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抗战老兵没法证明自己身份,指着博物馆照片说这就是我,后来怎样了?

90岁抗战老兵没法证明自己身份,指着博物馆照片说这就是我,后来怎样了?,第1张

在当今社会处处都需要能够表明身份的证明,这是从出生开始就无法避免的,为了不成为黑户必须在出生就着手办出生证明,之后就是身份证。国家发展迅速,为了更好地管理这种政策也已经持续很多年了。而在抗日战争时期,那些为新中国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在枪弹雨林中活下来后,虽然隐姓埋名了,但是国家为了给予他们该有的荣誉,因此他们会有着军人独属一份的军人证。但是如果丢失了,又该如何去证明自己军人身份呢?今天要介绍的就是一位遗失掉了军人证明的老人,他又该如何向众人证明自己的身份呢?

往事随风,老来想要国家认可

老人的名字叫郝志全。16岁的年纪,和许多人一样有着报效祖国的决心,于是毅然加入到了抗日团队当中,奔赴前线。不怕死不怕累的那股子冲劲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表现突出的他被调入到独立营,并且期间参加过多次重要战役,上党战役中以少胜多,太原战役中在炮火中存活,之后成为了郝三成营长的警卫兵。抗日战争结束后,郝志全也重回故乡,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2018年,已经90岁高龄的郝志全找到了县政府,想要重获自己是一名军人的国家认可,但是在听完郝志全的抗战经历后却因为苦于没有证明提供而无法证明,村里的人认为郝志全此举就是为了能够得到特殊照顾,并不相信他所说的话。这让郝志全很是无可奈何,虽然在战场上活下来已然是最好的结果了,但是那段抗日的艰苦岁月就因为缺少一张证明而说不存在就不存在了吗?

丢失证明,只好指认照片

因为老人的斩钉截铁,工作人员只好将事情上报,而这件事情也因此闹得沸沸扬扬,得到了很多社会关注,很多人都是信任郝志全,因为他们认为在对方这个年纪了已经没必要再说谎骗人来获得什么好的福利了,应该只是为了在有生之年得到认可。

他回忆起了自己曾经和郝三成营长拍过一张照片,于是委托了山西省博物馆馆长,让自己亲自前往指认。原来当年郝志全在一次和日军的战斗之中勇敢地和敌人搏斗,并且击毙了许多日本人,出于对郝志全的满意,郝三成营长就和他合照,留下了一张照片。在博物馆中,郝志全指着墙上一张早已发旧的照片说:这就是我。这张照片中一人坐在椅子上,另一个在一旁站立着,而这位站在一边的人就是郝志全。虽然已经不是当初的那般模样了,但是却也是两相对比之下非常相像的。后来又在老战友的佐证下,郝志全军人的身份终于得到了认可,遗憾也得到了圆满。

总结

郝志全现在常说自己是替那些战死的战友们看新中国的发展,回忆起过往的他仍旧带着对战友们的怀念和感伤。有些人年纪轻轻的就战死沙场,同样也有和郝志全一样苦于没有身份证明的无名英雄,他们没有一张照片可以证明,同时也会因为时间久远而遗失证明,但是却是实实在在浴血沙场和敌人厮杀过的,在和平之下的我们对这些老兵必须致敬。

并不是想要得到特殊待遇,并没有麻烦国家的想法,只是想在有生之年得到自己真正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认可。这个愿望如此的微不足道,不为名不为利,这是一种特有的归属感作祟。工作人员可以在老人没有相关证明,等同于大口说白话的情况下将事情重视对待应该也是出于对老兵的敬畏吧?而能够得到公众关注,应该也是想要这些老兵们可以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吧?

赵本山老师的代表作大部分观众马上能说出来的除了已经连载成瘾的《乡村爱情》,应该就是早些年比较出彩的刘老根了。赵本山因为一直以农村戏为主,所以在家长里短,乡里乡亲等生活琐事的细节把控上非常到位,但没想到前几天看完赵本山、小沈阳、宋小宝等知名喜剧人主演过得抗战电视剧《老兵》后,不仅对“老兵”一词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像赵本山一样的喜剧明星也有了改观,搞笑是他们的能力,却不是他们的唯一。

故事立意,非常有正能量。这部剧把时间和背景都放在了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内战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候。在抗日战场上有幸活下来的老兵张向北以为可以回到东北老家过上平稳幸福的生活,但没想因为父亲早年运送过抗联物资的事情,成了警察高官口中的汉奸。为了帮助父亲洗脱这一虚假的身份,张向北再一次被卷进了一场看似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虽然最终没能救出父亲,致使父亲在狱中含冤惨死,但是在替父报仇的过程中,张向北有幸认识了改变他一生的好兄弟金转云,在辽城商会会长金转云的支持引导下,两人不仅为张父沉冤得雪,还投身到了革命的队伍中,为后来解放战争做出了极大贡献。

本剧演员选的还是比较成功的。赵本山一改往日形象,当起了辽城商会的会长。虽然地位很高,但是赵本山并没用采用“霸道腹黑”的形式来诠释金转云这个人物,而是利用自己的喜剧优势,将人物刻画成了一个风趣幽默,看似每天嘻嘻哈哈实则内心早已运筹帷幄计划周详的“老大”形象。颇有一点本色出演的感觉。除了这些,赵本山也通过对台词的把控以及眼神细节、表情细节的运用将金转云本身重情重义,价值观远大高尚展现的非常到位。

其他演员也不错。剧中饰演张向北这一重要角色的演员于震宇毕业于辽宁艺术职业学院,这部充满红色精神的《老兵》是他首次担当男主的作品,剧中于震宇硬朗的外表非常完美的将他与喜剧演员独特的气质区别开来,非常符合张向北饱经战争洗礼的人物设定。而且在人物塑造上也善于使用眼神等细节小动作来展现人物内在性格,丝毫没有被饰演“好兄弟”金转云的赵本山盖过风采。

但是由于像刘小光、宋小宝、小沈阳、赵本山等人喜剧人物的光环过于耀眼,以及赵本山等人乡村剧形象深入人心,导致很多观众都有跳戏的感觉,有一种乡村爱情主题下的衍生抗战戏,略显跳脱。

也许是因为对抗战戏的拍摄手法、叙事方式不太熟悉,整部剧的剧情不是很连贯,很多集都存在注水的嫌疑,称不上十分拖沓,但也站了七八分。不过看在是本山大叔作品的份上,又有宋小宝的加盟,再有情绪也转瞬消逝了。

突然意识到,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曾经外忧内患的国难,都曾导致我国风雨飘摇,不知前路何方,但是在无数人的付出之下,国家平稳度过了危难。如今的我们生在最好的年代,和平年月,不曾面对过那些艰难的抉择,那些风险与危机,但是如果没有前人栽下的那一片茂密绿荫,如今的我们何能蒙受福泽的荫蔽?

姚子健就是一个在国难之时毅然做出正确选择的人,他将功名视为尘土,为了国家的发展而默默潜伏,默默付出。

1915年,姚子健出生于江苏一个开小茶馆的普通家庭。后来的一路成长还算是顺风顺水,直到他入读的国立大学因为国民党内部斗争被波及,师生都被责令离校,本来前程大好的姚子健,只能被迫回家找了一份平庸的小学教师工作,那时候被迫退学的他,心中愤怒难以平静,也因此,他对国民党产生了不满之情,心中初次萌生参加***的想法。

1933年,姚子健得到了一个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当时南京中央陆军测量学校正在招生,如果把国立大学比作国民党的一次失败实践的话,这次南京中央陆军测量学校的招生就更像是一个专业化的投资,它是为国民党军方输送合适的人才,所以不收学费,这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姚子健来说,实在是太有吸引力。

于是,他放弃了自己在家乡的工作,来到了这所学校学习,并在毕业后被国民党派遣到陆地测量总局工作。过了一段时间,他收到一封中共地下党员舒曰信的来信,舒曰信跟他是同乡,同乡相见分外亲切,在跟舒曰信畅谈的过程中,姚子健心中久违的激情被激发了出来,他年轻的心充满一腔热血,想要参加革命,干出一番大事业,于是在1934年那个春天,姚子健在上海情报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成功地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

此刻的姚子健虽然一心向党,但身还是在国民党,国共两党当时正是斗争激烈、不可开交的时候。姚子健决定利用自己在国民党工作的优势,为***获取更多有营养的情报。于是乎,他申请调动部门,真是时也命也,他恰好被调到了保管军用地图的部门,从此以后,他一直用谨慎的方式向***输送军用地图和有关情报。

最开始他是每周从南京坐火车去上海,到达上海的舒曰信家与党组织交接,传递情报,1937年,舒曰信搬家搬到了南京,他就直接去他租住的地方送情报。舒曰信会把这些情报交给他们的上级王学文。一直到1938年抗战爆发,姚子健被调动到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他悄悄离开陆地测量总局,走向外界的天地,至此也结束了国民党的卧底生涯。新中国成立后的他,成为电子工业部雷达局十院纪委书记,一直工作到退休。

时间流转,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已经逐渐沉默,姚子健的生活也趋于平静安宁。2001年,彼时的姚子健已经是个年迈老人,他的儿子姚一群因为偶然的机会,听了传奇卧底速记员沈安娜的一次讲座,沈安娜讲述了自己当年惊心动魄的卧底历史、红色岁月:当时的她由于出众的写字功底,被国民党赏识不已,每一次国民党重要会议上她都有出席,她就是抓住这个机会窃听情报输往延安,而且牢牢守住了自己的身份,这么多年从未被发觉。姚一群在她的讲述中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就是他父亲曾经提到过的名字"舒曰信",他觉得这件事很巧合,回家后向父亲提起了此事,姚子健听说沈安娜还活着,而且沈安娜就是舒曰信妻子的妹妹,他惊喜极了,找了个机会跟沈安娜碰了面。

在这次会面中,沈安娜和爱人跟姚子健相谈甚欢,让姚子健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没想到,沈安娜还说出了一个更大的秘密,这是姚子健心里从来没有想过的:原来,沈安娜根据姚子健之前遇到的人员来看,他的情报任务是属于"王世英-王学文-舒曰信、沈伊娜"这一条隐蔽战线,而这条线属于中央特科情报员,不是普通的情报员!

中共中央特科1927年成立,在世上存在了八年时间,它是一个为保证中共领导机构安全,收集情报的机构,这个机构的人员至关重要,大多数却始终要隐瞒身份,他们的成就也往往不为人所知,得不到显著功勋。姚子健之前从来没有深切考虑过他的组织性质,只是按时完成组织工作、党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不是偶然遇见了姚安娜,他可能永远也不会得知自己的组织性质。

在姚安娜报告此事后,姚子健的身份终于大白,他恢复了中央特科情报员的身份,得到了荣耀和美誉。

或许是因为前半生积累了福泽太大,命运给了他福报,姚子健活成了一个极其长寿的老人,他一直活到了103岁,于2018年,平静的离开了人世。至此,中央特科最后一名特工也离开了。

结语

姚子健当年的情报工作非常惊心动魄,而且也不会得到太大的奖励和回报,他这半生得到的成就,与他经受的风险和付出的努力相比,真的是很低很低,全然是他自己的一腔热情,一腔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驱动着他在风险中游走,驱动他默默无闻潜伏大半生。如果不是沈安娜一语惊醒梦中人,或许姚子健还认为自己当年从事的任务,只是最平常的工作。这样无私奉献、听从指挥的精神,真是让人不由感慨。

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他这样的热血青年人存在,才最终涓滴成河,集腋成裘,让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生。

1968年的一天,辽宁小伙张德胜意外在工作时发现了一本讲述志愿军战斗英雄的书籍。

一向爱读书的他,便顺手将其偷偷带走,在中午休息时间一边吃饭一边看书。

看着看着,张德胜在书中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孙景坤,这不是自己村里的生产队队长的名字吗?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两者籍贯还是一模一样的。

看到这里,张德胜笑了笑继续往后翻,哪有这么巧合的事,只是重名罢了,他丝毫不觉得自己印象里那个农家大叔能与书中这位英雄老乡扯上关系。

可是,当张德胜在书后面翻到附带的孙景坤的照片时,看着两人几乎一模一样的面孔,他才发觉好像还真的是同一人,只不过一个年轻一个老罢了。

一时间,张德胜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堂堂战斗英雄,如今却在一个小山村当生产队队长呢

1924年,孙景坤出生于辽宁丹东的山城村里,虽然家境贫寒的他没读过几年书,却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农民。

正因如此,随着丹东的解放,他也一跃成为了村中农会的副主席,不但分得了土地,还娶上了老婆。

对任何一个普通的农民来说,这样的生活足以让人艳羡,但是,孙景坤却按耐不住自己的内心的从军梦。

是党和关内的解放军战士给了他现在美好的生活,如今,也该轮到他个丹东人报恩。

再现实点,自己现在的一切都是托***的福,如果国民党卷土重来,自己的一切都保不住。

于情于理,他都觉得自己必须要参军。

1948年,孙景坤忍痛告别自己的新婚妻子和父母,成为了解放军中的一员机枪手。

孙景坤参加的第一场战役就是解放四平。身为机枪手的他,自然成为了敌人的重点打击对象,密集的子弹轻易便打烂了他后背的军装。

后来孙景坤回忆道,仅仅半个月,他就换了4件棉衣。可见当时战况之激烈。

在经历了四平的血战后,他便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随着四野从东北一路南下,横跨了大半个中国,一路打到了海南岛。

短短两年时间,孙景坤迅速从一个新兵蛋子蜕变成了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荣获两次二等功和一次三等功,还入了党。

在解放完海南后,孙景坤和他的战友们都欢呼起来,因为按照政策,他们可以复员回家。

一想起家中的父母和妻子,孙景坤就不由得落泪,他对家人一直抱有深深的愧疚之情。回家后,他一定要好好补偿多年来对他们的亏欠。

然而,不久后因为朝鲜局势的紧张,他的归家梦暂时破灭了。根据中央命令,他所在的40军将作为第一批入朝的部队奔赴前线。

接到命令后的孙景坤又随军北上,回到了家乡东北,在鸭绿江边驻扎,做挺进朝鲜的战前准备。

当时,孙景坤的老家山城村就离部队的驻地不远,因此与其关系好的营长就暗示他,趁现在还在准备,他可以偷偷回家看一趟家人。

孙景坤也很想回家看看,但是,他想到部队随时都可能开拔,自己回去岂不是延误战机?而且自己钻空子回家了,让战友怎么看?于是他强忍着对家人的思念,然后坚决地回拒了营长:“我不能回去,不然我就给部队带了个坏头。”

1950年10月19日,40军趁着夜色挺进了朝鲜。在朝鲜战场上,孙景坤经历了众多血战,但是,最令他记忆深刻的还是上甘岭的“161高地之战”。

1952年10月,孙景坤所在的357团英勇奋战,终于从美军手中拿下了161高地。一场血战下来,357团只留了少数人驻守,而孙景坤则随主力撤下来休整。

不料,第二天美军就集结重兵发起了161高地夺还战。驻扎的部队因寡不敌众而伤亡惨重。357团本欲派兵上高地增援,但又因前往高地的路上极易遭到附近敌人阵地的火力覆盖,不得不含泪选择放弃阵地。

此刻,身为副排长的孙景坤不想放弃战友,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团部最终允许他带领9名战士,带着几大箱手榴弹和子弹尝试增援。

经验老道的孙景坤在简单观察地形后,很快锁定了敌人的射击死角,而后利用敌人炸弹爆炸时的灰尘作掩护,竟然真的突破了敌人的火力网冲到了高地上。

然而,等孙景坤上去后才发现,驻守高地的两个排此时已经只剩下了副连长支全胜以及5名战士。就算加上孙景坤带来的援兵,整个高地也不过十来个人。

尽管如此,孙景坤等志愿军战士却毫不畏惧,他们从中午时分,一直打到了半夜,又击退了6次敌人的进攻。在这场战斗中,孙景坤先后击毙了21名敌人。

虽然最后高地守住了,但十几个人也只剩孙景坤、支全胜以及另外两名战士存活。

此时,孙景坤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他被敌人的炮弹震晕过去了,还被炮弹掀起的层层泥土掩埋了起来。

当援兵爬上来后,他们费劲很大力气才把昏迷的孙景坤从土里挖出来。

这场保卫战打下来,孙景坤的全身多处受伤,连耳朵也被炮火震得失聪了几天。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简陋,他腿上有一颗子弹至今都没能取出来,腿上中弹处的皮肤也变得黝黑。

1953年,孙景坤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成为了志愿军的战斗英雄之一,先后受到了金日成和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1953年7月,志愿军第40军从朝鲜回国。两年后,孙景坤选择复员,但他主动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决定回乡务农。他后来解释道:“咱曾经从农民成了战士,现在国家缺粮,就应该从战士再转变为农民!”

回到山城村的老家后,孙景坤对自己的英雄往事只字不提,以至于村民们以为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复员老兵。

回乡没几天,孙景坤就抱着建设新农村的美好愿景到生产队报到然后参加劳动。

由于孙景坤是党员,又是老兵,加上踏实能干,没多久他就被村民推选为生产队队长。

此后,孙景坤没有辜负村民们的信任和期待,在他的倡议下,村里的乡亲们建立了合作社,大力推动了当地的农业合作化生产,大大提高了村子的粮食产量。

孙景坤还引进种植了大量的松树和板栗树,短短几年就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此外,山城村附近有一条常年泛滥的河,长期困扰着村民的耕作种植。孙景坤便组织乡亲一起建起了简易大坝,挡河造田,不但保护了农业集体财产,还改造了100多亩耕地。

眼看从事农业生产并不能快速帮村民走向致富道路,孙景坤又与丹东市区的工厂会谈,成功说服他们允许村民们进厂帮工,由此帮村民额外增加了一大笔收入。

总之,孙景坤自肩负起生产队长的责任后,一心都扑在了事业上,每天忙得连家都回不了。

孙景坤本以为自己会一直这么平静地生活下去,然而,却没想到村中一个搬运旧书的小伙子意外地将他隐瞒多年的身份给捅了出来。

此人名为张德胜,这个小伙子兴奋地拿着一本记述朝鲜战场的书,指着书上附录的他当年的照片来询问他是不是就是书中的那位战斗英雄孙景坤。

事到如今,眼见无法再瞒下去的孙景坤只得承认那个人就是他。此后,通过张德胜的讲述,孙景坤隐瞒多年的真相传遍了山城村,人人都知道了他的光辉事迹。

村里有人就忍不住问他:“老孙,你以前既然是战斗英雄,为啥还不躺在功劳簿上享福,反而回到老家拼命干?”

孙景坤回答说:“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我就没想过为自己谋私利,我要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祖国和人民。”

孙景坤确实说到做到,他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都十分严格,绝不愿意看到自己和家人占国家“便宜”的事情发生。

小时候女儿要上学,孙景坤因为两袖清风,家里穷得连四块钱学费都拿不起。在当时,他完全可以凭借生产队队长的身份给学校开个介绍信,这样就能免掉女儿的学费,可孙景坤却坚决不开。

除此之外,孙景坤有资格报销一定数额的药费,可他几十年来却从没在这方面动过心思,依然按规定办事。

更难得的是,无论再困难,他也从没向组织提过一次特殊要求。

“我的战友都牺牲了,我还活着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哪还有资格要求什么呢?”孙景坤如是说。

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尽显老英雄高尚的人品。虽然他自己甘愿一生默默奉献,但是,国家并不会遗忘这位老英雄。

2020年,孙景坤老人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一年后,党又对他颁发了象征着军人至高荣誉的“七一勋章”。

这便是对孙景坤老人这位将一生投入到保卫祖国和建设家乡事业中的英雄的最高礼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699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