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马龙哪款香水最好闻馥郁香氛系列香评

祖马龙哪款香水最好闻馥郁香氛系列香评,第1张

      如果你对Jo Malone London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以少女香、清新花果香见长”,Cologne Intense馥郁香氛系列可能会让你有所改观,香材的选取以一系列深邃的“乌木”、“焚香”等为主题,对花朵的演绎更加馥郁丰厚,持香的表现力当然也更出色~

      祖马龙哪款香水最好闻:黑琥珀与姜百合

      这支黑琥珀与姜百合试用后并没有太多关于名字里的“黑琥珀”与“姜百合”的联想,反倒是顺滑的乳香檀木贯穿着始末,持香很不错。刚上皮的时候,由小豆蔻、胡椒以及生姜营造出来的辛辣感觉瞬间爆发出来,但实在短暂,包裹着顺滑乳香的花香很快现身,倒是体会不到题目里提到的百合,像是某种含混的白色花香,顺滑牛乳质感的檀木乳香构成基底,整个香气给人一种低调优雅的印象。

      祖马龙哪款香水最好闻:丝绒玫瑰与乌木

      馥郁黑瓶系列里口碑很好的一只,玫瑰+乌木+果仁糖形成的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Velvet

      rose&Oud三味最重要的元素构成。起先玫瑰是甜润水灵的,仿佛结合着丰美的荔枝果肉,清甜饱满像少女初绽,片刻后,乌木沉稳的气息与甜蜜的果仁糖几乎是并驾齐驱,玫瑰由起初的清甜转为馥郁华丽,乌木玫瑰通常是富有质感的,果仁糖虽说甜蜜却没有幼稚的感觉。玫瑰、乌木、果仁糖,简单的三种香材对应投射出来的“美丽”、“醇厚”以及“甜蜜”各司其职,十分融洽。

      祖马龙哪款香水最好闻:晚香玉与天使草

      晚香玉作为“白花女王”,在Tuberrose

      Angelica里扮演的是一个优雅端庄的角色。刚上皮微微酸涩的草本绿感一闪而过,很快就过渡至这支名副其实的主角晚香玉,大盏的白色花朵次第绽放,充盈着温婉甜糯的香气,并夹带一丝甜腻的奶香,自然丰厚的花香持续好一阵子,最后在琥珀的作用下稳定成一缕淡淡的温热。整个香气还是以大气优美的晚香玉为绝对主角,当归元素仅在开头结合着些许的草木绿感匆匆现身,温婉端庄,对晚香玉元素的演绎也十分自然。如果你想在祖马龙香水里找一只细腻优雅,没有攻击性的晚香玉,还是挺推荐适合这一只的。

      祖马龙哪款香水最好闻:乌木与佛手柑

      乌木与佛手柑是为祖马龙调制过多瓶香水的女调香师Christine

      Nagel的作品,也是馥郁香氛系列里口碑很好的一只。佛手柑和乌木的组合同样很符合祖马龙的简洁清爽做派,所以虽说是以“乌木”为核心,但实在是干净清爽。香材一如既往的简洁,刚上皮时迸发出来鲜活的甜橙气息,清新活力,只可惜不算持久,在乌木的介入后甜味被冲淡,稳定为清爽的香柠檬调和着淡淡的沉香气息。

      祖马龙哪款香水最好闻:焚香与香橼

      千万别被名字以及暗黑的外表所迷惑,而误以为这支香生人勿近,而事实上这是东方调里最容易被接受的一只,在焚香主题香水里也算是小清新了。很简洁,对于东方香材的用量也十分谨慎,所以这支并没有厚腻的感觉,甚至可以说十分清爽。淡淡的木质为基底,名字里的“香橼”大概是用微酸的香柠檬、胡椒模拟而成,再佐以少量的香脂,大致就是这支焚香与香橼了。

      如果你对Jo Malone London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以少女香、清新花果香见长”,Cologne Intense馥郁香氛系列可能会让你有所改观,香材的选取以一系列深邃的“乌木”、“焚香”等为主题,对花朵的演绎更加馥郁丰厚,持香的表现力当然也更出色~

      祖马龙哪款香水最好闻:黑琥珀与姜百合

      这支黑琥珀与姜百合试用后并没有太多关于名字里的“黑琥珀”与“姜百合”的联想,反倒是顺滑的乳香檀木贯穿着始末,持香很不错。刚上皮的时候,由小豆蔻、胡椒以及生姜营造出来的辛辣感觉瞬间爆发出来,但实在短暂,包裹着顺滑乳香的花香很快现身,倒是体会不到题目里提到的百合,像是某种含混的白色花香,顺滑牛乳质感的檀木乳香构成基底,整个香气给人一种低调优雅的印象。

      祖马龙哪款香水最好闻:丝绒玫瑰与乌木

      馥郁黑瓶系列里口碑很好的一只,玫瑰+乌木+果仁糖形成的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Velvet

      rose&Oud三味最重要的元素构成。起先玫瑰是甜润水灵的,仿佛结合着丰美的荔枝果肉,清甜饱满像少女初绽,片刻后,乌木沉稳的气息与甜蜜的果仁糖几乎是并驾齐驱,玫瑰由起初的清甜转为馥郁华丽,乌木玫瑰通常是富有质感的,果仁糖虽说甜蜜却没有幼稚的感觉。玫瑰、乌木、果仁糖,简单的三种香材对应投射出来的“美丽”、“醇厚”以及“甜蜜”各司其职,十分融洽。

      祖马龙哪款香水最好闻:晚香玉与天使草

      晚香玉作为“白花女王”,在Tuberrose

      Angelica里扮演的是一个优雅端庄的角色。刚上皮微微酸涩的草本绿感一闪而过,很快就过渡至这支名副其实的主角晚香玉,大盏的白色花朵次第绽放,充盈着温婉甜糯的香气,并夹带一丝甜腻的奶香,自然丰厚的花香持续好一阵子,最后在琥珀的作用下稳定成一缕淡淡的温热。整个香气还是以大气优美的晚香玉为绝对主角,当归元素仅在开头结合着些许的草木绿感匆匆现身,温婉端庄,对晚香玉元素的演绎也十分自然。如果你想在祖马龙香水里找一只细腻优雅,没有攻击性的晚香玉,还是挺推荐适合这一只的。

      祖马龙哪款香水最好闻:乌木与佛手柑

      乌木与佛手柑是为祖马龙调制过多瓶香水的女调香师Christine

      Nagel的作品,也是馥郁香氛系列里口碑很好的一只。佛手柑和乌木的组合同样很符合祖马龙的简洁清爽做派,所以虽说是以“乌木”为核心,但实在是干净清爽。香材一如既往的简洁,刚上皮时迸发出来鲜活的甜橙气息,清新活力,只可惜不算持久,在乌木的介入后甜味被冲淡,稳定为清爽的香柠檬调和着淡淡的沉香气息。

      祖马龙哪款香水最好闻:焚香与香橼

      千万别被名字以及暗黑的外表所迷惑,而误以为这支香生人勿近,而事实上这是东方调里最容易被接受的一只,在焚香主题香水里也算是小清新了。很简洁,对于东方香材的用量也十分谨慎,所以这支并没有厚腻的感觉,甚至可以说十分清爽。淡淡的木质为基底,名字里的“香橼”大概是用微酸的香柠檬、胡椒模拟而成,再佐以少量的香脂,大致就是这支焚香与香橼了。

作为一名生活美学的极力倡导者,我简直对宋代的雅致生活痴迷到了极点。如果让我说选出历史上国民生活最有仪式感的朝代,我肯定首推宋朝无疑。

从日常生活细节里看得出来宋代人很会生活,简单中透着质朴,悠闲且丰富,更是拥有无处不在的仪式感。一杯茶、一盏香、一束花,都是在日常中提炼高雅情趣的体现。

宋朝虽不比唐代富贵艳丽,但美好得让人舒心,个人觉得宋代人生活的雅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宋代人居住环境的布置;

二是宋代人对日常生活细节的追求,比如众所周知的宋人四般闲事:点茶、挂画、插花、焚香。

宋代是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高峰期,美学四雅是指:焚香重嗅觉之美,品茶重味觉之美,插花重触觉之美,而挂画则重视觉之美。四艺合一展现宋代文人雅士风雅,韵味的生活美学。

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点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或“四艺”。此四艺者,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

宋代文人四艺为插花、挂画、焚香、点茶。如今这四艺也是茶会中不可或缺的四大元素。

焚香 :一缕沉馥馨香,舒缓俗世烦忧;点茶 :一壶沉香好茶,款待远方友人;插花 :一盆理念之花,品味百态人生;挂画 :一幅行云字画,寓藏山水美景。

《知否》中,孔嬷嬷教习插花这一场景,真实反应了宋朝少女在深闺里的日常。受理学影响深重的宋代,其清雅、隽秀的时代气质,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则形成了清疏明朗的插花风格。

现代社会中插花也是一门精巧的艺术,不但可以独立成章,也能成为茶席布置、空间装饰的点缀和衬托。

人生八大雅事分别是:

一、焚香

古代中国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和焚香静坐健身的习俗。古人追求焚香的境界,会尽量减少烟气,使香味低回悠长。对于焚香之趣,古书上多有论述,无论琴茶,焚香都是收敛心情的必备程序。

二、品茗

品茗是喝茶、饮茶的雅称,是一种较为优雅和闲适的艺术享受。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传统文化中的“内省修行” 思想。

三、听雨

关于听雨的古代诗词有很多,足以证明古人对听雨这件事的喜爱之情。“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四、赏雪

赏雪也是古代文人雅士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欣赏雪花的晶莹剔透,冰清玉洁,让人想到在这凡尘世界也要保持一种像雪花一样的纯洁无瑕,保持一份超凡脱俗、高洁的心境。

五、侯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六、莳花

莳花有栽花、莳花弄草(即侍花弄草)的意思。花卉艺术是人们表现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人生、艺术和社会生活体悟的媒介,是人们借助于自然界的花草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

七、寻幽

李商隐 《闲游》诗:“寻幽殊未极,得句总堪夸。”寻幽,意思是游览山水,寻找、搜索幽雅的胜地。古代文人好云游天下,在丈量祖国大好河山、探访九州角角落落的过程中探求人生的奥秘。

八、抚琴

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俞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一般而言,喜欢焚香的女性,性格一般都比较的内向,而且内心都比较的佛系,心地善良,对人真诚,愿意与人交流,在生活中会注意到自己言行,不去影响他人,充满爱心和同情心,会关心周围身边的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行为去规范自己,因为心中有佛,心中有善念。

-香篆-

轻覆雕盘一击开,星星微火自徘徊

还同物理人间事,历尽崎岖心始灰

秋天宜焚香篆

一篆一香一人生

诗人笔下的香篆

大多发生在春天

飞花落处,乳燕归时

半床花影,一枕松风

总有宝篆香沉

我想

只有萦萦回回的香篆

才能

与百花相映

与浪漫相合

只有

这个篆香小花团

才能装下整个春天

院落深沈,池塘寂静

帘钩卷上梨花影

静坐打香篆

缓缓的

轻柔的

细听灰押与香灰

一次次的碰撞

发出的声音

仿佛是世间最温暖的情话

寻一篆模

轻置香灰之上

取细腻沉香粉

填满模具的空隙

慢慢的

均匀的

直至与篆模相平

不要很实,也不要很松

仿佛一切都是刚刚好

最后,提取模具

凝神静气,一气呵成

切记手抖

不然就会前功尽弃哦~

点燃香篆

当屡屡青丝从炉中升起

经过千般细心慢弄

呈现最美篆文

在烟雾缭绕中绽放

万般美好犹然而生

坐我以灵室,炉中一篆香

清芬醒耳目,余气入文章

微见五云散,间消半日长

旧书重读罢,内味更悠扬

一步步不急不促

一念念若烟若云

真可万虑皆静也

一炉香篆

如春天的小花团

柔软,精致,清香

春天虽有百花香

却终不抵一炉篆香小花团

1关于“焚香”的诗句有哪些

1 扫地焚香伴老仙,人胜连环玉。——《卜算子·芍药打团红》——宋代 洪咨夔

释义:可每日扫地焚香伴着老仙,在这样的生活里,人比连环玉活地还精致些。

2 焚香秋雾湿,奠玉晓光初。——《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唐代 柳宗元

释义:在秋日的湿雾里点燃香火,祭坛上刚摆好玉器已经曙光初露。

3 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赠宣城赵太守悦》唐代 李白

释义:我焚香后进入皇上的兰台,起草的文书芳言满章。

4 静觉眼根无俗物,翛然一室自焚香。——《咏归堂隐鳞洞》宋代 王汝舟

释义:静静的觉得眼前没有俗物,无拘无束的在屋里焚香

5 迎箧已焚香,近鞘先泽手。——《焚香》唐代 元稹

释义:接箱子时已经焚香,接近刀鞘先搓搓手。

6 月殿云阶敞上方,宫中习静夜焚香。——《颐和园词》清代 王国维

释义:云朵在高高的宫殿上方,寂静的夜里在宫中焚香。

7 作梵连松韵,焚香入桂丛。——《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唐代 刘长卿

释义:诵经和松涛的声音,在隐居之地焚香。

8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宋代 苏轼

释义: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尝香茗与素斋。

9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碧城三首》唐代 李商隐

释义:如今,我像孤独的鄂君,只是在船上面对夜空;只有我独自一人面对着薰香和绣被。

10 焚香默坐,消遣世虑——《黄冈竹楼记》宋代 王禹偁

释义: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

2关于焚香的诗句

1、焚香清禁中

崔颢

《赠怀一上人》

2、百和焚香抽翠缕

柳永

《玉楼春》

3、扫地焚香

王安石

《诉衷情·营巢燕子逞翱翔》

4、绣被焚香独自眠

苏轼

《南乡子·何处倚阑干》

5、焚香宴坐

朱敦儒

《沁园春·七十衰翁》

6、散花天女为焚香

李纲

《望江南/忆江南》

7、绣被焚香独宿

袁去华

《谒金门·清汉曲》

8、罗拜焚香青海头

洪咨夔

《沁园春·饮马咸池》

9、扫地焚香伴老仙

洪咨夔

《卜算子·芍药打团红》

10、隐几焚香

李曾伯

《减字木兰花·如何则可》

11、翦烛焚香

陈人杰

《沁园春·五彩云中》

12、想像平居谩焚香

无名氏

《六州》

13、向芙蓉别殿、谩焚香

无名氏

《十二时/忆少年》

14、但焚香清夜

无名氏

《沁园春·申伯嵩神》

15、焚香扫地夜朝真

张孝祥

《南歌子·俭德仁诸族》

16、莲社焚香冰琢句

石孝友

《满江红·帘卷南薰》

17、焚香礼念降灵威

山主

《临江仙·四愿弘深垂教纲》

18、月下焚香频启告

山主

《临江仙·始向初更才未睡》

3关于焚香的诗词

《焚香昼睡比觉香犹未散戏作》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燕梁寂寂篆烟残,偷得劳生数刻闲。

三叠秋屏护琴枕,卧游忽到瀼西山。

《山斋疏陋每焚香旁舍闻之而斋中不甚觉盖香随》

年代: 宋 作者: 郑刚中

闻时清透骨,聚处细成緺。

灰厚火得所,山深风奈何。

四窗都纸破,比舍得香多。

利彼与自利,吾心宁有他。

《风入松 题石坛道士焚香》

年代: 元 作者: 沈禧

暮云收尽紫霄宽。灏气袭衣冠。清泉白石长为伍,松头露、冷滴方坛。此际千林影断,于时万籁声乾。

道人星下礼蒲团。宝鼎沈檀。风吹霞袂飘飘举,想芳名、已注仙班。东访麻姑跨凤,西邀金母乘鸾。

《因诵张司业无事焚香坐有时寻竹行之句拟其体》

年代: 宋 作者: 晁说之

寂寞江边舍,欹斜架上书。

焚香一童子,寻竹众鸡雏。

更甚昔人懒,宁论今世疏。

但惭为吏在,不得跨鲸鱼。

《病起掇黄花数本焚香清坐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钱时

秋风雕鹗刷天涯,有底男儿只恋家。

病后暂收文字眼,焚香清坐看黄花。

《鹊桥仙·焚香清坐》

年代: 宋 作者: 李仲光

焚香清坐,呼童沦茗,聊当一杯春酒。不须歌舞倩红裙,为祝百千长寿。

诗书万卷,绮琴三弄,更有新词千首。从今日日与遨游,便是天长地久。

《斋中焚香宴坐》

年代: 宋 作者: 宋庠

耳界千声外,炉薰一室中。

妙心那有住,真意本无空。

香饭凝盂白,天花蔽席红。

闲观色身相,方信幻人工。

《焚香》

年代: 明 作者: 高启

斜霏动远吹,暗馥留微火。

心事共成灰,窗间一翁坐。

4形容焚香的诗句

1、[明] 卢熊《寄朱伯盛》

原文选段:

野屐蹋云闲看竹,春帘凝雾静焚香。

释义:

穿着木屐在野外闲适的看着竹林,门帘被春天的潮气凝结了露水,屋内我在静静的焚香。

2、[唐] 孙咸《题九天使者庙(又见谶记卷)》

原文选段:

独入玄宫礼至真,焚香不为贱贫身。

释义:

我独自来到北面的宫殿的为了至真的信念,焚香也不是为了求财求富。

3、[明] 完璞琦公《春日有怀郯九成》

原文选段:

却思摩诘室,清坐只焚香。

释义:

想起了我在庙堂的时候,静静的坐着焚香默祷。

4、[明] 于谦《古意》

原文选段:

别来独自守空闺,夜夜焚香拜明月。

释义:

离别之后独自守着空荡荡的闺房,每夜都对着明月焚香祈祷。

5、[宋] 陈耆卿《似村》

原文选段:

缚茅本不傍孤村,尽日焚香深闭门。

释义:

简陋的茅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日没夜都关着门焚香。

5关于静心的诗句有哪些

1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2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3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4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5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6 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白居易《斋月静居》

7 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贾岛《寄白阁默公》

8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10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李白《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11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12 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白居易《赠吴丹》

6关于焚香的诗句

1、焚香清禁中唐崔颢 《赠怀一上人》2、百和焚香抽翠缕宋柳永 《玉楼春》3、扫地焚香宋王安石 《诉衷情·营巢燕子逞翱翔》4、绣被焚香独自眠宋苏轼 《南乡子·何处倚阑干》5、焚香宴坐宋朱敦儒 《沁园春·七十衰翁》6、散花天女为焚香宋李纲 《望江南/忆江南》7、绣被焚香独宿宋袁去华 《谒金门·清汉曲》8、罗拜焚香青海头宋洪咨夔 《沁园春·饮马咸池》9、扫地焚香伴老仙宋洪咨夔 《卜算子·芍药打团红》10、隐几焚香宋李曾伯 《减字木兰花·如何则可》11、翦烛焚香宋陈人杰 《沁园春·五彩云中》12、想像平居谩焚香宋无名氏 《六州》13、向芙蓉别殿、谩焚香宋无名氏 《十二时/忆少年》14、但焚香清夜宋无名氏 《沁园春·申伯嵩神》15、焚香扫地夜朝真宋张孝祥 《南歌子·俭德仁诸族》16、莲社焚香冰琢句宋石孝友 《满江红·帘卷南薰》17、焚香礼念降灵威元山主 《临江仙·四愿弘深垂教纲》18、月下焚香频启告元山主 《临江仙·始向初更才未睡》。

7关于焚香的诗词

《焚香昼睡比觉香犹未散戏作》年代: 宋 作者: 陆游燕梁寂寂篆烟残,偷得劳生数刻闲。

三叠秋屏护琴枕,卧游忽到瀼西山。《山斋疏陋每焚香旁舍闻之而斋中不甚觉盖香随》年代: 宋 作者: 郑刚中闻时清透骨,聚处细成緺。

灰厚火得所,山深风奈何。四窗都纸破,比舍得香多。

利彼与自利,吾心宁有他。《风入松 题石坛道士焚香》年代: 元 作者: 沈禧暮云收尽紫霄宽。

灏气袭衣冠。清泉白石长为伍,松头露、冷滴方坛。

此际千林影断,于时万籁声乾。道人星下礼蒲团。

宝鼎沈檀。风吹霞袂飘飘举,想芳名、已注仙班。

东访麻姑跨凤,西邀金母乘鸾。《因诵张司业无事焚香坐有时寻竹行之句拟其体》年代: 宋 作者: 晁说之寂寞江边舍,欹斜架上书。

焚香一童子,寻竹众鸡雏。更甚昔人懒,宁论今世疏。

但惭为吏在,不得跨鲸鱼。《病起掇黄花数本焚香清坐二首》年代: 宋 作者: 钱时秋风雕鹗刷天涯,有底男儿只恋家。

病后暂收文字眼,焚香清坐看黄花。《鹊桥仙·焚香清坐》年代: 宋 作者: 李仲光焚香清坐,呼童沦茗,聊当一杯春酒。

不须歌舞倩红裙,为祝百千长寿。 诗书万卷,绮琴三弄,更有新词千首。

从今日日与遨游,便是天长地久。《斋中焚香宴坐》年代: 宋 作者: 宋庠耳界千声外,炉薰一室中。

妙心那有住,真意本无空。香饭凝盂白,天花蔽席红。

闲观色身相,方信幻人工。《焚香》年代: 明 作者: 高启斜霏动远吹,暗馥留微火。

心事共成灰,窗间一翁坐。

8描写静心的诗句

1、"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出处《幽窗小记》明陈继儒

意思:心中能做到淡泊明静,宠辱不惊。心中只是守着一颗平常心,不羡慕荣华富贵,不依赖权势。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纯真善良的。总之像是看透了这尘世,心中像是平静的湖面,去留无意对什么事都放开来看,胸怀浩渺,心境开阔,心中是水波不兴。真是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转云舒。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意思: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是一种超脱,却不是刻意的寻求。主旨在心: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意思:心中平静琴声自然淡雅,我们听起来就不分古代现代了,强调自然淡雅是弹琴的最高境界。

4、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赠汉阳辅录事其一》唐李白

意思:天色清明的时候,江上明月就很会亮;人的心态平和淡定的时候,海鸥也会感知的。

说的是万事万物都有因果,都有条件,还说人的内心活动会折射到外在物质世界。

5、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寄白阁默公》唐贾岛

意思:在石屋里边带着,人的心很容易安静,结冰的水潭里边,月亮的倒影都残缺了。就是形容心静,形容景色安静。

焚香并非源自宋朝,只是在宋朝比较繁盛,和点茶、挂画、插花一同构成了宋四艺。

~以下内容搬运自百科~

我国焚香习俗起源是很早的,古人为了驱逐蚊虫,去除生活环境中的浊气,便将一些带有特殊气味和芳香气味的植物放在火焰中烟熏火燎,这就是最初的焚香。古人在焚香中不仅减少蚊虫叮咬,给自己的生活环境带来舒适怡人的芳香,还去除了疾病的传播和困扰。从中得到很大益处。在古代有原始崇拜与巫术等崇神信奉,认为一切都是神的恩赐,对神极度敬仰和崇拜。久而久之焚香就被神化了,随后焚香变得既庄严又神圣。

古代各朝对焚香有着不同程度的重视,焚香被不断神化,从一般生活需要发展到宫廷、贵族、民间需要;从实用发展到华贵神圣。由于焚香质的变化从而推动和促使焚香器具的迅猛发展,故制造出各阶层需要、花式繁多的焚香器具来,满足焚香者信奉、理念、心愿和愿望的需求。根据考古发掘的熏炉数量和年代分析,古时候用熏炉焚香最盛行的当算汉代,大量的汉代熏炉出土证明了当朝对焚香比较重视,十分盛行;当时社会已相当发达,物质已得到满足,人们朝向古代精神文明方面追求。

汉代熏炉不仅品种多,数量也多,有金属和陶瓷两大类;博山炉最精美绝伦。唐代使用贵金属制造熏炉,有二层及三层之分,最著名的要算“球型万向形熏炉”,小小熏炉包含着的高科技让现代人惊讶。宋代以动物造型制造熏炉形成一种风格。明代宣德炉最为名贵。清代绚丽多姿、富丽堂皇的景泰蓝香炉在发展中得到创新。焚香习俗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经久不衰,给无数的焚香者带来幸福与追求。

中国人焚香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周人升烟以祭天,称作“烟”或“烟祀”,这种祭制始于周文王。“烟祀”一是点火升烟,二是烟气为香气。以香烟祭神,就是后世所谓的“烧香”。

汉武帝对中国香事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武帝为求长生,是神就敬,打破以往“香祭祭天”的垄断,使香进入生活日用。就在这一时期,产自西域的真正的“香料”也传入了中国。于是,香具也应运而生,中国第一个香炉也发明出来了,称为“博山炉”。从此,香品与香炉相配,使中国的香事进入一个新阶段。

隋唐以后,“西(域)香”由“南(两广、海南)香”所取代。南香的大量涌入使香的价格降低,为普及提供了物质准备。另外,佛道二教从六朝以来大发展,两教尚香,信徒众多,令焚香走向普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6020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