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很简单的,不会尴尬的。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交谊舞"。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分两个项群,十个舞种。其中摩登舞项群含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
每个舞种均有各自舞曲、舞步及风格。根据各舞种的乐曲和动作要求,组编成各自的成套动作。
体育舞蹈为新兴的专业,包括摩登舞和拉丁舞。属于全国招生,文化课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专业课需要参加报考学校组织的专业考试。
体育舞蹈可以同时报考几所学校,学生毕业适宜于普通高校、中学、健身会所、文化(艺术)馆、群众团体、科研单位的教学、训练、指导培训与管理工作。
为培养优秀的体育舞蹈人才,满足社会对体育舞蹈专业人员的需求,国内各大专业院校相继设立了体育舞蹈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的艺术类考生,进入大学深造。这样,就为大批考生提供了通过艺术类考试进入高校的新途径。
目前从事体育舞蹈专业培训的学校比较知名是青岛东方丽人模特艺校,招收体育舞蹈考生的大学有很多,北京体育体育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州体育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几十所高校。
一般学校里的体育舞蹈不会很难,除非专业招收的学生学习的难度比较大,想选修的都比较简单,和广场舞差不多,一般是恰恰舞,和探戈之类的。
舞蹈十大最疼的基本功如下:
1高抬腿:需要充分伸展大腿肌肉和髋关节,对于很多舞者来说,高抬腿的训练会产生一定的肌肉酸痛感。
2龙凤腿:这是比高抬腿更高难度的技巧,练习时需要极大的柔韧性和平衡力,可能会对大腿内侧的肌肉和髋关节产生一定的压力。
3前滚:腰部、背部和颈部的柔韧度要求很高,长时间的练习可能会对这些部位的肌肉和韧带产生一定的不适。
4后滚:同样对腰部、背部和颈部的柔韧度有较高要求,练习时可能会感到一定的压力和不适。
5前踢腿:这个动作需要控制好平衡和姿势,对于大腿肌肉和髋关节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酸痛感。
6背踢腿:挑战舞者的平衡和灵活性,对臀部和小腿肌肉的柔韧度要求很高,可能会感到一定的不适和酸痛。
7扑地翻滚:这是一项挑战性的技巧,需要舞者迅速而平衡地从站立位置扑倒在地并迅速站起,对身体的耐力和韧带有一定要求。
8推腿:练习时需要对腿部和腰部施加一定的力量和柔韧度,可能会对这些部位的肌肉和关节产生一定程度的不适。
9分腿:需要大腿肌肉和髋关节的柔韧度和力量,可能会对这些部位产生一定的酸痛感。
10高跷:对小腿肌肉的力量和平衡能力有要求,可能会感到一定的酸痛和肌肉不适。
女人经常跳舞有什么好处
1、增强体质:跳舞时能够促进体内新陈代谢,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抵抗力,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而且女人经常跳舞能够增强体质。
2、调节身体生理功能:在跳舞期间会调整自身的呼吸,而且呼吸会影响调节身体的其他生理功能,比如血液循环、心率、血压以及体温等,可以使身体健康,并且能够起到调节身体生理功能的效果。
3、减肥:跳舞属于一种有氧运动,能够促进体内脂肪燃烧,然后通过汗液将燃烧的脂肪排出体外,能够达到减肥的效果,但是要注意是每天都需要坚持,正常情况下每天需要跳20~40分钟左右。
舞蹈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健康: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均衡饮食,适量锻炼,避免过度疲劳和伤害。
2、技巧训练:坚持良好的训练习惯,认真学习和练习舞蹈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3、着装:穿着适合的舞蹈服装和鞋子,在舞蹈训练中,注意保持整洁和舒适,确保服装和鞋子不会影响舞蹈动作的进行。
4、安全:在练习和表演过程中,注意安全第一。遵守舞蹈教师或指导者的指示,避免使用受损或不安全的装备,如地板、镜子等。
5、休息和恢复: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给身体足够的恢复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肌肉疲劳和受伤。
众所周知,好的舞蹈演员都是经过长期艰苦的舞蹈基础训练和舞台表演实践培养出来的,我们今天绝大部分的舞蹈编导又是由于舞蹈演员的逐渐成熟而转变来的,因此不要把舞蹈编导和舞蹈创作看得很神秘,任何一个舞蹈演员通过努力都可以成为一名舞蹈编导。然而作为一名编舞者一定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这是编舞者创作成功作品的必备条件。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先生把这些技能简单地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摹仿能力。
编舞者的观察要运用“舞蹈的眼睛”,对生活的分析感受始终渗透着“动作感”。舞蹈的创作是建立在深厚的社会生活基础上的,编舞者所创作的作品能否在形式上不断出新,在根本上取决于编舞者的作品内容是否具有“新意”。这里的“新意”是广义的,因为种种高难技巧的堆砌、创作思路的冷僻怪异或者作品命名上的故弄玄虚都不能给观众带来新鲜的感觉,并且这种做法就等于是普通工匠手中技艺的改进,其往往表现出编舞者生活激情的枯竭,这样的作品在观众面前一定是沉闷而乏味。因此在编舞者的创作初期,一定要深入生活,并要求编舞者用一双敏锐的具有像X光一样透视能力的眼睛,从现象看到本质,发现并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找到引导编舞者创作感情冲动的最初的那个点。例如:著名舞蹈编导张继刚老师在创作《哈达献给解放军》的时候,并没有因为这个题材老而过分追求舞蹈动作的高难度,也没有因为这个舞蹈的名字而简单、直白地去处理藏族同胞如何把哈达献给解放军;相反,张继刚老师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以及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理解,把洁白的哈达化作解放军战士手中的夯、希望小学的课桌、黑板、门窗等等,着重刻画了解放军战士在炎炎烈日下盖建希望小学教室的汗流浃背以及藏族小姑娘看到教室建成后的兴高采烈,这一精彩之笔,不仅让观众的眼睛焕然一新、为之一亮,同时也把我们军队与藏族同胞之间的鱼水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得不让人佩服。
编舞者的理解,强调“托情于物”,要求从事物的外部形象深入到内在性格并赋予其象征意义。理解能力是在广泛地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编舞者在把握的过程中,编舞者的摹仿有两个方面:一是编导创作思路化为现实的途径;二是编舞者“文学式感受”转化为“动作式感受”的重要手段。作为编舞者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熟悉生活,加深自身的生活积累,而摹仿的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无论舞台上的动作是多么的好看,设计这些动作和加工这些动作的艺术化过程都是从摹仿开始的。摹仿的内容包括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构成关系、矛盾冲突的动作行为、表达人物情感世界的表情神态;还有就是自然界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等。舞蹈创作是从动作入手去认识生活的本质,再为动作运作找到节奏规律。这个起点正是通过形象把握生活,以形象表现生活的艺术创作规律所决定的,而动作的摹仿,正是这种规律在舞蹈创作中的特殊表现。
另外,摹仿固然要注意事物的外形变化,要把摹仿对象摹仿得惟妙惟肖。但真正要摹仿得“像”,必须抓住事物的运动规律,只有内在规律摹仿得逼真了,外形的摹仿才能逼真,这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要求演员的表演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还有摹仿的逼真程度,有赖于编舞者对生活深刻的观察和理解,三者必须是有机的联系,只有对事物有了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抓住摹仿对象的事物性,不然只能是观其形而不知其律。编舞者对摹仿对象不仅要看,还要有实践的过程,对于观察的结果,通过亲身进行的动作加以检验,再进一步理解,把内在精神变成更加切实、更加透彻的外部形象。
舞蹈是无声的艺术,如何将体验的结果融入舞蹈作品呢?那就要通过摹仿,把编舞者对生活情感的内摹仿转化为动作形象的外摹仿,最后找到适合舞蹈创作的动作素材。因此,摹仿在文学体验向动作形象的转化中起了个“桥梁”的作用,它在舞蹈创作的准备阶段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编舞者的特殊表现手段——动作,汇集熔炼生活素材由抽象的情感世界向具象的动作形象转化过程的完成。作为编舞者,必须在理论上对自己专业的特殊性要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
以上是本人在自身舞蹈创作实践中一些肤浅的看法和见解。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和专家批评指正,以期不断提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