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内容
、祭祖颂歌:
古祭祀盛行许民族都产赞颂神灵、祖先及祈福禳(ráng)灾祭歌我古代特别重视祭祀认事祀与戎(《左传·公十三》)保存雅三颂祭祀诗祭祀、歌颂祖先主或叙述部族发、发展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德业总歌功颂德作些作品其历史文价值周族史诗《民》、《公刘》、《绵》、《皇矣》、《明》五篇作品赞颂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业绩反映西周历史《民》《明》周由产逐步强灭商建立统王朝历史程完整表现五篇史诗反映周征服自伟业绩社制度由原始公社向奴隶制家转化及推翻商统治斗争壮发展历史写照与世庙堂文明显区别
讲解《雅·民》(ZP42)
克禋克祀:郑玄笺:禋言烟周尚臭烟气臭闻者积柴实牲体焉或玉帛燔燎升烟所报阴夏水菜(三晋节俭)、殷(东夷、郑卫宋齐、楚)尚声周重气
履帝武敏歆:闻先说 :履帝武敏种象征性舞蹈所谓帝代表帝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践神尸迹舞其事乐故曰:‘履帝武敏’犹言与尸伴舞甚悦喜‘攸介攸止’介林光义读‘愒(qì)’:息至确盖舞毕相携止息于幽闭处孕(《神与诗》)
实际描写古求求仪式
宋周非《岭表代答》:每岁十月旦举峒祭都贝王于其庙前男夫家者男各群连袂舞蹈谓踏摇男意相则男咿嘤奋跃入群负其所归于夫妇定矣原始狂欢节求求仪式遗存履帝武敏许许形式种
清陆云《峒蹊纤志》:苗每遇节令男吹笙撞鼓妇随其婆娑进退举手顿足疾徐观名曰踹堂舞苗舞已经失原始代舞蹈意义象征性表演祖先狂欢舞已苗伏羲氏传说伏羲母亲华胥履迹
履帝迹神实际知母知父母系社折射,且反映由母系社进入父系社历史背景反映殷周期历史图景及敬祭祖宗教观念
艺术:本诗采用铺叙手歌颂稷功德似乎篇《稷本纪》稷、转弃、稼穑、祭祀程细致用、苞、种、裦、发、秀、坚、、颖、粟描写谷物程十种状态用旆旆、穟穟、幪幪、唪唪描画豆、谷、麻、瓜四类作物势舂、揄、簸、蹂、释、烝叙谷物处理六步骤精细形象孙鑛《评诗经》:第铺叙惟记其事兼貌其状描摹纤绝境态
传奇色彩:履帝迹怀孕肉团剖弃见异立知农降嘉种
二、农事诗:
我农业悠久历史早始农业种植新石器晚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标志着农业初步发展周自始祖与发明农业联系起见农业周社经济位《诗经》代农业产已占重要位《诗经》作品仅道德观念审美情趣打农业文明烙印且产些直接描写农业产与相关政治、宗教农事诗
周初统治者极重视农业产农事始要举行隆重祈谷、藉田典礼祈求帝赐予丰收亲率诸侯、公卿夫、农官周藉田象征性犁秋丰收要举行隆重报祭礼答谢神灵恩赐《诗经》《臣工》、《噫嘻》、《丰》、《载芟》、《良耜》等作品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祭祀乐歌类作品真实记录与周农业产相关宗教风俗礼制反映周初产式、产规模周初农业经济繁荣及产力发展水平
讲解《七月》
《七月》首农事诗风诗篇共8章88句380字其伟价值史料价值研究古代农业发展状况、古代气候者都必须参考
艺术首诗受称誉说体备美必臻洵至文、真神品些赞词都缺少发展眼光清代崔述:读《七月》入桃源衣冠朴古真烂漫熙熙乎太古评价比较肯确首诗着意构筑信口用赋手七月写起按农事顺序平铺直叙手风俗景物农夫结合起朴实、描摹西周农状况便《七月》艺术特点
三、燕飨诗:
《诗经》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主要内容燕飨诗更反映层社欢乐、谐周代农业宗制社宗族间相亲相关系维系社重要纽带周君、诸侯、群臣都同姓弟或姻亲周统治者十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利用种宗关系加强统治燕飨单纯享乐政治目些宴饮发挥亲亲道宗义《诗经》许其题材作品都表现浓厚宗观念亲族间脉脉温情
讲解《雅·鹿鸣》
本诗宴群臣嘉宾诗用于贵族宴宾客宴饮仪式体现礼规则内道德风范燕飨诗赞美守礼序宾主融洽关系;能循礼自制纵酒失德宴饮则否定礼乐文化周代文化重要组部《诗经》程度周代礼乐文化载体燕飨诗文形式表现周代礼乐文化些侧面
全诗鹿鸣起兴首章言奏乐二章言饮酒末章则并奏乐、饮酒言情绪说章比章亲近;气氛说章比章热烈至末章则达乐且湛高潮层十清晰
四、怨刺诗:
西周叶特别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荡政治黑暗量反映丧乱、针砭政怨刺诗现些诗称变风、变雅(所谓变风、变雅:《礼记经解》说:温柔敦厚诗教温柔敦厚世经家纳入伦理轨道《诗经》作品主观解说即指乐*哀伤《诗经》确少含蓄蕴藉作品些直吐怒骂作些作品称变风、变雅其特点具忧世怀忧意刘熙载《艺概》)雅《节南山》、《雨》反映厉王、幽王赋税苛重政治黑暗腐朽社弊端丛民聊现实风《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鄘风·墙茨》、《鄘风·相鼠》、《齐风·南山》、《陈风·株林》或讽刺劳获贪厌者或揭露统治者耻与丑恶辛辣讽刺寓强烈怨愤平周室衰微礼崩乐坏政教缺失伦废绝刑政苛酷代背景公卿列士、贵族夫及社各阶层士悯丧乱忧世忧诗针砭政社弊端叹身世遭遇
五、战争徭役诗:
战争与徭役主要题材叙事抒情诗称战争徭役诗类诗概30首战争与徭役作品般称王事:王事靡盬遑启处(《雅·采薇》)王事靡盬能艺稷黍(《唐风·鸨羽》)王事靡盬忧我父母(《雅·北山》)
参加战争徭役周必须履行义务战争徭役诗主旋律:由于周重农尊亲所总体看战争徭役诗表现战争、徭役厌倦含较浓郁伤思乡恋亲意识凸现较强周民族农业文化理特点《诗经》反映战争徭役两种情况:
其、周边民族抵御与进攻(积极防御)自西周建断受外侵扰北玁狁(戎狄)东南徐戎、淮夷南荆楚些部族尚处于游牧阶段未进入文明门口文化水准差异及财帛垂涎(xian)使农业主体较富庶周民族发进攻于战争诗《雅·采薇》《秦风·衣》(与玁狁)《雅·武》《雅·江汉》(与荆楚)周族创造农业文明周热平稳定农业环境更战争诗表现战争厌倦平向往充满忧伤情绪《雅·采薇》征玁狁士兵归途所赋北玁狁侵犯周朝士兵保家卫征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故说明其所怨恨者玁狁非周诗侵犯者充满愤怒诗篇洋溢着战胜侵犯者激越情同久戌归久战休充满厌倦自身遭际限哀伤
其二、内镇压叛乱武王灭殷封商纣王武庚于殷并让管叔、蔡叔、霍叔监督武庚武王死周公政武庚、管叔蔡叔及徐、奄相继背叛周公率兵东征经历三激战平定叛乱《豳风·东山》《豳风·东山》反映完全士卒厌战情绪征三士兵归家途悲喜交加想象着家乡景况家情我久征归现终于脱戎装穿平民衣服再要行军打仗归家途触目所见战萧索破败景象田园荒芜土鳖、蜘蛛满屋盘旋麋鹿游荡萤火虫闪烁飞景象并怕更令痛苦家妻独守空房盼望着我归遥想新婚喜气洋洋热闹美情景久别重逢许比新婚更加美既归家与亲团聚幸福憧憬前途未卜担忧整首诗现实诗想象、忆结合起极细腻抒写我兴奋、伤、欢欣、忧虑等理诗战争厌倦平向往充体现
说战争诗除厌战思乡情外少数激奋昂扬作《诗经》徭役诗则完全繁重徭役愤慨厌倦论夫、诸侯服役层民君服役都表现服役者强烈满《卫风·伯兮》即写位妇由于思念远戌丈夫痛苦堪悦者容所面前梳妆打扮意义呢率真质朴写思妇内相思哀痛《王风·君于役》思妇口吻抒发役政满黄昏候牛羊等禽畜都按家自丈夫却能即景情情寓意田园牧歌式农村景渗透思妇尽相思悲哀
六、婚恋诗反映婚姻情诗作《诗经》占比重仅数量且内容十丰富既反映男相慕相恋相思相情歌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等婚姻家庭诗表现幸婚姻给妇带痛苦弃妇诗些作品主要集风《诗经》重要组部精彩篇章
《诗经》情诗广泛反映代男情幸福欢乐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情单相思诗:《周南·关睢》;男相互慕诗:《邶风·静》;男思念:《郑风·衿》、《郑风·其东门》;争取婚姻自由诗:《鄘风·柏舟》;弃妇诗:《卫风·氓》《邶风·谷风》
讲解《氓》《谷风》
《氓》普通妇口吻叙述自恋、结婚弃程全篇叙事抒情相结合巧妙事件程弃妇思想情融体主公悔恨叙述自恋、结婚婚虐、弃遭遇表现刚强自、断坚决性格
《谷风》具体事实诉说自劳苦贤淑丈夫薄情寡义指责丈夫喜新厌旧新捐故恶劣行客观反映妇悲惨命运
《诗经》艺术特点
《诗经》现实主义端: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触发真情实种创作态度使其具强烈深厚艺术魅力现实主义文第座程碑
赋、比、兴手:
赋、比、兴运用既《诗经》艺术特征重要标志启我古代诗歌创作基本手关于赋、比、兴意义历说众简言赋铺陈直叙即诗思想情及其关事物平铺直叙表达比比彼物比物诗本事或情借事物作比喻兴则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诗情引起诗歌唱所诗歌发端赋、比、兴三种手诗歌创作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诗歌艺术形象抒发诗情
《诗经》兴运用情况比较复杂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作用兴句与文内容联系并明显《雅·鸳鸯》:鸳鸯梁戢其左翼君万宜其遐福兴句面两句祝福语并意义联系《雅·白华》同句起兴抒发却怨刺情:鸳鸯梁戢其左翼良二三其德种与本意关诗歌协调音韵引起文起兴《诗经》兴句较简单种《诗经》更兴句与文着委婉隐约内联系或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题旨构诗歌艺术境界缺部《郑风·野蔓草》清秀妩媚少像滴着点点露珠绿草清新绿意浓浓、趣盎景色诗邂逅相遇喜悦情交相辉映再《周南·桃夭》桃夭夭灼灼其华起兴茂盛桃枝、艳丽桃花新娘青春美貌、婚礼热闹喜庆互相映衬桃树花(灼灼其华)、结实(蕡其实)、枝繁叶茂(其叶蓁蓁)理解新娘嫁孙、家庭幸福昌盛良祝愿诗触物起兴兴句与所咏词通艺术联想前相承种象征暗示关系《诗经》兴都种含喻义、引起联想画面比兴都间接形象表达情式世往往比兴合称用指《诗经》通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情于形象创作手
《诗经》赋、比、兴手运用圆熟作品已达情景交融、物我相谐艺术境界世诗歌意境创造直接启发《秦风·蒹葭》三章兴句写景物细微变化仅点诗追求伊间点渲染三幅深秋清晨河滨图景且烘托诗由于间推移越越迫切怀想伊情铺叙诗反复咏叹由于河水阻隔意望即求凄凉伤情凄清秋景与伤情绪浑体构凄迷恍惚、耐寻味艺术境界
三、重章叠句:《诗经》句式四言主四句独立章其间杂二言至八言等二节拍四言句带强节奏构《诗经》整齐韵律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双声叠韵读显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复沓结构仅便于围绕同旋律反复咏唱且意义表达修辞具效《诗经》重章许都整篇同诗章重叠变换少数几词表现作进程或情变化《周南·芣苡》三章换六词描述采芣莒整程复沓环结构灵用词采芣苡同环节置于三章三章互补充意义形整体唱三叹曼妙非玉润《诗经原始》卷云:读者试平静气涵咏诗恍听田家妇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丽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知其情何移神何旷则诗必细绎自其妙焉
《诗经》叠句同诗章叠用相同诗句《豳风·东山》四章都用我徂东山慆慆归我自东零雨其蒙《周南·汉广》三章都汉广矣泳思江永矣思结尾同诗章叠用相同或相近诗句《召南·江汜》既重章叠句三章倒数第二、三句别叠用我、我与、我
诗经》的内容
一、祭祖颂歌:
上古祭祀活动盛行,许多民族都产生了赞颂神灵、祖先,以及祈福禳(ráng)灾的祭歌。我国古代也特别重视祭祀,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但这些作品也有其历史和文学价值。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从《生民》到《大明》,周人由产生到逐步强大,最后灭商,建立统一王朝的历史过程,得到了完整的表现。五篇史诗,反映了周人征服大自然的伟大业绩,社会制度由原始公社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化,以及推翻商人统治的斗争,是他们壮大发展的历史写照。因此,它们与后世的庙堂文学有明显的区别。
讲解《大雅·生民》(ZP42)
克禋克祀:郑玄笺:“禋之言烟,周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阴也”。夏以水菜(后来三晋节俭)、殷人(东夷、郑卫宋齐、楚)尚声,周人重气。
履帝武敏歆:闻一多先生说 :履帝武敏是一种象征性的舞蹈,“所谓帝是代表上帝的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其事可乐,故曰:‘履帝武敏’,犹言与尸伴舞而甚悦喜也。‘攸介攸止’介林光义读为‘愒(qì)’:息也,至确。盖舞毕而相携止息于幽闭之处,因而有孕也”。(《神话与诗》)
这里实际描写的是古时求子求爱的仪式。
宋周去非《岭表代答》:�人每岁十月旦,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其庙前会男女无夫家者,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蹈,谓之踏摇。男女意相得,则男咿嘤奋跃,入女群中负其所爱而归,于是夫妇定矣。这是原始狂欢节求爱求子仪式的遗存。而“履帝武敏”当是许许多多形式中的一种。
清陆次云《峒蹊纤志》:苗人每遇节令,男子吹笙撞鼓,妇随其后,婆娑进退,举手顿足,疾徐可观,名曰踹堂之舞。不过苗人此舞,已经失去原始时代舞蹈的意义。他们只是在象征性地表演祖先的狂欢舞而已。苗人是伏羲氏之后,传说伏羲也是因为他的母亲华胥履迹而生。
履帝迹生子的神话,实际上是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的折射,而且反映了由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的历史背景。反映了殷周时期的历史图景,以及人们敬天祭祖的宗教观念。
艺术上:本诗采用铺叙手法,歌颂后稷功德,似乎是一篇《后稷本纪》。后稷出生、转弃、稼穑、祭祀过程,生动细致。用方、苞、种、裦、发、秀、坚、好、颖、粟,描写谷物生长过程中的十种状态。用旆旆、穟穟、幪幪、唪唪描画豆、谷、麻、瓜四类作物的长势。以舂、揄、簸、蹂、释、烝,叙谷物处理的六个步骤。精细而形象。孙鑛《评诗经》:“次第铺叙,不惟记其事,兼貌其状,描摹如纤,绝有境之态。”
传奇色彩:履帝迹而怀孕,生而如肉团,剖之不开,弃之见异,生而会立,天生知农,天降嘉种。
二、农事诗:
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开始了农业种植活动,新石器晚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标志着农业的初步发展。周人将自己的始祖与发明农业联系在一起,可见农业在周人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诗经》时代,农业生产已占有重要地位。《诗经》中的作品,不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而且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与之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
周初的统治者极为重视农业生产,一年的农事活动开始时,要举行隆重的祈谷、藉田典礼,祈求上帝赐予丰收,天子亲率诸侯、公卿大夫、农官到周天子的藉田中象征性犁地。秋天丰收后,还要举行隆重的报祭礼,答谢神灵的恩赐。《诗经》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作品,就是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这类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周初农业经济繁荣,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讲解《七月》
《七月》是一首农事诗,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共8章88句,380字。其最伟大的价值是史料价值,研究古代农业发展状况、古代气候的学者都必须参考。
艺术上,这首诗受到的称誉过多,说它“无体不备,有美必臻。”“洵天下之至文”、“真是无上神品”,这些赞词,都缺少发展的眼光。清代崔述:“读《七月》,如入桃源之中,衣冠朴古,天真烂漫,熙熙乎太古也”。评价比较中肯。的确,这首诗不着意构筑,信口而出,用赋的手法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把风俗景物和农夫生活结合起来,朴实、生动地描摹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这便是《七月》的艺术特点。
三、燕飨诗:
《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周代是农业宗法制社会,宗族间相亲相爱的关系是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周之国君、诸侯、群臣大都是同姓子弟或姻亲,周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利用这种宗法关系来加强统治。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在这些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诗经》中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也都表现出浓厚的宗法观念和亲族间的脉脉温情。
讲解《小雅·鹿鸣》。
本诗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后来也被用于贵族宴会宾客。宴饮中的仪式,体现了礼的规则和人的内在道德风范。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关系;而对不能循礼自制,纵酒失德的宴饮,则是否定的。礼乐文化是周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燕飨诗以文学的形式,表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一些侧面。
全诗以鹿鸣起兴,首章言奏乐,二章言饮酒,末章则并奏乐、饮酒而言之。从情绪上说,是一章比一章亲近;从气氛上说,是一章比一章热烈。至末章则达到“和乐且湛”的高潮,层次十分清晰。
四、怨刺诗:
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这些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所谓“变风”、“变雅”:《礼记经解》说:“温柔敦厚,诗教也”。温柔敦厚是后世经学家纳入伦理轨道后对《诗经》作品的主观解说,即指“乐而不*,哀而不伤”。《诗经》确有不少含蓄蕴藉的作品,但也有一些直吐怒骂之作。这些作品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其特点是“多具忧世之怀”,“有忧生之意”。刘熙载《艺概》)如小雅中的《节南山》、《雨无正》反映了厉王、幽王时赋税苛重,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端丛生,民不聊生的现实。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鄘风·相鼠》、《齐风·南山》、《陈风·株林》,或讽刺不劳而获,贪得无厌者,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和不平。在周室衰微,礼崩乐坏,政教缺失,人伦废绝,刑政苛酷的时代背景下,公卿列士、贵族大夫及社会各阶层人士,悯时丧乱,忧世忧生,以诗来针砭时政和社会弊端,感叹身世遭遇。
五、战争徭役诗:
战争与徭役为主要题材的叙事和抒情诗称为战争徭役诗,这类诗大概有30首。战争与徭役在作品中一般被称为“王事”: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小雅·采薇》)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唐风·鸨羽》)王事靡盬,忧我父母。(《小雅·北山》)
参加战争和徭役,是周人必须履行的义务。战争徭役诗的主旋律:由于周人重农尊亲,所以从总体上看,战争和徭役诗,大多表现为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为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从而凸现了较强的周民族农业文化的心理特点。《诗经》反映战争徭役有两种情况:
其一、对周边民族的抵御与进攻(积极防御)。自西周建国,不断受到外来侵扰,北方的玁狁(戎狄),东南的徐戎、淮夷,南方的荆楚。这些部族尚处于游牧阶段,未进入文明的门口,文化水准的差异及对子女财帛的垂涎(xian),使他们对农业为主体的较为富庶的周民族发动进攻。于是就有了战争诗。《小雅·采薇》《秦风·无衣》(与玁狁)《大雅·常武》《大雅·江汉》(与荆楚)周族创造的是农业文明,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农业生活环境。因此,更多的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如《小雅·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在归途中所赋。北方玁狁侵犯周朝,士兵为保家卫国而出征。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说明其所怨恨者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犯者充满了愤怒,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戌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际无限哀伤。
其二、对内镇压叛乱的。武王灭殷之后,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国,并让管叔、蔡叔、霍叔监督武庚。武王死后,周公当政,武庚、管叔和蔡叔及徐国、奄国相继背叛,周公率兵东征。经历了三年的激战,最后平定了叛乱。如《豳风·东山》。《豳风·东山》反映的完全就是士卒的厌战情绪了。出征三年后的士兵,在归家的途中悲喜交加,想象着家乡的景况和回家后的心情。“我”久征不归,现在终于脱下戎装,穿上平民的衣服,再不要行军打仗了。归家途中,触目所见,是战后萧索破败的景象,田园荒芜,土鳖、蜘蛛满屋盘旋,麋鹿游荡,萤火虫闪烁飞动,但这样的景象并不可怕,更令人感到痛苦的,是家中的妻子独守空房,盼望着“我”的归来。遥想当年新婚时,喜气洋洋,热闹美好的情景,久别后的重逢,也许比新婚更加美好?这里既有对归家后与亲人团聚的幸福憧憬,也有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整首诗把现实和诗人的想象、回忆结合在一起,极为细腻地抒写了“我”的兴奋、伤感、欢欣、忧虑等心理活动。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如果说在战争诗中,除了厌战思乡之情外,还有少数激奋昂扬之作的话,《诗经》中的徭役诗,则完全是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了。无论是大夫为天子、诸侯服役,还是下层人民为国君服役,都表现出服役者的强烈不满。如《卫风·伯兮》,即写一位妇女由于思念远戌的丈夫而痛苦不堪。女为悦己者容,所爱的人不在面前,梳妆打扮还有什么意义呢?率真质朴地写出了思妇内心的相思哀痛。《王风·君子于役》也以思妇的口吻抒发了对役政的不满。黄昏时候,牛羊等禽畜都按时回家,而自己的丈夫却不能回来,即景生情,因情寓意,在田园牧歌式的农村小景中,渗透了思妇的无尽相思和悲哀。
六、婚恋诗。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有单相思的诗:《周南·关睢》;男女相互爱慕的诗:《邶风·静女》;女子对男子的思念:《郑风·子衿》、《郑风·出其东门》;争取婚姻自由的诗:《鄘风·柏舟》;弃妇诗:《卫风·氓》和《邶风·谷风》。
讲解《氓》和《谷风》。
《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全篇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巧妙地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在女主人公悔恨地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和婚后被虐、被弃的遭遇中,表现出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
《谷风》以具体的事实诉说自己的劳苦贤淑和丈夫的薄情寡义,指责了丈夫的喜新厌旧,得新捐故的恶劣行为。客观地反映了妇女的悲惨命运。
《诗经》的艺术特点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的开端: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赋、比、兴的手法: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诗经》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如《小雅·鸳鸯》:“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兴句和后面两句的祝福语,并无意义上的联系。《小雅·白华》以同样的句子起兴,抒发的却是怨刺之情:“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这种与本意无关,只在诗歌开头协调音韵,引起下文的起兴,是《诗经》兴句中较简单的一种。《诗经》中更多的兴句,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的内在联系。或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题旨,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缺的部分。《郑风·野有蔓草》清秀妩媚的少女,就像滴着点点露珠的绿草一样清新可爱。而绿意浓浓、生趣盎然的景色,和诗人邂逅相遇的喜悦心情,正好交相辉映。再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茂盛的桃枝、艳丽的桃花,和新娘的青春美貌、婚礼的热闹喜庆互相映衬。而桃树开花(“灼灼其华”)、结实(“有蕡其实”)、枝繁叶茂(“其叶蓁蓁”),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出嫁后多子多孙、家庭幸福昌盛的良好祝愿。诗人触物起兴,兴句与所咏之词通过艺术联想前后相承,是一种象征暗示的关系。《诗经》中的兴,很多都是这种含有喻义、引起联想的画面。比和兴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后世往往比兴合称,用来指《诗经》中通过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
《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如《秦风·蒹葭》,三章兴句写景物的细微变化,不仅点出了诗人追求“伊人”的时间地点,渲染出三幅深秋清晨河滨的图景,而且烘托了诗人由于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怀想“伊人”的心情。在铺叙中,诗人反复咏叹由于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可求而不可得的凄凉伤感心情,凄清的秋景与感伤的情绪浑然一体,构成了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三、重章叠句:《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如《周南·芣苡》三章里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芣莒的整个过程。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芣苡的不同环节分置于三章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叹,曼妙非常。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云:“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诗经》的叠句,有的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如《豳风·东山》四章都用“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开头,《周南·汉广》三章都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结尾。有的是在同一诗章中,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如《召南·江有汜》,既是重章,又是叠句。三章在倒数第二、三句分别叠用“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
中文名莲花
英文名称Lotus flower ,blue lotus, Indian lotus, sacred lotus, bean of India, sacred water-lily
拉丁学名Nelumbo nucifera, Nelumbium speciosum , Nymphaea nelumbo, Nelumbo nucifera Gaertnero(取自僧伽罗语的nelumbo)
花期6月下旬~8月之间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山龙眼目 Proteales
科: 莲科 Nelumbonaceae
属: 莲属 Nelumbo
种: 荷 N nucifera
别 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芙蓉、六月春、水芸、红蕖、玉环、水华、荷华、溪客、碧环、玉环、鞭蓉、水芙蓉、鞭蕖、菡萏(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水芝、水华、水芸、水旦等。
简介
荷花,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 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产地及分布
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
荷花原产于南部亚洲广大地带,从越南到阿富汗都有,一般分布在中亚,西亚、北美,印度、中国、日本等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即有栽培,现今在辽宁及浙江均发现过碳化的古莲子,可见其历史之悠久。而台湾地区则是在100年前才由日本引进,目前在台南白河镇、嘉义一带,培植面积已近350公顷,规模之广大,成为台湾最主要的观光地区之一。亚洲一些偏僻的地方至今还有野莲,但大多数的莲都是人工种植,以作为风景点缀和食用,例如在中国荷花被作为经济作物种植。许多人曾误以为荷花产于埃及和地中海一带。公元前约500年,荷花传入埃及,可能是由波斯人带去的。古埃及人装饰庙宇柱顶的“莲苞”,仿自睡莲,而荷马史诗“奥莲赛”(Odyssey)其实是喝了用落柘枣(与莲没有关系)酿制的饮料而进入逸然忘却烦恼的境地。希腊作家希罗多托斯描述埃及植物的时候写道:“河中生长着一些像玫瑰的百合;果实生长在像黄蜂窝的荚里。有很多像橄榄核大小的果实可以食用,可以吃鲜的,也可以吃干的。”他所说的显然是荷花。
有野生的荷花。古植物学家徐仁教授,曾于40年前在柴达木盆地发现荷叶化石,距今至少有1000万年。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荷花的花粉化石;同年又在河南郑州市距今5000系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两粒炭化莲子。西周初期(公元前ll世纪),古人食用蔬菜约 40余种,藕是其中之一。《峪经》中有"腮有荷华"之句,意指祖国大地上凡有沼泽水 域的地方,都生长着荷花。中国是世界上栽培莲花最多的国家。
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 荷花的根茎种植在池塘或河流底部的淤泥上,而荷叶挺出水面。 在伸出水面几厘米的花茎上长着花朵。荷花一般长到150厘米高,横向扩展到3米。荷叶最大可达直径60厘米。引人人注目的莲花最大直径可达20厘米。
荷花,属双子叶植物毛茛目睡莲科莲属,它包括两个种,中国莲和美国莲。中国莲分布在亚洲、大洋洲,多数植株高大,叶椭圆形,绿色,栽培品种中花型有单瓣、复瓣、重瓣、重台、千瓣之分,花红色至白色;美国莲分布在北美洲,植株矮小,叶近圆形,深绿色,花仅见单瓣型,**,仍处于半野生状态。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早在135亿年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在我国,1973年发现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莲的花粉化石,经测定,距今7000年。这说明,至少在7000年前,莲在我国就已经分布,甚至已作为食用了。虽然现今的一些资料都注明莲原产印度,但通过史料来看,中国才是荷花的原产地。荷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传播范围极广。西至天山北麓,东接宝岛台湾,北达黑龙江,南抵海南三亚。可以说,中国是荷花的世界栽培中心。
莲是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同时又具有单子叶植物的某些特征。莲的胚芽被鳞片包裹着,和单子叶植物相似。从花的结构看,莲具有3、4层花被,外轮萼片状,内轮花瓣状,雄蕊多数,雌蕊离生,花粉粒为单沟舟形。莲的茎有明显的分节现象,地下茎节长满须根。这些都是单子叶植物的特征。荷花的芽为混合芽,人们肉眼所见的莲芽,是藕的顶芽以及各节腋芽的位置。根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两种,播种所出的由种子的胚根所形成的主根不发达,发挥功能作用的是不定根。至于莲的茎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藕,它其实是莲的地下根状茎,是莲储藏养份和供繁殖的器官。荷花的花单生,两性,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花托、花柄等六部分组成。品种多样,花色丰富。
叶分三种:以顶芽最初产生的叶,形小柄细,浮于水面,称为钱叶,或叫荷钱;最早 从藕带上长的叶略大,也浮于水面,叫浮叶;后来从藕带上长的挺出水面的叶叫立叶。无 论是钱叶、浮叶或立叶,出水前均相对内卷成棱条状。立叶依生长早晚,其大小、高矮、 顺序表现出明显的上升阶梯和下降阶梯。在新藕形成时抽出的立叶,比前张大而刚刺较短, 叫"后把叶",在其前方再出现一张形小、柄短、叶背微红的叶,叫"终止叶"。人们只 要辨别出终止叶,就能找到泥中新藕的方位。
荷花的花原基着生于藕带处芽内、幼叶基部的背面;花单生、两性;萼片4~5,绿色, 花开后脱落;营长桃形、桃形或圆桃形,暗紫或灰绿色;花有单瓣、复瓣、重台、千瓣之分,色有深红、粉红、白、谈绿及间色等变化;花期6~9月,单朵花期只3~4天,多展开 午闭,千瓣类能开10天以上;花径最大可达30厘米,小者不足10厘米;雄蕊60~450枚或 瓣化,花药之附屑物多**,花丝白色;校头顶生,子房上位,心皮多数分离,散生于碗 形、喇叭形的绿色花托内。花谢后膨大的花托称莲蓬,上有3-30个莲室,发育正常时,每 个心皮形成一个椭圆形小坚果。有时心皮"泡化"或瓣化,不能形成果实。 果实俗称莲子,青熬时果皮青绿色,老熟时变为深蓝色。果皮表面有气孔和保卫细胞, 表皮下有坚固而致密的栅栏组织,气孔下有一条气孔道,成熟莲子果皮的气孔道缩得很小, 不让空气和水分自由出入,甚至能阻止微生物进入。这种特殊的组织结构,就保证了莲子 的长寿。它可埋在地层中千百年,而不致损坏,甚至还可用来播种发芽。
品 种
荷花栽培品种很多, 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根据《中国荷花品种图志》的分类标准共分为3系、50群、23类及28组。 即:
中国莲系:
I大中花群:
a单瓣类:1单瓣红莲组 2单瓣粉莲组 3单瓣白莲组
b复瓣类:4复瓣粉莲组
c重瓣类:5重瓣红莲组 6重瓣粉莲组 7重瓣白莲组 8重瓣洒锦组
d重台类:9红台莲组
e千瓣类:10千瓣莲组
II 小花群:
f单瓣类:11单瓣红碗莲组 12单瓣粉碗莲组 13单瓣白碗莲组
g复瓣类:14复瓣红碗莲组 15复瓣粉碗莲组 16复瓣白碗莲组
h重瓣类:17重瓣红碗莲组 18重瓣粉碗莲组 19重瓣白碗莲组。
B美国莲系:
III大中花群:
i单瓣类: 20单瓣黄莲组
C中美杂种莲系
IV大中花群:
j单瓣类: 21杂种单瓣红莲组 22杂种单瓣粉莲组 23杂种单瓣黄莲组 24杂种单瓣复色莲组
k复瓣类: 25杂种复瓣白莲组 26杂种复瓣黄莲组
V小花群:
l单瓣类: 27杂种单瓣黄碗莲组
m复瓣类: 28杂种复瓣白碗莲组
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荷花作为滋补药用在中国也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
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自古中国人民就视莲子为珍贵食品,如今仍然是高级滋补营养品,众多地方专营莲子生产。莲藕是最好的蔬菜和蜜饯果品。莲叶、莲花、莲蕊等也都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药膳食品。可见荷花食文化的丰富多彩。
传统的莲子粥、莲房脯、莲子粉、藕片夹肉、荷叶蒸肉、荷叶粥等等举不胜举。在中国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对象和花鸟画的题材;是最优美多姿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图案纹饰和造型。荷花不愧为中国的传统名花。
荷花在园林中的应用
荷花,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它不仅花大色艳,清香远溢,凌波翠盖,而且有着极强的适应性,既可广植湖泊,蔚为壮观,又能盆栽瓶插,别有情趣;自古以来,就是宫廷苑囿和私家庭园的珍贵水生花卉,在今天的现代风景园林中,愈发受到人们的青睐,应用更加广泛。
(一)荷花水景
1、荷花专类园:
近来国内兴起的荷花专类园有三种:一是象武汉东湖磨山的园林植物园,园中开辟一处以观赏,研究荷花为主的大型水生花卉区;一是象南京莫愁湖,杭州新"曲院风荷"这类是以荷花欣赏为主的大型公园;再一类就是以野趣为主,旅游结合生产的荷花民俗旅游资源景区,如广东三水的荷花世界,湖南岳阳的团湖风景区。
2、在山水园林中作为主题水景植物:俗话说,"园无山不壮,山无水不丽",用荷花布置水景,在中国园林中极为普通。江南一带名园,多设有欣赏荷花风景的建筑,扬州的瘦西湖在堤上建有"荷花桥",桥上玉亭高低错落,造型古朴淡雅,精美别致,与湖中荷花相映成趣,是瘦西湖的风景最佳处,岳阳金鹗公园的荷香坊临水而建,与曲栏遥相贯通,香蒲薰风,雨中赏荷,深受群众喜爱。
3、作四季有花可赏中的夏花:四时景观的不同,是中国造园家恪守的造园规则,如梅花耐冬,柳丝迎春,绿荷消夏,桐叶惊秋。荷花的绿色观赏期长达8个月,群体花期在2~3个月左右。夏秋时节,人乏蝉鸣,桃李无言,亭亭荷莲在一汪碧水中散发着沁人清香,使人上行下效,心旷神怡。
4、作多层次配置中的前景、中景、主景:中国园林在配置植物时十分注意层次的变化,以形成远近,高低不同的丰富景观。柳荷并栽就是典型的手法。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曾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来概括济南大明湖。湖南湘潭的雨湖公园春季柳絮纷飞,小荷露尖;夏秋花叶亭亭,柳丝翠绿;冬季柳丝批雪,残荷有声,不失为佳景胜地。
5、作工业三废水污染水域的"过滤器":由于莲藕地下茎能吸收水中的好氧微生物分解污染物后的产物,所以荷花可帮助污染水域恢复食物链结构,促使水域生态系统逐步实现良性循环。
(二)荷花盆栽和盆景
荷花对生长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在大小湖泊、池塘中吐红摇翠,甚至在很小的盆碗中亦能风姿绰约,装点人间。在我国荷文化史上,盆荷这种形式出现之初只是被用于私家庭院观赏。如今,在我国各地园林中,盆荷的应用非常广泛。盆栽和池栽相结合的布置手法,提高了盆荷的观赏价值,在园林水景和园林小品中经常出现。荷花水石盆景是今几年在杭州出现的一种新的盆景。它是荷花盆栽与水石盆景的有机结合,既体现山石的刚毅挺拔,又显示荷花的娇艳妩媚。荷花盆景可选用珊瑚石、砂积石、斧劈石、英石等山石作材料。
(三)荷花插花
插花在我国始于六朝,源于佛前供花。作为佛教的圣洁之花,因此可以说,插花在兴起之时便于荷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唐宋时期,供花仍是插花的一种主要形式。到了明清,插花艺术有了很大的进步,此时的荷花插花无论是艺术深度还是技巧,都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可称为我国古代插花艺术的鼎盛时期。今天,人们对荷花插花已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不仅荷花、荷叶、莲藕和莲实等素材在插花中的运用愈来愈普遍,而且对这些素材的观赏效果也作了科学的比较。荷花插花一般选用中小型品种为宜,同时也适当配以其它植物的枝、叶、果,力求色彩清丽构图明快,欣赏效果可保持3~4天。
(四)弘扬中华"和"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十分注重倡导和平、和谐。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孔子的两句话,一是说"和而不同";一是说"和为贵"。中华文化所说的"和",绝不是不讲差异和矛盾的调和。而是指存在着差异性和多样性后的贯通融合。这种贯通融合才是最为可贵的。我国有56个民族、34个行政区域,其中存在着差异和矛盾。面对这种差异和矛盾,始终坚持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坚持这种"和"的立场,是最为可贵的。而背弃了这种"和"的立场,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弃。
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以荷花的高洁象征和平事业、和谐世界的高洁。因此,某种意义上说,赏荷也是对中华"和"文化的一种弘扬。荷花品种丰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组成了高洁的荷花世界,是"荷(和)为贵"。真心希望,荷花文化能在弘扬和平文化、和谐文化的进程中,也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弘扬中华"和"文化,对于我们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荷花别名来历
<一>荷花之名
1 以其外形特征命名。
荷花:李时珍《本草纲目》解释说:“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故名。”芙蓉:亦称“夫蓉”。汉辞典《尔雅》解释道:“芙蓉之含敷蒲也。”另《说文解字》云:“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李时珍也说,芙蓉就是“敷布容艳之意”,难怪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
2 以其生长习性命名。
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由于荷花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故古人将其归为水草类,取名多为“水”字起头。三国文学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赋》中称赞到“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
3以荷花圣洁高雅的气质命名。
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据《北梦琐言》记载:唐代元和年间(806~820年)苏昌远居吴中(今苏州),邂逅一位素衣粉脸女郎,赠给他一枚玉环,不久,他发现自己庭院的水池中有荷花盛开,花蕊中也有一枚同样的玉环,但“折之乃绝”,后人由此又称荷花为玉环。
<二>藕之别名
玉节:藕为荷花地下茎,色白如玉,有节,故名。
玉玲珑:藕白嫩如腕,故名。
玉臂龙:相传唐末名人崔远家别墅在长安城南,中有一楔池,从池中挖掘出一特大巨藕,形长如龙,故名玉臂龙,又称楔宝。
<三>莲子别名
玉蛹:莲子色白如玉,形似虫蛹。古代无名氏《莲子》诗云:“不是荷花窠里蜜,方成玉蛹未成蜂。”故莲子又有白玉蛹的雅称。
湖目:因藕生湖中而莲子似目,故名。皮日休《夏景冲澹诗》:“天台尽得千回春,湖目芳来白渡游。”苏轼在《忆江南寄纯如》诗中也提到:“湖目也堪供眼,木奴自足为生。”
荷的起源
“荷”被称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
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一亿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当时,气候恶劣,灾害频繁没有动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数生命力极强的野生植物生长在这个贫瘠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种今天我们称为“荷花”的水生植物,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在我国的阿穆尔河(今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大约过了九千年,原始人类开始出现。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不久便发现这种“荷花”的野果和根节(即莲子与藕)不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渐渐地,“荷花”这一人类生存的粮食来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的心中,成为人类生存的象征。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人类对荷花开始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的人类为了生活上对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泽地带,而这些地带恰是野生荷花主要的分布区域。从出土文物看:在河南省郑州市北部大河村发掘的“仰韶文化”房基遗址,发现室内台面上有炭化粮食和两粒莲子,经测定,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人类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对朝夕相处的荷花的生长习性、生存环境等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中国古老的糊花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文化的形成——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荷花文化
自公元前11世纪起,中国从漫长的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时代---西周。荷花也在这时期里从湖畔沼泽的野生状态走进了人们的田间池塘。《周书》载有“薮泽已竭,既莲掘藕。”可见,当时的野生荷花已经开始作为食用蔬菜了。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将荷花各部分器官分别定了专名。我国最早的字典,汉初时的《尔雅》就记有:“荷,芙蕖,其茎茄,其叶,其本密,其画菡,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对荷花的了解已有一定的概念。
荷花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了人们的劳动生活,同时,也凭借它艳丽的色彩,幽雅的风姿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就有关于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荷花作为观赏植物引种至园池栽植,最早是在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在他的离宫(即现在的苏州灵岩山)为宠妃西施赏荷而修筑的“玩花池”。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珍品“莲鹤方壶”(通高118厘米,故宫博物管藏)则从美术方面,反映了荷花对时代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件工艺珍品取材于真实的自然界,荷花花纹概括形象,龙和螭跃跃欲动。可见,荷花被神化的龙、螭及仙鹤一样,成为人们心目中崇高圣洁的象征。
<三>荷文化的发展——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荷花文化
秦汉之前,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劳动人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混战局面。在这个统一大帝国里,荷花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医学、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
汉朝是中国农业空前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对荷花的栽培发展发生了重要的作用。汉以前,我国的荷化品种均是单瓣型的红莲。到了魏晋,出现了重瓣荷花。南北朝时期又发展有千瓣(并蒂)荷花。
西汉开始,中国的官私营商业迅速发展,丰富了各地区的商品种类,对荷花的传播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江陵、合肥、成都等地的特产——莲藕均通过这些中心商市进入北方,从根本上扩大了荷花的分布区域,使北方人民进一步认识荷花,了解荷花,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荷花的栽培技艺。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有“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着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又有“种莲子法”:“八月九日取莲子坚黑者,于瓦上磨莲头令皮薄,取墐土作熟泥封之,如三指大,长二寸,使莲头平重磨去尖锐,泥干掷于池中重头泥下,自然周皮,皮薄易生,少时即出,其不磨者,皮即坚厚,仓卒不能也。”可见,当时南北两岸的中原地区荷花的栽培技术已是相当高超了。
我国的医学从秦汉起开始了新的发展。汉朝神农在尝遍百草后,总结出一套治病良方,即《本草经》,又称《神农本草经》,其中就有莲藕药用保健功能的描述。东汉谯县华佗,是我国医学史上著名的神医,他在手术前,先给病人饮麻沸散,使其失去知觉,刳割腹背后缝合伤口,最后涂敷以藕皮等制成的膏药,四五天后便可愈合。荷花遂成为我国医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枝奇葩。
西汉时期,乐府歌辞逐渐盛行,由此产生了众多优美的采莲曲谣。其中有《采莲曲》(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歌舞者衣红罗,系晕裙,乘莲船,执莲花,载歌载舞,洋溢着浓烈的生活气息,是我国广大人民最喜爱的民间传统歌舞之一。
<四>荷文化的兴盛——隋唐至明清时期的荷花文化
隋唐以后,荷花的栽培技艺进一步提高,有关荷花的诗词、绘画、雕塑、工艺等荷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饮食文化中,荷花已进一步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的名贵补品。同时荷花凭借它的色彩艳丽、风姿绰约进入了私家园林。如长安城外东南隅有秦汉时宜春苑,隋朝建都长安后,更名为芙蓉园;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的曲院风荷。尤其是经过贞观之治后,荷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工艺美术家创造的灵感来源。如隋唐时期的瓷器、铜镜等的装饰多采用莲花花纹;金银器上,尤其是盘边缘,多饰以富丽的莲瓣纹,整个风格华丽而真实。宋代的染纺业较唐代有更高的发展。著名女画家兼工缂丝的朱克柔创作的荷花缂丝图案,“古淡清雅”、为一时之绝作。明清的木版年画多采用“连(莲)贵子”、“连(莲)年有余(鱼)”等荷花吉祥图案,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愿望。
在我国的艺术绘画史中,荷花的艺术精品更是丰富多彩。最著名的是南宋画院吴炳的《出水芙蓉》,生动细腻的刻画了荷花清新脱俗的优雅气质。还有明末画家张子政的“芙蓉鸳鸯图”。 以上都是了
四川渠县酒厂:
蒙山酒 飘飘欲仙梦中走
江苏省高沟酒厂:
杯杯高沟酒 滴滴暖人心
天津通用食品有限公司:
独领情趣 品味青春
法国路易·迪奥X·O"洋酒":
时时路易 事事如意
法国人头马"洋酒":
人头马一开 好事自然来
人生得意,享受之时
济南顶利油脂食品公司:
康莱蛋酥卷 把美味营养卷起来!
河南仰韶酒厂:
常饮仰韶酒 能活九十九
四川省文君酒厂:
文君酒一林 四海有知音
千载文君酒 一曲凤求凰
福建省五丰美科学食品有限公司:
杯杯香浓 回未无穷
广州喜乐食品有限公司:
给世界一片喜庆的色彩
给人间一片欢乐的情怀
贾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酒不留零
酒气冲天 飞鸟闻香化凤
粕糟落地 游鱼得味成龙
举杯邀明月 放眼看青山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
岂有文章传海内 欲将沉醉换悲凉
阳羡春茶瑶草碧 兰陵美酒郁金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苏东坡为卖馓的老妪写的广告诗:
纤白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星。
中世纪流行巴黎街头的广告词:
生活艰难,道路坎坷!好心人呀,你在何方?
发发善心,行行好吧!甜美扁桃,
扁桃甜美!
传说古时杜康酒坊挂着一横联:
不醉三年不要钱!
曹操《短歌行》: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
汾酒必喝喝必汾
一日三杯竹叶青 越活越年轻
杏花村酒 魅力持久
贵州茅台酒厂:
金奖茅台酒 诚交天下友!
成都全兴酒厂:
品全兴 万事兴
剑南春酒厂:
唐时宫延酒 今日剑南春
河南宋河酒厂:
东奔西走 要喝宋河好酒
贵州遵义董酒厂:
不喝董酒不懂酒,喝了董酒回味久
贵州习水酒厂:
习酒是喜酒 喜酒喝习酒
享裕牌系列饼干
块块开金口 片片寄真情
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
您想身体好 请喝健力宝
酒类广告语大全1、饮不尽的豪爽,扳倒井;
2、金贵特曲,贵在品质;
3、中国人的喜酒,兰陵喜临门酒;
4、今天喝什么沙河王,滴滴难舍沙河王;
5、中国人,喝自己的XO,林河酒,可加冰加水,任意调配;
6、赊店老酒,天长地久;
7、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
8、永远的绿色,永远的秦池。秦池集团
9、双洋,酒真情更真;
10、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孔府家酒,让人想家;
11、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
12、金色的太阳,金色的种子,种子酒,金种子;
13、举杯天地醉,中国贵州醇;
14、东奔西走,必喝宋河好酒;
15、北京醇,好运带给您;
16、钟楼入口,好字出口,钟楼啤酒;
17、过日子,还得咱这口子;口子酒
18、国酒茅台;玉液之冠
19、传奇品质,百年张裕;张裕金奖白兰地;
20、一杯青酒,交个朋友;
21、品全兴,万事兴;
22、好山好水好烧酒,好汉都要喝两口,恒山老白干酒;
23、酒到福到,梨花老窖;
2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闻;
25、喝了二坊酒,上心不上头;
26、双轮池酒,双轮发酵,滋味当然独特;
27、烧刀子酒,三碗下肚是英雄;
28、颐养身心竹叶青,祝君越活越年轻;
29、名门闺秀五粮春;
30、崂特啤酒,品味真实自然;
31、黄河啤酒,让我们共度好时光;
32、银城王大啤酒,好久的缘分;
33、买的放心,喝的舒心,防伪仰韵酒;
34、伊犁特,英雄本色;
35、中国人的福酒,金六福;
36、金刀驸马酒一杯,美酒真情两相随;
37、今天喝奥淳,明天也舒服,奥淳礼宾酒;
38、鄂尔多斯酒,广交天下友;
39、河套老窖,至纯至真;
40、喝转龙,事业红;转龙酒业
41、磁化粮食白酒,跨世纪的享受;红云磁化酒
42、内蒙古一枝花,沙漠人参苁蓉酒;
43、陈年老酒,滴滴香浓,赤峰陈曲;
44、纯洁草原纯净水,酿出赛汗白酒美;
45、塞外茅台,宁城老窖;
46、金川啤酒,天下第一保健啤酒;
47、做酒的围着喝酒的转,你说怎好,咱怎干,托县二锅头;
48、喝了套马杆酒,塞外草原不白走;
49、吃武川筱面,喝武川老窖;
50、饮酒必思源,难忘漠中泉;
51、曼斯特啤酒,名人的享受;
52、侯爵酒,现代人的享受;
53、蒙古王酒,来自草原的问候;
54、亲吻自然的秘密,万山利口;
55、我从草原来,昂格利玛奶酒;
56、常饮劲酒,精神抖擞。(劲酒)
57、真情品位 尽在其中 (中国劲酒)
58、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人头马酒)
59、酒逢知己 更添趣味 (法国马爹利酒)
60、高人一等! (长劲FOV)
61、文龙鹿酒香,好喝又健康。(文龙鹿酒)
62、唐时宫廷酒,今日剑南春。(剑南春酒)
63、喝襄樊义酒,交天下朋友。(义酒)
64、天下酒道 品质是金! (酒道酒)
65、人生丰收时刻 (稻花香酒)
66、东方第一家 中国矿磁酒
67、喝月池酒,口福,心服,大家福。(月池酒)
68、日照特曲,祝您幸福。(日照特曲)
69、悠悠岁月,醇情依旧。(古绵纯酒)
70、举杯天地醉 中国贵州醇
71、好山好水出好酒,金装银装贵州醇。(贵州醇)
72、醇香古今醉 天地尽逍遥 (逍遥醉酒)
73、江山多娇 英雄不倒 (茅台集团)
74、够交情 就喝够年头的酒 (茅台酒)
75、饮不尽的豪爽(扳倒井酒)
76、江口醇 一顺百顺
77、名酒江口醇 滴滴都是情
78、每日一点点 健康永伴随 (养命酒)
79、每天喝一点 健康多一点 (宁夏枸杞酒)
80、喝金种子,过好日子。(金种子酒)
81、醇香古今醉,天地尽逍遥。(逍遥醉酒)
82、千古佳酿,万代留香,中华酒宗,汝阳杜康。(杜康酒中华酒宗系列)
83、往事越千年,陈酿白云边。(白云边酒)
84、品位更精彩 ! (沱牌曲酒)
85、为成功喝彩(洋河大曲)
86、惊天动地五粮神 (五粮神酒)
87、羊年吉祥 喜洋洋 五粮液
88、名扬天下 激情永远 (五粮液集团)
89、感悟天下,品味人生。(剑南春酒)
90、岁月流金 爱我所爱 (金剑南酒)
91、饮酒新时尚 茶山纯净酒
92、人生舍得道,乾坤珍酿中。(舍得酒)
93、人生百年,难忘湘泉。(湘泉酒)
94、百年人生,难得糊涂。(百年糊涂酒)
95、泸洲老窖:天地同酿,人间共生。
96、老白干酒:身边的幸福,身边的酒。
97、品味洋河:享受尊重,中国洋河。
98、钢山酒:天地之间,好酒钢山。
99、伊珠干红:情到深处,伊珠干红。
100、传承美酒文化(云峰酒业)
101、金贵酒业 贵在品质
102、宝丰酒 不过是好酒!
103、饮酒饮贵龙,醉心不醉头。(贵龙酒)
104、沟通从分享开始(威士忌)
105、滴滴甘醇,品质流金。(皖酒王)
106、健康好酒 颐阳补酒
107、现代白酒 日出朝阳
108、天地人和 古井贡酒
109、高朋满座喜相逢,酒逢知己古井贡。(古井贡酒)
110、枝江酒,老朋友。(枝江酒)
111、成功自有道 安徽口子窖
112、大喜自然开口笑(开口笑酒)
113、喝杯青酒,交个朋友。(贵州青酒)
114、有情有义喝郎泉 (郎酒)
115、激情无处不在 (青岛啤酒)
116、皇者风范 (百威啤酒)
117、天长地久 (蓝带啤酒)
118、啤酒中的茅台 (茅台啤酒)
119、享受激情的释放 (雪花啤酒)
建材类经典广告语塔牌水泥,固若金汤。 塔牌水泥
太阳防水,滴水不漏。 山东太阳防水材料公司
原始的洞穴遮风挡雨,现代的居室典雅温馨! 典雅装饰材料
秋风朗朋映高堂,华意墙画最如意! 华意墙画
管道通----方便快捷的疏剂。 管道疏设备
理想的胶粘带,当然是永固牌! 永固牌胶带
“金光”磨料,金光大道! 金光材料
永不磨损,而磨砖! 金光材料
盾牌金柜,让您放心,保您平安! 盾牌金柜
安全可靠,尽在“保安”! 保安防盗门
现在您终于发现了----装饰材料! 华兴装饰材料
天工装饰,巧夺天工! 华兴装饰材料
装潢木饰春城有兴华,足不出户三天进您家! 华兴装饰材料
华兴装饰您成功的梦! 华兴装饰材料
立足之本! 兴华地砖
色彩世界,尽在兴华! 兴华地砖
华兴防盗门是名门,与众不同! 华兴防盗门
为龙江大地争光彩! 龙江马赛克
地砖王国的一颗明星! 佳美地砖
慧眼识佳美! 佳美地砖
佳美进万家,居室最豪华! 佳美地砖
选用壁纸,当然要用佳美牌! 佳美壁纸
骏马千里配好鞍! 佳美壁纸
睛朗的天气,正是粉刷的好机会! 云丽涂料
买“云丽”,就是买放心! 云丽涂料
多彩涂料,为你生活添华彩! 佳丽涂料
建造大家、小家,难忘“佳丽”一家! 佳丽涂料
防盗新概念,龙电新奉献! 龙电牌防盗门
美观安全唯神盾,款款式式皆精品! 神盾防盗门
使窃贼无处遁逃! 神盾防盗门
它是防火、防盗的最佳保镖! 神盾防盗门
汇丽登了堂新,年年住新房! 汇丽牌涂料材料
酒类中秋推销广告语1 品华夏五千年干红,传华夏五千年文明
2 中秋团圆?金六福酒
3 常饮劲酒,精力抖擞(劲酒)
4 人头马一开,好事天然来(人头马酒)
5 文龙鹿酒香,好喝又康健(文龙鹿酒)
6 唐时宫廷酒,今天剑南春(剑南春酒)
7 喝襄樊义酒,交全国朋友(义酒)
8 喝月池酒,口福,心折,大家福(月池酒)
9 太阳照射特曲,祝您福祉(太阳照射特曲)
10 悠悠岁月,醇情依旧(古绵纯酒)
11 好山好水出好酒,金装银装贵州醇(贵州醇)
12 饮不尽的豪迈(击败井酒)
13 喝金种子,过好日子(金种子酒)
14 纯香古今醉,六合尽逍遥(逍遥醉酒)
15 千古佳酿,万代留香,中华酒宗,汝佯狂药(狂药酒中华酒宗系列)
16 旧事越千年,陈酒白云边(白云边酒)
17 为成功喝彩(洋河大曲)
18 感触领悟全国,品味人的生活(剑南春酒)
19 人的生活舍患上道,乾坤珍酿中(舍患上酒)
20 人的生活世纪,难忘湘泉(湘泉酒)
21 世纪人的生活,可贵糊涂(世纪糊涂酒)
22 传授继承琼浆文化(云峰酒业)
23 喝酒饮贵龙,醉心不醉头(贵龙酒)
24 沟通从分享起头(whisky)
25 滴滴乙二醇,品质流金(皖酒王)
26 高朋满座喜邂逅,酒逢良知水井贡(水井贡酒)
27 枝江酒,老朋友(枝江酒)
28 大喜天然启齿笑(启齿笑酒)
29 喝杯青酒,交个朋友(贵州青酒)
自古至今,中原划线文明的核心区域都会有两座双星闪耀的城市,从最早的长安洛阳,到后来的洛阳开封,直到今天的西安郑州。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由他们的区位优势决定的,河洛盆地自古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著名的二里头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等都在这里,且洛阳山河围绕,在割据时代是极其易守难攻的,长安地理上和这个类似,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另外长安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连接西域,直到现在它依然对于西藏、新疆和内蒙有极强的掌控牵制作用。所以在隋唐之前长安洛阳一直是整个中国的双子星城市,作为两个最重要的核驱动着中华文明,魏晋南北朝时期衣冠南渡,五胡乱华,南方得到开发,于是到了隋炀帝时期不得不迁都洛阳,开凿隋唐大运河来连接江南了,隋炀帝几次下扬州,并长年居住在了江都(扬州旧称),可见他是极有远见的。在这一时期洛阳成为了丝绸之路和隋唐大运河的交汇点城市,整个隋唐时期洛阳的实际地位是不弱于长安的。后来五代十国,中原地区的士族继续南迁,到了宋朝时期,江南已经彻底成为了中国的经济中心,另外失去了对于西域的控制,于是开封成为了改道后的大运河和黄河的交点城市了,通过大运河江南财赋源源不断运达开封,而洛阳作为华夏文明的传统心脏,开封洛阳便成为了北宋的东西两京了。后来南宋政府偏安江南山水,北方运河继续废弃,直到元朝定都北京,运河经历了大规模的改道,从杭州经过江苏、山东直接进入北京,中原大地上便没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存在了,于是中原分为开封府和河南府(治洛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整个明清时期。后来到了民国,京汉铁路修建,再到陇海线的修建,郑县(郑州旧称)便成为了铁路时代的一个巨大的十字型交通枢纽。后来河南省省会的变迁也是因为中国逐渐从公路水路时代步入到铁路时代了,再到今天的高铁时代,郑州更是成为了米字形的高铁枢纽和高速枢纽,随着最近国家中心城市文件的批复和一带一路策略的实施,郑州未来将不可逆地成为中原大地上一座新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的航空、高速、高铁的中心城市,所有这些都是由它们的区位优势决定的。
根据郑州大学 历史 学院谢晓鹏教授的分析,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地理环境及交通条件
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北临黄河,西依中岳嵩山,东、南两面为广阔的黄淮平原。郑州是中国 历史 文化名城,3000多年前商王朝曾建都于此,后来历朝历代多在此设立州县。京汉、陇海铁路在郑州交会,使郑州由一个交通落后的中原小城一跃成为中国中部地区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位置适中和交通便利不仅为郑州的崛起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成为河南省在选择省会新址时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比之下,开封位于河南省的东部,地理上偏离河南省的中部。在 历史 上,开封虽为七朝古都,并长期作为河南省的省会,但是近代以来,随着郑州铁路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开封交通的相对劣势就更加凸显出来。加上开封地段黄河已成“悬河”,河床高出市区许多,黄河的安全隐患始终无法摆脱。
经济及政治因素
郑州周围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铝土、耐火粘土、石灰岩等,其蕴藏量大、分布广,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1948年10月郑州解放以后,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是一座拥有50多万人口的新兴工业城市,并成为河南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点建设城市。“一五”计划期间,郑州被确定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和中南区9个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工业化的动力成为省会迁郑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而开封境内以农副产品资源为主,当时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相对缺乏,加上黄河水患的严重威胁,所以,“一五”计划时期开封并未被确定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和重点建设城市。此外,当时在选择省会的时候,中央和河南省还有政治方面的考虑,就是要选一个最有利于省领导机关有效地领导全省人民进行 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的城市。从各方面条件来看郑州最适宜作为省会,特别是便利的交通和适中的位置使郑州和全省主要城市及广大农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故此,河南省会自汴迁郑已势在必行。
1954年8月8日,河南省委初步确定了省直各单位搬迁的时间表。9月23日,省委决定省直机关分4批迁移。至10月底,包括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等省直和部队机关的近7000名工作人员全部迁往郑州。
10月14日,开封市举行欢送省领导机关迁郑大会,市长姜鑫致欢送词。
10月30日,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及省一级群众团体由汴迁郑,从此,郑州这个新兴工业城市成为河南省的省会。11月3日晚,在郑州举行了省、市直属各机关及各界代表1400多人参加的联欢晚会。郑州市市长宋致和首先致词,接着,省政府主席吴芝圃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号召省直机关全体干部和郑州市的干群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建设新郑州、新河南,为建设 社会 主义 社会 的远大目标而奋斗。
至此,省会迁郑工作基本完成。
对 河南省的影响
省会迁郑是河南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河南省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当时省会迁移郑州后,对于密切省领导机关和全省各地的联系,加强对全省工作的领导,以及对于及时接受中央指示和接受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都是非常有利的。特别是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郑州已逐渐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它又直接联系着洛阳、新乡和焦作等地的工业建设。
总之,省会迁郑后,河南省领导机关对全省的领导加强了,省会与全省各地及首都北京的联系更加便捷和密切了,河南省的整体发展和城市布局也更趋平衡与合理,全省的 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对郑州市的影响
省会迁郑后,郑州成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成为全省的政治中枢。对于郑州城市地位的变化及省会迁郑带给郑州市的重要影响。省会迁郑给郑州带来了一个最为有利的条件,就是能更及时地取得省委、省府、军区及其他省级领导机关的领导,也给郑州带来了和其他兄弟城市、兄弟地区经常联系、相互学习的机会。如果说铁路交会给郑州带来了发展和崛起的第一次重大机遇,那么省会迁郑则给郑州带来了第二次重大机遇,且这次机遇对郑州市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具有决定性意义。
对开封市的影响
这次省会迁郑对开封市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譬如城市人口的部分暂时减少、购买力有所降低,某些服务性行业营业暂时下降和某些劳动群众固定职业或临时收入受到某些影响等等。
为使开封市不因省会迁郑而受太大影响,在省会迁郑的同时,中共郑州地委及专区一级机关由荥阳县迁往开封市。195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郑州专区改名开封专区,专员公署驻开封市。当时的开封专区下辖巩县、荥阳、新郑、密县、登封、中牟、开封、尉氏、通许、杞县、兰考等县,综合实力相当可观。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原崛起”战略的提出和“郑汴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推进,开封迎来了又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郑州在1923年2月7日的工人大罢工的“策源地”这足以证明郑州在中华民国时期就拥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正因为郑州拥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与明显的区位优势,才促使了河南省府从开封迁往郑州,这一选择应该是正确的,郑州无疑有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
楼上说的很详细,那只是个过程,其实省会迁郑的主要原因还是修京汉铁路引起的。按常理这条铁路从开封过黄河是条直线,距离最近,但当时如果从开封过黄河,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困难比较大,因为黄河开封段河面宽阔,河底松软不利于架桥,所以在清朝官员张之洞的建议下改在河面较窄,河床坚硬的邙山建桥,这才使郑州有机会成为交通枢纽,也就有了做省会的资本。
1,地理位置上偏东,这一方面影响稍微弱一点
2,最主要还是经济上,在经济上开封一直依靠 旅游 和农业带动经济发展。在当时处于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一方面开封没有矿产,第二再把矿山运到开封再运出去势必增加成本,而且当时正在发展铁炉的时候,当时的矿山大部分集中在郑州周边的地方,把郑州作为交通的运输枢纽最合适。
3,开封不安全,发洪水时候开封最先被淹掉
当时主要是开封是古都,开封下面埋着八个开封,地下文物太多,这点大大的限制了开封的发展,地铁,高层建筑都没法建设,所以开封的发展就受局限了。而洛阳个人感觉,地理位置明显不如郑州,郑州扼守京广线,107过道,国家大动脉,位置比洛阳强得多啊。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河南省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共有四个古都,除了开封和洛阳,还有安阳和郑州。所以,被故意漏了两个古都的河南表示这个提问者真的不中。
关于河南省省会1954年为何定在郑州的问题,静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多次分析,简单说来:
古都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不是能否成为省会的唯一参考因素。省会一般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中心,不仅仅要有底蕴,更要有号召力和安全感,而这些,是其他古都如洛阳或者开封都给不了的。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静夜史认为:
1、铁路的邂逅
郑州作为古都, 历史 上的知名度虽然不及“神都”洛阳和东京开封,但郑州有铁路,这让郑州的交通条件一骑绝尘。
自古以来,交通运输都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秦始皇在统一天下时才修建了遍布全国的驰道。而作为一省甚至一国的政治中心,发达的交通条件是至关重要的,它涉及到粮食的转运、军队的调遣等一系列问题。
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不发达的古代,水运是建都的首选,因此隋唐大运河汇聚的洛阳才成为唐帝国和武周帝国的东都。随着长安和洛阳的衰落,大运河沿岸的开封又称为北宋的都城。
在这样的条件下,位于开封和洛阳之间的郑州是没有机会的,所以它只能隶属于开封府。
但是随着近代以来列强的纷至沓来,为更快掠夺我国财富,列强纷纷在我国修建铁路,速度缓慢的水运逐渐被铁路取代。
而为了反击帝国主义的铁路入侵,清政府在接受了铁路这一新事物后,也开始着手参与铁路的修筑,郑州的春天要来了。
郑州的崛起,首先要感谢清末重臣张之洞。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折建议修筑(卢汉铁路,并设计了具体线路:从保定、正定、磁州南下,经安阳、新乡、焦作等地,在荥泽口以上,“择黄河上游滩窄岸坚经流不改之处,作桥以渡河”。过黄河后,则“由郑州、许昌、信阳驿路以抵汉口”。
1899年,卢汉铁路全面开工,1906年4月1日全线通车,后改名京汉铁路。
关于张之洞为何选择经过郑州而不是开封,静夜史认为除了黄河大桥的选址,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此时的北洋大臣袁世凯是河南周口项城人。如果卢汉铁路经过开封则必然经过周口,这对于惧怕洋人顺铁路入侵的袁世凯而言,后果相当严重,所以经过他的努力,铁路整体向西移动100多公里,郑州成为幸运儿。
而张之洞给郑州带来的大礼包还不止一个,因为除了卢汉铁路,张之洞还计划修建沟通陕西、甘肃的铁路,这就是陇海线的前身,而陇海线在河南省境内则为汴洛铁路。
1908年,汴洛线全线通车,两大铁路干线在郑州交会,郑州由此成为中国铁路的“心脏”,城市建设蓬勃发展起来,迅速超越开封成为河南省第一城。
建国后,在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经济基础雄厚且交通便利的郑州自然成为河南省会首选。
2、地形的天赋
郑州取代开封和洛阳,是 历史 发展的必然结果。
907年唐朝灭亡后,洛阳与长安一道彻底没落,昔日的东都除了后唐时期短暂的回光返照,彻底被东部的开封取代。
而在开封做了北宋160多年的都城后,随着北宋灭亡,也彻底失去了都城地位。
但金朝后期曾再度将开封定为都城,这是开封作为都城的最后一瞥。元朝建立后,开封虽不是都城,但一直是河南省的省会,这种局面经过明清和民国,一直保持到建国后的1954年。
开封相比于其他河南省城市,特别是洛阳,地势非常平坦,适合进行工业设施布置,且能够承载更多人口。但开封有一个致命隐患,那就是黄河水患。
开封的平坦地势,全拜黄河所赐,这条为开封带来生机的母亲河,也是随时可以要了开封老命的地上悬河。由于地势低,开封段的黄河长时间一直是地上悬河的状态,不仅难以通行,更严重威胁了开封的生命财产安全。
今天的开封,是典型的“城摞城”奇观,地下因为黄河水患埋着七座城,这样危险的地段,谁也不敢说某一天的黄河不会突然失控。
建国之后,虽然我国大陆统一,有了治理黄河的系统方案。但共和国初立,即便经过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我国周边形势依然没有根本性好转。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黄河被敌人破坏,开封将不复存在,花园口掘堤的悲剧极有可能再次重演,所以河南省的省会必须另择新址。
相比之下,郑州虽然和开封不远,但却成功避开了地上悬河的尴尬,不用担心因敌人破坏导致的黄河决口。
而且位于黄河冲积扇的郑州地区地势同样很平坦,能够提供大面积的场地,便于进行工业项目的布置。
再者,一旦出现危机,郑州距离西部山区的距离要远远近于开封,可第一时间进行转移,这使得郑州的安全系数远远高于开封。
最后,郑州在地理位置上位于河南省的中央,这意味着郑州到全省各地的距离相对平均,这在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的建国初期,有利于节省通勤成本,便于更好更快地进行 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所以郑州在1954年成为河南省省会绝非偶然,这是 历史 和现实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如果不是两条铁路,怎么也轮不到郑州当河南省省会。我更希望开封做河南省会。就因为铁路,使郑州地位上了天,当了省会。当省会就有权利了,拼命挤压其他省内城市的空间,把不属于郑州都抢来当郑州的东西,比如所谓的“古都”。变成省内第一的城市,开始不满足于在省内当第一了,就想挤出去。第一步想在中部地区当老大。2005年只比中部老大武汉少650亿元GDP,当年郑州的媒体和普通老百姓天天在叫,超过武汉指日可待!只是技不如人,追了11年到2016年年底,郑州比武汉差了4000多亿。连原来比郑州差的长沙也超过了1500亿。这个差距都这么大了,但还有一些郑州吹牛B的家伙仍不服气,继续在吹郑州潜力巨大,说未来五年将是中部第一,……可能吗?现在郑州作为河南省的中心,不要总跟河南以外的地方刷存在感,没有用的!郑州经济实力全国才第18名,全国范围之内不是只有郑州在发展的,其他地区都停着等郑州追上来吗?
河南省会为什么在1954年迁往郑州
有以下几个原因:
(1)郑州几乎处于河南省的地理中心位置
(2)郑州地处中原,是中国东西和南北的交通要道
古人曾称“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省地处中原,而郑州几乎在河南的中心,设置为省会不足为奇
(3)郑州也是 历史 文化名城,有许多考古发 郑州也称“绿城”
(4)开封、洛阳、安阳这些古都却都不是省会是有一定原因的
开封临近黄河,在黄河水面7到8米以下,建立省会不安全
洛阳、安阳不在河南省的中心地带,选作省会不太合适,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不方便
(5)郑州距黄河有一段安全距离,水运方便 公路、铁路都通过郑州,对于河南省东西南北的经济贸易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而地处偏远的城市显然是不合适的
郑州是六省通衢,交通便利,是北方商贸集聚地。要发展经济,就要财源茂盛达三江,当时交通主要是铁路。郑州铁路发达,京广丶陇海两条主干线汇集,贯穿南北,地理优势选择了郑州。
至于古都,河南很多,但最后的开封要追溯到宋朝。元丶明丶清以来一直定都在北京,将近千年了。倘如在500年左右,或许会选择古都
。综合各种关系,郑州有着光荣的 历史 ,著名的"京广铁路大罢工“就爆发在这里,是河南最适中的首选之地。
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我整理了国画荷花,希望大家喜欢!
国画荷花展示国画荷花1
国画荷花2
国画荷花3
国画荷花4
国画荷花5
关于荷花的命名
莲花、芙蕖、芬陀利花、水芝、水芸、水目、泽芝、水华、菡萏hàndàn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水旦草、芙蓉、水芙蓉、玉环、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藕花、灵草、玉芝、水中芙蓉、水宫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红蕖、溪客、碧环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静客、翠钱、红衣、宫莲、佛座须等。
一、以其外形特征命名:荷花:李时珍《本草纲目》解释说:“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故名。”芙蓉:亦称“夫蓉”。汉辞典《尔雅》解释道:“芙蓉之含敷蒲也。”另《说文解字》云:“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李时珍也说,芙蓉就是“敷布容艳之意”,难怪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
二、以其生长习性命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由于荷花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故古人将其归为水草类,取名多为“水”字起头。三国文学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赋》中称赞到“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
三、以荷花圣洁高雅的气质命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据《北梦琐言》记载:唐代元和年间806-820年苏昌远居吴中今苏州,邂逅一位素衣粉脸女郎,赠给他一枚玉环,不久,他发现自己庭院的水池中有荷花盛开,花蕊中也有一枚同样的玉环,但“折之乃绝”,后人由此又称荷花为玉环。
四、古时江南风俗,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号。
五、为了表达对荷花高洁形态的赞赏,以金芙蓉和草芙蓉比喻荷花品性的难得。
六、溪客、静客都是强调荷花的生长环境和安静娴雅的状态。而翠钱则是新荷的雅称,红衣是荷花瓣的别称,宫莲是莲花瓣的美称,佛座须是莲花蕊的别名。[1]
渊源
“荷”被称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十万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当时,气候温溼,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遍布地球各个角落。大部分种子植物无法生存,只有少数生命力极强的种子植物生长在这个恐龙,蕨类植物称霸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种今天人们称为“荷花”的水生植物,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在中国的阿穆尔河今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大约过了一亿多年,原始人类开始出现。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不久便发现这种“荷花”的野果和根节即莲子与藕不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渐渐地,“荷花”这一人类生存的粮食来源便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祖先——原始人类的心中,成为人类生存的象征。[2]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人类对荷花开始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的人类为了生活上对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泽地带,而这些地带恰是野生荷花主要的分布区域。从出土文物看:在河南省郑州市北部大河村发掘的“仰韶文化”房基遗址,发现室内台面上有炭化粮食和两粒莲子,经测定,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人类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对朝夕相处的荷花的生长习性、生存环境等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中国古老的荷花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2]
古植物学家徐仁教授,曾于20世纪70年代在柴达木盆地发现荷叶化石,历史至少有1000万年。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荷花的花粉化石;同年又在河南郑州市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两粒炭化莲子。西周初期公元前Ⅱ世纪,古人食用蔬菜约40余种,藕是其中之一。《峪经》中有“腮有荷华”之句,意指中国大地上凡有沼泽水域的地方,都生长著荷花。中国是世界上栽培莲花最多的国家之一。[3]
自公元前11世纪起,中国从漫长的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时代——西周。荷花也在这时期里从湖畔沼泽的野生状态走进了人们的田间池塘。《周书》载有“薮泽已竭,既莲掘藕。”可见,当时的野生荷花已经开始作为食用蔬菜了。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将荷花各部分器官分别定了专名。中国最早的字典,汉初时的《尔雅》就记有:“荷,芙蕖,其茎茄,其叶,其本密,其画菡,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对荷花的了解已有一定的概念。[3]
荷花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了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同时,也凭借它艳丽的色彩,幽雅的风姿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就有关于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荷花作为观赏植物引种至园池栽植,最早是在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在他的离宫即苏州灵巖山为宠妃西施赏荷而修筑的“玩花池”。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珍品“莲鹤方壶”通高118厘米,故宫博物院馆藏则从美术方面,反映了荷花对时代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件工艺珍品取材于真实的自然界,荷花花纹概括形象,龙和螭跃跃欲动。可见,荷花被神化的龙、螭及仙鹤一样,成为人们心目中崇高圣洁的象征。[3]
秦汉之前,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混战局面。在这个统一大帝国里,荷花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医学、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3]
汉朝是中国农业空前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对荷花的栽培发展发生了重要的作用。汉以前,中国的荷花品种均是单瓣型的红莲。到了魏晋,出现了重瓣荷花。[3]
西汉开始,中国的官私营商业迅速发展,丰富了各地区的商品种类,对荷花的传播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江陵、合肥、成都等地的特产——莲藕均通过这些中心商市进入北方,从根本上扩大了荷花的分布区域,使北方人民进一步认识荷花,了解荷花,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荷花的栽培技艺。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有“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著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又有“种莲子法”:“八月九日取莲子坚黑者,于瓦上磨莲头令皮薄,取墐土作熟泥封之,如三指大,长二寸,使莲头平重磨去尖锐,泥干掷于池中重头泥下,自然周皮,皮薄易生,少时即出,其不磨者,皮即坚厚,仓卒不能也。”可见,当时南北两岸的中原地区荷花的栽培技术已是相当高超了。[3]
中国的医学从秦汉起开始了新的发展。汉朝“神农”在尝遍百草后,总结出一套治病良方,即《本草经》,又称《神农本草经》,其中就有莲藕药用保健功能的描述。东汉谯县华佗,是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神医,他在手术前,先给病人饮麻沸散,使其失去知觉,刳割腹背后缝合伤口,最后涂敷以藕皮等制成的膏药,四五天后便可愈合。荷花遂成为中国医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枝奇葩。[3]
西汉时期,乐府歌辞逐渐盛行,由此产生了众多优美的采莲曲谣。其中有《采莲曲》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歌舞者衣红罗,系晕裙,乘莲船,执莲花,载歌载舞,洋溢着浓烈的生活气息,是中国广大人民最喜爱的民间传统歌舞之一。
南北朝时期又发展有千瓣并蒂荷花。[3]
隋唐以后,荷花的栽培技艺进一步提高,有关荷花的诗词、绘画、雕塑、工艺等荷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饮食文化中,荷花已进一步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的名贵补品。同时荷花凭借它的色彩艳丽、风姿绰约进入了私家园林。如长安城外东南隅有秦汉时宜春苑,隋朝建都长安后,更名为芙蓉园;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的曲院风荷。尤其是经过贞观之治后,荷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工艺美术家创造的灵感来源。如隋唐时期的瓷器、铜镜等的装饰多采用莲花花纹;金银器上,尤其是盘边缘,多饰以富丽的莲瓣纹,整个风格华丽而真实。宋代的染纺业较唐代有更高的发展。著名女画家兼工缂丝的朱克柔创作的荷花缂丝图案,“古淡清雅”、为一时之绝作。明清的木版年画多采用“连莲贵子”、“连莲年有余鱼”等荷花吉祥图案,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愿望。在中国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物件和花鸟画的题材;是最优美多姿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图案纹饰和造型。荷花不愧为中国的传统名花。[3]
自北宋周敦颐写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荷花便成为“君子之花”。据史书记载:远在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曾在太湖之滨的灵巖山离宫今江苏吴县为宠妃西施欣赏荷花,特自修筑“玩花池”,移种野生红莲。可说是人工砌池栽荷的最早实录。至今南北各地的莲塘比比皆是。湖南就是中国最大的荷花生产基地。每逢仲夏,采莲的男女,泛著一叶轻舟,穿梭于荷丛之中,那种“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情景多么美妙。至于旅游赏荷的去处就更多了。诸如济南大明湖、杭州西湖、肇庆七星巖等都可看到连片荷花的芳容。
有关国画荷花推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