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名:唐人
作词:孙子涵
作曲:孙子涵
演唱:孙子涵
一如昨日烛火,伴扁舟相随
哪有唐人不懂得陶醉,我孤舟
你窈窕,岸上有隐晦
一踏万里与谁相随,你穿错了嫁妆怎能有快乐
再上一层胭脂也不美,一声戛然而止庭前的鞭炮
妄想同你华发的心作废,你说不要自作自受自己创造伤悲
谁都可以彻底忘记谁,你说过往不及回首
别后悔了才会,想方设法地把你追回
你说孤独是诗人应该具有的体会,写歌的人就该有伤悲
我点一丝烛火,一时泛滥了思念
写首小调名字叫后悔,一如昨日烛火
伴扁舟相随,哪有唐人不懂得陶醉
我孤舟,你窈窕
岸上有隐晦,一踏万里与谁相随
你穿错了嫁妆怎能有快乐,再上一层胭脂也不美
一声戛然而止庭前的鞭炮,妄想同你华发的心作废
你说不要自作自受自己创造伤悲,谁都可以彻底忘记谁
你说过往不及回首,别后悔了才会
想方设法地把你追回,你说孤独是诗人应该具有的体会
写歌的人就该有伤悲,我点一丝烛火
一时泛滥了思念,写首小调名字叫后悔
你说不要自作自受自己创造伤悲,谁都可以彻底忘记谁
你说过往不及回首,别后悔了才会
想方设法地把你追回,你说孤独是诗人应该具有的体会
写歌的人就该有伤悲,我点一丝烛火
一时泛滥了思念,写首小调名字叫后悔
扩展资料:
《唐人》是由孙子涵创作并演唱的歌曲。
歌曲背景
《唐朝好男人》影视原声音乐部分,是由唱片公司“简单快乐文化”发行,旗下音乐创作新人,“热血小超人”孙子涵,量身为该剧创作并温柔演绎了该剧主题曲《唐人》,并携手简单快乐公司旗下的XUN、常定晨及小峰峰,共同演绎了片中插曲《一眼初春》。
1、讲述穿越者王子豪在唐高宗时代的生活,充满幽默与浪漫。凭借超越当时社会千多年的见识,将香水、足球队、酿酒、火药、造纸等一系列发明革新在唐朝发扬光大,从而混得风生水起。情感方面,王子豪发现穿越之后居然有了一位已结婚三年的妻子,还有一位尚未行礼的小妾,地下情人随后也出现了等等充满励志色彩的传奇故事。
2、歌词:
一如昨日烛火伴扁舟相随,哪有唐人不懂得陶醉。
我孤舟你窈窕岸上有隐晦,一踏万里与谁相随。
你穿错了嫁妆怎能有快乐,再上一层胭脂也不美。
一声嘎然而止庭前的鞭炮,妄想同你华发的心作废。
你说不要自作自受自己创造伤悲,谁都可以彻底忘记谁。
你说过往不及回首别后悔了才会,想方设法地把你追回。
你说孤独是诗人应该具有的体会,写歌的人就该有伤悲。
我点一丝烛火一时泛滥了思念,写首小调名字叫后悔。
如果把每个朝代,都给包装一个"朝设",宋朝就像是一个婉约端庄的大家闺秀,文静内敛却又善持家务,明朝就像是一个正值巅峰的壮年,老练世故而又不失锐气,清朝就像一个久经沧桑的老年,深沉圆滑但终是有些暮气……
而唐朝,则像是一个年华最好的少年,激情昂扬,朝气蓬勃,对世事总怀着好奇与探究的新鲜感。
唐朝是属于少年的时代。他们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名词,"五陵少年"。只此一词,便有了令人神往的万千气象,我们仿佛看到:
少年人结客酒场,纵谈阔论,只为逞意气飞扬
少年人骑马挥剑,驰骋沙场,只为活得灿烂
少年人斗鸡走狗,游遍花丛柳巷,只为不负青春
少年人仗剑四方,任侠使义,只为弥胸中不平
……
五陵一词本是地名,源自于长安五座汉朝皇帝陵墓,汉高帝长陵,汉惠帝安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以及汉昭帝平陵。最初由于大量迁徙富豪于此地,五陵原是富贵豪门的象征。
但到了唐代,在唐人感性又浪漫的语境中,五陵的意义便开始有了变化,他的指向也愈加丰富多彩。
王安石有首凤凰山诗,其中不无期盼地说,愿作贞观开元时期的五陵少年子弟。这是一首负气诗。王安石在被罢相,变法行动被终止时,意志消沉,怀着悲愤与怨气写了这首诗。但也侧面展现了,唐代五陵少年们,浪漫自我而又旁若无人的活法,始终是后人心中念念不忘的华胥美梦。
五陵少年,几乎成了唐人精神的象征,每个诗人都要提一提。
唐朝的"五陵少年",喜好结客聚会,浪荡过市,意气风发地跨马挟剑,游历四方。他们对山河自然,有着无限热情,好奇与探索欲。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是他们人生的标配,在高山大河中,他们倾情释放满腔的沸腾。
李白年少时便别家出蜀,游历天下,经历蜀道难,早发白帝城,望断天门山。每到一地,都会结识天下英豪。
五陵年少游荡在金市东,银鞍白马张扬在春光灿烂之中,便是长安少年场的日常一幕。他们春风得意地"浪"在长安各地,逞年少,夸白马,显摆他们的意气风发。
杜甫虽给人留的是一副苦大仇深,忧国忧民的形象,但这是非常抽象且片面的。杜甫出身京兆杜氏,名门望族,长安有谚"京兆韦杜,去天尺五",可见其家族之显耀。
杜甫少年意气也不遑多让。七岁能作诗便言出不寻常:七龄思既壮,开口咏凤凰。这种语出惊人,在杜甫早期诗作中其实不罕见。
十五岁还是个皮猴子,像牛犊子一样到处乱窜,门前的梨子枣子熟了,一日间爬树能千回,淘气若斯。
他曾出入岐王宅,来去崔涤堂。他观瞻公孙大娘剑气舞,欣赏"吴带当风"吴道子的名画,聆听李龟年的音乐。在正是江南好风景的时候,他也是有过恣意张扬的年少时光。
志得意满,是五陵少年的真实写照。
他们挥霍青春,纵情适志,将礼教一本正经的规矩,抛到九霄云外,将自己的任放疏达,发挥到淋漓尽致。
杜牧同样出自京兆杜氏,以阿房宫赋名扬天下,少年时也是张扬高调。曾招摇过闹市,遇见老僧,竟然不识自己,颇为感慨。因为老僧不认识自己这个名门贵少,所以觉得空门意味深长。
杜牧最是声色犬马中的名家。
他曾听闻湖州多美女,便奔赴游历。看上一个美女胚子,但年龄尚幼,便下订聘礼,约十年来娶。只是官场不自由,到了十四年后,才有机会再至湖州。女子家中等了十年,杜牧没有来,早已嫁人了。
杜牧曾在扬州,牛僧孺属下为官。期间风花雪月自不必说,十年一觉扬州梦,十年扬州生活,被杜牧活成了天上人间。
牛僧孺对他非常欣赏,才在他调走前,苦口婆心嘱咐道:以你的才华,前程远大我不担心。我唯一担心是你把扬州的习气带到京中,对你不利啊。
杜牧否认:我很注意自己行为的。
牛僧孺笑笑不语,拿出卷宗记录,竟然是杜牧几年来留恋声色纵情酒肆等处的详实记录。杜牧大为惭愧且感动。
他们任侠使气,轻王侯,蔑权贵。
李白十五喜好剑术,他是个真正的侠客,多次在诗中提到仗剑行侠,仗义疏财。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李白有没有杀人不得而知,但他表露的这种谈笑中饮酒杀人的气魄,颇为动人心弦。并派头十足,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是对境界的极致追求。
李白曾供职翰林院,日常正酒醉的时候,被唐玄宗叫去作诗,李白却干出了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这样的事,这种推崇傲视王侯的风气,为唐人所津津乐道。
张祜以侠义自许。他因为受宰相元稹的打压,仕途不顺,便不以朝堂为念,周游天下,义气交接各地名士。
他曾拜访宰相李绅时,自称为"钓鳌客"。李绅不解,问钓鳌将用什么做钓竿?张祜答曰"彩虹",又问用什么做钓钩,张祜答曰"新月",后问用什么做钓饵,张祜答曰"就是李相公你啊"。李绅惊叹其言,之后对他多有赞助。
他们也素有建功立业的愿望。
所谓出将入相,唐朝很多文人都曾经从军边塞,上过战场,与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形象大为不同。
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在任平原太守时期,敏锐觉察到安禄山的野心。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招兵买马,囤积兵粮,号召各路人马,对抗安禄山。虽是一介文人,却为最终安史之乱能够平定做了很大贡献。
陈子昂少年任侠,后因失手杀人而发奋读书。入仕后两度从军边塞,对边关的形势,应对政策很有见解。
岑参同样数度从军边塞,曾经属于大唐名将高仙芝的部属。参与唐朝西征的战争。
相比于文质彬彬的后世,唐朝更信奉功名只应马上取的精神,宁愿做一百夫长,胜过做一书生的信念。他们不耻之乎者也的嘴上功夫,不屑三纲五常的礼教束缚,但他们蔑视这些的同时,却向往战场建功,马上封侯,向往报效国家,青史名留……
因此唐朝边塞诗大行其道,都是借以抒发对实现这种人生价值的热忱。这也造就了,唐朝虽然文风旺盛,但同时武风不堕,文人士子虽然一样读圣贤书,吟诗作对,但却没有其他朝代文人的迂腐文弱之气,相反更多意志昂扬,积极进取的精神。
总的来说,五陵少年,在唐朝已经变成一种特有的意象。他也并不是指代少年纨绔,更多是描述一种,太平盛世中的青春少年,他们肆意挥霍着自己的意气风发。
斗鸡走狗,游荡漂流,弹挟过市,寻花问柳,本质上只是基于他们对自由无拘的追求,对礼教社会规则的叛逆。实质上他们也有满腔热血,报效国家的志向。
他们只是在唐朝那种恢宏豪迈,雍容自信的盛世景象下,所特有的青春期,所独具的少年感。
当代
宋浩浩 (1981年11月8日—)作家,生于江苏苏州张家港市。宋浩浩是当代古典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诗歌雄壮豪放,清丽远迈,有唐人之风。宋浩浩诗歌的文化与文学价值,将随着时间之久远而愈发显现。宋浩浩是“80后”作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韩寒、郭敬明分别代表着三条文学创作之路。在当代年轻的作家中,他以推崇文学的古典性、文化性而独树一帜。宋浩浩还是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江苏作协会员,兼为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文化助理。
讲述穿越者王子豪在唐高宗时代的生活,充满幽默与浪漫。凭借超越当时社会千多年的见识,将香水、足球队、酿酒、火药、造纸等一系列发明革新在唐朝发扬光大,从而混得风生水起。情感方面,王子豪发现穿越之后居然有了一位已结婚三年的妻子,还有一位尚未行礼的小妾,地下情人随后也出现了等等充满励志色彩的传奇故事。
《唐人》
演唱:孙子涵
词曲:孙子涵
一如昨日烛火伴扁舟相随,哪有唐人不懂得陶醉。
我孤舟你窈窕岸上有隐晦,一踏万里与谁相随。
你穿错了嫁妆怎能有快乐,再上一层胭脂也不美。
一声嘎然而止庭前的鞭炮,妄想同你华发的心作废。
你说不要自作自受自己创造伤悲,谁都可以彻底忘记谁。
你说过往不及回首别后悔了才会,想方设法地把你追回。
你说孤独是诗人应该具有的体会,写歌的人就该有伤悲。
我点一丝烛火一时泛滥了思念,写首小调名字叫后悔。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唐人》属于电视剧《唐朝好男人》的主题曲,发行于2013年05月23日,并收录在其个人专辑《最近还好么》中。
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讲述了屌丝王子豪穿越到唐朝后,与当朝“女神”兰陵公主、以及妻子小妾等人发生的情感纠葛。
故事虽然是穿越题材,却与之前同类作品风格截然不同,没有宫斗的波诡云谲机关算尽,充满平实生活的趣味细节。
一、草木类
1、柳:
⊙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
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例5:《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附:“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
(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例1: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2: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2)凌寒不屈的顽强
例1: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例2: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例3: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
例4:杨亿《少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春的讯息。诗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仅色白如雪,清峻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
(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例1: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这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通过对耐寒梅花与软弱动摇杂树的对比,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贤士的赞扬。
例2:元代贯云石的《双调清江引 咏梅(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他笔下的梅花不招蜂惹蝶,孤高纯洁。
例3:隋朝宫女侯夫人《春日看梅花(其二)》:“香清寒艳好,谁惜是天真。玉梅谢后阳和至,散与群芳自在春。”这“天真”二字既是诗人对梅花的高度评价,亦是诗人的自评。作者是孤芳自赏的佳人,同是天真,诗人与玉梅便是化而为一成高洁形象了。
例4: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满庭芳》的结句:“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岁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例5: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例6: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历代文人墨客对于梅花的高洁、孤芳自赏是肯定的,也是有其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所在的。
(4)隐者高士的象征
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例1:张可久《越调天净沙 鲁卿庵中》:“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诗人将我们带入渺无人迹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气爽,何来“探梅”之说,其实这“梅”便是如梅之高洁隐士——鲁卿。以梅比隐者,隐者亦是梅。
例2:萧德藻《古梅(其二)》:“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作者笔下的古梅树花极少,但还是怕被冬日黄昏的蜜蜂知道,淡泊宁静的生活被破坏,借梅自咏,以明终隐着志。
例3:方岳《梦寻梅》:“野经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诗一开始就推出一个幽雅僻静的背景,曲径通阴者之家,这是诗人理想的生活。所谓“寻梅”,亦莫不是寻隐逸。
例4:周密《疏影梅影》中词句:“记梦回,纸帐残灯,瘦倚数枝清绝。”宋人制造梅花纸帐,隐士好用,灯已烧残,正照纸帐上的几枝梅花瘦影上。这样的清幽生活也只堪隐者所享。
(5)清冷淡雅的美人
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例1:张雨《中吕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濑溅溅漱玉沙,瓦瓯蓬底送年华。问暮鸦,何处阿戎家。”诗中“的的”二字形容梅花在暮色中仍显得鲜明耀眼,把灰黄的茅舍也辉映得富有了神气。“的”在古代亦指女子脸上装饰的红点,《释名释首饰》云:“以丹注面曰的。”傅成《镜赋》亦云:“点双的以发姿。”可见,梅花如美人颊上的艳艳红点,益发增添了梅花的美艳。
例2:张可久《黄钟人月圆 雪中游虎丘》中云:“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干。”诗中“真真”指美女的容貌,见于《太平广记画工》所载一张神画上的美女,名叫真真。
例3:武元衡《赠道者》:“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诗中“麻衣如雪”化用了《诗经曹风蜉蝣》中的句子,这里借用来描画女子所穿的一身雪白衣裳。在形容了女子的衣着后,诗人又以高雅素洁的白梅来比拟女子的体态、风韵,可谓传神。
例4:苏轼《定风波 红梅》:“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这是词的上片,开始便以拟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因“迟”开而与桃杏同放。梅花生就冰清玉洁之姿,怎合姹紫嫣红之群?所以“乔装改扮”,尽显美姿丰神。
例5:姜夔《疏影》:“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写王昭君的月夜归魂,给梅花形象增添了血肉。“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化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位佳人,正是诗人理想中的艺术形象。(其实,本词共五个典故,五位女性,此处仅以二者为例)
(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例1: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折梅花寄赠友人,正是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预示不久的将来春天也将到北方。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
例2:南朝民歌《西洲曲》:“忆梅下西洲,者梅寄江北。”
从此,“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例3:王安石《梅花》:“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和史诚这谢送张明叔梅台三种梅花》:“殷勤手折遥相赠,不欲花前独举觞。”继承了这一意象,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例4: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岭北霜枝最多忍,忍寒留待使君来。”张舜民:“为岭北客飘流远,偷报东君信息回。香气轻于新酿熟,襟怀重似故人来。舟中莫问无兼有,急急呼儿觅酒杯。”
也有抒发对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
例5:朱松《饮梅花下赠客》:“且当醉倒此花前,犹胜相似寄愁绝。”
例6:朱熹《清江道中见梅》:“他年千里梦,谁与寄相思。”
例7:苏轼《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长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都透露出悠悠相思的情操。
当然,梅花还是人与人之间传达祝福的媒介。
例8:《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里讲的是“抛梅求婚”的故事。在古代,梅常被视为“媒合之果”。《传疏》:“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以起兴。”例9:传说李清照丧夫后有一上联:“独梅隆冬遗孀户”,后有一丧妻读书人对曰:“杏林春暖第一家。”二人情投意合,成为终身伴侣。
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例10: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竹梅双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语。
★梅花的地理习性与文化内涵
(1)梅花传说在江西大庾岭上甚多,于是称此岭为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2)杨亿《少年游》:“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此处“翠岭”亦是指位于粤、赣交界处的梅岭,据传张九龄为相,令人开凿新路,沿途植梅,故有是称。
(3)于是,梅岭人远在异乡时若见到梅花便会勾起无限乡愁、乡思。朱松在《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中便是如此。
(4)由于梅树原产地广泛,在西藏自治区、西南及长江中下游直至台湾省均有野生梅花。因此便有了“民族融合”的象征。在辛亥革命时期,梅花的五福也象征了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的大团结。
(5)梅花的耐旱力相当强,畏涝,喜日晒,忘荫蔽。所以梅花永远站在高处,面向太阳,迎接光明。《红梅赞》便是因之而来。
(6)梅性耐瘠薄,对各种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又特耐整形、修剪、抗根癌,不遭根线虫的危害,喊少发生其他毁灭性的病虫害,而花芽分化甚易。故梅成为长寿树种,使人有鹤发童颜、枯木逢春之感。
3、菊花
⊙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例1: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例2: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例3:宋人郑思肖《寒菊》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例4: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例5:毛泽东《采桑子·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松柏
⊙孤直、顽强、高洁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例1: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例2: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例3: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例4: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例5: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莲
⊙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例1: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例2: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6梧桐
⊙凄凉、悲伤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望秋先殒”,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所以,用梧桐来写悲秋,就成为古人常用的手法。
例1: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例2: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例3: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例4: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例5: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例6: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1)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例1:《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例2: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例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例4: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2)草木繁盛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例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例2:“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例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例4:“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
8、芭蕉
⊙孤独忧愁、离情别绪、凄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例1: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例2: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例3: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凉的,巷口,送别之所。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9、红豆
⊙爱情、相思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例1: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例2: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10、豆蔻
⊙少女美貌、清纯、风华绰约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例如: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11、竹
⊙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洁、谦虚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例1: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例2: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
例3: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12、黍离。
⊙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3、丁香:
⊙愁思或情结
例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14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15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16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17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18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19桃花:象征美人 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0兰:高洁
21牡丹:富贵 美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