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奔驰》评测:用男人的浪漫征服自然

《雪地奔驰》评测:用男人的浪漫征服自然,第1张

《雪地奔驰》于4月28日正式发售。下为《 游戏 机实用技术》编辑“马修”带来的详细评测:

卡车是男人的浪漫——虽然这说法是套梗,但硬派粗犷的大卡车对男孩乃至成年男人的确有种难以抗拒的魅力,即便我们大多数人没能去考卡车驾照、去做开卡车的老司机,但是在《雪地奔驰》 游戏 中,我们不仅可以满足驾驭重型卡车的梦想,还可以开着不同的卡车去 探索 并征服大自然。下面就由笔者来给大家说说新鲜出炉的《雪地奔驰》。

游戏 的核心乐趣

卡车对于很多人来说就像是不那么好驾驭的烈马,虽然很倔很难上手,可一旦你熟练地掌握了它,便也能实现各种平常完成不了的事情。而人类对恶劣自然环境的 探索 与征服,也是写在人类的基因中的(想想人类的祖先智人如何走遍全球)。这种驯化烈马般地去和卡车磨合,并去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完成一件件任务甚至开拓新的区域,便是这款 游戏 本身带来的魅力。更何况本作收录了来自世界知名品牌、总计40多种卡车带来各种不同的驾驶体验。

画面与物理效果

进入 游戏 首先是直观的画面:笔者玩的是PC(Epic)版,1660甜品卡,开到高表现画面效果后完全流畅。 游戏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也可以说开发度很低),路边的树、野外的山林、覆着落叶的小路、被车碾过的坑洼泥地、反射着蓝天的冰面……尽管诸如近看时树叶、草地的细节尚有可提升空间,但本身已展现出了一个雄浑真实的自然环境。

游戏 最可圈可点的是物理效果:车在泥地中挣扎或在山路上颠簸前行时,车身与车轮的表现都相当真实。车损效果亦表现出色,本来一番翻山穿林的操作下来得意一番,可换个视角才发现车头已经撞得“嘴歪眼斜”了。

游戏 围绕天气的细节表现也很细致,比如在雪天行进一段时间,会发现车身上会覆盖上一层雪。天气对不同路面的影响亦有差异,比如泥地赶上雨天,对于载货的公路卡车简直是噩梦;而经过一天的大晴天后路面的泥泞效果会大大降低;雪天时被车胎碾压而翻出路面的稀泥,在雪天和夜晚还会被冻上,从而使得行车相对方便了不少;然而在晴天,雪地加泥地的混合地形就很难走了。老司机甚至可以根据天气来安排自己的任务。

开卡车如驯烈马:上手难度与难度递增

这款 游戏 (或者说包括前作的这个系列)一大的特色是路况极其糟糕,尽管开始时会给你一段尚可的路以及驾驶体验尚可的雪佛莱小皮卡,让你能从一般的竞速 游戏 中有一个短暂的过渡,然而一旦正式开上期待的卡车,就会发现这个大家伙如此笨拙:车身长度导致你无论是默认的半俯视追尾视角,还是车内视角,都会有顾前顾不了后的尴尬;而卡车的自重配上糟糕的道路更让人一脸黑线,如果再拉上货物,陷进泥地里钢缆又不够长,那可真的是绝望。

不过随着第一座桥的搭建,玩家获得了成就感的同时,亦对卡车的驾驶有了初步的掌握。在这之后,当区域越来越大,玩家或主动 探索 或在任务中被动开地图的过程中,各种糟糕的路面和相应的任务又让玩家陷入怀疑人生→努力突破→获得征服的成就感的循环增长的 游戏 乐趣中。当熟练后,驾驶着卡车、拉着货物或拖车又慢又稳(开启差速器锁)地翻过泥泞或积雪的山路,战胜自然的豪迈感油然而生。

丰富的驾驶体验

游戏 中的车型和任务都很丰富。从入门的侦查车(一般的越野车、皮卡等),到普通卡车、重卡、工程车,各种车辆操作起来的感觉都有大大小小的不同。像公路轮胎的越野车,与其在泥路中爬,还不如打开全驱动去爬山钻树林。装了高凸悬架的车虽然更适合走山路,但如果在坡度复杂的山路也容易翻车。

即使同样的卡车,满载和空车时、挂拖车和不挂拖车时的操作也都不一样。如果拖上大型超长的拖车,行使在山路上更是要步步为营,跑得太HIGH很大概率会发现拖车不知道什么时候被障碍物卡掉了……而诸如翻车、被卡掉拖车等玩脱操作,也是 游戏 中另一种胡逼乐趣的来源。

而车内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的切换,有些时候也是相当有必要的,除了一些弯道比较多的山路,在卡车载着重货慢吞吞地爬山或过泥地时,切换车内视角还能感受些不大一样的速度感。而开越野车钻山林时,白天和夜晚也有相当大的不同,尤其是陌生的地形,即使打开车灯也时常会在黑暗中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在去较远的地点需要钻山林抄近道时,也要注意时间,避免天黑下来后被困于山中。

融入卡车日常的解谜系统

虽然“解谜”这个字眼看着有点和这种硬派 游戏 没多大关系,但其实本作的谜题却是无处不在。比如你的卡车陷在泥地中该如何脱困这个 游戏 中非常常见的问题,一般来说是将钢缆绑在附近的树上或电线杆上,然后用车载卷扬机拉动钢缆让自己脱困。

然而并不是每个泥地旁边都有足以承受载重卡车重量的树木,这个时候除了打开全驱和差速器锁,车身挂点的选择也很重要——比如选择车尾或拖车做挂点,往往会出现车被前推的效果。当然如果熟悉道路,会提前打开全驱和差速器锁,即便如此被陷进泥地依然是家常便饭。

而 游戏 中的一些拯救卡车或拖车的任务,就是专门设定的谜题了,这种谜题首先考验玩家对自己车队的每辆车的熟悉程度:比如你的大卡车是否可以深入到拯救地点?你的侦查用越野车是否能够胜任?你的车又该如何在深入到已经将其他车辆陷入困境的地方自保?而在靠近目标车辆后,该怎样运用自车的位置和卷扬机将目标车辆先从深陷的地方拉出、再结合周围环境将自己解围的同时亦被救车辆拖到正常路面,这些也都很考验玩家对周边地形熟悉以及对卷扬机/挂拖车的操作。

收集和改造的乐趣

接着前面的话题,虽然拯救车辆的任务非常让人头大,甚至于时不时自己的车辆也会陷入泥沼或翻车,但是当绞尽脑汁终于把被困车辆给成功救出后,除了获得相应的金钱和经验奖励,很多任务还会直接获得被救车辆,这些车以后也会成为玩家 探索 和跑任务的主力。如此,玩家也会更有动力去挑战这些颇有难度的拯救任务,而后获得更高的成就感和收集乐趣。

卡车商店同样也有大量新车出售,玩家也可以选择买入,虽然按下确定买入的过程并不难,但想想攒钱的过程——这些车辆真的是轻松买下来的么?

除了收集, 游戏 也为每种车提供了丰富的定制内容。除了任务相关的拖车板、起重机这些车架附加装置。给经常涉水翻山时不时就受伤的车辆换个高凸悬架也会减少受伤;或给每次过泥地都痛苦不堪的卡车换上全地形或越野、泥地轮胎,然后揣着报复的心态去泥地里狠狠撒欢,也非常有意思。当然,很多好东西不光是有钱忽悠能买到的,有的要在地图中寻找,有的则要达成等级来解锁,这些自然也都成了玩家在 游戏 中目标,执著于此还会在获得时收获成就感。

资金管理纠结中的难度设定

游戏 中玩家的资金管理,本质上可以视为厂商对 游戏 难度平衡设计的把握:如果玩家舍不得花钱买道具,也不至于被小怪给干掉,最多打得辛苦点;若玩家敞开了买买买,也不至于钱花光了太影响以后的进程,或因为买入过强的装备导致难度失衡。

本作即是如此:当你初期试着驾驶自己的公路车去拯救陷入沼泽的车辆任务时,悲哀地发现自己的车也同样陷入沼泽……之后你便在任务失败的不甘中,在定制和卡车商店的菜单中反复斟酌:是先给车辆的轮胎升级成越野或泥地用?还是攒钱直接买个霸气的越野重卡?但很快又发现这个问题很像“长大考清华还是考北大”的纠结——因为此时,距离那些卡车用的越野、泥地、雪地装备的解锁都还很远呢。好在 游戏 中还有很多其他任务和合约可以去接,可以慢慢攒钱。

而随着 游戏 的进行,玩家可以选择的改造部件更多,操作也更熟悉,慢慢会发现很多任务都已经很得心应手了。而这时 游戏 也不会陷入无脑爽的境地,你依然需要好好地选择并搭配自己的车辆,去谨慎地完成每一个任务,并在任务中小心地驾过每一片泥地或丛林。

探索 的乐趣

开拓地图可以说是沙箱 游戏 的传统操作,本作亦是到达瞭望塔后开拓地图,除了点亮地图,还会发现获得车辆的改造部件的升级地点。由于瞭望塔和升级地点往往比较难到达,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开着越野车去,但有时开卡车做任务时,尝试去挑战一下也是很有趣的——当然最好是开空车去,否则在载货时陷入困境,“复原”重来后就得重新去拉货了。有些时候的摸鱼 探索 不仅会点亮当下的地图,还会开启全新的地图。

任务体验:不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虽然这款 游戏 的主打乐趣并不是那种快节奏极速体验,但任务类型还不少,尽管大多数是送货和拯救,但结合了复杂的路况挑战、玩家自设的目标及偶尔摸鱼带来的收获,还是相当有乐趣的,尤其是艰难地完成拯救任务入手新车,简直是成就感爆棚。

面对一大堆的任务,如何规划完成顺序也是颇为考验玩家的。一般来说,首要解决的都是修桥补路的任务,此外还可选择将路线相同或相近的任务一起完成。如果任务路线较长,还要专门制定路线,比如根据车辆自身特性决定是否要翻山,以及是否让路线途经加油站等。

此外 游戏 还有特别的限时挑战任务,而且往往有各种限制条件(比如全程车内视角),在对路线进行规划和熟悉后,挑战这种任务带来的往往是一气呵成的刺激体验。

人性化设定

尽管这款开大车征服大自然的 游戏 很硬核并强调现实感,但本身作为 游戏 依然还是有不少适度方便玩家的人性化设定。

比如卷扬机的缆绳,你无需去预估卡车载重后的重量而去考虑选择多少承受力的钢缆,只要目标挂点够结实,就能把你的大卡车给拉起来。当然卷扬机的设定本身并不无脑——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周围的目标挂点根本承重不了你的车重。所以选择车身挂点及周围环境挂点,才是陷入困境时的解谜重点。

还有就是“复原”。当自己的车辆陷入泥沼雪地、翻在山下或因为燃料不够搁在路上,都可以用“复原”选项直接回到车库。就算是救援成功搁置在野外的车辆,也可以在地图上通过RS/R3→A键选定切换地图上的车辆后再用复原选项回到车库。省去了对自己车辆的救援和拖回的时间——这个过程虽然可以有,但毕竟是没有报酬的劳动,而且 游戏 中亦不乏此类任务带来同样体验,因此把涉及到玩家自家车辆的这部分以“复原”来简化处理,不仅节省了 游戏 时间,也大大加快了 游戏 的节奏。

一些不足

不得不说,笔者之前担心的枯燥和节奏慢,在 游戏 中基本没有感觉到。一定要说问题,大概是音乐和广播有点缺乏存在感。此外 游戏 中的世界多少有些空旷,笔者游玩至今 游戏 中所见到的人依然只有 游戏 中自己化身的那名司机,作为背景的其他车辆亦极其有限。好在合约和任务中,还是能感受到这里人们的生活日常。

而真正影响体验的,目前笔者感受到两点,一个是出现拖车、修理等提示时,无法直接按掉,只能等待其开启一会后自己消失,尽管半透明的界面在平常影响不是很大,在某些本就需要视野的场合还是会遮挡视线。

还有一点则是当车辆在贴近建筑物时,当视角转至接近建筑物侧的角度时,会强行切换成俯视角,在普通场合会觉得是视角失控,如果在拖着长拖车过大桥这类场合,则会影响操作。

总结

总体来说,作为一款以大自然为舞台的模拟驾驶 游戏 ,本作的物理效果及互动上做得相当到位。足够多的车辆、足够大的地图、多样的任务体验,以及收集要素、自定义要素和玩家的目标追求,也保证了 游戏 的耐玩度;多样的地形挑战则有效避免了驾驶和赶路过程中的枯燥感;人性化的设定则让 游戏 拥有更快的节奏和更流畅体验。

而且在 游戏 中你会明显感觉到:在保证模拟 游戏 的严谨的同时,也在具体的内容上鼓励玩家去冒险,虽然玩得太HIGH太胡逼也会随时玩脱,但几乎没有惩罚的低代价也让这种玩脱成为了 游戏 的乐趣之一。

作为模拟驾驶 游戏 ,它并不枯燥;而随处出现的恶劣地形的挑战过程本身虽然有些慢,但也并不至于拖慢节奏。 游戏 虽称得上硬核,但也不至于难上手或卡关,高自由度更给玩家提供了多样的选择。

如果你的成长中曾经对那些高大威武的卡车向往过,对陌生区域好奇过甚至去一探究竟过,那么这款硬核硬派又并不那么严肃认真的 游戏 非常值得你去一玩。

  IT168 评测在今年的CES2013展会上,索尼发布了旗下2013年度的旗舰产品Xperia Z和Xperia ZL。其中Xperia Z L36h定位于顶级的智能手机,该机采用了5英寸1080P屏幕/1300万像素摄像头,高通APQ8064四核15GHz处理器/2GB RAM内存,搭载Android41操作系统,在外观上使用了双面玻璃机身以及复合纤维材料,并且支持IP57级别的防水功能。今天我们就一起看下这款机器整体表现如何。

  外观设计上,Xperia Z L36h的外观设计是日本团队一手主导。索尼Xperia Z L36h可以说是现阶段手机工业设计上的巅峰之作。事实上,在索尼爱立信诞生的那一天起,索尼手机就是非常注重整个手机的设计感的,从最早功能型手机的T68i,K700,到智能手机的P802,Xperia X1,Xperia ARC等等,索尼一直将优秀的设计延伸直到现在我们眼前的这款Xperia Z L36h。颜色方面拥有经典的黑、白色外,也有浪漫讨女性朋友喜爱的紫色款式。

▲黑色、白色、紫色三色机身

  索尼Xperia Z L36h配备一块5英寸1080P Full HD高清触控屏,像素密度达440ppi,且支持索尼Mobile BRAVIA Engine 2显示技术,画面呈现锐利,相信会是女孩儿的最爱。手机听筒设置在索尼Xperia Z L36h屏幕上方,屏幕左上角配置了220万像素前置镜头,右上角则有光线感应器与消息指示灯。Xperia Z L36h屏幕下方则配置了一个大面积话筒,可保证用户通话时传送清晰质量。

  机身尺寸为139x71x79mm。机身内置不可拆卸式的2330mAh容量电池、NFC近距离无线通讯芯片。正面与背面均采用耐用强化玻璃,玻璃的材料来自于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康宁以及日本旭硝子的强化硅酸铝玻璃,比传统玻璃坚固,每片玻璃镜面还加上防爆保护膜,手握感舒适,但相对容易沾染指纹。

  机身材质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它看上去像是金属的,但是如果你用手指甲在机身上刮蹭,又会发现它并不是完全硬的,似乎又有一种表面附着了软涂层的感觉,并且这种黑色机身的质感非常的棒,这让我想起了IBM ThinkPad电脑(同样出自日本的设计)的某些高端型号才会采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但是Xperia Z的机身上看起来更为结实,更为有质感。

索尼Xperia Z L36h

操作系统

Android 412 Jelly Bean操作系统

网络制式

WCDMA/GSM

机身尺寸

1339x687x91mm

重量

146g (偏重)

屏幕

5寸19201080分辨率TFT屏幕

摄像头

1310万像素 F22光圈/前置200万像素

处理器

高通APQ8064四核处理器 主频15GHz

机身内存

RAM:2GB ROM:16GB(支持扩展,最大支持32GB)

特色功能

复合纤维机身

电池

2330mAh(不可换)

机身颜色

黑色、白色、紫色

上市价格

行货 4999元

  铝合金材质电源键 1300万像素主摄像头

  索尼Xperia Z L36h机身左侧有加强反射涂层设计,接口方面:从左到右依次为带有防尘罩的microUSB接口与microSD卡槽,还有可与DK26专属充电底座连接的金属接点。机身右侧,由左至右分别设计了扬声器、音量调节键、电源/解锁键和有防尘盖设计的Micro SIM 插槽。

  其中的音量调节键与电源/解锁键均由铝合金材质打造,充分展现出索尼对自家手机设计的用心细节。据悉这样的设计灵感来自IWC手表机芯;机身底部右下角设有手机吊饰孔,方便用户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恰恰体现了SONY在工业设计领域深厚的功底,当你手里拿着这台手机,你就可以真切地感受的到。

  索尼Xperia Z L36h搭载一枚1300万像素主摄像头,支持1080P Full HD影片摄录,且配备Exmor RS for Mobile感光元件可支持HDR Video功能,这就意味即使是强烈的背光下也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影片;机身背面也配置了相机补光灯以及降噪麦可风。

  索尼Xperia Z L36h机身设计十分精美,手机背盖正中间印有“XPERIA”标示字样,搭配简洁机身,更加突显出其产品时尚风格。回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这机身会掉漆吗根据索尼产品经理的说法,这款产品确实是在外壳表面涂有涂层,但是在整个手机的测试阶段,都没有反应过有掉漆的现象。事实上,索尼在手机上使用金属外壳已经有很丰富的经验,包括之前LT22i/LT28h等机型都是大面积使用金属材质,任何情况下都不掉漆是不可能,但是日常的使用摩擦和小磕碰不会使手机表面掉漆。

  5英寸1080P 索尼Xperia Z屏幕专项测试

  索尼Xperia Z L36h采用了5英寸的TFT屏幕,屏幕分辨率达到了1080P(1920x1080)的FullHD级别。进入2013年,顶级智能手机的一个流行的标杆就是5寸1080P,那么索尼Xperia Z L36h也达到了这个标准,事实上,这也是索尼手机当中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尺寸最大的屏幕,不过由于索尼在机身设计上的优化,所以5英寸屏幕机身的实际握持感并不会出现太大突兀的感觉。

▲关键字:5英寸、430PPI、1080P屏幕

  索尼Xperia Z L36h的屏幕拥有100%的全色域显示,使用OptiConrast panel技术的特殊涂层降低屏幕反光,增强屏幕在阳光下的可读性。这种结构去除了其中的空气层,同时拉近了触摸屏与显示屏的距离。此OptiContrast panel技术可有效减少反光,让图像更清晰——即使是在强光照射环境下也毫不逊色。手机关机后,屏幕炫黑。另外,通过去除传感器层并将传感器集成到屏幕玻璃中,提高了屏幕的反应灵敏度。这样,触摸更有效,体验更直观。

▲OptiConrast panel技术

  TFT屏幕是这款索尼Xperia Z L36h的屏幕材质,实际上目前的手机屏幕的材质除了AMOLED就是TFT,就这两种材质而已。包括IPS,SLCD,NOVA等等也是基于TFT各液晶厂商延伸出来的新技术。TFT和OLED屏幕在视觉上看起来的主要区别就是是否自发光还是有背光板,液晶像素颗粒上排列方式不同所以OLED会比较看到液晶格栅,另外AMOLED液晶屏会比较浓艳以至于产生偏色情况。

▲Xperia Z L36h屏幕实拍

  接下来看下实际比对效果,我们选题标准色卡和三星NOTE2作为对比对象。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索尼Xperia Z L36h屏幕色彩还原度相当高,色彩的过度非常细腻,但在纯黑背景下屏幕漏光很明显,可视角度非常一般,稍微偏转就会有明显的失真和泛白,这一点Note2采用的AMOLED屏幕就表现的非常好。

  索尼Xperia Z L36h色彩的准确度亮度都进行自动调整,但是不可否认索尼仍未解决之前遗留下的弱点: 可怜的可视角度,倾斜手机,虽然索尼Mobile BRAVIA Engine 2显示技术可以增强对比度和颜色损失,但是仍无法弥补色彩失真现象。

▲iPhone5对比索尼Xperia Z L36h

  为了让大家直观感受Xperia Z L36h屏幕的实际色彩表现能力,我们为大家准备了Xperia Z的屏幕实拍照片。点击下面的小图可以查看大图。

▲Xperia Z L36h屏幕实拍(大图)

▲Xperia Z L36h屏幕实拍(大图)

▲Xperia Z L36h屏幕实拍(大图)

▲Xperia Z L36h屏幕实拍(大图)

▲Xperia Z L36h屏幕实拍(大图)

  15GHz高通APQ8064处理器 性能跑分测试

  首先一起来看看高通四核APQ8064的基本概括。高通APQ8064隶属于高通骁龙S4 Pro系列产品,内置4个最高频率为15GHz的Krait v2核心,以及改进版的Adreno 320 GPU。区别于此前高通MSM系列,APQ系列产品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内置基带,(索尼Xperia Z L36h将搭载高通自家MDM9615基带)。同时APQ8064还是高通第一个推出的全新内核架构(异步四核)以28纳米工艺制程的芯片。

▲高通四核APQ8064

  从架构上来说,APQ8064采用了高通Krait架构,值得说明的是,高通尽管一直使用的是自家的架构,依然是依据ARM的基础上修改而来的,APQ8064的“Krait构架”基于A9构架修改,带有A15构架的混合特性,但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A15构架。这和当初的高通MSM8260有异曲同工之处。

  下面从制造工艺上比对,APQ8064是采用基于28nm技术,基于A9优化,这是它的优势所在。为什么能说三星猎户座Exynos4412比Tegra3略胜一筹,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因为Exynos 4412是32nm而Tegra3是40nm的,制造工艺的提升允许CPU可以提升很大的性能却只消耗很小的功耗。那么28nm必然也是比32nm的三星猎户座4412略胜一筹,APQ8064可以在相同功耗下提升更多的性能,还有GPU的性能。以上当然也都是理论数据,接下来我们来从跑分看看索尼Xperia Z L36h的硬件能力。

  总结:随着三星和其它厂商28nm芯片以及真正意义上的A15构架的出现,索尼Xperia Z L36h的处理器APQ8065并不会有太大的优势,这点客观事实不得不说下。不得不说跑分情况上,索尼Xperia Z L36h所搭载的APQ8064的确非常有优势,跑分名次仅能代表处理器性能的一方面优势,以及处理器的优化程度,并不能完全与使用体验和流畅性划等号。

  更华丽的TimeScape界面及视频播放测试

  索尼Xperia Z L36h解锁方式从过去的左右解锁调整为上下解锁,待机画面可选择快速开启相机或音乐功能;首页下方可设置四个常用功能捷径。长按索尼Xperia Z L36h桌面会进入页面编辑状态,用户可自行增减小工具或是应用程式捷径,桌面最多可增加至七页,另可选择首页页面。其实界面部分改进并不是很大,这里就不做过多讲解。

  同时,索尼一如既往提供多种桌布、主题,桌布可从内置图库、动态桌布或相册来选择,主题则会搭配不同待机画面。长按电源开关键便能选择关机、飞行模式或是屏幕截图;长按HOME键也可呼出谷歌搜寻页面。

  点击索尼Xperia Z L36h多任务键右边会出现开启的程序后台,下面则有应用列表,用户可在谷歌商店下载更多应用;从屏幕上方往下滑即可叫出呼出通知栏,能对音量、蓝牙、Wi-Fi及数据传输做调整,并可直接连结到设置界面。

  如果您是80后,那么想必您一定听说过WALKMAN播放器或对它有一段美好的回忆。的确,WALKMAN是SONY引以为荣的音乐播放器,今天这套技术也被用在索尼智能电话上。

  TrakID是一款可以在线搜索我正在收听的是什么的一款软件。如果您在听广播时候发现一首喜欢的歌又不知道叫什么,可以用它来搜索哦。

  视频播放性能测试

  为了测试Xperia Z L36h播放视频的能力,我们为这台手机准备了1024x576 MKV文件(高清美剧主流格式),1920x1080 MP4(全高清格式)的视频,播放结果是非常流畅,没有任何卡顿,在进度条之间拖动也依然保持流畅。

▲Xperia Z的视频播放器会自动识别**和电视剧(美剧)并自动归类

▲1024x576 MKV播放非常流畅 拖动进度条也没有任何卡顿

▲另一部1024x576 MKV 依然流畅播放

▲1920x1080

MP4

播放非常流畅 拖动进度条也没有任何卡顿

  1300万像素摄像头 技术解析及样张赏析

  索尼Xperia Z L36h采用了1300万像素的摄像头,支持1080P高清视频的拍摄。采用了全新的Exmor RS积层式传感器。初次听说这个应该是在OPPO Find5手机的发布会上,只是OPPO称它为堆栈式传感器,其实都是一个东西。因为无论是叫做“积层”还是叫做堆“栈研”其实都是Exmor RS,研发这种技术并且能生产Exmor RS镜头的目前只有索尼。

  积层式传感器Exmor RS是一款背照式CMOS传感器,他采用积层的方式将原本需紧靠感光组件的电路部份置于感光组件的下方,使设备内部拥有更多空间。积层的两层相互依赖,像素层与模拟逻辑芯片无需再互抢所占空间。

  简单来说,积层式CMOS传感器的全新结构可以将光线100%投射给传感器,增强相机的拍摄画质,让传感器可以获得更多光线更为快速的完成拍摄动作。

  具体回到Xperia Z L36h这款产品上,优秀的硬件是一方面,在拍照软件上,索尼Xperia Z L36h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新的体验:数码相机级别的自动场景识别。为什么说是数码相机级别的呢,是因为这套场景识别系统完全移植自索尼Cyber shot数码相机。概括来说它可以根据两个层级来做出自动的调整:根据光线,根据拍摄内容。(注:以下均为场景自动拍摄)

▲索尼Xperia Z L36h拍照样张赏析

  除此之外,索尼Xperia Z L36h的相机还可以侦测到手的震动,并且在相机拍摄摸式上作出相应的拍摄模式。在高速连拍功能上,索尼Xperia Z支持每秒10张的高速连拍,并且不限制拍照数量。也就是说除非你的手机没电了或者说存储空间拍满了,否则它可以一直像机关枪一样咔咔咔的拍摄下去。

▲相机拍摄摸式及设置功能界面

▲样张点击可放大

▲样张点击可放大

▲样张点击可放大

▲样张点击可放大

▲样张点击可放大

▲样张点击可放大

  续航:总体表现依旧是中规中矩,未有跨越性突破。日常强度使用能用到1-2天左右。如果是一天一充的使用者,将不会有太大问题。如果是针对业务比较繁多的用户,估计要准备移动电源。

  索尼Xperia Z L36h中国行货的售价4999元,并且针对中国的行货版本还会采用豪华版包装的方式,除了手机之外,还额外带有充电底座以及索尼EX300耳机。

▲索尼Xperia Z L36h中国行货的售价4999元

▲豪华版包装

  充电底座

  在我们视线当中消失很久的充电底座在索尼Xperia Z L36h上面又重新出现了,事实上,在日本手机市场,几乎所有的手机都是通过底座完成充电和同步的。除了美观,三防机型使用底座还可以避免橡胶塞频发插拔引起的橡胶材料疲劳,避免密封不严降低手机的防水性能。

▲充电底座

  索尼EX300耳机

  索尼的EX300耳机采用了15毫米直径的超大动圈振膜,在索尼的随身听耳机当中也属于中高端型号,目前在淘宝的售价在500元左右。此次行货版本索尼Xperia Z L36h标配这种中高端耳塞,也充分体现了Xperia Z的诚意,让我们更好地享受到Walkman播放器的魅力。

▲索尼的EX300耳机

  评测总结

  索尼Xperia Z L36h手机是索尼的2013年度旗舰产品,采用了顶级的硬件配置;外观设计上也延续Xperia系列精致的风格,并且在机身材料上创新性的使用了复合纤维材料和双面玻璃,堪称目前工业设计的巅峰之作;在用户界面上,索尼Xperia Z L36h搭载Android41系统,使用了最新版本的TimaScape界面。整机无论软件,硬件,还是外观设计,都堪称无可挑剔,而在发售环节,也做到了国内和国外同步发售,价格更低并且附带更多高端配件,让笔者深深感觉到这是索尼移动在2013年开年对中国市场的一款诚意之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568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