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下面是我整理的春天现代诗(精选18首),欢迎大家分享。
春天现代诗1春天,这春天
春天,这春天
这是春天,春天
万物复苏,人间芳菲
这是一年最美的季节
这是少女怀春的时间
峡蝶花上戏
花开满园春
在这斑斓的世界
太阳温和的笑着
风显得轻柔
鸟鸣的欢乐
我却没有一点开心
没有不如意,也不是失恋……
没有任何理由
就是不开心
春天,这春天
这不是属于我的欢欣
清泉的浅唱
百花的芳香
蜂蝶的舞蹈
这是错置到各处山野
不经意经过我身边
这不是属于我的喜筵
不是属于我的欢欣
春天现代诗2找春天
听说春天来了,
我想出去找一找。
早上我听见滚滚的雷声,
伴着沙沙的小雨,
爸爸说,这是春天的声音。
我脱掉了厚厚的棉袄,
穿上了漂亮的春装,
妈妈说,这是春天的妆扮。
我看见路边花坛的小树,
抽出了嫩嫩的新芽,
它们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浏阳河边的空中花坛,
开满了像瀑布一样的迎春花,
它们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一家到高坪去踏春,
看见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
好像**的海洋。
我们家的QQ农场里,
小蚯蚓调皮的露出小脑袋,
开始像在水里游泳一样的松土。
我缺了很久的两颗小门牙,
听到春天的消息,
也慢慢的长出来了。
春天在这里,
春天在那里,
春天在我们的眼睛里,
春天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窝窝里,
啊!我终于找到春天了。
春天现代诗3迟来的春天
文/丹水情韵
几天的微雨渐冷
几天的凉风雪飘
倒春寒哦
刚发芽的柳枝
经历了一场
雪压冰霜
虽说是三月天
咋冷咋寒
已是阳春三月
天气仍没有放晴
冷冷的风
刮尽一天到晚
没有人来得及顾忌
来来去去
匆匆忙忙
所不同的是
都包裹着厚厚的冬装
雨夹雪的天气
似乎都和我无关
不禁使我
想起在高中念书
自由自在
可以快乐的上课
有时也一个人发发呆
随自己的心情
不希望别人拘束
不用担心害怕
师生关系
亲如父子
宛若母女
一天到晚
满脸都是灿烂的阳光
周围的空气凝结
上课铃声骤响
刚才的梦幻被打断
得回归现实
还得发挥余热
手拿讲义
撑着雨伞
碎雨里穿行
从楼梯间攀登直上
大步流星
奔向讲台
展开讲义
微笑着与孩子们打招呼
新的一天
就这样粉墨登场
每天被闹钟叫醒的日子
显得匆匆忙忙
拨开晨曦的薄雾
冒着寒冷的风霜
踏着校园的泥泞
迎来朝霞满天的曙光
但我义无反顾
习惯了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那怕皱纹爬上额角
不顾银丝白发经霜
戴着一副老花眼镜
课堂中英姿飒爽
口若悬河
慷慨激昂
精心育桃李哦
满园桃李香
虽已暮年
老当力壮
百年若闭眼
来世还要当个孩子王
安逸的生活
安逸的小镇——丹水!
我就这样
安逸的过着每一天!
望教室窗外
已露初升的阳光
经霜打雪压的柳枝
晨风轻扬
谷黄的嫩绿芽宝
在春风中悄然绽放
灿若金黄的油菜花
把原野点缀的晶亮晶亮
春天现代诗4爱上春天
四月阳光明媚
天空深蓝
紫槿花儿
明媚的春光中
洒下一串轻轻笑声
紫色的衣袂
如一件薄兰的丝沙在飘逸
透过紫槿光滑的脸庞
如端祥一杯兰色高脚的醇浆
/
紫色多美啊!
春天中明亮、温润、耀眼
远眺紫槿
如兰色幽深的海水般温柔、深邃
似微笑的宓妃对你笑吧!
你禁不住心漪涟漪
/
紫槿如百花一样欢悦着
她尽情释放她的美
释放她醇浆一般的心灵
为了春天
心中的爱人
她倾泻青春的芳华
你 看小鸟
在她身边飞来飞去
从身边走过的人们
不住的回头凝伫
小草伸直了腰杆眺望
河水穿上了新衣准备一次邂逅
/
紫槿爱上了春天
你可知道
春深了
我们就要别离?
紫槿快乐的同时
忧伤着心扉
如何打造一个不老的春天?
还是打造一枚精心雕饰的白金婚戒?
/
爱上春天
就注定恋上四季轮回的思念
春深中
片片洒落的暮花
诉说着别样的深情
有哀怨
有眷念
有不舍
更多的是无言的爱
春天现代诗5《春天的希望》
冬天一再招手
阵地便穿上洁白的衣裳
我和战炮也穿上应季的伪装
北风越来越紧的日子
雪花的白是上好材料
沉默寡言也是一种常态
偶尔的车跑场日
阵地才挤出淡淡的笑容
苦涩的笑容里我看到
其实沉默本身也是一种伪装
阵地早已偷到春天的种子
捂在怀里
有我和战炮的体温
这已经足够了
只需要紧紧的搂着
捂热
小心翼翼
生怕它一不留神蹦出来
伸个懒腰便染绿了阵地
染红了阵地
这会打乱季节的排序
既然这样
春天只能暂时在阵地里
悄悄发芽
悄悄地生长
那就先长出耳朵和眼睛吧
听听遥远的地方
宁静是否依然
看看遥远的地方
还是袅袅的炊烟么
好吧就悄悄生长吧
最寒冷的日子
阵地的春天
从未凋零
春天现代诗6《春天的微笑》
曙光中,我看见
百花园中有一朵
开得最香最艳
它是诗的灵魂,读暖了
苍狼的雪,使我
多了一分自信
你执着,把一寸寸渴求的目光
和那些凌乱的文字
放上案台从新排列
你用汗水和智慧
填满人生的每一个空格
抹去了荒芜
曙光中,我还看见
一群群小鸟飞向蓝天
遥遥向你祝福!
春天现代诗7《生命的春天》
时光流转
走出冬日严寒
岁月如歌
迎来盎然的春天
春带着梦想
将阳光撒在心田
春带着生机
将希望播种人间
春带着歌谣
唱一曲姹紫嫣红
春带着美好
写下了五彩斑斓
春天是一季养眼的盛宴
春天是一幅多姿的画卷
那丝丝春雨润育着生灵
那柔柔春风把阴霭吹散
那含情脉脉的花蕾即将露出笑脸
那滔滔的一江春水浮起了万舟千帆
品一杯淡淡的清茶
吟一首明媚的小诗
幽梦醒来是春天
又是一年春好处
淡化了多少离愁恨怨
告别寒冷的冬天
回眸一笑是安然
推开窗棂
心海便在春光中灿烂
只要心中还有爱
即使是春寒料峭
也能感觉到暖风拂面
春色满园
春天现代诗8《春天的早晨》
温柔的春风
托举起太阳
吹红了万朵霞光
明媚的阳光
驱散了乌云
把我的心坎照亮
小鸟的歌声
带着幸福带着快乐
在我的心里流淌
可爱的小孙女
笑成一朵花
点燃了我的希望
春天现代诗9《春天总是鲜丽》
春天乘着心事的韵角
翩翩走来
静谧的风穿过暖阳
真实与虚幻都自由游走
吸吮着自己的惬意
满眼的五彩斑斓
昂扬的花朵
挥舞着豪迈
一遍遍敲打着幻觉
希望
四周全是火红
过往轮回
谁能逃脱这春的迷醉
远处
晨钟震响
如我灵魂在呐喊
开始走向春的天堂
在春的心房
有一捧我羞涩的爱慕
怀春的季节
为暮鼓也怦然心动
用水一样的眸子神往
彩蝶炫舞
一抹阳光激动得心跳
迷情的花蕊
欢喜得流泪
朦胧的月光
氤氲成一片遐想
飘过春天热闹的梦境
弹拨一曲温情
给栖息的鸟儿
一缕柔情的牵挂
从前的日子
曾为落花忧伤
一曲风雨沉重了春的翅膀
再飞不起迷茫的花俏
掩埋了高山流水的寂寞
留下一段无处躲藏的回忆
瘦弱的灵魂
扑向远方的苇笛
孤独承受了岁月的苍凉
哀愁漫过了梦里的叹息
可在记忆的深处
春天依然鲜丽
迷醉的幻想
看着眼前花团锦簇
一个相思的小鸟
在盘旋思索
律动着妩媚
渴望刷新自己
一千年一万年
时光静静流淌
杨柳依依
擦肩而过的人
轮回在痛苦的边缘
灵魂相看泪眼
怅然无语
春天现代诗10《在城效的小树林》
返青了,我的小树林
小树林里的蚂蚁和飞虫
这些卑微的生命都和春天一起来临
泥土下,我听到蚯蚓爬动的声音
用柔软的头颅撞开泥土关闭的大门
在小树林的草地上,我看见一群山羊
摆动着长胡须,咩咩地叫着
震动着我的青春和灵魂
一只黑山羊,向我款款走来
脸上挂着幸福的泪水
春天现代诗11《推开春的大门》
听到鸟叫了
在城效,有几只报春鸟
它们不敢进城
只在效外欢呼和跳跃
它们朴素得像乡下的农民
让我萌发一种亲近
它们是我的朋友啊
又仿佛是我巧遇的亲人
它们在寻找不知名的虫子
向同伴发出亲和的声音
在效外,我爱上了鸟的声音
在鸟的争鸣中
我推开了春的大门
春天现代诗12《这个春天》
这个春天我的心很乱
一会儿想起某些墓碑
一会儿想起我的童年
这个春天我的心很乱
春天的诗已被春天写满
我的献诗是春天的草叶和花冠
在这个春天里
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还能和谁一起拥抱春光和时间
春天现代诗13《有雨从胸中穿过》
一种声音
嘀嘀哒哒地从
极高处奔泄而下
如长发姑娘披肩黑瀑
将时间紧紧攥住
我因此成为
苍茫雨幕中
一头头晕目眩的精灵
辨不清到底谁是
那股真正的不可抑止的
欲望
那滴雨在空中跳舞
舒缓地在高空飘浮着
积蓄力量从
不加修饰的云层
悄悄渗透进
我的宽阔的胸膛
于是我的胸中波涛汹涌
激起涟漪
拍击着感情的岸礁
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吸
与一滴雨
交相滋润
一滴雨就这样毫无遮拦地
深入我的内心
与我的思念混为一潭
然后穿过我心的窄地
将一切洗涮
而一缕阳光
乘机穿越时光的邃道
抵达我明净的天空
春天现代诗14《在春日与一场雪对视》
搭上开往春日的列车
怀揣
一把季节的利刃
无情地刮开
躁动的芽苞
让冰裂一冬的小手
伸出来
握住猎猎的旌旗
去追逐
春日里的一场雪
只要一脚踩上
春天的赤道
一场瑞雪便异显珍贵
关于春与雪的对话
倾刻间
肆意流淌
雪花向六个方向
发出指令
传送阵阵湿润的信息
其实春天与一场雪无关
倒是突如其来的
倒春寒
紧握每个人的热爱
抬头望天
天与地的接触
激烈而又纯粹
沿着季节之坡走下去
迎面就是等待
春天现代诗15《踏进春天的门槛》
最后一场雪
与窗外的树巅
遥望无期
枝丫低垂叹息着
喷出的雾气
滴成春天的向往
一枚悄然拱出
冻土的嫩芽
轻叩着大地的门扉
那只逍遥漫步的麻雀
吱地一声
消匿于冰裂的树干后
享受爱情
郊外轻盈的风筝
驾驶季节的小船
一路抒情地
抵达春天的领地
路上仍然泥泞着
偶尔的行人
竖起衣领
将寒冷关在门外
而春天的门内
阳光灿烂
春天现代诗16《踏青》
周未
与风筝相约
去郊外的小山尖
放飞儿子
紧捂一冬的欢欣鼓舞
远方飞来一枚
浮动的树叶
拉锯似的
与儿子你来我往
妻躺下来
亲密地拥吻
身下温润的芨芨草
整个一个下午
我都心绪不宁
真想
掏出儿子
书包中的作业
帮他一扫而光
春天现代诗17《联想》
一头老水牛
啃噬着阡陌间
缀满野花的草坪
然后牧童般撒欢
“哞”
牛扬蹄喷珠
把春的耳朵从河中叫醒
旁边是春日里疯长的青苗
与田埂上密匝的树叶
此起彼伏
想象不久前
就在这块土地里
就是这条老水牛
反刍着咕哝着
推动着
季节的前进速度
一位抱手的空虚哲人
作出种种姿态
透过季节的冷眼
将土地中温润的颜色
一一翻将过来
将很酷的古典身影
重重地斜投在泥浪
牵引着催促着
手中的犁铧
与老农对扛
春天现代诗18《是谁猎去春天的羽毛》
最后一缕敛羽的时节
在经历那盎然的生机后
躲藏进沉沉的春的暮色之中
日子的翅膀之下
一羽安然飘逸的小夜曲
便临风而栖
轻轻舔拭着航行于
季节之海的风帆
是谁
在收获了爱情之后
又在爱情的屋檐下再度失宠
背对祈望
曾经浪漫的激情
悄悄将一滴清泪濡湿
游弋于春天
云蒸霞蔚的空间原野
看见那即将消逝的光线
在云翳的磨砺中
沐浴
海天处
那片驾驭靓丽羽毛的炽热
已无法逾越烟锁的无际之旅
再携无言的承诺
举起虔诚的经幡
向遥远而去
是谁
猎去春天的羽毛
却又找不到翱翔的天空
在感情的枝头上敛羽
描写春天的现代诗
关于春天的日记
描写春天好段
建筑是从属于人类使用日的的,因此无论是政治、社会、宗教和仪式种族的大规模活动和集体居住都构成了建筑的人文主义价值的决定性因素。也正好在这样的一种形式上,文化史在建筑上留卜了它最真实的记录。建筑在许多体量与形制上的规范是文化的体现,在中国历史上长期,片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在诸多建筑中留卜了痕迹,甚至形成了儒家文化独有的建筑类型、样式和基木的范式要求。
儒学精髓使得中国建筑迥异于外国建筑
世界上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中国主要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所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
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贯彻了这种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从而,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是可以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木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正如中国绘画理论所说,山水画有"可望"、"可游"、"可居"种种,但"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参看本书"宁元山水意境")。中国建筑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精神。即是说,它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经常瞻仰或居住的生活场所。在这里,建筑的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突然一下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理性的迷狂意识,这显然是受着中国儒家的影响。
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来源于儒学,因为儒学讲究经世治国,讲究入世,所以它的理性给中国建筑也注入了理性的灵魂,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它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即使像万里长城,虽然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之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它盘缠万里,虽不算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像一条无尽的龙蛇在作永恒的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活力的象征。
制造等级的“礼”:庄严之美
“礼”是中国文化人伦秩序与人伦原理最集中的体现,可以说,儒家的伦理规范就是“礼”的秩序。“礼”原先是尊敬和祭祀祖先的仪式、典章或规矩。后在长期社会发展中逐步演变为以血缘为基础、以等级为特征的伦理规范,并渗透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各种人伦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
“礼”的突出特征就是它有上下等级、薄卑贵贱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如荀子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富国》)《礼记·曲礼》说得也很清楚:“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而且,作为一种统治秩序和人伦秩序规定的“礼”往往把强调整体秩序作为最高价值取向。而个体是被重重包围在群体之中的,每个人首先要考虑的是应该在既有的人伦秩序中安伦尽份,维护整体利益,而个人的权利则显褥不那么重要。
住宅建筑是家的象征,对内即在家庭内部,它主要体现出儒家文化对血缘关系的重视,是家庭关系中以符合礼的要求为内涵、以和谐为基木表征的意象,因此分家往往是家庭秩序破坏和家庭关系破裂的结果;对外即在社会关系中,在民间它隐喻着家庭的荣辱及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
民居宅院是出现最旱也是最多的建筑类型。民居既满足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也可以上升到表达某种思想的高度。北方院落民居最为典型的是四合院。我国的四合院房屋布局在殷商时就己经形成。在安阳殷墟中就发现了四组这样的房基。四合院的民居与儒家思想中的礼有密切关系。反映出尊卑、长幼、男女之别的家庭关系和荣辱、贵贱的社会关系。四合院人卜北朝南。正房两侧接出耳房。居住家庭长辈;正房前左右两侧各有厢房。称为东西厢房。居住晚辈。正房与厢房有尊卑之序。
“天人合一”:和谐之美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特征。儒家哲学认为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人生态度是“重心在内”。认为宇宙的终极本体与人的道德原则是统一的。达到人人合一的境界的人方是理想人格。《文言·乾卦》称:“夫大人者。与人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懂仲舒《春秋繁露》载:“以类合一,天人一也”。儒家的理想人格既是天人关系的中枢。又是天人合一的化身。儒家的“天道”“人道”合一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在。“人道”指自然界的现象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人道”指人应遵守的社会规范。儒家学说认为不仅要实现社会内部的协调,而且社会应与自然相和谐。
儒家的“天人合一说。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影响十分深刻持久。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二者处于一个有机整体中。在建筑中表现为追求“人——建筑——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追求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美。要求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主张整个环境在形式和功能上要有机结合。这种“天人合一”的有机观在建筑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而:
(1)顺应自然
即建筑的布局与设计应顺应地形、绿化等自然环境,达到人为与自然的协调。如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灵隐佛地、岳麓古刹、南岳禅林、江涌金山等都是自然环境与建筑风物和谐的“二重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如英国学者李约瑟所说:“中国建筑这种伟大的总体布局早已达到它的最高水平,将深沉的对自然的谦逊的情怀与崇高的诗意组合起来,形成任何文化都未能超越的有机图案”。
(2)师法自然
即模仿自然,巧妙地吸取自然的形式,使建筑与自然达到统一。这一点在园林建筑中尤为突出。以石、木、池象征自然中的山、林、湖、海,把自然引入院内,意味着自然对人造环境的亲昵。
(3)因借自然
把自然的美景通过的窗、阁、亭等引入建筑中,即“借景”的手法。利用借景,一个临江的楼阁可以出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一个普通的草堂,也可以引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空间感触。又如叶绍翁名句:“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正如《园冶》所说:通过借景可以“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
“尚中”:对称之美
儒家“尚中”思想造就了富有中和情韵的道德美学原则,对传统建筑的创作思想、建筑风格、整体格局等方而有明显影响。传统建筑文化在空间上的主要特征莫过于对“中”的空间意识的崇尚,大到都城规划,小到合院民居,都有强调秩序井然的中轴对称布局,形成了以“中”为特色的传统建筑美学性格。
山东曲阜孔庙。堪称中国古典庙堂的杰出代表。是中国自古以来无数孔庙的“领袖”。是一座十分宏伟而且条理清晰、平而布局规则的古建筑群。整座曲阜孔庙的平而布局。具有强烈的中轴对称特点。其主要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形成递进的重复院落。中轴两侧是左右对称的副题建筑。象征伦理的秩序。
古代北京城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 8 km的城市中轴线。正是这条当时为了体现伦理秩序与帝工礼制的中轴线。使北京城成为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范例之一。这条全世界最长、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以其独有的雄伟气魄穿过了全城。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型和空间建筑的分配。都是以这条中轴线为依据的。
小结:
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建筑,自从秦汉以来就受到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建筑许多都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构建而成的,不论从审美还是用途,都与儒家文化密不可分,儒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尚中”、“礼”等等,都能够从中国传统建筑中被解读出来,可见儒家文化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版100页——111页
2付民之·《<白鹿原>中的建筑意象与儒家文化》·河南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4卷第5期 2004年9月
3秦红岭·《儒家伦理与中国传统建筑》·新建筑 2004年3月
4 王海云·《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云南工业大学学报第14卷第3期1998年
5 苏晓毅·《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影响》·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第31卷 2005年
本句来源于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对诗分唐朝的论述。丰神,即外貌神情。骨筋,原先指肌肉和人体骨骼,专指身体素质。骨筋思维逻辑可以理解为,宋诗的格局和雅趣。整句的意思是,中国古典诗词以外貌韵味渐长,宋诗在合理布局雅趣上更胜一筹。简单地说,就是中国古典诗词重义气,宋诗则逐理把握。这实际上是讲了中国古典诗词和唐诗宋词的不同之处,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对比一下。
中国古典诗词有着唐朝社会经济发展随便、豁达大度与繁华的情趣。中国古典诗词善语情。中国古典诗词多见显著、热情地感受生活。中国古典诗词重视律动节奏感。宋诗有着宋朝社会经济发展聪明、稳重逐理的雅趣。宋诗善讲道理,以雅趣渐长。宋诗多见理智的心态去感悟客观事实。宋诗有小短文趋于。宋朝没有这些"桂冠诗人";这也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比如在北宋初年,宋诗设计风格还是一种注重细节词章绮丽、对仗工整的诗体;这时候,宋代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编写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这一部作品集一般是网站收录相互之间彼此之间合声的诗;子孙后代将这种诗词称作"西昆体"也就是说"西昆诗派";西昆体文学家以唐朝大李商隐为"开山始祖";西昆派文学家大部分有较好的词章修养 ,技巧圆熟。
善于在诗词中很多摭拾历史故事和前人的佳词妙言 ,而求指意幽深;西昆诗派诗人的经典著作大部分声韵谐美,词采精丽,有一定的人文价值。但是,西昆文学家只是一味模拟仿真,缺乏真心实意,死板地搬用李商隐的诗题、历史故事、文辞;说白了就是"仿效的高手",缺乏想像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