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安娜为什么死?

《安娜卡列尼娜》安娜为什么死?,第1张

首先,安娜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虚伪邪恶的上流社会和传统的伦理道德扼杀了安娜的生命。安娜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和贵族社会道德准则发生了冲突。

其次,安娜把她的幸福的希望寄托在花花公子渥伦斯基身上,是造成她悲剧的直接原因。他投入的爱情远远不如安娜。

最后,安娜自身的矛盾因素,她背叛上流社会但又不甘心失去在其中的地位,以渥伦斯基的爱情为唯一的价值存在,又时时担心渥伦斯基抛弃自己另结新欢。

赏析:

从创作意图来看,托尔斯泰安排了安娜最后的卧轨自杀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开篇关于家庭幸福问题讨论的回答。但是从人心的角度来看,安娜的死到底能不能够避免?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在遇到伏伦斯基的时候她挣扎,最终发现唤醒了内心深处真实的自己。

回到彼得堡之后,见到丈夫,真实自我的声音被放大,最终使她抛下丈夫孩子。与伏伦斯基开始新生活的时候她又开始疑心猜测,她也尝试着做一些事情来分散注意,但最终没有成功,反而变得有些神经质。其实,每一个有感情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经历与安娜类似的内心活动:发现自己时的内心悸动,陷入爱情时的无法自拔,嫉妒猜疑时的盲目与极端。

安娜正是一步步把自己的心放大,把自我放大,最终整个人变得极端而又神经质。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娜的死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令人非常感动的一点是,她自始至终保持着的纯洁的道德感,以及对于家庭的责任,以及对爱情的信仰。在读到安娜赴死之前的意识流那一段,我的心也跟着怦怦直跳,眼睛湿了好几次,觉得这就是我啊。

当和爱人之间产生不可冲破的隔阂时,每个人都是盲目的,脆弱的。所以安娜的死我们没有必要歇斯底里地一味批评社会的黑暗,这样文学就只能成为历史的注脚。也没有必要去指责安娜太作,一直认为安娜的作也最富有人性味,也正是每个人面对爱情、面对生活的正常反应。一位俄国文学教授说过,最能考验人性的是爱情。

活在当今,我们没有太多类似舍身取义的考验道德的机会,但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爱情,考验我们道德的也是爱情,在爱情里我们会经历一些属于人的最原本的感情。所以,爱能让人生,也能让人死,只有内心情感的平衡调和,才能使得爱情不致成为走向死亡的推手。

-安娜卡列尼娜

恢复了 结局是: 安娜决定和哲秀正式分开了,这天晚上两人就这么背对背从车站走开。回到家的安娜发现工人们正在喝小酒、打牌,看到安娜来当然全部起立不敢动弹,甚至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安娜发现他们居然在喝米酒,终于忍不住要求一起喝,看到安娜和员工们其乐融融一起边喝酒边聊天的样子,比利感到很安慰,但安娜却感到很尴尬,赶紧站起来走人。 比利指出安娜这样温和的样子其实很好,安娜却说这是最后一次了,今后会比以前更加冰冷,这一切都是为了忘记哲秀。 回到房间比利发现安娜再一次睡在了沙发而不是床上,看着这样的安娜比利首次感觉万分矛盾。 来到哲秀家,安娜才知道哲秀出去了,家里只剩下哲秀的三个侄子。安娜离开的时候,三个小男孩都忍不住大哭大闹起来,需要人帮忙拉住他们,安娜才能顺利离开。她不知道的是,哲秀已经决定带着他们一起搬家,离开这个伤心地了。 安娜下定决心独自回美国,把度假村留给比利,也不愿意再跟哲秀在一起,虽然很想去看看哲秀,但在车里偷偷看到对方的时候,终于因为他没有打电话过来黯然离开。 比利决定把真相告诉安娜,告诉她哲秀并没有对不起她,但安娜回来之后却表示一切都已经结束了,根本没必要这么做了。 安娜带着小猫公主乘车离开,路上公主突然失去了踪影,着急的安娜丝毫不管自己阻碍了交通死命寻找,长长的车龙后面,哲秀就在那里,两人终于见面了。哲秀更求安娜为自己留下,同时说出了“我爱你”三个字。

浅论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结局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戕害 当时俄国所处的时代环境,是造成安娜悲剧的社会根源。十九世纪的俄国,正是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贵族青年男女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渴求,无法与强大的封建专制势力相抗衡,更无力承受来自传统的封建道德制度的致命打击。外部社会环境的极端恶劣,决定了她必然的悲剧结局。

当时的社会下,封建包办婚姻制度下形成的家庭才是“合法”家庭。安娜在其姑母的包办下,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卡列宁,过着毫无爱情的婚姻生活,所以当她与伏伦斯基邂逅,重新唤醒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她渴望对伏伦斯基双宿双飞,永远在一起,可是当时那个俄国社会,允许已婚的人偷偷摸摸、不清不楚地在一起,却不能接受离婚后名正言顺地在一起,而安娜无法忍受丈夫卡列宁,选择勇敢地出走,却成为千夫所指,被她所仅有的生活圈子所抛弃、所不容。

上层社会的贵族对于交际社会的不可缺少也是造成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结局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她的丈夫卡列宁需要和安娜的婚姻来稳固他的政治地位,所以即使他不爱安娜,也不愿意和她离婚;另一方面,安娜和伏伦斯基都过惯了交际生活,无法容忍失去交际的生活,这也为安娜的悲剧埋下伏笔。

二、人物自身性格的局限 安娜的悲剧,根本原因当然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强加与迫害,但是安娜自身性格上的弱点无疑加剧了外界因素对自己的伤害,从而导致了最终的悲剧。 在安娜多重的、复杂的性格因素中,武断和任性、激情与偏执等因素无疑都带有一种毁灭性的力量。安娜这种极端性格恰恰很容易使人产生自杀倾向,这也就预示了她的悲剧命运。正如作品所言:“作为柳里克皇室的后裔安娜拥有与生俱来的地位和尊严,贵族血统所带来的种种特权和优越的地位,使安娜从小就体验到了高高在上,君临一切的威严,而天赋的美丽又使她处处受到人们的青睐”。

生活在这种宽容和宠爱的环境中,安娜形成了高傲的、任性的、固执己见的性格特征。安娜天生美貌,从小在受宠、溺爱的环境中长大,优越感很强。贵族血统 及优越的生活环境决定了安娜性格中带有自私、狭隘、固执己见的因素,而且,随着安娜爱情追求的进展,这些因素也逐渐膨胀、增加,力量日趋强大最终致使悲剧的发生。

三、传统观念的桎梏 对于安娜,压迫最早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她自身。安娜出身贵族,自幼受到正统的贵族教育,尽管后来她也受到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但事实上,她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摆脱贵族阶级的传统观念。既是妻子又是母亲的已定事实,构成了安娜爱情追求中特殊复杂的矛盾,无力摆脱的传统道德感,使安娜深受精神上的折磨。她一直活在激烈的矛盾中,这是安娜悲剧的内在根源,也是她无法克服的自身局限之一。

四、爱情至上的爱情观 拜伦曾经说过:“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女人的爱情是女人生命整个的存在。”拜伦的这一名言真可谓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男女两性在爱情观上的重要区别。安娜,美丽、聪慧而又热情的贵族妇女,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强烈渴求得到爱情与幸福。她把爱情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全部,生活在这样一个不能容忍真爱的环境里,对她本身就是一场悲剧人生。加之,安娜任性、激情与偏执等性格特征,使得她在与伏伦斯基生活无法继续,而她选择以自杀结束生命。

终上所述,安娜生活在一个不容爱存在的时代,种种的社会因素,她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受到传统思想的桎梏和爱情至上的爱情观等等多重原因,使得安娜的这一悲剧结局时不可避免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0810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8
下一篇2023-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