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冰心

历史人物:冰心,第1张

历史人物

冰心

女主简介

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间,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生平大事

01幼时好读,爱国情深冰心自小是个聪颖异常的女孩子。4岁的时候就跟着母亲认字片。熟读《三国志》且深受启蒙!冰心的父亲谢葆璋曾在中日甲午海战中表现英勇。立下赫赫战功,后来还曾担任中华民国海军次长。小小年纪的冰心,除了爱读书,还在父亲的影响下,在心底种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冰心在家人支持下,成为谢家D一个读书的女孩子。

生平大事

02迁居北京,“冰心”初现中华民国建立后,谢葆璋被委派到北京担任民国海军上校的职务,而冰心也随父到北京,先后就读于贝满女中和协和女子大学(学习医学)。1919年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她选择弃医从文,响应“五四”,并第一次用笔名“冰心”发表文章《两个家庭》,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两个文化教养不同的家庭主妇给各自的家庭带来的深刻影响。超前的提出女子受教育的重要问题。期间冰心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先后发表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

生平大事

03留洋海外,缘定今生

1923年,冰心23岁。因成绩优异去了美国被士顿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在赴美的邮轮上,冰心邂逅了后来的丈夫吴文藻。俩人初次见面,当时气氛很尴尬,没话找话瞎聊天。一来二去的,俩人反倒越聊越投机。由于两人各自的留学地相隔甚远吗,少有见面的机会,只是常有书信往来有次冰心生病住院了,吴文藻获悉千里迢迢专程赶来疗养院深切探望。这让冰心内心越动不已。磕磕绊绊最终二人走在了一起

04游学欣美,文化救亡1929年,冰心和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了西式婚礼;1936年,他们游学饮美,足迹遍及美国、英国、法国;1938年,为了躲避战乱,他们到云南义务教学;1940年,加入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代表作品《再寄小读者》。

生平大事

05身居日本,心向祖国1946年只文藻要到日本的大使馆任职,冰心随丈夫远赴日本,还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在这一时期冰心仍积极创作,正义爱国。后来她出国访问,她不断写作,她经常会见国内外的客人;为教育呼吁,对儿童说话,替妇女进言,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着不懈的努力;她时有新作佳作问世,时有惊世警句出现,

常常引起文坛和社会的关注,80岁之后的冰心再度形成了又一个创作高峰,形成了壮丽的晚年景观

人物结语

1999年2月28日晚

冰心病逝于北京医院,享年99岁

冰心一生视孩子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她一生勤浇灌培植祖国的花朵,她把自己的稿费,捐给了孩子,捐给了希望工程。可以说,冰心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

她还寄语青年人:青年人!信你自己吧!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够创造你自己    

冰心,一个世纪的童话

1900年,她来了,带着爱;1999年,她走了,带着爱。她的生命经历了整个二十世纪,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世纪老人。谁能用一个世纪的时间讲一个童话并且自己也成了童话?谁能让生命从八十岁开始,一生充满了爱、玫瑰、诗歌、美丽和温暖?除了冰心,我以为没有任何人能够担此殊荣。

最近,贝塔斯曼书友会跟某网站联合举办了一次“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的公选活动,排在第七位的是著名作家冰心。而排在冰心后面的有老舍、三毛、张爱玲、苏轼、李清照等大名鼎鼎的人物,可见,即使在去世将近10年之后,冰心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回首二十世纪的那些作家,我发现,由于接踵而至的动荡、运动和灾难,几乎每一个作家都经历了生活、情感和创作的大起大落,唯有冰心始终保持着一份从容和淡定,她的平和、睿智与对爱的坚守绝对是一个奇迹。曾经无数次地端详这位老人友善、慈祥的面容,在她的脸上,我发现一种属于天使和圣母的光芒。准确地说,是糅合着天使和圣母精神气质的光芒。她传播美好,悲天悯人,宁静柔美,慈爱圣洁。于是,我试图通过她一生的某些细节来解读这种奇迹。

以玫瑰般动人的微笑与世界挥手道别

盖棺论定是中国人喜欢的思维模式,“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的亲密朋友”是认可冰心的官方结论。而我觉得,看一个人的最好办法不是看她怎样登台,而是看她如何谢幕。于是,我对冰心的叙述就从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开始。

1999年3月19日,北京的天空阳光灿烂,有一种春天里少有的宁静。冰心的追悼会如期举行。跟以往那些追悼会不一样的是,她的追悼会不象是永诀,而是一次短暂的告别,她不是永远地离去,只是做一次旅行,她出行时有大海的蔚蓝和玫瑰的鲜红相伴相随。冰心一生钟爱玫瑰,热爱冰心的人们从昆明、广州空运来二千余枝红玫瑰,以玫瑰的方式向冰心做最后的告别。前来送别的有数千人,许多是专程从外地赶来的读者。每人手里持一枝红玫瑰,向冰心老人三鞠躬,然后轻轻地将红玫瑰搁在冰心老人的身边。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而她自己的人生,亦如花开,曼妙而美丽,即使落幕,也一样花团锦簇。

以大海般深沉的情怀与人民真诚对话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的一个官宦人家。父亲参加过甲午海战,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她早年的生活便跟父亲的职业经历有关。而且,正是因为大海边的生活给冰心的一生打上了纯净的湛蓝底色。出生后7个月,她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便生活在大海边。面对大海,春暖花开是现代人的浪漫怀想,而冰心的年代,大海所给予她的,却不全是浪漫和美好情怀。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面对海面的满天红霞,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却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在幼小冰心的心灵打上烙印,奠定了她一生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冰心的创作就是这样从大海里获取了颜色、灵感和精神气质,无论是她后来创作的诗歌、小说还是其他文字,都可以令我们看到或者感受到这种大海的气质,那就是宁静和爱。

跟那些年代其他作家经历的颠沛流离不同,官宦人家出身的冰心一生缺少坎坷,单纯、温暖而且宁静从容。

在烟台,冰心开始家塾启蒙学习。7岁就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与时俱进的是,她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在读英国作家狄更斯《块肉余生述》时,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家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饿交迫的时候。冰心一边流泪,一边掰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

由此可见,冰心有一颗善良、纤细而且敏感的心。1918年她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那个时期,她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而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却将冰心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在学生运动的激荡下,早年的冰心在“为人生”的旗帜下,创作、发表了一系列直面现实的文章。

新中国成立后,吴文藻、冰心夫妇冒险于1951年回国,定居北京。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这对夫妻,并对他们的爱国行动表示肯定和慰勉。冰心感受到新中国欣欣向上荣,这一时期,她发表大量作品,歌颂祖国和人民的新生活。她说:"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在沉寂了将近二十年之后,整个八十年代,冰心迎来了奇迹般的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她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年近九旬时发表的《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都是用她一贯正直、坦诚、热切的拳拳之心,说出真实的话语,显示了她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1995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八卷本《冰心全集》。

冰心的作品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纯情、隽永的笔致也透露着微讽。

以超越时空的爱与自己对话

冰心生命里的爱,也开始于一次海上旅行。1923年,冰心以优异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在这之前,因为诗集《繁星》、《春水》和系列小说、散文等,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成为名满中国文坛的才女。在去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邂逅吴文藻,开始了一个美丽的恋情故事,他们先是书信传情,然后互相陷入情网不能自拔。冰心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主持他们婚礼的是司徒雷登。大半个世纪的携手,几十年风雨同舟,痴情不改,生活的琐碎没有将爱情肢解,不期而至的霜雪没有冷却爱的激情。作为一个纯粹的女人,冰心以她对爱情的忠诚与执着,向我们诠释了爱情的要义和内核,细细品读,无不令人深深感动。

冰心一生信奉“有了爱就有一切”,早期受出身和家庭的教养以及基督教义、泰戈尔哲学的影响,把“爱”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在“爱”的思想指导下,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人类的爱。文笔清新秀丽,委婉柔美。她一生的言行、文字都表达着一个思想和主题,那就是爱。冰心的爱是一种大爱,对于祖国、人民的爱、对于人类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发自肺腑的信心。而这些,都是跟我们这个年代渐行渐远,却又弥足珍贵的!

冰心,以其深沉圣洁的爱,书写了一个美丽的世纪童话,这童话足以令我们掩卷深思,回味无穷。

冰心奶奶结婚了。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1923年冰心去国留学,在游轮上邂逅了风度翩翩的清华才子吴文藻,两个人情投意合在1929年结婚,婚礼由司徒雷登主持。随后两人归国结婚,育有一男两女。冰心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建省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毕业于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冰心描写春天的散文诗有《一日的春光》《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作品,我最喜欢《一日的春光》,别有“冰心体”之韵味。

《一日的春光》写于一九三六年,记录了那一年晚来的春天,以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与渴望。

开篇就写到“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吞咽”一词表现了冰心对春天的渴望,由此展开全文。然而这一年的春天来得很晚,“天下事都是如此”,“我”对春天感到失望了,只得以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来安慰自己。然而冬天的行列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我不信了春天”,这一句话在全文重复多次,这便是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为何“我”不信了春天?一是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二是寒风冷雨许多次驱散了春天;三是“我”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逝。

冰心以此来引出后文对“一日的春光”的喜爱之情。用九十日的时间终于等来了“一日的春光”,这春光烂漫、骄奢、光艳,海棠花“快意恣情的一放”中有快乐、活泼和充满生命的力量。

结尾便又撒娇式的“埋怨”春天: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报复,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满意之余的遗憾,便是因为春天让“我”等得太久了,俏皮语言的背后尽显“我”对春天的期盼与喜爱。

这一首散文诗将春天人格化,“我不信了春天”,好像在与一位密友互相较量,将一日珍贵的春光描绘得有声有色,处处传诉出“我”对春天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眷恋之情。所谓“冰心体”的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空思而缠绵,纤细而澄澈。冰心“心中要说的话”,简言之是“爱的哲学”,即宣扬自然爱、母爱、儿童爱。

再来看这首散文诗的语言,纵有冰心一贯的语言风格。冰心的语言浸有旧文学的汁水,而别具一种清新的韵味。其词汇句式既保留了文言文的典雅、凝练,又适当“欧化”,灵活婉转,自然跳荡,韵律感极强。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的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总的来说,这一篇《一日的春光》以欲扬先抑的手法极写“我”对春天以及大自然的期盼与喜爱,蕴含着冰心独有的温柔与忧愁,语言风格清新典雅、婉转凝练,尽显冰心的“爱的哲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6095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