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李白
恍惚之间,我回到了公元756年,在长江边的庐山上,我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在没有遇到老者之前,我只知道与邻居家的小孩子一起嬉笑玩耍,一起捉蝴蝶,一起追逐打闹,不知道什么叫学习
直到有那么一天……
我独自一个人走在山间小道上,看着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闻着野花散发出来的阵阵花香,我深深地陶醉在其中
像是深秋幽谷里传来的风声,苍苍悲伤的古琴声响起,接着是哀婉的歌声好悲伤的啊!不由自主地,我往前走了一会儿,看见在一个草亭里,坐着一个白发老者,他正在怅然地弹奏着古琴,悲伤的曲调直冲我的耳膜几分钟后,那老者唱罢,又捧起一只酒杯,豪爽地喝了下去从这位老者的外貌来看,他几乎已年过花甲了
我胆怯地走了上去问道:“请问,这位老者怎么称呼”老者看了看我,说:“我乃李太白,人称诗仙,但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现在已经隐居这山中了”啊,老者的这番话惊得我差点没回过神来,他就是“诗仙”李白啊!我目瞪口呆地说:“那……那……那请您给我做一幅画,好吗”他立即拿出笔墨纸砚,铺展开来,面对庐山的瀑布,他挥笔泼墨,不一会儿,庐山的样子出现在这张纸上,画上的庐山瀑布是那样逼真,真没想到,李白的画也这么惟妙惟肖,我再一次被震撼了!
这时,他遥望着磅礴的瀑布,脱口而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老者在作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多么气势恢弘的一首诗啊!
“这题目可要好好想想”老者捋了捋胡子,一边自言自语,“看!”他摇了摇头,看来“看”这词被否认了“望!”老者精神焕发“对,望瀑布!望——庐山瀑布!”老者话一说出口,就立马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望庐山瀑布》我站在一旁拼命地鼓掌
告别了老者,这次,我带回了最大的收获——诗配画《望庐山瀑布》从此以后,我又过起了快乐的日子,写字和绘画成了我最大的乐趣!
泡茶,成了我工作时唯一被允许做的与工作无关的事,所以除了自己本身对茶的喜爱外,还有就是乐于沉浸在规则以外的事情中。苍白无味的工作程序极易把人们高涨的情绪拉的很低,但当我弯下身子,满心欢喜地拉开满是茶叶的抽屉时,仿佛拉开了工作中的另一幅天地,这里装满了我和茶叶的故事。
四年前我同其他怀揣着梦想的青少年一起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小城市,城市虽小,但却蕴藏了巨大的宝藏——武夷山。
工作的第一天,我就领略了这座宝藏给人们带来的甘甜,一杯岩茶下肚,彻底被这种**的液体所打动,在开水中几经沉浮的叶子,却呈现出如此曼妙的甘醇,我被折服了,也爱上了这种味道,每在工作之余,总是喜欢围着老师傅不停的问呀问,他们也毫不吝啬地把他们关于茶叶的知识讲给我听,他们讲时倍感骄傲,我也听得入迷。老师傅看出了我对茶叶的喜爱,就换着样儿的给我泡不同的茶,蹭茶之际又受益匪浅。从那时起,茶叶的千滋百味深深地触动了我,也激发了我对茶叶探知的渴望。
于是,第二年春天,我把这样的渴望和对茶叶的热忱一并装进了背包,走进了那座宝藏。
苔藓蔓延,流水淙淙,山水花木间充斥着甜美的茶香,深深地吸上一口,不舍得呼出,静静地感受茶香在体内里回荡。一口深山的空气,远比喧嚣尘世中的两口更令人沉醉。
来之前约了当地的一位朋友也是我此次行程的领路人,他爷爷就是做茶的老师傅,自己也经营着一家门店,有着位置极佳的山场。论山场位置的重要性,就好比今天城市的几环,最中心的就那么几片地,好比今天北京的故宫,这里产的茶,叫正岩。再大点就算是三环以内,整个武夷山景区就都包括在内,然后由近及远依次排开。由于中心的岩茶产量较少,后来索性就把三环以内的都叫正岩,但三环以外产的茶说是正岩的也是大有人在,就好比你在河北石家庄买了一套房,硬说是北京50环,那也没办法。
因为他家的山场在三环以内,也就是景区里,正常情况下,进景区肯定是要门票的而我们不正常,所以不用门票。更确切的说,应该也不是我们不正常,把你家围起来供别人参观旅游,你回家还用买票吗?于是,我们一路欢歌一路笑语进的了景区。
此时,正值采茶季,沿途的风景不仅有一座座巍峨的青山迎面而来,也有一车车载着流逝青春的采茶姑娘。她们一如迁徙的候鸟,在青山凝翠间,茶青淡黄之际出现,满脸写着人间烟火,世情风俗。
再所见所感中,我们到了茶厂,几位师傅在辛勤的作业,朋友招呼了一位师傅,示意来了客人,过来喝杯茶,顺便休息一下。老师傅抽动了脸上沧桑的肌肉,冲我笑了一下,算是打了招呼,又看了一眼我朋友,摆摆手表示自己的活还没干完,茶就不喝了。又转身继续揉捻着茶叶。朋友也和我解释说,最近是所有茶厂最忙的时候,有的师傅甚至二十几个小时都不能睡觉。
他们紧张的忙碌着,怕的不是时间的流逝,而是害怕遗失了最美的味道,谁能第一时间把握住地平线上冒出的嫩芽,就能把这美好的味道,统统揉进一整个春天。
从茶青的采摘到炉火中烧的碳焙,再到世人的唇舌,喝进去的是茶,品出的却是青春,是沧桑,更是世代茶人的梦。我们喝着,聊着,聊得越发深入,心中的想法就越发清晰。如此奢华的味道,应该风靡我的家乡,浸润更多人的唇舌。我想我不是唯一有这样想法的人,而是万千有这样想法人中的一个,虽然渺小,但也一直坚守着,坚守久了,就从想法变成了梦想。
如果算上这个春天,已经是第四个春天了,以前是喝茶,也算品茶吧,而现在是读茶,单纯靠味蕾神经间的相互碰撞,难以激发茶叶背后的辛酸。以前喝茶,觉得是一杯有滋味的水。所以生活总是平淡无奇,如今读茶,觉得是一种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历练,所以生活多了一种追求。
在两厘米的绿色生命中,都能蕴藏如此巨大的能量,我们生而为人又何尝不能呢?现在我明白了,这座宝藏远不是人们所看到的山,摸到的树,喝到的水,也不是品到的茶,而是茶这一生留给人们的无尽思考。读茶,你能读懂几分,你就是几分。
拉开的抽屉,现在可以关上了,工作还要继续,我与茶的故事也在继续……
作者:纪天才
山有山的雄伟挺拔,水有水的妩媚柔情。焉支山是一幅油画,远观比近看更和谐、丰韵,充满遐思,多了美感。
焉支山是一部厚重的穿越 历史 的作品,坐落在河西走廊蜂腰地带的甘凉交界处,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0公里处,东西长约34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自古就有“甘凉咽喉”之称。焉支山主峰百花岭,海拔3978米,也是距县城最近的原始森林。
焉支山又叫胭脂山,因山中生长一种花草,其汁液酷似胭脂,山中妇女用来描眉涂唇而得名。景区内松柏常青,草木葱茏,蜂飞蝶舞,鸟语花香,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有河西“小黄山”的美称。
焉支山载入史册已久。先有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年轻将领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进,过焉支山,击败匈奴,夺得河西地区,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交往的通道,自此,焉支山成为胜利的象征而载入史册。后有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西行,为了统一河西地区,对伯雅、吾吐屯等西域27国实行怀柔安抚政策,并御驾西巡张掖,颁诏下令27国君主使臣前来焉支山朝见,隋炀帝在山丹焉支山举办“万国博览会”,因此焉支山有了“国博故里”“世博圣地”之称,使焉支山成为世界博览会最早的发源地而闻名天下。
初夏时节,是焉支山一年中最勾人心魄的季节。明净的天空,醉人的阳光,满目皆绿。山挺拔俊秀,五彩斑斓;水多情柔润,静静流淌,宛如仙境。
从山丹县城出发,行驶大约2小时就来到了“果子沟”入口处。“果子沟”是进入焉支山的必经之路,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顺着果子沟一路走来,焉支山入口远远映入眼帘。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焉支山就是水草茂盛的天然草场,古老的游牧民族氐、羌、月氏、匈奴等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也是古代游牧民族妇女搽抹胭脂原料红蓝花的重要产地。据传,那时匈奴诸藩王的妻妾多从这一带的美女中挑选,匈奴语称各藩王之妻叫“阏氏”,“焉支”或“胭脂”是其汉译的谐音,焉支山因此而得名。
舍车步行,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哗哗的小溪流水带着浓浓的夏意一路欢唱着,而不远处的树林间偶尔传来游人和孩子们的嬉笑声,使整个山谷形成动静结合的美。远景、近景层次分明,像一幅流动的山水画,人在画中,画在心中。在两山对峙的峡间,一泓清泉淙淙流淌,清澈见底,水间许多大石当流,吞吐成音。夹峡松山,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松林间一些低矮的灌木生出各色杂花,星星点点掩映在枝头,耀得让人心醉,世外桃源般的清爽让每一个人沉醉。
我们一行人沿焉支峡步行上山,开始道路平缓,一路山水相映、流水淙淙,随着山势上升,林木繁茂、曲径通幽。和友人欣赏、拍照时,我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与山水有关的诗词成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相连、山水相依、千山万水、高山流水、青山绿水、依山傍水、山重水复等。可见,山水河流、林木大地构成人类生存于其中且须臾不可分离的大自然。进入这样的山水间,令人全身放松、浑然忘我。
前行的路上,满目翠绿,郁郁葱葱。山脚下的野菊花在微风中摇曳,轻盈的小蜜蜂刚落在花瓣上,吸吮着花蕊,忽然之间又飞得无影无踪!一只花蝴蝶趴在草坪上一动不动,仿佛在思考什么,或许是飞太累了,想停歇一会儿。
一边前行,一边听向导给我们介绍。焉支山景区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其中有杨四郎泉、西北民族风情苑、玉皇观、万佛塔、隋炀帝行宫,钟山寺、百年焉支松、焉支玉溪、万寿岭等,每处风景都有耐人寻味而又不一样的精彩。
随着海拔升高,大家脚步沉重缓慢,看着通往遥远树林不见尽头的道路,愈发感到信心不足,友人们相互鼓励,一路前行。直至听到一声悠长独特的木鱼声,静寂空灵中,气喘吁吁的我们终于来到了钟山寺。钟山寺,原为宁济公祠,又称后寺。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玄宗李隆基诏封焉支山神为宁济公,即安宁匡济的意思。该祠立于悬崖,依山势立柱,石道索绳为径。攀登其上,远眺四面,山中山外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从钟山寺走到玉皇观,路况相对平缓,有点下山的感觉。不想这一峰回路转,面前极其开阔,山峦叠嶂郁郁葱葱,而我的目光却被平缓而翠绿的山坡上悠闲吃草的黄牛吸引,忍不住多拍了些照片。
来到玉皇观,这里香火旺盛,是远近闻名的朝山圣地。每到农历六月初六,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这里朝山观景,避暑消遣。楼、阁、亭、榭、塔、坊、游廊巧妙布局,依山造势,以林掩幽,飞檐翘角,画栋雕梁,达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出玉皇观,来到万佛塔。万佛塔是具有隋唐风格的殿塔建筑。大殿彩绘斗拱,疏朗宏大,出檐深远。塔高49米,塔基四方八角,重楼七层,设计精巧,气势恢宏,登塔观景,美不胜收。
继续前行,一条奇峰耸峙,碧水潺湍,花木葱茏,云蒸雾罩的风景谷闯入我们的视线,这里就是神仙斋。初见步道,顺着山势,蜿蜒曲折,延伸向上,一眼望不到头,让人望而生畏。抬眼望去,给人的感觉就是在不断爬山,步入其中,也确实如此。
一路向上,踏上木栈道,深**的栏杆和楼梯,在高大的绿树映衬下显得格外好看。身边已经没有了人声,只有来自山间的风在耳畔呼呼作响。幽静的步道,挺拔俊秀的苍松,满坡绿草簇拥在各色的野花旁,在微风中摇摇曳曳,煞是好看,让人忍不住继续往前 探索 。
来到神仙斋可以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感受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据传说,在上古时代,西王母曾在焉支玉溪里的神仙坪和瑶池边设宴,款待西巡途中的周穆王。
在林间步道曲折前行2小时后,终于来到了焉支山顶的百花池边。百花争奇斗艳,山花四野相闻,松柏掩映,流水潺潺……绕百花池缓步,层林深处的寂静和着布谷的鸣声由远而近,我眼前的景物本已是江山如画了,“祁连雪皑皑,焉支草茵茵”如诗的景象又在我心头涌动。
焉支山下是很难尽收眼底的一片大草滩,纵目眺望,可一览河西走廊千里通衢,俯瞰群山夹峙、万山奔涌之壮观气象。看山峦起伏,若翔若舞,四方绕云,八面来风,尽从眼底而过,令人顿生万千感慨!
时过境迁,当年万国博览会的胜迹已荡然无存,一代枭雄曾经拥有的威仪与辉煌早已遁入逍遥,唯有山顶寺庙的清脆钟声伴随着飘渺的云雾依稀能唤起人们点滴的遐思,让人追寻它的已不仅仅是它显赫的 历史 ,还在于它碧峰千绕、松柏交翠的奇妙风景。
焉支山是一处看不够的风景,一部读不完的史书。焉支山,山山有故事,水水有传奇,一棵树,一个传说;一块石,一段 历史 。可谓一山故事一山歌。这故事、这歌都在静静地等待着你来品读、聆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