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鲁迅《雪》的阅读答案
1,是记忆中的景物,从“我可记不真切了”可以看出。
2,转折,写出与江南的雪完全不同的朔方的雪。极言其不同。
3,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蕴含了鲁迅先生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只有那“朔方的雪”,坚强,粗放,充满生命力,包含着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是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
4,《雪》中的雪罗汉写的比较细致,属于描写,形象生动。而《百》中的属于叙述,写的简单明了。
2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阅读答案1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逝世
Atán
Bshì
正确答案:B
2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耗费
Ahào
Bchà
正确答案:A
3选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疲倦( )
A疲惫
B精神
C疲劳
D兴奋
正确答案:B
4选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浪费( )
A消耗
B消费
C节约
D浪漫
正确答案:C
5选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延长( )
A延续
B压缩
C漫长
D拖延
正确答案:B
6选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无缘无故( )
A情理之中
B莫名其妙
C平白无故
正确答案:A
7有人说鲁迅有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指的是( )
A要节约时间,做更多的工作。
B要想成为天才就不能喝咖啡。
C世界上不可能有天才。
正确答案:A
8鲁迅是怎样节约时间的?
A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
B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
C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
D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
正确答案:B C D
3 关于鲁迅的阅读题《踢鬼的故事》
鲁迅从日本留学回来后,有一段时间在故乡绍兴教书。平时住在学校,星期六晚上才回家。
有一天下午,因为在学校自理一些事情,鲁迅回家时已经天黑了。为了赶时间,他就抄小路走,这条小路比走大路近得多。但是,走小路要经过一片坟地,那里灌木、杂草丛生,还有稀稀落落的几棵大树,树上栖息着几窝乌鸦,显得阴森森的。平时很少有人走,晚上就更没有人了。
天不算太黑,月光透过云层照着远近的荒草乱石。地上的野猫,树上的乌鸦不时发出一两声难听的叫声。鲁迅地走着,快到那一片坟地了。突然,他发现不远处一座坟前立起一个白影,而且慢慢地高起来。鲁迅以为看花了眼,又仔细地朝那里看去,白影忽然又缩下去了,而且时而大,时而小。鲁迅是学医的,不相信有什么鬼魂,但眼前的怪影也不免使他有些紧张,心里扑扑地跳。他壮大胆子,继续朝前走。
离那个影子已经很近。再走几步就可以从旁边过去了。忽然白影移动起来,转来一座坟后缩了下去。鲁迅越发生疑了:看来这个“鬼”怕我,躲起来了。你越躲,我偏要看看。于是他大步赶过去。
“什么人!你在干什么!”说着,鲁迅飞起一脚,朝那个缩作一团的东西踢过去,只听“哎哟”一声,白影叫了起来,站起来逃走了,身上掉下来一块白布。原来这是个盗墓的。
1 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回答: 鲁迅晚上回家勇敢地踢“鬼”的故事。
2 仔细阅读下面的文段,并说一说作者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1)但是,走小路要经过一片坟地,那里灌木、杂草丛生,还有稀稀落落的几棵大树,树上栖息着几窝乌鸦,显得阴森森的。平时很少有人走,晚上就更没有人了。
(2)天不算太黑,月光透过云层照着远近的荒草乱石。地上的野猫,树上的乌鸦不时发出一两声难听的叫声。
回答:渲染恐怖气氛。突出鲁迅的勇敢。
3 你能说一说鲁迅是怎样一个人吗?
勇敢,心细;沉着冷静;不相信鬼神。
4 读了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世界上根本没有鬼,认为有鬼的人,也只是自己吓唬自己。
我们要像鲁迅那样,遇事沉着冷静,胆大心细,勇敢面对。
说明:这是很“古老”的故事了。今天找来,试着出了4道阅读题。不知道是否符合要求~
4 鲁迅的读书法阅读课文带阅读答案鲁迅先生酷爱读书,一生手不释卷,勤读不辍。他还非常关心青年们的读书,常撰文把自己的读书方法介绍给青年们。 鲁迅的视野极其开阔,阅读的范围很广。他主张“博识”,认为读书人应“放开肚量,大胆地、无畏地、尽量地吸收”古今中外各类知识。1934年,他写过一篇《随便翻翻》的短文,专门介绍了他称为消闲的读书“多翻法”。他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多翻”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帮助人们全面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 在种类繁多的、观点不同的众多书籍中,不仅有毫无益处的,而且还有“毒品”或“麻醉品”。究竟怎样才能鉴别书籍的真伪或优劣呢?鲁迅主张用“比较法”,因为“比较是医治受骗的方子”。他强调要敢于接触不同的观点,甚至反面的书籍,看看自己不赞成或反对的人和事是怎样活动的,以加强认识,区别真伪。他很欣赏古籍《稽康集》中附有别人的赠答和论难的编法。他编《伪自由书》、《准风月谈》时,后面也附录了有关的别人的文章,以便于读者进行比较,帮助读者辨别真伪、是非、优劣。 怎样把书读活,使学得的知识融会贯通?鲁迅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实践经单范厕既丿焕搽唯敞沥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我先前吃过干荔枝,罐头荔枝,并且由这些推想过新鲜的好荔枝。这回吃过了,和我猜想的不同,非到广东来吃就永不会知道。”因此他谆谆教导青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他希望青年们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1解释词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酷爱读书:__________ 手不释卷:__________ 勤读不辍:__________ 融会贯通:__________ 2文中的“毒品”和“麻醉品”指的是__________,这里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文中的两个问句是__________。 A疑问句 B反问句 C设问句 4根据鲁迅推荐的读书法,完成下面的表格。
读书法采用该种读书法的好处 5用学过的成语、诗句或名言警句分别概括二、三、四自然段的段意。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学习实际谈一谈自己有哪些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好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极,甚 放开 中途停止 连、通 2、内容不健康的书籍 比喻 3、C 4、多翻法——开阔视野,启迪思路 比较法——帮助读者辨别是非、真伪、优劣 联系实际法——时所读的书活起来 5、(1)开卷有益 (2)读书要有比较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 鲁迅爱书的故事(阅读答案)幼年时期的鲁迅,看书以前,总是要先文章围绕鲁迅是一个--------的人这个主题,一共写了( 4)件事第一件是(把读书、买书、借书、抄书、修书,作为自己一种极大的乐趣和事业),第二件是(一些简单的划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得他珍藏的一万多册图书历久常新),第三件是(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他不愿意看见书有损坏),第四件是(把书送出去时,总是非常仔细地包扎妥帖这种花在包书上的心力,是为了友人,更是为了书籍)。
6 回忆鲁迅先生 阅读答案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15859000866
3《回忆鲁迅先生》练习与答案一、基础训练(一)根据下列句子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1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jiàn()赏。2许先生有点jiǒng()了。3鲁迅先生好象听了所讲的什么引起了huàn()想4鲁迅先生zhǔfù()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5对他jié()力避免加以赞美6全楼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3623736都jì()静下去7鲁迅先生有点chóuchú()了8心里存着无限的期望,无限的要求,用了比祈祷更qián()诚的目光9许先生很镇静,没有wěn()乱的神色10就依着后门彼此搭shàn()起来(二)填空。1本文作者是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等。2下面对联吟咏了我国几位著名文学家,请写出他们的名字。(1)痛饮读离骚,放开古今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2)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3)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三)鲁迅作为中国文坛的大家,我们也一起学习过他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四)积累词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请分别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7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阅读答案1、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象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阅读提示:文章的标题有题眼,让人看了就知道文章写什么。其实词语也有“眼睛”,让人看了就知道词语的意思。同学们猜出这两个词的“眼睛”了吗?
如饥似渴 (如和似,都是好像的意思)
夜以继日 (继的意思是联着)
2、中心句是第一句话。
阅读提示:这种构段结构为:总分。
3、过渡句,作用:承上启下。
阅读提示:承上启下指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4、本文结构:总分总。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天才就是珍惜时间。阅读提示:最后一句话的概括。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四自然段):鲁迅先生怎样珍惜时间的。阅读提示:二、三、四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归纳一起的。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鲁迅先生珍惜时间的原因。阅读提示:第一句话中,两个“为的”。
5、鲁迅先生在知识和写作上的成就,是珍惜时间、努力工作、学习得来的。
阅读提示:句子含义其实不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也要答对答案的“得分点”。没办法,继续磨练。
6、第五自然段。
8 鲁迅读书的八种方法阅读题答案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
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
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
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
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
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
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
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
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
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鲁迅爱书的?------------------------------------------------2文章的中心句是哪句?-----------------------------------------------3你爱读书吗?跟鲁迅先生比一比如何?(这题可以不用答,但是答的话我不介意)------------------------------------------------。
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
目录·鲁迅简介
·作品及简介
·生平和创作
·鲁迅名言
·鲁迅年谱
·曾用笔名
·鲁迅三兄弟
·评论·纪念
详细:http://baikebaiducom/view/2004htm
回答者:wuqunshan - 翰林文圣 十八级 2-26 18:02
http://baikebaiducom/view/2004htm
回答者:小人物灌篮篮 - 助理 三级 2-26 18:02
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周树人)是大哥 ,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清晨,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沈钧儒手书)三个字。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1957年版本,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八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1929年于上海生下了周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参考资料:
鲁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周树人)是大哥 ,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鲁迅是周树人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一)
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我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身边工作,学习,劳动,同志的友谊,革命大家庭的温暖,把大家团结得像一个人。真是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那个时候,物质生活曾经是艰苦的、困难的吧,但是,比起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来,_______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记一辆纺车。
1. 这段文字节选自《记一辆纺车》,作者是_______,体裁是_______。
2. 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那算不了什么。 B。那算得了什么?
C.那算得了什么! D。那算什么艰苦、困难?
3.对文中开头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反复,抒写了心中沉重的感情。
B. 运用比喻,抒写了心中沉重的感情。
C. 运用比喻,将怀念的感情写得具体、形象、深切。
D. 运用排比,将怀念的感情写得具体、形象、深切。
4.对文中两个“怀念”所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怀念的都是“那辆纺车”。
B. 怀念的都是“旅伴和战友”。
C. 前者怀念的是“那辆纺车”,后者怀念的是“旅伴和战友”。
D. 前者怀念的是“旅伴和战友”,后者怀念的是“那辆纺车”。
5.“延安的种种生活”指的是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作答)
6.“——记一辆纺车”的意思,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就是______________。
(二)
[甲]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有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_______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___,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少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乙]忽然教学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岳的号声——
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那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甲文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
A.落 挡 B。敲 迎 C。落 迎 D。敲 挡
2.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儿童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教师的。蔡芸芝是“我”深深敬爱的老师,她热爱学生,性格_______、_______;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所表现出的_______精神则令“我”无比崇敬。
3.对甲文中两个“笑”字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生讥笑老师的蛮横,老师因无可奈何而苦笑。
B. 体现了学生理解老师、老师热爱学生的感情。
C. 学生面临挨打而苦笑,老师恨到极点而苦笑。
D. 渲染了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生动地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
4.乙文中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和“号声”后胸色“惨白”。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钟声”和“号声”暗示了韩麦尔先生将失去当教师的资格。
B. 因为“钟声”和“号声”暗示了法兰西这块土地已被将普鲁士占领。
C. 因为“钟声”和“号声”宣告最后一课结束的时间到了。
D. 因为“钟声”和“号声”宣告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
5.乙文写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答:______________
6.这两段文字都着意渲染了课堂气氛,甲文是_______的气氛,乙文是_______的气氛。
7.两段文字写作方法各有侧重,甲文在叙事中融会了儿童自然纯真的感受,乙文则通过人物_______、_______的描写,体现文章主旨。
(三)
[甲]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够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乙]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辛,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就是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仰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在一起的!”
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们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己,写下了上面的话。
1. 甲、乙两段文字分别是两篇文章的结尾部分,表达了朱德对母亲逝世、阿累对鲁迅
先生逝世的_______之情;两段文字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都有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2. 甲段中两个“尽忠”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乙段中为什么说“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甲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明了作者对党的热爱、对党的坚定信念。
B. 表现了作者热爱民族和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C. 作者把对母亲的感情融化在对革命、对人民的深情之中,这是感情的深华。
D. 表明作者对所有母亲的真挚热爱的感情和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5.乙段文字中“_______”这句话表明“一面”使“我”生命有了支柱。
(四)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少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二十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二十倍。其次是培植草皮。有了草皮覆盖地面,即使有风,刮起的沙也不多,这就减少了沙粒的来源。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防护林 B。防护林和草皮 C。防护林的主要作用 D。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
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 由总到分 B。由主到次 C。从大到小 D。从上到下
3.这段文字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打比方 B。下定义 作比较
C.分类别 列数字 D。举例子 例数字
4. 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草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 如果防护林两列之间的距离超过林木高度的二十倍,那么结果会怎么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这段文字中加横线的四个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一词表明“减小风的力量”是防护林作用于最突出的一种。
B.“必须”一词如果删去,不影响原句意思的表达。
C.“并行”一词说明了防护林排列的方式。
D.“许多”一词如果删去,会影响原句意思的表达。
(五)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路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 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
2. 文中依次抓住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说明。
3. 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
4. “永定河上”四个字主要用来说明卢沟桥的_______,文段中介绍的还有卢沟桥的
修建年代、长度、宽度及_______。
5. “几乎与桥面平行”中的“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它的作用是_______。
6. 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六)
(1) 在中东的约旦河的归宿之处,有一个著称于世的“海”,这个实际上是内陆河的
“海”,被人们习惯地称为“死海”。
(2) 死海何以得名?其知名度为何那么高?是因为死海地处世界最低处,它的海拔高
度竟是-392米,也就是在海平面以下近400米的深度。
(3) 由于它坐落在干旱酷热的沙漠中,阳光炽热,湿度极低,蒸腾作用极强,盐度极
高,(据实测高达到20%左右)。在盐分这样浓的海水中,即使不会游泳的人落水也不会淹死,比重极大的海水会把你浮托到海面上。由于海水极咸,这里没有游鱼,也没有小虾,甚至连沿岸的树木青草都难以生长。从有无生命的意义上说,死海确实是一个死寂的“海”。
(4) 死海的另一个含义是这个内陆湖除了一条约旦河与大海相连外,别无他途。再加
上约旦河沿途的截堵灌溉,水土流失,最后注入死海的水已少得可怜。科学家们曾预测,总有一天,海水将蒸发告罄,死海将成为一个干涸的盐盆。
(5) 然而,最近人们惊奇地发现,“死海”不仅不会死,而且大有复苏的可能。理由
之一是死海在地质的构造上恰好处于著名的叙利亚——非洲大断裂带上,而这个断裂带处于幼年期,它将逐步扩大,并与红海相连。这样,死海不仅不会枯竭,而且有着丰富的补给水源。其次,科学家发现,80年代初死海中正在繁殖一种红色的小生命——盐菌,数量多达每立方米海水落石出有2000亿个。此外,一种单细胞的藻类植物也在悄悄诞生。菌类和藻类的出现,给死海带来了一丝生机,看来死海正在复苏,可以预料,它的前途可能是乐观的。
1.“归宿”的意思是_______,第(1)段中“归宿”的意思是_______。
2.文中为什么给死海的“海”字加上引号?(摘录文中的词语组成一句话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概括“死海”的含义(用文中语句作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说死海“大有复苏的可能,其根据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把上文划分为以下三部分,请写出各部分的大意
(1)——(2)段_______(3)——(4)段_______(5)段_______
(七)
[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_______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际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风长。有两棵老树:一果树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_______。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柳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起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_______起了一阵烟涸,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树的荫护下,显得十分幽静、典雅。
1.根据上下文语言环境,文中横线上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俯仰 风格 腾 B。摇曳 风骨 腾
C.俯仰 风骨 旋 C。摇曳 风格 旋
2.乙文里“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的“这”所指代的对象是_______它所反映出的审美观点是_______。
3.这两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相同,都是_______和_______相结合。
4.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都是树,但其特点不同,甲文抓住树的_______的特征介绍,乙文抓住树的_______和_______的特点来介绍。
5.对两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段文字多处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B. 甲文没有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 甲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举例子。
D. 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6.从说明的顺序来看,两文都用逻辑顺序,但甲文先_______,再_______;乙先说明_______,再说明_______。
(八)
(1)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效果。(2)初学的一个重要关节,就是在学会一、二、三或外国文A、B、C等等的时候,有一些轻浮的人,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往往就“欣欣然”起来,以为“得矣,得矣”,什么都懂了。(3)这也好像学打拳,刚学会几个动作,多半以为自己很了不得,处处想跟别人较量几下子。(4)倒是学得多了,真正有了一些本领,才反而虚心起来。(5)由此可见,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是自命不凡,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虚谨慎。
1.第(1)句中的“关节”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
A. 骨头相互连通的地方
B. 指起关键作用的环节
C. 指暗中行贿勾通官吏的事
D. 关键的地方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句。
3.这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论证。
4.对这段文字分层正确的一项是( )
A.(1)/(2)(3)/(4)(5)
B.(1)/(2)(3)(4)/(5)
C.(1)(2)/(3)(4)(5)
D.(1)(2)(3)/(4)(5)
5.划线的“往往”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1)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科学,我想同学们一定都知道。我们要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必须有数学知识。数学是一切科学的有力助手。我们掌握了数学,才能进入科学的大门。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也到处要用到数学。你们现在学的算术、代数、几何,都是数学里最基本的东西,都应当学好。
(2)数学的用处还不止这些。[A]加里宁曾经说过:“数学是锻炼思想的体操。[B]数学能使你思想正确、敏捷。[C]有了正确、敏捷的思想,你们才有可能爬上科学的大山。[D]所以,不论将来做什么工作,数学都能给你们很大的帮助。”
(3)有的同学说:“数学重要我也知道,可是太难了,我看到数学就头痛,对它实在没有兴趣。”
(4)数学真是很难吗?我看不是。数学既然是思想的体操,那也就和普通的体积一样,只要经常练习,任何人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标准。又像跳高那样,只要经过适当的锻炼,都能跳过一定的高度。所以,只要经常练习,数学也是不难学的,并不需要任何天才。
(5)以我自己来说,我在小学里,数学勉强及格。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也不见得好。到了初中二年级,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因为我那时候认识到这一点:学习就是艰苦的劳动,只要刻苦钻研,不怕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旁的同学用一小时能解决的问题,我就准备用两小时。是不是别人一小时的工作,我一定要用两小时呢?那也不见得。由于我不断地刻苦学习,后来别人要花一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我往往只要用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解决了。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的最主要的经验。
——华罗庚
1. 第(1)自然段从哪三方面阐明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每方面不超过8个字)
答:一、_______二、_______三、_______。
2. 下面这句话是从第二自然段中抽出来的应放在原文中标有[]的哪一处?
体操能使你身体健康,动作敏捷。
答:( )
3. 用“‖”划分第(4)段的层次。
4. 华罗庚在小学、中学时学习数学的事例直接证明了前文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中
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论证方式是( )
A.立论 B。驳论 C。以立论为主,其中也有驳论 D。以驳论为主,其中也有立论
6.从全文看,作者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
(十)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自号日放翁也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B. 山之僧智仙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C. 其西南诸峰 投诸渤海之尾
D. 有亭翼然临于泉止者 把洒临风
2.翻译划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这段文字中的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说明醉翁亭命名之意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段文字中有一处极为形象的描写,这就是______________,在修辞上运用的是
_______。
6. 这段文字可分为两层,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写出各层的大意(各不超过5个
字)
(1)_______ (2)_______
7. 这段文字随作者观察对象的变换,从大到小,由远及近地介绍了醉翁亭的环境,请
将作者观察、记叙的对象按顺序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环滁之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亡亦死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宜多应者 不宜妄自菲薄
C.死国可乎 去国怀乡
D.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1) 发闾左适戍渔阳900人
(2)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A.(1)(2) B。(2)(3) C。(3)(4) D。(1)(4)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B. 发闾左/适戍渔阳/900人
C.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用上文中的原句作答并将该句译成现代汉语。
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5.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响应的理由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吴伯箫;散文 2。C 3。C 4。A 5。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周围工作,学习,劳动 6。我写了《记一辆纺车》这篇文章
(二)1.C 2。温柔;和蔼;爱国 3。B 4。D 5。表达了对祖国土地被占领的痛苦心情;坚信法兰西必胜 6。亲密,融洽;悲壮 7。语言;行动
(三)1.悲痛、怀念;议论;深化主题,突出中心 2。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生活 3。革命还没成功,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去完成先生末竞的事业 4。D 5。鲁迅先生是和我们在一起的
(四)1.D 2。B 3。C 4。减小风的力量;减少沙粒的来源 5。这样风又恢复了原来的速度,防护林的作用减小了 6。B
(五)1.卢沟桥 2。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3。列数字;摹状貌 4。位置(方位、地理位置);石拱数 5。准确地说明了卢沟桥“路面平坦”的程度 6。排比 拟人
(六)1.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指“约旦河最后注入死海” 2。因为死海是处于海平面以下近400米的深度的内陆河 3。(1)盐度高,无生命 (2)除了一条约旦河与大海相连之外别无他途 4。(1)地质构造处在断裂带上,有丰富的水源 (2)有菌类和藻类的出现 5。死海的得名 死海的含义 死海在复苏
(七)1.C 2。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道旁树 追求景物配合的整齐与匀称 3。说明 描写 4。着眼于画意美;古老苍劲 造型奇特 5。B 6。总括说明 分别说明 古树的特征 古树形成的氛围
(八)1.B 2。(5) 3。事实 4。B 5。“往往”表明通常情况,一般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使语言表达留有余地,显得严密。
(九)1.建设祖国 保卫祖国 科学研究(或“是科学的有力助手”) 日常生活 2。B 3。……我看不是。‖……一定的高度。‖……4。只要经常学习,数学也是不难学的,并不需要任何天才 5。C 6。数学很重要,只要不怕困难,刻苦学习,一定学得好。
(十)1.B 2。游览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峰回路转 醉翁之意不在酒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比喻 6。……醉翁亭也。‖作亭者谁……7。西南诸峰 琅琊 酿泉 醉翁亭
(十一)1.B 2。D 3。C 4。天下苦秦久也 全国人民苦于秦王朝的统治很久了 5。(1)天下苦秦久也 (2)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摘自:《中国考试》2000年第1期
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鲁迅从出生到留学归来的情况。。
2鲁迅选择医学的原因是__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一是_“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_____,后又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____偶然的一次机会在**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__,从这可以看出鲁迅是歌怎样的人?
鲁迅是一个有满腔爱国情怀,做决定果断而坚决的人
3第三段划线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划线部分:第二年就走出。。第三年又走出。。。到底被拒绝了。。。)
第二年出走表达他对找工作还是有期望的,到到底被拒绝了,表达了他从期望到绝望的心情
4本文共写了关于鲁迅四个方面的内容,请加以概括。。
1————————
2————————
3————————
4————————
5“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中的“变故”能否换成“变化”。说说你的看法。。。。
不能。变故是发生了大的不好的变化,而变化则体现不出是好的还是坏的
6谈谈你从鲁迅的人生道路选择中获得的启示。。。
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在人生的转折点处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幼年时期的鲁迅,看书以前,总是要先把手洗干净了,然后才捧书阅读,以免把书弄脏,造成坏损。
成年以后,鲁迅一直把读书、买书、借书、抄书、修书,作为自己一种极大的乐趣和事业。对稀有的好书,他就亲自动手翻印,装订成册。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划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得他珍藏的一万多册图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出现污损、破散的情况。
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如果书面上有了破边卷角等损坏的情况,那是会不高兴的。对于那种不爱护书的借阅者,鲁迅宁愿把书送给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蹂躏”过的原书再转回来。
鲁迅先生常把一些好书主动寄赠给需要用的人。每当把书送出去时,总是非常仔细地包扎妥帖。这种花在包书上的心力,是为了友人,更是为了书籍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被 “蹂躏”过的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围绕鲁迅是一个“_________”的人这个主题,一共写了________件事。第一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件是:_______________。 1)被 “蹂躏”过的书:__读书、买书、借书、抄书、修书。
3文章围绕鲁迅是一个“爱书”的人这个主题,一共写了4件事。第一件是:成年以后,鲁迅一直把读书、买书、借书、抄书、修书,作为自己一种极大的乐趣和事业。对稀有的好书,他就亲自动手翻印,装订成册。
,第二件是: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划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得他珍藏的一万多册图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出现污损、破散的情况。
,第三件是: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如果书面上有了破边卷角等损坏的情况,那是会不高兴的。对于那种不爱护书的借阅者,鲁迅宁愿把书送给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蹂躏”过的原书再转回来。
,
第四件是:鲁迅先生常把一些好书主动寄赠给需要用的人。每当把书送出去时,总是非常仔细地包扎妥帖。这种花在包书上的心力,是为了友人,更是为了书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