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装疯卖傻的歇后语

形容装疯卖傻的歇后语,第1张

导语:装疯卖傻,指故意装成疯疯癫癫,傻里傻气。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装疯卖傻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半空中吊口袋 —— 装疯;装风

诈颠食狗屎 —— 装疯卖傻

半天云中挂口袋 —— 装疯;装风

苍蝇飞进花丛里 —— 装疯;装蜂

半天云里牵口袋 —— 装风;装疯

半空中的口袋 —— 装风;装疯

半天空里挂口袋 —— 装风;装疯

树上挂布袋 —— 装疯;装风

飞机上拉口袋 —— 装疯;装风

桅杆上吊布袋 —— 装疯(风)

唐伯虎进宁王府 —— 装疯卖傻

大树上吊个口袋 —— 装疯(风)

苍蝇采花 —— 装疯(蜂)

半天云里挂口袋 —— 装疯(风)

半空中挂口袋 —— 装疯(风)

苍蝇采蜜 —— 装疯(蜂)

空中布袋 —— 装疯(装风)

孙膑吃狗屎 —— 装疯卖傻

歪嘴吹火 —— 一缕斜风;一缕邪风;没劲儿;正气不足邪气有余;风气不正;邪气;装风作斜;装疯作邪;斜气;一股斜气

半天云的口袋 —— 装疯;装风

半天云里挎口袋 —— 装疯;装风

桅杆上挂口袋 —— 装风;装疯

云里张口袋 —— 装风;装疯

半天云里吊口袋 —— 装风;装疯

飞机上挂口袋 —— 装风;装疯

半天里牵口袋 —— 装风;装疯

飞机上挂灯笼 —— 高明;装风;装疯

口袋扔到半空里 —— 装疯;装风

孙膑吃屎 —— 假装疯魔

赵高的女儿 —— 装疯卖傻

巫家坝的口袋 —— 装风;装疯

半天空里吊口袋 —— 装风;装疯

半天空里挂荷包儿 —— 装疯;装风

没底儿的荷包 —— 装风;装疯

饭蚊子采花 —— 装蜂;装疯

半天云头牵口袋 —— 装疯;装风

飞机后面挂口袋 —— 装疯(风)

苍蝇飞进花园里 —— 装疯(蜂)

半天云挂口袋 —— 装风;装疯

半天云里张口袋 —— 装风;装疯

半空挂口袋 —— 装疯;装风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形容人差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

形容人差的歇后语1

踩小板凳儿糊险道神——差着一帽头子

注释险道神:即险道神将,旧时出殡时用纸糊的开路神,身高丈余。帽头子:帽子。原指险道神身长,制作时,踩在小板凳上也够不着头部。转指两者相差太远。

例句金莲道:“一个后婚老婆,汉子不知见过了多少,也一两个月才坐胎,就认做是咱家孩子?我说,差了。若是八月里孩儿,还有咱家些影儿;若是六月的,‘踩小板凳儿糊险道神——还差着一帽头子’哩!”(《金瓶梅》)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注释指各人有各人的脾气。

例句乔保无动于衷地说:“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呀!谁知道曹茂奎的老婆兰香梅是咋个打算的。”(聂海《靠山堡》)

锅底坐在罗圈上——大圈套小圈

注释罗圈:罗(筛子)的圆形框子,此处指垫锅用圆形绳圈或草圈,以使锅底平稳。垫在锅底下的罗套比锅小,以大的套在小的上,故为“大圈套小圈”。比喻地位悬殊,或两人之间有隔阂。

例句这二年,他渐渐觉得在王县长面前是锅底坐在罗圈上,大圈套小圈。本来他觉得自己和王县长的心贴得很紧很紧,但霎时又感到差得很远很远。(侯枉鑫《大路歌》)

鹤长短——不能齐

注释:野鸭。鹤腿细长,腿粗短。齐:一样,一致。指人或物不能完全相同。

例句无才学有权势,有文章受驱驰。长老这的是鹤长亮短不能齐。(元?关汉卿《裴度还带》)

虎狗之差——不能相提并论

注释用以比喻两者之间相差太大,没办法放在一齐类比。

例句好像他在四十年前,便料到会有赵老爷来谬托知己,早已毛骨惊然一样。仅仅这一点,我就要说,严赵两大师,实有虎狗之差,不能相提并论的。(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

黄鳝泥鳅——不一样长

注释黄鳝泥鳅体形相似,但黄鳝较长,泥鳅较短。指彼此有一些差距,有区别。

例句那不同啦,有区别的。……黄鳝泥鳅——不一样长吧。(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

鸡吃碧糠鸭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

注释碧糠:稻谷碧过后脱下的外壳。指人各有不同的福气。

例句鸡吃奢糠鸭吃谷,吝人自有各人福,我没有请你帮忙的意思,我忍到如今,就是看不过眼!(阮朗《台商香港蒙骗记》)

金钱垫香炉——各抱一条腿

注释香炉:烧香时所用的器具,通常圆形,底有三条腿。比喻各自选定自己投靠的人。

例句你算,我们庙里他们爷儿五哇,除了二师傅他是在外头跑海走黑道的,三儿小呢,可巧剩他爷们三个,咱们姐儿三个;咱们闹个刘海儿的“金钱垫香炉”,各抱一条腿儿,你瞧,这高不高?(《儿女英雄传》)

辘轳串当眼镜——各对各眼

注释辘轳:安在井上汲水的起重工具。辘护串:指辘轳相连。辘护的横截面是圆的,眼镜片也是圆的。眼镜戴在眼上,辘轳对着井眼,故为“各对各眼”。指各人有各人的眼光和看法。

例句这和结亲戚一样,“辘护串当眼镜——各对各眼”。他看着嫌咱穷,咱看着还嫌他懒。(李率《冰化雪消》)

马奶奶见了冯奶奶——差两点

注释‘马’,字比“冯’,字少两点。点:原指汉字的`笔画“、”,转义为量词,表示少量。比喻两者还有一段差距。

例句小常,你那两下子还敢和我比呀!我告诉你吧,你那一手,好比是马奶奶见了冯奶奶,差两点哪!(顾光鼎等《在列车开动之前》)

四季豆比虹豆——还差一截

注释四季豆:菜豆,有的地区叫扁豆。通称芸豆,英果较长。豇豆:比四季豆英果更长。形容相比之下,还有一段距离。

例句阿胡子早知十六铺一带有个“九弟兄”流氓帮。他这个“土包子”,和眼前这个“大亨”一比,真是四季豆比觅豆,还差一截。(姚自豪等《特殊身份的警官》)

小外甥见老娘舅——差了一大截

注释娘舅:方言,舅父。形容两方面相差甚远。

例句王不占五十二岁,虽然在木料加工厂也搞过吃喝风,但比起李三光来,那是小外甥见老娘舅,差了一大截。(张宇清《金杯银杯奖杯》)

鸭吃田螺鸡吃谷——各自修来的福

注释形容各人有各人的福分和运气。

例句(玄洞道:)“只讲一礼拜,化上两千块钱的倩仪;还替他特备宿舍,派定招待人员;出入的安车蒲轮,着实致敬尽礼。我辈一样吃这项开口饭的人,对之真要愧死哩!”瘦仙笑道:“这也用不着发牢骚,‘鸭吃田螺鸡吃谷,各自修来的福’,究竟讲实际,是要能受听讲者欢迎的,方为真有光采。”(龙公《江左十年目睹记》)

盐疙瘩打糨糊——咸也不粘

注释盐疙瘩:成块状的盐。打糨糊:把面粉加水、加热搅拌成粗糊,盐块打不成粗糊。咸:与“弦”谐音。粘:与“沽”谐音。形容(本领、武功等)差得太远。

例句这两个偷马的顽皮孩子,虽说都有些本领,可他们到呼延庆手里是“盐疙瘩打糨糊儿——咸(弦)也不粘(沽)”,三拳两脚便被打翻在地。(郑永昌等《黑虎闹东京》)

竹篙戳月亮——差得远

注释形容两方面相差太远。

例句我也知道你的心事,别鹭鸳想吃天鹅肉,痴等那个飞行员了!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竹篙戳月亮,差得远哩!(熊尚志《藕和花的故事》)

形容人差的歇后语2

鼻尖上抹黄连——眼前苦;苦在眼前

冰雪流到肚皮上——凉了半截

拆袜子补鞋——顾面不顾里

城隍奶奶烧柴灶——鬼火直冒

城墙上点烽火——告急

吃了窝脖鸡——憋气

吃了一包回形针——一肚子委屈(曲)

穿皮袄打赤脚——凉了半截

吹鼓手的肚子——气鼓气胀;气鼓鼓

打掉牙往肚里吞——忍气吞声

放屁砸着脚后跟——倒霉透了;真倒霉

形容人差的歇后语3

二杆子干活 ———— 傻干

二杆子做活 ———— 傻干

二杆子做活路 ———— 傻干

二小子丢钱包 ———— 傻了眼;傻眼了

赅米囤饿杀 ———— 呆徒;傻瓜

给个棒槌当针使 ———— 傻干;一点心眼也没有

狗熊打仗 ———— 傻干

光吃饺子不拜年 ———— 装傻

耗子碰猫 ———— 傻了眼

黑傻子打敬礼 ———— 一手遮天一手遮地

黑傻子叫门 ———— 熊到家了

猴儿吃芥末 ———— 傻了眼;翻白眼;瞪了眼了;翻白眼了;傻了眼啦;翻白眼儿;无言以对;直了眼

猴儿吃芥未 ———— 傻了眼;翻白眼

葫芦不破瓢 ———— 十足的傻瓜

活人拜见泥胎 ———— 不傻也不呆

活人拜泥胎 ———— 不傻也不呆;自己骗自己

进门发现家被盗 ———— 傻眼了

砍倒树粘鸟 ———— 傻干

尻子里挨枪的瞎熊 ———— 傻愣着

聋子听话 ———— 傻瞪眼;干瞪眼

骆驼戴风镜 ———— 傻了眼

形容人差的歇后语4

1、爆竹店里起火——自己贺自己

2、抱着孩子推磨——添人不添力

3、医生卖棺材——死活都要钱

4、厨房里的垃圾——鸡毛蒜皮

5、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6、报幕员上场——调戏

7、拔了塞子不淌水——死心眼

8、蝉不叫蝉——知了

9、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10、裁缝不带尺——存心不良(量)

11、《百家姓》去掉赵——开口就是钱!

12、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

13、床单作尿布——够大方

14、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15、布袋里失火——烧包

16、茶壶里的水——滚()

17、唱戏的腿抽筋——下不了台

18、城墙上的守卫——高手(守)

19、鼻孔喝水——够呛

20、车祸——乘人之危

21、蚕宝宝的嘴——出口成诗(丝)

22、唱戏的淌眼泪——可歌可泣

形容人差的歇后语5

榆木脑袋------不开花

大笨象耕田——有劲不会使

大笨象耕田——有劲使不上

大笨象耕田——牛死了

大笨象耕田——不是这种动物

笨驴子过桥--步步难

傻子捡柴禾 ———— 就认准这条道儿

傻子看戏 ———— 白搭工;不明不白

傻子睡凉炕 ———— 全凭时气壮

傻子洗泥巴 ———— 闲着没事干

傻子中状元 ———— 难得的好处

唐伯虎进宁王府 ———— 装疯卖傻

挑盐巴腌海 ———— 尽干傻事

向傻子问路 ———— 一问三不知

洋鬼子看戏 ———— 傻了眼

一百个傻瓜给你磕头 ———— 大傻瓜

丈人瞧见傻女婿 ———— 越看越惹气

猪腰浸水 ———— 湿肾;湿傻

按彩球的乞丐 ———— 高兴得发傻

扮猪食老虎 ———— 诈傻扮懵

蝙蝠看太阳 ———— 颠倒黑白;傻了眼;瞎了眼

唱戏的扮傻子 ———— 装憨卖傻

丑姑娘嫁给傻女婿 ———— 凑合着过

揣着明白 ———— 装糊涂;装傻

揣着明白说糊涂 ———— 装傻

错吃了毒药 ———— 顿时傻了眼

呆子吃砒霜 ———— 傻得要死;找死;送死;自己找死

耳朵里塞牛毛 ———— 装聋卖傻

歇后语 傻子骗人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 ———— 假仁假义;没安好心

白眼狼戴草帽 ———— 变不了人;假充善人

城隍庙里卖假药 ———— 哄鬼

吃猪肉念佛经 ———— 假善人

打一巴掌揉三揉 ———— 虚情假意;假情假义

大姑娘不要婆家 ———— 假的

大闺女买假发 ———— 随便(辫)

大花脸的胡子 ———— 假的

问题一:给我一张歇后语试卷,要有用的,是六年级专用的,不要傻不拉几乱回答,乱打几个字,得到经验值 大眼筛子里捉黄鳝 --- 跑的跑,溜的溜

大眼筛子盛米 --- 一个不留

大眼贼(黄鼠)掉到昆明湖 --- 不着边际

大眼贼碰上仓老鼠一、老鼠) --- 大眼瞪小眼

大雁吃莲秆 --- 直脖啦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

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朝着窗外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有

打破沙锅――问到底

灯盏油干――火烧芯(心)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

冬水田里种麦子――怪栽(哉)

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蛤蟆跳井――不懂(扑通)

滚油锅里撒了一把盐――炸开了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好泥巴打好灶―――好心讨不到好报

猴子捞月亮――白忙一场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脚踩两只船――摇摆不定

九曲桥上散步――走弯路

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孔夫子的砚台――心太黑

老虎的 ――摸不得

老奶奶吃稀饭―― (齿)下流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老太婆开了口――一望无涯(牙)

聋子的耳朵――摆设

卢沟桥上的狮子――数不清

鲁智深出家――一无牵挂

猫哭耗子――假慈悲

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

生姜――老的辣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四两棉花――免谈(弹)

寺里起火――妙(庙)哉(灾)

孙大圣听了紧箍咒――头疼

天文台上的望远镜――好高骛远

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下雪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哑巴打官司――有口难言

一顿能吃三升米――肚量大

岳飞背刺字――精忠报国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芝麻开花――节节高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坐飞机吹喇叭――唱高调

来自三国的歇后语

曹操转胎―疑心重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黄忠叫阵―不服老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张飞睡觉―不闭眼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问题二:歇后语傻小子进宫当太监 歇后语示例如下:傻小子进宫当太监――后继无人

类似歇后语示例:

太监座谈会――无稽(鸡)之谈

太监进妓院――无计可施

问题三:小红的习作选材新颖,语句通顺感情真挚感人用一句歇后语来夸赞他的习 你好:要写好作文不是容易的事,需要长期多方面的努力,平时要加强阅读,上好每一堂课。对课文内容及表达技巧要深刻理解,还要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从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和学习写作的技巧;多看,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多写,就是要多练笔,做到“熟能生巧”。以一次习作来说,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步:(一)审清题意:审题,就是动笔前,认真读题,对题目中每一个字和标点(有的题目中含有标点)都要认真阅读。如《再见了!亲爱的母校》一题中有个感叹号,这就要求写作时有真情实感,充满对母校的爱恋之情。在审题中正确把握住文章的重点、中心、材料范围以及主体要求。每一个作文题目对作文内容都会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在习作时要弄清这种限制,一般有这样几种范围。1、时间范围。有的题目,从时间上规定了写作范围,我们审题时就应该审请时间范围,这种规定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规定了取材的时间界限如《暑假中的一件事》,“暑假”一词就限定所写的一件事应是暑假里的事。二是启示了所写的内容时间跨度,如《午饭前后》,文章的内容既要写到午饭前又要写到午饭后,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跨度。三是限定了所写内容的特定时间背景,如《童年趣事》,所写的趣事必须发生在童年。又如《难忘的一瞬间》,所写的应是在某一很短时间里发生的事情。2、地点范围。作文题目中常常出现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它们往往对所写内容的地点背景作了明确的限定。如《农贸市场》一题须写农贸市场中的事;又如:《上学路上》则须写去学校路上的事;如《海边》、《在海滩上》、《海岸一角》三题都是指海边,但是所指的具体空间还是有些大小区别的。3、对象范围。如《我熟悉的人》、《一个的人》、《我尊敬的人》、《我的好》等都是写别人的情况,即使文章写到“我”或他人,那也是处在陪衬的地位,是“配角”。又如《我的同桌》、《我的同学》、《我的伙伴》三题虽然都可指同学,但三题的写作对象的范围由小到大,《我的同桌》对象基本上是唯一的(当然也可以写以前的同桌),而《我的伙伴》则既可指本校本班的同学,也可指邻校小朋友,还可指邻居小朋友等,范围要大得多。4、内容范围。这是指对事件的限制。如《一个难忘的事》必须写确实是令人难忘的事。《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就只能写亲身经历的,自己听到或看到的,还不能算亲身经历。《老师二三事》只能写老师的二件或三件事。5、数量范围。有些题对所写人和事物都作了数量上的限定,我们要确定它的数量范围,按照题目规定的数量要求去写作。如《暑假中的一件事》、《一件难忘的事》、《这件事》、《一个的人》。又如《学校生活中的一件事》和《学校生活二三事》,前者只能写一件事,而后者一定要二至三件事才能切题。其次,应该弄清题目要求写的重点,也就是关键部分,不少题目都有关键词,这个关键词通常叫做“题眼”,我们把它找出来,也就是找到了写作的重点。如《一件难忘的事》这个题目,依次规定了体裁(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数量(一件)、内容(难忘的事),这三点要求中,主要的无疑是“难忘”,这就是题眼。有的题目比较含蓄,我们更需注意什么是关键词,把意思领会清楚。比如《我的“傻”爸爸》,这个“傻”字是反语,表面是傻,实际上是不傻的意思。又如《妈妈的“坏”脾气》,这个“坏”也是反语,实际上恰恰在说妈妈的某种好习惯,好作风。找“题眼”有一定规律。如果题目是一句话。“题眼”多数在回答“谁?什么?”的部分词语中。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爱”,《爸爸笑了》的“笑”等。如果题目是一个词组,“题眼”多数在前面,即修饰部分。如《快乐的节日》的“快乐”,《可爱的金鱼》中的可爱>>

100个经典常用歇后语如下:

小学生歇后语:

1、一脚踏上磅秤台——举足轻重

2、鼻凹儿抹上一块砂糖——舔又舔不着,吃又吃不着

3、墙上一层皮——刮了一层,再抹一层

4、一个脸割下来贴到另一个脸上——一个不要脸一个城墙厚

5、肚货肠子一丈五——没变心

6、咬一口生姜喝一口醋——出人意料

7、一个将军一个令——到底听谁的

8、一根筷子拣花生米一一挑拨

9、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模一样;没什么两样;一个样

10、连鬓胡子一天刮三遍——你不叫我露脸,我也不叫你出头

11、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谁也不欠谁的

12、一雷天下响——处处皆知

13、两只喇叭吹一个调——响到一块儿来了;想到一块儿来了

14、一百斤米做稀饭——难熬

15、后燕窝儿里一撮毛——摸得着看不见

16、斗大的字一个不识——大老粗

17、一网打尽天下鱼——想到办不到

18、一脚踏两只船——左右为难

19、一枪扎死杨六郎——没戏唱了

20、两个哑子困一头——好得没话讲

21、大草原上一棵树——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22、一个核里两个仁——一样货;一样的货

23、洗澡盆里一泡尿——混淆不清

24、一个葫芦锯的两把瓢——正好一对儿

25、一百七加八十——二百五

26、一条犁沟走到底——死不回头

27、初一天夜里——处处不明;出处不明

28、磨房煲吃一碓——头煮;头主

29、菩萨背后一个窟窿——庙;妙;庙透了;妙透了

30、火盆里浇了一瓢油——火气大了

31、初一吃饺子——没外人

32、筷头长一点——请客人随便吃,多吃点

33、一个曲了一个调——各不相同;有高有低

34、一锤子买卖——不留余地

35、一斗芝麻掉一粒——有你不多,没你不少;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经典实用歇后语:

1、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2、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3、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4、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5、鸡爪上钉掌子——不对题(蹄)

6、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7、春天的杨柳——分外亲(青)

8、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9、没底的棺材——成(盛)不了人

10、磕瓜子磕出臭虫——什么人都有(什么仁都有)

11、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12、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13、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14、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15、黄鼠狼觅食——见机(鸡)行事

16、六月里戴手套——保守(保手)

17、铁匠生炉子——煽(扇)风点火

18、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19、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20、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21、金子当做黄铜卖——屈才(财)

22、土地老腾空——神气(起)来了

23、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24、儿牵父须过马路——谦虚(牵须)

25、门头沟打官司——没(煤)的事

26、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27、黄鼠狼排队——一路骚(臊)货

28、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29、马背上接电话——奇(骑)闻

30、歪嘴吹喇叭——一股邪(斜)气

趣味经典歇后语:

1、叫花子跳舞——穷高兴

2、秋天的野兔子——撒欢

3、兔子拉车——连蹦带跳

4、花轿没到就放炮——高兴得太早了

5、五更天唱歌曲——高兴得太早了

6、果子狸吃了果——高兴

7、梦里捡钱——白高兴一场

8、高兴的四脚爬地——得意忘形

9、飞机上吊邮筒——高信;高兴

10、胸口头放热水袋——焐心;高兴

11、钥匙挂在胸口上——开心

12、捧着金碗当乞丐——何必求人;高兴得发傻

13、盘古老跳舞——老开心

14、戏台上成亲——一时高兴

15、小孩子放鞭炬——又高兴,又害怕

16、沙滩上的鱼——干蹦干跳

17、胡敲梆子乱敲鼓——一时高兴

18、小偷娶媳妇——贼高兴

19、一只鸡娃两只鹰——给了你他就不高兴

20、有人喜欢鸡有人喜欢鸭——各人所爱

21、哑巴见了妈啦——高兴得没啥说

22、狗见热油——高兴又害怕

23、哑巴见到娘——无话说;说不出的高兴

24、屁-股上痛熨斗——好烙

25、按彩球的乞丐——高兴得发傻

26、穿鞋带帽——各人所好

27、哑巴捡金子——高兴得说不出来

28、颈脖子上长羊子——高兴;高醒

29、哑巴讨老婆——说不出的高兴

30、瞎子拍大腿——不高兴

31、高兴得四脚趴地——得意忘形

32、又娶媳妇又嫁女——双喜临门

33、新媳妇走错回门的路——高兴的找不着北

34、靛青里沐谷——一身青

35、马缨茯的别名——合欢

歇后语的由来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

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傻小子睡凉炕歇后语:全凭火力旺。

字面意思是说身体好,火力大才能睡没有用火烧过的冰凉的炕。平时一般用于形容人身体好,或者是能力强。比方说在严冬看见一个人穿的很单薄却不冷,你就可以这样讲,别人听了一般会高兴,因为这是褒人的话。

其他歇后语

1、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2、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3、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5、孙猴子坐天下——手忙脚乱;毛手毛脚。

6、没眼的笛子——吹不响。

7、骑马不带鞭——拍马屁。

8、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头;蹦跶不了几天。

9、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10、瞎子点灯——白费蜡。

1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13、蚕豆开花——黑心。

1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15、打破砂锅——问到底。

1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17、虎落平阳——被犬欺。

1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1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2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7164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