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义: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火烧不起来。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出处: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白话译文:诸葛亮要来了笔和纸,斥退身边的人,秘密在书上写了16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
用法:褒义词,作分句;指等待时机。
例句:我们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机器一来,马上就可以安装了。
2、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释义:大意为你情我愿。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
成语典故:
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和、蔡中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和、蔡中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于后来的赤壁之战惨败。
3、草船借箭
释义: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例句:他很佩服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计谋。
相关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4、神机妙算
释义: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推测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情势,决定策略。
出处:南朝宋时期·范晔《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李贤注:“智算若神也。”
白话译文: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刘备派诸葛亮到东吴去联吴抗曹,东吴大都督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设计让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在夜间用二十只快船装上稻草人向曹军进攻,骗回曹操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那样神机妙算。
5、自不量力
释义:意思是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力量。
出处:“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战国《战国策·齐策三》
白话译文:楚国十分强固,有侵略之意,可是薛邑也实在自不量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草船借箭
-神机妙算
-自不量力
刘备借荆州的歇后语下一句是有借无还。
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刘备屯兵公安,不利于发展,便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的南郡,东吴鲁肃劝说孙权暂时将南郡借给了刘备。
于是刘备便有了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今四川),建立了蜀汉基业。后来,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但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至今仍有“刘备借荆州——一有借无还”的俗谈。
有关刘备的歇后语:
1、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2、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3、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4、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5、刘备上了黄鹤楼——胆战心惊。
6、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7、刘备三顾茅庐——尽找明白人。
8、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9、刘备卖草鞋——本行。
10、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
11、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12、对着张飞骂刘备——寻着惹气。
13、刘备轻看庞统——以貌取人。
14、刘备过江赴宴——不知暗藏杀机。
15、刘备曹操论英雄——各怀鬼胎。
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故事情节如下:
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瑁张允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瑁张允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
2、典故出自《三国演义》:
这个智谋故事开始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结束于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3、歇后语的意思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