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亚·伯林是哪国人?

赛亚·伯林是哪国人?,第1张

Isaiah Berlin 是英国哲学家、观念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是20世纪最杰出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1909年6月6日出生于俄国拉脱维亚的里加(当时属于沙皇俄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0年随父母前往英国。Isaiah Berlin一直受牛津教育,后半生也一直任教、居住于牛津。

  如何开启内心你知道吗开启美好的内心,也就打开了通往他人乃至这个世界的内心的通道。下面由我为你带来关于开启美好的内心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开启美好的内心阅读材料

①有个朋友告诉我,她的一个同事平时刻薄计较而又玩世不恭,她一直与他拉开距离,只是面子上过得去的应付。当她某天听到他回忆自己大学时的足球往事的时候他喝了一点酒,叙述里包含着少有的真诚和坦荡,她改变了看法。那一刻,她忽然觉得原来他骨子里也是个善感的、曾经满怀青春 的人,距离于是一下子近了,两个人成了很好的工作搭档。平时我们看到的多是在社会表面的那个人,也常容易从表面来看待内心,却常常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颗善于开启的心,是睿智的、博大的、宽厚的、温柔的,也是让人心生向往的。

②可是,我们常常隐藏自己的内心,不是觉得它不够美好,而是担心受到伤害。这使我们在躲避伤害的同时,也将一些阳光关在了外面。很多时候,为了掩盖脆弱,做出一副强硬的姿态;为了掩盖在意,做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架势,越是让自己魂不守舍的事情,越是要显得毫不在意。这个世界伤害确实太多,合理伪装一下是生存需要,毕竟,我们质地柔软的内心经不起太多血肉模糊的磨炼。或许从那天开始,我们就决定把它深深隐藏着。它很容易结茧,结了茧子的心就不再柔软、不再敏感并漠视周围的一切。后来,我们的心就在我们刻意建造的小囚笼里开始自轻自贱地发霉了,连自己都认不出自己了。我们忽略它,它就半死不活给你看。谁都无法想到一颗开启的内心是多么的性感妩媚,只要它够美好。

③看过一篇作家刘玉栋的文章,他写了女人,写了率真,可是我不这么看。我觉得他写的是开启的内心:“我想到了俄罗斯著名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1945年冬天一个普通的日子,当时在苏联当外交官的英国人以赛亚·柏林著名哲学家突然到阿赫玛托娃寒酸的家中拜访。这一年,阿赫玛托娃56岁,以赛亚·柏林36岁。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身体已经发胖的阿赫玛托娃似乎忘记他们年龄上的差距,对柏林讲起了自己淘气的童年时代,情窦初开的少女时代,讲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讲曼杰什坦姆,讲帕斯捷尔纳克……讲到自己被枪决的丈夫、诗人古米廖夫时,阿赫玛托娃泪流满面。凌晨3点钟时,他们吃了几个煮土豆,又谈起了俄罗斯的一些经典作家,普希金、屠格涅夫……他们从日常生活谈到最抽象纯精神性的问题。面对这位比自己年轻得多的陌生人,她不时地为他朗诵自己正在创作的诗歌。不知不觉,天已大亮,回到宾馆的柏林嘟哝著说:‘我恋爱了,我恋爱了。’可实际上,他们连手都没有拉一下,那种精神上的沟通已经把柏林带到了爱情的最高境界。阿赫玛托娃是多么的坦率而诚恳,在以赛亚·柏林眼里,她是多么可爱啊!多年之后,以赛亚·柏林谈到阿赫玛托娃时说道:‘我只见过她两次,但这给我留下了也许是

  ④如果一个人能够适时地开启内心,那么他就找到了开启这个世界的钥匙。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自由出入,因为打开了自己的内心,也就打开了通往他人乃至这个世界的内心的通道。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具备了无所不能的强大和柔软、细腻和粗犷,已经不需要修一座“钢铁长城”为自己的内心做个“防火墙”。

《读者》2012原创版,作者祝红蕾原文有删改

开启美好的内心阅读题目

7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8 请概括第①和第③段的事例,并说说它们各有什么作用6分

9请给第③段划线句补充一个事实论据。5分

10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这个句子的理解4分

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具备了无所不能的强大和柔软、细腻和粗犷,已经不需要修一座“钢铁长城”为自己的内心做个“防火墙”。

开启美好的内心阅读答案

7 3 开启美好的内心或打开了自己的内心,也就打开了通往他人乃至这个世界的内心的通道。如答“如果一个人能够适时地开启内心,那么他就找到了开启这个世界的钥匙”只给1分。

8 6 第②段举了朋友听到同事回忆自己大学时的足球往事的时候,她改变对这位同事的看法并成为很好的工作搭档的事1分引出论证的话题1分、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不应该从表面去看待一个人的内心的道理,吸引了读者1分。第④段举了作家刘玉栋的文章中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向哲学家赛亚·柏林开启内心的事,1分来证明一颗开启的内心是多么的性感妩媚,打开了自己的内心,也就打开了通往他人的内心的通道这一观

9 5 示例: 2岁女童小悦悦在工业区的街巷里玩耍,被两辆货车碾压过去。在前后长达7分钟的时间里,18个途经此地的路人都视而不见。这些路人正是因为深深隐藏了美好的内心,关闭了见义勇为的内心,从而漠视周围发生的一切。 具体事例3分+观点阐述2分

10 4 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把关闭自己的内心比作修一座“钢铁长城”,把过度保护自己比作“防火墙”,2分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关闭自己内心的危害性,从而阐述了开启美好的内心便具备了无所不能的强大和柔软、细腻和粗犷。使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2分

以下观点中赛亚·柏林会赞同的是()。

A一元论的传统

B多元论的传统

C矛盾性

D同一性

正确答案:B

普世价值包括但不限于: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等等。国家有义务捍卫国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如生存的权利、免于恐惧的权利、生育的权利、知的权利、免于匮乏的权利、思想的自由、表达的自由。

普适(世)价值:已经存在的,以自律、平等、博爱为基础的,并不具有广泛争议的公共秩序以及风俗习惯。“普世价值”是英文“universal value”的意译,其实译为“普适价值”更为准确。

在哲学等人文科学上,普世价值(英语:universal value)泛指那些不分领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出于人类的良知与理性之价值观念。普世价值与绝对真理是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易被混淆。

扩展资料:

西方宣扬“普世价值”,实质是推销西方的所谓“民主国家体系”和“自由体制”。美国原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论中国》一书,对西方推行“普世价值”多有论述,对我们颇有启示。该书认为,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声称自己的价值观和体制普世适用,但中国从古至今都有不同于西方的价值观。

“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源自一位古代哲学家的教诲,后人称其为孔夫子。”基辛格进一步指出:“中国主张独立自主,不干涉他国内政,不向外国传播意识形态,而美国坚持通过施压和激励来实现价值观的普适性,也就是要干涉别国的内政。”

该书回顾了1992年9月克林顿在竞选中关于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批评:“中国不可能永远抵制民主变革的力量。终有一天,它会走上东欧和苏联***政权的道路,美国必须尽其所能,鼓励这一进程。”克林顿上台后,把扩展民主确定为首要外交政策目标。

1993年9月,他在联合国大会上宣称,美国的目标是“扩展和加强世界市场民主国家体系”和“扩大生活在自由体制下国家的数量”,实现“繁荣的民主世界”。可见,美国毫不掩饰地要把西方的“民主国家体系”和“自由体制”推向世界、推向中国。

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要论:掀开西方“普世价值”的面纱

-普世价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917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