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篇摘抄

名家名篇摘抄,第1张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作者首先交代了作者去荷塘的时间和缘由。开头就说出这几天“颇不宁静”的内心状态。“颇”字是对不宁静心情的强调。下文中作者思绪翻飞,神驰万里,或行或止,或喜或愁,都和这“颇不宁静”的心情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一句是作者进行艺术构思的焦点,也是《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文眼。 它以强烈的直接抒情开始,将淡淡哀愁流露在字里行间,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vfY5g-nmD12jWjibqbofA

pwd=utid 提取码: utid    

以前听老人说,结婚一年到六十年都有特定的意义,我与媳妇结婚两年,上度娘搜索一番,为棉婚,虽然离金婚钻石婚还有几十年的时间,但生活的仪式感还是不能少的。现已立秋,末伏也过去了,趁着还是现在还是二人世界,又是棉婚纪念日,计划了这次初秋之旅,暂时还没有想好目的地,只是订好了“深山”里的一间民宿,打算在民宿再看下一步计划。

民宿是媳妇在某点评上看的,上看里面的环境还不错,也不问问路线,好不好走,毫不犹豫的就下单了,女人消费起来果然是没有理智可言的。 去往民宿只有一条很窄的乡间公路,就算我是个十年老司机开起来也觉得费劲,好在我们家宋Pro是有360全景影像的,能观察到周围路边的情况,免得路太窄刮蹭到爱车。道路交通识别也算是帮上了大忙,让这崎岖的山路之行还算顺利。

还好不负众望,这个民宿的环境确实还可以,不然真不值我这一路提心吊胆的开车。 隆重介绍一下,这是我家美人。

只要不开车,媳妇上车就会睡觉,原本是叫她在前排放倒座椅休息的,但是她觉得宋Pro的车宽有1860mm,后排座椅的长度也足够她在后排独自“葛优躺”,就独自上后排睡觉去了。看她睡得这么香,是很舒服没错了。

叫醒媳妇后,她看到民宿的环境还挺开心的,明显对自己的眼光很满意,全然忘记了当时冲动下单后的懊恼。

民宿里外都能停车,我们选择了里面的停车场。开进来后发现民宿里发现另有乾坤,房屋几乎都是木头所制,并没有现代的青石砖瓦建筑,但木制房屋并不显粗糙,反而精致得很,把宋Pro停在中间,忍不住连拍几张照片。

拍照当然不能忽略了我媳妇这个主角,毕竟这次外出是为了我俩的棉婚纪念日而计划的,香车美人都在身边,也算是人间美事一桩!

这个民宿的装修风格偏日系,不止媳妇喜欢,我也觉得很Nice,这可是唯一一次冲动下单并且没有踩雷的地方,必须多拍照纪念纪念。

里面的风景也不错,进入秋天了,花花草草都还长得特别好,喝茶休闲的地方也没得说,难怪订房的时候没剩几间了,估计都是慕名而来的吧。

老板说这只猫叫小千,总觉得这名字很是耳熟,之后媳妇提醒我说,年前陪她去**院看的**《千与千寻》里的千寻,在汤屋就叫小千,哈哈,原来如此。 原本是打算到达民宿之后就考虑下一步计划的,把民宿逛了个遍之后,媳妇当即决定,留在民宿里放松吃喝,撸撸猫玩够了之后再说。

媳妇是个待不住的性子,在民宿呆了大半天,还是决定开车出去转转,找了个网红景点,说走就走。从民宿出去有一段还算宽敞的路,媳妇决定做一回人见人怕的女司机。

是女司机没错,但是架势还是要拿足的,调整好座椅位置,手握方向盘“老司机”范儿还是有吧?其实媳妇的技术还可以,因为平时外出应酬喝多开车的任务都是交给她的,而且宋Pro的方向盘轻盈好掌控,开起来不费力,媳妇还是可以驾驭的。

都说侧颜最美,那就以媳妇的侧颜照镇楼吧! 初秋凉爽的天气,棉婚纪念日,甚至还有不踩雷的民宿,这一切都在美好中发生着,看过的网红景点也与相符,这次的初秋之旅甚是满意,希望下一次旅行一如既往在美好中。

1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后改名复,号曲庵。江苏江阴人,是“五四”运动的先驱之一。有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等。

2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鼎堂,四川乐山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考古学家、革命活动家、古文学学家、诗人。有诗作《天上的街市》等。

3徐志摩(1897-1931),名章垿,字志摩,浙江海宁县人。新月派代表诗人、散文家。有诗作《再别康桥》、《偶然》等。

4宗白华(1897-1986),原名宗之櫆,字伯华。哲学家、美学家、诗人,祖籍江苏常熟。有诗作《我们》、《解脱》等。

5王统照(1897-1957),现代作家、诗人,山东诸城人。有诗作《花影》等。

6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字友山,湖北黄冈人。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有诗作《一句话》、《死水》等。

7林徽因(1904-1955),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作家。有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别丢掉》等。

说到唯美古风的诗句,在诗坛历史上并不少见,但真正能够被人喜欢和津津乐道的并不多,我平时也喜欢欣赏一些古风诗句,所以专门整理摘抄了几首,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1、《江天暮雪》(元)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2、《菩萨蛮五首 · 其二》(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3、《春山夜月》(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4、《西江月 · 日日深杯酒满》这首诗,(宋)朱敦儒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

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当然了,除了上述几首以外,我个人最喜欢和欣赏的诗句是《浣溪沙 · 谁念西风独自凉》,而且我也很欣赏作者纳兰性德

诗句内容: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说到唯美古风的诗句,不得不说一说特点:

古风诗句不但可以用平韵,也可以用仄韵;用韵比较宽泛,不受韵书的限制;且不拘平仄、不拘对仗,也不拘字数。

它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这些知识很繁琐也很复杂,这里不做过多的赘述。

最后做一个小的总结:上文主要分享了几首唯美古风的诗句、内容以及相关的特点,所以有时间的话可以多研读几遍,最好抄在小本子上,或者记在脑子里面,这样记忆会更加的深刻。学习古诗文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在学诗的同时,还可以学到很多有关历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类知识能够终生收益无穷,所以喜欢学习和研读古诗的小伙伴们,赶紧快行动起来吧~~

1荷花的手抄报的内容

下面提供关于荷花的手抄报资料,是关于荷花的诗句,一共有17条,请看下文:

1、诗经国风 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2、诗经国风 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3、离骚(节选) 先秦屈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4、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5、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6、采莲曲 梁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7、采莲曲 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8、咏同心芙蓉诗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9、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10、曲池荷 唐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1、乐府三首 唐孟郊

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

犹胜道傍柳,无事荡东风。

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

风吹荷叶在,渌萍西复东。

莲花未开时,苦心整天卷。

春水徒荡漾,荷花未展开。

12、渌水曲 唐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13、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14、采莲曲 唐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及第。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躇空断肠。

15、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16、新荷 唐李群玉

田田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分歧,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17、北亭 唐李群玉

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2关于荷花的手抄报内容

暑假里的一天下午,我和几个同学到金州向应公园赏荷花。

进了公园正门,荷花的清香就扑鼻而来,往里没走几步,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就映入我的眼帘。我赶忙向荷花池奔去。此时,我的心情很是兴奋。

椭圆的荷叶,颜色各异,大小不同,叶子挨挨挤挤的,微风中,它们好像在和游人们亲切地点头,叶子上的水珠也随着微风摇着。绽开的荷花是粉红色的,它们是那么娇嫩,那么可爱,那么美丽,像一盏盏宝莲灯,隐藏在“绿毯中”。未开的荷花含苞欲放,挺拔向上,就像我们美好的童年。

古人曰:荷花出自淤泥而不染。我爱荷花的美丽,更敬佩荷花的根——藕。它虽总是埋在淤泥里,却能抵抗细菌和害虫的侵蚀,默默无闻的把营养供给荷花。荷叶和莲子,使它们茁壮成长,而从不炫耀自己。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显现出它的心灵是多么崇高啊!这使我联想到关向应等革命先烈们,为了建立新中国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红。”这是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每当看到这句诗,我就会情不自禁的陶醉,思绪回一年前那个美丽的夏天。

那天,爸爸带我到“三水荷花世界”游玩。一进门,就被荷花的香气给迷住了,便飞奔到荷池观赏荷花。

看!荷池中长满了绿油油的荷叶,一片片挨挨挤挤的,好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透过层层叠叠的荷叶,可见一根根墨绿的、长着小刺的荷梗在水面上昂首挺胸。荷梗上小扇子似的萼片衬着亭亭玉立白里带红的荷花,荷花千姿百态,各不相同。花儿们有的全都开了,露出了嫩**的花蕊和小莲蓬;有的才展开几片花瓣儿,像是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正在向行人微笑;有的还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

正当我看的入迷时,爸爸突然问我:“玥玥,荷花是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的?”我仔细一看,不禁大吃一惊,洁白无瑕的荷花竟是生长在这样肮脏不堪的泥水里的。爸爸告诉我:“古代有一句话叫‘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寓意是一个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荷花的秉性才好。”

望着一池随风摇曳是荷花,我说:“荷花的精神与品质值得我去学习,所以,我要做一个具有荷花精神的人。”

只见爸爸欣慰的笑了。

荷花虽然看完了,但荷花的精神与品格却深深的映在我是心中。

3关于荷花的手抄报资料

荷别名有莲、莲花、芙蕖、芙蓉、菡萏、藕花、水芝、水芸、泽芝、玉环、水华、六月春等等,难以穷尽。

诗经中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之句,离骚中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之句,尔雅中称之为芙蕖,本草经中称水芝。 ——你知道吗 《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剪梅》中写道:“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荷花的颜色有白色、粉红、深红、紫红及黄、绿等之变化,古人诗画中多以白色、红色为多。

在碧水翠叶的衬托下,荷花格外清纯与脱尘,故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赞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月光渲染下的荷花,因鱼游而摇曳,形成清新而有生趣的美景,难怪南朝诗人谢眺留下了“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香”之句。

每当夜雨初收,晓风拂过碧水,墨绿色的荷叶圆润如拭,一朵粉红的荷花出水而立,在风中微微颤动,显得雍容娇羞,宋朝的山水画家米友仁为之吟出 “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的妙词,一个“弄”字得新荷含苞初放之神韵。 ——诗句 荷叶盛展时,又是这个杨万里写下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

荷叶的残枯,是在唐代诗人来鹄的“一夜绿荷霜剪破”中开始,飞霜剪破了秋荷,秋雨在残破的荷叶上留不住晶莹的水珠,只能击打出“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枯荷听雨的音乐之声来,最后,池水干涸,枯败的荷叶在“藕叶枯香折野泥”中溶于大地,归于大地。 ——荷叶 藕。

荷的根茎,在土中生长后,形成甜而脆的藕,藕之色雪白,内部如网眼空心,形如美人洁白的素腕。若将藕折断,则藕断而丝连,缠绵不断。

藕既能食用又可观赏,生于污泥中的藕,却偏偏是“根是泥中玉”,让人惊奇。骄阳似火的三伏天,人们觉得唇干舌燥,心烦意乱之时,可去荷塘边散步,临池赏荷。

——藕 “荷”被称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 之一。 三、荷文化的发展---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荷花文化 。

以后要是需要找资料,就去找吧。很全的!☺。

4关于莲的手抄报资料

七月流火,蝉聒蛙噪,何处寻一隅清凉?

信步而行,穿越过芭蕉树下的浓荫,虽有翠绿凉意,但那不杂糅其他色彩的一水的绿,终究少了些情致。

不如细细品读一泓清莲。远望,可见田田荷叶伴徐徐清风袅袅娉婷,穿插着或高或低、或含苞或盛放的莲花,间杂着青绿色倒锥形的莲蓬,不时有三两只白鹭凌空而飞,静寂的荷塘一瞬间就有了活色生香的况味。近观,则有了更多的惊喜:翠绿莲叶上圆润玉珠流连转圜,似情人顾盼游离的眼神;粉嫩娇荷含苞欲放、婷婷玉立,犹似不胜凉风的娇羞;更有盛情绽放的白莲、粉莲,花瓣层层叠叠繁馥雍容,蕾中有欲开未开的莲蓬,像初生的婴儿正探眼而望;最难得的是时有并蒂双莲花影相依,两两相靠,于微风中轻盈摇曳晒恩爱,惹得游人灼灼艳羡。近阶处,有农人于田埂间穿行,惊扰起蜜蜂、蜻蜓飞掠其间,却并不惧人,倏地飞去,远远地观望一阵,又静静落在花蕾或莲蓬上,好似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清丽国画,静谧悠然,有淡淡的荷香不着痕迹地沁人心脾,安宁平和。朝看莲映彩霞舒展绽放,暮守荷伴余晖敛蕴含羞,晴天遥看映日荷花别样红,阴天静听雨打擎盖声声漏,竟有了遁离尘世的错觉。

莲花,最早见于《诗经·郑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是自古就为人所称颂的花中奇葩。这赏心悦目的莲花竟是个多变的娇娃,古语有云:“未开曰菡萏,已发曰芙蕖”,还另有荷花、玉芝、灵草、泽芝、水华、藕花、青莲、玉环、水芙蓉等别名,更有“净友、溪客、花中君子”之美誉,就连荷叶都有玉擎、绿波之称。人们常用其来喻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多用于形容女子的美态,形容面容娇好一说“面如芙蓉”,形容十指纤柔则用“手如莲花”,形容丰腴圆润常称“臂如莲藕”,形容步履轻盈则道“步步莲花”,形容娇小美足又谓“三寸金莲”,形容眉目慈祥有言“卿眼如莲苞”。

由于莲花晨开暮闭的特性,常被当作是太阳的使者,有着极为特殊的象征意义,在历史演变中,莲花的形象还被神化成佛教圣品。佛祖释迦牟尼就是端坐在莲花座上,莲目微闭,教化世人参禅觉悟、指点迷津,其他菩萨则多是手持莲花,或脚踏莲花,或执莲花指的形象;神话英雄小哪吒,大闹东海后碎身赎罪,最终也是借由圣洁的莲花再度化身成形、列位仙班。可见,莲之品质,在中华泱泱几千年历史中一直都是高贵、圣洁的代名词。

然而,人们常铭记莲花的婀娜之姿,却不懂莲逢孕育莲心之苦。《本草纲目》中说:“莲生卑污,而洁白自若;南柔而实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纱纶内隐,生于嫩弱,而发为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那质地疏松而不细密的倒锥形莲蓬,点点裂开黄蜂窝似的荚,生长出如花生样充溢丰沛的莲子,像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用孱弱的身躯,无私滋养和抚育着自己的孩子。莲子已成荷叶老,糯香松软的莲子包裹的莲心却甚苦,苦在含辛茹苦终无怨,心底无私宽,苦在子欲养而亲不待,只恨人归早……莲花由初发至盛放,再至结子、衰败的链式轮回,像极了人类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繁衍、传承的历程。( 文章阅读网: )

莲花以其非草非树、孑孓独立,不枝不蔓、淡泊自芳的姿态傲然立世,爱莲之人也多是不为污淖所染、不同流合污的人中君子。周敦颐《爱莲说》一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道出了莲花如君子淡泊、高雅的特质。但,世人深知莲之高洁,却不忍看残荷破败之势,就像不忍看到那些不懂得赴炎附势、不屑于阿谀奉承的君子才人不得善终的结局一样。“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是屈子自比芙蕖忠直,却不为楚怀王所器重而悲愤投江留下的遗篇;“红藕香残玉簟秋”是李清照于乱世中颠沛流离,眼见花残而心中愁绪绵绵的真实写照;“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是柳永屡次应试失意、消极避世无人知的枉然惆怅;“最怜红粉几条痕”是郑板桥感念西施为救国大义而失贞失爱的嘘唏嗟叹。只怕“癫狂诗仙”李白自诩为“青莲居士”,断然也是历尽了仕途险恶、官场迂腐之后,仍洁身自好、孤傲自芳的引喻吧。

莲花花期不算短,从荷叶萌发就开始装点着如镜的水面,待到生茎开花,袅然婷立有如美少女于镜中不断回望着自己的倒影,越是烈日炎炎、炙热烤人,越是日渐一日地美妍,花儿凋谢时分,她又悄然于花蒂下暗生莲蓬,于莲蓬中孕育莲子,自夏徂秋,相继相延,等到白露为霜的气候才安然退出历史舞台。残败的荷叶常被爱莲之人悉数收藏,以作裹食之用,莲香包糯米饭、荷香叫花鸡等美食都少不得荷叶的清香。

莲,正因生于泥淖而高洁,但历时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仍为世人代代称颂的,则应是其甘于淡泊、不畏炎势、忠直不阿、虽败犹荣的可贵品质吧!

5求有关荷花手抄报的资料

1 以其外形特征命名: 荷花:李时珍《本草纲目》解释说:“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故名。”芙蓉:亦称“夫蓉”。汉辞典《尔雅》解释道:“芙蓉之含敷蒲也。”另《说文解字》云:“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李时珍也说,芙蓉就是“敷布容艳之意”,难怪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

2 以其生长习性命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由于荷花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故古人将其归为水草类,取名多为“水”字起头。三国文学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赋》中称赞到“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

3以荷花圣洁高雅的气质命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据《北梦琐言》记载:唐代元和年间(806~820年)苏昌远居吴中(今苏州),邂逅一位素衣粉脸女郎,赠给他一枚玉环,不久,他发现自己庭院的水池中有荷花盛开,花蕊中也有一枚同样的玉环,但“折之乃绝”,后人由此又称荷花为玉环。

4古时江南风俗,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号。

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认为荷花圣洁高雅,所以在古代诗词歌赋,经常会有歌颂荷花的篇章。比如曹植在《芙蓉赋》中说「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群芳谱》中说,「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於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周敦颐的《爱莲说》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对荷花最出名的赞誉。许顗《彦周诗话》称:「世间花卉,无逾莲花者,盖诸花皆薰风暖日,独莲花得意於水月清渟逸香,虽荷叶无花时亦自香也。」出於对荷花的喜爱,文人给荷花取了很多不同的名字。依照外形,起名荷花,取「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本草纲目》)之意;另外还有,「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说文解字》)。依照亲水的生长习性,取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等。依照圣洁高雅的气质,取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荷花的茎一般称为藕,但也有玉节、玉玲珑、玉臂龙等名称。荷花的果实莲子又称玉蛹、湖目。

荷花是济南市的市花。

印度教把莲花喻起源信仰和毗湿奴神联系起来,请参见:莲花坐姿。

借用了印度教的象徵意义,在佛教符号体系中,莲花代表漂浮在欲望的污水上,身体、言语和心灵的纯洁。佛通常被描写坐在巨大的莲花和莲叶上。

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 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是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 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佛经中还有一则“莲花夫人”的美妙故事。有一只鹿生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仙人将她抚养成人。她走过的地方,会有莲花长出来。这便是“步步莲花”一词的由来,人们现在用它来比喻经历的辉煌

6关于荷的手抄报

你去搜索荷,然后找一些简单的画画,把那个画画描下来,然后去找诗词描写荷的,一首就可以了,再找一些很有夏天意境的文章,荷塘月色不错哦,最后是你自己像写作文一样,写一篇有关荷的文章。手抄报你最好是用彩色铅笔上色,尤其是你的主题,用淡绿为主色,荷是粉色的吧,你先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轻轻的用彩色铅笔涂一层,这样很淡雅,最后你可以用最浅的绿色吧空白的地方淡淡的扫一层,比如你在你写字的地方涂淡淡一层,再写字,感觉不错,我试过的!加油! 方法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诗词材料

资料和模范

希望对你有帮助、、、

7关于荷的手抄报资料(附图) 急

荷别名有莲、莲花、芙蕖、芙蓉、菡萏、藕花、水芝、水芸、泽芝、玉环、水华、六月春等等,难以穷尽。

诗经中有“彼泽之陂,有蒲菡萏”之句,离骚中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之句,尔雅中称之为芙蕖,本草经中称水芝。 ——你知道吗 《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剪梅》中写道:“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荷花的颜色有白色、粉红、深红、紫红及黄、绿等之变化,古人诗画中多以白色、红色为多。

在碧水翠叶的衬托下,荷花格外清纯与脱尘,故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赞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月光渲染下的荷花,因鱼游而摇曳,形成清新而有生趣的美景,难怪南朝诗人谢眺留下了“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香”之句。

每当夜雨初收,晓风拂过碧水,墨绿色的荷叶圆润如拭,一朵粉红的荷花出水而立,在风中微微颤动,显得雍容娇羞,宋朝的山水画家米友仁为之吟出 “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的妙词,一个“弄”字得新荷含苞初放之神韵。 ——诗句 荷叶盛展时,又是这个杨万里写下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

荷叶的残枯,是在唐代诗人来鹄的“一夜绿荷霜剪破”中开始,飞霜剪破了秋荷,秋雨在残破的荷叶上留不住晶莹的水珠,只能击打出“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枯荷听雨的音乐之声来,最后,池水干涸,枯败的荷叶在“藕叶枯香折野泥”中溶于大地,归于大地。 ——荷叶 藕。

荷的根茎,在土中生长后,形成甜而脆的藕,藕之色雪白,内部如网眼空心,形如美人洁白的素腕。若将藕折断,则藕断而丝连,缠绵不断。

藕既能食用又可观赏,生于污泥中的藕,却偏偏是“根是泥中玉”,让人惊奇。骄阳似火的三伏天,人们觉得唇干舌燥,心烦意乱之时,可去荷塘边散步,临池赏荷。

——藕 “荷”被称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 之一。 。

8我要一幅有关于荷花的诗和的小报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王昌龄《采莲曲》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lt;忆莲>&gt;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lt;访莲>&gt; 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lt;种莲>&gt;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lt;对莲>&gt;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lt;采莲>&gt;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lt;画莲>&gt; 朱颜碧墨放池畔 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妍宛若生 一脉幽香把君难

<&lt;赏莲>&gt;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lt;咏莲>&gt;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lt;问莲>&gt; 花中君子来哪方 婷婷玉立展娇容 暖日和风香不尽 伸枝展叶碧无穷 纵使清凉遮炎夏 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愿纤尘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lt;赞莲>&gt; 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lt;梦莲>&gt; 京北秋来风景异, 天高云淡雁迷离; 踏破铁岭无觅处, 寻遍荷塘空水遗; 无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胜雪倾心起; 何故幽叹无缘见, 夏风十里一潭碧。

<&lt;残莲>&gt; 萧瑟秋风百花亡 枯枝落叶随波荡 暂谢铅华养生机 一朝春雨碧满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1972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1
下一篇2023-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