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是以茶道和瓷器而文明世界。关于茶叶、茶器、以及陶瓷用具,再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比中国人懂茶和陶瓷器。
中国的茶道文化和陶瓷器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不仅吸引了本国人,中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欧洲等国家都被吸引。以至于像日本、朝鲜这样的国家都被影响至深,日常引用也是以茶为主,更甚至诞生了很多研究茶的茶人。
古往今来,研究茶道文化的人数不胜数,但真正存世的书籍中,再没有哪一本书能比《茶与美》这本书对茶理解得深。
《茶与美》是一本茶道之书,更是一本真正的日本美学之书。这本书,其作者的思想境界之高,理解与延伸之广让人叹服。作者以瓷器为引,讲到瓷器的美学,然后引出了茶器,后将茶器从其诞生到使用中的美学娓娓道来。
本书如此的出彩,很多人以为是中国的哪位名家之作,其实作者柳宗悦是日本作家。柳宗悦是日本著名的民艺理论家,美学家,他更被誉为“民艺之父”。
谈起柳宗悦就不得不说他的“用之美”这一主张。他一生提倡保留日本的传统工艺,并且致力于培养大众对于民艺用品的美感,而他本人也收藏了很多日本、朝鲜等国的民艺用品加以研究。他一生将“用之美”这一主张发扬光大,并且他出版了很多与之有关的著作。就如《工艺之道》、《工艺文化》等书,而《茶与美》也是其中之一,这本书也是他研究日本美学的代表作之一。
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静止是美,生存是美,死寂是美。每一种美都与众不同,每一种美都是由心而发的一种情感。因为有了情感,普通的事物便不再普通,而是有了其能够传承下去的生命力。
安静而沉默的器物摆放于桌上,也许有那么一刻,你仔细观察,它定然也蕴含着吻合拥有者心灵的空间。
这种吻合,是一种美的共震,是两个不同的物体在某种情境下诞生的美,我们称之为美器。 器物本是死物,作为一种用品,因为被人使用,才有了生存下去的价值。
美是让这世间的一切物品能够体现其价值的东西。 作为用品的器物,本就长像普通,它们是经过工艺者塑造出来,然后由人们使用,才有了使用之能。但是器物的价值不仅于此,无尽的美始终在器中被厚实的包覆起来。发现陶瓷器的美,并非是器物本身过度肤浅,而是观赏者不够用心。假设能贴近器物,那将能引导我们进入深层的世界,而美不就是深度吗?
1、陶瓷器之美:形之美
对于陶瓷器的美,优秀的工匠真心的投入自己的热情和爱,因此器物本身就是用爱和热情包裹的物件。所以说,真正好的陶瓷器定是美器,真正好的作品,是工匠们乐在其中制作出来。
对于陶瓷器来说,想要将之制作成用品,加以使用,那么必须在形体上下功夫。窑艺本就是一种空间雕塑艺术,它具有高度和深度,在整体上必须具备能体现立体造型的性质。所以说器物之美,首先要谈其形之美。
好的器物,如圆鼓鼓的,锐角的,庄严的形体,都是随着形的变化而产生的形之美。形始终都是庄严美的基调,而能在形美上下功夫且有突出成就的只有中国人能做到。
柳宗悦认为,中国人造的瓷器,其陶瓷器的形体,符合了中国人的个性以及时代背景。陶瓷器的形,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形状,其形是能够将人们的匠心好好托住的对象。而因地大物博所稳固的形,则是中国人所追求的美。而这般威严,坚实,庄严的强大之美,都是在中国陶瓷器的形体里所体现出来。
2、陶瓷器之美:面之美
其实,不论陶瓷器的形体如何之美,人们始终是看面的。好的表面才是器物之美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光线折射下的锐利感,或让人感到温情,这些变化都是从面的变化中产生。
面有生命,它就如人一样流着血液,伴有体温。当我们看见好的器物时,总是用手触摸,体会其面之美,优秀的器物,就等待着懂美的人去深爱它们。
关于面的各种性质,取决于形、素地还有釉药,而决定美的关键之一在于窑烧的方式。而在陶瓷器制作过程中,落灰使得器物沉静,火痕使得器物澄澈,还原让美变得含蓄,氧化让美向外突显。但美不仅仅在面,其色亦是因为温度的高低决定美丑。
3、陶瓷器之美:色之美
青花瓷作为中国的陶瓷器的瑰宝,其工艺与色泽之美一直倍受人们喜欢,而能让青花瓷名扬海外的就是其在色泽上的工艺美。陶瓷器的色泽之美,从单纯的白色发展到青花瓷,后来有了五彩的“赤绘”,可以说是将温婉的美呈现到极致。
每个国家在陶瓷器的颜色上都喜好不同。比如中国在釉上彩方面遥遥领先,那种绚烂的华丽感,有谁比尖?而日本人在陶瓷器之美上更偏向于温厚、优雅快乐之美。
在陶瓷器之美中,柳宗悦主张无我的心是美的创造者。在这一点来看,柳宗悦深受中国道家无为思想影响,其对美的理解上,既掺杂了哲学思想,又将宗教的色彩融入,将器物之美上升到另一个新的台阶。
美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美学命题。在陶瓷器的领域里,人们习惯将陶瓷器之美分为三个阶段:实用性、个性与精神性。
器物一开始是为人们使用,它满足了人们的使用性,和实用性。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实用性已经不满足于人们的生活,“个性”由此产生。人有七情六欲,对美更是偏爱,而“精神性”则就是人们审美的一种情趣,是一种对美的精神修养。
人活着,习惯于将所认知的东西制定标准。美到底有没有标准,这一点谁也无法下准确的定论。美由人而生,假设美没有标准,那对美而言就是混乱的。假设美有标准,那么美的标准又如何定义?
柳宗悦对于美的定义,他没有给出准确的结论,但能将佛教思想融于其对陶瓷器之美的鉴赏时,我们不得不佩服其中观、圆融、等佛教思想连接的能力,一般人又怎能企及。如果不是对佛教、道教,以及民族特性有很深的了解,他又如何能够通过多家的思想论美。
所以美,对观赏者而言也是一种修行。
如果说陶瓷器之美是器物之美的核心,那么茶之美则是陶瓷器之美的灵魂,这世上再没有比茶之美更具有实用性和可观性的了。
茶器是陶瓷器中最美的存在,它兼具了陶瓷器之美的实用性、个性与精神性,可以说它就是器物之美的灵魂。
谈起茶器,不得不说这个叫“喜左卫门井户”的茶碗。这个茶碗是产于朝鲜,号称天下第一。这个茶碗历经好几代人,而且据说持有此茶碗的人会莫名染上皮肤病,但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它的每个持有者都对它爱不释手,最终因皮肤病而去逝。
这样的茶碗人们会很好奇,然而它真是世上最简单的茶碗。它没有任何装饰,也没有一点企图。这样一个普通的茶碗,一个最低价的东西,粗鄙的物件,没有一处突显个性,谁都能够做出来的东西,却成了天下第一的茶碗。这不得不说,这个茶碗真是将其所原本具有的性质体现的淋漓尽致,谁也想不到天下的名器“大名物”就是这般平凡至此的东西。
那么如此的平凡的器物是如何倍受推崇成为天下第一的名器呢?构成器物之美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或许,人们普遍的认为美应该是华丽的,而忽略了美其实最为重要的是其自然性。 美本就是朴素的,它没有装饰。而这个号称天下第一的茶碗,它就是美最好的代名词。这个茶碗它足够朴素,没有装饰,它很自然,是一个无心的东西,它不奢华也不夸张,它的诞生就是为了供人使用,因为平凡而使用,那么它存在的意义更甚于那些外表华丽,用语摆设的古董。
对于“喜左卫门井户”的美,人们普遍认为是因为“无事”,因为“莫造作”。茶人之眼是非常精准的,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存在,那么就很难诞生名器,人们也无法发现这些普通之器的美。说到底,美有其自己的法则,而并非他人所有。法则是存在于超越“我”与“我的东西”,法则是自然的劳作,而并非人类智慧的匠意。
所有的茶器都是能够被正确的使用,全部提升茶器。而茶器不只是单纯地美器,而是能单纯使用的器物。茶器的存在就是一种美的存在。
可以说从陶瓷器之美发展到茶器之美,柳宗悦将他对于茶道文化和陶瓷器文化的理解融于其对美学的理解上。不论是陶瓷器还是茶器,其中心思想都在用这些普通的器物来论述其对美学的理解,更进一层那就是器物之美的理解。
他认为器物之美是自然之美,鉴赏器物之美应该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美的法则,以无心,无我的道家思想去解读器物之美。他将佛教思想和哲学理念融入对茶之美的解读中,让读者不经感叹,茶与美的深度就是一个人自身修养和认知得深度。
美由人而生,因人而被解读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如果说想对茶道有更深的了解,想看到陶瓷器的之美,那么这本《茶与美》能够帮助你看到更深层次的美。柳宗悦的解读,会让人们对器物之美有了新的看法,学会用一颗无我的心去看待美,那么一切平凡的器物将不再平凡。
乾元茶器。
1、工艺与材质。乾元茶器采用了更高质量的陶瓷材料和更精湛的制作工艺。好的材质表现在质地均匀、色泽亮丽、触感细腻等方面。在高水平的工艺下,乾元茶器的外观设计及细节处理更加美观和精致,塑造了独特的韵味和氛围,使得乾元茶器在使用过程中更具吸引力。
2、实用性与品味。乾元茶器在设计与功能上较为人性化,提供了良好的实用性。例如,茶器的形状、大小和重量都是为了方便使用者泡茶、品茶而精心设计的。此外,乾元茶器在茶道文化方面有更深厚的底蕴,赋予茶器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义,使得使用乾元茶器品茶能给人一种高雅、品位的感觉。
茶文化热是近些年兴起的,茶文化学者的队伍也在蓬勃壮大。茶的诸多历史真相自然离不开各式各样、各种途径的考证。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茶文化的发展不断出新,诸多的出土文物给了茶界研究最有力的佐证。历数起来,目前发现与茶相关的文物有茶叶、茶籽和茶具。茶具是最重要,也是最多的部分。很多专家通过各个时期的不同茶具,探究、了解茶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百相。自有饮茶,就有茶具。我们当今的茶文化研究成果自然离不开茶具文物的全面亮相与深入研究。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茶具又是茶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发展带动了茶具的发展,不同时期的茶具被烙上了不同时代的印记,使得茶具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茶具的材质、品种、造型和式样的演变,与时代特征、民族风俗以及审美情趣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粗糙、精致,在某种程度上,茶具的功用不仅仅是盛茶,还蕴涵同时代的文化,提供审美对象,增进茶趣,以助茶兴。
茶道作为一门文化艺能,讲究精茶、真水和活火,还讲究妙器,正所谓名茶配妙器,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茶具始于何时?西汉末年,王褒的《僮约》有“烹荼尽具”之说,是否有专用茶具不得其详。《广陵耆老传》内云 :“晋元帝时,有老妪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老妪所提器茗大概是食器兼用作茶具。左思《娇女》诗有“止为茶荈据,吹嘘对鼎 ”两句,“鼎 ”也是当时的食器而非茶器。晋代卢琳的《四王起事》记晋惠帝遇难逃亡,返回洛阳,有侍从“持瓦盂承茶,夜暮上之,至尊饮以为佳”。承茶之具是瓦盂,即盛饭菜的土碗。显然,唐代以前是茶具与食器混用的。
汉晋时期的茶具艺术发展无疑还是缓慢的,一直沿着土陶—硬陶—釉陶这么一条曲线前进。最早的茶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是一种小口大肚陶质的缶。
釉陶
近年,在浙江上虞出土的一批东汉时期的瓷器,内有碗、杯、壶等茶具,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瓷茶具。这个时期的茶具有青瓷钵、陶炉、铜鍑、青瓷罐、陶臼等。青瓷钵用于饮茶,陶炉用于煮茶,铜鍑用于盛茶汤,青瓷罐用于贮藏茶叶,陶臼用于研茶。晋朝造瓷业进一步发展,主要烧制青瓷,瓷质茶具占主要份额。
主要茶具有青瓷鍑(盛茶汤的器具)、青瓷孔罐(烘焙茶叶的器具)和青瓷盖盒(贮存茶叶的盒子)。这个时期,饮茶方法大同小异,各地的饮茶器皿也相差无几。
汉朝时期,茶由巴蜀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叶生产地区不断扩大,饮茶从上层社会逐渐向民间发展,饮茶较为普遍。从饮茶起始,就有了客来敬茶的礼节,到两晋南北朝时成了普遍的礼仪。而茶具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在这一时期是其重要的孕育阶段,而佛教、道教徒及儒教的文化根源和民族大融合的社会背景给茶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营养,使茶文化一开始就具有了器物文明和中华文化传承相统一的特点。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和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各民族和谐相处,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茶饮之风也随之呈风起云涌之势。在这一社会大氛围的影响之下,中国茶具首次从食、酒器中分离出来而自成一个体系,为品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文化博大精深,社会各阶层的文化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茶具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也能体现出这一点。由于饮茶风俗遍及全国各地,饮茶器皿颇受重视,专门的饮茶器皿制造业也应运而生。除了文人士大夫阶层所使用的茶具外,宫廷茶具及民间茶具对中华茶文明发展的作用同样功不可没。宫廷饮茶,茶具奢侈豪华,选材极为考究,制作相当精良,每一件茶具都是当世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
民间茶具与宫廷茶具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质朴而实用。茶具作为身份地位的标志要大于作为器具的意义。
在唐代,茶具从食、酒器中分离而自成体系。茶具专用始于唐代,茶具的定型化和系列化,陆羽功不可没。陆羽在《茶经》中列出了包括煮茶、饮茶、灸茶的器具 28 种,内生火用具有风炉、灰承、筥、炭檛和火夹 5 种,煮茶用具有鍑(即“釜之大口者也”)和交床 2 种,制茶用具包括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和则 6 种,水具包括水方、漉水囊、瓢、竹夹和熟盂 5 种,盐具包括鹾簋和揭 2 种,饮茶用具包括碗和札 2 种,清洁用具包括涤方、滓方和巾 3 种,藏陈用具包括畚、具列和都篮 3 种。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饮一杯茶有这么多复杂的器具似乎难以理解。
但在古代人的眼里,则是完成一定礼仪,是使饮茶更好、更精的必然过程。可见古人对饮茶的讲究,饮茶已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享受,而是追求一种精神意境。说明人们不光是饮茶,亦在品茶,包括对茶具的评品。唐茶具丰富多彩,既有如冰似玉的越瓷,银如白雪的邢瓷,又有黄釉、黑釉、彩釉瓷,造型品种丰富多样。
唐代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茶具无疑应是 1987年在陕西省扶风县城北 10 公里的法门镇法门寺,出土的一套规格极高、工艺精湛的皇家金银茶具。据考究,这套茶具制成于咸通九年到十二年,为僖宗御用的真品,保留得非常完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最完善、最精致的茶具文物。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 饮茶 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中茶具的名称和用途,一起来看看。
茶道中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置茶器
① 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② 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③ 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④ 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⑤ 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⑥ 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理茶器
① 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 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④ 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⑤茶刀:取、倒茶叶。
分茶器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品茗器
①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② 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③ 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涤洁器
① 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② 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③ 渣方:用以盛装茶渣。
④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⑤ 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⑥ 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⑦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其它
① 煮水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碨、酒精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② 壶垫:纺织品。用于隔开壶与茶船,避免因碰撞而发出响声影响气氛。
③ 盖置:用来放置茶壶盖、水壶盖的小盘(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 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
⑤ 茶拂:置茶后用于拂去茶荷中的残存茶末。
⑥ 温度计:用来学习判断水温。
⑦ 茶巾盘: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温度计等。
⑧ 香炉: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茶道的内涵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 文化 之间。
茶道的内涵大于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茶艺、茶道的内涵、外延均不相同,应严格区别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喝茶、品茶、茶艺的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中国茶道文化
中国茶文化的主体是人,茶是作为人的客体而存在的,茶是为人而存在的。中国茶文化被称为美的哲学。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1中国茶文化美学的根可溯源到先秦和魏晋南北朝。奠定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基础的宗师是大哲学家;
2其理论基础源于一些哲学命题;
3中国茶文化美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了佛,道,儒三教的哲学理论,并得益于大批思想家哲学家的推动;
4中国茶文化美学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从小茶壶中探求宇宙玄机,从淡淡茶汤中品悟人生百味;
5中国茶文化美学从哲学的高度,广泛深刻的影响着茶人,特别是从 思维方式 ,审美情趣,艺术 想象力 及人格的形成。
总之,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美学理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着中国茶文化这朵奇葩。在中国茶文化中既有佛教圆通空灵之美,又有道教幽玄旷达之美以及儒家文雅含蓄之美。
综上所述,有人得出如下 结论: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故而起发展的特点是在广度上,以求博大,所谓之:茶文化,并与儒家思想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讲,把中国茶文化从儒家思想体系中剥离出来研究是不现实的,也正是这一点,因为中国文人的洒脱不羁,中国茶文化,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由于在中国文化中,“道”是一种非常神圣、非常严肃的事情。故中国对于茶,只是笼统的称之为“茶文化”或“茶艺”,而不敢奢谈“茶道”。
茶道中茶具的名称和用途相关 文章 :
1 茶道中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2 茶道组所含用具的名称及用途
3 茶道用具的名称与使用方法
4 茶道用具的介绍与用途
5 茶道各个茶具的作用
6 茶道用具名称
壶承和茶盘哪个更实用
壶承和茶盘哪个更实用,茶盘在泡茶的时候是必需品来的,而且壶承在茶席中主要起功能性作用,最直接的便是使紫砂不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下面看看壶承和茶盘哪个更实用。
壶承和茶盘哪个更实用11、壶承是在泡茶时用来承放茶壶,承接温壶泡茶的废水,避免水湿桌面的器具,通常与水方搭配使用。一般泡茶场地较小时,用壶承泡茶轻便灵活。壶承多为盘状,有紫砂、瓷、金属等,有单层和双层。无论哪种材质的壶承,使用时最好在壶底垫一个壶垫,以免摩擦或磕碰。
2、茶盘是用来置茶杯的,材质广泛,款式多样,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材质和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烘托茶杯、茶壶,使之雅观。
尺寸不同,风格不一,适用有别,4点讲清壶承与盖碗的区别
《1》
又收到一批从景德镇寄来的茶具。
有盖碗,也有主人杯。
当然,它们都只是样品,还没最终定款。
拆箱检查,洗净擦干,收进柜子里。
从中取出小窗梅,再顺手从茶具柜拿出一个壶承,泡今年的辞秋。
瞬间就浮想起老苏的词: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新茶具,新心情,新茶味,那股溢满新奇新鲜的有趣劲,真真是古今皆同。
桌上的茶刚泡没三冲,约好过来谈事情的朋友提早到了。
然后,请他进来先喝两杯茶。
瘦瘦高高的老友刚落座,就忍不住好奇的问,“你这桌面上摆的也是茶盘?”
“不是,是壶承。”
“你这样来看,就更加清楚。”(将盖碗撤在一旁,摆个侧把壶上去)
原来,如此!
朋友紧跟着提了个很细的问题,壶承和茶盘有区别吗?
一杯茶毕,回思起来。
这细细掰开来又是一篇文章。
《2》
在大家的印象里,壶承上面应该摆着一把壶,而非盖碗。
跟护士姐姐,警察叔叔,快递小哥那样,将近成固定称谓。
其实,这些是不固定的。
壶承它是一个平面,能摆上茶壶,自然也适合放上盖碗。
而现代社会里,男性护士,女警察,女快递员们,也并不少见。
所以,列位看官们可别陷进了认知误区里。
历史上,中原地带流行用壶泡茶。
久而久之,专门用于泡茶的壶,终于有了“茶壶”这一独立称谓。
随着茶壶的广泛适用,壶承应运而生。
壶承作为承托一把壶的工具,相当于茶壶的垫子。
既能防止珍贵的手工壶,底部不被磨损。
同时,又能保护昂贵的红木茶桌,不被刮成大花脸。
到了现在,我们虽然不用壶,改用了盖碗泡茶。
但为了尊重传统,壶承这个名字照例沿袭沿用下来,没有生硬的将它改名为“碗承”。
比起壶承,茶盘的概念理解起来更简单。
茶盘是泡茶的时候,使用的一个托盘。
茶盘的功能,主要是起承接作用,可以放上主泡茶器,公道杯,茶杯等。
相当于到外面饭店吃饭,用来端饭、端菜、端饮料的一个托盘。
它的诞生,为的是泡茶过程服务。
像“盘子状”的茶盘,能防止泡茶过程中,因茶水溅出从而弄湿弄脏台面。
与此同时,湿泡型的茶盘,底下会有管道。
泡茶过程中废弃的茶水,可以直接倒在茶盘上,会自动顺着管道引流到茶水桶内。
壶承与茶盘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
它们的本质作用,都是承托茶具,以防茶水溅出弄湿弄乱台面。
同时,茶盘与壶承还拥有一部分的储水性。
洒落滴落在茶盘/壶承内的茶水,能顺着网眼缝隙往下,暂时性的取代水盂的作用。
最后,它们还都具有美观,修饰的功能。
避免茶桌上的茶器,零零散散的摆放。
看着像一团麻,乱糟糟的,与茶事氛围的清、静、简、雅不符合。
平日泡茶时,很多茶客会觉得茶盘与壶承,两者间好像没太多区别。
但仔细算下来,能找出四点差距。
《3》
区别一:尺寸大小不同
壶承相对茶盘而言,普遍偏小。
最早的时候,壶承只需容纳一把壶的大小。
现在换成盖碗泡茶后,壶承所需的尺寸也仅需安放一个盖碗,便已足够。
所以,壶承的设计不会特别大。
看起来,壶承大多玲珑,小巧。
是茶壶/盖碗等主泡茶器的一居室,是单身公寓,是迷你SOHO。
和壶承相比,茶盘的存在显然更庞然大物。
市面上的茶盘,琳琅满目。
哪怕是小号的茶盘,也能容身盖碗、公道杯等。
而中号大小的,摆上盖碗、公道杯、茶杯、以及零散的茶桌小工具(茶夹、茶剪、茶则、茶刀等),绰绰有余。
一时兴起,端起一个茶盘,放上茶具与茶。
那么将它端到榻榻米边,端进书房内,或者北方的炕桌上,随时随地,都能舒心泡茶享用。
最后,大型的茶盘能像茶台茶桌一般大。
这种大茶盘,多数情况下,搭配湿泡法使用。
传统装修的茶叶店,招待室里,经常能看到这类大茶盘的身影。
足够围坐六、七人作用,坐下来一块喝茶。
日常生活里,这类占地方,占空间的大茶盘,使用起来倒不如小茶盘普及。
区别二:容纳对象不同
壶承的承托对象,比较统一和专情。
壶承在前前后后能容纳的对象,不是茶壶,就是盖碗。
简单说,除了主泡茶具外,其它别的茶具一概不放。
而茶盘要容纳的东西,要比壶承多得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对茶盘来说,盖碗、公道杯、品茗杯、茶夹、茶巾、茶剪、茶刀等。
泡茶过程要用到的茶具,一应要放到这个“平台”内。
端起茶盘,就能随心泡一回茶,轻松自在又潇洒。
甚至于,对个别大茶盘而言,它完全在扮演茶台的角色。
容量不同,尺寸不同,所容纳的对象,自然大不一样。
区别三:风格流派不同
这一回,先介绍茶盘。
茶盘的存在,是茶桌上的老朋友,老物件,由来已久。
在设计风格上,市面上主流的茶盘造型,一应比较古朴。
古香古色,古风古韵。
茶盘的材质,以竹木,乌金石,砚台石等常见。
从风格路线看,茶盘走的路线,比较传统典雅。
而壶承,近几年才逐渐流行,具有小而美的特质。
最近这些年,茶席布置开始流行简约风。
受北欧风,日本枯山水等意识流影响,壶承在茶席上的存在,既传统,又新颖。
因壶承的尺寸比较小,方便做出各式造型。
于是,近些年流行的布置茶席比赛里,常能看到壶承的身影。
摆上基础的茶具后,再搭配上盆栽,插花,书法,摆件等,造出一个景。
组成各式不同风格的茶席,开启了茶道新美学。
区别四:适用场景不同
泡茶时什么时候该用壶承?什么时候适用茶盘?
于村姑陈而言,要看喝茶的情景。
自己一人喝茶,或者和李麻花两个人,一般选轻便的壶承。
一盖碗,一公道杯,一茶杯,便足够泡茶施展。
等喝完一泡茶后,台面上的茶具收拾起来,要更加省心。
但需要招待客人时,一般会换上茶盘。
因为请别人喝茶,事先准备当然要齐全。
很多时候,准备上一套茶具还不够。
还要再多洗两个盖碗,将几款不同的岩茶肉桂,对比冲泡。
对比着喝茶,茶叶之间的好坏优劣,体现得更加分明。
这时,将泡茶过程要用到的工具,一应摆在茶盘边,有备无患!
《4》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让很多人郁闷的事。
但壶承与茶盘,它们并不是非此即彼。
对爱喝茶,喜欢茶文化的人来说,茶具上的这些工具永远不嫌多。
平日泡茶时,根本不必去纠结,泡茶时选茶盘好,还是壶承好?
尽管按喝茶的人数和泡茶的需求去选择,丰俭由人。
何况,对喜欢收藏茶具的茶客来说。
日常泡茶时,如何按当天的心情搭配不同的茶具,才是门学问。
比如,该选哪一只盖碗?
比如,选哪一个壶承?
比如,配哪一个茶盘?
这么一想,会让你感觉生活无比美好。
有了好茶,再有了好茶器的加持,喝茶过程自然能让你愈来愈陶醉,乐在其中。
不仅能让唇舌,邂逅好茶的风味。
视觉上,也享有无尽的美感!
壶承和茶盘哪个更实用2壶承的作用
壶承是在泡茶时用来承放茶壶,承接温壶泡茶的废水,避免水湿桌面的器具,通常与水方搭配使用。泡茶场地较小时,用壶承泡茶轻便灵活,茶船与壶承两者中壶承是首选。壶承多为盘状,有紫砂、瓷、金属等质等,有单层和双层。无论哪种材质的壶承,使用时建议在壶底垫一个壶垫,以免摩擦或磕碰。
手工打磨锻造精致壶承,手的温度、匠心打造,壶承的形态自然,更具艺术感及奢华需求。
从日常生活中就地取材,如家用的菜碟、粗瓷大碗、甚至是铁盘,随手可得、随地而拾的一块自然天成的砖头木头等等。器具生活中常见,一物多用,看似随拾、漫意、不经心,亦处处透露着生活的禅味。
在使用过程中,更多的是为了起到保护或避免磕碰声响,壶和壶承之间多添加丝瓜络片作为垫。以秋瓜络为之,不生他味,毡毯旧布,剪成圆形,稍有不合。
陶艺家们的手工壶承,提高了茶具在茶席中的美学价值或观赏性。但也正由于单价过高,无法量产满足需要。所以具备设计能力和量产技术的匠人或厂家,开始大量生产茶具。
虽铁去了独特性,但满足了量的'需要,及新型材料的出现,被运用到制作壶承当中,壶承的形态更为多样化,可选择的余地更多,以搭配你造境所需的不同茶席或空间布置。
至于搭配茶席壶承的选取法则,则无定势,能够让茶席的主次关系更清楚,更好地表现出茶席主题,从而提升茶席的总体美感,便于得心应手的泡茶为主。
壶承和茶盘哪个更实用3壶承的作用
壶承,主要是作为承载包容主泡茶器的容器。既然称为“壶承”,更多的是以承载茶壶。
茶有百味,只要用心冲泡品尝。总会啜尝到那抹美好,茶器也足够玩味,置纳着不同的美妙滋味。壶承,在茶席间有着越来越多存在感,是现在潮流干泡当之无愧的主角。作为承载泡茶器的明星产品,有着一股令人心生喜悦的力量。
壶承在茶席中主要起功能性作用,最直接的便是使紫砂不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以及保持茶席的整洁美观。
避免茶壶或者盖碗沉浸在水淋淋的湿身装中,干净整洁、雅致美观是它的基调。茶席间的布景造境,它也堪称一绝,创造出许多意境美绝的惊艳。
一承一壶一茶事,节省空间,富余气氛。无论是在山川丘壑之间,还是闲庭别院一角,都可以拥有一席完美茶局。
清心凝神,静稳沉着,是壶承赋予泡茶者的气质。
壶承的兴起,可能借鉴于工夫茶使用的茶盘,又因上世纪80年代流行起来的“干泡法”而促进繁荣,近来因茶席布境造境等美学考虑而广为人识了。
工夫茶中泡茶,多讲究淋壶、壶外追热,内外夹击,以使壶内茶温保持,尽可能的泡出茶的韵味精华、改善茶汤的温润细腻或层次,主要如凤凰单丛、岩茶等。
淋壶另一个目的,目前多被茶友们用来“养壶”,以快速使壶养出自己满意的“包浆”效果。而随着“干泡法”的兴起流行,淋壶变得越来越少,直至不再需要了,以使整个茶台、茶席干净整洁、雅致美观。
泡茶者静心事茶,如若静稳得当,甚至主泡器几乎不见水滴外溢,一把壶即可,连壶承也不需要了。而壶承的出现,那么主要功用就更倾向于保持席面造境的美学功用了。
要考虑器形的美感,也要考虑总体造型的搭配设计。壶承颜色宜略浅于茶席的颜色,或色调一致,尽可能不过于刺眼喧宾夺主。壶承,既然是为了承载别人,突出“壶”,更应隐去浮华,成就主泡茶器。
壶承的形制,从随拾而取的一块木石,到工业化生产的批量,再到纯手工打造的精致,应用尽有。而材质也就有或木或竹,或石或铁,或瓷或陶,或铜或锡,或金或银或玉,等等,不一而足。
在器形的选择上,壶承应适当大于壶的空间占位,太大则显壶小,过小太显茶壶周转不畅局促之感。
导语:在闲暇时刻,静静的沏上一壶香茗,静静品味,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其实,茶叶味道的好坏,除了和自身品质有关外,和所用的茶具也关系甚大,那么新手应该如何挑选茶具呢,在这里我就和大家介绍一下,各位茶友们在选择时可要注意哦!
茶具的选择与茶叶品质有关,如外形一般的中档绿茶就要选择瓷壶冲泡了。泡饮用器要洁净完整,应注意色彩的'搭配,质地的选择,且整套茶具要和谐。茶具的摆放要布局合理,实用、美观,注重层次感,有线条的变化。
风味茶茶具挑选技巧:添加烘焙过花草、水果的风味茶,茶器一定要肚子大的圆壶,才能让风味茶泡开,充分释放花果芳香。冲泡风味茶最好选用颜色、图案轻松的茶具,三、五好友喝不一样的风味茶,最好在茶壶上挂上标识的名牌,分别写上玫瑰、野生草莓、水蜜桃…
普洱茶具挑选技巧:发酵程度70%的普洱,建议以沸腾的热水冲泡,或者加点酒精灯提高温度,所以玻璃、紫砂都是不错的搭配。现代紫砂壶已经在高温中做到陶土瓷化的效果,毛细孔极细,吸味的问题不大。
铁观音茶具挑选技巧:铁观音重香气和喉韵,有很特定的死忠茶迷在支持。泡中发酵的铁观音用陶制手拉胚很合适,同样要注意不要混用茶壶的原则。泡铁观音要用摄氏100度沸腾的水,厚实手拉胚对控温效果佳,手拿饮杯也较不会过烫。
说完茶具的选择,我们再来看看茶台的选择。
茶台具有放置茶具、处理废水的作用。材质多样、造型精美的茶台放置在茶桌上是私人茶室的一大亮色。根雕茶台的独具特色,可以直接当茶桌用,放在家中自成别具风味的一景。根据材质来分,茶台分为竹子、木头、石头、紫砂等多种材质,而根据储水的形式又分为储水式和排水式两种。
木质茶台:古典、华贵,价格因木材价值的不同而不同,容易开裂,需要经常润湿使用。
竹质茶台:自然清新,价格比较便宜,容易开裂,需要经常润湿使用。
石头茶台:大气、自然、古朴,价格较高,如果细心养护,会越变越亮。
紫砂茶台:紫砂吸附力比较强,需要细心养护,用过之后要尽快将水渍、茶渍用温湿布擦干净,经常用茶巾、养壶笔蘸着温茶汤擦拭,会变得越来越光亮。
储水式茶台:茶台带有储水盘,不用外接排水管,外观更加简洁,因储水量有限,适合喝茶人数较少的家庭或者是经常移动的环境。
排水式茶台:外接排水管,需要配备一个接水桶,适合喝茶人数较多的家庭以及固定的喝茶环境。
泡茶所需的器具分为两大类:主泡器具和辅助用具。主泡器具包括壶、公道杯、品茗杯以及滤网等;辅助用具为茶则、茶巾、茶仓等。另外,备水用具也是必不可少的。茶具中必备的有烧水壶、泡茶壶和品杯,其余用具根据习惯和需要可繁可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