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我叫山鸡——那些年背后的友情岁月

披荆斩棘,我叫山鸡——那些年背后的友情岁月,第1张

在年少的时候,一度认为黑 社会 就是九十年代的香港,只有一方水土和特定的时代才能养出那帮人。

小马哥年代的典雅雍容,在落魄时刁跟烟屁股也可以有气势的喊出:

可惜,骑士风范和江湖义气已经被紫醉金迷和着急上位所取代,就如后面周润发出演《喋血双雄》中小庄和李sir的对话:

而周润发只能潇洒且落寞的回答:

纯真年代,随着吴宇森最爱的白鸽一并飞走。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港式黑帮已从单一展示地下 社会 中的义气之争,上升到了警匪交锋的二元对抗。

其中,警与匪两者之间的斗争是主线,随之衍生而出多条线索,每个人与其他人的联系,不过就是其中的一条或几条,整个世界因此可看作一张大网,错综复杂脉络繁多。

**中, 正邪两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员身份叵测,表面上的那根界线,渐渐模糊。

因此,《无间道》里的世界,真有着地狱式的沉闷、压抑与阴森,甚至陈刘两人楼顶一场戏,耀眼的阳光也不过用来是照亮肃杀。这个江湖,只有深邃,不见快意。

而处于两者之间的年代则是古惑仔系列了吧。

1996年,古惑仔三部曲上映。

山鸡那句:

“我叫山鸡,鸡BA的鸡。”

在萧某人极具个人主观的**台词排行榜中多年来位列第一,甩开第二名整条钵兰街。

25年后,陈小春,谢天华,林晓峰在《披荆斩棘的哥哥》作为开场表演,一首演唱会般《友情岁月》弹幕的狂欢中无数人高呼:爷青回。

而这片狂欢于怀旧的背后,一切故事的起点又在哪儿呢?

#1 热血燃烧

1961年文启明出生,但其真名已经多人无人提起,大家更多叫着那个带着江湖市井气的外号:牛佬。

少年时住在蓝田公屋内,邻楼住着刘德华,而更远的公屋里住着谭咏麟和周华健。

那时,香港四分之一人口都挤在公屋中,没有天王,没有歌神,有的只是江湖。

浩大一片城池前路未卜,命运尽装黄大仙的签筒,而规则缭绕关二爷的香烛。

27岁那年,他在**院看周润发主演的《我在黑 社会 的日子》,心有所感。

三年后,他自立门户开画古惑仔。

帮会名字取自三年前**中的洪兴,蒋天生模仿周润发,山鸡参照梁朝伟,而陈浩南取型刘德华。

当时**中大佬多叫东哥,牛佬就故意取了南字,又从公司名中取了浩字,女主为了讨喜,且符合口吃特征,定名细细粒。

也许是当年的主创即演员和导演都年轻,他们呈现的故事以如今标准来衡量,未免幼稚、单调、粗制滥造,但有趣的是,影片本身的不成熟与它想表达的意义不谋而合。

既绝对谈不上像《教父》那样揭示处于 社会 底层的弱者为了获得各种资源不得已为之的苦衷,同时展现地下世界严酷准则和强势道德,建立一种世界观的野心;也并不具有中国古代所谓草莽义士身上的豪侠任性目无纲纪,存身立世只凭义气,遇不平事则挺身而出、落草后也讲究个“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古典式浪漫。

那些“矮骡子”,他们手刃敌人、刀口舔血、亡命天涯、身陷囹圄,有的一将功成,踏着累累白骨,升堂坐馆;有的身心伤痕累累、悄然隐退,指望残年安然度过;还有的,早成刀下游魂,横尸街头,连块灵位都没有。

这么做,为的是什么,究竟有何意义?

估计,他们也自己说不清,哦,也许答案最终被归为“义气”,明眼人知道,不过是托词,其实也许就为某个大佬一时意气的一句话,或者,只因胸中一团热辣暴虐的浊气。

一个潦草的剧组快速搭成。

三流编剧,三流导演,三流资金。

就如当年黑帮喜欢用来玩票洗白资本运作一般,制片人王晶对着导演刘伟强和编剧文隽直言:“别超预算,这种江湖片没有人要的!”

首映夜,刘伟强带着剧组,躲在旺角一家影院附近吃宵夜,忐忑难安。

他给王晶电话试探口风,结果王晶惊魂难定地告诉他:整个香港的票房都爆了。

报喜电话接连不断,此后一个月,庆功宴连摆十次,剧组大喜大醉,如坠梦中。

第一部古惑仔的结尾,败走台湾的山鸡意外的带着一群小弟回港支援昔日的大哥,江湖夜雨,一笑泯恩仇。

铜锣湾夜色旖旎,灯影迷乱。维多利亚的海风让情义漂洋过海传至对岸。

#2 乱世巨星

无人料到,古惑仔会给留下如此深刻的影响

1991年1月15号人在江湖上映,上映当晚,刘伟强便决定拍续集。郑伊健已无档期,便以山鸡为主线。

1996年3月30日,《猛龙过江》上映,从编剧,拍摄,后期,上映。只用时75天,成为系列中票房最高一部,近2300万港元。

黎姿回忆,当时上街就有人喊她大嫂,朱永棠说去酒吧总有陌生人买单。佘诗曼多年后和郑伊健合作,仍然激动:谁不想当陈浩南的女人?

陈小春去台湾,喝完咖啡出门,门前两排人列队:鸡爷,我们都是蒋先生的人。

陈小春说拍戏而已,对方坚称是真的。陈小春尴尬道谢,两排人不停鞠躬。

婚后媒体采访宁采儿,是否担心陈小春出轨,宁采儿直言:山鸡一生只会爱一个人女人。

直到今天,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古惑仔系列害了人吗》,下面有2000多个回答,超过1600万次浏览。

在网易云的评论区不乏高赞调侃留言:你们这群假粉丝,真粉丝还没出来呢?

97年《战无不胜》上映,片名特意加上了97两个字,剧中洪兴话事人改朝换代,新洪兴社掌权者到港的情景更在刚兴建完成通车启用的青马大桥上取景,蒋天养则直言:枪杆子里出政权。

最终于3月28日上映,距离回归仅剩4个月。

98年的主题则是两个浩南之间的故事,并着重表明:铜锣湾只能有一个浩南。

而更是向第一次帮派向警察联络期望协调冲突,在最后决定胜负的方式不再是传统的街头混乱的帮派火拼,而是合法合规的拳击比赛来决定胜负。

而最终章《胜者为王》更是直接放弃古惑仔的命名,故事的主题也换到了台湾,而双方的争斗也从帮派上升新老人的利益冲突,剧中反派上位,称为黑道盟主。

而现实中此片拍了2000年,在扁平的深水之下,这一年的某场就职典礼也被无数人高呼为耻辱日。

时代光影斑驳,有情义,有黑暗,有金钱,有欲望。

3年后一本《坏蛋是怎样炼成的》横空出世,这个取名碰瓷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字,后续被永久封禁,作者不知所踪。连带其连载的逐浪小说也消失于浪潮之下。

沈阳网友说,影碟社划痕最多的光盘永远是古惑仔;荆州网友说,一听歌就想起**通宵的岁月;内蒙老板已人至中年,说**荒唐幼稚,但说起那句“叫一声大哥,就一辈子是大哥”又满心惘然。

他的同乡孔二狗说,当年最爱看陈浩南用大拇指挖耳朵,就像冷眼在看青春。

他笔下的青年,开着帕萨特,音响吼着《刀光剑影》。他特意给书中一个人物起名赵山河——古惑仔山鸡的本名。

2001年郑伊健演出《九龙冰室》,为《古惑仔》系列彻底盖棺定论,主题为那句:

行古惑,无好收场。

#3 无论如何

26年,人间早换模样。

非典中,香港夜总会生意一落千丈,非典后,尖东最旺门面,从夜总会变成挤满游客的金店和卖奶粉的药房。

2004年,砵兰街朗豪坊大型购物中心落成,红灯区已成传说。大型商场引入安保公司,社团无处收取保护费,就连代客泊车,也被电子扫码结算取代。

前帮派大佬抱怨:现在古惑仔自己赚钱自己花,哪有人维护社团。以前出来谈判,还互相尊重对方是什么字头、辈分,还摆酒念诗,现在谁讲究这些?

地下黑帮洗白转型,残存小弟改为一个月拜一次关公。最后入会仪式也省了,只需给大哥包个红包。

从什么时候起,人们不再看录像带;又从什么时候起,人们不再看DVD。

甚至连**这个被誉为第七艺术的都稍显落寞,毕竟30秒到1分钟的短视频的高强度多巴胺刺激下,动则2小时的一动不动的仪式感,显得有些过时。

有点儿好奇当年开着租碟店的青年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如今喜欢被短视频围绕的我们,又信仰着什么。

幸运的是网络上永远的保存了那个封面。

还有胶原蛋白满满的黎姿,初现变态气质演技的吴镇宇,酷酷的青涩小生陈豪。

第一次当大哥的任达华,被朝阳群众举报的张耀扬会有更多的人不再知道古惑仔,像是江湖湮灭,大隐隐于市。

#4 扑火

古惑仔终归不过是一个江湖故事。它诞生时,用江湖道义对抗刚刚兴起的金钱秩序,它谢幕时,那秩序已牢不可破。

精致的规则诞生精致的一代,他们不喜欢粗鄙的故事,他们不相信粗粝的情义,打火机自然打不出火。

2020年4月30日,古惑仔出完最后一期。

这个漫长的故事,像一片树叶,落在陌生的香港,悄悄飘去,少人关注。

故事最后,牛佬让52岁的陈浩南,归隐老挝,不见任何江湖故人,不问任何江湖旧事。

铜锣湾揸Fit人,再不回铜锣湾。而左拥右抱的山鸡,则搂起心爱的妻子,对着后辈们鞠躬直言:对不起,我社恐。

这是披荆斩棘系列的第一期,如果大家感兴趣,欢迎留言。

后续想做的有关于:

(1)beyond,黑豹,面孔之间的摇滚编年史;

(2)热狗,GAI背后的摇滚与资本的博弈;

(3) 言承旭,林志炫,胡海泉,李云迪,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时代追忆。

欢迎留言,敬请期待。

邓练贤:广东首位殉职医生

2003年4月21日下午5时40分,冲锋在抗击“非典”最前线而被感染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邓练贤不幸逝世,终年53岁。这是广东省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

叶欣:永远的白衣战土

2003年3月25日凌晨,47岁的叶欣——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永远毕上了她美丽的双眼。

卫保周:洛阳花开非典战

奋战在非典防治一线的洛阳市直机关第二门诊部51岁的副主任医师卫保周,因劳累过度,导致心脏病复发,于5月29日牺牲在她所热爱的岗位上。

王晶:用激情托起脆弱的生命

时年32岁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士王晶,同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一个多月后,于5月27日下午与世长辞。

谢婉雯:爱心传遍香江

因救治非典病人而染病殉职的首位香港女医生谢婉雯,于5月13日逝世以来,一直为各界敬仰,并被视为香港的“南丁格尔”。其逝世唤起了港人在逆境中团结求生的精神。谢婉雯的生命永远的凝固在年轻的35岁。

晓红:以生命之躯迎击非典

2003年4月16日,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年仅28岁的主治医师李晓红,猝然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她是第一个牺牲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军队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身着“橄榄绿”的白衣天使,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她以自己的生命之躯迎击肆虐的非典,给世间留下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

梁世奎:用生命铭刻的丰碑

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梁世奎,与那些为救治SARS病人而殉职的医务人员一样,2003年4月24日,他把生命的最后时光留在了他一生挚爱的手术台上。而就在梁世奎走了的那一天,他最后抢救的“非典”患者已完全康复,即将健康出院。

刘永和:用生命谱写忠诚

在举国上下如火如荼全面抗击非典时,山东省胶南市公安局大珠山派出所民警刘永和却离开了他曾经奋斗过的战线。

5月8日下午4时,本来是刘永和与同事们交班的时间。虽然已经紧张工作了近10个小时,多病的身体早已发出抗议,但是看着较往日增多的待检车辆和人员,刘永和实在放心不下。为了加快检疫速度,防止车辆阻塞,他毅然决定放弃按时换班,继续奋战在检疫点上。

正当刘永和站在路边对箱式货车进行例常登记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车祸让年仅39岁的鲜活生命就这样在刹那间陨落。

这是全国公安系统第一个牺牲在抗非一线的勇士,5月22日,公安部追授刘永和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称号。

额尔敦陶格陶:草原上不落的太阳

额尔敦陶格陶是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旗委常委、副旗长,旗牧区防控非典工作组组长。自今年4月22日内蒙出现第一例输入性非典疑似患者以来,他就开始夜以继日实施布控方案,带领卫生、防疫、畜牧、民政等单位的领导,深入牧区,将12万份蒙文宣传资料发放到牧户,部署春季生产及“围封转移”工作。终因过度劳累,脑溢血突发,5月7日倒在了防控非典的第一线。

年仅51岁的额尔敦陶格陶是目前在全国抗击非典战役中因公殉职的第一位副处级党政干部。

范信德:人民健康好卫士

在对抗非典型肺炎疾患的战斗中,医疗战线的英雄前仆后继地用汗水和生命筑起了一道血肉堤防。这当中,运送危重非典病人而不幸染病去世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司机范信德,就是其中的一位。这是一位普通的司机,平实的广东汉子,他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一个***员“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铮铮誓言。

叶欣主要事迹:

叶欣1956年7月9日出生于广东徐闻一个医学世家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1976年毕业时因护理能力测试成绩名列前茅被留院工作1983年被提升为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是该院护士长中最年轻的

急诊科是省中医院最大的护理单位下设120补液室抽血室注射室留观室治疗室六个部门[快速及时有效"的工作性质复杂多变的病情触目惊心的状况需要护士长不仅需要超一流的护理专长更要有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的领导能力和冷静快捷的思维能力生死一瞬间在以痛苦哀号无助为氛围的工作环境里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女性而言这何尝不是对身心的超级挑战而叶欣在急诊科一干就是几十年每当急诊科有传染性疾病患者前来急诊时叶欣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尽量不让年轻的小护士们沾边每次她总是说:你们还小这病危险!对待这类病人她护理得格外耐心细致没有一丝的嫌弃对于家境贫寒的病人她甚至主动出钱为病人买东西她常常对护士们说:[病人得了传染病已经够不幸了但社会的歧视给他们心理造成的伤害也许比病痛更难受!作为护士我们一方面要解决他们身体的痛苦更要给他们爱的力量生活的力量"一次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时引发了病人的不满叶欣主动到患者家登门道歉并作自我批评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刚建立时叶欣主动请缨提出到二沙急诊科担任护士长负责繁重的护理组建工作

2001年一位来自福建某山区的重症患者到急诊科治疗病情刚稳定就急着要求回家叶欣苦心规劝但病人就是不听于是科室决定用救护车送病人回家叶欣又主动申请沿途护理22小时的颠簸和护理病人安全到家了可她却累得直不起腰来为了尽快赶回上班第二天一上午叶欣自己出钱乘飞机回到了广州

2003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2月上旬刚过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就开始收治确诊或疑为[非典"的病人最多时一天5人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作量叶欣周密筹划冷静部署重新调班时安排了加强班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广东省中医院当机立断紧急抽调二沙分院急诊科部分护士增援位于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

3月4日中午极度疲倦的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后确诊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为了救治叶欣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了治疗小组叶欣的病情几乎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委托蔡东士秘书长慰问她和家属,雷于蓝副省长也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亲自到医院了解治疗情况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领导也为抢救叶欣提供了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

2003年3月25日凌晨1:30就在叶欣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享年47岁

叶欣在担任护士长期间始终把培养护理人才作为本科室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她常利用午休给护士们上业务课让刚进急诊科的姑娘们在她身上练习扎针

叶欣在担任护士长期间始终没有放弃对新知识的钻研她总是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技术1995年论文<甲黄膜液对褥疮治疗护理的应用研究>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现了该院护理课题在科技创新中零的突破直到去世前共有发表论文13篇

叶欣是一个性格恬淡的人她不求闻达只讲奉献作为领导她的宽容平和正直她的忍让内秀和公正无不深深折服着她的同事和朋友科室里的小护士曾诗意地说:叶护士长简直就是阳光和微笑的化身那么透明又是那么明媚加班顶班对她可谓司空见惯尤其是节假日她会主动给自己排上班叶欣去世后她爱人动容地说:[我和叶欣结婚22年了但只有结婚那年我们一起在家过了春节其余她全是在医院度过的"

2003年4月16日<健康报>发表了<永远的白衣战士--追记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的通讯讲述了叶欣护士长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李晓红是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97级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工作今年4月16日英勇牺牲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员称号李晓红烈士牺牲不久河北医大党委和团组织就作出了开展学习李晓红事迹活动的决定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响应作为河北省抗击非典斗争的主力军河北医科大学为夺取全省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党委被中组部授予[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金普乐教授被授予[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员"称号

去冬今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就在这场与死神的搏斗中医务工作者用生命维护着自己的职业尊严年仅28岁的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李晓红是全军和武警部队在防治非典斗争中牺牲的第一位医务人员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她为[全国优秀***员"称号,人事部卫生部和总政治部追授她[白求恩奖章",武警北京总队党委批准她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武警部队党委作出决定在全部队广泛开展向李晓红同志学习的活动

李晓红女1974年7月生于承德1997年12月入伍2001年7月入党生前系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在救治非典患者中连续奋战6天被病毒感染后她还表示如有新的治疗方法可先在她身上试验愿以她的生命换取更多人的生命2003年4月16日凌晨3点30分光荣殉职时年28岁2003年5月1日被中组部追授[全国优秀***员"称号被武警北京总队追记一等功并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义无反顾投身防非前沿

1992年高考崇尚救死扶伤的晓红报考了河北医科大学5年后初冬走出大学校园的她选择了部队成为武警北京总队医院一名军医[这世界上有两个职业最危险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军人"父亲说的这两样晓红都选了而正是这两样危险的职业注定了她的风雨人生

由于晓红已有一段时间身体不适医院批准她从3月24日开始休假可是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却让晓红毅然放弃休假那时的她清醒地意识到白衣战士将要在一个特殊战场上冲锋陷阵了3月25日晓红所在医院内二科收治了一名发烧病人虽然她不是主管医生但病人的症状如一片阴云掠过她的心头:非典!在26日的会诊中晓红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原来搜集整理的非典资料成了她诊断和治疗的有力依据27日中午这名患者被确诊患有非典晓红的未雨绸缪为医院尽快确诊非典病例尽早防治和避免更大面积传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来可能措手不及的战斗由此便有了科学防范

非典让内二科顿时战云密布也给整个医院带来了焦虑和不安然而最了解非典危害也有理由安静地走开的晓红却坚定地走上阵地站到了自己的岗位上3月29日星期六内二科里有人开始发烧在家休息的晓红照常到医院为战友看病战友们都劝阻她大夫也希望她就此留在家中休假晓红说:[我和非典患者已经有了接触史而且对非典也有了一些认识我留下来最合适再说科里病倒的人越来越多我怎么能走呢我是这里的医生啊!面对疫情我怎么能当逃兵呢"晓红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有理有据的治疗方案就这样本来可以躲过灾难的她冲上了与疫魔短兵相接的前沿

生死抉择把生机留给战友

3月30日晓红开始发烧但人们怎么也没想到她的生命时钟从此开始了短短18天的倒计时高烧一夜的晓红用了整整一瓶酒精来退烧31日清晨6点她把最后一点冰凉的酒精抹在额头上让同在一个单位的爱人相信她已经退烧两个人像往常一样走出家门去上班然而这一走晓红就再也没有回来

酒精瞒不了病情晓红很快高烧到39度科里情况也非常严重已经有10多个人开始发烧这天下午晓红第一次以患者的身份住进了自己战斗的地方4月1日中午上级经过多方协调争取到4个转往解放军309医院的指标这是全军最权威的治疗传染疾病医院转到那里治疗就意味着生的希望院领导在确定转院人员时最先考虑了晓红然而当爱人把消息告诉晓红时她却坚定地说:[我年轻抵抗力强应该先转年纪大病情重的同志!"

4月4日下午医院领导宣布第二批5个转院名额的第一个名字又是晓红而她的执意推让再一次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4月5日已随集体转移到京郊某隔离点的晓红再次推让了弥足珍贵的1个转院指标全院上下的意见是一致的这个指标一定要给晓红而她却说:[郭主任将近60岁了病情比我重他不走我坚决不走!"4月6日中午专家组会诊认为晓红病情危急必须立即转院治疗下午第四批3个转院指标一到医院领导研究决定这次不再和晓红本人商量要强行把她转院当她看到郭主任被担架抬上车时这才允许战友们把她抬上担架--

从容镇定驱散恐惧阴霾

在非典疫魔横行肆虐的日子里一些人恐惧悲观甚至绝望然而晓红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她用微笑编织成一道战地彩虹驱散了战友心中的阴霾她的从容镇定无私无畏的人格魅力成为了战友之间互相传递的精神力量

得病后的晓红从未把自己当患者她反复强调自己是名医生3月31日上午发着高烧浑身无力的她强撑着整理出自己分管的8名病人的详细病情和治疗方案细致入微地交代给同科医生然后才给自己挂上了吊瓶医生少病人多晓红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后举着吊瓶加入了医护人员的行列无论大伙怎么劝阻她只有一个回答:[我是医生我没事!"4月2日医院决定把五官科也划作隔离病区分流内科部分病人由于五官科没有专业内科医生很多人不愿转移晓红站出来镇定地说:[我是内科医生我会照顾大家咱们走吧!"是她举起吊瓶第一个走向五官科--

疫情在蔓延病情在加重4月4日深夜为了切断传染源上级决定北京武警总队医院所有非典感染者全部转移到京郊某隔离点治疗命令下达后病区里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和恐慌没有人下楼没有人登车--就在这时候晓红站出来坚定地说:[组织上这样决定是从抗击非典大局考虑的有医护人员和我们一起走怕什么!相信院里领导和战友们绝不会撇下我们不管!"几句真心话触动众人心看着大伙全部下了楼晓红才拖着病体走下来见大伙还是不肯登车她甩开爱人的搀扶登上了大轿车看到晓红的举动人群一下子安静下来人们跟在她的身后陆续登车

车外万家灯火车内一片凄凉同车病友后来回忆说在那个黑暗之夜晓红就像一个提灯女神让喧嚣的世界恐慌的人心都安静下来与晓红风雨同舟的战友们说那是令人终生难忘的日子晓红就像一面不倒的旗在惊恐与绝望中给人以力量和勇气

笃信科学申请药物实验

从[纸上谈兵"到与非典的[零距离接触"从挑战病魔到直面死亡晓红越来越相信科学终究胜利科学的力量就是生命的希望然而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心里也十分清楚一个真正的白衣战士应该有付出任何代价甚至生命的勇气来换取更多的生命换取这场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

住进302医院后晓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爱人记下这里的用药剂量和治疗方案记下她用药后的反应传回隔离点为那里的治疗工作提供帮助从这一天起到晓红牺牲她的爱人7次为后方提供治疗方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这是晓红用生命书写的珍贵处方

晓红转院的第4天呼吸已经极度困难医生为她上了呼吸机爱人心凉了同为医生他明白这是病重的信号这是生命的警告同是医生的晓红又何尝不知道自己同非典病魔的拼杀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此时的晓红已经不能说话她在纸上写道:[有什么新药需做试验有什么新的治疗方法可以先在我身上试一试我愿当个试验品为早日治好非典做点贡献"爱人含着眼泪把纸条交给了医生医生含着眼泪紧紧地攥住了他的手这尺书片语就是晓红的生命承诺

4月15日是晓红转院以来精神最好的一天然而这一天的夕阳也是她看到的最后的夕阳好像是有了什么预感她在满天落霞中写下这样的话:[非典给我们的教训太深刻了管理防护治疗等方面都应该好好总结--"这是一位白衣天使在生命垂危的时刻对医院和社会疾病防治机制的沉痛反思她希望这用生命作代价换取的教训能唤醒更多的人

笑对病魔作别至爱亲朋

晓红的病情扯碎了亲人和战友们的心从发病到牺牲的18天不知多少人在为她伤心落泪然而晓红始终没有流过一滴泪

因为人类对非典的了解甚少恐惧曾一度震慑人心然而战友们都记得晓红每天都是微笑着走近病人望闻问切无微不至她用微笑化解着病人心中的冰霜战友们更记得当疫魔突然袭击包括晓红在内的多名医生护士一下子变成了病号病毒在传染恐惧和绝望也在传染晓红忍着高烧依然微笑:[哪有医生被病吓倒的要相信科学广东能治好北京也能治好!"她用微笑传递着信心和希望

怕父母担心怕亲人挂念晓红一直坚持不让爱人向家里透露消息父母都记得直到转院的那天他们像往常一样每周一次通电话晓红连喘带咳地说不出一句完整话两位老人才知道女儿已经病重哭声从话筒传出泪水顺着电话线流淌晓红却用尽全力让父母听到她一如往常的笑声虽然笑声喑哑断断续续父母更记得转院后的晓红已经很难说话每次通电话晓红就用手指轻轻敲击听筒来回答:一下她是让爸妈放心,两下她是让爸妈多保重,三下她的意思是说:爸妈别哭了女儿真的没事--电话这端的敲击声敲碎了老人的心电话那端的泪水却让晓红更加坚强她要活下去她要用微笑抚慰亲人的心

看着饱受磨难的晓红爱人心如刀绞而她依然面含微笑上呼吸机那天爱人再也忍不住了他跑到卫生间失声痛哭给亲友打了10多个电话却哭得没有说成一句话晓红看到他从卫生间里出来眼睛红红的便微笑着在纸上写道:[用上呼吸机轻松多了!我没事有我最爱的人陪着我我很幸福我肯定会好起来的"后来的几天里晓红时常沉浸在幸福憧憬和美好回忆中她断断续续地写着:[我们还有那么多事要做还有那么多理想和愿望没实现我不会离开你的等我好了我们一起考研一起去旅游我们把父母接到北京一起看2008年的奥运会我们一起白头到老"这就是晓红用微笑写下的留言--

4月16日凌晨晓红在爱人的泪水中写下最后的留言:[我不后悔嫁给了一个我最爱的人我不后悔跟你来到北京当兵我不后悔选择了一个我喜欢的职业我不后悔我治好了那么多病人你应该替我感到骄傲和自豪"3时30分28岁的晓红永远闭上了眼睛安静的面庞没有一滴泪水仿佛仍然含着微笑

4月16日的朝阳在晓红走后升起来照着她空空的病房晓红走了她再也看不到鲜红的旭日再也回不到她热爱的工作岗位回不到她眷恋的家

6月3日晓红生前工作的武警北京总队医院矗立起一座她的塑像

6月20日小汤山医院最后一批非典患者康复出院

6月23日从全军和武警部队抽调小汤山医院的千余名医务人员开始撤离北京

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对北京实行[双解除"即解除旅行警告和从非典疫区名单中除名

风雨终将过去生活还要继续明天更加美好

李晓红一座白衣战士的永恒雕像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人们心中--

李晓红是我们河北人但更是军人和战士在与[非典"短兵相接的日子里她用28岁的生命留给这个世界一个令人心碎的微笑

---河北医科大学 王晓

作为一名护士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她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诠释了[白衣天使"的最高荣誉她善良勇敢的心曾和社会一起律动她身上体现了全体医务人员舍生忘死的精神

李晓红她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大医之[精诚"

---廊坊市 崔占元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事迹

叶欣同志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在这次与非典型肺炎战斗中为了抢救病人不幸染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忠于职责,坚守岗位;

今年1月份广东发现了非典型肺炎,得到通知后,叶欣护士长主动承担起了大量的夜班,特别从1月开始在二沙急诊也收到这类病人后,叶欣护士长干脆放弃回家,长期驻守医院,随时应对突发问题的出现,直到病倒前的常达2个多月的时间里,叶护士长始终没有离开过岗位,没有一天回过家。

二、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别人

随着医院对于这类疾病的深入了解,叶欣护士长已经清楚围绕抢救毒性特别强的急危重病例过程,是医务人员受到感染最危险的时刻,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叶欣护士长以一个***员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责任心,主动承担起这类病人的抢救工作,把危险留给自己,尽量保护自己的同事。她与该科主任一样,一早就暗暗做好了会病倒的准备,对家人和孩子都做了妥善的安排。在抢救急危重病人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过多的人员接触,他们总是自觉承担起这些工作,有时甚至关起门,不让其他医务人员介入。

三、抢救患者不幸染病

医院抢救的急危重的非典型肺炎患者,都伴有其他的基础疾病,有时甚至是以其他疾病为主送进急诊的。叶欣护士长就是在抢救一例急腹症患者的过程中受到感染的。该患者因为急腹症被送进二沙岛分院进行紧急手术抢救,细心的医务人员经过认真的判断,高度怀疑该患者可能同时也伴有非典型肺炎。之后患者情况出现非典型肺炎重症的表现,叶欣与其他同事一起为患者进行了紧急的抢救,并及时转进了ICU,由于抢救和发现及时,该患者的生命得到了挽救。可就在这期间,叶欣护士长却与其他几位同事都受到了感染,于3月4日,出现发烧等症状,接受隔离治疗,很快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

四、病后仍不忘使命和职责

叶欣护士长在病倒后对马上赶来探视的医院领导所说的第一句话却是“院长,对不起,我没有完成任务,受到了感染,给医院添麻烦了!”在住进ICU接受治疗的头几天,仍然每天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息给科室询问大家工作情况,叮嘱大家要多加注意,过问几个重症患者的护理情况和病情变化,直到上了呼吸机,无法说话为止这才停了下来。早期一度她感觉不错,甚至对看望她的科室同志说,“科室工作太辛苦了,有什么干不完的,拿一点给她在病床上干”,大家都感动地说不出话来。可以说,她自始至终直到昏迷前都始终没有停止过履行自己的使命和职责。

五、生死抉择中,她把生给了别人和患者

特别具有意义的一幕是,在ICU中,叶欣病床恰在经她手挽救的患者的病床旁边。该患者日渐康复,在出院后一个星期不到,叶欣护长却因为病势沉重,终于不治。在抢救叶护士长的过程中,医院专门为她成立了一个医疗小组,不惜一切代价,要用最好的办法挽救她的生命。全省乃至全国的很多一流的专家都被请到了医院参加了会诊。医院领导每天了解情况,组织专家制定治疗方案。叶欣护士长的事情不仅牵动着全院同志们的心,也牵动了上级领导的心。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多次过问病情,并委托省委秘书长蔡东仕亲自到医院了解情况和慰问;副省长雷于蓝亲自到医院了解情况;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领导也非常关心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叶欣护士长去世后,雷副省长以及卫生厅黄庆道厅长、省中医药管理局长彭玮等领导参加了追悼会,慰问家属。

六、家庭理解支持,共谱动人的乐章

叶欣护士长的家人自始至终非常理解她的工作,给予他了非常大的支持。他的丈夫张慎在不仅承担了整个照顾家庭的责任,甚至叶护士长去世后,非但没有一句埋怨,还主动向医院领导询问在抢救叶护士长过程中受到感染的医务人员的康复情况,并表示要自己出钱慰问他们。

七、多年来一贯出色,点滴事迹感人至深

叶欣护士长长期以来一直在技术精益求精,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是一位优秀的护士长和***员,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优秀护士长”!她曾经多次代表医院下乡参加义诊,足迹遍及翁源等贫困山区。她对同事关怀备至深得大家的喜爱;她对患者无微不至,灿烂的笑容曾经感染了很多到医院看病的患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6111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