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疫情,这个时候,美国民众依然有很多人不重视,在独立日7500人参加的大型集会上,依然没有要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看到这一幕,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忍不住在Instagram上发文呼吁:请戴好口罩,新一波疫情正在迅速蔓延,戴口罩可以让我们保持健康,让我们的国家运行正常。
他还配了一张照片,照片里,他和妻子头挨着头,都戴着口罩。
这个事情,也上了中国这边的热搜。
这本来是一挺积极的事情,但评论区却有人阴阳怪气地评价小扎妻子普莉希拉的外貌,说“还以为是儿子和妈的照片”,讽刺她又老又丑。
事实上,这不是普莉希拉第一次遭受外貌方面的攻击。
2012年,Facebook上市的第二天,扎克伯格宣布和相恋9年的女友普莉希拉结婚,彼时他已经是最年轻的亿万富豪,长得很帅气,而且仅仅只有28岁。
这个时候,如果普莉希拉和他离婚,马上就会有百亿甚至千亿的资产,一下子就会暴富,很多人酸得牙齿都掉了。
一时间,人们除了祝福,还有疑问:这个年轻帅气的亿万富豪,为什么娶了一个相貌平平的妻子?
评论区里,有人称难以理解西方人的审美。
知乎上还有个专门就此提出问题。
上述质疑的核心依据,无非是我们熟悉的“郎财女貌”:有钱男人,一定得娶个漂亮的老婆,只有美色,才能和财富匹配。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相貌平平的普莉希拉能吸引扎克伯格,到底靠的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普莉希拉的成长经历。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赌局,那么普莉希拉无疑抓了一把烂牌。
普莉希拉的父母是从越南偷渡到美国的难民,一个做服务生,一个做会计。
由于父母忙着为生计奔波,普莉希拉从小是被不会说英语的奶奶带大的。
她的父母没有多少文化,却深深地知道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他们再苦再难,也要供普莉希拉念书。
普莉希拉自己也非常努力,从小成绩就优异,在18岁时,她考上了世界顶尖名校——哈佛大学。
就是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两人是大学同学,当时的扎克伯格,身上没有任何光环,只是酷爱计算机和网络,甚至在哈佛大学读书读两年就辍学了。
普莉希拉觉得这小伙虽然有点不靠谱的感觉,但是他对理想的追求深深吸引了她,而且和他在一起自己很开心,便义无反顾地恋爱了。
看明白了吗?很多人所谓的“嫁入豪门”,其实是把先后顺序都弄错了。
普莉希拉并不是在小扎功成名就之后被他“看上”的,而是陪伴着小扎从无到有创立Facebook的。
他们的恋爱过程,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分别,根本不存在谁高攀谁。
吸引扎克伯格的,是普莉希拉身上的聪慧、坚强、柔韧、独立,以及那份“懂他”的灵魂共鸣。
普莉希拉从哈佛毕业的时候,Facebook已经走上正轨,扎克伯格邀请普莉希拉成为合伙人。
夫妻共同经营事业,本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没想到,普莉希拉一口回绝了,理由是,她有自己的事要做。
她先是到一所小学做了自然课老师。
然后到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就读,在2012年婚礼前一周拿到了儿科医生的行医资格。
在美国,医生的社会地位很高,因此,考上医学院、获得行医资格都是非常难的事情。
当天,小扎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在Facebook上对未婚妻表白:我为你感到骄傲。
恋爱的9年间,两人一直在不同的赛道上奋斗,普莉希拉没有活成扎克伯格的附庸,而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稳稳地发光发热。
他们的婚礼是在自家后院举行的,没有豪华配置,没有宾客云集,甚至连钻戒都没有,普莉希拉戴着扎克伯格设计的戒指,完成了简单的仪式。
度蜜月吃的是32元的麦当劳,还登上报纸头条被嘲笑了一番。
那么,他们大部分的钱都用去做什么了呢?答案是:慈善。
作为儿科医生,普莉希拉见到了太多的苦难,她在公开场合谈到关于儿童患病的事情时,常常忍不住哽咽落泪。
为此,她和扎克伯格一起在Facebook上推出器官捐献注册工具,第一天就引来了10万注册者。
当她在网上看到丢失儿童的家庭陷入绝望和痛苦,她便在Facebook平台上发起了“安珀警报”行动,帮助寻找失踪儿童。
2015年,他们的女儿Max出生后,扎克伯格夫妇宣布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将持有的Facebook 99%股份捐出,成立基金会,款项用于“个性化学习,疾病治疗,连接人们和建立强大的社区。”
2016年12月,两人又宣布将投入3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资助科学家们攻克世界上最主要的疾病。
扎克伯格在写给女儿的家书里,有这样一句话:
“你已经给了我们一个理由去反思我们希望你生活的那个世界。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想要你长大后的世界比我们今天更好。”
扎克伯格是仰望星空的那一类人,而他身边的伴侣,也和他站在同样的高度。
在几千人的场合,普莉希拉自信而大方地演讲,她说到自己的信念和梦想的时候,整个人都充满了魔力。
扎克伯格在对着普莉希拉,永远是欣赏的、充满爱意的,并且时不时就要夸赞一番。
回母校哈佛演讲的时候,他的感谢语是:“感谢母校,在这里,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普莉希拉。”
妻子怀孕时拍下的一张照片,他是这么评价的:
“这是普莉希拉一张惊艳的照片。我爱她的表情:强烈而又和善,勇猛而又充满爱,有领导能力而又能支持他人。”
他们的爱情早已到达灵魂的层面,有些人却还在纠结皮囊。
那些嘲笑着扎克伯格妻子长得丑的人,殊不知人家甘之如饴,根本不是他们所意*的那样。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就像《生活大爆炸》里,Penny说Amy穿得不够性感时,Amy回道:“有人觉得聪明的大脑也是一种性感。”
越往上走,聪明的大脑、有趣的灵魂就越是稀缺品,比美丽、性感的皮囊更稀缺。
在网上有一个帖子的热度很高,很多想嫁入豪门的女孩在问——有钱人娶妻的标准是什么?能嫁给富豪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孩,是不是只要漂亮就行?
其中有一个回答点赞很高:
我是一家TOP10猎头公司的经理,服务过年薪上百万的人有上千人吧,其中不乏年薪上千万的副总裁。总裁,甚至董事长,但有个数据挺让人意外的,大部分富豪的老婆,都不是世俗意义上的美女。
这不是说绝对,而是大部分,说的是概率问题,有钱人娶了美女的案例当然有,这样的小部分例子就没有必要拿出来讨论了。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有钱人就不喜欢美女吗?
我认为不是的。
富豪在娶妻的时候,一般考虑的条件有三个,一个是外在,一个是内在,还有一个是对方的身家。
门当户对,能够娶一个身家不菲的妻子让自己的生意更上一层楼,这是很多富豪不二的选择。
比如说香港地产富豪许晋亨当年迎娶赌王千金何超琼时。
比如说台湾三侨集团董事长公子廖镇汉迎娶太平洋电线电缆集团千金孙芸芸。
这是一部分富豪,还有一部分富豪不愿意自己的人生变成了联姻牟利的工具,于是他们选择的因素有两个,外在和内在。
请注意,能够成为富豪的人都不傻,如果他们傻的话,就不可能成为富豪,他们一个个都是极其聪明的,对婚姻会十分慎重。
巴菲特曾经说:我年轻的时候跟当地公认最漂亮的美女约过会,后来听说她离了三次婚。想象一下如果当时我跟她结婚了,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那么,对于富豪们来说,外在和内在,他们更注重哪个?
我觉得会是后者,我见过很多富豪,他们大部分会选择和自己在同一个层级的女人,至少在精神上同一个层次。
相比于外貌,内在很难改变,是一个人长达几十年的阅历和经验形成的,娶一个花瓶回家,两个人的格局和认知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每天鸡同鸭讲没有共同语言,对自己没有任何帮助,干嘛?做慈善啊?
相信我,有钱人能够到那个位置,见过的美女无数,可能刚开始会被一些女人的外貌吸引、谈恋爱,但是真要谈婚论嫁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绝对会慎重。
为什么王思聪和那么多网红恋爱,可是没有娶一个入门?为什么梁洛施生了三个孩子,依然没有办法嫁入李嘉诚的豪门?
这背后其实是有很多原因的。
可能有人会说了,难道不能两者兼得吗?长得漂亮但是也有内涵的女人,也有啊。
是没错,但是这样的太少了。
所以,很多富豪的妻子,都未必是世俗意义上的美女。
以为单纯依靠美貌就能征服有钱人,是对上流社会游戏规则最大的误解。
富豪们的择偶标准,虽然因人而异不好一概而论,但能和他走进婚姻殿堂的,大多是和他在同一层次上的女性。
他们三观一致、志同道合,又棋逢对手、势均力敌,互相补益,共同进步。
某天,有个叫波尔斯的美国女孩在金融论坛发了一个问题帖:
“我怎样才能嫁给有钱人?”
波尔斯说,自己25岁,非常漂亮,想嫁给年薪50万美元的人。“在纽约年薪100万才算是中产,我的要求其实不高。”
很快,一个叫罗波坎贝尔的男士回复了她。
罗波坎贝尔是金融街资深人士,年薪超50万美元,完全符合波尔斯列出的条件。
你说的其实是一笔简单的交易,甲方提供迷人的外表,乙方负责提供相应的钱财,看似是一个公平的交易。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你的美貌会消逝,我的钱财却不会无缘无故减少。事实上,我的收入很可能会逐年递增,而你却不大可能一年比一年漂亮。从经济学角度讲,我是增值资产,你是贬值资产。不但贬值,而且是加速贬值。听起来会很残忍,但对于一件加速贬值的物品,明智的选择是短期租赁,而不是终生购买。
其次,从感情的角度来看,跟你结婚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为,因为如果某天出现了一个年收入比我更多的男人时,我有很大的可能性会遭到你无情的抛弃,而在你对别人投怀送抱的同时,根据婚姻法,我的财产会损失一半。所以,跟你交易的风险非常大。年薪能超过五十万的人都不是傻瓜,我们只会跟你交往,而不会跟你结婚。顺便说一句,自己变成一个年入五十万的人,比遇到一个年入五十万的傻瓜,希望更大!
罗波坎贝尔的回复,冰冷无情,却十分真实。
中国老话里有句话说的好: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弛。
用美貌作为真心的凭证,是最靠不住的。
就算遇上一个只看重美貌的富豪,又能保证自己永远年轻,永远漂亮吗?当容颜老去,是不是又会很容易被更年轻貌美的新人取代呢?
容貌是天生的,但学识、举止、气质,是可以后天提升的,而且比前者更稀缺,更珍贵,如酿一坛酒,历久弥新。
而我们努力提升,不是为了取悦别人、寻找归宿,而是为了取悦自己,丰富人生。
始终觉得,女人最性感的部位是脑子。
当最好的自己亭亭玉立,最好的他就在远处遥遥欣赏。
他欣赏你的才华,欣赏你的品格,这才是值得我们去追寻的,纯粹的爱情。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财富》(Fortune)杂志最早于1966年开始和沃伦•巴菲特打交道。当时笔者正在写一篇关于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的投资文章。那时琼斯还没什么名气,但即将由于这篇文章而名满天下。琼斯正在经营被称为“对冲基金”的业务,《财富》杂志对这一业务以及琼斯如何经营这项业务的描述揭开了对冲基金业的一个小繁荣期。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提到了巴菲特的公司Buffett Partnership Ltd,差不多是琼斯基金的竞争对手。让我惭愧至今的是,我把巴菲特(Buffett)的名字拼错了,少了一个“t”。
随后不久,我的丈夫约翰•卢米斯见到了巴菲特,回到家里说:“我觉得,我遇到了全美国最聪明的投资人。”我肯定,当时我是不屑一顾的。 后来,我自己也认识了巴菲特(以及他已逝的第一任妻子苏茜,一个极好的人),意识到这个当时基本上默默无闻的家伙是多么了不起。卢米斯家族买了巴菲特那家小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的股票;我们也成为了巴菲特一家的好友;后来,我还成为了他名声大噪的年度致股东公开信的无偿编辑。
与此同时,《财富》杂志也开始长期报道巴菲特。1970年,《财富》杂志一篇《对冲基金遭遇艰难岁月》(Hard Times Come to the Hedge Funds)的报道中,巴菲特有了两段话和一张照片——他的基金是个特例,连续13年盈利——到了1977年,我们刊登了巴菲特撰写的一篇7,000字的文章《通胀如何骗取股票投资者钱财》(How Inflation Swindles the Equity Investor)。
如今,在《财富》杂志首次邂逅巴菲特46年后,我们搜罗了这些年来撰写的所有有关巴菲特的重要文章(以及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文章),加上我的点评,出了一本书《跳着踢踏舞去上班》(Tap Dancing to Work)。上面提到的所有文章,从写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的那篇投资文章开始,全部都收录在内——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场巴菲特报道盛宴。
书后附上了在巴菲特逐步成长为一位伟大的投资人/管理者/慈善家的过程中,这些报道的一些精彩摘录和记录下那些时刻的精选照片。可以确定的一件事是: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参与其中。
20世纪70年代
这一年他正在着手关闭他的对冲基金。
1970年1月:《对冲基金遭遇艰难岁月》
“巴菲特的投资记录极其出色。在投资经营的13年里……他给投资者带来了24%的复合年均回报率……(如今)巴菲特正在退出对冲基金业。”
1977年5月:《通胀如何骗取股票投资者钱财》
“大多数 官员都坚决反对通胀,同时却又坚定支持产生通胀的政策,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巴菲特写道。
尾声:1966年,当《财富》杂志首次邂逅沃伦•巴菲特时,伯克希尔(如今的A类股)股价为22美元。今年11月初,该股股价约为130,000美元。
20世纪80年代
1983年8月22日:《来自巴菲特董事长的信》
“市场就像上帝一样,会帮助那些自助者。但与上帝不同,市场不会饶恕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1983年12月26日:《你能跑赢股市吗?》
巴菲特说,在投资中,“你需要等待最佳时机。”
1986年1月20日:《伤脑筋的并购费》
“巴菲特非常聪明,”并购大师布鲁斯•沃瑟斯坦回忆说。“得小心别被他盯上。”
1986年9月29日:《一切都该留给子孙吗?》
“会有人说,挑选奥运冠军队员的最佳方式就是选那些20年前夺得冠军的子女们吗?如果社会竞争这样进行,(那就)太疯狂了。”
1987年12月7日:《对于指数期货的早期恐惧》
“我们不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美国股市早已认定可有可无的工具,券商也不该鼓励人们参与此类投资…我们需要明智地配置投资资本,不是杠杆化的市场押注。”
1988年4月11日:《巴菲特内幕》
“当一位声名卓著的经理接管一家基本面数据糟糕的公司时,安然无恙的是公司的名声,这一点很少有例外。”
1989年10月30日:《谁将成为新的巴菲特?》
“你不需要一名火箭科学家。投资不是智商160打败智商130的游戏……当别人都出于短期的贪婪或恐惧而做出决定时,理性至关重要。这就是赚钱的时候。”
20世纪90年代
1991年4月22日:《巴菲特买进垃圾债》
“很多事情我都希望自己能有后见之明。但对于投资决定而言,我不认为后见之明有用。只有行动才有回报。”
1994年1月10日:《现在,听听这个》
“保罗•摩泽尔付了3万美元,并被判入狱4个月。所罗门(Salomon)的股东们(包括我)付了290亿美元,我被判担任10个月的CEO。”
1995年3月20日:《解开衍生品的乱麻》
巴菲特表示,如果要与衍生品打交道,他会要求每位CEO在年报中确认自己了解公司参与的每项衍生产品。( 励志文章 sun )“把这条写上。‘巴菲特说,’我想你就能解决好存在的每一个问题。’”
1996年2月5日:《巴菲特的投资法门》
“应当投资甚至连傻瓜都能经营的业务,因为总有一天会有一个傻瓜来经营它。”
1997年10月27日:《巴菲特在所罗门力挽狂澜》
回顾所罗门危机:当巴菲特成为临时董事长时,有位记者问他,如何能处理好身处纽约和奥马哈两地。他回答说:“我母亲在我的内衣上缝上了我的名字,不会有问题的。”
1998年7月20日:《盖茨和巴菲特秀》
“在大多数收购交易中,做收购标的比做收购者更好。收购者付钱后,还要把捕获的猎物拖回自己的巢穴。”
1999年11月22日:《巴菲特谈股市》
“我认为,很难有力地论证,未来17年的股市表现将与过去17年有任何类似相像的地方——任何相像的地方。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最可能的回报率,考虑到股息和升值因素,投资者总体而言…将获得…6%的回报率。”
21世纪00年代
2001年2月19日:《价值机器》
“(伯克希尔)让我想起了迪士尼**《幻想曲》(Fantasia)中演魔法师学徒的米老鼠。他的问题是水太多了。我们的问题是现金太多了。”
2001年12月10日:《巴菲特谈股市》
“由于我的个人口味偏好,我这辈子还会买汉堡包。汉堡包价格下跌时,我们会在家里唱弥撒赞美诗Hallelujah Chorus。汉堡包价格上涨时,我们会暗自抹泪。这和大多数人购买的励志文章生活用品都一样——股票除外。股票下跌时你可以用同样的钱买到更多,但人们不再喜欢它们了。”
2002年11月11日;《一切的神谕》
“泡沫已经破了,但股价仍然不便宜……”
2003年3月17日:《避免超级大灾难》
“衍生品是金融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虽然目前隐而未发,但一旦爆发,就有可能要命。”
2005年3月11日:《我得到过的最好建议》
“1950年底,我有9,800美元,到1956年我有150,000美元。我以为有这些钱,我可以活得像个国王。”
2006年7月10日:《为何巴菲特捐出财产》
“我清楚我想做什么,现在开始做起来合情合理。”
2008年4月28日:《巴菲特怎么看》
“似乎每个人都在说(这次经济衰退)将短暂而浅层,但看起来情况正好相反。你知道,去杠杆化从本质上需要很多时间,同时还要承受很多痛苦。”
2008年6月23日:《巴菲特的豪赌》
“有很多聪明人在管理对冲基金。但很大程度上,他们的努力都是无功无过,他们的智商值不上他们向投资者收的那些管理费。平均而言,投资者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如果只投资一只低成本的指数基金,回报率可能还会高于投资几只基金的基金。”
2010年7月6日:《我的慈善承诺》
“我的财富来源于很因素的巧合:我生活在美国,有一些幸运的基因和复利…(生为)白人男性,也使我免遭多半美国人面临的巨大障碍…命运多舛,变化无常。”
绪论 人生处处有博弈——博弈论和博弈论的诡计
比较也是一种病——别人的钱包总是更诱人
爱情不讲究门当户对——美女为什么嫁不出去
不做广告也能大赚钱——烟草公司反而欢迎烟草广告禁令
究竟谁做了傻子——房屋租金的合理分配
吃亏是福——乞丐只要1美元而不要10美元
谁出卖了主人——鸡为什么会选择自杀
不冒尖也是一种勇——杜拉拉升职与办公室潜伏
第一章 拨开信息迷局:博弈中的谍影与交锋
信息博弈:信息是博弈成败的砝码
被渴死的井底之蛙,赚钱的戴尔电脑
所罗门巧断争子案,华盛顿智捉偷马贼
虚者虚之,批量生产的空城计
不会表忠心,皇帝杀重臣
占便宜吃大亏,赢的永远是商家
没有时机,等待时机
工程师缘何错失珍珠猫
信息就是财富的沃尔森法则
虚假信息:请君入瓮的欺骗
老虎怕毛驴,假信息迷惑真敌人
未卜先知,算命先生的策略欺骗
信息环境下的优劣转换
股市黑嘴,股市内幕消息的天然欺骗
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以假乱真,控制朝廷
皮包公司为何大行其道
公共信息的借刀杀人之计
和尚为什么买梳子
先说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史玉柱烧钱做广告:买的没有卖的精
柠檬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不选对的只买贵的
二手市场买不到好车
招不到员工和找不到工作的怪事
屈原怀才不遇而小人屡屡得志
会员卡不是蜜糖而是毒药
好酒也怕巷子深
第二章 概论论会说谎:成功是运气好,还是运气不佳
与上帝博弈:美女还是老虎的大小概率
是邂逅美女还是落入虎口
概率论不是赌博
血本无归是赌客的唯一下场
我们为什么不能中大奖
每个人的运气都是独立的
巴菲特咬伤自己的拇指
降低失败的可能性
豪赌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
冒险创业:50%的概率就要行动
不赌为赢:博弈的至高境界
石头、剪子、布:混合策略性游戏
警察与小偷的博弈:随机策略是最好的规则
一千次的打击比不上一次的成功
电话断了谁来打
猩猩胜过高明的炒股专家
乱拳打死老师傅
伟大的事业输在小概率事件上
猎鹿博弈:寻求帕累托最优
爱情的麦穗理论与极大极小
寻找帕累托最优
下地狱而不升天堂
新闻大战:同时行动中的优势策略
田忌赛马:相继行动中的优势策略
当没有优势策略时随机应变
洛克菲勒为什么会成为超级富豪
第三章 利益的权衡之道:吃亏还是赚钱
拍卖的陷阱:博弈的支付问题
1美元的困局:1美元如何拍卖成205美分
皮洛斯的胜利
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
收益小于成本的事情不去做
强吃剩饭是更大的浪费
违章停车与理性犯罪
决定命运的是选择而非机遇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
生活中的霍布斯选择
蔡戈尼效应:撞到南墙就拐弯
及时止损出局
降低选择的机会成本
丢卒保车,以小损失救“局”
乔丹为什么不自己修草坪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布里丹毛驴效应
边际效用:好东西不是越多越好
大饼为什么越来越难吃
有钱不一定是幸福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做好事的副作用
死刑并不是多多益善
协和谬误:欲罢不能的困局
认赔服输,尽早出局
美苏争霸与骑虎难下
为了整体,放弃局部
比尔·盖茨为什么不弯腰捡钱
放弃是选择的另一种表达
第四章 人性博弈下的决策:骗子不是道德问题
重复性博弈:丈夫会不会真打妻子
大企业为什么很少偷税漏税
为什么火车站小贩卖假烟
情人为什么出卖贪官
欧佩克的成员国没有单独降价
59岁为什么会成为腐败高峰
一报还一报带来双方的合作
不要轻易地背叛
信任是社会的进化:带剑的契约才有效
谁违约就处罚,带剑的契约才有效
真诚不等于轻信
熟人社会是走向共赢的最好策略
欺骗跟道德无关
诚信是重复博弈的手段
诚信博弈:道德遭遇自私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
一两重的诚信抵得上一吨重的智慧
博弈离不开规则
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不要贸然答应
贸然接受别人的事,让你里外不是人
不骗别人但要防止被别人骗
第五章 博弈的最佳结局:单赢不是赢,多赢才算赢
零和博弈:有人赚钱就有人吃亏
狐狸与狼的博弈:狐狸得救而狼被困
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妻子和小妾的此消彼长
房地产是“棺材生意
有人欢喜有人忧
做人做事要避免零和博弈
负和博弈:从“冤冤相报”到“两败俱伤”
顶级大师的相互伤害
拆迁公司和钉子户的你死我活
反目成仇的兄弟姐妹
祝福变成了诅咒
正和博弈:共赢中的生存
蜜蜂与农夫博弈:生存中的共赢
瘫痪妻子和聋哑丈夫的恩爱生活
利己未必要损人
苏泊尔和金龙鱼的结亲
从合作中走向成功
奔驰优秀是因为宝马撵得紧
走向合作的承诺
互利互惠是出于双赢的考虑
第六章 纳什均衡:利益天平上的游戏
利益追逐:淡泊明志晓进退
纳什均衡
对手为什么总喜欢做邻居
与虎谋皮
财富的追逐与争夺
……
第七章 竞合博弈:从温柔的独裁到理性的共赢
第八章 公平博弈:多劳并不能多得
第九章 劣势博弈:强者未必是最后的赢家
第十章 进退博弈:狭路相逢勇者未必胜
第十一章 目标博弈:南辕北辙也是一种智慧
第十二章 经验博弈:墨守成规与变异创新
第十三章 心理博弈:不用钱也能收买人心
第十四章 两性博弈:枪炮和玫瑰
第十五章 管理博弈:惩罚不如激励
第十六章 商战博弈: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