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
外国人为什么痴迷于中国戏曲
最佳答案
在你对一样东西有一定了解继而发自真心的喜欢前,你是绝对不会痴迷的。
鉴于中国的文化语言审美观道德观……在世界上还算不上主流,大部分外国人并没有深入接触过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艺术,在他们的心中和眼中的中国是陌生和充满神秘色彩的。
即便是留学生旅游观光客和各种各样出于各种不同目的来华的外国人和国外研究中国的外国人,也未必能达到和中国人心意相通的地步。
所以,外国人喜欢看中国的戏曲曲艺古彩戏法武术……恐怕还是新鲜和好奇的成分更大。这和他们看日本的能乐和歌舞伎,我们看非洲土著舞蹈,心里的感觉应该差别不会很大。痴迷的当然也有,有清唱的有彩唱的,甚至有位日本人已经到了能在中国戏曲学院就读毕业后到北京京剧院从事专业表演的水平。但极个别现象并不能代表外国人这一整个群体。外国人对中国人称自己痴迷京剧,大概是礼节性的表示,就像一个意大利人问我们喜不喜欢歌剧,我们出于礼貌,哪怕根本不喜欢也不会断然否认,而是会含糊的说歌剧非常有价值最能代表意大利。
包括戏曲在内的中国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程度离西方的歌剧舞剧芭蕾……在全世界和中国的普及程度差太多了。什么时候外国的专业戏曲院校能和中国的专业西洋声乐舞蹈院校同等规模和数量时,或来华的留学生学习戏曲的人数激增时,才能说外国人对中国戏曲是痴迷的。
关于剧
第一次接触Elisabeth这部剧,我还连ich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印象中的伊丽莎白还是罗密施耐德饰演的那个天真无邪的Sissi,这部剧于我的印象也就是MP3里那一点都听不懂的维也纳92版。大约从看了维也纳复排版官摄起,自己一直想写点什么,但总是不敢下笔,觉得自己对她的理解对这部剧的理解总是很肤浅,虽然到现在这一点还是没有改变,但我还是憋不住要写篇评论。不论是从什么方面来说,Elisabeth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为她欢笑为她哭泣,为她去学习德语,不得不感叹这样一个已经去世100多年的女人还能拥有着如此强大的魔力,又或许Michael Kunze和Sylvester Levay两位给这个著名却又神秘的女人赋予了更加传奇的色彩。
严格的来说,这一版本的伊丽莎白并不叫德国版。作为维也纳复排版,其在主体构架上主要还是延续了维也纳原版,并在一些方面结合了德国版,比如Schwarzer Engel歌词的改动,添加了Wenn ich tanzen will等等。撇开05版那劣质的项链,Maya那被拍成特写的皱纹,还有那不知道为什么节奏变成赶集的Wenn ich tanzen will,于我来说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版本。昏暗的舞台勾勒出哈布斯堡王朝最后的胜景,讲述着一个女人一生的悲喜。
幕布升起,一道光线直射Lucheni的尸体,空中回荡着质问者的声音“你,Lucheni,究竟为何要谋杀这位奥地利的皇后?”Lucheni请上了历史的证人们,“人人都与死神跳舞,但无人能像Elisabeth那样,她是个迷。”具象化的死亡——死神走上舞台告诉人们他对Elisabeth的感情正是你们人类所谓的爱情。其实我很喜欢复排版中Mate Kamaras的死神,虽然他不如Uwe那样高傲,但却散发出一种迷人的邪魅,他所展现出的死神爱的更加热烈。
很多人不喜欢Maya Hakvoort的年少Elisabeth,不得不说Maya确实对老年时期的Elisabeth驾驭得更好,不过Wie du一首里她的表演也很可爱。“Nach Ägypten, Spanien oder Katmandu”一句的语调实在俏皮,没有特别活泼这一点大约也是维也纳版的特点。
皇太后Sophie和她的妹妹Ludovika原本计划着将Ludovika的大女儿,Elisabeth的姐姐Helenen嫁给Franz Joseph,谁知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政治婚姻也只能屈从于爱情,年轻的皇帝为天真的Elisabeth所倾倒,16岁的Elisabeth成为了奥地利年轻的皇后。认为Elisabeth只属于他的死神此时怒不可遏,带领着手下的黑天使们来到霍夫堡的舞厅宣告自己对Elisabeth的爱情。时间静止,空气凝固,死神从他的吊桥下缓缓走下,“最后一支舞,我只与你跳。”Mate的举手投足都展示着“魅惑”的含义,那一歪头的邪笑更是至极我内心。从克制地对Elisabeth表露心迹到按耐不住地暴躁狂跳,Mate证明了摇滚嗓的死神也可以很迷人。
但正如剧中Lucheni嘲笑的那句“小鸟飞入金丝笼,牢笼紧锁不复开。” Elisabeth开始了她为之挣扎又心灰意冷的婚姻,她与Sophie的关系日渐僵化。Eine Kaiserin muss glänzen一首中Else Ludwig所饰演的Sophie所展现出的咄咄逼人以及周围宫女们气势汹汹的附和无不营造出维也纳宫廷里的刻板和婆媳直接针锋相对的紧张感。在这没有硝烟的皇室战争中,16岁的Elisabeth孤立无援,这里她唱出了整部剧的主题曲Ich gehör nur mir,维也纳版的舞台背景此时幽蓝,站在升起的舞台上的Elisabeth有如飞翔的海鸥,她要向所有人宣告“我不是你的所有物,因为我只属于我自己。”
嫁入奥地利皇室的Elisabeth从一个瘦弱的小姑娘逐渐成长为一位美丽的皇后,羽翼渐丰的她就像一颗宝石,无论到哪都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她渐渐意识到利用自己的美貌和皇帝对自己的感情可以对奥地利的政治产生影响,而在匈牙利被加冕为王后也应该是她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何时起舞,与谁共舞,只由我自己来决定。”维也纳版的Wenn ich tanzen will节奏太赶,与埃森版Elisabeth与死神对峙时的骄傲相比,维也纳的这首里Elisabeth还是无法挣脱死神的束缚,纵使这是自己最大的胜利。她对死神所宣告自己的独立更多是以一种对手的姿态而非胜利者。
一直都特别喜欢Maya和Mate的Maladie一首。Maya将Elisabeth从极度绝望到索性便挣脱桎梏的情感转换演绎得极赞。死神原本想借此机会让Elisabeth投入自己的怀抱,但Elisabeth此时却发现自己不用在顾忌曾经那些对自己的牵绊,她要变得坚强,她要依它自己的意愿去做所有的事情。她不愿意再见到丈夫,不停的旅行可以让她不去想那些恼人的事情。不得不说她对儿子Rudolf的冷漠也是酿成Mayerling悲剧的原因之一。其实我觉得《伊丽莎白——不情愿的皇后》一书中所记录的Elisabeth比剧中的皇后要更加阴暗一些,我曾经一度觉得Pia在Essen版的Wenn ich dein Spiegel wär中对皇太子Rudolf回绝得过于严厉,但直到看了书才发现这样的表现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反而是Maya在复排版中的表现太温和了一些。失去儿子的Elisabeth此时万念俱灰,她恳求死神带走自己,但死神只是冷笑,你回绝过我那么多次我也要让你尝尝被拒绝的滋味。
Rudolf死后Elisabeth只能消磨着时间等待着死亡的到来。纵使Franz Joseph再一次地表明他对她的爱,希望她能回到自己的身边,她也只是平静地告诉他两人只是茫茫大海上的两条船,各自有着不同的航线。Maya的Boote in der Nacht平静却深情,卸去所有的光芒,这一身黑衣的女人还剩下些什么呢。
在封建王朝的城堡一座座坍塌的时候死神觉得时机已到,他指使Lucheni刺杀了Elisabeth。Der Schleier fällt里Mate抱着Maya所展现出一种惊喜却不敢相信的神情,使人相信他对Elisabeth的爱至深至切。“死亡”的并不是一种骇人的行为,而是Elisabeth真正自我的解脱。“Ich weinte, ich lachte, war mutlos und hoffte neu Doch was ich auch machte, mir selbst blieb ich immer treu”也许正是作者想向所有观众传递的一种观点。
也许,这个世界上确实没有人真正理解这位历史上著名的皇后。我们所钟爱的关于她的一切都不过是 Kitsch!
代表着美国精神的第一部美国音乐剧是《美国历险记》。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美国历险记》音乐剧是一部动人心弦的音乐剧,以浪漫美式风格讲述了一个冒险故事,充满了暖心的情节,有着扣人心弦的歌曲,激动人心的舞台表演以及精彩的舞蹈节目,使观众们能够充分体验到整个剧的精彩之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