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华丽足尖舞》、大量歌剧幻想曲,如改编自威尔第的《弄臣》、改编自莫扎特的《唐璜的回忆》、《诺玛的回忆》及《恶魔罗伯特的回忆》等等。
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 —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扩展资料:
李斯特的成就:
1、他创建了交响诗,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现融化在交响音乐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采用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他创作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渗透了匈牙利民族特点,是钢琴音乐的典范作品,为后来的民族乐派的先声;
3、他的超技练习曲创造了钢琴演奏领域的辉煌技巧,极大的丰富了钢琴教学与演奏;
4、他强调钢琴的音乐效果,突破了前人的模式,使钢琴音乐具有交响性的管弦乐队的效果和史诗般的宏伟气势;
5、在晚期作品中,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法,如运用全音音阶、五音音阶等,和声常用不准备和不解决的九和弦增三和弦,调性扩张到极限,这些探索对瓦格纳和印象派式声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6、作为魏玛乐派的带头人,他和柏辽兹、瓦格纳等倡导标题音乐,强调音乐与情感的联系,并与以勃拉姆斯为代表的莱比锡乐派展开激烈的学术之争,掀起了新的艺术潮流。
-李斯特
在19世纪上半叶,欧洲乐坛上出现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把匈牙利音乐带向了世界。他就是有着“钢琴魔王”之称的匈牙利著名音乐家弗朗兹•李斯特。
一、生平及艺术道路
1、童年与少年时期
李斯特生于匈牙利西部隆普降州的一个名叫多布良的地方,他的父亲是一位很有才能的音乐家,李斯特最早的音乐教师就是自己的父亲。李斯特很早就表现出罕见的音乐天赋,他经常迷醉于匈牙利和吉卜赛民间歌曲和舞蹈之中,尤其吉卜赛人们的那种热情奔放又委婉抒情的歌舞风格,在他那颗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在父亲的教导下,他的音乐学习进步很快,并渐渐的培养起了酷爱钢琴的情感,此后,仅仅三年的学习时间,李斯特的钢琴就已具备了相当的水平。1822年,11岁的李斯特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公演,结果大获成功,报刊的竞相报导,使他成为了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童”。
2、辉煌时期
这是指1840年—1847年。这一时期是李斯特演奏活动的高峰时期,也是他钢琴家的名声登峰造极的时期,他几乎走遍了所有的欧洲国家,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的欢迎和殷切的接待,人们像英雄一样崇拜他。当时,所有的欧洲报刊都对李斯特精湛的钢琴演奏技艺赞不绝口,海涅称李斯特的演奏是“雷电似的”“火焰喷射似的”。李斯特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匈牙利狂想曲》。
李斯特虽然身在国外,但他时刻关心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当他在报刊上读到匈牙利发生了严重水灾的消息时,他连续举行了10场音乐会,并将收入全部献出,用于救济匈牙利灾民。这表现了李斯特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李斯特每次结束演出活动回到匈牙利,就会形成一次全国性的节日,匈牙利社会各界把他当成了民族英雄。1847年,李斯特结束了热情激荡、战果辉煌的巡回演出活动,从而进入了创作阶段。
3、魏玛时期
1847年,李斯特突然终止了旅行演出,原因有三:其一,他对浮浅单调的演出生活方式感到厌倦;其二,他遇到了一位支配他今后一生的女人;其三,他接受了魏玛大公给予他的宫廷乐师的职位,希望能安心搞创作。这一时期,李斯特与一位波兰君主的女儿卡罗林•威特相爱。这一年的年初,李斯特偕卡罗林赶赴魏玛,以宫廷乐师的身份,担任了魏玛歌剧院的指挥职务。在魏玛的10年当中,李斯特领导歌剧院,上演了许多著名作曲家的歌剧,其中有:格鲁克的《奥菲欧》、莫扎特的《唐•璜》、韦伯的《自由射手》等。他还宣传上演了许多得不到广泛承认的歌剧。与此同时,李斯特还写了大量的音乐评论文章和论文,宣扬介绍了柏辽兹、舒曼、瓦格纳以及韦伯等许多作曲家和他们的作品,还撰写了一本关于肖邦的书《论肖邦》。他和柏辽兹一样,始终都是标题音乐的热情倡导者和坚强捍卫者。在魏玛时期,李斯特创作了大量最优秀、最成熟的音乐作品,许多过去创作的钢琴曲,现在也经过修改而定稿,如《匈牙利狂想曲》、《练习曲》、《旅行的年代》等等。1849年,他先后创作完成了E大调和A大调两首钢琴协奏曲,又完成了钢琴与管弦乐队的《死之舞》。在交响乐方面,李斯特创作的12首交响诗是标题音乐的代表作。其中有:《玛捷帕》、《哈姆雷特》、《理想》等。
由于宗教信仰的关系,1861年末,李斯特由卡罗林迁居罗马,从而进入晚年时期。
4、晚年
到了晚年,李斯特的演奏有了显著的改变,浪漫主义的热情渐渐冷静下来了,他不炫耀技巧和渲染效果,代替这一切的是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在这一时期,李斯特热心于创作宗教的音乐,完成了清唱剧《圣伊丽莎白》,这部作品渗透着浓厚的宗教的神秘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思想。李斯特虽然穿上了神父的袈裟,但仍然经常出入于宗教以外的活动之中,仍然生气勃勃地关心着音乐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他终于没能完全献身于宗教。李斯特晚年的主要创作有《旅行者三年》、《灰色的云》、《送葬船》、三首《被遗忘的圆舞曲》以及最后几首《匈牙利狂想曲》(从16—19首)。1866年李斯特染上了肺炎,由于他带病去观看瓦格纳的歌剧,支持不住,中途退场,从而病情加重,7月31日晚去世,享年75岁。
二、创作特征及作品概论
1、创作特征
李斯特的创作主要集中在钢琴作品、交响乐作品和声乐作品这三个方面。李斯特的创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和现实主义倾向,他所创造的音乐形象鲜明,运用的音乐语言十分生动,从而把民族性、生活习俗性与思想内容的深刻性结合在了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李斯特是19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的钢琴音乐创作和他的演奏风格是一致的:既有宏伟的气魄,又有饱满的激情和深刻的诗意。这些钢琴作品在世界钢琴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钢琴音响丰富而多彩,几乎达到了管弦乐队的效果,同时又保持了钢琴音乐的特征。
《匈牙利狂想曲》共19首,在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都是以匈牙利人的、吉卜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创作的,具有独特而又鲜明的民族色彩。它的主题既有歌唱性的,也有朗诵性的,还有进行曲性的,更有抒情性的或舞曲性的。他的许多狂想曲,都在力度和速度上有逐步加紧的特征,往往都是从庄严、深刻的说唱性的主题过度到舞曲,逐渐加快,以火热的舞蹈场面收尾。由于在这些作品中,李斯特在钢琴上出色的复制了匈牙利民间乐器所特有的音响效果,同时管弦乐队的声音效果更大大地丰富了钢琴的音响,所以使这些作品具有前所未闻的色彩。
2、《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赏析
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中,演奏的最多的是第二、第六及第十五首。第二首是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中最优秀的一首,创作于1851至1854年间。它运用匈牙利的民间舞曲“恰尔达什”写成。这种舞曲的主要特点是双拍子,前半部称“拉苏”,速度缓慢;后半部称“弗里斯”,速度迅急,常用切分节奏。乐曲开始时是缓慢的引子,沉着有力而常有宣叙性,带倚音的音调具有浓烈的匈牙利民间音乐的色彩;然后是“拉苏”段落,悲愁的旋律充满内在的激情,唱出了人民的悲痛和民族的不幸,变换反复之后出现舞曲风格的段落,高音区不断重现同音反复,犹如不停的鸣响着的钟声,在用变奏站开以后,音乐急转而下,再现前面的主题,接着便速度加快,进入“弗里斯”部分,但其中的要素在“拉苏”段落中的中段已出现过。这段音乐丰富多彩,如民间节日欢欣鼓舞的场面,在高潮之后,音乐一度静止下来,然后重整旗鼓,一泄千里,全曲在振奋人心的沸腾气氛中终曲。
(评语:以上的叙述是仅仅针对匈牙利的民间舞曲“恰尔达什”,还是同时也赏析了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感觉像是仅仅介绍了匈牙利的民间舞曲“恰尔达什”。如果真是这样,要把对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的赏析补上。)
三、结语
李斯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是19世纪欧洲音乐舞台上的一位巨人,他把匈牙利民族音乐带向了欧洲、带向了世界。笔者认为,正因为他的作品里始终有着浓厚的匈牙利民族特征,所以,李斯特不但是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应该是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
李斯特使人们对狂想曲这一乐曲类型有了崭新的认识(狂想曲是谁发明的?)。除了钢琴曲和管弦乐曲之外,李斯特还创作了许多其他类型的音乐作品,他的艺术歌曲在19世纪的声乐作品中,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李斯特也是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他的音乐创作,比柏辽兹更加富于现代色彩,因此,人们都说,是李斯特推开了“20世纪的大门”。
总之,李斯特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这样一位成就卓著的伟大音乐家,他的音乐遗产,值得我们永远当成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他的名字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李斯特音乐风格分析
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精湛的演奏技巧。他充分展示了钢琴演奏。除了钢琴演奏,李斯特的音乐风格在他的作品中也表现得很明显。李斯特不同的音乐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李斯特雕像
在李斯特早期创作的成熟作品中,有大量的作品显示出他们独特的音乐理念。在极其华丽的和声掩盖下,他极其大胆地采用新的音乐形式,结合多种声乐。这种华丽抒情又大胆的音乐,效果是扣人心弦的编曲,思绪万千,看似不经意的插曲都经过刻意的编排和点缀。但是,这些确实是李斯特对传统音乐形式的巨大突破,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情感。
李斯特晚年的作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完全改变了之前的音乐风格。作为优美旋律的制作人,他晚年的作品变得不再华丽,有时只是几个简单的音符,但这些简单的音符往往是经过刻意安排的,人们不得不仔细揣测。简单的音乐充满了情感色彩,简单却沉重。这可能与李斯特的经历和沉淀有关,他的野心变得更深了。
纵观李斯特的音乐风格,他在世界音乐史上带来了和声和曲式的新概念,不拘泥于以往曲式的单调。他在人们的眼前展现了最壮丽的音乐。
李斯特的手有多大?
作为匈牙利著名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李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用宁静浪漫的音乐唤醒人们对生活的觉醒和信心,同时又以一种浪漫主义抛弃了自己悲惨的生存状态。这么伟大的钢琴家,李斯特伟大的音乐生涯也是李斯特一手造就的。
李斯特雕像
弹过钢琴的人都知道,先天条件在弹钢琴技巧上也很重要。据说李斯特的手很软很宽。他的手甚至可以跨越十个音左右,一般人很难做到。李斯特像一个音乐狂人,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直接的生活感受,把美好的情绪直接传递到人的耳朵里,然后传遍全身。
李斯特被奉为琴王,也是天之骄子。他有一双3XL的仙人掌般的大手,这让他的演奏变得灵活。李斯特年轻时,他的手曾被他吸引的音乐家们描绘成雕塑,供人们观赏。现在李斯特手的雕塑分别保存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左手在匈牙利雕刻,供奉在李斯特博物馆,右手在德国,也由李斯特博物馆收藏和保管。现在我们看到李斯特的手更多的是在其他方面。比如欧洲发行了几套李斯特之手的邮票,供人们记忆。
上帝给了李斯特作为钢琴家最好的礼物。李斯特用自己的方式传达了来自天堂的美妙音乐,他用浪漫主义的纯净旋律带给人们直接的音乐感受。从此音乐开始被人们重视,所以他的手是神的赐福,发自内心。
钢琴大师李斯特的故事
《钢琴大师》中的一代李斯特为人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音乐。同样,一些
李斯特雕像
大多数人都知道李斯特和肖邦的故事。当时肖邦只是一个从波兰到法国默默无闻的小钢琴手。李斯特听了肖邦的演奏后赞不绝口。他认为像肖邦这样的演奏家应该得到人们的认可。但巴黎大剧院不接受不知名的表演者上台表演,直到李斯特有了音乐演奏会,音乐会才开始。李斯特建议关掉台下所有的灯,充分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渲染音乐氛围。熄灯时,演出响起,人们屏息接受了演出带来的感受,甚至吸引了大批路人。演出结束后,灯光打开,人们看的不是熟悉的李斯特,而是陌生的肖邦。随后李斯特从后台走出来,向巴黎人民介绍肖邦,赢得了不断的掌声。
还有一个是李斯特收学生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讲述了一个穷钢琴家为了生计,冒充李斯特的学生进行海报宣传的故事。李斯特对此并不太介意,向假学生展示了自己的钢琴演奏技巧。最后李斯特对他说:你以后可以说你是李斯特的学生。在这个学生心中,李斯特对它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李斯特受到人们的尊敬,不仅因为他对音乐的理解和创新,更因为李斯特的故事所带来的崇高人格。
弗朗茨·李斯特,匈牙利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一生都在勤奋地不断丰富和革新钢琴演奏技巧,因而被誉为“钢琴之王”。
李斯特出生于匈牙利西部的莱丁村,父亲是个业余音乐家,擅长钢琴、小提琴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李斯特生活的艺术环境十分优越,父亲是埃斯特哈奇公爵庄园的管家,公爵的父亲曾拥有驰名欧洲的由海顿指挥的乐队。在这样的熏陶下,李斯特在音乐方面的才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他6岁时就能用钢琴弹奏自己所听过的曲子,9岁时便能正式登台表演。李斯特的表现轰动了匈牙利,被人们誉为“小神童”、“莫扎特再世”。家乡的父老们都盼着李斯特能早日成才,纷纷解囊相助,资助他去维也纳深造。
1821年,李斯特10岁时随家人来到维也纳,开始了音乐旅途上的跋涉。李斯特学习非常刻苦。他家离上课的地方很远,往返需要走两个小时,但李斯特风雨无阻,从不缺课,使老师深为感动。一分辛劳一分才。李斯特的勤奋刻苦取得了艺术上惊人的进步,一年后他在维也纳的首次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贝多芬参加了李斯特的第二次音乐会,并预言道:“这孩子将以自己的音乐震惊世界。”
在老师的建议下,李斯特又随全家迁往巴黎,但是巴黎音乐学院以他是外国人为由拒绝他人学,于是他只好自己拜师求学。李斯特在巴黎的音乐会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巴黎人称他为“莫扎特再世”。
李斯特16岁时,父亲染病身亡,全家人的重担就落在他的肩上。他一边举办音乐会、教人音乐来赚钱,一边发奋读书,提高艺术修养。
李斯特非常关注身边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七月革命后他创作了《革命交响曲》,后改写为《英雄悼歌》。里昂工人起义失败后,李斯特怀着无比激愤的心情创作了钢琴曲《里昂》,这是欧洲最早出现的表现战斗的工人形象的专业钢琴作品。此后,李斯特还为工人创作了一些反映他们生活的作品,如《铁匠》、《工人大合唱》等。
李斯特善于在艺术上吸收其他艺术家的特色,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和演出中。他受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的启迪,革新钢琴的演奏技巧,将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随想曲》改编成钢琴曲,演奏出了前所未有的绝妙乐章。他还受肖邦诗一般优美演奏的启发,将文学的婉转细腻应用到钢琴演奏上来。由于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汲取了新的营养,他的艺术攀登上了新的高度。他在欧洲各国旅行演出,所到之处受到人们的热情欢迎,把他当作“音乐皇帝”一样拥戴。
李斯特是一位热爱祖国的艺术家,在外多年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
1838年,他在意大利访问时得悉匈牙利遭受特大水灾,心急如焚,立即赶到维也纳,一连举办了10场义演,将全部收入汇回祖国赈济受灾的人民。
1848年匈牙利爆发革命后,为了表达对祖解放事业的衷心祝愿,李斯特创作了具有高昂爱国主义激情的《匈牙利大合唱》。这场革命遭到欧洲反动势力的绞杀最终失败了,李斯特怀着悲愤的心情创作了钢琴曲《送葬曲》。
李斯特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在担任魏玛宫廷乐师时总是给予所有年轻的新作曲家演奏其作品的机会,他家的大门总是为具有音乐天赋的青年音乐家敞开着。凡是登门求教的,他分文不取,把自己的经验与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对方。
李斯特还是一位杰出的评论家,他曾发表不少文章评论柏辽兹、舒曼、肖邦、瓦格纳、韦伯、帕格尼尼等人,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对欧洲音乐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李斯特在生命的最后15年里往返于罗马、魏玛、布达佩斯,从事教学和创作。1886年,李斯特参加在德国的一个活动,不幸感染风寒,7月31日死于肺炎,享年75岁。伟大的爱国主义音乐家李斯特为后人留下1000多首乐曲,对西洋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