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听说过作家余华吗?余华原本是一个医学生,后来他认识了几个在文化馆工作的朋友,觉得人家上班非常轻松,于是他就转战文化圈,并且还获得了很不错的成就。今天我们要来讨论的就是出自余华创作的《活着》里的女性人物家珍。
要想讨论家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我觉得这个人物形象最主要的就是有逆来顺受的心理。家珍的原生家庭原本是一个经济条件还不错的家庭,家里曾经是小镇上做米行生意的人家户,说明她曾经也是富贵家庭的**。所以她嫁给福贵的时候,肯定也是知道了徐家大少爷只不过是一个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纨绔子弟,不学无术还好赌成性,但是家珍为什么还要嫁过来呢?因为她不敢于封建反抗,就像她的儿子有庆去世,他也不敢去找卫生院的麻烦。这就是她逆来顺受的表现。
除了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我觉得家珍还是一个非常勤劳,非常坚强的女人。自从家珍嫁给福贵了之后,她好像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在徐家大院的时候被自己的公公婆婆压榨,在福贵输光了家产之后又被迫跟随福贵过上了贫苦的日子。后面儿子女儿相继离世,让家珍的心理是在难以接受,再加上自己不幸患上了软骨病,可以说生活对她这个苦命的女人并没有任何的优待,反而变本加厉。但是家珍一直没有被生活打到,反而是坚强地活着,还一直想要帮助福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怕福贵会嫌弃她生病,这种自立、坚强的女人就是我国许多妇女的缩影,勤劳能干、任劳任怨,用尽一切想让自己的家庭能够过上更好的、更幸福的生活。
欢迎光临罗勒的文字小屋!
我是 罗勒 ,一个想和你交流好书的人!
努力活过的我们,都在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无论最后我们变成了什么样子,我们都不会有太多遗憾。与此同时, 活着,是父母给我们的礼物! 这份礼物,寄托着父母的爱与希望!那么, 余华 笔下的 《活着》 是什么样的呢?
余华在《活着》韩文版自序中,曾这样阐述这本书:《活着》这部作品讲述了个人与他的命运之间的感人友情,以及眼泪的宽广与丰富,绝望的不存在,人为活着本身而活。
读过这段简短的自序,相信大家一定对 《活着》 这部文学著作有了初步的了解。 当你轻轻地翻开《活着》的一页页,一幅成长的欢笑与悲歌便徐徐展现在眼前。我们不亲身经历,可能真的无法切实体会他人的人生,就像隔岸观看远方的灯塔,始终无法切实捕捉那光亮的明艳与波折。
书中的主人公 福贵 ,本为富家子弟。后因赌博成习,家道败落,把祖辈留下的家产全部散尽。因邂逅温婉佳人陈记米行千金—— 家珍 ,心生爱意,遂二人喜结连理。不久,生下女儿 凤霞 ,儿子 有庆 。 一家人的生活历程便从此展开。
福贵赌博成性,输光家产后,重新面对新的生活。 为了一家人的温饱,他向地主龙二租了5亩良田。不分白昼黑夜,用心耕种田地。 有没有哪种生活可以让人瞬间成长? 如果有,福贵从“金银屋”到“茅草房”的生活转变算是一种吧!
过惯了锦衣玉食,如今的食不果腹,要比日日的粗茶淡饭更加艰难吧! “由俭从奢易,由奢入俭难。”愿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日子里把握自己,不过分节俭,也不沉迷奢侈。做自己生活的管理者,即使一无所有,也要挺起胸膛,鼓足勇气面对新的生活。
富贵 在努力活着, 为了家珍,为了孩子,为了自己。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尽相同,悲欢离合却都往往浸润其中。 生活是艰难的,可人是能努力战胜的。正如海明威所说的,“人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能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衣食短缺,贫病交加,生活的不幸往往接二连三登场。 我们知道,有时候这些我们根本无力改变,也无从改变。可我们相信,活下去才有希望。没有努力活过的人,没有底气直面死亡。
福贵的一生在尽力活着,他若去世,谁帮他照顾家珍和那群可爱的孩子们?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了生,选择了尽力活着。或许,为家人做的并不多。可是,这是 一个丈夫 , 一个父亲 的责任, 他没有理由转身赴死。
现实中的我们,谁不是在努力活着呢? 小孩子在努力成长,接受知识的启迪和信念的沐浴;青年人在努力工作,为了美好的生活,为了曾经的梦想;老年人在努力回忆,回忆曾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和逝去的人生……我们都在努力变得更好! 因为我们都不曾放弃希望。福贵从未放弃过,是责任、是担当、是爱,让他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
有时候,也会因他而感动。 生活的贫富转变,未将他击垮,责任与担当让他再次站起。 被迫的从军路上未将他的信念磨灭,是一次次对家的期盼让他燃起了生的希望。亲人的相继离世,未使他坠入无尽的苦海,是对沉痛的慢慢吞咽,是对往事不可追的深刻解读,让他一次次努力活着。 或许, “生并非死的对立面。” 那些逝去的亲人啊,一定也以某种方式在“活着”吧。如果他们知道福贵还活着,他们一定很快乐吧。
福贵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用钱买下了一头 老牛 。当老牛即将与牛刀“亲密接触”时,得知命不久矣,“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嗒吧嗒掉眼泪。 ” 福贵在这时,心和老牛一样沉重。 最后,福贵选择了老牛。福贵给老牛起名“福贵”,两个“福贵”就在彼此的相伴中,共度余生。
那个叫福贵的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生命真是一首渐行渐远的歌。当年的“少年情”“中年志”,都随着岁月的累积慢慢沉淀,沉淀成了海底的沙,花边的土。 老人的歌声里,往往回荡的是整个逝去的人生。
努力活过的我们,遗憾不会太多。 不论最终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都将成为过往。每个努力活过的日子,都是对生命最好的礼赞。每个努力活过的你,都是对生活最好的奖赏!就像福贵的一生一样,纵然苦难接踵而至,努力活过,便不留遗憾!
愿在每一个有光照射的瞬间,愿在每一个夜色侵袭的时刻,你都同样努力活着!
您觉得怎样活一生才值得? 我是 罗勒 ,欢迎一起交流哟!
罗勒还有很多不足,烦请各位前辈批评、指教呀!
福贵老婆叫个家珍,有个儿子有庆,献血献死了,有个哑巴闺女叫凤霞,后来嫁给了偏头二喜,生了苦根就死了,二喜后来工作时被砸死了,苦根吃豆子撑死了,家珍死的很好,死的平平安安,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都没留下,不像,死了还有人说闲话。经历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最后剩下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回忆一生,思考活着
春生是一个比较精明会生存的人。
围绕春生所述的,虽不是小说的主线,但是春生在那个年代中的命运浮沉,也深刻反映了那一代中国人的命运。春生做梦都想开的汽车,小说中这个重要意象,最后竟成为让春生愧疚一生的东西。后来爆发的文革,老婆自杀,自己被打倒,那个年代,命运随时代浮沉,由不得自己做主。
艺术特色
通过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活着》的材料与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一致,但是作者以精心布置的形式克服了题材,达到了材料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了情感的升华,使读者的灵魂在苦难中得到了净化,获得了艺术的审美。
余华用类似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叙事风格——零度介入的方式来展现《活着》的悲剧美。作者可以排除主体对苦难人生作明确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渗透,好像站在“非人间的立场”,客观冷静地叙述人间的苦难。客观中立的叙事立场、温情深沉的情感基调在文本中的运用,使得《活着》成为余华的风格的转型标志。
-活着
《活着》这部小说,是余华再次返回写实之路的乡土著作,其针对福贵这一人物的命运展开了详细的描写。福贵本出身于地主家庭,但他喜爱挥霍,最后败光了家产。之后他经历了许多苦难,直到最后孤单地死去。而作者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阐述了自己对死亡和生命的看法,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一、与人物相关的死亡意象分析
在这部作品中,许多人物都在不经意间“遭遇”了死亡,与死亡相关的意象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作者经由这样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死亡的独特见解。在这里,死亡似乎只是作者为了体现创作效果而构建的一级阶梯或是一种工具,其不再属于生命的另一种形态,而是被还原成了生命的本真。作者将其描写为每一个人都将要经历的生存方式,并把死亡意象作为跳板,升华了小说的主题,并深入剖析了人生的目的。因此,死亡实际上就是生命的参照物,其能够赋予生命鲜活的意义。
在小说中,福贵的亲人一个个先后去世,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地活着。面对这样的生命,读者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一种尖锐的疼痛。从表面看来,福贵是一个败家子,这似乎也是他苦难开始的根源。而死亡却是自然生命所具有的普遍特性,任何人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小说中死亡一次又一次地重演,象征着人对于命运的艰难抗争。换句话说,人生即是一种苦难,人只要活在世上就难免会受苦。作者采用这样的方式对死亡进行描述后,又再次返回了生命的原点,为“活着”而歌唱。从生命的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死亡和生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命的延续本就需要将消耗生命作为代价,而随着生命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其和死亡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近。[1]有学者曾说,面对这一个宣判死亡的世界,如同面对黑暗一般,若要反抗就要坚持不懈地高喊出自己对生命的追求,以求得彻底的透明。但这样的反抗会在不知不觉中衍生出关于神圣和道德的东西,虽然这样的行为是盲目的,但同时也是一种苦行。因而,作者的描写也逐渐产生了变化,开始体现出对于世界的包容,以及人物对于自己的尊重。此外还表现出对道德和真理的追求,以及看透世间万物之后所产生的释然心理。
说到底,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活着便是一种争斗。作者十分关注底层人民对于人生的追求,并且展示了生命的本质,那就是和死亡抗争,并努力活着。人活着是为了自己本身,而不是为了除活着之外的其他任何事物。余华对死亡的见解实际上也是对人类生命的关注。他经由对死亡意象的描写体现了人们生活的苦难,并将人内心深处的疼痛深刻地揭示了出来。[2]
二、与人物相关的生命隐喻分析
首先,小说中写到的生命隐喻,表现了在无奈中承受的生命之重。人的生活状态是很难改变的,尤其是对于农民来说,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社会底层,很多人的遭遇都和福贵相似。小说中,福贵被拉去作了壮丁,他只能无奈地待在部队中,向现实妥协。热爱生命的人,敢于把生活的苦难当成烈酒一饮而尽。从这一点看,福贵也算是热爱生命之人。他一个人孤伶伶地度过晚年,而只有一头老水牛和他相依为命。这便是作者的描述方式,其采用这种近乎于残忍的方法,剥夺并打碎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苦难,并表达了领悟生活的方式。
其次,《活着》中的生命隐喻还包含了以坚忍来书写的生命哲学。作者认为,痛苦是与生俱来的,并且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3]对于福贵这一人物而言,痛苦是无处不在的,随时随地都围绕着他。但即使所有的痛苦都汇集在他身上,他却依然坚持生存着,这便能够体现出该人物坚忍的特性,并充分反映出了生命之伟大。小说主要讲述的是福贵与他的命运,并且以作者的角度诠释了人应当怎样承受巨大的痛苦。就像卡夫卡所说:“不要放弃希望,因为即使山穷水尽,也会萌生出新的力量,告诉你还活着。”而这一股力量就叫做坚忍。
最后,小说中还通过“活着”来阐述生命的本真。在福贵生命将要终止时,他并不孤单。他有一头老水牛陪着他,而这正是一种平和思念的表现方式。对于福贵而言,亲人的去世并不算是真正的离开,他们依旧仿佛活在自己身边。而他自己的活着,就是对于苦难最好的回击。所谓生命,就是不妥协,不屈服,勇敢面对一切痛苦,并接受挫折,拥抱乐观,直到生命的尽头依旧拥有宽容的平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