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不知道,大明星和导演的创作中有很多有趣的小怪癖。比如克里斯汀喜欢在厕所写歌;音乐教父罗大佑,无时无刻不在通过搬家改变生活环境来寻求灵感;王家卫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他每次拍**都会“消失”,灵感需要一个月才能出现。
现在,越来越多的明星在诗意美好的地方寻找创作灵感。想和自己的爱豆来一场浪漫邂逅的女孩们,不要惊慌,边肖,这将为你揭开谜底!就是这里:——希腊,一个有着灿烂文化、极致美景和无数浪漫岛屿的梦幻之地!
Vae的希腊音乐期刊Vae与希腊的缘分可能是从2011年发行的畅销专辑《苏格拉没有底》开始的。两年后,他终于来到了这个带给他无限灵感的地方。
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帅气有才的音乐才子Vae在欣赏希腊美食美景的同时,还发布了写真集《当许嵩遇上苏格拉底——揭开希腊神秘的面纱,触摸冬日的温暖》,并将发布新单曲。看来希腊真的启发了他!
麦当娜的梦想天堂世界流行乐坛巨星麦当娜也有一个少女梦寐以求的家。这当然是上帝怜悯——希腊的地方。
麦当娜非常喜欢爱奥尼亚群岛之间的风景,几乎每年都会在那里度过暑假,最后还在伊萨卡买了一处房产。近年来,麦当娜分别在爱奥尼亚群岛的凯法隆尼亚和斯皮克斯岛寻找新家。想必希腊美好的节日习俗为这位巨星的生活和创作增色不少吧~
三个斯皮尔伯格的《希腊奢华假期》被誉为“**梦想家”的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为什么斯皮尔伯格有如此源源不断的惊人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觉得和他热爱的希腊有关。
对斯皮尔伯格来说,希腊是放松和度假的最佳去处。和朋友家人约个时间。他乘坐私人豪华游艇畅游爱琴海,或者在圣托里尼的夕阳下享受大自然的馈赠。美丽的风景难道不是给他的创作带来最明亮的灵感吗?
姑娘们,擦擦口水,别光看星星!希腊各种美丽的岛屿是你不能错过的!不管你看不看,美就在这里。1中世纪风格罗德岛罗德岛是爱琴海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大量的古代文化和遗址,它也完整地保留了中世纪的建筑和历史。在罗德岛古城,许多土耳其建筑充满异国风情;走在骑士大道上,似乎随时都能遇到带着剑和头盔的骑士。
清澈的海水、美丽的日落、众多的公园和娱乐设施、随处可见的中世纪遗址、参天的古树和好客的岛民,罗德岛绝对是你休闲度假的不二之选!
2希腊“桃花源”西米岛从罗德岛乘渡船去西米岛是最受欢迎的旅行方式。爱琴海的海风习习,灯光透过清澈的海水反射出水晶般的光芒。远远望去,可以看到西米岛港口一栋漆成蓝色和奶油色的大房子,让人想起宫崎骏其人的童话世界。
这个岛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仍然保持着原始的传统生活方式。到了晚上,所有的游客都走了,千百年来这里一如既往的宁静安详,就像被保护起来的海上桃花园,静静地沉睡在爱琴海中。
3海上花园克里特岛克里特岛,位于希腊以南130公里的地中海,是希腊最大的岛屿和古代文化中心。该岛被广阔的蓝色海浪包围,多山,到处都是常绿植物、水果和鲜花。是当之无愧的“海上花园”。
克里特岛以其令人惊叹的自然美景而闻名:在撒马利亚峡谷国家公园,你可以看到著名的野山羊克里-克里;在普雷韦利地区,你可以顺着棕榈树和瀑布走进奇幻的热带雨林;或者去克诺索斯宫,传说中的半人半牛的怪物被关在那里,一探究竟
无论你是热爱自然美景还是古希腊文化,克里特岛都不会让你失望!米克罗斯岛,最接近天堂的岛屿,和所有希腊岛屿一样。米克罗斯岛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岛上的建筑都是白色的大墙,五颜六色的门窗,阳台,各种鲜花点缀其中。简直美到极致,浪漫到极致。
但作为“最接近天堂的岛屿”,自然更加独特。米克罗斯真正出名的,沙特旅游网,是这里的天堂海滩。不管你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这都是彻底解放自己的好机会。你身材好吗?没关系。把握机会体验天梯营的快感是米克诺斯最大的收获!
温柔的海风,美丽的风景,还有奇妙的古希腊文明,可以意外遇到各行各业的大明星!请问我要去希腊找天堂了!
写作时,常常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脑子里一片空白,手上的笔被封冻似的,立在原地纹丝不动。 那种“想写却写不出来”的感受,着实让人抓狂! 这时候,最想得到一种叫“灵感”的解药来挽救写作路上的枯竭。
灵感,似乎很神秘,也很奇妙。它不是等待而来的,它的出现往往具有不期而遇的浪漫感,而且最重要它可以带来创造力。 很多作家因为突然得到一个怎样的灵感,创作了一部于世闻名的巨作。所以,灵感是每个写作人内心渴盼的。
我们之所以觉得灵感是神秘的,因为感觉灵感并不会天天出现。其实不然!
写作需要灵感,在寻找灵感的路上,如何让灵感主动来找你?在沃尔夫著的《创意写作大师课》一书中介绍了灵感从哪里来。
第一种方法,灵感隐藏在别人的文字里。
听伟人或名人在讲自己成长时,他们有的会说自己小时候因为看了某本书,受其影响,进而改变他的一生。有的又会说,自己小时候因为某位杰出人物的一句话,从而树立理想,立志长大后要成为怎样的自己。
同样,写作灵感也可以从别人的作品中,别人的某一句话中去体会获得。
比如, 巨著《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他说他决定写作,是受到《变形记》的作者卡夫卡的影响。
灵感除了来自于文字中,灵感还可能来自于除文字之外有其他的艺术领域,比如说某一部**,或者某一首音乐曲子。
作品具有魔幻写实主义风格的作家 萨尔曼·拉什迪这样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业欣欣向荣,我的青春岁月正是在观看这些**中度过的,我的很多写作思想就是这样形成的。”
所以,看**或者听音乐,不仅可以写影评和乐评,还可以从**或音乐中取得为自己写作所用的灵感。
第二种方法,灵感从自身的回忆和恐惧记忆里发掘出来。
无论现在的你,是位高权重,还是一介平民,都有他的童年以及生命历程。唯一不同的是有的人回忆是甜蜜和幸福,有的人回忆是酸楚和痛苦。然而,这些都可能成为写作素材的宝藏库。就像阿里巴巴对着山洞喊出“芝麻开门”的暗语,那无尽的宝藏才会尽显眼前。
每个写作者都可以成为“阿里巴巴” ,只要勇敢面对自己的过去,那些经历,那些记忆,甚至是让人不愉快的感受,或者令人害怕恐惧的情绪回忆。 敢于重新面对的时候,便有“芝麻开门”开启力量。
生命的素材,是丰富的宝藏,融入到写作中,更真实,更深切,也会引发更多的共鸣。比如《小妇人》就是作者奥尔科特的自传体杰作,其中主角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作者本人的经历。
另外,村上春树说道:“ 我认为回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它是一种燃料,燃烧自己并且温暖你。我的回忆就像一个柜子,柜子里面有很多抽屉。当我想回到15岁的时候,我打开某个抽屉就能看到自己在神户的少年时光。我可以闻到那时空气中的味道,可以触到那时脚下的土地,可以看到那时苍翠的树林。这就是我想写作的原因。 ”
第三种方法,从梦境的片断中捕捉和提取灵感。
记得有本书叫《梦境完全使用手册》,里面写了如何不浪费自己的梦,从梦中寻找问题答案以及利用梦来找到灵感进行创作,即如《廖阅鹏催眠圣经》作者廖阅鹏说 “用科学力量抓住梦的神秘力量”。
那么,如何做呢?
很多人说自己晚上睡觉没有梦,或者说自己从来不会做梦的。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心理学研究说,每个人在睡眠中都是会做梦的,所不同的是睡醒后有人记得梦,有人不记得梦。其实,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它并不会妨碍人们的休息质量。
梦是潜意识的一种呈现,心理学的鼻祖弗洛伊德还把梦的分析作为精神治疗的重要手段。
对于感觉不会做梦的人来说,可以睡前对自己说,让自己记住梦。然后在枕边放笔和本子,睁开睡眼的第一件事就把能够记得住的梦境或梦的片断写在本子上,或者直接打开手机录音。
对梦要有觉知,这是一个不断累积记梦的过程。
我们虽然不是弗洛伊德,但可以充分运用我们各人的潜意识传递出的梦,透过感受和体会梦,以及梦境里出现的画面,这个画面也称之为“意象”。
从呈现出来的各种“意象”和“象”,经过构思串联,后期意识加工,改编成一个个有内容的故事情节。 这样,也就不怕说缺乏写作素材了。
写作路上,所谓的畏难,多是难在写作素材的发现上。现在,我们有这么多的途径取得素材,是否就可以心无旁骛地写作了?!
摘 要 徐志摩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具体表现有三大特点:一、理想主义浪漫情怀,二、浪漫主义人生观,三、浪漫中夹杂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愤懑和彷徨。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浪漫情怀 浪漫主义人生观 愤懑彷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才子,从头到脚充溢着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徐志摩,虽然因其年仅三十五岁便遭遇空难猝逝,创作生涯只有短暂的十年(1922年春——1931年冬)但却给后世留下不朽的著作和永恒的思想本文将从其诗歌浪漫主义形成的思想,浪漫主义色彩,极其浪漫主义悲剧的形成几个方面去简单论述。
一、徐志摩浪漫主义思想的形成
对于一个富有浪漫主义气质和激情的诗人来说,他往往能在幻想的理想世界里找到灵感的源泉,使心灵想象的翅膀得以自由翱翔!徐志摩的浪漫源于英国剑桥留学时的康桥。徐志摩曾经深情的把英国称为他的灵魂再生之地,在那里他不仅迅速成长为西方式自由的知识分子,而且成为了一名诗人,在因英国剑桥大学的两年留学期间,他深深地被西方的文化精神和思想所吸引成为一名全身心投入的崇拜者。也正是在这里,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剑桥是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母校,在这里徐志摩沉浸在浪漫主义的海洋。剑桥的生活对徐志摩具有重要意义。他的思想、志向、性格气质都有剑桥的烙印。他曾经满怀深情的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
吴昆在他的《论徐志摩及其诗歌艺术》中提出了徐志摩复杂的人生成就了其诗意的提炼,因为他把人生的全部复杂性作了诗意的提炼,而这一切,要不凭借诗人的笔墨,常常是难以曲尽其幽的。徐志摩虽出身于一个封建、买办的富裕商人家庭,但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和“五四”精神的濡染,使他成为一位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他的自然灵气的天性,在剑桥的特殊文化浸染下醇化为追求自由、灵感和艺术的浪漫气质。他的诗作一味追求一种“爱、自由、美”的理想,他的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社会里不仅不易开花结果,还常常遭到扼制与摧残。“理想主义”的碰壁,使徐志摩对黑暗的现实环境产生不满与反抗,同时,他也把理想寄托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虽然也常想到幻灭的痛苦,但在美好的幻境里,诗人无疑可以找到一个与复杂的现实世界相对抗的精神世界,使得他那颗受伤的灵魂得到抚慰和憩息。这是,英国湖畔诗人对于自然风物的清远超脱,以及拜伦式的斗争激情的宣泄,自然触动了徐志摩的诗心,从而成为他的浪漫诗情的母体。因此,就其诗歌的艺术渊源而言,徐志摩从19世纪浪漫主义汲取了最多的创作营养和艺术灵感。此后不久写成了诗歌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
二、徐志摩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造境中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主义浪漫情怀
近代美学家王国维说文学作品“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这里所说的“造境”,实际上就是指浪漫主义创作,也就是说,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着重表现理想。尽管现实主义创作也表现理想, 但现实主义的理想主要是通过对客观现实的描绘流露出来,而浪漫主义的理想则是作为描写对象而存在,就象诗人的《去吧》那首诗,它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就是做为描写对象存在。徐志摩的一生都在追求他的“理想主义”,而他的理想主义的内涵是什么呢胡适在《追忆志摩》一文中说他要求“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有自由,必须有美,他深信这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以追求到的,至少是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来的”。徐志摩的政治和社会理想是希望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德谟克拉西①的政治制度,与这一理想相联系着的是他希望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得到自由的发展 这是他的理想主义的核心内容。他宣称“我是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这并不高深, 这只是说我只知道个人,只认清个人,只信得过个人,我相信德谟克拉西的意义, 只是普遍的个人主义”(《落叶》)。这反映在诗歌创作上,一是通过对自然情景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理想追求,二是对追求写诗方式的自由,情感表达上淋漓尽致。在英国康桥学习期间, 徐志摩广泛涉猎了英国19 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的文学作品,并胚胎发育形成了具有自由气息的“个人意识”。然而,当将其放到20 世纪20 年代黑暗的中国社会里,必然是碰得七零八落。尽管他也诅咒,也愤怒,但最终还是转向了有宗教意味的大自然的怀抱中求得安顿。他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说“大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分”,它能给你以“灵性的迷醉”。诗人把对“大自然的精神”的具体体味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般说来,他的早期的写景诗调子比较明朗,透过那静谧而热烈的画面,仍然可以看出一颗争取个性解放的积极向上的心灵。如《石虎胡同七号》,把园景描绘得活泼可爱, 在生机勃勃的画面里跳荡着诗人那颗热爱生活,渴望美满爱情的赤心。大庭园是诗人创造理想主义的乐园。谈理想境界的创造,不能不论及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全诗荡漾着诗人告别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一唱三叹,令人心生回肠荡气之快感。从字面看,笙箫与悄悄的意境,夏虫与沉默的空间揉合在一种境界里,有力地表明离情在胸, 纵有笙箫, 也悄然无语,夏虫也仿佛感知人情,停止吟唱。该乐时不乐,该闹时不闹,渲染了寂静的意境,不同寻常的笔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诗人具有单纯的浪漫主义人生观
如果说胡适使中国的现代新诗小脚放大,郭沫若使中国的现代新诗增添了气吞寰宇的气势,那么,徐志摩则使中国新诗充满了灵性。徐诗的这种空灵②之美来自于诗人一颗真挚的童心,他的诗是他真性灵的流露。徐志摩对“假诗”是极其讨厌和反对的,认为“假诗仿佛是清明节城隍山上的讨饭专家用红蜡烛油涂腿装烂疮,闭着眼睛装瞎子,你若是看出了他的作伪,不由你不感觉厌恶” 。他认为“真好诗”应该是“人格”和“诗格”的统一, ,而“假诗”是情感和思想贫乏的表现:“假人和作伪者仿佛偷了他人的衣服来遮盖自己人格之穷乏与丑态;假诗也是剽窃他人的情绪与思想来装缀他自己心灵的穷乏与丑态。”显然,他强调的是诗贵真诚的传统,反对当时有些诗歌无病呻吟的陋习。周作人曾这样评价徐志摩:“他有他的主张,他的派略,或者也有他的小毛病⋯⋯这个年头别的什么都可以有,只是诚实早已找不到,志摩却还保持着天真烂漫的诚实, 可以说是世所稀有的人了。”在周氏看来,在“五四”这样一个“找不到诚实”的浑浊纷乱的年代,一个知识分子能够忠于自己真实的内心,保有这样一份纯真的性灵,实属难能可贵。试想如果一个诗人满脑是利害打算,心里充满喧嚣和浮躁的世俗欲念,抱着极其功利的态度去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答案恐怕不问自明了罢。中国古代讲“澄怀味象”、③“澄怀观道④”,这是对诗人在进入创作之前的准备阶段的描述。徐志摩的诗是“从胫骨里跳出来,灵性里跳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在他的诗国里,一生所追求的理想是性灵的自由。他所追求的“自由”、“解放”、“爱”、“生命”、“美”、“个性”、“光明”、“感情”的信仰以及和平的观念全都是他性灵之所在。可以这样说,徐志摩勇敢地冒险地追求自己爱情的人生实践,也正是他性灵的一种自由表达。在《决断》中,他把爱视为生命线上生与死的纽带,提出先必须争得自由和解脱。在《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中,指出需要的是真情和勇气。很明显,他的诗几乎大多是其真实内心的表达和自由个性的张扬,而对性灵的强调和追求,正是诗人闲静、澄明心境的一种体现。一方面,他认为自由和恋爱在人间是极寻常的事情,而另一方面,在他的诗中(《偶然》) 、《恋爱道理是怎么一回事》) 又流露出佛家的“色空”观念和道家的“逍遥”意味,认为爱本质上是偶然的,是虚无缥缈的,甚至在后期曾一度动摇过他“单纯的信仰”。如写于1929 年的《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活该》等诗作,把同陆小曼美丽爱情的幻灭感比喻为“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梁实秋说:“志摩单纯的信仰,换个说法即是浪漫的爱⋯⋯这爱永远可望不可及,永远存在于追求的状态中, 永被视为一种极圣洁高贵极虚无缥缈的东西”。然而,诗人自喻为“一条解缰的野马”,他不会就此停止对爱情的苦苦寻觅。“听凭荆棘把我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的头”(《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他仍要通过坚韧的奋斗,去争取真正的生命,真正的爱,真正的幸福。直到1931 年,诗人在可视为绝笔的《爱的灵感》中,他的信仰依旧,他所追求的“爱是不死的”,不怕散作风、散作沙,以至于在最后一次飞行中,用生命实践着对爱、对自由、对性灵的追求。
(三) 浪漫中夹杂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愤懑彷徨。
我们所说的徐志摩的浪漫就是他在中国当时那样的现状下依然有单纯的理想,这一点当今的许多读者可能会感到奇怪。但是,我们看看当时的情况就会明白,正如志摩在《毒药》中描写的那样:“到处是奸*的现象:贪婪搂抱着正义,猜忌逼迫着同情,怯懦狎亵着勇敢,肉欲侮弄着恋爱,暴力侵凌着人道,黑暗践踏着光明。”在这样一个弱者得不到同情,到处都充斥着暴力,贪婪和欲望的社会,多少青年都沉沦欲海,纵情声色,而徐志摩尽管也在彷徨在无助,但他还是有方向,有人生的目标,尤其是在早年《雪花的快乐》中作者这样写道:“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可见诗人在早期是充满理想和追求的。另一篇《去吧》中,诗人在呐喊,“去吧,青年,去吧!悲哀付与暮天的群鸦。去吧,一切,去吧!当前有无穷的无穷!”诗人的浪漫就在于诗人忽而把自己看作雪花,又忽而将自己比作落叶;诗人时而徜徉在一叶小舟里,独自凭栏思绪万千;时而又静立街头看世事炎凉,人心冷漠,心中满是对弱者的同情,对所谓先生们的讥讽和嘲弄—《先生!先生!》,《叫化活该》。诗人多角度的看问题,在不同的场景都有一个‘我的化身’在那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能不叫人叹服,但是诗人也处在心理的极度孤独恐慌之中。在《朝雾里的小草花》中诗人写道:“我此时在这蔓草丛中过路,无端的内感,惆怅与惊讶,在这迷雾里,在这岩石下,思忖着,泪怦怦的,人生的鲜露”此时如果说诗人还是乐观的思考人生的话,那么在《残春》中,诗人这样写道:“窗外的风雨报告残春的运命,丧钟似的音响在黑夜里叮咛:‘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鲜花也变了样:艳丽的尸体,谁给收殓?’”作者在此时,已经陷入一片迷茫,面对吃人的世界,诗人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尽管诗人对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推崇备至,正如他所说:“德国人太蠢,法国人太*,南欧人太乱,美国人太陋,只有英国人可称是现代的政治民族,鱼相望乎江湖,英国人是相望乎政治的;”然而,此时诗人可能已隐隐约约感到英国人的自由民主的政治体系也不可能在中国得以实现,诗人陷入了深深的彷徨之中而面对蒋氏王朝,诗人失望了,尽管他也曾与共产主义对峙过,与陈毅同志就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而激烈争论过,然而对蒋氏王朝,他更是彻底绝望,热爱自由面对的是棍棒,追求民主面对的是特务,实现理想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生命,还有人格,尊严正如徐志摩在《猛虎集序文》里回顾说,自己的思想是“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矛盾先生也在后来说道,尽管徐志摩的思想、作品、生活方式,“都是十足的资产阶级的,但他不是蒋王朝的御用文人。”“他对国民党的‘革命成功是愈来愈失望了。’”的确,一边是他难以认同***,尤其是在游历了欧洲,路过莫斯科后他是这样说的“他们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实现的,但在现世界与那天堂的中间却隔着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类泅得过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们决定先实现那血海”。他的这种既不满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又反对革命文学,也就是反对中国走苏维埃之路,主要反映在《秋虫》、《西窗》两首诗里——“思想被主义奸污得苦/你别说这日子过得闷/晦气脸的还在后面跟……到那天人道真灭了种/我再来打——打革命的种!”这一切客观现实也造成了徐志摩只有把他的美好理想寄托在优美的诗歌之中,以打发时光,在诗歌上追求形式的美,不再卷入思想论争的漩涡之中;然而,一触及到现实,他就感觉到困惑和彷徨
诗人的一生都极其浪漫,他一生都在追求他的精神家园,追逐英国式的政体制度,他一生很短暂,到过许多地方,诗人的亲身经历使他对当时的中国失去了信心,他转而追求内心世界的安详,宁静,梦想着脱离政治生活,然而,在旧中国即使是这一点点要求也不可能实现,诗人的浪漫遭受了现实的巨大冲击,正如诗人说得那样自己早就化成了灰;变成尘。直到触机身亡时,诗人依然感到迷茫和彷徨,并带着迷茫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段路程。
注释
①democracy起源于希腊文demokratia,由demos(人民)与krateiv(支配)两个词联缀而成,原意为人民支配或统治。在英文中译为“名主”的意思
②唐代司空图所定的诗性之一,比喻诗歌应当宁静悠远诗意当发必发“明月未上,美人来迟。柳枝待发,微风未起。
③象指客观物象,审美对象。 所谓“澄怀味象”就是审美主体以清澄纯净,无物物欲的情怀,在非功利,超理智的审美心态中,品味,体验,感悟审美对象,内部深层的情趣意蕴,生命精神,
④所谓澄怀就是发掘心灵美的源泉,实现“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胸襟阔然,脱净沉渣,完成那审美的人提供审美的主题条件。 所谓观道是用审美的眼光、感受深深领悟客观具体物象中的灵魂,生命,完成,凸现一个审美客体,你看中国书法,虚空中传动荡,神明里透幽深,超乎象外,得其环中,这便是观道:你看中国画,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全幅画总流荡着一种形而上的,非写实的宇宙灵气,这便是“观道”
参考文献
[1] 徐志摩徐志摩诗歌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
[2] 王锦全徐志摩散文选集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3] 矛盾徐志摩论。《现代》,1933年2月
[4]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新月》,4卷
[5] 强弓选徐志摩诗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6] 王迅论徐志摩诗歌意境的空灵美丽水学院学报
[7] 吴廷玉 试论空灵世界的构建J 张家口师专学报 ,1994
[8] 胡适追悼志摩[A]生命的信仰—徐志摩文选[C]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
在经历了网友们的各种嘲讽之后,蔡徐坤终于又要出新歌了,而且蔡徐坤本人表示新歌将会比以前出的情人专辑更加直接。按照蔡徐坤专访对外表示的态度,新歌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拥抱,而且这也是他在夏天跑步的时候突然有灵感写出来的。
蔡徐坤其实也算是一个唱跳俱佳的男明星,在蔡徐坤出道之后大家迅速也就看清了蔡徐坤原来比很多人想象得都要努力,蔡徐坤不仅用最积极的态度去参加各种综艺节目,而且蔡徐坤本人也不忘写出更多的新歌。蔡徐坤的情人专辑真的令人感觉到耳目一新,那种如胶似漆的感觉让人感觉到了这首歌实在是与众不同。随着蔡徐坤的火热程度继续提高,蔡徐坤目前又要出新歌了,而且这也是蔡徐坤本人专访揭示的。
一、蔡徐坤出新歌,新歌比情人更直接
蔡徐坤目前又要出新歌,新歌的主题主要与拥抱有关,而且新歌比情人这首歌更加直接,这可以说是让众多粉丝都感觉到很劲爆。情人里面的那个轻轻一个吻就让人感受到了爱情之美,这首新歌也许我们不太清楚是什么名字,但是如果其表达的感情比情人更加炽烈,这也就意味着这首歌可能会更受欢迎,蔡徐坤也是一个很懂粉丝感情的人。
二、新歌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拥抱
按照目前某个杂志对蔡徐坤的专访,蔡徐坤除了自己要出新歌的消息对外披露以外,蔡徐坤还对外回应自己的这首歌来源于拥抱,由于与拥抱主题有关,所以他在跑步的时候突然就有了灵感,这个灵感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对于许多创作型歌手来说,他们的灵感肯定是出于某种场景,像蔡徐坤的这个灵感实在是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让人更加期待蔡徐坤能够在之后带来更加热烈的作品给粉丝。
搞艺术的人都知道,搞艺术创作离不开“灵感”。“灵感”是什么?灵感是艺术工作者创作中的“灵光闪现”,是打开创作思路的“引线”,是激发强烈创作欲望的“念头”,是开启创作之门的“钥匙”。
那么,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呢?
一,从艺术创作实践中来。
艺术灵感虽然是艺术家在某一瞬间的“灵光闪现”,实际上却是其创作实践积累在某一刻的“爆发”。一个没有艺术创作实践的人,是不可能产生创作灵感的。法国十九世纪写实油画大师安格尔以擅长人像油画和人体著称。他在50岁时就构思创作一幅正面直立的人体油画,但苦于一直找不到画面的核心点放在哪儿这个突破口或者说是灵感,迟迟没有动笔。此后他陆续创作了《大宫女》、《沐浴的瓦平松夫人》等许多优秀人像人体油画。忽然有一天他灵感大发,茅塞顿开,想到把人物表情和以紫色陶罐倾泻泉水作为这幅画的主题中心,终于在1856年安格尔76岁高龄时完成了这幅杰作。我们看《泉》的画面中,少女表情单一,纯净的眼神透着无邪的神韵,飞泻的泉水给平静的画面注入了活力,更烘托出少女美丽的容貌和纯净的心灵。
二,灵感从艺术思维艺术想象中来。
想象是艺术创作的翅膀,很多超凡脱俗的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家魔幻般神奇的想象中而来,这种想象也是艺术家创作的灵感。特别是抽象主义艺术和超现实主义艺术,通过想象产生灵感进而创作表现的更为突出。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达利的《弯曲的钟表》等,都是画家神奇想象融入艺术创作的结晶。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艺术家的想象是建立在艺术修养和艺术实践积累基础上的。没有深厚扎实的艺术功底,没有独立的审美意识和表现手法,即便有再多的想象,也难变成“灵感”,也不可能把想象变成成功的艺术作品。
三,灵感从生活观察中来。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灵感很多也是通过艺术家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中得来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时正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的罗中立在寒假回四川老家时,在途经大巴山地区的一个地方,罗中立从大巴车上看到路上一个背筐拣粪的老人。罗中立突然间大脑一个“激灵”,眼睛一亮。他忙叫司机停下车,他走到拾粪老人跟前,开始跟老人坐在路边攀谈。在罗中立眼里,这位老人形象气质很有特点很典型,从他身上仿佛看到千百万当时中国农村大爷大叔的影子。后来罗中立以这位老人为原型,创作了经典油画《父亲》。这幅画被誉为新时期中国油画创作的里程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