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一个浪漫的送别诗

跪求一个浪漫的送别诗,第1张

祝福佑君行

李花待硕果

婷婷迎风立

婷婷姿如荷

学做参天树

业勤枝叶阔

有云李不言

成蹊甘甜多

祝福表心许吾心,

李桃开花春争艳;

婷婷玉立开遍街,

婷然碟舞处翩迁。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深浅。

祝福虽无多

李花终有落

婷婷迎风朔

婷婷姿如荷

学业如参树

业勤枝叶阔

有志事竟成

成才得硕果

祝福表心愿,

李桃花春艳;

婷婷玉立开,

婷然舞翩迁;

学子多勤奋,

业术能攻关;

有志苗变树,

成才指日间。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

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

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不是刻意刻画和雕凿能学到的,也不是草率就可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离别赠言唯美诗句(精选85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离别赠言唯美诗句1

1、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

4、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7、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和董传留别》

8、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9、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10、 朋友天一端,友于甚相欢。珍重千金字,重逢一解颜。

11、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2、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3、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14、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15、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6、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17、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8、 人情却似杨柳絮,悠扬便逐春风去。 (宋)

19、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 王孙归不归?

20、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

21、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2、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3、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24、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25、 一樽别酒苦匆匆,还似陇头流水,多西东

26、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 (元)

27、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28、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洲。 与君别离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离别的诗句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29、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30、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离别赠言唯美诗句2

1、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李白《送友人入蜀》

2、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3、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苏武《留别妻》

4、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钱起《送僧归日本》

5、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6、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7、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尹式《别宋常侍》

8、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9、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10、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11、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杜甫《别房太尉墓》

12、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

13、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4、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15、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温庭筠《送人东游》

16、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杨基《天平山中》

17、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卢纶《李端公》

18、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19、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20、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何逊《相送》

离别赠言唯美诗句3

1、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福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

2、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3、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卢纶《送李端》

4、火山五月少行人,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武威送刘判官碛西行军》

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6、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7、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希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孟浩然《留别王维》

9、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0、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离别赠言唯美诗句4

1、祭暗香,葬笑颜,掬泪花,漫遐思,听絮絮风声,篇篇哀字。

2、此时回眸,已是镜中花,水中月。

3、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5、人生只若初相见,何苦悲伤离别恨。

6、丝丝牵挂,悬浮我心。曾记否?清晰的`画面,夜的温馨,月下的浪漫,你醉人的笑?

7、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8、孤独的夜,独自彷徨,丝丝冷气,慢慢穿过心房,蓦然回首。

9、明夜雨不懂,轻逝花落空。

10、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离别赠言唯美诗句5

1、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杜荀鹤《送人游吴》

2、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3、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王昌龄《送任五之桂林》

4、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欧阳修《别滁》

5、明年应赋送君诗。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6、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7、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8、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李颀《送陈章甫》

9、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10、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11、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12、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4、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15、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一、《送别》结合意象分析情感:《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的“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李叔同的《送别》,也是送别挚友许幻园的原创作品。表达了李叔同对在上海“天涯五友”“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情感,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也是李叔同的优秀音乐作品,被中国数代人所传唱。《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二、扩展知识:

  1、原文欣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2、作者简介: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祖籍浙江·平湖),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

  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为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

  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扩展资料:

原文:

《渡荆门送别》----唐代大诗人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赏析: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889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