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新生活》:那些人,那些事

《戏剧新生活》:那些人,那些事,第1张

上一篇文,我从剧的方面聊了聊自己的看法,这一篇从人的方面我们来聊聊这部综艺。

先从四位当过社长的戏剧人聊起吧。

刘晓晔老师,人称刘爷,代表作《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因为他在节目中时常提起而被观众所知道,相信也会有很多观众因此而慕名前往观看。

在《邂逅·似水》那期,由刘爷负责卖票,但是他的表现并不太好,心态无法调整过来,不愿意“求”人来买票。觉得把戏剧拍好还他的事,至于别人来不来看是别人的事,不必强求。也许这也是文人的小自傲吧,无可厚非,但是这期节目刘爷的任务就是买票,他因为自己的面子问题而没有完成这项工作,这就从某种程度上拖了团队的后腿。

不过刘爷的戏是真好,特别是《心脏》真的惊艳到我了,当期初他坚持在台词里穿插一些俄罗斯腔调的巴拉巴拉时我还觉得他在胡闹,等看到播出时的效果,发现真不是一般的好啊。

修睿是第二任社长,感觉他在这个综艺中最初的人设是流量担当,毕竟他跟其他人不同,对于戏剧来说几乎是一张白纸。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他当社长的那段日子里他心心念的那作品没能上演,当时大家给他的理由是节目刚开播不适合演小品类的剧,并承诺等最后的收官大戏时再跟他按他的想法一起演一出,可惜真到收官大戏的时候所有人都似乎“忘记”了这个承诺。

第一期的修睿貌似有些“好吃懒做”,但不得不说后来排练的时候他还是挺认真的,而且他知道术业有专攻,基本不给大家添乱,反而自觉的负责起大家的饮食,他当社长的日子也许大家的戏拍的不是最好的,但吃的应该时最好的。

赵晓苏是第三任社长,但是可能是因为平时太随和以及跟大部分人都很熟的缘故,他说话似乎没什么力度,大家都不太“挺”他,都想“欺负欺负”他。但他还是尽自己所能的为大家献上了一出晚会------不过个人觉得这台晚会的吃相有些难看,人家都交门票钱了,还现场问人家要“赞助”印象较深的是在《倒影》排练的时候他和丁一滕一起跳入冰冷的湖水中,真得很敬业。

在最后一期的三场收官大戏中,每一部戏中都有赵晓苏的身影,这即说明了他的好人缘,也证明了大家对他演技的认可。反正通过《戏剧新生活》我是被赵晓苏成功圈粉了。

刘晓邑是第四任社长,也是我最不喜欢的一任社长。对他不好的印象起源于第二期他拉赞助时答应给赞助的商家一个口播,结果忘记了,如果承认忘记了也是能获得观众谅解的,但他却又矢口否认给人家承诺过,结果被丁一滕毫不留情的揭穿了,然后他才去到人家店里道歉,还非要给人家一个拥抱,这是想干什么呢

他一上任社长便开始耍手段搞制衡,用吃饭的事“要挟”修睿,规定赵晓苏必须7点上床,在拉拢赵晓苏一起“对付”吴彼的同时又跟吴彼告密,让所有人都“对立”起来,达到他掌控全局的目的。

卸任时给大家分钱的时候还要求大家必须夸他,以此来衡量给谁分的多,给谁分的少,并且毫不避嫌的给自己分了最多的钱在他掌握权力的时间段,他充分的实施了权力并给自己谋取的红利。

当收官大戏四选三的时候,他站出来说他的剧本会用到所有人,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他的剧目出演的可能性,毕竟收官大戏每个人至少都得上来演一演。而实际上他的戏又是偶戏,这是他的强项也容易让人想到这个戏就想到他,感觉他真的是很精明呢。

吴彼虽然没有当过社长,但一直被称为代社,喜欢欺负赵晓苏,是一个有灵性且有才的人。

丁一滕有才华,善于表现自己,同时擅长“杀人于无形”。刘晓邑拉赞助没给人报口播事件中,正是丁一滕仗义执言的说出刘晓邑是给人家承诺过的;在第五期分组时,正是丁一滕的一票否决权把吴彼“置于死地”,还好因为刘添祺有私心想演自己的剧,才使得吴彼有机会通过《巴西》翻盘。

刘添祺,是个老实而不谙世事的人。第一期别人都把钱捐出来的时候,他会给自己留点钱。而最后一期也正是因为他没给自己的剧留资金才导致吴彼以微弱的优势获得参演机会。他的善良让他经常当“叛徒”,所以有什么秘密最好还是别让他知道的好。

吴昊宸应该是这些戏剧人中最卖力的一个,虽然他不是最出色的一个。期初对他的印象也不太好,因为卖票的时候他让人随便给,当人家想给十块的时候,他又说不能让自己的兄弟为了十块钱出演。既然心里又这个想法,那为什么之前让人随便给,说了这句话人家就有随便给的权力啊。

《心脏》中他的表现很精彩,不过觉得他在跟观众的互动中的度把握的不是很好。另外就是如果有下一季的话,他应该是想当社长的。

以上就是我对于《戏剧新生活》第一季的一点点看法,希望第二季更精彩,也希望能有机会到现场去看一场他们的演出。

在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史中,佛教题材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汉魏以降,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人物绘画得到极大发展,每个朝代都有一些佛教绘画精品传世,更多的是大量佛教题材的壁画流传至今。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生活虽然不断变革,但佛家思想仍影响着我们的行事方式和心理,在相对紧张、浮躁,让人常常感到焦虑的现代生活中,学禅成为许多人自觉的向往,甚至是个人生活中的清凉剂和指路灯。如何在今天的绘画中表现佛教,如何以宽容、豁达、淡泊、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读者,实在是许多画家想要努力做好的命题。今天,我们在赵晓苏先生的众多水墨禅画中看到了最好的诠释和回答。他画了那么多神采飞扬的布袋和尚,他画佛祖、画达摩、画六祖,画弘一法师,也画性格各异的居士文人,俯仰天地,品察人生,以生动的形象表达哲理禅思。他用心灵在画,他用挥洒自如的笔墨在画,他用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在画,他的禅画笔墨精湛,造型独特而生动,题句妙趣横生,让读者在活泼、愉悦的氛围中感染禅的魅力。

二十年前,日本《读卖新闻》以3个版报道《来自中国的新星——赵晓苏》,他的漫画《无题》在64个国家和地区参赛的3万多件作品中夺魁。二十年后,他以充满禅意的国画作品在岭南独树一帜,他的水墨、造型、书法、文章无一不精,让人看到他数十年孜孜不倦地对传统文化的刻苦学习,看到他个性鲜明的丰硕艺术成果。

赵晓苏出生在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七朝古都开封市,自小酷爱绘画,受教于丁中一、郭述文、李伯安这些中原名师。1975年创作的国画《鸿雁报新春》即参加河南省美展。而后毕业于洛阳师院和河南大学,在报社做美术编辑多年,1994年作为特殊人才引进至广东。由于赵晓苏长期供职于媒体,新闻漫画的创作曾是他的主业,20多年的历练使他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中青年漫画家之一。至今,在南方日报的第2版,每天都有一幅赵晓苏创作的水墨漫画,水、墨、宣纸及主题的创造性俱全,这其实又是一幅水墨淋漓的中国画,,赵晓苏这一水墨专栏坚持了十年之久,他无疑是中国发表水墨画最多的画家。

不停歇的创作使他练就了坚实而又生动的造型和敏锐的构思能力。所以,当赵晓苏将这些能力运用在国画创作时,他不仅驾轻就熟,而且独一无二,一出手就在面貌上拉大了与其他画家的距离。一个成功的艺术家的素养应是多方面的,有些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有些素质确是与生俱来的,因人而不同。赵晓苏除了在文学艺术方面刻苦学习和广泛积累之外,有一点是他最重要的特质,那就是幽默,这一素质可贵而难求。幽默在他数十年的国画和漫画创作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如《自乐》一画所题:“世间事儿多,钱权色迷惑,栖身清凉地,抓挠自己乐。”再如《创业难》,此画不仅笔墨精道且让人捧腹,画面下角仅一只可怜小鸡,主人喂食,寄予莫大希望。题句:“鸡生蛋,蛋生鸡,万千财富犹可期,只是欲火熬煎,急!急!急!”实在太妙,把急切发财的心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我们的生活跟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但有些东西是不变的,都希望有好的心态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赵晓苏画的布袋和尚淡泊、宽容,憨态可掬,无论挂在客厅还是书房面对他时,都会让人有一个愉快的心情。人生究竟要什么呢?一定是是乐观和健康,快乐为先啊!而快乐又来自人和人、人和其它生命的和谐相处。看赵晓苏的《为善最乐》,那背着漏米布袋的和尚,几只在地上啄米的小鸡,令人体悟到为善又不“施舍”的快乐,实在是形神并至,笔境兼夺,禅思与情趣跃然纸上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诗、书、画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仅能画而不能诗不能书者多为画匠,文学素养的缺失一定会成为画家创作的局限。可喜的是,赵晓苏不仅是一个具有相当造诣的国画家,而且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力,这在他的作品中已有充分体现。他还是中国散文学会的会员,他有大量精美的散文见诸报端,他的《老蚂蚁 小蚂蚁》、《扔石头的德国小子》、《澳洲速写》等散文让人叫绝,洗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相得益彰,这些作品与国内诸多散文名家的作品同版刊出,毫不逊色。漫画大师方成赞他是“写散文的能手,文采斐然动人”。所以,历来有人认为:艺术上的跨界者往往大成。赵晓苏先生刚届花甲,积累深厚且年富力强,期待他不断有让我们耳目一新的作品问世。 欣赏一幅禅画,如同坐卧山林,倾听天籁,内心之快意很难用语言表达。

艺术意欲与审美愉悦,本来都是虚的,但这“虚”确可以物化为“实”,这就是物质与精神的转化。禅画往往将意念转换为意象和境界随画点化于纸上,其不看一字,尽得风流的无穷意韵决定了它的功能效用。在作品前鉴赏、生发、想落天外,多数人会有明显的热、冷、酸、辣等生理感觉。正所谓:“含味所成我,生气所成我,意所成我,识所成我,妙乐所成我,众妙之门,皆为禅画”。作为一个具有深厚传统文化修养,长期精于构思的漫画家赵晓苏几十年“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一段时间以来,突发暝想与反思,顿悟出“有宗教而无学术、画术,不明其智;有学术、画术而无宗教,情操则不深”。禅是最高的文化,以禅融于艺,以画禅进行修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艺通乎道,道与艺合”,以禅画作为提升自己画艺以及学术上新的追求。

从始,在原有精通漫画之道上,赵晓苏借游荡在空灵与线条之间的艺术创作理念,化为神韵,化为意气,进行一次次创作实践,历经一番霜雪苦,终得梅香扑鼻。在广东文博研究院举办的汉藏文化交流展上,对佛学的深入研究和感悟,展出的新作引起了不少的轰动,作品中所表现禅画的独特性和神来之笔,被喻为“质朴而古拙,清淡见简远,恣肆挥洒见超诣”,挥洒的想象力和脱尘的才华折服了在场的参观者,而一度传为广东禅画大师的佳话。

我认为高水准的禅画,必须具有“禅”与“画”两种因素,方能圆满成就,何解?简单说来,就是一幅真正的禅画,是“看禅有禅,看画有画”,同时又是“禅在画中,画在禅里”,可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精华。它更深藏着对生活的哲学观照。禅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哲学,一种智慧。拿赵晓苏一幅题为“为善最乐”图为例,图中一和尚纳米而归,不是得米逃之夭夭,而是见路边有几只小鸡饥声吱啾,心生善念,故意把米袋挖一小孔,小米一点点洒落,体现了为善最乐的本意。产生了“标月之指”“司南之针”教人处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用个简单的例子把禅画的高深玄机“嚼碎”、“吞服”、“反刍”后重新成型,深入浅出。用潜移默化去吐露禅心,传达禅意,指示禅机,开示引导,寓教于娱乐性,赵晓苏此类作品题材的巧妙构思具有不凡的普世意义。赵晓苏所取得的成绩,唯有经过学养、修炼、悟通三重磨砺,绘画之笔才能如缘之啄,只要你在赵晓苏禅画前“一站二观三思”,就是一个参禅的最佳过程,仿佛从虚无中跌落一把登高云梯,观者可沿着赵晓苏的禅画笔触进行深邃的思考,触及心灵的通道,因此到达自己追求的圣地。有人问我,赵晓苏的画真有如此魅力与神效么?我回应说:“看赵晓苏的禅画,如沐春风,顷刻间就把我们的身心感化了,心识似乎在画境中无限绵延,感觉到“墨海中注入了精神,笔触下描写出神韵,尺幅中脱去了俗气,混沌间放出了光明”。必须指出的是,艺术市场上值得推介与收藏的禅画稀缺,皆玩弄笔墨技巧与概念之游戏,离真知灼见的禅画相去甚远,唯有赵晓苏的禅画秋毫一落通神秒。从题材到主题,无不与佛同在,赵晓苏禅画,巧施渡船,牵引了无数人踏上明心见性之路,解惑解困,让那些认为循道而无道可循,入深山而山未深的人在禅画中得到精神的启示,重新对人生的思量,对生命的虔敬。赵晓苏的禅画艺术会逐步让人加深认识与挚爱,艺途将不可估量。我为有对长期低调,独特,殊胜的赵晓苏以及其禅画的高超水平表示赞赏与敬佩。

可惜我不辞浅陋,行文仑速,疏漏难免,尚祈方家以教正。

(作者为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此文发表于《收藏与鉴赏》杂志2009年第3期,2009年南方日报7月11日第11版《海风》) 认识他已经五年了,与他在江门、中山一起参加过书画展,还组织过他与方成漫画大师在中山小榄艺术馆举办的师徒书画展览,好几次都想写一篇介绍他的文章,可就是很难下笔,他禅心太深、漫画、诗歌、散文无所不能,国际、国内大奖不计其数。他就是《南方日报》的专栏画家,每天的《南方日报》2版上便有赵晓苏的一幅紧扣时事的新闻漫画发表,其作品屡次参加全国美展,并且获得国内金奖、银奖。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可见他已是当之无愧的当代有影响力的书画家。

赵晓苏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古都开封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小受着中原文化的滋润和哺育,幼年即聪敏,常即兴涂抹和顺口溜诗,稍长便留心鼓楼旁边今古斋的书画,那种中国传统绘画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渗透到骨子里。可惜一场“文革”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晓苏也不得不做知青、当工人,走一条曲折而艰苦的人生之路。但晓苏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不曾改变,晓苏对绘画的理想不曾动摇。1971年,91岁的河南老画家张乐天刚刚出狱不久,晓苏即拜倒在他的门下,那时晓苏临摹的明清山水让老画家惊叹不已。1975年,赵晓苏以国画《鸿雁报新春》闯进1975年的河南省美术展览,这次参展,给晓苏莫大的鼓舞和信心,他从此刻苦自学,拜师访友,并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1977年,晓苏考入洛阳师院艺术系,从此的道路开始逐渐顺畅起来。80年代中期,在媒体工作的晓苏转攻漫画,发表过数十篇小说、散文的晓苏有其构思的强项,多年的造型功力更不在话下,晓苏在漫画领域如鱼得水,1989年,他有两件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其中就有水墨漫画《靠井吃井》。同年,作品《迟了一步》获工人日报全国大赛最高奖,在他从事漫画创作第5年时,摘下了被喻为漫画奥林匹克的日本读卖国际漫画大赛的最高奖近藤日出造奖,这是在64个国家和地区参赛的13000件作品中的第一名。新华社从东京发出电稿,《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新闻出版报》》等数十家报刊相继报道,日本《读卖新闻》记者赶至河南开封进行现场采访,大赛评委、日本著名漫画家冈部冬彦撰文说:“漫画大赛举办多次,水平有很大提高,但真正光芒四射的作品很少,《无题》是一幅难得的作品,这幅画以黑白的魅力在众多作品中取胜。”日本《读卖新闻》报则把赵晓苏誉为“中国画坛升起的一颗新星。”1994年,名声在外的赵晓苏全家调往广州,1997年,由他主笔的漫画本《小平说--什么是社会主义》一书获得了第11届中国图书奖。漫画本《可持续发展知多少》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进入新世纪,走进“知天命”之年的赵晓苏开始“变本加厉”地对书法和水墨画加紧研习,那个浸染着古都开封书香之气的灵魂,那个少时的开封今古斋的常客,那些中国传统绘画渗透到骨子里的情怀,终于按捺不住蹦了出来。以致于《南方日报》每日创作水墨漫画的“苛刻”要求,倒正中赵晓苏的下怀。

从此,赵晓苏的书法和水墨画生活愈发跌宕生姿,堪称其再开艺术高峰的源头活水。以二王为根基,研习宋四家,反复临写明代书法家黄道周的诸帖,从先人作品的高深精妙中推陈出新,结构、用笔日夜琢磨,终究要成就的是始终是书为画用,借画中之书与梁楷、黄慎、任伯年等先贤们作艺术的千年对话,既发展出一套以书入画层次丰富、感人至深的独到技法,亦将怀古之情一并融入画中。无论花鸟人物、或者漫画众生,落笔无不在幽默中流露真情,含蓄中渗出余韵,从娟秀中见刚强,化含蓄为古韵,以细腻的笔法将人文修养发挥到极致。无论所画何物,赵晓苏都以游刃有余的从容技法,恰到好处的笔力掌握,呈现出水墨画的入境之功;题诗落款处,从绘画到文学,由文学到书法,又由书法到内心,细节之处见功底,更证明他的以书为画之技已臻出神入化之境。

赵晓苏的水墨人物,注重巧思与意趣,追求妙悟和神韵,以夸张的笔墨抒写内心的情感,笔情纵姿,创意迭出。2009年,一位领导观看广东省画展,在晓苏的《训鸡图》前大笑不已,他被画中幽默的意趣所打动。他说,这样的画老百姓一定是喜欢的。晓苏此画题曰:“天晓即长鸣,惊扰我清梦,从此改时间,晚叫两个钟。”《老子出关》是国画人物中的常见题材,到了晓苏手里同样能旧题翻新,别有意趣。他笔下的老子十分沮丧,骑的那头牛无角无尾,题曰:“老子骑牛一路行,遇见十个检查站,斩了牛角,割了牛尾,一大堆著录的竹简,也成了人家的坐垫,总算是来到了函谷关,忽听一声喝:牛留下,人出关!”这样的《出关图》真是前所未有,意味深长。

赵晓苏还为为钟南山院士的《钟南山谈健康》一书画了50幅水墨插图,合作结束,晓苏专为钟院士画了一幅《为善最乐》,和尚的布袋上故意留一小孔,点点细米洒落地上,小鸡啄米,和尚暗笑。此画至今挂在钟院士的办公室墙上。在这幅轻松而沉静的作品中,禅意和古意,现实和虚构,草民事和大智慧,举重若轻与不动声色,都在赵晓苏传神的描绘中,意象和境界不看一字,却尽点化于纸上,这也许正是赵晓苏禅画中的最妙处,于微微笑意中尽显禅意精深。

2007年我们为他与漫画大师方成在中山市小榄艺术馆举办师徒国画展,有机会与晓苏和方成大师相聚半个月,那次展览是幽默与水墨的结合,那是古典与现实的冲撞,那是老一代与新一代的对话,那是汇入古老的国画艺术湖水中的一泓新泉。这次展览也让晓苏在和方老的相处中学习到许多新的东西,方老的构思,方老的造型与用线让晓苏看了一遍又一遍。方老说:“要起稿,线一定要稳住,不能飘。”这些话晓苏都牢记在心。在老一辈漫画家眼里,他一直是个谦恭的学生;在漫画新人眼里,他是个温和的老师;在漫画作者眼里,他是个坚持选稿原则的好编辑;在专业漫画杂志编辑眼里,他是个没有架子、信守承诺的好作者。

晓苏是忙碌的,画画、写字、写作、编版,难得有空闲时间,他谢绝无谓的应酬,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中,他在文学与绘画、传统与创新中努力寻求新的出路,力争打造出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独具魅力的晓苏艺术。

最后还是引用诗人齐遂林写赵晓苏一首词作结尾吧!

“茫茫路。醉笔狂破人间雾。人间雾,难遮砚边,鸡鸣柴户。灵犀一点千年悟,抱禅坐月钓烟渚。钓烟渚,众生笑里,无尽喜怒!”

(作者为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 在赵晓苏的画室里,悬挂着他代表广东禅宗基地向星云大师赠送作品的照片,那幅《开心图》也印在他的一本画册封面上。画中题:“抛却心头不快事,人人都是开心佛。”星云大师仔细端详这幅画,连声说:“太珍贵了。”这些年,赵晓苏的水墨禅画风生水起,在国内外举办多场展览,《六组慧能》被台湾中正纪念堂收藏,《佛法无边》获禅画原创大赛一等奖。作为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文史馆馆员的赵晓苏连续两次应邀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并在国父纪念馆广场与台湾书画家同台做百米长卷。

赵晓苏的追梦时代

赵晓苏于上世纪50年代生于文化古城开封。少年时代就表现出对绘画的天赋,他在木隔墙上画的哪吒,家人数年不舍得擦掉。受邻家大哥的影响,时常到开封最有名的今古斋画店观摩。他在学校唯一做过的职务是美术课代表。1971年,还是知青的赵晓苏由于家庭成分原因一直不能返城,于是决心画画。拜已90高龄的老画家张乐天为师画山水。不久,赵晓苏到偃师摩托车厂当钳工。那是他一边做工一边玩命画画的时期。庆幸的是偃师有一个业余画画的团体,大家每天晚上在一起画素描和速写,如今这些人几乎个个都是国内知名的画家。1975年,赵晓苏的国画创作《鸿雁报新春》参加河南省美术展览。1977年冬,25岁的赵晓苏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场高考,成绩是洛阳地区第一名,当时因政策的多变及年龄因素使他与美院失之交臂,只得去了洛阳师专。毕业后几经辗转回到开封。赵晓苏因找不到画画的职业非常苦闷,转而选择了写作。他因发表了大量作品而有机会进入开封日报。而从小的美术情结使他又伺机转向绘画。

狂飙突进的漫画

1987年,身在媒体的赵晓苏经过深思熟虑开始漫画创作。漫画不仅同属美术和新闻领域,其思想性正是具备深厚文学素养的赵晓苏的长项。不久后的鸡公山漫画班使赵晓苏大开眼界。那些国内外的优秀漫画不仅绘画技能高超,其幽默与哲思也让赵晓苏深深折服。那几年赵晓苏几乎没在深夜两点前睡过觉,每天都画大量草图和作品。短短几年,赵晓苏在漫画领域狂飙突进,几乎在国内所有的重要报刊都有作品发表。连他自己都说:“那个时候,我获奖速度太快了,报社总编在电视中看了漫赛消息后冒着大雪到家里采访我。”

1989年,赵晓苏有两件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漫画《迟了一步》获工人日报全国大赛最高奖;1992年,从事漫画创作仅仅5年的赵晓苏以作品《无题》参赛,从60多个国家的1300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14届日本读卖国际漫画大赛的最高奖近藤日出造奖。这相当于漫画界的“奥斯卡”,当时大赛给的奖金就有10多万人民币。日本《读卖新闻》发了《来自中国的新星》的专访,《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国内重要媒体都发了消息和通讯。

1994年,为了具有更广阔的漫画创作天地,赵晓苏作为人才引进携家带口来到广东。一年后进入《南方周末》办漫画版。这一时期,赵晓苏办的《五羊角》漫画版在国内影响巨大。华君武、廖冰兄、方成等漫坛巨挚都为此版画画。尤其是汪曾祺与丁聪联袂的《四时佳兴》专栏更是受读者追捧。1998年底赵晓苏转到南方日报继续办漫画版。4年后到时政新闻部画新闻漫画。直到今天,赵晓苏每天在南方日报2版发表的新闻漫画还在继续。值得一提的是具备国画素养的赵晓苏将水墨带进漫画创作,他无疑是国内发表水墨画最多的画家。

中国画是我从小的梦想

赵晓苏最早进行创作并参展的是国画作品,水墨是他延续多年的梦想。进入知天命之年后赵晓苏拿起的毛笔再没有停下。在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史中,佛教题材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正因为赵晓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他很快喜欢上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也就是佛教中的弥勒佛。以精湛的笔墨和各种活泼的姿态表现诙谐快活的布袋和尚。有人说,赵晓苏的国画人见人爱,看他的画面不仅使现代生活中的人们释放压力,更有艺术上的享受,他的画诗、书、画浑然一体,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颇见传统功力。

为了画庄子,他已经把有关古典读了几遍。他喜欢表现与众不同,深具哲理禅思的题材。他说:“我虽然重在画思想和情趣,但对笔墨功夫的修炼一刻也不会放松,艺术标准是我毕生的追求。”

《香蜜沉沉烬如霜》广播剧里面第二集的片尾曲叫《邂逅》,演唱者是刘月祺

部分歌词:

凡花人间凋落

柔情似水漂浮

风雨蹉跎残影无迹

空留几缕幽芳溢漫

尘世中缘尽今生,梦断今朝

如梦般泡影若现,抬头仰望天空,微微飘下一片绯红

从不间断

天地间繁花依旧,青山不改

如沐多少的春风,偶尔吹散烟霞,俩俩相望楼阁之中

似梦才初醒

扩展资料

《香蜜沉沉烬如霜》是一部由夜然未央广播剧社团制作的广播剧,于2009年8月20日播出第一期。

香蜜沉沉烬如霜广播剧制作是夜然未央广播剧社团,集数是三期+番外。

被“陨丹”断情绝爱的花神之女锦觅,在遇到了真爱——天帝之子旭凤的时候,却浑然不知爱情为何物。同时,旭凤的长兄润玉,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锦觅,可是由于被仇恨和占有欲蒙蔽内心,终是走入歧途。当锦觅因为误会将旭凤刺杀之时,才终于吐出“陨丹”冲破爱情的感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107782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