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是端午节。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节名涵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端午”,“中正”也,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纪元通用天干地支。
仲夏午月午日飞龙在天,此时龙星处在正南中天,为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古人历来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亦谓端午。
2009年。
2009年5月,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
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习俗
1、端午食粽
粽,即“粽_”,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_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
2、放纸鸢
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3、洗草药水
草药水,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民间节日,据说起源于战国时期。端午节是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这一天也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一个含义深刻、历史悠久的重要节日。在中国,人们通常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穿香囊等,以此来庆祝这一重要节日。在中国,端午节是最古老、最长久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的文化意义深远,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端午节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端午节也成为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在此之中,不仅有中国人民对传统节日的尊重,更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深深理解。
总之,中国的端午节不仅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更是一个彰显了中国不朽文化魅力的形象窗口。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员,端午节将继续铭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史册上,传承发展。我们应该以端午节为契机,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千年传统文化,欣赏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