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迎客松树龄1300岁,陪客松树龄500岁,送客松已枯死。
迎客松:黄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安徽省的象征之一,迎客松屹立在黄山风景区玉屏楼的青狮石旁,系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黄山松中的元老。
陪客松:陪客松位于安徽省黄山的玉屏景区,景区以玉屏楼为中心,包括莲花、天都两大主峰,雄山怪石、奇松险壑、摩崖古刻、云海烟云是构成景区景观的主体。
送客松:黄山十大名松之一,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送客松死亡原因是树龄过老,已接近黄山松的生命极限;送客松的所处条件极端恶劣,与名扬世界的黄山迎客松遥遥相对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黄山可以看到不同的黄山景观,它被金色的松木冠装饰。每年的4月初到6月初,黄山松似乎受到了一般的春风的启发,许多不同颜色的小“眼睛”从宁静的青松叶中探出小脑袋,它们叫着朋友,连续成一片,像星星一样,显得十分活泼,把深谷装点得生机勃勃。其实,这些“小眼睛”都是黄山的散花,它的花不像牡丹、花冠那样美丽,也不像菊花那样美丽,而是像黄山的松树本身扎根在悬崖上,朴实而顽强。
千年黄山迎客松已开花,翠绿的松针包裹着金灿灿的松花,非常漂亮。另外,黄山迎客松的牵牛花随着花期的变化而变化,不少网友表示,风景太美了。迎客松是黄山风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它与奇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大奇观”。黄山迎客松高10米,胸径064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龄至少有1300年。因为这棵树的一边像一只手一样伸出来迎接远方的客人,所以被称为迎客松。
黄山松是一种雌雄同株的裸子植物。旋花不仅能开花,而且可分为雌旋花和雄旋花。旋花的颜色和变化随花期的早、晚而变化。雌花出现较晚,生长在新梢的顶部附近。当花粉成熟并授粉时,雌花旋花迅速扩大成卵球形圆锥。松果是常见的松树塔。大约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成熟,在此期间它会变成棕色,被称为松塔。黄山松鳞茎的颜色不同,也随着开花的早、晚而变化。新的雄性鳞茎是红色和**的,随着开花的进展逐渐变成金色,最后变成**和棕色。
松树的盛开,意味着幸福的生活即将来临。盛开的黄山松花正等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这朵花不仅为黄山增添了美丽,还驳斥了网上关于这些树是假的传言。
迎客松的诗句如下:
1、黄山迎客一青松,枯干仙身不老翁穹石埋根摇日月,迎风傲雪耐霜冬、
2、《题黄山人庭前孤桂》作者:方干、映窗孤桂非手植,子落月中闻落时。仙客此时头不白,看来看去有枯枝。
3、《黄山迎客松》(一)奇松矗立玉屏边,四季伴生云雾间。根下从无一撮土,青狮石上寿千年。沧桑阅尽国之宝,岁月轮回对御筵。举臂广迎四海客,和谐包纳五洲贤。
4、《黄山迎客松》(二)峭石云端立劲松,严寒烈日自从容。玉屏侧畔书奇景,诗壁临边揽碧空。傲雪千秋详百态,凌风一笑阅苍穹。承迎四海观光客,乐在黄山岁月丰。
5、《黄山迎客松》七律、万仞黄山平五岳,千秋世代颂歌名。卧龙频顾到春望,雏凤流连破故城。红日辉来霞落去,青松妆点客为倾。紫烟缭绕一湖翠,摇曳身姿醉里迎。
6、《黄山贴壁松》试胆崖边壁与松,相拥而立弟和兄;同生共死情难悔,齐度春秋又夏冬。
7、《黄山送客松》虬枝苍劲臂双伸,灿烂容颜面带春;好客黄山松老子,殷勤作揖送游人。
1迎客松是哪个年代出自哪位名人名人
古时代的历史名人有,胡适,胡雪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王茂荫,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南宋学者朱熹、理学代表程颢、程颐、清代学者戴震 近代工程技术专家詹天佑、现代著名画家黄宾虹、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首领方腊、新安画派代表人物渐江、“扬州八怪”之一汪士慎、明代戏曲家汪道昆等。
李白游黄山写下“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古时王羲之感慨,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游山玩水之游山,不得不到黄山。 清人曹文值 描写黄山的诗句:“四月始知春,一岁竟无夏” 鲍深有《祥符寺避暑》诗云: “森森古木覆苔阴,四顾苍山一径深。
六月长廊不知暑,飞泉终日响潮音。” 清人王国相有《黄山对雪》歌曰: “黄山峰六六,面面青芙蓉。
一夜经天绘,丰姿别样工。或为隋宫女,粉黛三千从;或为商山皓,须发皤然翁;苍松不可辨,夭娇成玉龙。
洞口杳无迹,一片白云封。岂是知微目,晶晶天都中?岂是六郎粉,灼灼莲花容?弥天云母帐,匝地水晶栊。
怪哉黄山一旦成白岳,三十六峰太素宫”。 杂曲歌辞·宫中乐 张仲素 奇树留寒翠,神池结夕波。
黄山一夜雪,渭水雁声多。 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李颀 云阴带残日,怅别此何时。
欲望黄山道,无由见所思。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武平一 紫汉秦楼敞,黄山鲁馆开。
簪裾分上席,歌舞列平台。马既如龙至,人疑学凤来。
幸兹联棣萼,何以接邹枚。 秋浦歌十七首 李白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送僧归日本 贯休 焚香祝海灵,开眼梦中行。
得达即便是,无生可作轻。流黄山火著,碇石索雷鸣。
想到夷王礼,还为上寺迎。 判道士黄山隐 皇甫大夫 道士黄山隐,轻人复重财。
太山将比甑,东海只容杯。绿绶藏云帔,乌巾换鹿胎。
黄泉六个鬼,今夜待君来。 送李亿东归 周贺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
别路青青柳发,前溪漠漠花生。和风澹荡归客,落日殷勤早莺。
灞上金樽未饮,宴歌已有馀声。 送李亿东归 温庭筠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
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和风澹荡归客,落月殷勤早莺。
灞上金樽未饮,宴歌已有馀声。 奉和幽山雨后应令 虞世南 肃城邻上苑,黄山迩桂宫。
雨歇连峰翠,烟开竟野通。排虚翔戏鸟,跨水落长虹。
日下林全暗,云收岭半空。山泉鸣石涧,地籁响岩风。
南昌滩 武元衡 渠江明净峡逶迤,船到名滩拽迟。橹窡动摇妨作梦,巴童指点笑吟诗。
畲馀宿麦黄山腹,日背残花白水湄。物色可怜心莫限,此行都是独行时。
寄刘校书 郭震 俗吏三年何足论,每将荣辱在朝昏。才微易向风尘老,身贱难酬知己恩。
御苑残莺啼落日,黄山细雨湿归轩。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卢藏用 天游龙辇驻城闉,上苑迟光晚更新。瑶台半入黄山路,玉槛傍临玄霸津。
梅香欲待歌前落,兰气先过酒上春。幸预柏台称献寿,愿陪千亩及农晨。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薛稷 九春风景足林泉,四面云霞敞御筵。花镂黄山绣作苑,草图玄灞锦为川。
飞觞竞醉心回日,走马争先眼著鞭。喜奉仙游归路远,直言行乐不言旋。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寄张学士洎 伍乔 不知何处好消忧,公退携壶即上楼。职事久参侯伯幕,梦魂长绕帝王州。
黄山向晚盈轩翠,黟水含春绕槛流。遥想玉堂多暇日,花时谁伴出城游。
长安早春(一作孟浩然诗) 张子容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咸歌太平日,共乐建寅春。
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草迎金埒马,花伴玉楼人。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新。
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 王维 长乐青门外,宜春小苑东。楼开万井上,辇过百花中。
画鹢移仙妓,金貂列上公。清歌邀落日,妙舞向春风。
渭水明秦甸,黄山入汉宫。君王来祓禊,灞浐亦朝宗。
宿鰕湖 李白 鸡鸣发黄山,暝投鰕湖宿。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
提携采铅客,结荷水边沐。半夜四天开,星河烂人目。
明晨大楼去,冈陇多屈伏。当与持斧翁,前溪伐云木。
人日兼立春小园宴 苏颋 黄山积高次,表里望京邑。白日最灵朝,登攀尽原隰。
年灰律象动,阳气开迎入。烟霭长薄含,临流小溪涩。
宾朋莫我弃,词赋当春立。更与韶物期,不孤东园集。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李白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 卢照邻 闻道上之回,诏跸下蓬莱。
中枢移北斗,左辖去南台。黄山闻凤笛,清跸侍龙媒。
曳日朱旗卷,参云金障开。朝参五城柳,夕宴柏梁杯。
汉畤光如月,秦祠听似雷。寂寂芸香阁,离思独悠哉。
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 卢照邻 我行背城阙,。
2迎客松是几几年文明于世的迎客松生长于海拔1680m的黄山玉屏景区,实测树高102m、胸围216m,平均冠幅12m,树龄1000年左右,为国家一级保护名木,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0年被安徽省文物部门评审成为全国首例黄山松属“活文物”。 1959年巨幅铁画《迎客松》被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1994年国画《迎客松》还被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美名远扬、蜚声中外,成为中国人民热情友好、爱好和平的象征。
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真实记录;一株名木,就是一种文化的鲜活阐释。
《诗经》有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因为那是祖辈栽的桑树和梓树,要对它表示敬意。数千年来,“桑梓”就成了故乡的代名词,成了华夏子孙的“根”与“情”。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古树名木,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种资源,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家园,更是保护我们及后代“记得住的乡愁”。
千年迎客松能茁壮地存活于今,实属不易。它饱经风雨沧桑,历经冰雪洗礼,见证岁月变迁,迎来送往四海宾朋,尽情吟唱着生命的赞歌。
黄山迎客松名始见于1859年黄肇敏《黄山游记》,第一次摄入镜头是民国元年(1912年),由著名画家汪采白拍摄,可惜至今未找到照片。目前能看到的迎客松最早照片是黄炎培1914年拍摄的,
3迎客松的介绍一、迎客松
迎客松,在黄山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之上,倚青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黄山“四绝”之一。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
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从人民大会堂铁画《迎客松》至车站码头,都有它的身影。迎客松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
二、生长环境:
黄山松的生长方式很奇特,它们都扎根在岩石缝里,没有泥土,枝丫都向一侧伸展。不错,漫山遍野的黄山松就是生长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它们的根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随风摇曳着,为的是能够更好的迎接雨露,拥抱阳光。这里山峰陡峭,土少石多,无法留住很多水分。但它们却都能长得那么苍翠挺拔、隽秀飘逸!那么,是谁在滋养着这些无本之木?是云?是雾?
还是黄山独有的自然环境?为了生存,黄山松别无选择。它以惊人的坚韧、刚强突破了生命的底线,创造了奇迹。生命能够承受的底限到底是多少?也许十分,也许百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即便是自诩为世上最高级的动物的人类,也无法具体地回答这个问题。而黄山松却以它的隽秀飘逸告诉世人:生命的承受力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作为黄山的标志性景观,黄山迎客松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日前,这棵闻名中外的千龄名松通过了古树专家的“体检”,生长状况良好。
中国著名古树专家丛生教授日前专门来到黄山风景区,对迎客松等重点名松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检查。丛生教授在对迎客松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后认为,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迎客松生长旺盛,状况良好,树干牢固度进一步增强,树体生长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尤其是2至3年生的松针宿存率已高达40%,松针年生长量平均在2公分以上。[2]
黄山迎客松屹立在黄山风景区玉屏楼的青狮石旁,海拔1670米处。树高991米,胸围205米,枝下高254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来黄山游览。游客到此,顿时游兴倍增,纷纷摄影留念,引以为幸。
4“黄山迎客松”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还是世界自然遗产)参考:“迎客松”文化,包括“迎客”文化与“松”文化,两者结合,派生出“迎客松”文化。
一,“迎客”文化“迎客”,就是迎接客人的礼仪形式。为此,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
如:“接风”、“洗尘”、“迎宾宴”等候;有大锣大鼓,鸣放鞭炮,营造热烈欢迎气氛等动感形式;亦有吟诗作画,歌舞升平的文人雅士的庆贺形式;还有弄剑比武的武士精神助兴形式。总之,为迎接客人喜庆而作,久而久之,产生“迎客”文化。
并建立一套严格等级制度(不同地位有不同仪式),成为教育后人的必修课。二,“松”文化“迎客”文化与“松”文化有着本质不同。
前者为礼仪,人际关系;后者是对松树的崇尚与认识。 1,山松的生态特点:山松与别的树种不同,生态上有它的特点,如:耐旱、耐涝、耐寒、耐热、耐贫脊、常绿、适应性广…2,山松的内在美:一提起内在美,与道德修养有关。
的确,历代文人雅士(包括画家、书法家、诗人),对山松赞颂甚多。如:不畏风雪,耐贫脊,与大自然顽强斗争,恶劣的环境中仍能茁壮成长,强烈的求生欲望等。
赞颂它,学习它不屈不挠,不畏 ,刻苦耐劳的精神。无疑,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内在美德,心感自豪。
3,山松的外在美:(包括形态美,造型美)山岳林海,威严壮观,涛声阵阵,气势磅礴,这是从宏观上感受到它整体(松林)外形美;黄山观松,千姿百态,迎客松以它独特的形态守立山门,吸引游客,留连忘返,是从微观上欣赏到它的特有形态美,这些都是山松的自然美。中华民族对松树的品评、赞扬、敬慕由来以久,是形成“松”文化的历史根源所在。
三,“迎客松”文化“迎客松”的发现,出自风景圣地黄山一棵古松。此松古朴端庄,热情奔放的形态美,深受游客的敬仰和爱戴。
地处山门,人们冠以“迎客松”尊称,经历过无数的文人雅士点评,孕育(文化上的孕育),名气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独特而高雅的文化体系。
5中德会怎么迎客松的故事迎客松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粒松树种子,因为丑陋,被家人遗弃在了悬崖边上。
春天到了,从睡梦中醒来的岩石伯伯看到了这粒种子,问:“你是谁,怎么到了这里?”种子喃喃地说:“我是一粒松树种子,因为长得丑陋,,被家人遗弃到这里。请,请您留下我吧?”好心的岩石伯伯答应了。
一天又一天,经过阵阵春雨的滋润,种子从岩石缝中探出了头,渐渐长高了。岩石伯伯高兴地说:“不错,孩子你已经长成小树苗了,你并不丑陋,你要坚强、快乐的成长。”
小松树听后,骄傲地挺了挺身。阳光爱抚的照耀着它,春风柔和的沐浴着它,雨露更不断地给予这平凡的幼苗以最慈爱的关注和哺育。
小松树长出了树枝,松针,它瞧着自己的模样,自信极了。可是,一只凶猛的老虎走过来说:“你长得真是难看,赶快离开这里!”狂傲的狮子也轻蔑地说:“小布丁,你信不信,我一口气就能把你吹到。”
面对着凶悍的伙伴,小松树没有吱声,依然坚强得站立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小松树长成了参天松,再也没有人瞧不起它了,它以顽强的生命力打造了一个令其他松树羡慕的品种——迎客松。从此,迎客松的后代都坚强得成长在黄山的悬崖边上,成为了黄山一绝。
黄山迎客松
作者:叶常昆
在黄山的石崖上,
有一棵苍劲的古松。
它植根龟裂的崖缝,
却长的郁郁葱葱。
朝晖中喜迎宾客;
雨晦日呢喃雾踪;
寂寞时与溪流对唱;
宾至时它深情鞠躬。
盘虬的身姿揽日拥月,
如盖的绿荫清凉喷涌。
风在他的躯干
留下了刀痕,
雪在它的树冠
凝聚了雾松。
雨蚀雷劈仍坚挺,
日月轮替亦从容。
在黄山的石崖上,
有一棵苍劲的古松。
它似乎倾倒山崖,
却始终展翅凌空!
迎客松生长于海拔1680m的黄山玉屏景区,实测树高102m、胸围216m,平均冠幅12m,树龄1000年左右,为国家一级保护名木,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0年被安徽省文物部门评审成为全国首例黄山松属“活文物”。
1959年巨幅铁画《迎客松》被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1994年国画《迎客松》还被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美名远扬、蜚声中外,成为中国人民热情友好、爱好和平的象征。
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真实记录;一株名木,就是一种文化的鲜活阐释。
《诗经》有云:“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因为那是祖辈栽的桑树和梓树,要对它表示敬意。
数千年来,“桑梓”就成了故乡的代名词,成了华夏子孙的“根”与“情”。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好古树名木,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种资源,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家园,更是保护我们及后代“记得住的乡愁”。
千年迎客松能茁壮地存活于今,实属不易。
它饱经风雨沧桑,历经冰雪洗礼,见证岁月变迁,迎来送往四海宾朋,尽情吟唱着生命的赞歌。
黄山迎客松名始见于1859年黄肇敏《黄山游记》,第一次摄入镜头是民国元年(1912年),由著名画家汪采白拍摄,可惜至今未找到照片。
目前能看到的迎客松最早照片是黄炎培1914年拍摄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