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久闻大名,在课本上学过葛朗台临死时的一段内容,罪过的是,现在才将这本书读完。其实书名是以欧也妮命名的,她是葛朗台这位守财奴的女儿,但是葛朗台这位守财奴的角色被巴尔扎克刻画的入木三分,反而掩盖了主角的风采。
巴尔扎克善于利用精细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典型人物,就像你正在观看一部戏剧一样,葛朗台家寒酸的住宅是这些人物活动的舞台,画面感极强,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另外,作者会注重人物样貌的描绘,角色的性格样貌相得益彰,你脑子里自然浮现这个人物相貌,并且人物的性格和样貌及其吻合,栩栩如生。再者,巴尔扎克善于运用性格化的语言,比如“你知道出点子花钱,服孝在心里,而不是在衣服上。”不消几句,葛朗台吝啬鬼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只能说巴尔扎克极强的创作能力,也是想写作的人值得学习的地方。
整篇小说涉及人物不多,但经典冲突场面的运用,使得小说可读性非常高。开篇描写人物环境舞台及其葛朗台的背景和发家底细。紧接着迎来第一个富有张力的冲突,在欧也妮23岁生日的时候,两家为了争取女继承人花招百出;此时,侄子沙尔倏然而至,让场面更加紧张刺激。在大家猜测侄子突然到访的原因,葛朗台如何不懂声色的计算,从而巧妙的周旋和实施。
与此同时,欧也妮的爱情萌芽,做出了种种违背父亲命令的行为。沙尔离开后,葛朗台追问女儿金币的下落,将故事推向了高潮,冲突白热化,最终葛朗台何解,仍然是想保住金子,亲情在金币面前一文不值。最后小说急转直下,母亲去世,葛朗台尽管爱他的金币,也抵不过年龄。
当我们都期盼着沙尔能回来和欧也妮相聚的时候,作者通过这个人物的出生和成长环境,给予了他最真实的性格,他变得和其他巴黎人一样了。欧也妮果断的斩断了和沙尔的关系,孤苦的生活下去。
整篇读完,我不厌恶任何人,每一个人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活着。我对人性看法是悲观的,不论崇高的、卑微的、贪婪的、无耻的,都有生存的空间。但我还是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向善的一面,以上!
我和妈妈一起去了白居易纪念馆。我对白居易很是佩服。他从小就很聪明,在成为杭州知府之后为人民干了许多好事。可是,我最佩服的就是他那谦虚好学的品质。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白居易自小聪明,生下来刚六七个月,就能辨认“之”、“无”两个字,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我太佩服他了!大概在他十五六岁那年,他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让他到京城长安去见世面,结交名人。
那时候,长安有一个文学家叫顾况,有点才气,但是脾气高傲,遇到后生晚辈,常常倚老卖老,不削一顾。白居易听到顾况的名气,带了自己的诗稿,到顾况家去请教。顾况瞅了瞅年轻的白居易,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两个字,皱起眉头打趣刁难说:“近来长安米价很贵,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 白居易被顾况莫名其妙地数落了几句,只是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请求指教。顾况拿起诗卷随手翻着翻着,他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眼睛盯着诗卷,轻轻地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顾况读到这里,脸上显露出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连忙热情地说:“太好了!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住在长安也不难了。刚才跟您开个玩笑,您别见怪。”白居易谦虚地说:“我会更努力地写诗!”
从白居易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这个是人从小很有礼貌
邂逅,在二十年之后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一)
邂逅毅的那次,在火车上,我去北京。
晚上八点半,从省城上车,座位号89,靠窗子边上。
放好东西,坐下来,就顺手拿出书来。虽然并非是看书的地方,但这已经成为习惯了。我不是那种特别爱读书的人,只是旅途之上的寂寞难以打发,所以我每次出门喜欢带上一本书,打发时间而已。
而我每次出门带的总是《红楼梦》,已经读过不知多少遍了,每次读它只是随手翻到哪就从哪读。在我的潜意识里,中国的文学除了曹雪芹,也就只剩一个鲁迅。也许会有很多的古之圣贤们听到我如是说,会从天国里跳到我面前来责骂我的。
对面坐下来一人,我没有抬头看,依旧把眼睛放在书上,其实一个字也没进到眼里。
火车慢慢地启动,随着轰轰隆隆的响声,车子飞驰起来,车轮有节奏地与大地一起发出颤动。
我把眼睛从书上移动开来,脸向窗外,车窗外灯光下的一切迅速地从眼前经过,向后很快地离开了视线,渐渐地消失在远处。
对面的坐位上还空着一个座位,可能是没有人吧。
由于车……
1 、 学会欣赏别人
常见这样的人:自己有了成绩,有了荣誉,就欢呼雀跃,神采飞扬;别人有了成绩,有了进步,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冷嘲热讽,挖苦、嫉妒。
真诚地为别人取得的成绩,取得的进步,取得的荣誉喝彩,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只有不断开阔自己的胸襟,恢弘自己的气度,才能不断拥有成就事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听到别人有了成绩就不自在,看到别人有了进步就不痛快,是心胸狭窄、气量狭小的表现。这样的人很容易成为孤家寡人,不会有很多人愿意与他合作、共事和创业的。
学会欣赏别人,是一种人格修养,一种气质提升,有助于自己逐渐走向完美。一个人总能在某一方面胜过别人,但在这一方面也总会有人比他强。所谓“一山还有一山高”,就是这个道理。每人都各有所长,随时发现别人的进步,随时为别人的成绩而喝彩,这对于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发展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赞美他人并不难做到,这要求我们去发掘生活和工作周围的人,想想他们的好处和优点,并毫不吝啬地称赞他们,这将会在人与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使我们的社会和工作环境更温馨可爱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
2、 学会欣赏 有益健康
欣赏能使人产生一种轻松、愉快和满足感,人的心灵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净化与调适。同时,欣赏还能开阔人的视野,充实生活并增添生活情趣。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精神状态与肌体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欣赏往往能够促使人进入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这对于身心健康,自然是大有益处的。
欣赏并不神奇,学会欣赏也不需要多么高深的艺术水平。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可供欣赏的客体随处都是,譬如就在我们的家中,阳台上栽培的花草、墙壁上张贴的字画、案头陈设的工艺品、水族箱里喂养的金鱼等等,它们都无时不在向主人展示自己的美。如果你在茶余饭后静静地专注地观赏它们几分钟,便会生出一种难以言传的愉悦感来。又如人们平常所说的“自赏”,即品味自己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这也不失为一种高雅的养生之道,比如在观赏自己精心创作而成的一篇文章抑或一幅字画时,往往都会获得一种极大的精神满足、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读好书是欣赏,听音乐是欣赏,看优秀的电视节目是欣赏,走出家门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同样是欣赏,生活中到处都有可供欣赏的客体。学会欣赏,它会让你的生活更有诗意,让你在获得精神享受的同时,进而获得心身的健康。
3、 学会欣赏凄美的往事
应该说,每个人都会有,而且一定会有,那种凄美的往事,这一种记忆中的伤感,是每个人心目中的唯美所在。因为它无法实现,所以才美。
不管别人是怎么去面对这种伤感的,但你须学会怎样去欣赏那种伤感。在有酒的时候,在寂清的时候,在无聊的时候,翻出来慢慢回味。
或许在不多久的以后,你会把这种伤感当做一个故事,细细地告诉你的爱人,让她和你一起共同体会故事中的美丽。
我不会为了过去而逃避,因为我已经知道珍惜今天的可贵,就象珍惜昨日一样,我懂得怎样去欣赏。
世事本无常,把握现在才最重要。放眼前方,有谁说,秋风下,那片落叶不美?
4、 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
曾读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台湾作家林清玄当年做记者时,曾经报道了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他在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又是那么斯文有气质,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没想到,这句话却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店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的确,如果没有林清玄当年对小偷的“欣赏”和期盼,恐怕也就没有他今天的事业和成就。不难看出,欣赏对人生多么重要啊!
当然,我绝对无意把学生比作小偷,但小偷尚且能因“欣赏”而改过,学生为什么不能因欣赏而奋发呢?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欣赏,老师的欣赏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有时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认为,做一个老师,首先要学会欣赏!
学生当然会缺点多多:没有集体荣誉感,没有团结的精神,没有劳动观念,对老师过分挑剔,对自己要求过松,骄傲自满,自私自利。结果是老师挑剔学生,学生挑剔老师,工作没法打开。但只要老师尝试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自己的学生,发现他们也有很多的优点:勤奋、积极、向上,在学习上不甘落后于人,有远大的理想,个个都想争第一。这时,老师们会发觉,自己的学生也有这么多的“亮点”!这些“亮点”,老师应该欣赏!
欣赏是一种信任和肯定。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老师的赏识更值得自豪的了。有一个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对我说:“能得到老师的赏识是最值得自豪的,我只有在你写给我的话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你对我的关注。”的确,在学生看来,老师对他们的赏识是一种信任和肯定。老师的欣赏,就是对学生的信任和肯定,而这正是学生工作和学习的最大动力!
欣赏是一种激励和引导。想不到,真的想不到,那么一点点的欣赏,对老师来说轻而易举,对学生却有这样大的作用!欣赏的确能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
欣赏是一种理解与沟通。原来,在你欣赏自己的学生的同时,肯定也教会了学生去欣赏别人。人与人能互相欣赏,还有什么不能沟通呢?师生之间能互相欣赏,还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学会欣赏吧,欣赏是一种美德。老师学会欣赏学生,这是师生之间理解和沟通的一个有效途径
近日,市作协会员张朝林先生在微信朋友圈里制作的“美篇”(一种手机APP)《邂逅紫薇花园》,吸引我的眼球,细细品读,顿觉耳目一新,心旷神怡。那一帧帧美图,那一段段文字,将我带到了月河之畔的三村村,与作者赴一场旎漪花开的盛宴,赏一曲紫薇精神的赞歌。读罢赏心悦目,意境悠长。
这是张先生在汉滨区作协组织的采风活动“花映汉滨”中的作品之一,是一篇唯美的抒情散文。全文分为两章,第一章是“邂逅”紫薇园。初来乍到,千亩紫薇盛开,满园芬芳,作者为其沉醉,为其迷恋,为其高歌。他写道:“我成为蝴蝶,在万紫千红的紫薇园里翩跹起舞。我成为歌手, 在这片温热的土地上放声高歌。我成为流云, 将它们擦拭的更红、更紫、更蓝。我成为蜜蜂,穿梭在花间,用我勤劳的小嘴,吸吮它的蜜语,为这片土地酿造甜蜜。”徜徉在紫薇园中,作者如醉如痴,与紫薇呢喃细语,诉说衷肠。声情并茂的诉说,激情飞扬,妙语连珠,一气呵成,将这种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让人心驰神往,遐思迩想。第二章是“盛赞”紫薇花。紫薇花“热情奔放”的个性,“随遇而安”的生活方式,被作者赋予一种人的精神,加以褒奖。他写道:“只有这个烈日中的夏花——紫薇花,开得大气磅礴,热情奔放,气象万千。这种只要拥有一撮土、一滴水、一米阳光的紫薇,它就扎根、生长、开花,它耐寒、耐旱、耐热,哪里都可以安居”。是的,夏花中,唯数紫薇最鲜艳,最热情,最妖娆。她随处可见,城市乡野,公园里,公路旁,山岩上,总能见到她的身影,总能让人看到那一抹绯红,给人一种勃勃生机,让人神清气爽。表面看,作者在盛赞紫薇,其实是在颂扬千千万万的文学工作者。这真是,紫薇园里,花争艳,香愈浓。文学百花园,百花齐放,一片繁荣。难怪作者说:“也许是我千年前的一个美梦,在今朝、在七月流火的今朝,圆了”。
读罢这篇散文,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种喜悦,一种感慨在心中涌动,翻腾。七月盛夏,炎炎烈日,紫薇灿烂,热情似火,让文人墨客吟咏不倦,一篇篇美文佳作新鲜出炉,以飨广大读者。其实,我认识张先生,也是从他的作品开始的。他的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洋溢着对生活,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像他的新作《紫薇红遍月河畔》、《阳台上的花开了》、《燃烧的西天》,还有《金色的希望》、《我的空巢老家》、《雨后的汉江》等,那细腻的文笔,隽永的文字,炽热的情感,跃然纸上,让笔下生辉,文采飞扬。文如其人,人如其文,读了他的作品,就可见一斑,就认识他这个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有着丰富情感的作家,着实让人令人敬仰!我想:他的文风,他的为人,无不在潜默移化影响着我们。只有走进生活,爱生活,才是创作的不竭源泉,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才能博得广大读者的青睐。
盛夏的紫薇园,那一簇簇,一团团紫薇,顶着烈日,迎风怒放,五彩缤纷,花香四溢。她大气磅礴,热情奔放,绽放顽强生命力。我想:在文学的大观园里,众多的作家,文学爱好者不就像一朵朵盛开的紫薇花吗?他们有着火一样的热情,执着的'信念,随遇而安,坚守文学这片神圣、纯洁的净土,创作了一大批精品佳作,为广大读者奉献了一道道精神食粮。毋容置疑,张先生就是一位佼佼者。几十年来,他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作品涉猎广泛,不拘一格,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摄影,都有经典代表作呈现。文章字字玑珠,妙笔生花,大气,接地气,可读性强。一年来,我从刊物、网站上已经拜读了不少,受益匪浅。最近,他又涉足诗歌领域,新作不断。如《沁园春南海》、《燥热的乡村》等,他把拳拳爱国之心浓缩在诗词中,一腔热血融入诗魂中;把美在乡村,美在盛夏,渗透于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山村乡野之美。可以说,他的文学创作道路越走越宽,永无止境,是位多产高产作家。同时,张先生为人谦逊,平易近人,人品,作品堪称楷模,这也正是一个作家所具有的崇高品质。不忘初心,笔耕不息,用文字见证生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讴歌新生活,是张先生不变的初衷与情愫!
盛夏,花正艳,香愈浓。走进张先生的作品,如同进入一个百花争妍的世界,让人感受文字的魅力,让人感受文学的精深。他的作品,散发着文字的清香,意境悠远,让人陶醉,转化成一种力量,催人奋进。这就是他,——一位扎根山区的教师,一位勤奋耕耘的作家。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榜样,安康文学界的标杆!就让我们吹响文学的号角,与张先生一道,拿起手中的笔,为生活,为文学加油添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