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历史上有些什么重要的体裁

西方音乐历史上有些什么重要的体裁,第1张

歌剧

1、含义:歌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题材。

包含了戏剧、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等其它成分。

2、歌剧歌唱的两种主要形式:朗诵化的宣叙调和歌唱化的咏叹调。

宣叙调用来叙述事件、对话,用于发展剧情;而咏叹调一般旋律优美,主要用于抒发主人公的内心感情。

3、发展:

1)歌剧最早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第一部歌剧是1600年,由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奥菲欧》。

2)意大利正歌剧:18世纪上半叶,经过一个多世纪发展后的意大利歌剧。

代表它最高成就的是A•斯卡拉蒂的拿坡里歌剧乐派。

3)19世纪是歌剧最繁盛的时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歌剧作曲家。

l 意大利: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等。

l 德国: 韦伯、瓦格纳等。

l 俄国: 柴可夫斯基等。

形式:法国大歌剧、抒情歌剧、谐趣歌剧、德国的乐剧(瓦格纳)以及世纪之交意大利的真实主义歌剧(普契尼)等等。

音乐剧

1、含义:集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现代舞台剧。

2、特点:

1)综合了音乐、舞蹈、舞台表演,把传统歌剧、轻歌剧,以及近代的流行音乐整合在一起。

2)音乐剧具有强烈的现代都是的时代气息。

3)音乐剧具有鲜明的通俗性。

3、起源:音乐剧起源于英美。

4、中国音乐剧: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上演《音乐人》、《魔棍》。

90年代,上演了《想变成人的猫》、《西区故事》。

中国自己创作的音乐剧,《香格里拉》、《日出》。

清唱剧

1、含义:清唱剧是包含了“剧”的大型声乐体裁,由独唱、合唱和乐队共同完成。

没有舞台布景,也没有服装和表演动作,是一种只唱不演的所谓的“清唱”形式。

内容以《圣经》题材为主。

有时也被翻译成“神剧”。

2、产生:清唱剧产生于西方音乐的巴洛克时期。

第一部是1600年在意大利,由卡瓦莱里创作的《灵与肉的体现》。

3、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l 巴洛克时期:亨德尔《弥赛亚》等。

l 古典时期: 海顿《创世纪》、《四季》等。

l 浪漫时期: 门德尔松《以利亚》、《圣保罗》;柏辽兹《基督的童年》等

l 20世纪: 斯特拉文斯基《俄狄浦斯王》;奥涅格《火刑堆上的贞德》。

康塔塔

1、含义:康塔塔是一种包括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和管弦乐的多乐章声乐套曲。

形式上与清唱剧相似,但规格较小,内容简单,侧重于抒情。

常常以序曲开始,合唱结束。

2、发展繁盛的两个时期:

l 巴洛克时期: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康塔塔作者。

共写有200多首教堂康塔塔和一些世俗康塔塔。

l 20世纪:普罗科菲耶夫《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巴托克《世俗康塔塔》、斯特拉文斯基《康塔塔》等。

艺术歌曲

1、含义:艺术歌曲是作曲家以诗为歌词,根据诗的内容创作的歌曲。

通常有戏剧性和抒情性两种形式,采用分节和通节两种写法,并配有伴奏。

一般是特指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发展起来的歌曲形式。

2、来源:德奥是最重要的艺术歌曲的发源地。

3、代表人物:

l 德奥: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 等。

l 法国:柏辽兹、福莱等。

l 东欧: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等。

交响曲

1、产生及含义:交响曲一词来自希腊语,原为“声音—起响”之意。

是一种按照奏鸣曲原则构成的管弦乐套曲形式。

2、体裁特征:古典交响曲通常有四个乐章,其特征为:

l 第一乐章快板(核心),奏鸣曲式,音乐活跃,充满戏剧性,由两个对立主题作呈示、展开和再现,示意矛盾的起因、发展和暂时的结果。

l 第二乐章慢板,三段体或变奏曲,曲调缓慢如歌,内容往往表现生活的体验和哲理性的沉思,是交响曲抒情的中心段落。

l 第三乐章,常用小步舞曲或谐谑曲,音乐体现了矛盾冲突之后的闲暇、休整和娱乐。

l 第四乐章急板,多采用回旋式、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内容与矛盾的结果有关,常表现乐观、肯定的态度和胜利凯歌般的节日欢庆场面。

3、形式:与管弦乐队发展有密切关系。

近代管弦乐队一般分成四个乐器组,即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器组。

奏鸣曲

1、产生及含义:奏鸣曲一词来自意大利文,为鸣响之意,在16世纪前就已存在。

18世纪下半叶古典时期以来,奏鸣曲一般指钢琴独奏,或钢琴与其它一件乐器合奏的器乐演出形式,常为三或四乐章的大型套曲结构,第一乐章大多为奏鸣曲式快板。

2、发展:

l 巴洛克时期:奏鸣曲式一种重奏类型的器乐体裁,以弦乐为主题,最早产生在意大利。

l 古典时期:随着古钢琴,特别是新式键盘乐器—钢琴的出现,键盘乐器在奏鸣曲中的地位逐渐取代了处于主导地位的弦乐。

奏鸣曲也演化成近代古典奏鸣曲的样式。

l 浪漫时期:19世纪,作曲家的兴趣偏向小型体裁,奏鸣曲不再是最重要体裁。

协奏曲

1、含义:一般指的是独奏乐器与大型管弦乐队合作的表演形式。

是一种管弦乐体裁。

2、发展:

l 协奏曲产生于意大利,来源于巴洛克时期的大协奏曲、乐队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尤其受独奏协奏曲的影响。

大协奏曲是由一个小的合奏组与乐队合作,通过以各种方式形成对比的音响效果。

l 近代协奏曲的真正父亲是意大利作曲家G •托莱里。

之后,意大利音乐大师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和德国作曲家JS巴赫把巴洛克协奏曲推向顶峰。

3、结构:通常为三个乐章,快板—慢板—急板。

往往具有炫技的要求,即为演奏者有一个独奏的“华彩”段落。

室内乐

1、含义:一般指几个独奏者合奏,每个乐器担任一个独立声部,各个声部地位均等的器乐演奏形式,多为大型套曲结构。

2、特征:古典主义室内乐在乐曲结构和乐器组合上形成一些固定模式,如以二重奏鸣曲、三重奏、四重奏和五重奏为主导,以奏鸣曲套曲为结构原则。

3、代表人物:

l 古典时期,海顿、莫扎特。

海顿对室内乐的发展和形成,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l 19世纪中期,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等创作出重要的室内乐作品。

如舒伯特的《鳟鱼》。

交响诗

1、含义:是在19世纪产生的一种新的管弦乐体裁,与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思潮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由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首创,又称音诗。

属于标题音乐,多以文学作品或故事为题材,单乐章形式。

2、代表人物:匈牙利李斯特、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斯美塔那、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以及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

组曲

1、含义:是由几首乐曲按照对比原则组成的一种器乐套曲,其中各曲有相对的独立性。

组曲有古组曲和现代组曲之分。

2、发展:

l 巴洛克时期:组曲通常是由各种不同的舞曲组成,常由古钢琴演奏。

弗朗索瓦•库伯兰代表了法国的观念,把16世纪的朴素舞曲变成具有宫廷贵族气息的舞曲。

德国的代表人物巴赫,写了许多组曲,有著名的《法国组曲》和《英国组曲》。

除键盘乐组曲外,其它形式的组曲著名的有:巴赫的四首《管弦乐组曲》、六首《大提琴组曲》; 亨德尔的《水上音乐》组曲和《烟火音乐》组曲。

l 19世纪:钢琴组曲:舒曼的钢琴套曲《蝴蝶》、《狂欢节》;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柴科夫斯基的《四季》等等。

管弦乐组曲: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比才的《卡门组曲》;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

这些也常被称为标题性组曲。

序曲

1、含义:一种器乐体裁,常常是管弦乐形式。

序曲最早是声乐体裁的器乐引入段。

19世纪,人们常常把一些优秀的序曲作为独立器乐曲演奏。

如威伯的《魔弹射手序曲》。

从而也导致了一种新的管弦乐体裁----独立的音乐会序曲的产生。

2、代表人物及作品:门德尔松的《芬格尔山洞》、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布拉姆斯的《学院庆典序曲》等。

狂想曲

1、含义:原指古希腊史诗中惯用的一种吟诵片段,19世纪开始用于音乐之中并盛行,指一种技术艰深,热情奔放,史诗般的单乐章器乐曲。

一般具有较鲜明的民族性,常体现斯拉夫民族性格。

2、特征:常以英雄事迹、民间传说和风土人情为题材,以缓慢的民间歌曲曲调为基础,通过主题变奏手法,与快速突进的变奏相交错,在 中结束。

3、代表人物及作品: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

即兴曲

1、含义:独奏的小型器乐体裁,多用于钢琴,盛行于浪漫主义时期。

即兴曲可能具有偶发奇想的即兴性格,但也可能只是一个命名,并不一定具有即兴特点。

2、代表人物及作品:舒伯特8首《即兴曲》;肖邦《即兴幻想曲》等。

小夜曲

1、含义及发展:初始意义是夜歌,如莫扎特的歌剧《唐璜》“请你到窗前来”就是一段小夜曲。

18世纪下半叶,一种乐队合奏体裁常常也被称为小夜曲,规模较小,适合于户外,常常在晚间娱乐时演奏。

如莫扎特的《哈夫纳小夜曲》、《月下小夜曲》等。

19世纪,是指一种三段体器乐曲,常指具有安逸恬静气质的抒情性器乐曲,以钢琴曲居多。

最具代表的是肖邦创作的夜曲,把这种题材发展到更高的境界。

谐谑曲

1、含义及发展:原指戏谑、玩笑,17世纪主要是声乐谐谑曲。

古典时期,常被用于大型套曲中的某一乐章。

贝多芬在交响曲中改变了谐谑曲的风格,经常是快速粗犷、出人意料的,充满戏剧性的动力感和机智谐趣的性格。

谐谑曲流行于19世纪,肖邦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四首独立的钢琴谐谑曲将戏谑和严肃并置于一体,因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谐谑曲格调。

前奏曲

1、含义:它原本是其它乐曲的导入段落,有“序”的功能。

18世纪前奏曲常常附加在组曲之前,或与赋格配对出现。

如巴赫著名的48首平均律钢琴曲集就是以“前奏曲与赋格”各24首配对在一起。

19世纪前奏曲获得新的含义,成为脱离赋格的独立的小型器乐体裁,非常小巧和精致,符合浪漫主义的审美趣味。

代表作品有肖邦的24首钢琴前奏曲,德彪西的《24首钢琴前奏曲》。

浪漫主义音乐

初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也是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主思想,它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要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皆可归为浪漫派。而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资产阶级民族和民主革命时期,以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和德国作曲家威伯的歌剧为标志开始形成浪漫主义形式,一直延续到19世纪20年代。从时代上讲,十九世纪中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全盛时期。

而以萧邦、舒曼、李斯特、瓦格纳、柴科夫斯基等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主观性,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偏重个性化的心理的刻画,感情热烈而奔放,形式上不受拘泥,各民族音乐家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晚期作品中,已经明显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巅峰,这些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这一时期不但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大“宝库”。

漫主义的理论策源地在德国,但在文学上成就最高的却是英、法两国。欧洲的浪漫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1805年左右,这一时期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期,法国的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开始引介德国的浪漫主义理论。

第二次高潮则从英国诗人拜伦开始,他的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间风靡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这一时期法国文坛相对沉寂,但也有拉马丁和维尼等才华横溢的诗人。此外,意大利的白尔谢、曼佐尼以及德国的霍夫曼等人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

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三个高潮发生在法国,约从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维克多·雨果为代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也波及俄国、东欧和美国,在美国产生了梅尔维尔、惠特曼等浪漫主义大师。1848年以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基本结束,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却并没有销声匿迹,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

扩展资料

消极浪漫主义者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出发,反对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

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国的史雷格尔兄弟,即奥·史雷格尔和弗·史雷格尔,诺瓦里斯,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维尼,俄国有茹科夫斯基,英国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等等。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形式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而以浪漫主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因此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历史的长河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光彩和风韵,以独特性、多样性和活力性为特征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对于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和进步真可谓是功不可没。近代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学者都热衷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研究和探索,对其发展和起源以及特点做了相当完善的了解。

  一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和起源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是由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决定的。同时18世纪英国的伤感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以及德国狂飙突进文学,都推崇主观情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而康德哲学的唯心主义哲学,费希德的唯我论赞扬了人的主观作用,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色彩和个人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在左右,这一时期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期,最重要的代表是华兹华斯,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和弥尔顿,在所有浪漫主义诗人当中,其诗歌的哲理沉思色彩是最浓重的。他在诗集再版时写的序中对诗歌作出了著名定义:好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溢。第二次高潮则从诗人拜伦开始,他的作品在至间风靡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拜伦、雪莱以及济滋是继湖畔派诗人之后英国的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但他们和湖畔派的思想倾向则是截然相反的,他们虽也主张抒情主义、理想主义,但他们所表现的不是消极颓废之情而是积极向前的、反抗暴力的革命之情。他们的理想不是返回自然,返回中世纪,而是要创造一个人人平等、没有暴政的新世界。以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基本结束,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却并没有销声匿迹,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对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出杰出贡献的主要代麦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英国人向来以固守传统、含蓄深沉、坚忍不拔、孤僻甚至固执的民族性格闻名全世界,然而英国人的天性中又有一种多愁善感性,对艺术和自然具有特殊的感悟力。这似乎又培养了他们惯好独处、喜欢乡间和酷爱大自然的天性。故西方浪漫主义以大自然为背景、注重想象、注重夸张变形、情景交融的方式与风格也自然成了他们的主要借鉴对象。作为一种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特定哲学思想基础的文学思潮,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

  三、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第一,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不喜欢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用客观实际或实践来束缚自己的思想,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位。

  第二 ,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采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异域情调。

  第三,在艺术创作中将人与自然地和谐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中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统一www。将自己的心灵置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四、结语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由于因其所产生和发展的环境,一方面是由于他自身的表现。从所处的环境来看,当时英国是第一个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在国内它的政府用严刑峻法对付群众运动,而人民的斗争则更趋高涨,终于导致后来的宪章运动和议会改革。从布莱克起始,直到济慈,浪漫作家们都对这样的环境有深刻感受,形之于诗,作品表现出空前的尖锐性。从其自身的表现来分析,英国浪漫文学作品数量大,而且两代重要作家代表都有多篇不朽之作,在题材和诗艺上都突破前人,突破国界,成为全欧洲以至全世界的文学和思想影响。

1、歌剧(产生于16世纪,18世纪定型,19世纪蓬勃发展,第一部是由意大利的模特威尔第创作的奥菲欧)

2、音乐剧

3、清唱剧(巴洛克时期,大型声乐,由独唱、合唱和乐队共同完成)

4、康塔塔(17世纪前后,最伟大作者是JS巴赫)

5、艺术歌曲(19世纪,有别于大众音乐的浪漫主义音乐,以德奥作曲家舒伯特、舒曼,法国福莱,东欧柴可夫斯基最为代表)

6、交响乐(18世纪下半叶,大型管弦乐体裁,套曲结构常分为四个乐章,分别是第一乐章的快板,第二乐章的慢板,第三乐章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的舞曲性急板,乐器组合分为四个乐器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月组)

7、奏鸣曲(18世纪下半叶,一般指钢琴独奏,或者钢琴和一件乐器的合奏演出方式)

8、协奏曲(18世纪后,常为三个乐章,特点是具有炫技的华彩段落,让演奏者尽情发挥技巧,协奏曲之父是意大利的G托莱里,后由安东尼奥 维瓦尔和德国的JS巴赫推向顶峰)

9、室内乐(一般指几个独奏者合奏,比如弦乐三、四重奏,钢琴三、四重奏)

10、交响诗(19世纪,标题音乐,单乐章,常以小说、诗歌、戏剧和绘画为题材)

11、组曲(19世界,还是巴赫)

12、序曲(19世纪,管弦乐,如韦伯的魔弹射手序曲)

13、狂想曲(19世纪,具有民族性,以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为代表作)

14、小夜曲(16世纪下半叶,莫扎特的月下小夜曲最为知名)

15、即兴曲(19世纪,代表作是肖邦的即兴狂想曲)

16、谐孽曲(17世纪,表演诙谐幽默的情趣,贝多芬)

17、前奏曲(18世纪,肖邦的钢琴前奏曲最为知名,还有德彪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690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