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粘贴是也稍看下,一股脑都拿来了,说国统区的就一段呢。
国统区的戏剧和小说创作:
(一)、陈白尘的戏剧艺术特色: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还产生了优秀的讽刺喜剧,陈白尘是这一时期国统区成就和影响最大的剧作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悲剧《岁寒图》和喜剧《升官图》。陈白尘的喜剧作品的艺术风格。
1、 在题材和主题上,陈白尘一般不取材家庭生活,而擅长把讽刺的矛头直指与全中国人民生死攸关的政治问题上,尤以揭露旧中国“官场”的丑态为特色,表现出相当的胆识。比如发表于1936年的《恭喜发财》,嘲讽了当时借抗日救国之名,搜刮民脂而肥私的官僚政客;另外还有抗战初期写的两部讽刺喜剧《魔窟》和《乱世男女》,前者对沦陷区“维持会”汉奸竭尽嬉笑怒骂之能事,后者则集中鞭挞了国统区一伙儿打着“抗战”旗号,过着醉生梦死生活的“都市沉渣”,透过这群乱世男女的表演,让人们感受到这种生活的真正成因正是国统区腐败的政治风气。而陈白尘的《禁止小便》和《升官图》则都以锐利的笔锋,直截了当地掀开了国统区“官场”的内幕,特别是《升官图》在暴露、讽刺官僚政治的深度与广度上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
2、 陈白尘的创作个性中具有相当活跃的幽默感,他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可笑的因素,将题材作特殊的喜剧处理,他的喜剧风格是明朗、尖锐而又浓烈、泼辣。除了将讽刺寓于幽默之中外,陈白尘还常运用滑稽手法加强讽刺的力度和深度,是我们从夸张变形的外观形式之中,深深感受到那些人物灵魂的“丑陋”。
3、 陈白尘的笔下描绘出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群丑图”,这正是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优秀喜剧的深厚传统而形成的其又一大特色。
4、 陈白尘善于设置一个个讽刺性的喜剧场景,比如《升官图》,首先把人物行动的强烈性(追求升官发财)和实际结果的虚幻性(好梦不长)作了极可笑的对比;其次,“梦境”的设计,以及剧中时间、地点、人物官职含混不清,为充分使用戏剧必不可少的夸张、变形,甚至荒诞的手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5、 陈白尘的喜剧语言通俗、精练而又充满滑稽的夸张,他运用了漫画式的手法,生活化的台词中加进一两句政治用语,使得作品的讽刺喜剧效果十分的强烈。
(二)、张爱玲和钱钟书
钱钟书、张爱玲等国统区文学创作可以了解国统区文学创作的概况,钱钟书、张爱玲等人的创作风格,为国统区文学创作的重要作品,重点在《围城》、《传奇》、《流言》、《马凡陀的山歌》这几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国统区讽刺文学的主要特点。
钱钟书和他的《围城》一、钱钟书的创作及基本风格识记:钱钟书的创作概况:钱钟书小说高超的讽刺幽默色彩。二、《围城》的思想蕴涵与哲学意蕴识记:《围城》最初连载于上海《文艺复兴》1946年第2期至1947年第6期,1947年由上海晨光公司出版单行本。“围城”的含义。分析:(1)《围城》的思想意蕴。(2)《围城》的艺术成就。(3)《围城》塑造的一群现代新儒的典型意义。
张爱玲的《传奇》与《流言》一、《传奇》及张爱玲小说的独特风格识记:(1)张爱玲的创作概况。(2)《金锁记》、《倾城之恋》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张爱玲小说传奇性的故事以及弥漫于其中的梦魇般的氛围。分析:(1)《金锁记》的悲剧意蕴与艺术特色。(2)《倾城之恋》的思想蕴涵与艺术特色。二、《流言》及张爱玲散文的艺术价值识记:《自己的文章》、《中国人的宗教》等是张爱玲散文的名篇。张爱玲散文对“私语”诉说模式成功运用。
“七月”派的诗歌和小说识记:(1)“七月”派概况。(2)“七月”派诗歌和小说的代表作家及创作概况。“七月”诗派的共同特点。分析:路翎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
“九叶”诗派识记:(1)“九叶”诗派概况。(2)穆旦的创作概况。领会:“九叶”诗派共同的审美追求。分析:穆旦诗歌独特的艺术成就。 《马凡陀的山歌》等国统区的讽刺文学识记:《马凡陀的山歌》是诗人袁水拍用笔名马凡陀发表的一百多首山歌的汇集,是这一时期政治讽刺诗的杰出代表。:《马凡陀的山歌》在新诗民族化、大众化方面的新尝试。
国统区抗日和揭露题材的小说
1、丘东平和他的《第七连》
2、张天翼和他的《华威先生》
3、沙汀和他的《在其香居茶馆里》
4、 钱钟书和他的《围城》
5、黄谷柳和他的《虾球传》
6、赵树理——中国农村题材的优秀小说家
张天翼的讽刺小说《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
抗战前期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由冷落到繁荣的过程。无论从题材、主题、人物形象塑造、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开拓和发展。其中,表现抗日和暴露国统区黑暗现实是最主要的两大题材和主题。
在讽刺暴露文学创作中,张天翼在当时可谓是一名先锋。鲁迅对日本友人增田涉说:“中国作家若只翻译我一个人的作品就比较寂寞了”,他推荐了郁达夫和张天翼。张天翼的小说基本上属于讽刺小说,曾被誉为是中国30年代文坛上最大的笑匠,他和老舍是现代讽刺小说的双璧。
1、张天翼的创作内容:
张天翼的创作题材广泛,几乎接触到中下层社会的各个方面,抗战爆发前,张天翼作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突出地表现在对各类小市民、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灰色生活的描绘,塑造众多这类平庸可笑的形象,是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比如《稀松的恋爱故事》,写了青年罗缪与朱列的恋爱过程。他们的恋爱就是逛公园、看**。张天翼笔下的这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恋爱过程不是那种甜蜜的爱情生活,而是酸溜溜、庸庸碌碌的低级趣味。当时的读者已经厌倦了那种小资产阶级恋爱的情调和趣味,张天翼的这个写法自然赢得了较高的评价。
还有他对中流社会中的人物的灵魂所作的生动的刻画,如《皮带》中的邓炳先生,为了升官出尽了洋相;《贝胡子》里的贝胡子骂借他的钱未还便死去的人是故意作圈套,骗了他的钱去阎王那里躲债,当动员为抗战捐款时,他迫于形势费了很大劲捐了一毛钱,还想为此登报。作者活画出了这类人物的灵魂。而表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类题材的作品中,最杰出的是《包氏父子》,既有对小市民心理的深刻剖析和讽刺,又有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揭露和批判。
②在农村题材的小说中,他着重反映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更重要的是他在反映这种阶级关系的同时还描写了地主内部的斗争,揭示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如《万仞约》、《清明时节》等作品,而像《菩萨的威力》、《儿女们》等作品,则反映出农民的反抗和暴动。这类作品从另一个侧面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③从五四到30年代,尤其是叶圣陶的《稻草人》出版后近10年来,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几乎是空白。儿童读物一般是从外国译来的童话或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作品。张天翼填补了这片空白。他的《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蜜蜂》、《金鸭帝国》等童话想象丰富,故事生动,符合儿童的心理,又富于教育意义。
2、《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
抗战前期,张天翼的作品并不很多,但《速写三篇》(《华威先生》、《新生》、《谭九先生的工作》)却是很有影响的。《华威先生》是张天翼在抗战前期的代表作。
《华威先生》发表于1938年,当时的一般作家因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沉浸在异常乐观的气氛里,很少注意到阻碍抗战的暗流;张天翼的《华威先生》则不同于那种盲目乐观的作品,他揭破了潜伏在抗战中的逆流,提醒人们的警觉,因而这篇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华威先生》表明了作者对抗战的清醒认识。
华威先生这个形象的意义在于通过人物性格透视了当时社会环境,从而揭示了国民党包而不办,名为抗日,实则限制人民,防范人民的本质,华威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国民党上层分子在抗日初期的一个缩影。
《华威先生》标志着作者艺术上的更趋成熟。
辛辣的讽刺是《华威先生》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有两点:①真实与夸张的统一。讽刺的生命来自于真实。华威先生的形象是真实的,国统区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官僚,作者对华威先生的描写是真实的,同时又是夸张的。通俗地说,这个形象是放大了的,放大是真实与夸张的统一,是讽刺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合理的夸张能更充分暴露事物的本质;②对比手法的运用。用这种方法,作者无需去发议论,只用事实来说话,一经对比,矛盾便暴露出来了,讽刺效果即显示出来,这就使作品有内在的讽刺力量,而非外在的油滑之笔。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华威先生参加三个不同的会议的
三种不同态度的对比,活画出华威的性格。
张天翼小说的语言特色:准确、诙谐,比较规范,采集了不同职业、阶层、地域的口语,具有广泛性。他的作品中很少运用方言,语言干净利落。
国统区文学创作思潮这段时期走过的路程:
1、抗战初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
①“文协”的成立: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标志着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等几种文学运动的汇流,组成了文学界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包括国共两党作家在内的大联合。“文协”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
② 这一时期的文学从文体上看:首先,战前并不发达的报告文学和通讯此时成了最热门的题材;其次,诗歌朝广场艺术方向发展,追求通俗、鲜明、昂扬,出现了墙头诗、传单诗、枪杆诗等便于宣传和鼓动的形式;第三,各种大众化的小型轻便的文艺形式在文坛上唱了主角。
③从主题上看,此时期的文学以宣扬“英雄主义”,宣传抗日救亡为核心,表现民族解放战争中新人的诞生,新的民族性格的孕育与形成,色彩单纯而鲜明。
2、 抗战中期(1938年10月——1944年9月)
抗日进入了相持阶段,特别是1941年皖南事变的发生,国内局势发生逆转。初期受速战论鼓动的昂扬激奋的社会心理,已经慢慢沉静下来,人们开始正视战争的残酷性和取得胜利的艰巨性,正视由于战争而沉渣泛起的各种封建文化的积垢及现实中的腐败现象。
①在主题上,该时期的文学显著地增加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历史的反思,作家在苦闷和抑郁中开始更加深刻的思索,重新认识我们的民族,重新认识自己,为民族的振兴寻找新的出路,从而使得此时期的文学向多思维、全方位的观察转变,爱国主义的主题也得到了扩展和深入,创作题材向纵深的立体的方向开掘;
②此时期的文学体裁以长篇小说、多幕剧、长篇叙事诗与抒情诗为主。
③此时期的文学格调是凝重、深沉的。
3、 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1944年9月—1949年9月)
由于1944年中国***提出了“废止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议案,由此在国民统治区掀起了民主运动的热潮。文学又一次获得了活力。
①此时期的文学主题集中于两个领域:对黑暗的诅咒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的否定,以及知识分子在新时代到来之前的自我内省与历史总结;
②此阶段,各种文学体裁都充满了活力;
③各种作品都笼罩着时代大转折时期所特有的紧张、愤激、嘲谑和痛苦,希望、期待、焦躁与不安,从而呈现出繁复的音响。不过,讽刺乃是此时期文学最鲜明的主色调。相比之下,国统区文学的基调是沉郁凝重,间杂有戏剧性的批判色彩;而解放区创作的基调则是明朗、素朴的。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而得名,以艾青、田间为首,其他有绿原、亦门、曾卓等, 主要刊物《七月》《希望》,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形式。形成贯串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九叶诗派:是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等。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他们既忠于时代和斗争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吸收了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的表现艺术和手法。
收集了一些全部是40年代国统区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可能比较细化,你看看是否用的上。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现代诗发展史上出现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有:
20世纪初至1920年代: 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1930年代: 中国现代派诗群、七月派、汉园三诗人
1940年代: 中国新诗流派、九叶诗派
1950年代: 中国现实主义、新现代主义(现代派诗群)、蓝星诗群(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群(创世纪诗社)
1970年代: 朦胧派(今天派)、白洋淀诗群、中国新现实主义
1980年代: 新边塞诗派、大学生诗派、第三代诗群(新生代诗群、新世代)、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海上诗派、圆明园诗派、撒娇派、他们诗群、丑石诗群、非非主义(红色写作)、神性写作、新乡土诗派、知识分子写作诗群
1990年代: 网络诗歌(网络诗人)、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中间代、信息主义、70后诗人
21世纪初:灵性诗歌、新江西诗派、80后诗人
我对翻译文学有些研究,中英互译的。对于俄语,未曾涉足。但经查阅相关资料,我认为从普希金大部分的诗歌译文来看,戈宝权是最权威的,表现在流畅,其翻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入选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而查良铮的译文则更侧重于口语化,若从他翻译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尤其是雪莱的《西风颂》来看,他的译文特点是朴素,有时读来比较流畅。所以,查良铮不是权威,而是前贤,谈译必谈查。
普希金不同的诗,有其不同的最佳译者,不能同归于戈宝权、查良铮、冯春等著名译者,有时某一首诗最佳的译者还数草根阶层。但你不是搞翻译研究的,就不须搞清这些了。
我建议普希金诗集最好是由戈宝权、查良铮、冯春等著名译者集合的一个版本,或者是戈宝权的版本。
若谈及我最喜爱的英语诗歌的译者,那便是卞之琳了。他的译文不是最好的,很多时候比江枫、杨德豫等要稍逊才思,但却是最亲切的,而且最符合中文的语感,或者是老练,或者是经典!
若想进一步论诗论翻译,欢迎加我微博:尛濯爱上温柔的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