着翅膀会飞,童话终归是童话,如梦幻泡影……
“他结婚了”,朋友用平淡的口吻对我说起了他的前任,这个前任我知道,是个军人,长得一表人才,叫李剑,我的朋友长的甜美可爱,致力于科研事业,叫嘉慧,我曾经一度以为他们肯定能够演绎好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
可是生活就是如此波澜起伏……
曾经看着李剑跑大老远到成都,就为了在希尔顿五星级大酒店给嘉慧过一个难忘的生日,说不羡慕那是假话,听着朋友诉说着她的快乐,看着她嘴角溢出的幸福,我由衷的替她开心。
我还开玩笑说你们结婚我一定要去当伴娘,可是如今听到这样突兀的消息,我不知道我应该如何反应,我觉得我应该抱抱她,告诉她:宝贝,你还有我呢!
可是她情绪很平静,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号啕大哭,说起李剑,就好像是在说一个陌生人,我除了说一句:原本情深,奈何缘浅,宝贝你值得更好的。竟想不出安慰的华语,我词穷了,那一刻我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哪怕说不出来,我能抱抱她,陪她一醉也是好的,可是我什么都做不了,在近乎沉默的一通电话后,她用伪装的坚强摧垮了我。
嘉慧,我宁愿你大哭大闹,将李剑骂的体无完肤、猪狗不如,也不要你无动于衷的坚强,你为什么要压抑自己,那个开心就笑,难过就哭的小美女去哪了?是因为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索性就不说了吗?
听着你整天将自己泡在实验室,以此来麻醉自己,我很心疼你,我也很担心你,试验的危险系数很高,我担心你一个走神就被硫酸、硝酸烫伤了,好在我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唯有在内心祈祷,愿上天眷顾,让你在试验中选择遗忘……
夜深人静之时,我也在想,感情真的可以说断就断吗?曾经的山盟海誓都是假的吗?我问阿凯,他说:曾经的山盟海誓是真的,现在不爱了也是真的。我突然就哭了,泪眼婆娑的问阿凯:“有一天你会不会这样对我”,他一脸莫名其妙的看着我,说“傻瓜,我们在说别人,干嘛扯到我们身上,不过你放心吧,你这么傻,这么懒 ,除了我没有人要你,我也不忍心让你去祸害别人”。
我开心极了,可是我还没有丧失理智,我清醒的知道兑现这个承诺的代价,是我有能力可以与你比肩而立,尽管我在尽全力去兑现这个承诺,但是我不敢做出保证,唯一能保证的:无论以后我能不能站在你的身边,我努力过了,可能会有遗憾,但绝不会后悔。
想到嘉慧,想到自己,我突然就赞同了“只要曾经拥有,何必在乎天长地久”的爱情观。细想来,无论是嘉慧还是我,都曾经刻骨铭心的爱过,也为了彼此努力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尽管天意弄人,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可是那段感情成就了一个更好的彼此,每每回忆起来,嘴角带笑,这就足够了。
往后余生虽然不能长相厮守,却从心底里感激彼此,衷心的祝愿彼此安好,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你是我的荣耀》这部剧想必大家应该不陌生了,从开机之前就备受期待,拍摄期间的路透照早就将期待值拉满了。该剧讲述的是女明星乔晶晶和航天工程师于途的爱情故事,男女主的角色设定就很特别,两位主演也非常符合人设的标准。
于途和乔晶晶因为游戏重遇,两人的游戏ID分别是“玉兔捣药”和“手可摘棉花”。所以说两人互送的礼物也是有心了,刚拿出来的时候,原著党立马get到其中的深意了。这些小细节真的是甜到齁,网友嗑CP已经停不下来。两位高颜值的演员,怎么看都有CP感。网友不禁调侃:这杀的不是青,而是狗。尽管如此还是期待该剧可以尽快定档早日开播,期待乔晶晶和于途!
杨洋可塑性强尽管长了张漫画脸,但他的戏路并不局限于花样美男子。五官极品怎么说呢,审美是个人的,但事实上大众审美标准是趋近一致的。B站看不见脸的男人+各种小说的男主角突然都有了脸,能有这样的双重头衔,他是独一份。杨洋在二次元大本营B站排行榜常年热搜,三次元只有我大乒乓球能与之比肩(暂不请出孔明先生),很能说明问题。在他还可以自由坐飞机坐火车不被路人围观的时候,是B站那些从小画石膏画线条的UP主准确抓住了他与2次元完美重叠的外形,自发产出视频和画作无数,可见美确实是可以激发创作灵感的。
下笔琳琅的曹植、民国的江南少爷、草根江湖人、偏执理想主义军官、红军小战士、热血跆拳道少年、理工科宅男……当看到这些角色的时候,并不会带入杨洋本身的性格与形象。一是能够把自己藏在角色之后;二是能够尝试变换不同的角色,甚至探索同一类角色的变化。也就是我们说好演员的两个特质:藏与变。
舞蹈功底是他的优势。但看到了他2016年一个跳舞的视频,非常惊讶,和十年前比大部分技巧都还能跳,控制力还有明显进步,一看就是常年练功的。有学舞经历的应该有体会,练功说白了就是肯吃苦,而且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在拍戏忙到晨昏颠倒的情况下,要一直保持这种水准,不知道他是用什么样的心态坚持下来的,只能说从这感觉到他可怕的毅力和强大的自我约束意识。这种品质,是任何一个有志成为行业优秀的人都需要具备的素质之一。
演员便该如此,是一汪液体,角色是什么样子,便把自己装到什么样的容器里。偏偏他又极擅长眼神戏,挑一寸是柔情,皱一毫是悲苦。这样的表演方式其实更适合大荧幕,经得起放大,经得起细看,万般深情和无奈都在一双眼睛里了。至今我还记得在大荧幕上看到夜华的冲击感。
所谓优秀的演员,首先该做到的就是用演员该有的标准要求自己,把自己溶入到各色角色中。还提下他的原音台词,也会随角色的变化而变化。
比起迪丽热巴的颜值,我更欣赏热巴的才华,演技,可萌的善良的性格,热巴是内地小花独一无二的翘楚,领头羊。她的演技杠杠的,没得话说,一人分饰二角,简直能逗死人,热巴的才艺不得了,热巴的舞蹈好看极了,让人百看不厌,为之叫好迷恋,她的多变的声音更是娱乐圈一大亮点,堪称娱乐圈最年轻的声音大咖,她是时尚圈的潮流,穿衣有范,走过大牌时装秀,她的打戏也非常棒!
一招一试非常有模有样,堪称年轻艺人的典范,她还会弹琴,会转圈圈,会滑翔伞,会开水上摩托艇,她坐过山车像玩游戏,她的力气,体能也是很棒的。
我是从跑男开始了解她,关注她,进而补看了她的所有电视,**,深深地被她迷住了,她是我唯一关注喜爱的艺人,我是60后老阿姨,每天的乐趣之一就是看热巴,关注她的一切,哈哈哈哈哈,乐此不疲……
打算一直粉下去,因为娱乐圈再也找不到像他她这么出色,这么优秀的演员,她的性格人品像她的才艺一样优秀,善良可爱,与世无争!堪称一骑绝尘!后无来者!
最近,由《星际穿越》《三体》带动的科幻热让象牙塔里的科幻文学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北京师范大学近日宣布,明年起正式招收“科幻文学”方向的博士生,此举将填补国内高校在科幻领域文学的研究空白。那么,在科幻文学发达的欧美国家,有没有专门培养相关人才的高校或研究机构?当代欧美有哪些知名的科幻文学写手?还有,科幻文学对我们的生活究竟意味着什么?那些变为现实的科幻文字告诉我们,科幻文学除了能延伸我们的想象力,还能引领世界的现代化进程。
写手如何炼成
科幻小说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是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产物。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幻小说在欧美各国流行,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实际上,在欧美科幻小说繁荣的背后,透露出的是各国对科幻文学创作人才培养的重视。
美国:数百所大学设科幻文学课程
美国人在科幻小说家的培养上有很多种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渠道是大学的正规教育。美国相关统计表明,北美地区数百所大学开设了和科幻小说有关的专业,其中密苏里大学罗拉分校在1959年就开设了科幻小说课,伊利诺伊州高校里的科幻文学教材还收录了中国科幻作家叶永烈和童恩正的作品,阿肯色州亨德森州立大学的科幻课包括学习科幻流派背景、现代科幻及科幻类型与分类,加州的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设有外星人文学课,加州帕沙迪纳社区学院则设有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课程。
除大学教育外,科幻小说研究协会、科幻诗人协会以及小说写作培训中心等社区机构,也是推动美国科幻文学创作的重要力量。最著名的是堪萨斯大学的GUNN科幻小说学习中心。这个中心提供全方位的创作培训,一些课程是研究生必修科目。GUNN中心还举办创作评选,为学员颁发奖学金以资鼓励。更具影响力的颁奖礼是美国科幻小说研究协会的终身贡献奖、表彰年度杂文的先锋奖、表彰为科幻出版和编辑工作作出杰出贡献的服务奖等。很多科幻文学写手视获得研究协会的表彰为至高荣誉。
德国:理科生驰骋科幻文坛
近年来,德国出现科幻文学热,新涌现出一批科幻文学作家,德国高校和社会文学机构也纷纷推出科幻文学课程,输送创作人才。德国哈根远程大学文化和人文系“新德语文学和媒体艺术历史”专业于今年冬季开设了科幻文学课程。这门课程不仅教授德国及世界科幻文学的历史,还包括分析有代表性的科幻文学作品,并学习著名作家的写作技巧。像哈根远程大学这样设立科幻文学课程的高校还有很多,如德国哥廷根大学、比勒菲尔德大学、波茨坦大学等。
不过,对学生来说,要成为合格的科幻写手并非易事。据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文学系学生芭芭拉介绍,学生每月必须读两本科幻文学作品。每周有专题报告、小组讨论等活动。课程结束时,学生还要交一篇几十页的科幻小说。有的学生还自费出版作品,在法兰克福书展和莱比锡书展上自我推销。
据悉,科幻文学在德国虽被归为文学类专业,但授课教师却不限于人文和艺术类。来自太空、核能、海洋、气候等领域的科学家也给大学生讲课。德国一所海洋科学研究所的学者维奈尔就是其中一员,他表示,要成为科幻文学家,仅看儒勒·凡尔纳等名家的小说是不够的,“科学现状比任何大学生能想到的更离奇”。
英国:独立思维成就科幻文学创作
在英国,科幻文学职业作者层出不穷,这和英国学校的教育环境以及社会鼓励科幻文学创作的氛围密切相关。据悉,科幻小说是英国校园书店里卖得最火的图书之一。科幻文学课程之所以能在英国课堂上立住脚跟,是因为学生们乐意通过研究自己喜欢的小说来获得学分。更重要的是,这种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学课程能够满足他们探索人性的好奇心。
在英国的不少大学,科幻小说创作是从本科到博士阶段都有的研究方向。例如,苏格兰的斯特林大学通过让学生自行组合课程的方式,培养出了不少科幻文学人才。从该校毕业的伊恩·班克斯就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英国同时代作家中最有想象力的人”。多数英国科幻文学爱好者表示,自己的写作兴趣源于学校传授的客观独立思维方式。他们喜欢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社会乱象,并将自己的观点写入科幻文学。
法国:不少大师是“半路出家”
法国是科幻文学的发源地之一,百年来科幻文学大家层出不穷。不过,大学并没有开设专门的科幻文学专业,也没有“科幻博士”之类的学位,法国科幻作家多为“半路出家”。法国科幻作家极少是文学系出身,而是以工科或新闻学背景居多,这是因为科幻作品需要丰富的信息和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拥有工科、新闻学背景的人更具优势。这种学科的尴尬让法国的科幻文学教育出现“亚文化”特色,即本应有所贡献的各大学文学系对科幻研究长期不够重视。倒是学术研究机构,通过研讨会、展览等方式介绍科幻文学创作成果、奖掖后学,如2010年-2011年法国拉维莱特科学院举办了号称“盛会”的科幻展示研讨会。法国尼斯大学自2003年起,每隔3年举办一次科幻作家学术研讨会。
相比而言,出版社和杂志社是法国科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1974年,法国科幻文学创作动漫家莫比乌斯等组建科幻动漫创作团队“人形联盟”,并创办第一份科幻动漫周刊《金属咆哮》,扶植了大批科幻作者。2000年,法国第一家专业性科幻、奇幻出版社——布拉格隆内独立出版社成立,先后推出多套科幻丛书和科幻系列漫画。
当代著名科幻写手
人类从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也因此,一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当代,欧美一些国家诞生了许多著名的科幻文学作家。
美国科幻黄金时代“四大才子”
美国的科幻小说创作非常活跃,被维基百科列为科幻小说家的就有1200多人,其中罗伯特·海因莱因、艾萨克·阿西莫夫、雷·布雷德伯里以及范·沃格特被誉为美国科幻黄金时代久负盛名的“四大才子”。由于篇幅有限,下面仅介绍其中一位——雷·布雷德伯里。
雷·布雷德伯里(1920年-2012年),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小镇,很小的时候就是个科幻迷。迁居纽约后,他结交了很多科幻迷,并参与科幻组织的活动。他的首篇获得印刷的短篇小说《霍勒波岑的困境》,发表于1938年的《幻想!》杂志,那是一份科幻爱好者的杂志。
1945年,雷·布雷德伯里的短篇小说《大布莱克和白色游戏》被评为全美最佳短篇小说。从这年开始,布雷德伯里开始在《绅士》《女士》以及《矿工》等非科幻杂志上以科幻作家的身份发表作品,并因此在以后的1947年和1948年两次荣获欧·亨利奖。布雷德伯里在这一时期发表的300余篇科幻作品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首发在科幻类杂志上,他为科幻小说生存空间的扩大作出了巨大贡献。1946年发表的《百万年野餐》是布雷德伯里最成功的短篇小说之一,引发了一系列有关火星人的浪漫故事。
加拿大“科幻教父”罗伯特·索耶
罗伯特·索耶(1960年至今)是加拿大的“科幻教父”,他的履历表上有着一长串荣誉——作为为数不多的包揽雨果奖、星云奖和坎贝尔奖三大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奖项的作家,他出版了22部长篇科幻小说,包括“恐龙三部曲”、《金羊毛》、《计算机中的上帝》等,2007年,他被中国读者评选为“银河奖最受欢迎外国科幻作家”。
同时,这位科幻大师还是政府机构、科研部门甚至跨国公司的座上宾。他常年担任“探索”频道加拿大版的评论员,为《科学》与《自然》杂志撰写专栏,并受邀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规划局等机构的顾问,甚至在谷歌、摩托罗拉等公司担任咨询顾问。
索耶是记者出身,从小就爱读科幻小说。1985年,25岁的他得到了一个采访著名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机会,自此他坚定了成为科幻作家的信念,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科幻小说创作。他的小说涉及多种主题,从电脑狂魔、恐龙复活、时间旅行,到平行时空、太空侦探。他晚年的作品《人性分解》则讲述了人类对宇宙和内心的双重探索。
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
阿瑟·克拉克(1917年-2008年),是英国及斯里兰卡著名科幻作家、科普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科学家以及国际通讯卫星的奠基人。作为英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幻作家,克拉克获得3次雨果奖、3次星云奖。1986年克拉克被美国科幻与奇幻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大师奖。此外,克拉克还出资创建了“阿瑟·C·克拉克奖”,每年评选一次,以奖励前一年出版的最佳英文科幻小说。
克拉克幼时就喜欢仰望星空和阅读旧的美国科幻杂志。自1950年起,他开始创作科幻作品。他以“太阳风”为题材的科幻作品《太阳帆船》曾引起美国国家宇航局的注意,并因此而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1952年,克拉克成为全职作家,投入科幻文学创作。1956年出版《城市与星星》,短篇小说《星》获得雨果奖。1964年与库布里克共同构思《2001太空漫游》的小说和剧本,小说在一些情节上与**略有差异。
克拉克被誉为最伟大的太空预言家。1945年,二战刚刚结束,克拉克就在《地外中继》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利用地球轨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传送通讯信号的设想。此后,他预言的用太阳风驱动的飞行器,也被欧洲空间局等在实际太空探索中验证。即使更加狂放的“太空梯”的设想,随着现代科学尤其是纳米技术的进展,也已经不再是笑谈。
法国科幻作家赫内·巴赫札维勒
赫内·巴赫札维勒(1911年-1985年),也翻译为勒内·巴雅维尔,法国作家、记者、评论家,出生于法国东南部德龙省尼翁斯镇,是首位提出时间旅行中“祖父悖论”的科幻作家。作为科幻作家,巴赫札维勒常常以科技加上人类的疯狂与愚蠢导致文明的陷落为主题,同时在混乱的时代背景中描写永恒的爱情,给和小说中主人公一起经历不可逆转的绝望的读者一些希望。他的作品充满诗意和哲理。虽然他的作品极少被用来在学校中教授,但在法国社会很受欢迎。其代表作有《冰人》、《蹂躏》、《天堂的玫瑰》等。
科幻变成现实
科幻小说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赋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来得以实现的极大可能,有些甚至就变成了现实。机械手表、铁皮船、机器人、飞船、火车等,这些都曾是科幻小说里描述的事物,现在都成为了现实。此外,上世纪40年代科幻小说中描写的计算机、火箭与核武器,10多年后全部变成了现实。
潜艇
美国发明家西蒙·莱克被誉为“潜艇之父”,他自从1870年阅读了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后就迷上了海底旅行和探险。莱克的新发明包括压载舱、潜水舱和潜望镜。他的公司于1898年制造了第一艘在公海成功航行的潜艇“亚古尔英雄号”,并收到凡尔纳的贺信。
直升机
虽然儒勒·凡尔纳最著名的虚构作品可能是潜艇“鹦鹉螺”号,但是这位法国作家还对航空旅行的未来进行了大胆设想。现代直升机的发明者埃格·西科斯基是在他小时候读过的这位著名科幻作家的书《征服者罗比尔》的启发下发明了直升机。西科斯基经常援引凡尔纳的话说:“一个人能够想象出来的东西,另一个人都能把它变成现实。”
火箭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哥达德制成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并于1926年3月16日成功发射升空。他是在阅读了1898年报纸连载的HG·韦尔斯描写火星人入侵地球的科幻小说《世界大战》后,开始迷恋上太空飞行的。哥达德后来回忆,星际飞行的想法“引起了我无限的遐想”。
手机
摩托罗拉公司的产品研发部门负责人马丁·库珀认为,是《星际迷航》里的发报机促使他在20世纪70年代初设计了第一部手机。库珀说:“对我来说,那并不白日梦,而是一个奋斗的目标。”
太空旅行
在《2001太空漫游》问世的年代,飞向太空意味着粗笨的火箭和累赘的宇航服,而**却展现出一种诱人的可能:在未来,人们使用与普通飞机类似的飞行器,而且无需经过特殊的训练就能遨游太空。如今,太空旅行不再是官方专有的“禁区”,已经有两名亿万富翁通过俄罗斯的火箭完成了“太空自费游”,更有多名民间人士在研制自己的太空飞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