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女作家三毛?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女作家三毛?,第1张

在大学的时候去图书馆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然后带了一本回去读,于是不可收拾,特别特别喜欢三毛,这种作品。后来一口气把她其他的这些作品集都给读完了。

我对三毛的了解基本上就是从她的,书中透露出来的那种感觉,以及三毛经历了一些人生故事总结而成的。

三毛是一个非常自由、崇尚浪漫的人,她当初去撒哈拉沙漠,就是因为翻到了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觉得这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自己是从沙漠过来的,然后就毅然决然的就要过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且三毛在这一住就是好几年,在撒哈拉沙漠结识了很多有趣的朋友,也跟荷西结婚了。

三毛也是一个非常具有新时代独立意识的女性。比如说她在撒哈拉沙漠,碰到了很多因为陋习的民族。他们将十几岁的小孩子许配给别人,而且婚礼的习俗非常的粗暴,一点都不尊重女性。三毛其实是在积极地为他们呐喊,然后表示自己对这种习俗的不看好。她的好朋友当时结婚,然后在婚礼上受到了一些伤害,她也是积极地帮他们治疗。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人缘其实非常好,因为它总是会大方的给邻居们送一些小礼物,而且还教导他们各种知识,还经常会给他们做医生给他们治一些病,所以撒哈拉沙漠上很多人都特别喜欢三毛。

三毛像一个不染尘世、自由浪漫,但是又特别热心肠的大姐姐。很多矛盾的品质都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她的原因吧,在她身上有自己梦想的影子。

 三毛的文笔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

1、《倾城》

包括:《女儿》 《阿姨》 《我的小姑》 《小姑》《我的小姑》 《我也叫她小姑》 《一千零一夜的阿姨》 《三毛,一位认真的玩童》《胆小鬼》 《吹兵》 《匪兵甲和匪兵乙》 《约会》《一生的爱》 《紫衣》 《蝴蝶的颜色》 《说给自己听》《爱和信任》 《简单》 《什么都快乐》 《天下本无事》《还给谁》 《轨外的时间》 《狼来了》 《一定去海边》《他》 《不负我心》 《夏日烟愁》 《倾城》《评“胆小鬼”》 《读三毛的“倾城”》

2、《温柔的夜》

  包括:《他们说三毛》 《寂地》 《五月花》 《玛黛拉游记》《温柔的夜》 《石头记》 《相逢何必曾相识》 《永远的马利亚》《附录:我不是三毛迷》

  3、《哭泣的骆驼》

  包括:《尘缘》 《收魂记》 《沙巴军曹》 《搭车客》《哭泣的骆驼》 《逍遥七岛游》 《一个陌生人的死》 《大胡子与我》《哑奴》

  4、《雨季不再来》

  包括:《序》《舒凡》 《惑》 《秋恋》 《月河》《极乐三毛 雨季不再来鸟》 《雨季不再来》 《一个星期一的早晨》 《安东尼·我的安东尼》《赴欧旅途见闻录》 《我从台湾起飞》 《骆驼为什么要哭泣》 《翻船人看黄鹤楼》《平沙漠漠夜带刀》 《去年的冬天》 《三毛——异乡的赌徒》 《访三毛、写三毛》《飞——三毛作品的今昔》

  5、《撒哈拉的故事》

  包括:《妈妈的一封信》 《回乡小笺》 《沙漠中的饭店》 《结婚记》《悬壶济世》 《娃娃新娘》 《荒山之夜》 《沙漠观浴记》《爱的寻求》 《芳邻》 《素人渔夫》 《死果》《天梯》 《白手成家》

  6、《送你一匹马》

  包括:《我的女儿,大家的三毛》 《爱马(自序)》 《蓦然回首》 《惊梦三十年》《回娘家》 《故乡人》 《看这个人》 《我所知所爱的马奎斯 》《逃亡》 《往事如烟》 《梦里不知身是客》 《野火烧不尽》《不觉碧山暮但闻万壑松》 《学期作业报告》 《你是我特别的天使 》 《朝阳为谁升起》《一生的战役》 《送你一匹马》 《衣带渐宽终不悔 》 《陈老师(跋)》

  7、《背影》

  包括:《逃学为读书》 《背影》 《克里斯》 《荒山之夜》《离乡回乡》 《浪迹天涯话买卖》 《雨禅台北》 《周末》《永远的夏娃开场白》 《赤足天使》 《亲不亲,故乡人》 《黄昏的故事》《饺子大王》 《拾荒梦》 《巫人记》

  8、《我的宝贝》

  9、《闹学记》

  包括:《序一》 《序二》 《闹学记你从哪里来》 《如果教室像游乐场》《春天不是读书天》 《我先走了》 《新天新地重建家园》 《爱马落水之夜》《我要回家》 《求婚》 《孤独的长跑者》 《长歌杨柳青青》《导读罪在那里》 《遗爱星石》 《吉屋出售》 《随风而去》《E·T回家》 《后记》

  10、《万水千山走遍》

  包括:《大蜥蜴之夜》 《街头巷尾》 《青鸟不到的地方》 《中美洲的花园》《美妮表妹》 《不按牌理出牌的地方》 《附记》 《药师的孙女》《银湖之滨》 《索诺奇》 《夜戏》 《迷城》《逃水》附录 飞越纳斯加之线

  11、《稻草人手记》

  包括:《序》 《江洋大盗》 《亲爱的婆婆大人》 《西风不识相》《这样的人生》 《士为知己者死》 《警告逃妻》 《这种家庭生活》《塑料儿童》 《卖花女》 《守望的天使》 《相思农场》《巨人》

  12、《随想》

  包括:《孩子》、《快乐》、《岁月》、《伤》、《自己》、《乐命》、《男与女》、《钱钱钱》、《爱情》、《人》、《无心》、《有意》、《如果》、《朋友》[8]

  13、《谈心》

  包括:《自爱而不自怜》 《祝福中国》 《人生何处不相逢》 《隔离三毛作品与沟通》《不满、不满、不满》 《真聪明的好孩子》 《没有找呀》 《教书不是塔》《最重要的是被爱吗?》 《为什么、为什么?》 《读书和迷藏》 《不弃》《不逃》 《其实都不是问题》 《不能给你快乐》 《写作不难》《我喜欢把快乐当传染病》 《狱外的天空也是你的》 《是美德还是懦弱》 《“喜欢”有千万种》《读书不能只读一个月》 《五个对话》 《如果是我的女儿》 《如果我是你》《不要也罢》 《小朋友好》 《不会忘记你要的明信片》 《如何死得其所》《不讲了》 《说朋道友》 《愧疚感》 《少年愁》《回不出的书信 》 《写给“泪笑三年”的少年》 《后记》

  14、《我的快乐天堂》

  15、《高原的百合花》

  16、《亲爱的三毛》

  17、《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

剧本:

  《三毛全集:滚滚红尘》共出版发行作品23部有声作品:《三毛说书》《阅读大地》《流星雨》

  译作:

  《刹那时光》《兰屿之歌》《清泉故事》《娃娃看天下》(共两本)

  诗:

  《朋友》

  音乐专辑(填词):

  《回声》

三毛简介

三毛,本名陈平,生于1943年3月26日,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着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编辑] 三毛年表

童年时的三毛1943年3月26日生于四川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着。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馀,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1976年5月出版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年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确夙愿。

1990年4月16日在新疆首次拜访了民歌大师王洛宾。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编辑] 三毛名字的来历

青年时的三毛本名陈懋平,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懋”是家谱上属于她那一代的排行平”是因为在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做为父亲的我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 的大使命。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

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编辑] 三毛说三毛

“三毛”是一个最简单、通俗的名字……我要自己很平凡,同时,我也连带表明我的口袋只有三毛钱。

我做任何事都是用生命去做。我喜欢的男性素质中,智慧应该占第一位。可是在另外几方面我的要求绝对严格,那就是道德和勇气。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

[编辑] 三毛与荷西的爱情传奇

[编辑] 一见钟情

初识荷西时,三毛正马德里上大学三年级,而荷西只不过她学校附近就读的一名高中生,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也就是圣诞节晚上,头上一顶法国帽的荷西却在她所居住的公寓楼下等她送她节日礼物与祝福!

三毛在西班牙求学时期的照片,自信而快乐。那时三毛根本就未将比自已小几岁的荷西怀任何想法,而心底里却有一丝虚荣:哇!天下竟然有如此帅气的男孩?!要是做他的妻子,该是一种荣耀才对呢!随即她只是以姐姐的身份教训他:不要逃课!再逃课就不理你了

[编辑] 第一次求婚

而荷西却照样逃课来看她,直到有一天,荷西一脸认真地说,ECHO,你等我结婚好吗?六年!四年大学,二年服兵役!好不好?

三毛觉察他的异常,便故意气他,对他下最后通牒:再也不要来找我了,我有男朋友的!荷西也不生气,只是挥挥他的法国帽,倒退着跟三毛说:ECHO,再见!

后来荷西便真的再也不来找三毛,偶尔在路上遇见,他只是礼貌性地拥抱一下三毛亲亲她的脸颊。而三毛身边的男友似乎总在换来换去,有意或无意。

[编辑] 分别六年

再次得荷西的消息是六年后,荷西托一个朋在捎来他的近照和一封信,照片上的帅小伙正在河里捉鱼,留一脸的大胡子在阳光下灿烂地笑。三毛也没太在意,只是感觉:荷西长大了!

返台后的三毛遭遇到了她的第一次情感不幸,也就是她的未婚夫意外身亡。痛苦之馀她重返西班牙,于是,冥冥之中的异国姻缘开始走近他们。

[编辑] 终携手

三毛与荷西重逢那一天她接到一个好朋友的电话,说有要事嘱她赶过去她家。她根本不记得这一天是荷西来看她的日子,而三毛与女友外出的下午,荷西打了十多个长途电话给她却找不到人。临近晚上时三毛便又匆匆赶去好朋友家,见面时,好朋友只是叫她闭上眼,等候。

而此时,三毛被人突然拦腰抱起,旋转,三毛睁眼一看,是荷西!她开心得说不出话来,就任由这样的快乐变成旋涡将她围绕在里面。

七个月后,三毛与荷西举行公证结婚,开始他们幸福而疼痛的爱情之旅。

[编辑] 甜蜜七年

三毛与荷西幸福的家荷西的大部分工作是作一名潜水员,最初的时间里荷西上班的地方离他们家比较远,而三毛每天都会在下午两点半开三个小时的车冒着沙漠里走沙与龙卷风的危险去接五点半下班的荷西回家!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定而执着的爱!

后来,荷西去了另一个岛上,每周才可以回家一次,于是,三毛就决定将车与行李托运过去,自已放弃精心收拾的家,去陪心爱的荷西。每天骑脚踏车去荷西工作的码头,她都要带上好吃的东西,而那里的工作人员也都感受到他们彼此深沉真挚的爱,每每到了码头时,第一个见到三毛的人便会指引她去荷西工作的具体地方,然后,远远地,那个岸上的潜水员便提前拉拉信号,水下的荷西便一头冒出水面来,跑上来抱住三毛就笑了。三毛便不管那一身的水滴,紧紧地靠着爱人,为他喂水果,或丢果核玩儿,逗得旁边的人羡慕至极。

[编辑] 痛失荷西

荷西遗像三毛婚后七年,那一次,陈爸爸和陈妈妈远道飞来欧洲探望外子,因为地域的文化差异,荷西不懂得如何称呼中国的岳父母,依西方人习惯,他便要称呼其为陈先生陈太太,而对三毛来说,这可是不行的。一定要叫爸爸妈妈才可以,荷西紧张得不得了,言行拘谨,从始至终都还是未能将爸爸妈妈叫出口。而就在吃晚饭时,正在收拾碗筷的三毛忽听聊天中的荷西对她爸爸说:爹爹,你叫ECHO准许我买摩托车好不好?三毛赶紧躲进厨房,泪流满面!荷西肯这样叫她的爸爸,是缘于他对她多么深情的爱才可以做到的!!

可惜就在送别三毛父母的那一个夏天,三毛陪同双亲飞离岛上,而荷西也送他们到了机场,嘱三毛早点回来!可是,这便成了永决!!三毛终生的最爱就这样在几天后长眠……荷西潜水时出了意外。

时年荷西仅三十岁!

[编辑] 生无可恋

三毛几天没吃没喝接连地晕倒过去……当时陈母端来一碗汤哀求女儿喝下去,而心痛至极的三毛看也不看一眼,她执意陪荷西一起走……后来,平鑫涛的夫人也陪在三毛的身边,一直一直不停地劝慰,直到三毛肯答应她:绝不自杀。

没有荷西便没有了可爱的三毛,那些日子,三毛忙着替荷西订做墓碑,又每天都买大把的鲜花去墓地看她的爱人,陪他说话,直至天黑仍不肯离开……

或许上天赋予三毛太多的爱,除了她的荷西,对其它的人也都亲近随和,不管他是乞丐或是流浪汉,都是她的朋友。世间每一件事物在她眼中都是善良美丽的化身,一株野草,一枚落叶,一朵浮云,一滴水珠……都是有生命力的,都是有语言的,都是可以与她进行心灵交流的。

[编辑] 回归台湾

三毛老师一九八一年三毛决定结束海外十四年的流浪,回到台湾定居。年底,三毛接受《联合报》赞助她与摄影师米夏到中南美洲旅行半年,游走十多个国家,回国后写成《千山万水走遍》,此时,许多读者都想一睹作家三毛的风采,盛情难却,三毛开始环岛演讲,展现她的语言魅力,透过演讲,三毛拥有的偶像光环与日俱增,并重回文化大学任教,教授「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学生们都爱三毛。

[编辑] 关于写作

如果不是我的丈夫荷西给我自由,给我爱和信心,那么一本书都写不出来。

我的写作生活,就是我的爱情生活。

“我的人生观,就是我的爱情观。”就是这样直白。

[编辑] 三毛与王洛宾

--------------------------------------------------------------------------------

[编辑] 忘年之交

王洛宾三毛与王洛宾之间的感情,始于她对“西部歌王”的倾慕。三毛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王洛宾的西部情歌。1990年,三毛到新疆旅行,单独拜访了王洛宾,她为王洛宾的人生和艺术才华倾倒,她满心对王洛宾怀着敬仰和爱慕。三毛觉得自己的心和这位老人连在了一起,这两位忘年之交在一起度过了一段不平凡的日子。

[编辑] 寄给死者的恋歌

等待

等待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且莫对我责怪为把遗憾赎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王洛宾把这首歌题名为《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洛宾在永远等待。等待着有一天,飞过海峡,去三毛的坟前献一束丁香,唱一曲《等待》……

[编辑] 三毛死亡之谜

三毛一生“流浪”过54个国家。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3日开刀完成手术。4日清晨,医院清洁女工进入7楼妇产科单人特等病房,打扫浴室的时候,看见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被尼龙丝袜吊颈的身体。她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任何遗书。

法医推断三毛死亡的时间是凌晨2时。第二天,台湾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三毛的死讯,香港80馀家报纸也对此作了详细报道。然而事隔不到半年,就有各界人士对三毛的死因提出疑问,认为警方的现场勘察太匆忙、“因病厌世、自缢身亡”的结论太武断,会不会有真正的凶犯逃脱法网三毛崇敬爱情。1973年,三毛与西班牙美男子荷西在撒哈拉结婚,1979年荷西在北非潜水时丧生,三毛哭得死去活来,从此生活在对荷西的思念中。

[编辑] 怀疑四起

三毛热爱祖国。她很早就提出“两岸不能再分离了”。1985年,她在一个几千人参加的演讲会上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她是在台湾第一个把《义勇军进行曲》公开唱出来的人。唱后台下一片肃静,许多人替她担心。

三毛对大陆文化名人张乐平、姚雪垠、贾平凹、王洛宾等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谊。1989年,三毛到上海与画家张乐平相见,认画家为“爸爸”。她用上海话告诉画家:“我3岁多就离开了上海,那时我刚懂事,看的第一本书就是《三毛流浪记》,那个到处流浪、永远也长不大的男孩对我影响可大了。许多年以后,当我在异国他乡写第一本书的时候,我就取笔名用了‘三毛’这个名字。”

三毛写过一首《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这首歌在台湾被禁唱了十几年,因为当局认为歌词中“远方”指的就是中国大陆。1990年12月,三毛编剧的**《滚滚红尘》参加台湾金马奖角逐,夺取8项大奖,却没有三毛的最佳原着编剧奖。《滚滚红尘》引起台湾某些当权者的愤怒:“刻意歌颂中共、肆意攻击政府、丑化国军……”有人认为,三毛有可能因此成为政治牺牲品。

书中把对三毛死因的各种猜测,比如绝症无望说、孤单寂寞说、为情所困说、江郎才尽说及自杀情结说等,都一一予以驳斥。书中还引用了10位着名人士对三毛的谈论,认为三毛死得怪异、突然,她没有理由自裁。把三毛的死解释成自杀是对她的不公平,甚至是对她人格的污辱。

[编辑] 落叶归根

文/俭子

据《羊城晚报》报道,台湾作家三毛终于魂归故里。这位才女的数百件遗物,从台湾运抵浙江舟山,永远“定居”在自己的祖居。

据悉,三毛自幼从父亲处得知自己的故乡是舟山后,“寻根与回乡”便成为她一生难割难舍的情结。如今,斯人已逝,数百件遗物带着她的灵魂与夙意,回到了故乡。这些遗物除15篇手稿、几幅画作外,还包括她浪迹天涯的旅行袋和旅游鞋,钟爱的手镯、彩石、鼓铃、陶罐等,以及其丈夫荷西赠送的非洲骆驼头骨。目前,三毛在舟山市定海区小沙镇的祖居已修缮一新,5间正房被辟为三毛陈列室。

摘自中国文化报

[编辑] 大家眼里的三毛

经典的三毛服装和经典的三毛笑容

■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三毛父亲陈嗣庆

■在我这个做母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三毛母亲缪进兰

■三毛曾说过很羡慕我和秦汉恩爱,也想找一个关心自己、可以谈心的及工作上的伴侣,可惜未能找到理想对象。对于死去的丈夫,她仍然十分怀念。她太不注意保护自己……我曾经劝她不要太过任性,就算自己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也要为父母保养身体。——演员林青霞

■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份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 作家贾平凹

■有些本来是含义美好的名词,用得滥了,也就变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满街走是一个例子,银幕、荧幕上的奇女子频频出现也是一个例子。我本来不想把这种已经变得俗气的衔头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没有什么更适合的形容,那就还是称她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应是“特立独行”,按辞海的解释,即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之谓也。——作家梁羽生

■三毛很友善,但我对她印象欠佳。三毛说她“不是个喜欢把自己落在框子里去说话的人”,我看却正好相反,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这个框框就是她那个一再重复的爱情故事,其中有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国际路线,和白开水式的泛滥感情。如果三毛是个美人,也许她可以有不断的风流馀韵传世,因为这算是美人的特权。但三毛显然不是,所以,她的“美丽的”爱情故事,是她真人不胜负荷的——作家李敖

■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被文明捆绑着的人,多惯于世俗的繁琐,迷失而不自知。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作家司马中原

■有很多人批评三毛,认为她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作梦,我不以为然。基本上,文学创作是一个人性灵升华的最高表现,她既能升华出这样的情感,就表示她有这样的层次,这比起很多作家,我觉得她在灵性上要高出很多。——演员胡茵梦

■三毛对生命的看法与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体和死后有灵魂两种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选择追求第二阶段的生命形式,我们应尊重她的选择,不用太悲哀。三毛选择自杀,一定有她的道理。——

   

原是流浪的异乡客,

直到遇见那片薄绿的田野,那泓戈壁中的清泉,

遇见你那亩小小的心田,

种着往昔、梦想,满满的快乐,

我听见有人悄悄说:

这是你动了凡心的地方了,这是你永远不及的梦。

——三毛《你是我不及的梦》

    你是流浪的异乡客,以自由不羁的灵魂浪迹天涯。你动了凡心的地方是一个永不褪色的梦,风暴过去的时候,一样万里平沙,碧空如洗。谈起三毛,人们往往会想到自由、浪漫、洒脱、勇敢这些词语。就跟说到张爱玲,你一定想到的是自负、孤傲、高冷、怪异等词。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贴标签,就算没有了解过她们,也能对她们的性格脱口而出。只是,不去美化,不去膜拜,我真正想要讨论的是三毛的文字。

      我第一次读到三毛的文字,就是这本《你是我不及的梦》。这本书里三毛提到了去撒哈拉的理由。她说不只是受到沙漠的魅惑去冒险,不只是为了好奇心的引发。真正要命白的,是自己,在那一片艰苦得随时可以丧失性命的艰险的环境下,如何用自己的勇气、大智慧去克服;面对那不能逃避的苦难,生命的意义,在那样不屈服的挑战下才能显出它的光辉来。

一个孱弱的女子,背着他的行囊,带着她的思想,开始了她在撒哈拉的流浪。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女子,这个瘦小的身影在浩渺的沙漠中孤独但却坚定的前行。起初只是羡慕,只是敬佩,后来越来越想去亲身体会。

      我记得高中时候,有一次地理课上,老师问我们最想要去的地方。当我说我最想去撒哈拉的时候,老师的一脸惊讶并带着一丝不相信,她问我为什么。我说,有时候能让你释然的恰恰是你最畏惧的事情。我始终不能有勇气和毅力去面对一些事,所以我想要去沙漠里面试试,去面对那不能逃避的苦难。在那样看似一无所有的旅途中,三毛有她的欢喜和悲伤,沙漠给了她无尽的体验启示智慧和光荣。我想要去看看她是如何向人讨水,如何分药给游牧民族,如何在大漠的帐篷中过夜,如何遇到风暴,如何看到落日的美景。如今我还没有实现这个梦,但我好像觉得这是一个永远不会褪色的梦。

      在这本书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六天》这一章。没有多么曲折的故事,只是三毛偶然间发现一只濒死的鸟雀躺在鸟笼中:她脱下毛衣,包住鸟笼,抱着它往家的方向跑,她拿牛奶和炒麦粉的糊喂它,可它最终不见效果。宠物医院的医生说,这是斑鸠,不能家养的,要母鸟喂,不然活不成。那个同样的黄昏,她抱着笼子,还是用毛衣包裹着,把小鸟放回去了,她想等大鸟来。她总不放心,于是她又跑回去看小鸟,苦盼中的大鸟没有来,她又从笼子里拿出小鸟,她拿着牙签一小口一小口的喂着,她很紧张,喂着喂着她的眼眶热了起来,只可惜小鸟还是死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小鸟的死,而是三毛笔下描写的细腻生活。小鸟的离去,让她感叹:能活下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三毛的存在,为我们编织了一个遁世隐身的藏匿之梦,而我们就是那个追梦人。

      三毛既不是攀缘的凌霄花,也不是痴情的鸟,更不是无止境的源泉,她倒是真像一颗树,没有悲欢的姿态,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寻找,从不依靠。

在人生的经营中,她她踏出了寻常女子无法迈出的步伐,固然算不上完美,至少,她丰富而热烈地存在过。

      最后,以一首三毛的诗总结三毛的一生。漂泊、流浪,却也丰富、精彩。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流浪

还有  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为什么流浪远方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1943年的今天,作家三毛出生,这个世界从此多了一个自由放逐的灵魂。梁羽生曾这样说:“对于三毛,更合适的形容是奇女子——特立独行,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

我们喜欢三毛,喜欢她传奇丰富的人生经历,喜欢她与荷西美到心碎的爱情故事,以及她笔下触动人心的文字。

关于爱情与人生,她留下了太多经典话语,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读三毛,感受她笔下流淌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见解。

1、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2、人活在世界上,重要的是爱人的能力,而不是被爱。我们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

3、如果你给我的,和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

4、只想找一个在我失意时可以承受我的眼泪,在我快乐时,可以让我咬一口的肩膊。

5、我每想你一次,天上便掉下一粒沙,于是就有了撒哈拉。

6、有时候我们要对自己残忍一点,不能纵容自己的伤心失望;有时候我们要对自己深爱的人残忍一点,将对他们的爱、记忆搁置。

7、喜欢一个人,是不会有痛苦的。爱一个人,也许有绵长的痛苦,但他给我的快乐,也是世上最大的快乐。

8、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9、爱,从来就是一件千回百转的事。不曾被离弃,不曾受伤害,怎懂得爱人爱,原来是一种经历,但愿人长久。

10、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幸福的。

11、如果爱情不落到洗衣、做饭、数钱、带孩子这些零散的小事上,是不容易长久的。

12、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

13、爱情有如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14、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15、爱情有如甘霖,没有了它,干裂的心田,即使撒下再多的种子,终是不可能滋发萌芽的生机。

16、对我来说,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赚的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

结束痛苦一定是为了寻找快乐。我们愿意相信,在另一个世界,三毛一定是回到了属于她的撒哈拉,回到了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那里始终有荷西陪伴,那里始终有爱照耀。

最近老是在听一些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歌,直白的,深情的,多叹惋的,其中有一首歌,叫《追梦人》,说到这首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记忆,它和**《天若有情》有关,和罗大佑有关,和电视剧《雪山飞狐》有关,而在我心里,它只和三毛有关。

“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

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语

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

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

1991年1月4日,48岁的三毛结束了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罗大佑在他早年写成的《青春无悔》一歌中添加了上面的四句歌词,以此来纪念三毛。她在人间流浪,像一只无脚鸟,她一直在飞,一直将流浪当做生活的常态。她用自由的笔书写深情,用放逐惊艳撒哈拉。她对生活的热情和爱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对孤独和冷漠的理解又是那么的深刻,叫人心疼。

来来去去,我们留不住岁月,留不住时光,我们何曾又留得下什么呢?有朝一日,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将无比自然地消失过去,三毛留给我们的自由的向往和浪漫的情怀,还将以文字的形式被一代代人融进骨子里,多少人的梦里会出现一个有着一头长发、穿着粗布长裙迎风走在沙漠中的女子?多少人的梦里又会出现一个行走在天地间无拘无束的自己啊!

人们常会说起三毛的撒哈拉的经历,带着羡慕的眼光,同时也知道自己放不下现有的一切、挣不脱生活的枷锁,却又以一种决绝的姿态诉说着自己一颗不安躁动的心,讲述着流浪的梦。很多人只知道身体的流浪,以为出走就能得到救赎,都忘了自己还有着一颗不适应流浪和失去的心。

流浪是现实生活中的玫瑰色,了无牵挂的人将它染成了云霞,心有顾忌的人活活走成了血泊。

三毛的流浪就像是血液中时时流动着的红细胞,生成于骨髓,与氧气亲密结合。小时候,她就想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的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

自由、快乐,这是她从小对生活的最大期盼。

但是这个愿望令她的老师难以接受,老师给了她一把大红叉并让她重写。重写后,她继续将无拘无束进行到底,“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夏天卖冰棒,冬天卖烤红薯的街头小贩,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更重要的是,一面做生意,一面可以顺便看看,沿街的垃圾箱里,有没有被人丢弃的好东西……”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会不禁哑然失笑,笑她的可爱,笑她的天真,而这笑其实也暴露了我的浅薄,我多成熟啊?我知道社会的规则,知道人们对好的职业的定义,知道她的愿望是我永远到达不了的乌托邦。三毛,是一个将乌托邦搬进了现实的女人,是一个将风沙活出了流浪的的女人。

虽然她关于想去卖冰棍的愿望又被老师否定了,在再次被要求重写的文章中将自己的愿望改成了要成为一名拯救天下万民的医生,但最后,她拥抱了她的撒哈拉,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做了一个生活的拾荒人。她在撒哈拉的房子很破,家具大部分都是捡来的,还有很多都是自己修修改改的,她还有一本书叫《我的宝贝》,记录了她很多平凡的“收藏”,她的第一条项链、第一个彩陶,还有在秘鲁得的一个老别针、在印第安女人手里得的一个老十字架……她收藏了一大堆“破铜烂铁”,也记下了一件件特殊的故事。

三毛是一个非功利的追梦人,她说:“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有人说三毛在撒哈拉的一切都是捏造的,根本没有什么在沙漠里无照驾驶、没有什么非洲女人的“灌肠澡”,甚至还有人跋山涉水去撒哈拉一探究竟,不管他得到的结论到底是真是假,对于这种认真,我的心里是感到恐惧的,文学作品哪里经得起这样的解剖?就像是将一个人一刀一刀切开后安插到一个名叫“现实”的模子里,非要一一对应他才安心。

从不刻意,从不强求,这是三毛的态度,既然相信浪漫,既然冠以流浪之名,那么又何必深究?在她的信笔挥洒中,我们感受到了辽阔,体会到了自由,我们以流浪之名,做着热爱生活的梦。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文/阿眉

这次去沙漠的时候,在路上又把《撒哈拉的故事》看了一遍,这次看的感觉不一样,居然有一点读不下去了。本来这是我高中时很喜欢的一本书,当时很向往撒哈拉,憧憬着一段爱情故事,就想着有朝一日我也能和我的爱人在这里住上几个月那该多好。不过也就仅限于几个月,在那荒无人烟的地方呆久了,我也是受不了的。书还是那本书,不过现在的我似乎没有那么喜欢这本书了。我在想,这也算是见证了我的成长与变化。现在的我,虽说还是向往着诗和远方,但是却不再将《撒哈拉的故事》奉为自己的人生之书。而且经过学习,我也知道了什么样的一本书才有文学价值。

可是,现在依旧有很多人喜欢三毛,并且我有一个朋友还说,三毛是她最崇拜的作家。虽说很多人并不认可三毛的作品的文学价值,但是存在即合理,让我不得不去思考为什么自己曾经那么喜欢三毛,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三毛?

我觉得,三毛最让人喜欢的不是她的作品文采斐然,也不是他的作品艺术价值很高,而是三毛的这种的浪漫主义情怀让人向往。在她的作品里随处可见她的随性,她的浪漫。山羊从天而降,落入他们家中,虽说她写自己很生气,可是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却是奇妙,有趣,我当时看到这里不由得笑了出来。

其次,她与荷西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让人向往,虽说结局很不好。可他们在沙漠里住的那几年,确实逍遥快活。他们结婚时,三毛穿着一条长裙,戴一顶帽子,帽子别着一把香菜就去结婚了。荷西送给三毛的结婚礼物居然是一个骆驼的头骨,这在我看来,是十分不能理解的事,可却又让人觉得新奇和特别。三毛却十分喜欢这个骆驼的头骨,可见荷西是懂三毛的。让我印象最深还是三毛的“中国饭店”。她给荷西做了一道菜“蚂蚁上树”,骗荷西说,里面的粉丝叫“雨”,当时就觉得她很有趣。

“我有许多好看的衣服,但是平日很少穿。我伸头去看了一下荷西,他穿了一件深蓝的衬衫,大胡子也修剪了一下。好,我也穿蓝色的。我找了一件淡蓝细麻布的长衣服。虽然不是新的,但是它自有一种朴实优雅的风味。鞋子仍是一双凉鞋,头发放下来,戴了一顶草编的阔边帽子,没有花,去厨房拿了一把香菜别在帽子上,没有用皮包,两手空空的。荷西打量了我一下:"很好,田园风味,这么简单反而好看。"                                                                                    ——《撒哈拉的故事》

这本书由10个小故事组成,不想去评说这些故事到底是三毛自己的真实的故事,还是她编造的。近年来,老是有人去深究这个问题,还有人专门去研究荷西这个人到底存不存在。我觉得文学作品的故事与真实本没有必要研究的那么透彻。一个人写犯罪小说,你不能说这个就有犯罪倾向。让我不由得想到《洛丽塔》,你不能说纳博科夫写了《洛丽塔》,他就是恋童癖了。

出自三毛的现代诗歌《说给自己听》。书说:如果有来生, 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 从不寻找。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陈懋,中国现代作家,浙江定海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三毛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

扩展资料:

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实,没有太多的粉饰,而是展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在她的作品中,没有一般爱情作品所描写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最多也只写到他们如何在寒风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园的长椅上,想着如何解决温饱问题。

三毛经历了灰暗的少女时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时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调。这种对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保持了下来,并对她日后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用善良、忧伤、怜悯的目光关注自我,关注周遭的世界,因此,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总是溢满了悲情的美丽。

参考资料:

三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673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