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有很多人用罗马形容爱情

发现有很多人用罗马形容爱情,第1张

罗马的雄伟和壮观

在以前落后的时代,只能靠普通工人 搭建起来的,期间多艰辛

现在的爱情也一样,用生活的点滴、每分感动、每份细节 搭建一座爱情大楼。

就想罗马一样。 需要时间和心血的。

宇宙“大家庭”的成员也始终“勾心斗角”,你死我活争个不休。第2页。基督宗教信仰找到了迷宫的出路;它取消了那些可怕的“怪力乱神”,也不继续崇拜自然的力量,不崇拜山神、河神、森林之神、神圣的动物等。第3页。克服古代“万物混一”的宇宙观的最大力量是《圣经》的创世论与反对占星术的倾向。第8页。古人的有机自然观是一种“混合动态”,是神、星、数、物的合一(如罗马人的占星术),而现代性的世界观则是一种“静的”、经纬分明的宇宙观。第10页。大自然的循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的。在这样的宇宙观中,整个大自然指向上主的伟大和智慧,整个宇宙反映出上帝的荣耀,而万物的新陈代谢不再是悲观主义的表现,而是表达出上主的仁慈。第18页。第二章 时间与历史基督徒的目的和基本动力是:认识上主,认识和施行他的法律,与他人赞美主,建立他的团体,传播他的信息,瞻望天国的来临及死后在主内的安息。这些目的都是积极的、可行的目标,而且它们给予人们心灵的恒力与平静的意志。同时,基督信仰也肯定每一人的责任,肯定“最后的审判”,肯定人在“行善”或“行恶”方面都要负担责任。基督宗教克服了古代人的悲观意识,因为它给人们一个目的,一个超越权、名、利、色的目标和使命。基督宗教给了人们希望与喜乐,但这喜乐的前提就是基督宗教的特殊目的论。第34页 “向前走”的思想在《圣经》的陈述中十分明显。人民的苦楚与喜乐、成就与失败都以一个救恩历程的大框架为背景,而在这个大的计划当中,个别的人和个别的事件都有其意义、地位,甚至可说有其“历史使命”。《圣经》的大指向有始有终,有前有后,有《旧约》和《新约》,而最重要的是,上主的行动都是一次性的,是历史性的而不是循环性的,是不必重复的举动。第37页。在基督信仰中,耶稣的救赎行动更是不必重复的,是独特的、终极性的、彻底的、最后的。换言之,上主绝不会“重复老调”。在他那里,“进步”是可能的,一个真正的新开头也是可能的:一个零点、一个“元年”、一个新时代、一个转择点是可能的。第37页。犹太人传统要求所有的信徒一起纪念共同的历史教训,而这样建立了一种共同的时间感和历史观,同时让所有的人参与和理解社会的问题。第41页。重要的是,基督宗教的时间观和救恩史有关系。根据基督信仰,人间的行动与上主的计划要对应,所以每一个人也必须善用时间来完成自己与他人年的救恩。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隐修院就表明了这一点:那些修士认为,人生应该有很严格的安排,而每天的祈祷与工作是重要的,是符合救恩的秩序,有助于个人的得救,并且有助于整个人类的得救。第44页。第三章 人与语言在“特权”和“普及化”之间,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基本上还选择了第一个,而《圣经》的精神才迫使所有的人学习那些具有约束力的、神圣的、真正值得学习的话;《圣经》思想选择的是“普及化”与“白话”的路线。第55页。“对话”应该是“活人的对话”,是每天的生活心态,是觉醒的生命,而不仅是表演者之间的那种在特殊情况中的对谈。第62页。“对话”的前提是两个主体的存在:“沟通”是“你”和“我”之间的沟通。从一个主体到另一个主体的跨越和传达的信息,这才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对话”。陈述一些永恒不变的成语、发出某些命令、颁布某些规定,甚至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没有获得对象的回应,这都还是“自言自语”。然而,《圣经》就突破了这种“自言自语”的方式,它表现的是“成功的沟通”,而不是“失败的沟通”,因而也鼓励人们进行更多的沟通。第63页。第四章 人的尊严古代人所追求的在很大程度上也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吃饭、身体好、长寿、平安、秩序的稳定、传统的保全、人间关系的顺、正和定。。。。“平安”的价值比“自由”或“真理”的价值更大。第69页。基督信仰中,只有一位老师在这种精神氛围中,人们能超越“人间权威”的教训,能超越“人的主观”而寻求一种更宽、更深的真理和客观性。因为“真理”本身(即上主)被视为“惟一的老师”和“惟一的标准”,人们向知识的探索不遭受古代权威主义和传统主义的羁绊和干扰。第79页。基督信仰的传统不怕陈述和诚恳地面对人生中的痛苦,因为它给了痛苦和受苦者一个新的方向,新的目的、动力和新的希望:十字架成了痛苦和死亡中的安慰和希望。义人的受难被视为具有意义的,有目的的,因为通过义人的受罪,很多人获得救恩,获得爱护。这种思想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传统的方向,也引导许多人为了一个更大的目的而更有意识地、甚至自愿地接受苦难和疾病。第82页。第五章 人和工作古代的工作确实很像一种没有进步的、没有意义的、悲哀的动作,就像Sisyphus的无奈辛劳。古人主要看“行动”,而他们不堪劳动的“果实”,不看劳动的深层目的和意义。基督宗教传统却对“劳动”作出一个很积极的解释:体力劳动有一种教育功能,它是帮助人的,是光荣上主的行动。第90页。本笃会的会规和其他修会也规定修士应该“工作和祈祷”。第94页。现代人不再陶醉于“伟大的巨工”,而注意细心的、准确地和谨慎的工作态度和精致的、质量高的工作成果。现代的人是“重质量”的,而工作者也应该是一个“能手”,受过训练的人。这样,工作的专业化获得肯定,而人的工作也成为一种表达自己的机会,具有比较大的创意和乐趣。第99页。第六章 婚姻与家庭古代的婚姻不尊重个人的感受或心理的需要,只强调“传生”的命令与生理的“铁律”。换言之,个人生命只能因家族的生命而获得意义。在古罗马社会中,“立后”是夫妻的最高目标。第107页。古代的人利用婚姻来提高自己或自己家族的地位,因而在两个人的爱情上加上社会性的目的、政治性的目的或经济性的目的。譬如说,古希腊的爱情故事在很大程度上都包括某种权力斗争。第111页。基督宗教思想中的“天堂”和“天国”开辟了一种新的领域,也就是一个超越男女之情,超越家法,超越世俗观念的领域。在这个自由的空间中,“独身生活的文化”呈现出很多特殊的现象:独立的hermits(隐修者)生活在沙漠中;独身的人形成一些“隐修团体”(譬如“修会”);个别人为了更大的价值而通过独身生活“圣化”自己,“奉献”自己的情感。第115页。犹太教与基督宗教徒将“神”称为“父”,但这个“父亲”是一个“神圣的”父亲,他不像人间的父亲们。人们也不是他“生”的,而是他“创造”的。按照基督信仰,只有一位是“天主父生的”,那就是耶稣基督。犹太人和基督徒一直很清楚地划出了这种界限:上主是“父亲”,但他又是神圣的上主,他不受人间“父权制”的限度,但他的“盟约”、他的“博爱”、他的“法律”和“审判”远远超越人间的“父权制”,也跨出古代的家庭制度。第118页。《圣经》在很多故事当中特别注意到儿子的权利、妇女的权利、弱小者的权利。在根本上,《圣经》的立场和角度就是“弱小者”和“被压迫者”的角度。第119页。“爱”不仅仅是肉体的冲动和这个冲动的满足,但“爱”在本质上是“两个灵魂的对话”。基督宗教纠正并净化了古代文化的“泛爱”倾向,改变了那种“充塞宇宙的阴阳之情”,而以新的精神补充了男女之情:人们的爱欲也需要对弱小者的爱惜以及美善者和圣者的爱慕。第126-127页。《圣经》中的信仰告诉人们:你可以克服并管理好你的欲望,只要有信心,只要有希望。当然,最后的原因是那位没有“七情六欲”的、超越人间的、“神圣的”上主;他是那个最有智慧的、最理性的、最高尚的“主体”,而他要求人们也过一个“神圣的”、“圣善的”生活。第124-125页。第七章 社会与政治无论是在家族、民族或地理概念上,还是在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上,基督宗教推行了一种平等的精神和一种接近陌生人的态度。第八章 人与宗教信仰真正的“合一”及“结合”宗教生活中的“思、言与行”不是通过政治策略来“统一思想”或“统一朝拜”,而是通过学习、范希和整合的漫长文化过程,是一个“由下而上”、“由内而外”的过程。第148页。在古代宗教中,很多神明和人鬼只是“吃而无言”的,他们“有口不能言”。虽然人们向他们发出祈求和祷告,但神的“答复”是不清楚的,是神秘的。因此,人与神的“对话”变成一种“我给为了使你给”,就是通过祭祀而求神的保护,而并不是一种“精神性的对话”,一直“灵魂的交流”,一种“祈祷”。这样,古人强调外在的“行动”,但忽略了“内心”与精神性的宗教生活。第165页。在《圣经》那里,“神”主要是一个精神性的存在,而他愿意与人们进行“精神性的交往”,也就是说,他要沟通、听、说、宽恕、接纳、降幅,将人的名字写在生命书上等等。在另一方面,《圣经》也要求人们进行一些精神性的“活动”:人要归依、信、认识神、爱慕神、聆听、牢记在心、学习法律、赞颂、祈祷。《圣经》中的这类说法表明,《圣经》的传统已经离开了古代的形式主义与外在倾向,而走进一个新的领域:内心信仰的领域。《圣经》中的神要求的的不是人的财产,而是人本身,他要的人的“心”,要一个“虔诚的心”。第166页。《圣经》的精神不是挑起阶级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而是“富人”与“穷人”必须在上主面前“相遇”。第175页。在某种程度上,古代的宗教是“物质化的”、“外在化的”宗教活动,而它缺乏内心的反思与精神上的归依。古代宗教也不是“书本的宗教”,它们没有一种很明确的、说明信仰的、权威性的“经典”。另外,“哲理化的宗教”,譬如Stoa(斯多亚)学派的理论,都缺少一些比较有吸引力的“神学故事”和关于人如何能“获救”的叙述。古希腊与古罗马思想家们想探讨宗教的意义和神明的“本质”,但他们也不知道如何面对民间传说与文学著作对神明的描写。第177页。基督宗教是一个有“教义”(或“教理”)的宗教,而这也意味着,基督宗教能结合“思”与“信”,它不怕哲学分析的考验与“问理由”的锻炼。在基督宗教那里,哲学家、文学家与神学家成了朋友,因为他们能在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基础上对话。第180页。第九章 伦理道德 基督宗教也并不把肉体的生命当成最高的和绝对的价值。在基督宗教教会历史上,很多martyrs(殉道者)就交出了自己的性命来为基督“作证”。但这不是一种“无情的英雄主义”的表现,不是普罗米修斯式的“反抗”,而是宗教诚意及“爱慕上主”的表现,不是“憎恨到底”,而是“热爱到底”。基督宗教中也需同样有某些“英雄主义”的气概,但这个勇气不在于武力和斗争的能力,而在于行善、抵抗诱惑、接受压力、为了信仰而忍耐痛苦的能力。换言之,古代希腊人的英雄主义是破坏性的、毁灭性的,而基督宗教的“英雄主义”是建设性的、积极的。第190页。

您问的是罗马数字的含义吗?罗马数字是欧洲在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数字)传入之前使用的一种数码,现在应用较少。它的产生晚于中国甲骨文中的数码,更晚于埃及人的十进位数字。但是,它的产生标志着一种古代文明的进步。

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guages)。在 11~12世纪 , 大量地方语言文学中的传奇故事和民谣就是用罗曼系语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中世纪骑士的神奇事迹、侠义气概及其神秘非凡,具有这类特点的故事后来逐渐称为romance ,即骑士故事或传奇故事。浪漫主义思潮在文学、美术、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文学中。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 、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他的创作缅怀过去的理想,宣扬宗教的威力,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思想与情绪。1800年斯塔尔夫人发表了著作《论文学》,介绍了她对浪漫主义的观点。在这部著作和另一部著作《论德国》中,她提出了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

-----------------------------------------------------------------------------------------------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历史传统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文学史上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各有特点和长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反映了社会生活,使得古代文学出现了许多具有不同特色、不同风格和色调的作品,丰富了文学的宝库,满足了人们多种多样的艺术欣赏的需要。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虽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但却经常联系和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互不相关,更不是互相排斥、各不相容的。

在反动的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里,人民的进步理想和黑暗的社会现实之间是矛盾对立的,许多作家不能在生活中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社会力量和正确的道路,因而当他们反映生活的时候,往往不是偏重于暴露现实的黑暗,就是“宁肯弃现实而取幻想与梦想”①。这是形成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的社会的和历史的原因,但是,也应该看到,就历史发展的总的进程来看,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即使在旧时代,黑暗的现实本身就在激起人民对美好理想的渴望,而理想又反过来引导着、鼓舞着人民参与变革现实的斗争,这种斗争又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着人民的理想。没有理想,就不会有变革现实的斗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革命实践来推动社会前进。所以,现实和理想往往在人民的革命实践中被统一起来。这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常常联系在一起的现实根据。在旧社会里,固然有许多作家是远离人民的斗争的,但也有很多作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人民的斗争的影响,并且用自己的作品反映了这种斗争,或者不同程度地表达了人民群众渴望改变现状的要求与愿望。文学史上,反映人民的斗争和愿望的作品,往往有不少是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不同程度地结合在一起的。我国《诗经》中的《硕鼠》、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戏曲《窦娥冤》、《牡丹亭》等,都是如此。有许多民间传说,像杨家将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白蛇传的故事等,都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精神。特别是在社会革命运动高涨的时代,像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和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时期,或像我国“五四”时代,那时的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往往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那些被卷入革命的漩涡之中或受到革命浪潮冲击的作家们的创作,也往往是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的。俄国的普希金和后来的革命民主主义的作家们是如此,我国的鲁迅、郭沫若也是如此。

就作家的主观方面来看,没有一个进步的作家是没有理想的。无论是屈原、李白、关汉卿、汤显祖、吴承恩,还是杜甫、白居易、孔尚任、曹雪芹等,就他们对社会的积极的、严肃的态度来看,可说都是现实主义者,从他们对理想的不倦的追求来看,又可说都是理想主义者。在创作方法上,有些作家,如前面所说,或偏重于刻划实际生活的典型画面,或着重于对理想的热情讴歌。但也有些作家,是把现实的典型图画和理想的境界熔铸在同一部作品之中的。这种结合,可能还不是有机的。但不能否认也有些作品是结合得相当好的,像《窦娥冤》和《牡丹亭》便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较好的例子。在漫长的文学历史上,有许多作家和作品确实很难简单地划在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范围内。正如高尔基所说,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作家,“我们就很难完全正确他说出,——他们到底是浪漫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像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①。高尔基还进一步明确地肯定:“这种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合流的情形是我国优秀的文学突出的特征,它使得我们的文学具有那种日益明显而深刻地影响着全世界文学的独创性和力量。”②不仅高尔基的看法是如此,前面提到的席勒的《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一文中,也曾提到:只有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产生符合“真正的审美标准”的作品。①以上的例证说明,在中外的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某种程度的结合,不是绝无仅有的。换句话说,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往往不同程度地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当然,在多数情况下。文学作品所采取的创作方法都是有所侧重,如有的是以现实主义为主,有的是以浪漫主义为主。这种情况,与作家所处的时代、个人的生活经历、创作个性和风格有密切关系,也同他们所选取的题材与体裁有关,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作具体分析。

文学史上这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交错或有程度不等的结合的情况,我国古代有许多作家和评论家也做过不少的研究与探索。他们关于文学创作中的虚与实等问题的论述,对我们理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很有启发。我国古代的评论家常用“虚”与“实”来表述两种不同的方法与风格,而分别以李白和杜甫作为代表。有不少杰出的作家、评论家,都认识到虚实是可以而且应该结合的,无论是李白还是杜甫,都是能虚能实,虚实结合的。明代的屠隆说:“顾诗有虚有实,有虚虚,有实实,有虚而实,有实而虚,并行错出,何可端倪!乃右实而左虚,而谓李杜优劣在虚实之辨,何与?”②可以说,作者在这里已经接触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的问题,虽然他并没有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样的词。关于理想与现实的不可截然分割的关系,近代的王国维也曾提出过一种说法:“有造境,有与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①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传统之所以特别值得珍视,是因为将二者结合起来,就能更深刻、更充分、更全面地反映时代,在艺术形式上也将更加多样化,对读者也往往具有更大的艺术感染力、更强烈的鼓舞力量。关汉卿的《窦娥冤》,真实地反映了元代的黑暗现实,充分地表现了被冤屈的窦娥的满腔怨愤和正义的最后得到伸张,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作者在揭示现实的时候充满了强烈的爱憎,在人物及其与现实关系的描写中渗透着理想和热情。窦娥在临刑前对“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的黑暗社会,发出了激昂的诅咒:“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在做天!”这无情的揭露,激起了人们无比的愤怒;这惊天动地的反抗的声音,更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和巨大的鼓舞。

我国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交错的传统,是和文学历史一样久远的。从神话开始,经《诗经》、楚辞一直发展到近代,这一传统不断地在丰富着和发展着,而它在文学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又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都还有待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总结。这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交错的历史传统,发展到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就不能不在新的现实基础和思想基础上产生根本的变化。一九四二年以后,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指引下产生的一些优秀的作品,像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歌剧《白毛女》,小说《暴风骤雨》等,有的革命的现实主义的倾向显著,有的革命的浪漫主义的倾向明显。有的则兼有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特色。这正是说明: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指引之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武装自己的作家们,已经开始探索适应我国革命的新形势所要求的创作方法。全国解放之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在这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人民群众的社会地位和精神面貌也根本改变了。他们进行劳动和建设。不再是为少数剥削阶级,而是为了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虽然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曲折,甚至会遇到严重的挫折,但曲折和挫折教育了人民,使他们更加坚定地为实现革命的理想而努力工作。因为,他们知道,每一项具体、切实的工作,都是通向伟大理想的一个阶梯。在这样的社会里,理想和现实已经不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可以通过革命实践求得一致的。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在每一项实际工作中被逐步地实现着,并且成为鼓舞人们前进的不可缺少的力量。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人民群众的思想和精神生产力也得到了解放。几千年的私有制度强加在他们身上的精神枷锁正在被逐步地粉碎,劳动群众由于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的地位,对自己的力量和革命的前途充满信心和自豪。因而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英雄气概,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发扬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首创精神。

我国革命的胜利,是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的领导下取得的。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革命远见、革命精神结合起来,善于在实践的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毛泽东同志还强调要把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结合起来。他坚持《***宣言》所明确指出的“***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①的精神,教导我们从事任何革命工作必须把宏伟理想和当前的实际斗争结合起来,既不忘记今天,又要看到明天,今天为明天开辟道路,而明天又是今天的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思想是一切工作的指导,也是文学工作的指导。毛泽东同志正是从上述的思想出发,根据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和“五四”以来我国革命文学的创作经验,根据解放以后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革命文艺创作的实践经验,同时又吸取了国际无产阶级文学的先进经验,于一九五八年提出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的基本要求 提倡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是为了“把文学艺术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艺术方法辩证地统一起来,以便更有利于表现我们今天的时代,有利于全面地吸取文学艺术遗产中的一切优良传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作家、艺术家不同的个性和风格”①。

那么,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首先,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要求作家在创作中自觉地把理想与现实统一起来。所谓革命的浪漫主义,实际上也就是革命的理想主义。可以说,把革命的理想和客观的现实有机地统一起来,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它要求作家既要从现实生活出发,又要站在一定的理想高度去认识和概括生活,即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表现理想,把革命理想溶化于现实主义的描写之中。优秀作家的创作总有一定的理想作指导,但对过去的作家来说,理想与现实往往较难统一,因而反映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理想往往具有乌托邦的色彩。同时,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人民的革命理想往往受到压抑和摧残,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实现。这也影响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而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理想和现实在矛盾斗争中可以得到统一,无产阶级作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下,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能够从现实生活的发展中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趋向,能够把对丰富多采而又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的描绘,同展示人民群众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崇高理想有机地统一起来。毛泽东同志的革命诗词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蝶恋花·答李淑一》等,就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在这些诗词中,诗人把对现实的形象描绘同崇高的革命理想的抒发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鼓舞、激励人的力量。在小说《创业史》中,由于作者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理想高度来描写互相合作时期农村的现实生活的,因而能在深刻地描写现实的革命发展的同时揭示生活的发展趋势。作者在描写蛤蟆滩上发生的这场革命的风云时,形象而又充分地展示出农业集体化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和生命力,使读者深深感受到农业集体化的光辉前景是当时农村矛盾斗争的必然趋向。

我们说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要求把表现理想和反映现实结合起来,把揭示生活的内在矛盾和表现矛盾斗争的前景结合起来,这是因为革命理想只有通过生活矛盾的内在发展才能得到更好的表现。它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的一种东西,而是生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鼓舞人民群众斗争、推动生活前进的巨大力量。我们不需要在生活画面之外,再去外加一个理想,而是通过生活的革命发展的真实描写,反映出理想的光芒和实现这种理想的途径。对于无产阶级来说,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不但不需要回避,相反的需要勇敢地加以揭示。因为只有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矛盾,战胜一个个困难,理想的境界才能逐步地实现。事实上,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是真实的,使人信服的,能培养读者不怕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品质。如果离开生活真实,回避矛盾,粉饰现实,把生活写成一点曲折和困难都没有,把理想变成廉价的豪言壮语,其结果只能造成创作上的说大话、说空话、说假后的恶劣风气,这对于文学创作和广大读者来说,都是十分有害的。反之,如果只写矛盾和困难,看不到生活的光明前景,也就缺乏激励和鼓舞读者的力量。

总之,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必须坚持从现实生活出发,同时又不是简单地做生活的记录员;以革命的现实主义为基础,以革命的浪漫主义为主导,把对现实的生动描绘同对理想的揭示有机地统一起来,就是这一创作方法的基本要求。

其次,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要求作家努力表现新的时代和新的人物,批判反动、落后的势力和各种消极现象。每个时代、每个阶级都要求文学表现自己时代的英雄,塑造处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本阶级的代表人物,在这方面,过去文学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但是,无论是过去的现实主义文学或浪漫主义文学,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和阶级的局限,它们中的英雄人物,与时代、与集体、与群众常常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而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情形就不同了,个人与集体、英雄与群众是可以而且应该统一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个性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而真正的英雄也都来自群众之中。新的人物的出现向作家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地表现一代新人,反映处于现实的矛盾斗争中的新的人物,通过歌颂新的时代、新的人物,来展示无产阶级的革命理想和历史发展的趋向。

无产阶级的英雄,是集体主义的英雄,他们从群众中产生,在党的教育下成长,又成为党的坚强战士和群众的领导或骨干。他们把党和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终生为此而奋斗。他们虚心向群众学习,倾听群众的意见,又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推动革命事业的前进。他们尽管也有思想矛盾,也有缺点,甚至会犯错误,但他们对于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他们那种闻过则喜、有过则改的坦白无私的性格,他们那种联系群众、平易近人的作风和对周围群众的真诚的爱,使他们取得了群众的信任,成为群众爱戴的领袖,能够带动群众一起前进。这样的人物,今天已经无需作家凭空来创造,他们活跃在实际生活之中。他们身上闪耀着共产主义理想的光辉,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先进力量。这样的新人和资产阶级宣扬的那种高踞于群众之上的个人主义“英雄”,那种性格分裂的人物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当然,歌颂我们时代的英雄人物,并不是要求作家脱离现实生活去写天生的“圣人”,写十全十美、高大完美的英雄,写没有任何缺点、没有成长发展过程的纯粹的“完人”。这种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对于无产阶级作家来说,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就是要正确地表现英雄和群众的关系,真实地描写我们时代的英雄人物的斗争历程和精神面貌,以及他们鲜明而多样的个性。在这方面,《红岩》等反映革命先烈的斗争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那么,是否可以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来批判旧世界,批判今天世界上存在的反动势力和反面人物,包括社会主义社会里的落后、反动势力和一切消极的现象呢?毫无疑义,这不但可以,而且是必须的。毛泽东同志说:“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这就是革命文艺家的基本任务。”①在社会主义时代,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不仅可以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来歌颂新的时代、新的人物,而且也可以用它来暴露和批判反动、落后的势力和一切消极的现象,这是社会主义时代文艺家的基本任务。当然,这里有两种不同性质的暴露与批判:一种是对人民的敌人、社会主义的敌人的,一种是对人民内部的错误、缺点和一切落后、消极现象的批判。性质不同,态度、方法和分寸也应该有所不同。我们决不能以对待敌人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人民内部的问题。运用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来写暴露与批判性的题材,同样可以发挥无产阶级文艺的打击敌人与教育人民的积极作用。

第三,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要求文学作品实现倾向性与真实性的统一。在阶级社会里,一切文学艺术都程度不同地、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或政治)倾向性。只不过有的作品表现得明显突出,有的作品表现得并不那么明显罢了。这是因为作家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态度,总要直接间接地在自己的创作中表现出来,不表现是不可能的。同时,文学艺术通过形象反映生活,它与生活之间就有一个反映得是否真实的问题。或是反映出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或是歪曲了现实生活,没有真实性。过去时代成功的文学作品,总是深刻地反映了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其思想倾向应当说是好的,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有的作品虽然反映了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但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却不完全正确,有些甚至是错误的,有的作品虽然倾向是好的,但缺乏真实生动的形象,缺乏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种作品的倾向性和真实性也不能说是完全统一的。至于那些反动的作家,他们所代表的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违背,同历史发展规律相违背,同客观存在的实际相违背,所以他们的作品的政治倾向性与真实性是无法统一的。而无产阶级政治是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代表了千百万群众的利益,作家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进行创作,能够深刻认识和反映千百万群众的革命实践和客观生活发展的规律,使作品的思想(或政治)倾向性与真实性达到统一。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要求把作品的倾向性与真实性辩证地统一起来。因为,进步的、革命的倾向可以促使作家更真实地反映生活,面对于生活的真实表现又使革命的倾向性更有说服力。任何把革命的倾向性与真实性对立起来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以上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创作方法的基本要求。与历史上任何创作方法一样,它是在实践中产主的,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丰富和发展。

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需要全面地继承我国文学历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并加以革新和创造,求得更新更高的发展,使之适合于表现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生活。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充分研究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和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总结过去优秀的作家结合地运用或参差地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成就和经验。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发展史上,既有光辉的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也有灿烂的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并且也不乏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的成功范例。鼓励作家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有利于更系统、更全面地继承我国民族的文学遗产和文学传统,从中吸取丰富的养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更光辉的社会主义新文学。

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也为更好地发挥作家的创作个性和风格开辟了宽广的道路和广阔的天地。它有利于把政治方向的一致性和文学形式、风格和题材的多样性辩证地统一起来。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既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文艺为工农兵、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又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二者在创作实践中得到统一。这一创作方法还有利于鼓舞作家在文学传统的全面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和多种途径的推陈出新,发挥作家们的积极性和独创性,并由此使社会主义的新文学更进一步地臻于优美动人、丰富多采、风格多样。作家们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指导之下。可以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喜爱,探索多种多样的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的途径。在具体的创作中,每个作家都完全可以发挥个人的独创性,积极地为造成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多姿多采、万紫千红的繁荣局面而努力。

罗曼蒂克,英文romantic,又称为浪漫,辞典上的解释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浪漫的,激情的,也就是罗曼蒂克)和romance(恋爱史、故事、浪漫)的词根都是Rome,就是罗马。Romance还有罗曼语系的意思。

扩展资料

浪漫是指为所爱的人或物达到感动,开心等正面意义,并且能被记住一段时间或更久的一个人或者多人所做的行为或语言。称为浪漫。

浪漫,意为纵情;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不拘小节(情侣关系而言)。此词来自于西方词语Romantic音译的演变而成,其作用就是为了翻译Romantic。至于说出自宋·苏轼《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诗之一:“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中的“浪漫”二字,并不是一个词语,而是两个并列字,诗中此二字的意义与现在浪漫一词的意思不同。

参考资料:

-罗曼蒂克

一、浪漫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所谓浪漫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虽然不一样但一定也不妨碍大家去追求它。

有的人觉得烛光晚餐很浪漫,有的人觉得给女孩送美丽的玫瑰花就是浪漫。

还有的人在下雨的时候,给女生撑伞,两个人一起雨中漫步也是一种浪漫。

每个人对浪漫的追求和情愫也不同。

实际上在现今的这个社会,大家迫于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变得越来越不浪漫了。

众所周知,世界上最浪漫的国家是法国人。

法国人一年中有150天都不用工作。

他们有很多闲暇的时间去创造浪漫。

每逢夜色来临的时候,就可以来到一家很有情调的咖啡厅,一边欣赏着动人的小提琴演奏,一边品尝着浓烈的咖啡。

或者提起背包来一场所走就走的旅行,去放飞一下自由自在的心情。

所谓浪漫,就是不被世俗束缚的自由。

在繁琐的生活中,保持着一颗最爱情美好期待的心。

浪漫是你喜欢的这个人,而她恰好也喜欢你。

浪漫是花心思让喜欢的人开心,让喜欢的人动心。

所以浪漫也就是只对一个人花心。

二、浪漫的本质是它充满的种种不确定性

一段爱情中最浪漫的部分,是即将开始却尚未开始的期待。

如果爱情的一切发展在你的意料之中,想必会没有多少会那么热烈地追逐它。

喜欢你的人,你想要陪她一起去外面走走,即便是一起吃路边摊也很开心。

不喜欢你的人,就算他把整个世界送给你,你也不会开心。

三、大大咧咧的人,浪漫起来吓死人

我之前认识一个女生,她叫小丽,这是一个十分彪悍的女汉子形象。

这个小丽平时说话大不咧咧地,喜欢跟周围的人称兄道弟,让人忽略了她身上女性的因素。

自从她恋爱了以后,整个人里里外外就不一样了。

这里所说的不一样,不是说她的外貌或者行为,她还是和往常一样不拘小节,只是心思变得细腻了。

当然,这种细心,只针对她男朋友。

她跟男朋友在一起的时候特别着重自己的衣着是否整洁,妆容是否精致。

有一次她的男朋友带着平时玩的好的哥们刚喝完酒,小丽就叫着大家一起吃宵夜。

她的男朋友当时还很纳闷,因为这个小丽平时没有吃宵夜的习惯。

小丽却笑着说:“吃啥鬼宵夜,我是看你酒醒了没有?”

男友奇怪,却笑了:“哟!你咋知道我喝醉了?我还没醉了呢”

小丽说:“别狡辩了,平时你喝醉的时候,喝酒是闭眼的,清醒的时候喝酒睁着眼的。”

她的男朋友惊呆了,没想到自己居然还有这样的习惯,平时就连自己都没发现。

从那以后,她的男朋友对她更用心了,因为人的一生中很难遇到一个真正在乎自己的人。

虽然小丽平时给人的感觉很粗心大意,不会浪漫。

实际上,她也有自己的浪漫,只是她喜欢把浪漫都藏在一些细节里。

四、什么才是真正的浪漫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浪漫呢?

所谓浪漫都是被爱和美所触动的。

实际上浪漫就是一种对“美”的感动。

当你喜欢的那个女生遇到难以解决地麻烦时,而你恰好就出现在她面前,并且帮她解决了麻烦。

在她最想要你的时候,你的出现给了她惊喜。

在夜深人静地时候,你在心里想着她的模样,想一次,笑一次。

在她生病时,你递上一杯热水给她喂药;

当你领到第一份工资时,你给她买了她最喜欢的包包;

你的外套口袋里永远都能掏出她喜欢吃的糖;

无论你怎么生气,你都会想着该怎么去哄她开心。

在爱情中,不用刻意去制造所谓的浪漫和惊喜,而是把你对她的爱变成无微不至地照顾和最深切的牵挂。

无论受到多大的诱惑,都不会让你对她的爱产生哪怕一丝丝的动摇。

为了浪漫而浪漫,那就失去了其本来存在的意义了。

浪漫的本质就是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你在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她感动。

我们站在真实的对立面,做起了一段短暂的、狂喜又躁动的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6069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