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乡村(作文350字)

初冬的乡村(作文350字),第1张

冬日的乡村是慵懒的,慵懒的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学生早上上学的嘈杂过后,村庄又恢复了静寂,甚至还能听见淋漓酣畅的鼾声呢,惊扰得屋檐下鸟巢里的鸟儿不能踏实地再睡个回笼觉,似醒非醒地眨巴着眼睛。

朝霞初现,村道上接二连三又响起了摩托车的声音,那是在城里打工的年轻人去上工了,虽然已是初冬时节,但是城里的活计还没有结束,收尾的活儿还得做完,要不然讨工钱又要和包工头淘气,是个麻烦。

太阳升起来已经好一会时间了,初冬的大地上飘逸着淡淡的氤氲,宛如一只神奇的手挥舞着一条硕大的白纱,在做白绸舞的跳跃。冬小麦上面覆着一层霜,硬硬的那种干霜,踩上去“咔咔”的响。刚翻耕过的秋田地,黑魆魆的稳重老成,上面的白霜遮掩不住它的本色,好像女人脸上没有涂匀的白粉,显得有些尴尬了。冬日阳光照耀下的大地,恬淡而慵倦,就是一个刚分娩过后的母亲,显得有些虚脱,却是一脸幸福的模样。远处谁家的玉米地里,遗留了几株干枯的玉米树,在空旷的大地上,显得是那么的孤单无助,使人心生怜悯,直报怨粗心的主人怎么就单单遗留下了那么几株玉米树呢!两只喜鹊在田地里跳跃着,不知是在做早操晨练呢,还是在寻觅着遗漏的粮食籽粒。

八九点的光景了,整个村庄被暖暖的阳光笼罩,大地一片清明旷远。村庄里开始有了大的响动:先是男人们响亮的咳嗽声,再是牛哞羊叫,鸡鸣犬吠,紧接着家家的烟囱里升起了袅袅的炊烟,村巷里有了追逐嬉闹的娃娃,牙叉骨台上有了张望的闲人,四五只大小不等,毛色各异,长相不同的狗们一长溜地从村道上跑过,好像急着去赶赴一场约会。

村道上有三五个稍微上了年纪的半大老汉,挑着粪担迈着稳健的步子往地里送粪。碰到一两个年龄相仿的就要打趣一番:“啊呀,老哥,你家的老鼠都穿绸裤子了,你过日子咋还这么扎手呢!一袋子化肥值多少钱啊,既干净又省事,干嘛还往地里担粪呢?”

“哈哈,兄弟,这你就不晓得了吧。我今年上了粪的那二亩甜玉米,那棒子明显比再的地里的圆实,更要紧的是那味道,甜的蜜沙沙的,和上了化肥的那水唧唧的甜大不一样,拿到城里买,立马人就簇了一堆,价钱高还卖得快,我是尝到了甜头了。”

村子里早已经没有拾粪的人了,也没有粪可拾了,但是那些爱好土地钟情土地的农人们,总是不愿意冷落了土地,他们宁愿自己的肩膀受点疼痛,也要把自家积攒下来的农家肥送到地里,看着那均匀分布在地里的粪堆,他们的心里才觉着舒坦,好像又看到了来年的好收成。每天早上往地里送三四回粪之后,浑身热乎乎的,再回到家洗脸喝茶,感觉惬意无比。

田地里还有几个转悠的身影,那是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早已经不是主要劳力了,淡出了对土地的劳作。但是每天早晨喝过罐罐茶之后,这些老人到地里溜达一圈已经成了他们的自觉行为,无论阴晴雨雪,不分春夏秋冬,每天都要到地里转转看看,好像去会晤一个熟识的朋友,更像是每天一次的例行拜访。

当饭菜的香味弥散在整个村庄的时候,就响起了儿女呼唤老爷子或者父母吆喝儿女们回家吃饭的声音,伴随着一声两声雄鸡的长鸣,整个大地和村庄就浸*在一片祥和之中了。

八年前,梁文道在朋友家中见到一只纯手工铜茶筒,光泽柔和,做工精细。将盖子阖上茶筒开口,盖子就自动下滑,无声关闭,“像丝绸一样顺滑。”

一年后,他去京都,专程拜访制作这个茶筒的京都开化堂。店铺门口写着“创立于明治八年”的字样,店内陈列的上百年的老茶筒,他用“震惊”形容当时的感受,“它们都是锡制的,但不是银亮的质地,经过一百年氧化,锡桶变成了纯黑色,透露出一种非常深沉的、玄机的美感。”

一件器物历经百年,能达到如此色泽,是梁文道没想到的,“它的美是超出我们这一代人可见范围的。”

七八年下来,梁文道成了京都开化堂的老顾客,开化堂的第六代传人八木隆裕,也因梁文道策划的“看理想”室内生活节而造访北京。

44岁的八木隆裕完全不是想象中的传统京都匠人。他说一口流利英文,一身洋派的浅灰色外套,戴圆框眼镜,加上精心打理过的发型,更像是一位设计师。

“父亲曾明确跟我说,不要继承我的事业。传统手艺一定会没落,开化堂到我为止。”八木隆裕说,受父亲影响,他大学选了英文专业,父亲要求他去做公司职员,远离家业,“他曾经跟着祖父到处卖茶筒,深知这一行的艰辛。”

八木最终还是违背父亲意愿,回乡接管家业。今天,开化堂的未来在他手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尽管茶筒还是百年前的模样,130多道制作工序与工艺也与1875年诞生时一样,丝毫未曾改变。

但它不再只是装茶的工具。茶筒走出京都,装着欧洲人喜欢的咖啡豆、意大利面、香料或是糖果。它出现在米兰国际家具展、威尼斯双年展,被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列为永久收藏品。

“现在,开化堂的茶筒销售到十多个国家,海外有很多家代理商。”八木说,他用这个时代的方式,让百年手工茶筒实现了父辈不可能想象和完成的心愿。

手工作坊的百年坎坷

“你要走出去,做个公司职员就好了。”八木的父亲经常对儿子说这句话。一生从事手工艺的老人,从未因劳作而获得经济上的大回报。

在八木记忆里,开化堂是祖父终日用锤子敲打金属的铿锵声,是童年时代嬉戏的小作坊。“我经常坐在祖父膝盖上,看他制作茶筒。”他还记得祖父专注的神态,每一次呼吸和每个动作传来的震动。

“开化堂创立于1875年,当时是明治维新时期,开化堂有‘文明开化’的寓意。”八木说,创始人清崎从英国进口马口铁,在日本算是时髦的原材料。当时的茶筒都是定做尺寸,物美而价廉。在没有冰箱的时代,为防止茶叶受潮,清崎研发出繁复工艺,从切割金属、研磨、压制、焊接,总共130多个细致的步骤,以确保茶罐的气密性。

八木存有一张家族老照片。身着素朴和服的六个家族成员,站在一家药店门口,前排站着一位小女孩。“这是二战时期,照片里的女孩现在已经88岁了。当时每家的金属都要上交国家,用来制造武器。开化堂的存铁全部交了,茶罐停产,改成了一间药店。”

政府要收缴铁质工具,八木的祖父害怕一旦全部交了,家族赖以生存的糊口工具都没了。祖父把一半工具埋进泥土,偷偷在药店后制作茶罐,“好几次都被发现,抓起来。”

京都人爱喝茶,总是带着茶筒去茶铺买茶叶,正是这样的饮茶习惯,让开化堂始终有客户。祖父经常带着做好的茶筒,送到大阪、名古屋等地的茶铺,一家家售卖。

战后恢复生产,但新的挑战来了。工业化兴起,人们更愿意购买机械生产的器物,认为那样更精密更高级,同时,轻便的塑料制品开始普及,开化堂几乎难以为继。八木说,祖父一度要靠着药店的生意才能勉强糊口。

“祖父从未放弃。京都有一间茶铺向他保证,‘你只管做,做好了我来买。’如果祖父当时放弃,就没有今日的开化堂。”

主张适度的日本元素

大学毕业,凭着英文专长,八木在免税店向国外客人销售日本产品,一做就是三年。

免税店也卖开化堂的茶筒。一次,一位女顾客买走一只茶筒,八木追问她购买茶筒的用途。意外的是,她并不是买回国作为礼物,而是“放在家里的厨房使用”。

八木忽然觉得,开化堂一百年来都做装茶的圆筒,以后也许能在海外拓展出更多可能性。

他告诉父亲自己的想法,父亲说,“你回来可以,这个东西海外没有市场,卖不动的。”他辞职回家,学艺整整五年,等待时机。

“五年后,我等到第一个转机。”一家英国红茶店跟八木联系,希望销售开化堂的茶筒。他买了最便宜的机票飞去,带着传承自祖父的锤子,在红茶店一边制作演示,一边售卖。“那一次我卖了一百多个,非常骄傲。”

但这种自信在之后的巴黎之行跌落。“巴黎的老佛爷百货也邀请我去做现场销售,让我穿日本传统服装。”八木穿着黑白武士服,看着来往人流,两天里,一个茶筒也没卖出去。孩子们路过他身边,指着他的着装,笑着喊,“忍者!”第三天,他索性换上平日穿的西服,销量戏剧性地上去了。

他意识到,开化堂尽管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茶筒制造商,但海外市场并不在意这些,“既然来到海外,就不能强烈地主张日本元素,造成隔膜。相反,不去强调,海外顾客会感受到恰到好处的日本元素。”

不跟买手打交道,杜绝大批量订单,是八木坚持的原则。

他在工作坊里招募年轻工匠,培养他们需要七八年,要学到开化堂对茶筒舒适度的把握,则需更长时间。如今,算上八位全职匠人,开化堂有20多位员工,每天仅生产40~60个茶筒。他仍然坚持着跟祖辈一样的材料、一样的制作流程与工艺,“只有这样,当客人拿来用了几十年的茶筒,我们随时都能维修。”

千锤百炼中的联结

接手开化堂后,八木做出的改变是前所未有的,店里不仅做茶筒,也做不同型号的收纳桶,装意大利面、咖啡、设计图纸。2014年,开化堂与艺术家杉本博司合作,艺术家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做了一间“蒙德里安玻璃茶室”,在透明的空间内展示日本传统茶道,希望八木能提供马口铁制作的茶筒。“当时我慌了,只有两周时间,无法完成。”最终,他找到祖父60多年前制作的茶筒,稍作修理,用起来依然顺滑,手感舒适。

他也意识到艺术家与匠人的本质区别,“艺术家追求的是自我提升,发挥自己的才能,下一代如果做出跟他一样的东西,就是毫无价值的仿造。但是手工艺人不一样,我们追求的就是要做跟祖父、曾祖父一模一样的东西,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提升其价值。”

去年,八木与日本松下(Panasonic)合作,在米兰国际家具展呈现了音箱作品《响筒》。在“电子技术邂逅手工艺品”的主题下,开化堂的茶筒变成了一只音箱。当你双手握住这只造型简约的音箱,轻轻打开盖子,音乐缓缓泄出,手掌即刻感受到音乐传递出来的震动。当你扣上盖子,铜盖缓慢回落,音乐在筒身完全密封的那一刻消失。这个前卫的产品,人们排着长队来触摸聆听,《响筒》也获得米兰设计奖“最佳故事奖”。

八木的父亲今年70岁了,仍然在把关着茶筒的品质。老人每天都要检查每只茶筒的密封性,靠着几十年的经验,手掌转动几圈,就能判断茶筒需要再软一点,或是再硬一点。这种极细微的差异,被八木称为“隐性知识”,它无法量化、无法言传,甚至没法传递给下一代,“只能靠自己日复一日的经验来积累。”

有时,八木会收到顾客送来的旧茶筒,通常都是他们的祖辈用过的。在维修的过程中,他看到祖父的做工,揣摩着客人长年使用的痕迹,“心里会有一种感动。”

他手边留着开化堂一把百年历史的锤子。这把锤子祖父用了50多年,跟他用了几年的锤子相比,金属部分因千锤百炼而短了许多。“我与祖父的连接点,就是我手里的这把锤子。”

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开门见山,标题中的无价之宝即武夷山的母树大红袍,就是下图岩壁上“大红袍”三个红字右边的几株不太起眼的茶树:

这里是福建武夷山的谷地九龙窠,因着合适的光照、温度和土壤条件,此地还种植有半天妖、不见天、铁观音、铁罗汉、白牡丹等有名岩茶,放眼望去,层层叠叠铺展在峡谷斜坡上,宛如开山辟谷的天降碧绦,十分壮观。相较之下,那几株孤零零的母树,和崖壁上零星的杂草混在一起,如果不是旁边醒目石刻,估计不会有人注意。

去年10月12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中国政府宣布正式设立首批五个中国国家公园,设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多样生态和珍稀物种,而武夷山的生态和物种,是和“大熊猫”、“三江源”、“东北虎豹”、“热带雨林”同等重要的珍惜资源,所以它们一起,率先位列五大国家公园。

武夷山是我国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千百万年的风雨,雕刻出群峰林立的丹霞地貌,孕育出全球同纬度面积最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以及武夷杜鹃、崇安草蜥等丰富多样的珍奇物种,而其中最为珍奇的,就是那看上去不起眼却仅存六株的武夷山母树。

(武夷山各色植物)

有多珍奇?

1998年,首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澳洲富豪许荣茂先生在拍卖中竞得20克母树大红袍,花了1568万;2005年,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同样重量的母树大红袍拍出的198万;同年的第七届武夷山红袍节上,又拍出208万的天价!

2006年以后,不论你多有钱,母树茶叶再也买不到了——国家决定对大红袍母树及其周边环境实行特别管护,投保一亿,停止采摘茶叶,以确保其良好生长;2007年,最后一次采摘的20克母树茶叶(采于2005年5月3日),在紫禁城外端门大殿中举行的隆重仪式上,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也就是说,大红袍母树茶叶,已从珍品升华为国宝!

所以如果你听到有人售卖母树大红袍茶叶,那一定是骗子。但作为茶叶,尤其是冲泡九道后依然滋味醇郁的“茶中之王”,无法被人品评,也就失去了价值。别着急,母树大红袍品不到,还有纯种大红袍和商品大红袍。前者是母树大红袍中选取一特定品系单独扦插繁育而成,属于母树的无性繁殖纯种品种;后者是母树大红袍中某两个以上品系的茶叶拼配而成,其中每个品系也都是用无性繁殖培育移栽。因为都是无性繁殖,市场上“一代”、“二代”大红袍的叫法是不科学的。

大红袍被誉为“茶中之王”、“国之瑰宝”,除了色香味优秀,它所蕴含的历史人文价值也是非常深厚的。

(武夷岩茶第一镇——星村镇,是世界红茶发源地,位于武夷山九曲溪畔,此处码头为九曲漂流的起点)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山中禅寺一和尚,和尚取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丁显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后丁显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丁显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自此,武夷岩茶大红袍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据传每年朝廷派来采茶的官吏均身着大红袍,且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大红袍”之名由此而来。

历史上与大红袍有关的故事或传说还有很多,如今九龙窠上那三棵六株母树距今已有360多年的沧桑,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产灵芽者,必是灵山秀水,接下来,我们就去一览武夷山的风光。

武夷山位于福建北部,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

这里山水环抱,水绕山行,天游胜景风吹云荡,九曲风光曲折潆洄,岩茶文化久负盛名这里有200多处丹霞地貌,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有的直插云霄,有的横亘数里,有的垂挂如屏,有的亭亭玉立这里的山中布满清泉、飞瀑、山涧、溪流,流水潺潺,如歌如诉,全长95公里的九曲溪,蜿蜒山谷,游人乘竹筏漂流其上,抬头可览奇峰,俯首能赏水色,可谓“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

这里人杰地灵,人文璀璨,4000多年前就有古闽族在此劳动生息,发展出的闽越文化绵延3000多年之久,宋代以后,武夷山与朱子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朱熹14岁到武夷山,直到71岁去世,在这里从学、著述、授徒、生活50余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

自然和人文卓越如此,无怪乎与泰山、黄山和峨眉山同列中国仅有的四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一大早来到星村镇的星村渡口,这是九曲溪漂流的起点,不过今天我们先沿九曲慢游道游览沿岸风光,改日再乘筏漂流。

一路茶香晨霭、碧水青山的美景中,从“九曲”到达“七曲”,这里有“云窝-天游-桃源洞”景区。

云窝-天游-桃源洞是集武夷山水与人文于一体的武夷山精华之所在,云窝有“石形互变态,山色从俯仰”的佳景和“夕鸟冲烟度,闲云傍石流”的妙致;天游独出群峰之表,为“武夷第一胜境”;桃源洞“地既幽深,景复殊异”,为洞天绝境。这里还有武夷精舍、叔圭精舍、留云书屋等遗址,可于美景中沐浴文化洗礼。

武夷精舍原为朱熹创办的武夷精舍遗址,面对如案似鼎的晚对峰,背倚峭拔奇伟的隐屏峰,前环玉带般的九曲溪,环境清幽雅静。

如今的展馆创建于2004年,再现了朱熹当年聚徒讲学的情景,展示了朱熹生平及门人在武夷山创办书院的盛况。

朱熹是与孔子并称的儒家思想代表者,宋朝时,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儒释道汇集于武夷山一带,朱熹活动于这一地区50多年,建精舍讲学培养人才,著述立说,打破三教鼎立的局面,集孔孟以来儒学之大成,建构理学体系,提倡格物穷理,诚心正意,修齐治平,把中华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宋以后,以朱熹理学为核心的朱子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流传甚久,对东亚、东南亚的思想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对西方启蒙运动和近代化也发生过作用。

朱熹治学期间足迹遍布福建、江西、安徽、湖南,与张栻、吕祖谦和陆九渊等著名学者都有所交流,其中有几件事影响甚大,传为美谈。乾道三年(1167年)八月初一,朱熹前往湖南长沙坊张栻,论道两个月,在岳麓留下“朱张会讲”,达成许多共识;淳熙二年(1175年)五月二十八日,朱熹与江西学者陆九龄、陆九渊兄弟会于铅山鹅湖寺,相互讲论与辨说,十日而归,史称“鹅湖之会”。鹅湖之会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第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二者分歧在于朱熹认为“理”在心外的宇宙之间,而二陆认为“道统”即是本心,唯有认识本心,才能更好地认识宇宙,“陆式心学”到明代被王阳明继承发展,形成了后来著名的“陆王心学”。

武夷精舍往前不远是攀天游峰的步道,天游峰虽然海拔不高(408米,相对高差215米),但山路险陡,攀爬不易。

半山腰遇到“茶洞”,此为武夷山七十二名洞之一,洞内古时植有名茶丛,故名。四周山势高峻,谷井清静幽微,又称“幽微洞天”。茶洞后过小石门为仙浴潭,位于清隐岩右的深峡之中,雪花泉水泻在峡内,蓄成水塘,传说有仙人在此沐浴。

天游峰共有848个台阶,传说与彭祖有关。彭祖活到848岁时,殷纣王得取彭祖养生之道,起了加害之心,彭祖为躲避纣王追杀,便离京云游天下,辗转数千里来到闽地武夷山,隐居天游峰,生二子彭武彭夷,在此茹芝饮瀑,循迹养生,并带领当地人开山治水。彭祖得道成仙后,二子继承父志,继续在开辟山河造福百姓,后人为了纪念彭祖三父子的功德,就将此山以彭祖二子的名为名,这就是“武夷山”名称的由来。

(天游峰大游阁中的彭祖父子像)

848级台阶不算少,加上坡度陡峭,攀登很累,但登顶后看到的风景绝对物超所值。凭栏远眺,千峰竞秀,万壑争幽,潆洄如带,溪山之胜,尽收眼底。

(天游峰上俯瞰九曲溪)

山上有不少摩崖石刻,古人游后不吝溢美之词。

下山不久来到了桃源洞,过程宛如“桃花源记”,一路穷极幽深,石崖相倚成门,婉转而入,石桥下溪涧流水,内忽平旷,四面环山,潭水悠悠,桃林片片,田畴可一、二十亩,鸡犬相闻

这里有座道观,创建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据说当时流传武夷山隐居仙灵,吸引大批高士来此修炼,明朝时桃源道观已远近闻名,建有三清殿、三皇元君殿、三官殿、真武殿、娘娘殿、功德祠等殿堂,修真高道多选此地居之,民国时重修,如今是福建省的重点宫观之一。

桃源洞还有一座老君圣象,高达十六米,造像逼真庄严,神态和蔼可亲,线条畅然,洒脱自在,超然物外。

南行到达一线天,又称“灵岩”,长176米,最窄处仅03米,下为伏羲洞、风洞和灵洞,从洞底仰视,岩顶弯弯曲曲的一道天光,故名“一线天”。洞口宛如巨兽之嘴,进洞后向往外,又如巨兽之眼。一线天分左右两条路线,下图呈现为右线。

出一线天不远处是虎啸岩,巍然独耸,四面陡峭,周围怪石峥嵘,青藤垂蔓,独具泉石天趣。

附近还有座天成禅寺,一座观音像雕于岩壁之上,比贡于寺庙的观音更具震撼。

穿茶从,绕奇峰,下山乘车(可以不买较贵的景区大巴,公交车也到部分景点),来到武夷宫。

武夷宫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755年),又名会仙观,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神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前临溪流,背倚秀峰,沃野碧川,巧构林立,此处是九曲溪漂流的终点,为游客集中辐辏之处。

宫内有座武夷春秋馆,馆中展示有武夷山重大历史事件、历代名人和民俗风情,包括上文提到的彭祖开山、理学大成以及闽越文化、汉武帝封禅、摩崖石刻、茶文化、武夷双遗等等,从中可以重温“武夷春秋”。

(彭祖开山)

因为武夷岩茶名气很大,这里把馆中了解到的茶文化多写几笔:武夷茶在南北朝(479年)就以晚甘侯(茶名)著称于世,唐代成为士大夫上层贵族馈赠佳品,宋元两代入贡朝廷,盛极一时。元大德六年(1302年),于九曲溪畔设置御茶园。明代罢造龙团,改蒸青团茶为炒青散茶,随后有改制三红七绿的乌龙茶,即现在所称的岩茶。武夷岩茶始于明朝,盛于清代,十七世纪远销西欧,蜚声四海。

上文提到武夷山大红袍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不仅是因为母树珍稀需要保护,更是因为以大红袍为代表的乌龙茶,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史上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乌龙茶有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汉族特色的茶叶品类,而大红袍在其中出类拔萃。

武夷宫中还有仿古宋街和柳永纪念馆。柳永是宋朝词人,写得一手婉约好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出自其手,不来武夷山不知道,原来一代祠宗的家乡就在这里!

武夷宫向北穿过万春园,又遇一池碧水,丹霞石柱倒影湖鉴,美如桂林山水,湖畔有寺名止止庵。

武夷山止止庵位于一曲水光石后,传说是道教仙人修炼之所,为道教第十六洞天。

止止庵位于一曲水光石之后,由于环境绝佳,又有高士驻足,因此风流相继,屡有道众居此,甚至还有道士在此遇仙、获异书等神话。

过止止庵沿湖前行,来到大王峰脚下。在一整天如心电图般的上山下山后,即将攀登今日的最后高峰,眼前的是密林掩映、一望无头的幽深小径,期待的是大王峰顶红霞满天、辉煌落幕的夕阳西下。不多说,爬!

大王峰又称“纱帽岩”,因山形如宦者纱帽,独具王者威仪而得名。海拔530米,上丰下敛,气势磅礴,远远望去,宛如擎天巨柱,在武夷山三十六峰中有“仙壑王”之称。峰顶古木参天,有天鉴池、投龙洞等遗址。

(远眺大王峰)

一开始的小径还算平缓,越往上越狭窄陡峭,居高不仅要思危,还要有不畏难的准备。

高处不胜寒,但胜在美。爬到顶时正好日落,山景如缥缈水墨。

山顶还可俯瞰九曲溪和武夷山城区,这个角度下水泥丛林显得微不足道,心胸为之一阔。

下山已入夜,我去的时候临近去年的春节,武夷山夜烟花绚烂

次日的重头戏是九曲溪漂流,漂流不是全天都有,清晨时间还早,我们先去转转水帘洞。

下车后漫步“天心问禅”慢游道,一路绿茶一路山,一路禅机一路参,茶禅一味,品着不觉就到了水帘洞。

水帘洞是一处瀑布,也是武夷山的一个景区,以丹霞地貌峰峦和岩体景观为特色,除“万斛珠帘垂赤壁”的水帘洞,还有“雄鹰展翅飞碧空”的鹰嘴岩,“石色赤紫,宛若天半朱霞”的丹霞嶂,溪水潺潺、凉风习习的流香涧,比翼双飞的燕子峰,以及空中楼阁古崖居遗构等等。

下图即为古崖居遗构——天车架。

天车架为武夷山现存最完好的人文名胜之一,宛如双层空中楼阁,上仰悬崖,下临深涧。相传宋代就有山民穴居于此。天车架所在地势险要,至今无路可通。

下图为鹰嘴岩,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峰岩雄伟矫健,巍然特立,酷似兀立于群峰中的雄鹰,昂首向东的岩顶稍向下弯曲,恰似鹰嘴。

鹰嘴岩前行不久是慧苑禅寺,始建于宋代,居民院落布局,门厅是儒家风格,正殿有佛教氛围,经阁含道家韵味,是一座典型的“三教合一”宗教建筑。朱熹曾在寺中留下“静我思”的匾额和“客来莫嫌茶当酒,山居偏与竹为邻”的诗句。

继续前行到达留香涧,长约百米,宽仅一米,两侧石壁如墙,直立夹峙,青藤垂蔓,幽兰丛生,山风穿峡而过,飘香令人陶醉。

再往西不远就来到了文首提到的母树大红袍所在,6株“茶王”生长于岩腰,就势筑台以护。也只有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才能诞生这样让人回味无穷的珍品。

水帘洞一行错过了上午的漂流,下午要一点才开始,就去临近的市场走了走,快过年了,市场非常热闹。吸引我的除了琳琅满目的年货,还有林立的马头墙,显然,闽赣交界的武夷山建筑,深受徽派建筑的影响。

逛过市场,时间也差不多,又来到昨天经过的星村镇,竹筏排排,整装待发。

古人游九曲是从武夷宫逆流而上,而今人则是乘筏顺流而下,所以漂流顺序是从九曲到一曲,方向相反,所见美景是一样的,“蛤蟆吞天金龟梦, 象鼻吸水猿人头,铁壁屏嶂玉女怨,青剑裂石志士酬,三三六六一欸乃, 空谷萧鼓落日休”,一样都不会错过。

漂流看景是一方面,听船工的段子也是一大享受。一只筏上有两个船工,有的一男一女,有的是两个男人,不论如何,一路上的荤段子层出不穷。要不有“高手在民间”的说法呢,撑船的小伙、姑娘总能根据所见不同景致开些小孩子听不懂的玩笑,当然,其中大部分是事先编好的,但他们的厉害在于和乘客的互动上,有时候老年人问个正经的历史典故,他们能对答如流且不乏幽默,有时候童言无忌问出大人会脸红的问题,他们能妙语化解,让大家会心一笑。这段子储备和应变能力,我看去说脱口秀也无不可。一两个小时的漂流结束后,大家都会给船工一点小费,值得的!(水流平稳的地方,游客也可以掌撸)

九曲溪全长约10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的山水画意,可谓“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

出发不久的九曲可观齐云峰、白云岩、双狮戏球石,平畴沃野上奇峰兀立;八曲水天空阔,水中怪石争巧,可见水狮石、水龟石、象鼻岩、骆驼峰等奇观。

七曲北岸耸立武夷山最高峰——海拔754米的三仰峰,让人仰望生敬;六曲最短,但景色最胜,前一天攀过的天游峰即在此,峰底再看,巍峨憾人;五曲最为开阔,曲中有平林洲,洲上林木葱郁,水畔奇石盘错;四曲对峙两座巍巍巨岩,横空盘立,倒影碧波,飞翠流霞。

三曲南崖的小藏峰下有闻名于世的“架壑船棺”,此为古越人的一种葬俗;二曲幽深险峭的峡谷,毗邻玉女峰,“峰”姿绰约;一曲畅旷豁达,临近大王峰、幔亭峰、狮子峰和观音岩,山峰摩霄凌云,雄伟壮观。

九曲宛如九首歌曲,奇山秀水是美妙的旋律,朗朗笑声是恰切的伴奏,偶尔的怪石是令人意外的切分,每一个拐弯是让人期待的间奏

九曲之后,八闽之旅也落下了尾音,但途中邂逅的每一场光景风物,都像空谷传音一样不绝于心,留在记忆里的不是曾经沧海,而是对下一次启程的更美期待

下一程——广西!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茶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茶的作文1

 大家对茶叶并不陌生。

 茶叶可以泡茶喝,能清热提神,深得人们喜爱。

 其实,茶叶还有许多妙用。

 假日里,我去外婆家和小伙伴玩,由于刚下过雨不久,路面很滑,大家都是你追我,我追你的,我一不小心踩在青苔上摔倒在石头堆里,膝盖摔了个“大口子”,流了很多血。

 外婆见了,忙把我带进屋去,抓起一把茶叶放在自己嘴里嚼烂,然后小心翼翼地敷在伤口上,奇迹出现了,伤口马上停止了流血。

 第二天,外婆又按同样的方法敷在伤口上,没过多久伤口奇迹般地愈合了。

 在外婆的讲解下,我知道了茶叶有着止血消炎的作用。

 这还不算什么呢!外婆有头痛病,经常头痛,发作起来总是没完没了。

 到许多医院治疗也无济于事。

 但现在全好了,这全靠茶叶呢!原来,外婆每次喝完茶后,都把茶叶渣晒在阳台上,积少成多,等到有一定数量时,外婆就把茶叶渣做成一个“茶叶枕头”,然后每天睡在这个特别的“茶叶枕上”,渐渐的,外婆头痛发作的次数也少了,这可真是神奇呀!

 这可真是小茶叶大用处

关于茶的作文2

 成长中的故事,犹如满天星,也有像黄河水一样流向远方,但有一件事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一天早上,一轮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徐徐升起。

 我与奶奶提着竹子做的篮子去茶山采茶叶,我们穿过了一座小桥,就到了茶山。放眼望去,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用茶树铺的绿地毯。那一棵棵茶树,一片片茶叶都那么绿。我跑下山坡,看奶奶还没跟上来,我采茶叶的心情早就按捺不住了。我找了一篇最大、最鲜的摘了下来。我把这片放进了篮子里,看着这第一片嫩绿的茶叶,我不禁笑了。

 “哎哟,我的小祖宗呀,采茶叶可不是这样采得!”奶奶边喊边大声喊。听到奶奶的喊声,我赶紧把手缩了起来。“那怎么采?”我问。“是这样采的。”奶奶边说边给我做动作“先挑选几片最新鲜的,再选出一两片最好的,用食指与大拇指从底部拔下来,这就好啦。”“哦,原来才茶叶也有讲究呀!”我不禁点点头。

 过了一会儿,茶叶已经过了篮子的一大半了。

 我看着这些茶叶,仿佛看见了茶叶在杯中清香四飘,清香解暑……

关于茶的作文3

 说起茶文化,我们 中国人引以为傲。今天,老师就带我们一起品茶。

 我们先从观察入手,老师拿出三种茶让我们闻和观察,红茶形如丝,颜色黑,味如桔树枝,有一种淡淡的清香;绿茶茶叶扁长,叶尖,呈深绿色,闻起来有雨后森林的那般清新;最后是铁观音,它是颗粒状,羞成一团,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

 为我们介绍完这三种茶的样子、颜色和气味,老师开始让我们品茶。我选了一个用紫砂做的杯子,里面有一只紫砂做的小青蛙,做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我们品了红茶、绿茶和铁观音。红茶和绿茶的口感都还不错,但是我还是最喜欢铁观音了。老师先把形若老鼠屎、又若花苞的茶叶倒进杯子里,又往杯子里倒了水。茶叶打起了旋儿,随波沉浮,水渐渐变黄,卷成一团儿茶叶慢慢舒展开。像是刚刚苏醒的小女孩,伸起懒腰。随着叶子的展开,它慢慢浮上了水面,变成了叶片,好似一叶扁舟。我按“闻—呷—含—咽”这几个步骤,装成举止文雅的小淑女,品起茶,茶水入口,气味清淡,有一点涩,还有一点儿苦,但咽下肚后,回味甘甜。

 不知不觉中,这碗茶已被我品完,我的思绪也开始飘了。我幻想着,有一天,我坐在一个百花齐放的花园中,穿着一身拖尾纱裙,坐在茶台前,点上香,泡了一壶茶。香气和茶香还有花香都围绕在我周身,沉醉于中的我,望着袅袅上升的烟雾,思绪也往更远的地方飘去……

关于茶的作文4

 春天是新茶上市的季节。今天我随晨报小记者团来到了“秦淮茶都”,学习中国茶文化。

 首先,是“识茶”。没有加工过的茶叶叫“茶青”,它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接着,我们便观赏炒茶,只见炒茶师傅一边炒一边给我们讲解:“炒茶一定要用一千多度高温,而且手要不停地翻动茶叶,不然茶叶就要被炒焦了,你们可千万别碰这个锅,不然你们细皮嫩肉的小手会被烫伤的。”听了炒茶师傅的话我留心看了一下他的手,之间他的手上长满老茧,我想:炒茶师傅真辛苦呀。这么高的温度,我们站在旁边都感觉热,可他们还要把手伸进去不停翻炒。“真香啊!真香啊!”随着茶叶在锅里的不停翻动,茶叶散出一股股沁人心脾的香味。经过了四十多分钟的辛苦劳动,一锅茶叶炒好了。

 随后,我们又进行了辨茶。原来茶叶的种类很多,有西湖龙井、南京雨花、苏州碧螺春等。各种茶叶的用途也不同,比如:普洱是保健用的,绿茶可以减肥,红茶可以健胃。

 最后,我们又去品茶。品茶也是一门学问,茶叶不同,泡出来的颜色就不同,喝到嘴里的口感也不同,各种茶泡制时的温度也不同,例如:雨花茶用七十度温水泡,颜色是碧绿的,闻起来是淡淡的清香,喝一口,好苦呀!可是过一会,又觉得嘴里有点儿甘甜。这是我第一次喝茶,又苦又甜,好过瘾!

 通过今天的采访,我才知道,一片小小的茶叶里,竟含有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

关于茶的作文5

 当我第一次喝茶时,整个嘴里都充满了一种苦涩味,根本等不到细细品味,就赶紧吐了出来。从此,我再也不喝茶了,即便是再好喝,再名贵的茶,我都避而远之。

 直到那一天,在一家茶庄里,服务员向我们推荐一种茶名叫:八桂珍,据说是用八桂特产配制的,是当年杨贵妃最喜欢喝的茶。不要说制茶的`繁琐,茶具的考究,就连泡茶都十分讲究。经过服务员的讲解后,大家都开始试喝起来,看着她们又看,又闻,又品,我也忍不住端起了杯,在妈妈的鼓励下,我试探着喝第一口,一丝清香掠过舌尖,索绕着我的心房,沁人心脾,心旷神怡,咽下去后,整个喉咙都随着滋润起来,令人神清气爽。

 当我迫不及待地喝第二口时,一股淡淡的苦味夹杂着清香直沁肺腑,我皱着眉头喝下去,喝着喝着,峰回路转,所有的苦涩都被唇齿间的芳香所取代,我又试着喝第三杯,第四杯……喝茶的那天让我回味无穷。

 喝茶也告诉我们一个生活的道理:先苦后甜。也就是说,如果你不付出一番努力,你就永远不会获得任何收获。就像登山一样,不经历一段艰辛,哪能领略到险峰的无限风光。就如还是学生的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现在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

关于茶的作文6

 今天,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叫我帮她泡茶,招待客人。

 我从柜子里拿出茶叶罐,使劲地拧开盖子,一阵浓浓的茶香味扑鼻而来。我一边陶醉在茶香中,一边把茶叶小心翼翼地倒了一些在杯子里。再把烧开的水冲到杯子里,热水冲到杯子里的那一刹那,好似一阵龙卷风,茶叶在杯子里翻滚起来。有的茶叶落在杯底,好像一群辛勤了一天的人们在休息;有的飘在半空中,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又像一片片花瓣随风飘动;还有的浮在上面,像一条条小鱼儿从水里探出小脑袋来,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美好。它们形状各异,有的茶叶全舒展开了,有的半开着,还有的几片茶叶紧紧靠在一起,好像一群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谁也不能把它们分开。渐渐的,那些探望的“小鱼儿”和“蝴蝶”、“花瓣”全都慢慢地,轻轻地落在了杯底。水的颜色也从透明的渐变成了微黄。

 我把泡好的茶小心地倒到一次性杯子里,然后端给叔叔阿姨们喝。他们喝了我泡的茶,都纷纷赞口不绝:“这茶真香啊!”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关于茶的作文7

 今天,朱老师带了细小弯弯曲曲的茶叶说:“今天这节课我们观察泡茶叶的过程。”大家交头接耳,纷纷议论,都在为朱老师的行动感到惊奇。

 开始了,朱老师把一个个像毛毛虫一样的茶放进一个透明的杯子里,老师把杯子里倒满了滚烫的水,水刚倒下去茶叶就上下翻滚,像仙女上下飞舞,美丽极了!过了一会儿水变成了淡绿色,水里的茶叶渐渐展开了,有的茶叶在上面嬉戏,有的在中间跳舞,还有的在下面悠闲的躺着。

 又过了一会儿,水渐渐变黄了,朱老师让大家闻了闻,原来清淡的味没了,变的清秀飘逸,茶香幽幽,

 又过了五分钟左右水又变黄了,茶叶有的在上面晒太阳,有的在上面晒够了来到中间翩翩起舞,还有的在下面打架,朱老师又说:“你们来尝尝吧!”

 大家欢呼起来:“万岁!万岁!”

 冯元齐给大家一人一口喝了,有的喝到了茶叶,有的没喝到茶叶,朱老师有说:“吃到茶叶的小朋友嚼两下后又有什么变化?”我嚼了两下好苦,我就不嚼了,朱老师又问了七个小朋友都不对,然后又问了一个小朋友,他说对了,我们吐了一会儿一股甜丝丝的味道一下子到我的嘴里,我一边听老师说,一边享受着那甜味。

 下课了,我还是忘不了茶叶那一种味道,我喜欢茶叶,我更喜欢茶叶那清凉的香味!

关于茶的作文8

 “滴滴答答——”当水邂逅茶叶的那一刻,我的心仿佛放慢了脚步。它有如一位仙女用纤细白嫩的手触碰了琴键,让我情不自禁放慢了一切,我的呼吸似乎停止了。它有如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耀心房,让我不由自主闭上了双眼。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爱上喝茶的。只是朦朦胧胧地记得,小时的我对茶反感万分。就算是喝烫烂舌头的开水,也不愿去用舌尖点一点温热的茶。哪怕尝了一小口,也就马上吐掉。我讨厌茶的苦涩。但不知何时,我忘记了苦涩,贪恋起茶的一抹香醇。每当我品茶时,茶的香醇就如一支画笔,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一个孩子穿着洁白的连衣裙,奔跑在金黄的沙滩上。她的银铃般的笑声,伴和着她颈上贝壳清脆的碰撞声,就如一首唯美的小诗。海面上波光粼粼,倒映着她那奔跑的身躯。她的笑容,似乎凝结成了天空中的白云,那样纯净,那样明朗……

 渐渐地,那一抹醇香变得并不重要了,我却开始偏爱那一缕微涩。微微的苦涩,带着淡淡的忧伤。它没有了那份欢悦与明朗,却沉淀着一份厚厚的沉思和深虑。微涩有如一只奇异的手,可以拨动你的心弦:还是那一个孩子,她穿着一身墨绿的衣裳。她缓慢地挪移着沉重的步伐,头埋得深深的。她静静地坐在岩石上,凝望着火红的夕阳。忽然,一阵海风吹散了那堆细沙。不知怎么,她的眼里,却有一颗、又一颗的珍珠滴落,与深蓝的海汇成了一片,正要向前流去,却被无情的岩石拦腰挡住,一次又一次的奋力冲击,都是徒劳。海风与岩石发出了狞笑……

 习惯了香醇与微涩的碰撞,习惯了欢悦与沉思的争执,茶的味道似乎变了,品茶的心情似乎变了,那一幅幅画面似乎也变了。但那份遐想却不曾离去过。它就像茶那久久的余香一般,久久地萦绕我身,久久地陶醉我心。

 我如今才明白。原来,我爱茶,并不是贪恋茶的那一抹醇香,也不是偏爱茶的那一缕微涩。我留恋的,是茶带来的那一丝无限的遐想。

关于茶的作文9

 品一杯香茶,感受味蕾的跳动。一杯好茶,如一位挚友相伴;一杯好茶,如一位名师相处;一杯好茶,如一位哲人相交。

 回忆童年,父亲总是拿着一个大茶杯为爷爷泡水,那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我总在一旁看着父亲泡茶,吵着自己也要喝,父亲说不过我,便重新取了一个茶杯,放上几粒茶叶,拿起水壶为我冲好,我喝了一小口,便不要喝了。爷爷见我神色不对,用他那褐色的大茶杯给我倒入,我再轻轻地喝了一小口,那味道,是无法形容的,于是我便认为父亲骗我,大哭起来。爷爷边哄我边给我倒茶,闻着茶香,我渐渐的不哭了。长大后我才知道父亲放了什么在爷爷的茶杯里,那就是孝。

 长大后,父亲的工作越来越忙,白发也渐渐长出来了,每次父亲出差回家,我都会为父亲沏一杯茶。上等的毛尖,优质的矿泉水,精美的茶具,在我手中仿佛都成了神,一个个具有灵性一般,只为给父亲沏一杯香茶。父亲说因为我沏茶的手法和妈妈的不同,所以味道才会不同。但我认为妈妈沏的茶只是普通的茶水,而我沏的,包含了我对父亲的孝。

 茶依旧没有变,手法也依旧没有改变,给人的感觉也没有变。爷爷爱喝父亲沏的茶,父亲爱喝我沏的茶,因为我们的茶有一个共同的秘方,那就是孝。

 一杯清茶,是我的挚友,是我的良师,让我明白了很多,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孝。愿我与茶相伴,细细品味人生……

关于茶的作文10

 车子缓缓的驶进大足石刻,不仅多了许多峰峦起伏的山峰,还有一层淡淡的薄雾笼罩着;如同围上了一层轻柔的白色纱帐。

 下了车换上统一的服装,便开始了今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其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点朱砂”、“拜孔子”以及“茶艺”。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茶艺。

 茶的味道有很多种。有清新甘甜的,也有微苦的。这一次在大足石刻自己泡茶,品了一倍“红茶”。

 在木桌上,分别有着茶壶、品饮杯、茶道(包含有茶夹,茶勺,茶拨,茶漏及茶瓶)、茗炉和公道杯。首先用茶勺舀二分之一的红茶放入茶壶,茗炉上的热水壶拿在手中,往茶壶里倒水,到茶壶的二分之一变好。茶壶的盖子盖上,并用手轻轻压住,在轻轻地摇晃几下;摇晃后,直接倒进公道杯,不需要用茶漏,也不用怕倒入茶渣;再用功到被倒入两个品饮杯内,公道杯内的水便可以直接倒掉;拿起茶夹,夹住品饮杯,摇晃几下,便倒掉,第二次也更之前是一样的,不过倒茶水近公道杯是时要用茶漏,当茶水倒进品饮杯时便可以开始品茶了。

 品茶分为三步。一,闻气味;将品饮杯放到鼻子下方,轻轻地闻一闻它的味道。二,品其味;抿一小口,在嘴中,慢慢地品尝气味。三,便可以直接喝完了。

 泡茶和品茶可以让人静下心来。

关于茶的作文11

 今天,我们教室里闹轰轰的,“我要尝一口”,“我也要尝一口”,“你给我点儿茶叶”,此起彼伏的声音一个接一个,原来,我们在品茶。

 我先倒了点茶叶出来仔细观察了下,发现茶叶硬硬的,小小的,呈碎片状,它是枯叶,颜色是绿中带黄。泡茶开始了,我把茶叶放进杯子里,倒入热水。“咕噜咕噜咕噜……”,茶叶一下子在杯子里翻滚起来,有一些随着水从杯底浮到了上面,有一些沉到了杯底,还有一些在杯子中央,既不愿下沉,也不肯上升。慢慢地,茶水的颜色发生了变化,由一开始的无色渐渐变成了浅**,茶叶也从原来硬硬的慢慢变软了,逐渐张开来了,像一条条小鱼在杯子里自由自在游动一样。这时,有一股热气从杯子里冲了出来,把我的眼镜弄得雾蒙蒙的。我把盖子盖上,让它可以在水里充分泡开。

 过了一会儿,我打开盖子,一股茶特有的清香飘了出来,让我的心情立刻舒畅起来。茶水渐渐变黄,茶叶都沉到了杯底,颜色也变得更加绿了。我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啊,那感觉,像一阵阵花香弥漫在身边!这味道,让大脑放松下来,感受茶香。这时,我感觉我像在天堂里漫步,一直到旁边的同学叫我我才清醒过来。我感觉茶香留在了我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茶那独特的味道一直留在我的喉咙里,久久没有散去,让我回味无穷。

 我突然发现,品茶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我爱品茶!

关于茶的作文12

 今天,杨老师请我们到她的办公室里品茶,杨老师先泡单丛茶,第一泡泡好了,杨老师把茶杯摆好,再把茶汤分下去。我端起茶杯啜饮一口,闭上眼,我觉得我像是来到一片大森林,一大片一大片的松树出现,旁边有熊走过,有狗跑过,有兔子跳过,空气是清新,疲劳和烦躁顿时都消散无踪了。

 单丛茶喝完了,它的甘甜很持久,既苦又甜。第二泡泡好了,颜色变成了水晶一样的颜色,是黄褐色的。闻一闻,啊!是那么清新怡人。又啜饮了一口,此时的我仿佛置身在茶园中,茶农正在采摘茶叶。叶子的味道似绿茶又似红茶,很特别!

 老师又给我们品尝大麦茶,这个茶包被老师放在玻璃杯的内胆里,倒入开水,水由透明色转化为黄褐色,但这个黄褐色与单丛茶相比,比较清亮透明。我啜饮一口,像大麦加上巧克力的味道。我接的它和单丛茶不一样。再回忆一下单丛茶的味道,虽苦却远远胜过大麦茶。单丛茶有茶园味,大麦茶有大麦味。使我联想到了一个麦田,勤劳的农民正用收割机在收割麦子。皎洁的月光下我躺在床上,又似躺在麦子上,是那么柔软,晚风徐徐的吹来,麦香伴随着晚风,风里含着麦香,钻进了我的鼻孔里,是那么清甜!喝着甜甜的茶,闻着淡淡的香,学习的压力和疲惫都化为了乌有。

关于茶的作文13

 父亲的朋友送他一罐“龙井茶”,说是好茶,说是茶中极品,而且父亲还跟我说了喝茶的好处,喝茶的乐趣。

 一次,父母亲不在家,我就把茶拿出来,想马上就喝。但喝之前,要先观其色,再嗅其味。茶的颜色没有绿茶鲜艳,只是淡淡的草色;味要比花茶清香扑鼻,夹杂着阳光雨露的气息,这味这时有,不时似乎没有,我想既然称作是好茶,肯定有它的独到之处。于是我小心的冲茶,生怕哪一步出了差错,那就离神仙又远了一步。忙了半天,终于冲好了一杯茶,茶水依然是色清味淡。没有看出哪里特殊。我想喝完再说,于是我迫不及待的喝了一大口,顿时舌头一阵发麻,一股热流直逼体内,如蛟龙出海,在五脏六腑内翻腾得很难受,这哪是成了神仙啊!什么好茶!我不甘心地再一次捧起茶杯,又喝了一小口,细细品味,茶水顺喉而下,滑入肺腑,余下的是淡淡的茶香,沁入五脏,弥漫全身,清爽持久,令人回味无穷。我终于明白了,神仙的享受,就是追求一份淡然。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朋友之中之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如细水长流。原来,人中极品也是该清淡自然的,然而,这却难了,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不追名逐利,何谈容易!更何况,谁又愿意挣脱俗世,去追求什么淡然。所以羡慕神仙的多,却不见人间真的神仙。人,就是那么现实,太难超脱。何不让自己轻松些。

 做人如喝茶,还是清淡些好。

关于茶的作文14

 我奶奶家住在安徽省太湖县的最南边,那里山清水秀美丽极了!奶奶家门前有一大片翠绿的竹林,竹林的下面是我们家清清的池塘,小鸭子与白鹅每天都在鱼塘里悠闲的游来游去。鱼塘的旁边是我们家的茶山,茶叶是长青植物所以一年四季都是绿绿的,茶山周围是一块块金黄的梯田远远的看过去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说百年的老茶有降血糖的功效,我老爷有糖尿病所以我每年回奶奶家都会上山给老爷采茶。妈妈告诉我清明前三天与后三天的嫩茶是最好的,但是我们采的确是根部的老叶子,妈妈说茶叶越老降糖的功效越好。刚开始的时候感觉采茶挺好玩的,采了一会就觉得没意思了不停的吹促妈妈带我们去其它地方玩,妈妈说:“我们一年才回来一次采的茶叶要够老爷喝一年才可以,老爷自从喝了老茶叶与控制饮食已经很多年不用吃药了。”听了妈妈的话想一想老爷对我那么好我就有静下心来继续采茶。

 虽然是一次简单的采茶行动,让我感觉到了浓浓的亲情与关爱,也让我了解到了很多茶文化,总之收获很大!

关于茶的作文15

 今天下午,语文课上,老师决定让我们相互修改作文。对我们而言,这是第一次,我们既兴奋又期待。这时老师正忙着给大家发作文,座位上的同学们好奇地议论,教室里像菜市场一样吵闹。

 农老师不得不走上讲台来组织课堂纪律:农老师转身刚拿起话筒,一个不小心,把放在桌子上的茶杯给碰倒了,茶杯“啪”地一声掉到地上,摔成了碎片。霎时,教室里忽然变得鸦雀无声。大家都愣住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大家看清是老师的茶杯被碰倒了后,教室里又沸腾了起来:有些同学好奇地从自己的位置上跑到讲台前看是怎么回事;有的同学在和自己的同桌讨论起来;还有些热心的同学从教室后面的卫生角里拿出扫把和垃圾铲,飞奔到讲台前去打扫地上的玻璃碎片。农老师见了马上制止:“玻璃太尖,容易扎到手,让我来扫吧。”只见农老师一手拿着扫把,一手拿着垃圾铲,小心翼翼地把碎片全扫到了垃圾铲里。看着老师打扫碎片的身影,同学们心里充满了愧疚,默默地低下了头。

 好好的茶杯摔没了,还耽误了上课时间,这都是我们不遵守纪律,上课吵闹引起的。我们今后一定要严格遵守纪律,不再给老师添麻烦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6797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2
下一篇2023-11-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