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城烟雨,渡一世情缘

等一城烟雨,渡一世情缘,第1张

        一江水,一叶舟,一曲歌,一阵烟雨,一抹风情,一次美丽的邂逅……这一切都在召唤你寂寞许久的心,你开始了自己的旅程吗?

        等一城烟雨,徜徉在凤凰古城的晨梦中,渡一世情缘,迷恋在沱江两岸的吊脚楼边。

        这就是沈从文笔下风情万种的湘西小镇-凤凰古城。

        有一种情愫,萦绕心头挥之不去;有一种思念,存在心间经久愈浓;有一种惦记,翻山越岭绵延不绝。寻梦,载一叶轻舟;驻足,回眸的观望。梦里的五月,清风徐徐;寻寻觅觅,终于踏上了旅途。

        在来凤凰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一个我梦寐了这么久的城市,我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它,又该以一种怎样的情怀去感受它。我想了好多好多,但是我发现真的都没用。有时候你莫名其妙的就想踏上一段新的旅程了,不在乎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因为于任何人而言,对风景的诠释都不同,而是取决于看风景的心情。

        之前我以为自己与凤凰的距离很远,远到我无法触及。其实我们之间的又很亲近,因为那种心灵的契合言不由喻。虽然从重庆到凤凰的舟车劳顿,让我有些疲惫,但是当我见到凤凰的第一眼时,我觉得一切的一切都值了!

        来不及放下行囊,背着行李。走走停停,漫步在古城的每一条小巷子里,每一条石板路都带着一份别样的情感,铺满了每一个旅者的前方。慢中又带着一份急迫,想要感受一下这个美好的小镇。想要急迫的转遍每一条大街小巷,一处也不想留下,因为来了,就不想留有遗憾。

        初遇你时,你是那般静美,那般隽永,初次见面,愿你多多指教。

        我内心一直向往高山流水,云淡风轻的生活。一个人的午后,捧起沈从文的《边城》,山依然青,水依然绿,吊脚楼屹立于山水之间依然那般纯美。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看山望楼赏水是一份惬意,千里之外,唯有这,才是一种淡雅闲适的生活。我惊诧于《边城》将陶渊明的理想生活演绎得如此浪漫而又温馨,沉醉于那安宁祥和的世外桃源中。许久,才发现在奔波于人生的旅途中,半日的清闲又是何等的珍贵。

        小镇风情,魂牵梦萦的拉扯着我的心。吊楼古韵,美不胜收,寻梦里的情怀和期待,仿佛是寻找心上人的那种心情。在五月的清风中,两个逗比,在人来人往的风景中欣赏到不一样的美景。

        凤凰没有名山的险峻,没有王者的豪气,就只有内心向往平静的那种柔情似水,那种放松身心的惬意和平静。行走在沱江两岸,凝望着那屹立在风风雨雨的历史长河中最具代表性的吊脚楼,似乎可以看见沈从文《边城》中那二老、牛保们奔放无拘的真趣,翠翠秀丽娴静的品性,以及古城山水间深远悠长的意境……

        晚上,漫步在沱江两岸,站在凤凰古城的彩虹桥上,远眺整个古城,还是有种深深的震撼,沱江穿城而过,两岸沿江而建的吊脚楼,沿着江的两岸修建,不同的桥横跨在沱江之上,在两岸灯光的映衬下,美轮美奂,一江春水,潺潺流淌,岸边酒吧的音乐,飘荡在沱江之上,一种远古的风情与现代气息的结合,让你在这边城小镇,渐渐打开了心扉,心灵也终于得到释放!

        在凤凰有这样一句话:不看《边城》不到凤凰。夜里,相约于《边城》森林剧院。

        “翠翠,你还在等吗?”如果你不知道这部剧的背景,当你听到这句话时,兴许有点唐突,等什么呢?在边城有一位淳朴美丽的姑娘叫翠翠,在翠翠的心中一直住着一位心上人。也就是他的情郎——二老。郎才女貌,令人无比羡慕。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历经一些磨难后的两个人终究没有走到一起。

        当剧情演绎到“魂诉”一幕:爷爷去世了,翠翠感觉天塌了,刹那间闪电划过夜空,降下倾盆大雨,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痛哭,现场的气氛让人为之动容。

      二老也走了,他再也没有回来,有人说他已经死了。可翠翠不相信,所以还是一直等着。希望有一天她的二老可以再回来找她。全世界一下变得孤寂起来,留下孤苦的翠翠,不知所措。

        某晚,在三哥的旅店里听到这样一首诗,大致是这样写的,说什么功名利禄,谈什么人间烟火,一生惟愿遇到一个人,就是最美的风景。因为他或者她,我们万物皆可抛。可是这样的你又在哪里呢?我们都希望遇到这样一个人,在这之前,Ta可以自由行走,可一旦两人相遇,从此变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灵魂合体。

        一生只愿携一人之手,共度此生,因为余生太匆忙,来不及与无想干的人有过多交集。在那些无眠的夜中,你我都希望拥有那样一个人,然后在《边城》这样的桃源里,慢慢老去。但在芸芸众生中寻找到这样一人的几率小之甚小。

        爱一个人难吗?难!就像大老爱翠翠,翠翠爱二老,二老也爱翠翠。如此简单又错综复杂的三角恋关系。让三个人都进退两难。翠翠最终选择了二老,二老因为哥哥的去世,选择了离开。在爱的国度里,我们何尝不希望一直爱一个人啊,可是没有哪份爱可以单凭这样就能够走下去,它面临着众多的挑战。

        等一个人难吗?难!不知道,你有没有过等人的经历。一个小时,还好,两个小时,能忍,三个小时,就开始冒火了。可是如果是要用一辈子去等一个人呢你会吗?可能你会说要看这个人值不值得你去等。没错!但是就算是值得你等,但是如果要用一辈子让你去守候,或许你终究会迟疑,或许会屈于现实,或许那份你所谓的值得也会让你慢慢地抛之脑后。

        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却要化作半生回忆?这里面充斥着众多无奈和伤感,或许我们真的不懂边城小镇里那所谓的爱情!

        没有喧嚣的车水马龙,没有匆匆忙忙来往的人群,在古城朦胧的晨曦中醒来,天微微放亮。来到苗寨,泛舟的人儿,已经开始忙碌,船上,盛装的苗家姑娘的山歌悠扬动听,对着泛舟而下的游人,唱着苗家的山歌,山水倒影,歌声纯美,如同山间的晨雾,飘渺迷离,聆听着山水之间的乐音,似是如痴如醉••••••

        下午2时,去苗寨的车拉着我们,向湘西的大山深处进发,不多久,就进入到了苗寨的地界。导游教会了我们进门的山歌,和向大家如何问好的苗语,以防到苗寨出丑。而进入真正的苗寨,还要再做一次船,坐在船上,青山绿水环抱着苗寨,这份宁静好似不愿被外界打扰。

        所有的苗寨都依山而建,没有整齐的规划,户与户之间,房子间隙也很小,据说,当年乌龙山剿匪记还在此处取过景。村子里除了留守的老人,就是留守的儿童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靠山吃山,真的难以让苗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背井离乡也是无奈。

        晚上,我们大家一起吃着长席宴,喝着米酒,甚有感觉。吃过晚饭后,大家围坐在苗族风情园民俗剧场里,看着苗族姑娘和小伙演绎的苗族故事,漂亮的服饰,精彩的表演,让人陶醉其中。随后,大家围着篝火同欢,载歌载舞。

        伴着夜色,我们慢慢的离开苗寨,那些淳朴的人儿,美丽的风情却一一印在脑海。

        我们常常期待自己有一次美丽的邂逅,一次难忘的艳遇,其实,艳遇和邂逅在生活中,旅行中是经常遇到的,在文人墨客眼里,艳遇不应是充满情欲和色情的,那应该是一种清纯的有着风花雪月般浪漫情怀的相遇,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一句话,一段微妙的行程旅伴,但是,无关乎明天的结果,美丽的邂逅不需要结果,只要回忆与相念足已。

        这一路我遇到了好多好多人,虽然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但我会一直记得你们的样子的……一切的一切都来的那样的合拍。都来得刚刚好。相遇得恰到时间。每一个人都那样的有善。让我收获了好多感动。

        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这都是一次美丽的邂逅。总有些离别会不期而遇,相遇总是短暂的,当我们还沉醉在早上一起看日出 ,在跳岩下合影留恋的情形时,离别已向我们慢慢袭来。我很感谢这一路上遇到的人,听到的故事,如果有缘我们自会再次相见,纵使不能再相见,我也会把这次美好的经历,深深地放在心底,愿彼此一切安好!

        因为一个故事,因为一群人,因为一个家,爱上一座城。不知道将来还是否有机会再来凤凰,但既然来了此生便不会忘怀。若有缘,再会!

                        —end—

苗族文化特色有:芦笙节文化,斗牛文化,踏青唱山歌文化,蜡染文化,刺绣文化,银饰服装文化,苗年文化等。苗族:中国56个民族之一,传说是蚩尤的后裔,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湘西和黔东南地区。

芦笙节: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该节日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每逢重大节日,芦笙手们都各自带着芦笙涌来,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气氛十分热烈。

斗牛文化:牛文化伴随苗族的发展一直存在,是苗族传统的民俗活动,也是苗族牛图腾崇拜的遗迹。它是苗族最大的喜庆节日。每逢斗牛节,人群欢声雷动,唢呐喧嚣,鼓乐齐鸣。

山歌文化:苗族山歌是苗族人民在劳作之余及重大节日抒发情感的一种宣泄方式,男女对唱是山歌中最多的方式,主要体现在男女青年谈恋爱的时候,也叫情歌。山歌的种类分为情歌、祝酒歌,劳动生活歌、儿歌等。

蜡染文化:苗族蜡染有着悠久的历史,蜡绘只凭构思绘画所绘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成后,投入染缸渍染,染好捞出用清水煮沸,蜡熔他后即现出白色花纹。

刺绣文化:苗族刺绣种类很多,从色彩上分,大体上可分为单色绣和彩色绣两种。借助色彩的运用、图案的搭配,达到视觉上的多维空间。

银饰文化:贵州黔东南苗族妇女的银饰非常精美,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令人信服,堆大为山,呈现出巍峨之美,水大为海,呈现出浩渺之美。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独特见识,显示着苗家姑娘的大气。

苗年:苗族人民的传统民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自古就以阴历十月为岁首,有过苗年的传统习俗。和汉族的春节一样,清扫门户、杀猪宰羊,但他们的节日比较浓重。每到苗年各村都会举行重大活动,活动要持续十余天。活动时候男女都会穿着节日盛装。唱山歌,吹芦笙,载歌载舞。

苗族文化特色习俗还有很多,有音乐舞蹈文化习俗,丧葬文化习俗,嫁娶文化习俗,龙舟文化习俗,祭祀活动文化习俗等等。苗族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在他们生活中一年四季都会有很多节日文化特色习俗。

苗乡人赶秋的场面描写特色如下:

司刀绺巾舞、苗家接龙、苗歌合唱、“都乐”舞、苗族武术、舞龙等接连上演,这些由当地苗家人组成的队伍,将日常耕种的动作融入进表演,既展示了苗家人的能歌善舞,又展示了苗家人的勤劳。

原汁原味的精彩表演,引得现场赶热闹的苗族同胞不断喝彩欢呼。也让专门来赶秋的外地游客惊叹欢喜不已。歌声、鼓声、欢呼声,将整个秋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精彩,一个接着一个。

腰间别着牛角,头上捆着红丝巾,三个苗族小伙光着脚攀爬上30米高的刀梯。只见他们步履稳健,淡定的将脚踩在泛着白光的刀刃上,并做出倒立、旋转等动作。周围的观众,没有了刚才的欢呼,而是屏住呼吸,静静地看着这惊险刺激的表演。当小伙们都从刀梯上下来落地,现场随即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欢呼。

八人秋千,是苗族赶秋场上年轻人最钟爱的活动。一架秋千上,坐着8个苗家姑娘,苗家小伙子们则用力推甩秋千。姑娘们在秋千上笑着、乐着,笑声让秋千下的小伙更使劲地将姑娘荡到最高处,并唱起逗人的苗歌,姑娘们边商量边对唱。一荡一唱中,苗家人传袭着最古老的苗族情歌。

除了特定的节目,来赶秋的苗家人还会自带节目过来,秋场边的山歌台、苗歌台,则成了整个秋场肆意挥洒才艺的场合。

上午10时许,苗家团圆舞的歌声响起,秋场上或坐或站着的苗家人,像听到指令般从秋场两边的坡上涌入秋场,有序围成一个大圆圈,整齐地跳起苗族团圆舞。这也是是秋场上互动性最强、参与者最广泛的活动。大家跳着、笑着、欢呼着,欢乐在整个苗疆回荡。

本次赶秋节是2022年花垣县纪念沈从文诞辰120周年暨边城景区开园仪式系列活动之一。当天还将举办花垣县首届旅游发展大会、边城茶峒景区开园、边城风情巡游等活动。

“一江水,一首歌,一阵烟雨,一抹风情,一次美丽的邂逅•••••••这一切都在召唤你寂寞许久的心灵,你会让自己启程吗?等一城烟雨,徜徉在凤凰古城的晨梦中,渡一世情缘,迷恋在沱江两岸的吊脚楼边。”这就是沈从文笔下风情万种的湘西小镇-凤凰古城。

也曾经看过 旅游 者去凤凰后拍过的照片,幽静古巷、烟雨蒙蒙、一红衣少女撑着红伞,在古巷款款而行的背影,实在是很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于是心中很是向往。

十月底有幸去了一趟慕名许久的凤凰古城,终于走进了这座梦一般的古城。

凤凰古城位于湘西自治州,在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然而,真正让他名扬中外的,还是因为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故乡情结,因这一山,一水,一人,而引起人们不远万里,前来寻觅。

一江穿城而过,一舟逆流而上,倚江而建的土家吊脚楼,风情万种的苗家姑娘,还有灯光迷离的凤凰之夜•

走进凤凰古城,已是下午时分,小桥、流水、吊楼、人家,足以勾勒出古城的韵味。古城是精致的、悠然的,舒缓的。

缓缓流淌的沱江是凤凰古城的母亲河,它穿城而过,河水清澈碧绿,河底的水草摇荡着身姿。

看着桥下沱江两岸的景色,沿桥上游的一座水上小石板,横过沱江,上面有一个小小的瀑布,人在江上,水在脚下。

一道虹桥飞架南北两岸,气度不凡又带着江南水乡的古风遗韵。

那几天一直阴雨绵绵,我们到的那天,雨虽已停了,但天气还是雾气蒙蒙,小桥、江水、吊脚楼一切都被雾气笼罩着,朦朦胧胧,更增加了古城的神秘感。

即使这种天气依旧挡不住游人出行,游人出奇的多,到处都是人,挤挤攘攘。

几个穿着苗族服装的漂亮女子很是抢眼,也吸引了我,相机对着她们抢了一张。

登上城墙,可以看到沿江而立的墙垛,一米多高,50公分厚。墙垛上间隔着瞭望孔和射击孔,城墙上还有数门古老的大炮。

到处可见穿着民族服装卖花环的当地人,价钱很便宜,五元一个。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所以不论是多大年纪,每人头上都戴着一个漂亮的花环,也成了古城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卖花的小姑娘

不断有手提花篮的当地卖花人从我身边走过,我也顺势将她们的身影留在相机中。

凤凰古城不大,青石板路铺砌的街巷,完美展示了凤凰古城的建筑风格。

漫步在古城的小街上,感受到的是古意盎然的印象,这些砖瓦房屋显得古色古香,散发出迷人的气息。

买了一个花环戴在头上,也留下到此一游的照片。

红色的雨伞、青色的石板、幽静的小巷,一切都和诗中描写的一样,感觉好像似曾相识。

城中铺设的青石板早已没有了棱角,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而透亮,依稀的脚印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悲喜人生。

一个个四通八达的小巷,幽静曲长又不相同。这条小巷挂满了大红灯笼,既幽静又红火,走在青石板路上,思绪好像回到遥远的过去

寂静的小巷里,一个身穿红裙的女孩坐在木椅上,背后的木板上写着“乌托邦西巷”,不知她是老板还是游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使得小巷更有诗意和神秘感。

凤凰城里,街边到处是各种商铺,是购物的天堂。

街上最多的就是卖姜糖的,湘西潮湿多雨,姜糖甜且微辣,正是去湿驱寒的妙药。我买了几袋,尝一下,味道还可以,甜里有辣,脆中有香。

人工打姜糖,一下下的木锤砸下也是个力气活。

除了姜糖,街边还有很多工艺品商店,琳琅满目,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我们 漫步其中,欣赏着富有民族特色的当地土特产,也大饱眼福和口福。

这种酒坛子在内地很少见。

案板上摆满了各种烧烤材料吸引着游人。

熏烤猪头很少见的,看着有点恐怖。

一人、一狗、一炭盆,阿婆手中依旧在忙碌中。

凤凰人的勤奋和经商意识是有目共睹的,从十几岁的小孩到几十岁的阿婆,都在忙碌着叫卖,真是全民皆商。

随处可见在自家门前从事着出售各种手工品的阿婆,有的一边看着摊,还在忙碌着。各种手工制品富有民族特色很漂亮。

这个阿婆坐在自家门前悠然自得地做着手工制品,看到我在偷拍不太高兴地说“拍一张五元钱”!吓得我不敢再拍,不知道她们每天见的是不是太多了,竟然一点友好的意思也没有,张口闭口就是钱。

高兴数着钱的阿婆。

“今天又挣了不少!”

在西广场上有座象征着凤凰古城的铜塑凤凰雕像。

到了凤凰古城不能不去沈从文故居, 我们沿着沈先生当年走过的青石路踏入其旧居。

已故文坛巨匠沈从文老先生是凤凰古城的骄傲,沈从文故居又是凤凰古城的文化精髓,因了它,古城的文化韵味就浅浅淡淡地弥漫在空气中。

沈从文故居位于古城的中营街10号,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

四合院、天井、起居用品、笔墨纸砚因年代久远而有些斑驳,泛黄,缺损,但那是岁月为古城雕琢的一道风景,尽管它无声无息,却透亮着文化的味道,张扬着文化的气息,彰显着文化的厚重。

这是一个不大的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为红石铺就的天井,对着大门是正屋,两边各有厢房三间。

环顾小院,房子皆为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雕刻的饰物,栩栩如生。

看着墙上挂着先生早年书写的蝇头小楷,心里充满了敬佩之情,一个偏僻的古城,一个不大的小宅,竟然走出一位大文豪。

到了凤凰,还有一个名人的宅院不能不去的,那就是陈宝箴的宅第。说真的,来之前我对陈宝箴并不了解, 只是看到了陈寅恪先生的介绍时,我才知道陈寅恪是陈三立之子,而陈三立是陈宝箴之子。

陈寅恪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学识的文人,著名的清华四大导师,五百年才出一个的人物,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当今治学、救世所遵循的一种思想。

没想到其有如此显赫的家族,其父陈三立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维新四公子,其兄陈师曾是画家,北京大学教授,次兄陈隆恪也是著名诗人。看着陈宝箴先生的故居,想到的是陈寅恪先生之思想,此行不虚行。

走出陈宝箴先生的故居,我们又来到熊希龄故居,这里真是名人盛出的风水宝地,我们一个名人故居接着一个名人故居的参观着。

跟随导游来到了沱江边准备乘船。

随着导游,我们坐上了乌篷船。河水清冽,风儿轻抚而过, 艄公一声吆喝,轻点一竿竹篙,船顺江而下。

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艄公的号子,苗家阿妹的歌声,和着沱江的水声萦绕在古城的上空。

只见船儿慢悠悠在水中行着, 舟行于画廊里,抬眼望,两岸是古旧的吊脚楼,高高低低像一幅江南的水墨画沿着江岸描画开来。

白墙和高飞的檐角倒映在河水里,在这凝碧的山水里,没有绚烂的山花,只有千年不变的河流,映着蓝天白云。

江边的建筑则清一色的木制吊角楼,远远望去一根根木桩撑起着一间一间的小屋,清澈的江水在屋下流过,具有浓烈的民族建筑风格。

沱江 远处的桥边岸畔,不**人正在用木槌洗衣,抡起的棒子一上一下地捶打着。这画面风格显得那么古朴,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古墙、古砖、古城门,虽历经风雨沧桑,但依然威严,守护着古城的宁静和安详。

迎面驶过一条渔船,船上站着几只鱼鹰,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鱼鹰。

古城实在是太美了,引来很多游客在江边拍着民族照,做一回少数民族的姑娘,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当船到虹桥附近,前方飘来一阵歌声,歌声清亮、甜美,久久回荡在耳边,如一把把珍珠抛洒在河面上。

终于看到了一个苗家姑娘穿着民族服装,打着伞立在船头,向路过的游客清唱一首首民族歌曲,还不失礼貌地向客人招手。

古城不仅承载了千年的 历史 文化,更蕴涵了太多的民族风情,她们的歌声在沱江两岸久久回荡着,笑声一片……

很快我们上的岸来,沿着江边继续游览。

跟随当地小导游去参观博物馆和银饰店、万寿宫。

从岸上向江面望去,一支支乌篷船星星点点游荡在江中,沿江是高高低低的吊脚楼,远处青山翠绿,一幅天然自成的江南水墨画。

镜面般的水面,透着那么宁静,周围的气息好像凝固了,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情画卷。凤凰真美,是那种透着古朴灵秀与文化沉淀的醇厚之美。

最美的还是凤凰城的夜,日落夜色迷离的时候;古城的景观灯打开了,两岸吊脚楼上的灯光显得分外美丽,它们应和着酒吧上面闪烁的霓虹灯倒映在沱江江面上,五彩斑斓,跟随着酒吧响起的摇滚音乐摇摆着,尽情展示另一种的美丽。

步行夜色中的凤凰城,晚上的凤凰城很漂亮,河旁边有一排酒吧,酒吧看起来和阳朔的西街类似。

酒吧的狂欢乐声在沱江的夜色中回响,闪烁着霓虹灯门口的尖底锅内烧红的炭火窜着火苗,音乐震天响,灯光迷离,基本都是年轻人在酒吧中狂饮,并随着音乐摇动的身肢,这是年轻人的天下。

放眼远眺灯光闪烁在那些镶嵌在山上苗寨的房屋中,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古城墙被灯光勾勒着,水面架着的拱桥,和桥中的挑角亭布满着灯光。

水面的船只,临江的客栈闪烁着灯火……一派璀璨,映射着凤凰古城迷人的夜色。

夜晚,桥上卖手工制作品的阿婆还在售卖中。

凤凰给我的印象是清晰而朦胧的,湿润的青石板路,依山傍水的小城,清澈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难忘

常言道,湘女多情。

殊不知,湘西的苗家阿妹,不仅多情,更是敢爱敢恨。软妹子时,楚楚可怜又可爱;凶婆娘时,风火泼辣又彪悍。

那么,恋爱一事,自然有一些不与汉人同的味道。

赶边边场

相比汉人,苗人恋爱更为开放,自由择偶较为流行,赶边边场便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一般来讲,传统的赶边边场,多在苗族大年、爬山节、四月八节、龙船节、吃新节等大型节庆时进行。苗族青年男女身着盛装,聚在一起,找到心仪的人,机会自然很多。

此后,受汉人习俗影响,八九十年代苗疆逐渐恢复赶集,成了每月固定的活动。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青年男女带着自家的货物去售卖或采购物品,无形中给了不少“搭讪”的机会。而讨价还价之间,出题“刁难一二”,也极容易看出“人是否机敏聪慧”。

只不过,找到心仪的阿妹也是需要眼力劲的,便是所谓的察言观色。

鸳鸯几何

湘西地区,未婚配的苗家阿妹,上衣的胸口处,都会有精美的苗绣。如阿妹有心,期盼着赶边边场时,有阿哥过来搭讪,会穿戴上漂亮的苗家服饰,往往胸口处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鸳鸯。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往往成双结对,不会分开, 一只鸳鸯意思很明显——阿妹单身,等哥来撩 。

此外,未婚的姑娘,会挽锥髻于头顶,戴无底覆额帽,插银梳或银花,见不到刘海。抬头一望,便知其中奥妙。

苗家阿哥看到了,心中自有盘算,不至于一时莽撞,去撩了别家汉子的堂客。

只不过,观察也得有所节制。姑娘胸口绣着鸳鸯,血气方刚的汉子,总不能一直就盯着人家的胸口看。那一眼飘过,心有成竹的技能,那就得苗家阿哥们各显神通了。

话说,九十年代,不少汉人到湘西玩耍,听了此间传闻,心火难压,跃跃欲试。可惜到了集市,人来人往,又不善于观察,眼神木讷,老是去瞄苗家姑娘的胸口。看到单身姑娘还好,人家大抵扭头走掉,不予理会。却也有运气欠佳的,在苗家姑娘胸口的衣服上,看到两只鸳鸯,不明就里,盯着半天。还未回神,便被人家的丈夫一把揪住,定了个“耍流氓”的罪名。

轻则送到公安部门,重则一顿暴打,吃了哑巴亏。殊不知,绣着两只鸳鸯的女子,是有婚配的,一时间惹出了不少笑话。

动手动脚

苗疆地域颇大,略有不同,此处讲讲湘黔苗家汉子的“手段”。

赶边边场,阿妹犹如天上的星辰,满眼皆是。苗家阿哥相中了,自然得付诸行动。

所谓 动手 ,苗家汉子自有一套。如心仪的阿妹找到了,又是未婚配,苗家汉子带上三五兄弟,渡步过去。阿妹若是正在买卖,阿哥会将自己的东西直接递予对方,阿妹接了下来,说明小伙不错,属于阿妹喜欢的类型,交往有戏。而此间,身边的兄弟,都是僚机,助攻方式,就是八仙过海了。意外也是有的,最怕兄弟同时看上一位阿妹,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于某人而言,更喜欢另外一种“ 充满爱情荷尔蒙的示爱 ”方式,特别浪漫。苗家阿哥喜欢了阿妹,先是走过去,送上自己的定情信物,阿妹若是接了下来。阿哥便可再近一分,用手去轻轻的拉阿妹的彩色衣带。到了此处,阿妹也心仪阿哥的话,便用脚尖去踩阿哥的脚背,意思是“阿哥若走,阿妹跟着一起走”,这表示 动脚 了。

当然,也有大咧的姑娘,看中了阿哥,直接踩上去,一来二往,自然彼此表达了心意。往后嘛,那就是传说了。要么恋爱开始,循序渐进,比如去女方家“挑粪三年”,再迎娶阿妹回家;要么找一处静谧的去处,孤男寡女幽会去了……

对歌传情

苗家人能歌善舞,对歌传情,必不可少。

三五成群的苗家青年男女,在赶边边场时,彼此有了了解,便约好地方,或公开或单独结对,去对歌传情。

若是白天,则在寨边树影之下,或是溪水潺潺之处,苗家阿哥聚在一起,对着苗家阿妹的吊脚楼,吹木叶、吹夜箫或是芦笙,亦可直接唱歌,邀请阿妹们出来对歌。若是夜间,只可在寨子的广场或者寨子边的空地上去唱歌,以免混乱。当然,也有受到阻碍的爱情,阿哥躲在姑娘寨子附近的山头或者溪边,一首一首的唱着自己的情歌,表达对姑娘的爱意,也宣示自己毫不放弃的决心……

白天所唱之歌,名为“ 飞歌 ”。曲调高亢嘹亮,离寨子较远的姑娘也能听到。夜间所唱之歌,名为“ 扯嗓歌 ”,曲调委婉,以免影响寨子其他人休息。姑娘们听到歌声,会换上漂亮的衣服,邀上闺蜜或妹妹,前去与邀请自己唱歌的男青年对唱,传情送爱。

对歌结束,郎情妾意,自然约定下回幽会的地方,如此来来往往,结为夫妻。那个时候,也无需政府登记,颁发证书,按着苗家嫁娶习俗就好。

若是讲个顺序,对歌传情,可分为见面歌、青春歌、赞美歌、求爱歌、相爱歌、分别歌等……若是对歌章程,也是简单,先是三五男女甚至更多青年集体对唱,你问我答,你笑我癫;再者,便是单独幽会,至于唱什么歌,那就只有当事二人才能知晓的浪漫了。

姜赧自语

广大的汉人男子,想必还是有些羡慕的。宋以后,三从四德,闺中不出,除了潘金莲丢下个撑窗户的棍子,便没了什么联想。

回头看看现如今的“相亲”,要么男女二人匆匆一见,谈的车房礼金,要么七大姑八大姨咋咋呼呼,饭店吃吃喝喝。

不曾想,那苗疆的爱情,却是天性使然,天真浪漫。某人在湘西时,此情此景,却也能够偶然遇着的。

也期盼着,苗疆的那一片净土,仍能继续如此的“恋爱”,直到天长地久。

以下是一些描写苗族的诗句:

1 蚩尤部族的散落。一震星群照耀。炎黄子孙的承载,全席的标度。无数鬼神的奠祭,精怪着上苍,无数次前跃的拷问。神母犬父,姜央枫心,山水里娟俊德儿女。成为迎客的标识,捻卷心里,那久久的膜拜。在灵魂里升腾。西江苗寨的心跳,诉说河谷坡上,苗家儿女变迁的风骨。叠嶂的吊脚楼哟,你曾牵绊了,多少怀情的男子笑声如旧。成为桃园的美景。陶渊明似曾在,是苗家少女,载舞的节拍吧!山门前迷惘的竹海,拦门酒的韵里,眼神里的故事。姑娘的心海,世纪徜徉。坡脚寨的风,无根的抚着。芦笙欢快的潜响。刀山火海的渊源,醇净了,南花绣娘的笑——灯光潜影了,远山的红叶。把岁月拉长。把月亮皎洁。大簸箕苗寨上,吊脚楼前的女子,男孩的情。成长的速度。“子正人统”的奠量。鸳鸯的糯米粑,程式苗家的新娘。锦簇溢彩的衣裳,旖旎成风景线。五次迁徙,磨难成百褶裙的,每道印痕。已殿造成时尚。甲骨文的魅力,苗家儿女的历史,苗寨的黄昏。银饰装扮了,山寨的少女,吹牛角号的男子。一段往事,随号声悠扬。

2 木鼓舞的节奏,如风起云涌,雪压霜降。号角声凄厉,狼烟四起,战鼓催人。苗家的历史,是部饱含血泪的诗篇,是段充满革命激情的史诗。

3 苗家的清泪,染寒霜,凝成冰,化作云雾,苗家的苦难,漫卷长空,积聚成雷霆万钧的力量。

4 苗家的红绣球,传递着爱情的呼唤,苗家的银佩,摇曳着幸福的旋律。

5 苗家的木楼,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那些被岁月淘洗的人们,静听生命的潮起潮落,云卷云舒。

6 苗家的芦笙,吹奏着欢快的曲调,苗家的舞蹈,演绎着火热的激情。

7 苗家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穿透岁月,震撼人心。

8 苗家的图腾,龙腾虎跃,凤凰展翅,五色云蒸,日月星辰,象征着苗家人的壮志豪情,和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9 苗家的故事,深深刻在历史的石板上,如同山间的溪流,潺潺而过,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10 苗家的美丽,如同山水画中的仙境,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从凤凰古城赴张家界,途经吉首、保靖、古丈三县(市)交界处时,有一个号称“湘西小千户”的村寨,名墨戎,即古丈县龙鼻嘴村。墨戎是苗语,意思为有龙的地方。这里居住着700多户苗族人家,是湘西最大的苗寨,也是民俗风情最浓郁的寨子,听说还是歌唱家宋祖英的外婆家。

 墨戎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远古之时,东海龙宫因争夺王位而发生内乱,闹得乌烟瘴气。有一条蛟龙早就想另立山头,便趁混乱之机逃离龙宫。东海龙王平息内乱后,发现不见了蛟龙,便下令将其捉拿归案,以身正法。蛟龙得知消息后,化身藏匿在武陵源一带的悬崖间,龙鼻在绝壁上凸起,龙眼用荆棘掩盖,龙嘴藏在下面,因而没有被龙王找到。后来当地人便将蛟龙藏身的地方叫做“龙鼻嘴”。

 寨子入口处横卧一块龙形的石碑,正面有“墨戎”两个大字,背面刻有《墨戎记》。伫立石碑后面的小平台,河对岸的墨戎苗寨全景可尽收眼底: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青瓦房,草木葱茏、延绵起伏的山峦,绿水悠悠的墨戎河,花鼓林立的河岸,长龙般的永吉高速高架桥,全都汇集在同一个画框中,真可谓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相融共生。

 越石桥过了河,进寨要通过挂着“竺璀”匾额的风雨长廊,一时弄不明白竺璀的意思,后来才知道这是寨门的苗语。重檐翘角、灯笼高挂的长廊中,几位穿着苗族盛装的姑娘,拉着彩带把我们给拦住了,需要对歌喝酒才可放行,这苗寨游览中的老把戏也难不住谁,一位女游客唱了一首《只有山歌敬亲人》,婉转悠扬的经典歌曲为大家打开了通道,那香甜米酒当然由歌者独自享用了。

 走进了山寨,在狭窄的山道上,又有两个盛装打扮的苗家姑娘堵住去路,这次不是请你唱歌喝酒,而是要你陪她俩拍个照,与美女合影这等好事何乐而不为,大伙依次与两姑娘拍了三人照。离寨时姑娘笑意盈盈地拦在寨门口,用合影的靓照与大伙换钱。你说,这赚钱的套路算不算温柔的一刀?

 墨戎苗寨前临碧水,背依青山,民居都系木结构的房屋,片石垒成的墙体,小青瓦的屋面,长长的房檐,狭窄的院子,颇具年代感。寨中路巷迂回曲折,纵横交错,依山就势,忽高忽低,在寨子中转来转去,如入迷宫,没人带路,我恐怕自己走不出村寨。

 在墨戎短短的半天时间,无暇作深入的探访,但最有特色和趣味的跳鼓、长拢宴和巫傩绝技,已留给我难以忘怀的印象。

 墨戎的“跳鼓”节目《苗族四方鼓》颇有名气,曾赴台湾参加第二届“守望精神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文化交流活动,还曾参加过上海世博会的表演。“跳鼓”也称“苗族鼓舞”,意为“边跳边鼓”,这是苗族将击鼓和跳舞结合起来的一种古老的祭祀性舞蹈。在就餐前的空闲时间,一群墨戎的苗族大姐表演了这原生态的舞蹈,她们形体虽不婀娜,舞步也并不轻盈,但身姿矫健,洒脱奔放,那红绸飞舞、鼓声激昂的场景,真情演绎了苗民庆贺丰收的喜悦心情。最引人注目的那只奇特的四方鼓,四面蒙皮,4人面对各自的鼓面,一边敲鼓一边起舞,把人看得眼花缭乱。大伙都说只见过两面蒙皮的鼓,这四方鼓见所未见。据说以前四方鼓只会在苗家重要节庆时出现,平时很难见到,我们邂逅墨戎,能亲眼目睹四方鼓和“跳鼓”,可以说眼福不浅。

 “跳鼓”刚结束,大姐们又接着跳起了竹竿舞,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中,在竹竿分分合合的瞬间,她们敏捷地进退跳跃,洒脱自然地跳出各种优美的动作。一些游客看得心动,也纷纷加入舞者的行列。初跳时有人被夹脚,有人被绊得踉踉跄跄,后来也许是掌握了节奏和规律,在“点、点,跳、跳、跳”的口令声中,大伙跳得都挺欢挺顺的。

 中餐吃的“长拢宴”,又称长桌宴。以长桌摆成长长的一列宴席,是苗族宴席的崇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传承了几千年,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满月酒以及村寨重大喜庆节日的宴饮活动。现在被移花接木用在旅游团餐上,不过形式稍有不同,每10人配一张长桌,不像正式的长拢宴那样,桌子会连接成几十米长。我们一长溜地坐着,在长桌头尾的人夹菜不大方便,但能经历如此的民俗,也挺开心的。再说饭菜质量还算不错,不光饭给吃饱,菜肴不够时也可拿空盘子去添菜,几位热心的游客就不厌麻烦地跑来跑去,为大伙添加了好几道菜肴。吃过这么多的旅游团餐,这还是第一次遇到可以自己加菜,众人纷纷赞许好客的墨戎。

 在墨戎我们还见识了源远流长的苗族傩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傩技是古代驱逐鬼蜮的仪式。傩技中有“上刀梯、下油锅、踩铧口、吃火”等绝技绝活,独具特色,神秘莫测,充满惊悚奇险,会让你目瞪口呆,叹为观止。

 在一座木楼里,一个瘦小羸弱的巫师为我们表演“仙人合竹”的傩技,能近距离地观看傩技大家比较兴奋,但都怀着敬畏之心,谁也没有说话,全场静悄悄的,显得特别的肃穆。巫师先是邀请一男一女游客为他助演,一对天性开朗的中年夫妻主动请缨抢到这活。巫师拿来已经剖好的竹片,要他俩对面而立,左右手各拿竹片的一头,放置腰的两边夹住腰身。助演的夫妻体型几乎同一个模胚,肩宽体胖,腰身如桶,竟然说找不到自己的腰,这句诙谐的闲话差点引起哄堂大笑,好在大家生怕触犯神灵旋即禁声。大师烧纸化符,口中念念有词,一手不停地摇着司刀,一手不停地画符,大伙屏气凝神地盯着两片平行的竹片,突然发现那竹片慢慢地向内弯曲,中间部分竟然奇迹般的贴在了一起。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出现这种现象,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后来在武陵源观看《烟雨张家界》演出时,也有巫师在台上成功上演了“仙人合竹”和“秤杆提米”的傩技,这也许是目前还不能用科学可以解释的。据说湘西最绝的傩技是“赶尸”,用符咒作法,能驱动尸体自己行走,让客死他乡的游子尸骨还乡,魂归故里。如此恐怖诡谲,当然不可能现场表演,只能听听而已。

 沿墨戎河离别村寨,悠长的河畔每隔一段便立着一面花鼓,浅**的鼓面,大红色的鼓框,在碧绿河水的衬映下,别有风韵,分外壮丽。相信这个具有“苗族花鼓之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传统村落”称号的墨戎苗寨,在激越高亢的鼓声中,将以崭新的面貌阔步新时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0903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8
下一篇2023-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