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第1张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现在这个时候,你会有怎样的计划呢?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1

 一、教材分析

 这学期高一学生的教材为苏教版必修一全本和必修二的前三个专题。每个专题一般由导语和两至三个板块组成。导语对专题内容作扼要介绍,每个板块再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专题的人文内涵,同时提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具体要求。每个专题都配有写作部分,既有写作指导也有提供选做的作文题。教材各专题涉及青春、读书、梦想、人与自然……等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与母语文化之间,自然之间,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二、学情分析

 高一上学期,是高中学段的开始,是初高中衔接的重要阶段,也是高中三年语文学习的黄金时段之一。为了让学生顺利实现初高中的过渡,掌握高中语文学习的思路特点,热爱并投入地学好这门课程,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好这段时间,培养出基础扎实、能力过硬、素养较高的学生。

 三、教学目标

 高一语文教学要注重三性:趣味性、基础性和能动性教育教学的趣味性。采用多种活动方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学习。注重教育教学的基础性。研究所教课文的重要基础知识,争取抓得准,不遗漏,落实好。要以后娘之心狠抓基础落实不放松,基础基础再基础,落实落实再落实。

 四、提高质量措施

 高一教学三条主线:基础知识线、课文讲读线、阅读写作线

  1很抓字词、背诵、翻译等基础知识的落实。

 (1)在学习课文时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

 既然我们的主要学习材料是课本,那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三大基础知识——字词、背诵和文言翻译,利用背诵、默写、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加以落实,一定要抓牢抓死,不留死角。可以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可以在和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背默基础知识,可以在课堂学习中一起学习基础知识,可以在练习中练习基础知识。这是保证高一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2)利用“基础知识天天练”搞好基础练习。

 语文基础重在积累,语文能力重在运用。积累要天天进行,运用也要日日实施。

 “基础知识天天练”系列材料,用B5纸印制,保证每天一张,涵盖字音、字形、词语、病句、标点、翻译、默写等基础知识,训练时段10分钟以内。按照分总的思路编排,先对各个专项进行分解学习与训练,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知道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在各类材料中学习时能做到有的放矢,然后进行综合训练,检验其综合能力。

 2积极开展读书、纪念、战争、自然、艺术、科学、社会等专题阅读,做到读写一体化。

 读书能开拓视野,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这毋庸置疑。课程标准要求选好书,读好书,明确要求至少读5本以上的名著及其他读物。高一就要完成这一任务。上学期至少读完两本名著。目前,海量阅读已取得上上下下的共识。在此大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阅读活动,搞好阅读。

 3课文讲读要灵活,基础与阅读并重。

 注重课文研读。

 《世纪金榜》导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的配套学案,要引导学生充分自学,该读的要读,该想的要想,该写的要写,该讨论的要讨论,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充分展示,充分训练。当堂测试题主要针对每课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训练,精心设计,适当拓展,巩固延伸,真正使学案与学生完整的学习流程相吻合。按排序表及时精心地制作学案,定稿前组内讨论,定稿后须经备课组长审核。

 五、备课组活动安排

 如集体备课、公开课、专题讨论、晒课、磨课等等的活动时间、主题、主讲人、参与人员等

 (要有体现新课程学习、理念、选修课开发的内容,建议安排在专题学习中)

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2

 一、 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互动课堂,效率课堂”为准绳,以问题教学法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认认真真研究教学,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

 二、 工作要点

 (一)备课安排(主备老师及课文)

 1、要求

 本着互助协作、资源共享的精神,备课组集体备课。但各有分工:一人主备,主备人提供教案、课件及相关资料(或资源);备课组集体讨论。在共性化备课的基础上,努力发挥个性化的教学特长。

 活动时间: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如果时间不够,顺延到第二节)

 2分工

 庄xx: 《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促织》、《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主备周次:2、6、10、14、18)

 马xx: 《跨越百年的美丽》、《合欢树》、《邂逅霍金》、《双桅船》(另:《种树郭橐驼传》、《病梅馆记》、《群英会蒋干中计》)(主备周次:3、7、11、15、19)

 李xx:《边城》、《诗经蒹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诗二首》、《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主备周次:4、8、12、16、20)

 刘xx: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最后的长春藤叶》、《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香菱学诗》、《一碗阳春面》、《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主备周次:5、9、13、17、21)

 (二)每日(或每周)必做

 宗旨:增长学识、提升素养、培养习惯,为人生打基础。

 1、每日一诗,每日一句(名言格言警句)。要求工整地抄录在诗词名句积累本上(尽可能背出),并作简要评析。(必做依据:①加强诗词名句的积累②充实人文素养③训练书写)

 2、每日一读一听一看一剪。一读,即读报刊;一听,即听新闻广播;一看,即看有一定品位的电视栏目,如“百家讲坛”等;一剪,即剪报。(必做依据:开阔眼界,丰富生活,增加积累,增长学识)

 3、每周演讲。每周3位同学演讲(按学号排序);或将全班分成每4人1小组,进行口头作文(由各小组选题、备讲、做课件、展示……)。学生与老师当堂评议。(必做依据:①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展示自己②培养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③增强互助合作意识。)

 4、每周荐文。每周由一位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一部名著或一篇美文,并说说推荐的理由。(必做依据:丰富知识,增加阅读量,增强阅读兴趣,提升赏析能力)。

 以上诸项,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予以调整或增删。

 (三)作业设计

 1、课内作业。每课作业由该篇课文的主备老师提出,经讨论后确定。

 2、拓展训练(含每周一练或单元训练)。主备老师分工如下:

 现代文部分:刘xx主备 1、4、7、10、13、16、19周

 诗词部分: 庄xx(或马xx)主备 2、5、8、11、14、17、20周

 文言文部分:李xx主备 3、6、9、12、15、18、21周

 各主备老师负责各部分的选题、出题和试卷的分发。

 3、月考

 经备课组统一商量,精心拟题;每次月考由一位老师主要负责出题、交付文印、密

 封、分发及试卷的分析评价。

 第1次月考:刘xx主备

 第2次月考:李xx青主备

 第3次月考:庄xx(或马骉)主备

 第4次月考:刘xx主备

 4、期中考试前各位老师出一份有一定质量的高考试卷。

 5、作文

 (1) 以“十六岁,我想说……”为题,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

 (2) 学习写作知识短文《调动你的积累》,作文选题见课本P144-145。三题任选一题。

 (3) 将《最后的长春藤叶》改变成课本剧(自编自演);或写一篇有关“世界三大段篇小说之王”比较阅读的读书笔记。

 (4) 尝试写一首新诗,或写一篇诗歌欣赏的文章。

 (5) 学习写作知识短文《写出你的独特感受》,作文选题见课本P151-152。任选一题。

 (6) 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写一篇有关陶渊明或柳宗元的述评(见第98页)

 (7) 就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一股所谓“戏说名著”的热潮,写一篇文章,谈出你的思考,与他人交流。

 作文训练应有一定的序列,本学期的序列是“调动积累”和“写出独特感受”。当然,各位老师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上述序列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增删。

 三、公开课安排

 本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开设一堂公开课。安排如下(暂定。如有调整,以当时为准):

 李xx:区级 《边城》 (9月21日 ) 第4周 周4(下午)第6节课

 刘xx:校级《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1月24日 )第13周 周5(上午)第2节课

 庄xx:待定

 马xx:待定

 本组每位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对外开放;组内老师互相听课,也欢迎其他组老师前来听课,并提出宝贵意见。每位老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

 四、 基本要求

 1、组内老师精诚团结、互助协作、资源共享、责任公担,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

 2、加强课堂规范意识。教师不迟到、不拖堂;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但也要教育学生力戒随意说话、随意扭头乱动的不良习惯。

 3、加强作业规范意识。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如书写清楚、工整、规范,作业按时、按质、按量,口头表达完整流畅。

 总之,对学生既要注重诱导、激发、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又要严格要求。

 以高尚的师德互励,以严谨的作风互勉,以满腔的热忱互助,努力把我们组打造成一个精诚协作、和谐奋进的集体。

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3

 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针对上学期教与学的不知,全备课组老师认真讨论后,形成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1.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选用多种教学方式,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增强他的语文素养。

 2.贯彻学校的教育目标,着眼学生整体发展,促进学生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学校的教学要求,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高教学效益。

 3.落实我校语文组一贯的教育理念,推进“大语文”学习和研究性阅读活动的开展。倡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多出研究成果,促进教师发展。

 二、教学目标及工作任务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知识视野和精神境界,引导学生热爱汉语,热爱中华文化。

 2.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为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的工作任务

 1.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继续规范学生的学习语文行为,促进学生快乐自觉地学习语文。

 2.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高效完成本期的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3.加强基础练习,改进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4.加强备课工作,通过集体备课促进青年教师的培养。

 三、教学工作

 (一)必修课

 1.阅读教学

 本学期使用的是人教社的高中语文必修2,阅读部分共四个单元,主要训练现代散文鉴赏能力,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古代散文的'阅读能力和演讲辞的阅读鉴赏能力。

 (1)进度安排

 前半期完成二、一单元,后半期完成三、四单元。

 (2)教学要求

 a.每周星期五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要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其他老师在听取这些意见后要各抒己见,细致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单元内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文章和单元要点的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2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采用课堂定时作文训练和平时练笔两种形式,两种形式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1)课堂作文的训练内容:

 a.落实教本上的“表达交流”的训练内容,重点进行描写、抒情、想象能力,训练时分项进行,要求学生逐项达标。。

 b.强化模仿与借鉴,每次作文都给学生一些写作素材和可借鉴的文章,学生可模仿和借鉴这些文章进行写作,这可提高训练的实效性。

 (2)提高学生定时作文的完成速度,在40分钟内能根据要求写出800字左右的文章。

 (3)批改及评讲要求

 a.作文要及时批改,可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

 b.重视作文讲评,通过讲评明得失,知方法。要引导学生自批自改。

 c.鼓励学生写作文后记,做自我总结。

 (4)练笔训练原则上应结合单元教学内容或学习、生活热点进行,也可让学生进行自由写作,教师可做适当指导。

 (5)本期拟做大作文4—5次,练笔10次。

 (6)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作文,在各班交流。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鼓励学生向《语文报》《朝花》等刊物投稿。

 3.资料与练习

 (1)与教材配套的教辅资料为《三维设计》。课前,要求学生借助该教辅展开预习,课后,将练习分解到每一课时,做到每课有练习,天天有作业,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随时检查督促,及时评讲。

 (2)结合学生实际,编制基础知识练习题单,作为周末练习作业和分层推进的材料。利用这些练习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突破考试的一个难点,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二)选修课

 选修教材《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1)处理原则:与教本配合,重在积累,大而化之,不求甚解,以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学方式: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

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4

 一、现状分析:

 学生文言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写作基本功不扎实。教师整体年龄偏小,教学热情有余,经验相对欠缺。

 二、工作目标:

 1、把初高中知识衔接好

 2、夯实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

 3、作文写作在记叙文方面求突破

 三、具体措施:

 1、编写出初高中衔接教材,在教学中穿插使用

 2、在课堂上,侧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作文侧重在情感上做文章

 四、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基础一般,但却有一股热情。他们在知识方面有概念的识记,却缺少真正理解,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有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基本措施

 1、对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延伸

 2、成立作文写作兴趣小组

 3、观看经典名著电视剧

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5

 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全体高一语文备课组老师在认真讨论后,形成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选用多种教学方式,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增强他的语文素养。

 2贯彻学校的教育目标,着眼学生整体发展,促进学生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学校的教学要求,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高教学效益。

 3落实我校语文组一贯的教育理念,推进“大语文”学习和研究性阅读活动的开展。倡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多出研究成果,促进教师发展。

 二、工作重点

 1、以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带动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的变革。

 2、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基石,保证高一年级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高效完成《高中语文必修1》和《高中语文必修2》的教学任务。

 3、以教学监测为基础,切实做好教学分析和评价,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4、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认真学习理论性文章和有关经验,继续做好教研工作。

 5、开展有关教学经验的交流(案例交流,教研组上课、评课,教学经验交流等)。

 三、工作措施

 1、严格备课组工作的过程管理,组内认真备课,加强语文教学研究,扎扎实实地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理论学习、备课与说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与学生辅导等活动,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益与质量。

 2、教研活动讲究实效,提高质量。备课组组活动应加强目的性,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可操作性,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力求务实。

 3、教师之间进一步团结合作,继续搜集和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资料,按教材内容排列,完成《高中语文必修1》和《高中语文必修2》教学资料库的建设。

 4、不订资料,以《阳光课堂》为主,每单元精编综合试卷统测。要精选练习,注重练习的有效性。要分层练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短期阅读与长期阅读相结合,注重定量有恒,不断积累。

 5、开设阅读课,一周一节阅读课,备课组自编《美文赏析》。要求教师树立学习的观念,给学生开书目,坚持每月读一本好书,并推荐好文章互相传阅。

 6、加强学生练字,布置学生坚持每天一张纸的练字任务,在期中考试后的第二周(第十三周)组织高一年级学生书法比赛。

 7、重视文言文和古诗教学,每篇古诗文都要求学生背诵。

 8、每次备课活动安排一位教师主讲一节教研课,课后集体讨论评议。

思路:从题目入手,结合学生预习,介绍霍金的情况,为深入阅读课文作好铺垫工作。

1、我们已经作过预习,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所了解的霍金。

学生介绍集中于两部分:

霍金的科学成就——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时间简史》,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

霍金的疾病——卢伽雷氏症,绝症。最后他的身体会象植物一样,只有他的心脏、肺和头脑仍能运行,只有思维仍然是完好的,但不能与外界进行沟通。

老师的补充:

霍金的一首诗——“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宇宙有开端吗/如果有的话,在此之前发生过什么/宇宙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点拨)我从哪里来,又往何处去?我们生存的宇宙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否有边际,是否有一天会消亡?你可曾追寻过这些问题的答案?大多数人成年后忘怀的问题,霍金等科学家却执著地追寻着……

霍金的疾病——请同学们想象以下自己若患有此病后的感受。霍金说:“我得病后的一个体验是:当一个人面临早逝的可能,就会体验到活下去是值得的。”(点拨)是什么支撑着霍金活下去并继续在科学道路上跋涉?(生答: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是的,这种精神与霍金在科学上的伟大发现一样,也是人类的一笔巨大财富。

2、“邂逅”何意?(生答:偶然相遇。)偶然的相遇却在作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文笔来邂逅这位伟人吧。

(三)以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把握课文的结构、主旨、写作特点

请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并在全班交流。

比较集中的问题:

1、为什么作者写遇到霍金时,要着重强调他“与照片上见到的一模一样”?

(点拨)请学生朗读这句句子,一遍保留这半句话,一遍去掉这半句话。

学生互相讨论感受,明确:这是一种惊喜感受的表达。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遇到仰慕已久的伟人,作者不免有不能确信之情,所以要“确认”一下。

(进一步点拨)作者对霍金仰慕已久吗,何以见得?

生答:第一小结作者写得很明确。第二小节我与博士的对话实际上也是从侧面写出霍金的伟大。

2、霍金的目光既可看作极度冷漠,也可视为极有魅力,这是什么意思?

学生互相讨论。

(点拨)可结合背景材料。

生答:这目光反映了一个与严酷命运作战的不屈灵魂,是坚毅不屈精神的反光。一个生长在鲜花与阳光中,一路顺风的人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目光的。所以作者做这样的描写。

3、当遇到心中的“偶像”时,为什么我却“呆滞”了,什么也没有做?

生答:是因为太崇拜他了,所以如此。

生反对:其实“我”当时是想拍照的,只是出于某种原因控制住了自己。书中有“摸了摸照相机”的描写。

(点拨)是什么原因呢?文章中怎么写?

生答:“或许是……”“或许是……”两段。一是感到不应该打搅这位不屈的斗士,这是对个人价值的应有尊重。另一个是当时的人们的行动感染了我。

(再点拨)当时周围的人们为什么是这样的举动呢?

生答:都是出于尊重之心。

4、“不幸”和“幸运”之说是否矛盾?

生答:不矛盾。霍金身患绝症是不幸的,但是他却能够在外界的帮助下完成对命运的抗争,因此是幸运的。

(点拨)外界的哪些帮助?

生答:两点——A、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提供了他与外界沟通的可能。B、他生活在一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环境中。

(点拨)作者更强调哪一点?

生答:后一点。书中有“更”字说明这点。

(进一步点拨)这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剑桥就是这样环境的代表。

邂逅霍金

①自从《时间筒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人争相阅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的精神和业绩,却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②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③那天下午,当我们经过剑桥河边的时候,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④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他静静地过去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现代文阅读题,希望有所帮助!

 ①我必须写写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可我难以下笔。

 ②我入学那年他已经八十岁了,不常在校园里走动了。我是在大一的尾声才第一次见到了约翰·纳什。大一末的某天偶尔在路上走,迎面走过来两个老人,男的高大而干枯,女的矮胖而臃肿,他们穿着正装,大约要参加什么仪式。我认出了男人是纳什,很兴奋地推推边上同行的朋友。他说,“早看到啦。”我又问边上的女人是谁,“还有谁?当然是他老婆。”我心里又吃了一惊,这形象与詹妮弗·康纳利饰演的美丽妻子实在相差太大。朋友看我怔怔的,便半是劝慰半是嘲讽,“年轻的时候大约挺漂亮的,现在老了嘛。说起来,《美丽心灵》里讲得他们如何神仙眷侣,其实他疯了不久后她就要求离婚,直到2001年拍了**,他们才又复婚。”两位老人从我们身边走过,步履蹒跚,一声不吭,他们间是那么疏离,既像是陌生人的疏离,又像是熟识无睹太多年的疏离。《美丽心灵》在我心中营造的那个关于爱的奇迹的泡沫就这么被戳破了,我只是看到一个寻常老人的卑琐晚境。

 ③大二春天我阴差阳错地当选了普林斯顿数学俱乐部的主席,这个俱乐部一年也就搞三次大活动:夏天派队去参加国际大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秋天组织面向高中生的普林斯顿数学竞赛、春天组织数学教授和本科学生同乐的正式聚餐。我新官上任没几天,就要办正式聚餐,前任指点我说:“你就在海报上写,‘想见见约翰·纳什的真身吗?来参加数学俱乐部的聚餐吧!’保准无数人跑过来看热闹。”我照办了,果然很快就有许多同学报名。

 ④聚餐那天是五月的第二个周末,我们包下了数学楼最高层的大厅。赴宴的学生还一个未到,我们正在摆放器皿和食物,就看到电梯门一开,出来三个人,正是约翰·纳什还有他的妻儿。我慌慌张张地去迎接他。“你是发邮件的沈**?”“是,是我发的邮件,我叫Lily。”“沈**,你好。约翰·康威会来吗?我听说他会来。”“康威教授的确回复说会来,他还说要为聚餐致辞呢。”

 ⑤聚餐开始了,康威教授没有到。我打电话去他家,他妻子说,“太不好意思了,他彻底把这事忘了。”“沈**,约翰·康威会来吗?聚餐已经开始半小时了。”纳什教授又问我。我说,不会了,他忘记了这事。“是吗。”纳什有些失落,于是我也有些失落,不过同学们个个欢欣万分,不少人在去拿吃食时故意从纳什身边经过,腼腆地打个招呼。只是没有一个人,敢在纳什一家

 坐的一桌坐下来。聚餐快结束了,纳什那桌剩下的七个位子仍然孤零零地空着。他的儿子趴在桌子上,他的妻子板着脸叉着手端坐在那里,而纳什默默地极缓慢地吃着一片肉。我看着这番景象,自责却无计可施。

 ⑥正在这时,一个女孩子走到纳什面前,结结巴巴地说:“纳什教授,我能和你合影吗?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纳什愣了愣,点点头。她站在约翰·纳什身后,甜甜地合了影,然后拿着相机,奔向自己的朋友,笑呀嚷呀,像是做了件顶了不起的事情。大家受了感召,纷纷站起来,走向约翰·纳什,自觉排起了队。突然,我同桌的数学系毕业生也站了起来,他平日里总一副愤世嫉俗、据傲不羁的姿态,这时他手里竟然也有个照相机,他自嘲似地辩解:“我在数学系混了天天被恶心的证明题虐,到头来连张纳什合影都没有,说出去不是要笑死人了?”

 ⑦我想告诉你,那个晚春的傍晚所有男生都穿着衬衫和西裤,所有女生都穿着花裙子。我想告诉你,数学楼是全校最高的建筑,数学楼最高层的大厅360度都是没有间隔的观景玻璃。透过玻璃看出去,校园美丽如画:卡耐基湖上荡独木舟的游人正在悠悠地往回划,研究生院的塔楼下几只大肥鹅笨头笨脑地在聊天,教堂和美术馆前还有很多人在拍照,而布莱尔拱门下晒日光浴的孩子们正收起毯子准备回家,那些遍布校园角角落落的几千只灰色和黑色的松鼠们呢,它们恐怕又在忙活着筹备寒冬的一场盛宴,或许能从这个食堂偷一只甜甜圈,从那个寝室偷一块巧克力……我们排着队等着和纳什拍照,顺便透过观景玻璃张望着校园的一草一木,而夕阳也张望着我们,大家的脸上身上都覆盖着玫瑰色的光晕。我想告诉你,《美丽心灵》里那让人动容的授笔仪式完全是导演的杜撰,可是,那个傍晚,在数学楼顶层排着队等着和纳什教授合影或谈话的年轻人们,他们的结结巴巴、推三搡四,难道不比那个子虚乌有的授笔仪式更让人感慨?“纳什教授,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

 ⑧纳什教授已经从疯癫康复了;或者说,自诺贝尔奖和《美丽心灵》后,不再有人觉得他的不正常是件非纠正不可的事情。而他还是孤独的,学生们不敢和他讲话,更别提和他一桌吃饭。但是,那个晚春时节为纳什排起的长长队伍,还有诸多类似于这样的温暖的轶事,大概就足够支撑着他保持淡泊平和,度过自己的晚年。

 ……

 ⑨上周二,约翰·纳什教授在我所选的博弈论课上做客座演讲。“我想讲讲纳什均衡的历史。”四十分钟里,他一直在讲他

 所写的几篇论文,太深奥了,恐怕学生中没一个能听懂。可是这不妨碍整个教室坐满了听众,不但有选这门课的学生,还有旁听者闻讯而来。

 [注]约翰·纳什,著名经济学家、博弈论大师。他提出的纳什均衡理论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传记被改成**《美丽心灵》。2015年5月24日,约翰·纳什夫妇遭遇车祸逝世。

 7第②段中作者写**《美丽心灵》中的情节,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8对本文④⑤两段的描写,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纳什一家的最早赴宴表现出纳什的严谨性格,也隐约反映出他日常生活的寂寞。

 B纳什反复询问康威教授是否会来,显示出他对同事的关心以及对康威教授的重视。

 C写康威教授的失约是从侧面来表现纳什对聚会的重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失落。

 D作者用一组动作描写表现其儿子的百无聊赖、妻子的恼怒以及纳什的落寞凄凉。

 E餐桌场景呼应了上文,进一步表现了纳什的凄凉晚境并为下文的拍照场面蓄势。

 9辨析文中两次出现的“纳什教授……我真的——我觉得——你真伟大!”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⑦段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校园美景图,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联系全文,简析作者“难以下笔”写约翰·纳什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邂逅霍金》中葛剑雄否掉了自己想给霍金拍照的念头,而本文作者却肯定了一群年轻人与纳什合影的行为。两者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7用《美丽心灵》的美好故事与眼前所见的纳什夫妇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震惊与失望。同时也为下文将**中的`授笔仪式与现实中的拍照场景对比做了铺垫。(3分)

 8B(2分)

 9第一处反映出那个女孩子对纳什的崇拜和她面对纳什时的紧张激动;第二处是用强烈的语气表达学生们对纳什发自内心的崇敬,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面对这个向“纳什致敬”的场景时由衷的激动与感慨。(4分)

 10通过运用比拟/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景角度的变化等(比拟的修辞手法。如“肥鹅笨头笨脑地在聊天”,松鼠们在“忙活着筹备”“一场盛宴”,夕阳“张望着我们”,生动而又充满情趣。/虚实结合。实写了校园中的游人、孩子、肥鹅,虚写了松鼠们的忙碌,既生动,又让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动静结合。由校园黄昏游人的悠然、动物的忙碌,转为静静等候的排队的人们脸上身上的玫瑰色的光晕,增添了画面的悠然宁谧。/写景角度的变化。由俯视与远景描写,转为平视与近景描写,立体、全方位地表现出校园美景。)刻画了黄昏的校园既生机勃勃又宁谧悠然充满温情,烘托了学生们和纳什排队合影的感人一幕,表达了人们的纳什的敬意。(任选一个角度即可,4分)

 11“难以下笔”一是因为纳什形象的复杂难以概括。他既是伟大的数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又曾患精神疾病陷入疯狂;既受众人敬仰又孤独凄凉。二是因为作者对他的了解毕竟不多,难以全面反映。三是作者及他人对纳什的情感的复杂交织,既又崇敬赞美又带着怜悯嘲讽,一言难尽。(写出两点即可,4分)

 12并无矛盾。可从写作意图的不同(葛剑雄是藉此反思对名人过分好奇的干扰之举,呼唤平等、尊重的社会环境;本文作者是反映学生们对纳什的敬意,藉此表现纳什更需要人们的关注和温暖)、写作对象的差异(霍金的高度残疾所导致的形象不该随意曝光在镜头前,他对宇宙空间与时间的思考使他超越了对身边人事的关注;而纳什的人生颇为曲折,晚景孤独凄凉)、场景的不同(与霍金是在路上的偶遇,表现的是周围路人对霍金的态度;写纳什是在特定的聚会场合,表现的是与会学生对纳什的态度)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3分)

我的父亲爱迪生 12、 ①划定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说明了人物的主要经历。 ②勾勤出人物的总体形象,暗示了人物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 13、“脱俗”只能说明人物不庸俗、与众不同,但不能说明人物的伟大。 “入圣”既能说明人物与众不同,又能说明其伟大与杰出。 14、 ①突出人物无比的勇气和决心。 ②告诉人们成功来之不易。 (人们往往只看到伟人辉煌的一面,而忽略了其奋斗挫折的一面,而正是奋斗挫折才更能体现人物超人的勇气以及与困难作斗争的不屈精神,更能激励启发他人。) 15、“从没退休”强调的是爱迪生一直“坚持工作”,这是原因、是重点; “不怕老”是说爱迪生还保持着良好的心态,这是前者的结果、是次要; 调换之后主与次、因与果就颠倒了,人物形象也就打折了。 16、 ①同:“灯灭了”、“巨星陨落了”都是象征委婉的用法,既突出了爱迪生的伟大,同时又表达了人们的惋惜之情。 ②异:“灯灭了”内涵更丰富,指爱迪生贡献之大(特指灯的发明),与前文相照应。 ③ 一语双关,表明了作者独特的构思与表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1414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0
下一篇2023-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